文言文白话点读法
四年级班课资料: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一)
![四年级班课资料: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1934514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a.png)
四年级班课资料: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一)第六讲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一)一、研究目标梳理、研究有关文言文的知识,掌握一些文言文的方法,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一、文言文研究“五读法”:1.正音读文文言文的朗读要求:①要读音正确。
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诵读来实现。
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
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
如:1、XXX,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XXX说。
5、出师/表。
6、马/说。
7、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2.读注解词3.串讲文意4.体味情绪(原理)5.熟读成诵二、白话文翻译的办法留、删、补、换、调、变。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3.“补”,就是增补。
⑴加字组词法解词1例如:“必细察其纹理”..“细”“”;“察”“”;“必细察其纹理”“”⑵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4.“换”,即换字法解词,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例如:“抬头观之”..“昂”“”;“首”“”;如“吾与XXX平险。
”“吾”“”;“汝”“”。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惯。
6.变,指白话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如“何必而不屈”,此句可变成“苦何而不屈”的方式。
四3、题锻炼1、翻译文章。
如何朗读文言文
![如何朗读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9d1f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e.png)
如何朗读文言文如何朗读文言文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
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
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
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
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
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
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 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基本读法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基本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e2e0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6.png)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基本读法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是必修内容之一。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初次接触文言文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
然而,只要我们学会基本的读法和技巧,阅读文言文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
本文将介绍初一语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读法。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与白话文有所不同。
文言文注重表达的文学性和准确性,句子结构复杂,词汇用法与今天的汉语不同。
初学文言文的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二、学会读音规律文言文的读音规律与现代汉语并不完全相同。
学生需要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读音规律,如"ei"读作"ㄞ","ou"读作"ㄡ","v"读作"ü"等。
通过多读文言文的经典篇章,学生可以逐渐熟悉这些规律,并能够准确地发音。
三、理解词语含义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初学文言文的学生应注意词语的不同含义。
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请教老师来解决遇到的生词问题。
逐渐积累词汇量,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四、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包含许多修饰成分和状语。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理清主谓宾的关系。
在阅读中,可以标出句子成分或使用分句法将句子拆解为更容易理解的部分,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五、注重语境理解文言文阅读中,理解语境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可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推测。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注意抓住关键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六、多读经典篇章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篇章,学生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一开始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篇章,逐渐提高难度和阅读量。
同时,可以结合课堂学习和教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文言文诵读三要诀
![文言文诵读三要诀](https://img.taocdn.com/s3/m/e5713b3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b.png)
文言文诵读三要诀文言文诵读三要诀一、读准字音。
1. 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这类字的读音可以借助课本注解或查阅工具书,然后根据字的形、义加深记忆。
比如“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中的“彘”应读“ zh ì”:“夫子哂之”中的“哂”应读“ sh ě n ”而不读“ x ī”:“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中的“鄞”应读“ y í n ”而不读“ q í n ”。
这类字尤其要注意不能望文生“音”,也不能蒙混过关,一定要查字典,弄清真实读音。
2. 注意文言文的通假异读现象。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种以上的读音。
文言文的异读主要有三种:①破音异读。
即改变一个字的通常读音(主要是声调)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
如《勾践灭吴》中“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的“衣”,应读作“ y ì”,意思是“穿”,由名词变成了动词。
又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王”就改变了原来的音“ w á ng ”而读作“ w à ng ”,其词性也由名词变成动词,意思是“为王,做王”。
②古音异读。
有些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姓氏、器物名等的读音具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的“逢”就不读“ f é ng ”而读作“ p á ng ”;《勾践灭吴》中“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中的“句”就读作“ g ō u ”,不能读“ j ù”,因为“句”是古代浙江的一座山名。
③通假异读。
字词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朗读时应该读本字的音,而不读通假字的音。
如《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中的“政”与“征”相通,所以应读作“ zh ē ng ”而不读作“ zh è ng ”。
二、读清句读。
诵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虽然教材中的文句都已经加了标点,但仍需注意句子内部的停顿,不能读破句。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da1e93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2.png)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源于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要想真正领略它的魅力,就需要掌握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
一、用气抑扬顿挫。
文言文一般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调,即上升
的部分比下降的部分更长、更重,这是为了使文言文听起来有节
奏感,充满音乐之美。
二、讲究停顿。
停顿是将整个文言文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意群,
使听者更容易理解文意,对于长句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停顿时
间可以短暂一些,但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
三、注重字音字调。
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繁复的字音和字调,如“平仄”、“双声”、“上声”、“去声”等等,在朗读时应注意把握,以
避免语音上的错误。
四、讲求节奏感。
文言文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因此在朗读时也
要适度加强语音的重心,增强语音的节奏感,以达到吸引听众的
效果。
朗读文言文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实
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中不断发现、总结、掌握,才能真正达到
熟练的地步。
文言文五读法
![文言文五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e285074afe04a1b171de9f.png)
文言文五读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文言文五读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文言文五读法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五读”法文言文的“五读”法,就是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按顺序进行五步阅读,即预读、抄读、解读、品读、诵读。
下面分别介绍其具体做法。
一、预读主要目标: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文学常识、时代背景.具体做法:⑴查工具书,给生字加拼音;⑵根据老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准确清楚地朗读文章;⑶结合预习提示和注解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常识。
二、抄读主要目标:熟悉课文、明确重点难点。
具体做法:⑴抄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名言警句;⑵勾画并抄写文中的难句、重点句;⑶结合预习提示、课下注解、课后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
三、解读主要目标:通过分析语言,具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具体做法:⑴结合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含义;⑵分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⑶结合注解口头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品读主要目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鉴赏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章法结构等,品读文章的优美意境。
具体做法:⑴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分析文章的具体特征;⑵书面翻译课文或疑难片断,做到心中有数,扫清障碍;⑶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⑷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诵读主要目标:对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按大纲要求背诵课文.具体做法:⑴反复朗读,熟读成诵;⑵扩展阅读,研读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也可从网上下载有关信息;⑶整理学习笔记,编复习提纲,强化重点难点的记忆;⑷在老师的指导下写读后感或小论文,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水平。
经典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经典文言文翻译白话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219a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d.png)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原文翻译: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些疑惑,终究不能解开。
不懂得断句,疑惑不解,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的学习来得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胳膊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可是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白话文:在古代,那些求学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老师。
老师,就是那些能够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天生就懂得所有事情,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去请教老师,那些疑惑就像顽石一般,始终无法解开。
不懂得如何断句,对疑惑不解,有的人会去请教老师,有的人却不愿意。
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却放弃了,我看不出这样的人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花几分钟时间去学习来得更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看得更远。
登高招手,胳膊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可是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高中文言文如何找准读音
![高中文言文如何找准读音](https://img.taocdn.com/s3/m/75514b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1.png)
高中文言文如何找准读音
高中文言文如何找准读音
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
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
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
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
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1e1f8f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a.png)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阅读技巧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中国文化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阅读这两种文体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阅读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文体。
一、理解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法结构与白话文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注重修辞和句子的平衡。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可能会用不同的词序表达。
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句子中各个成分的关系。
2.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对偶、排比、反问等。
我们需要学会辨析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它们所表达的含义。
3. 理解典故和文化背景:文言文中常常会引用典故和历史事件,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的背景。
二、把握白话文的语言特点白话文是现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与口语相近,更容易理解。
但在阅读白话文时,我们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词语的意义:白话文中的词语多数是我们熟悉的,但有些词语的意义可能与平时的用法有所不同。
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2. 理解修辞手法:虽然白话文的修辞手法相对简单,但仍然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比喻、夸张、反讽等。
我们需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3. 理解篇章结构:白话文通常有明确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我们需要注意这些结构,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来理解文章的意义。
三、比较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异同文言文和白话文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这两种文体的异同来更好地理解它们:1. 词汇的差异:文言文中使用了一些古代汉语的词汇,而白话文则使用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这些词汇的差异来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所表达的意义。
2. 句法结构的差异:文言文注重平衡和修辞,句法结构相对复杂;而白话文则更加简洁直接。
怎样给文言文点读
![怎样给文言文点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67b46f0b1c59eef8c7b452.png)
怎样给文言文点读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前,人们著书立说都不加标点,后人要想阅读,首先就得能识文断句,即点句读。
句末处用“。
”号断开,叫句,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处用“、”号断开,叫读,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近代学者孙德谦曾说:“古书之流行,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
盖一经点读,其书文义或者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缀,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
”所以有人说:“学识如何观点书。
”这是很有道理的。
正由于此,古人在教育子弟时,首先就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韩愈《师说》)。
《三字经》说,“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礼记·学记》也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离经”就是“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辨志”就是通过断句来理解文意。
古人把点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功课,说明了点读古书对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今人要想学好文言文,自然也不可少了点读训练。
点读文言文,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一是要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意义和用法,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常用文言实词和18个常用文言虚词。
二是要了解文言文的一般语法,主要是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三是要了解现代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
点读文言文也有其一般的步骤。
首先是要有整体意识,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或主旨;其次是要善于划分语意群,先粗后细,逐步缩小范围;三是要善于抓关键性的标志;四是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五要先易后难,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
下面谈一下点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一、词性断句法1.根据名词断句名词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找出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事件名、官职名等,是正确点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后汉书·宋弘传》: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通观上句,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
部编六上语文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朗读+知识点
![部编六上语文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朗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5008c1a45177232e60a226.png)
课文原文朗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课文简析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
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
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文言文和白话夹杂的名著阅读方法
![文言文和白话夹杂的名著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24d4c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d.png)
文言文和白话夹杂的名著阅读方法
要理解中心思想,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倩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文言文的白话文翻译
![文言文的白话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e2edc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f.png)
吾少时,家贫,不能读书。
及长,虽欲从师,力不能致。
一日,偶得一书于市,读之,甚悦。
遂以余财购书,日夜苦读。
积年余,学有所成,乃游学四方,以求广益。
译文(白话文):在我年幼的时候,家境贫寒,无法读书。
等到我长大了,虽然想要跟随老师学习,但是力量有限,无法实现。
有一天,我在市场上偶然得到了一本书,读了之后非常高兴。
于是,我就用我剩下的钱财购买了书籍,白天黑夜地刻苦攻读。
过了一年多,我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于是开始四处游学,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小时候,我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根本就没有条件去上学。
等到我长大了,虽然内心渴望能够找到老师学习,但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有一天,我在市场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读起来感觉非常有趣。
从此,我就用我剩下的钱买了不少书,每天都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不分昼夜地努力学习。
这样过了一年多,我在学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于是决定出去游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游学期间,我走遍了四方,拜访了多位名师,向他们请教各种学问。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多年的游学,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是无尽的,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于是,我决定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所学来帮助家乡的人们。
我开设了学校,教授孩子们知识,希望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我的努力下,家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孩子也因此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如今,我已经年迈,回顾自己的一生,虽然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但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幸福。
这一切都源于我小时候的那份坚持,那一份对知识的渴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用心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文言文翻译儿童读懂白话文
![文言文翻译儿童读懂白话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e1fb1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a.png)
古之文,繁复难解,今之文,简明易懂。
然儿童求知若渴,欲知古人之事,览古人之言,必先破除文字之障,使之易于理解。
是以,文言文翻译,儿童读懂白话文,乃教育之大事也。
何为文言文?文言文,古汉语之遗风也。
其言简意赅,文辞华丽,然字词古奥,句式复杂,非今日儿童所能轻易掌握。
然文言文乃我国文化之瑰宝,儿童若能了解,则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欲使儿童读懂文言文,首当其冲者,莫过于翻译。
翻译者,将文言文之意,转化为白话文,使之易于儿童理解。
翻译之法,有如下数端:一、直译。
直译者,直解字义,不增不减,使儿童明了文意。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为:“那青青的衣领,让我心中思绪万千。
”二、意译。
意译者,不拘泥于字面,求其大意,使儿童领悟文意。
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译为:“那桃花盛开,鲜艳夺目。
”三、注解。
注解者,对文中生僻字词、典故等进行解释,使儿童了解其背景。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为:“黄鹤一去不再回来,白云飘荡千年,空留悠悠。
”四、故事化。
故事化者,将文言文内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儿童在听故事中领悟文意。
如:“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译为:“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翻译文言文,儿童读懂白话文,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尊重原文。
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文之风貌,不得随意篡改。
二、注重儿童心理。
翻译时应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三、结合实际。
将文言文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之易于接受。
四、寓教于乐。
在翻译过程中,融入趣味性,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之,文言文翻译,儿童读懂白话文,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工程。
通过翻译,儿童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愿我国儿童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畅游知识海洋,茁壮成长。
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b34232ba1aa8114431d9a0.png)
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方法一、文言文的句读句读就是对古书的标点。
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
没有断句的古书,后代人读起来常会感到困难。
例1: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正确断句: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译:彗星又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
夏太后死去。
错误断句:彗星复见西方。
十六日,夏太后死。
——译:彗星又在西方出现。
十六日那天夏太后死去。
分析:读法不同,意思也就变了。
古人常用“、”符号来断句。
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在语意未尽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
到了宋朝以后,通俗读物上才普遍地应用圈(。
)作为句号,用点(、)作为读(逗)号,因此句读又称圈点。
学习文言文,明句读是一项基本功。
因此在文言文的标点上,我们应该作一番研究。
在标点古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通读全文,明了全文大意。
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先断开能断的句子,然后逐步缩小范围。
对不易断开的字、句,就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义才正确明白。
例2: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
原文标点: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
(《西门豹治邺》)分析:这样断句,似把“旁观者”仅指“长老”和“吏”。
其实,“旁观者”按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指“长老”和“吏”以外的“老百姓”,三者是并列的。
修正标点: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
2.要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
例3: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原文标点: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分析:这样断句,重点在于讲孔子既关心人,又关心马(“厩”是养马的棚)。
其实,文言中疑问句末用了“乎”一类疑问语气词之后,不能再用“不”一类的否定词来发问了。
修正标点: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①文言文中,“夫、惟、盖、凡、且、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②而“乎、哉、也、矣、欤、焉、耳”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④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大致用在一句话的开头。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https://img.taocdn.com/s3/m/98d9367da0116c175f0e48f6.png)
白话文句子朗读节拍划分(白话断句)之相礼和热创作一、考点阐明读清句读,正确进展是诵读白话文的要求之一.进展有两种:一是句间进展,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进展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停息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进展.正确地进行句中进展,是以掌控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而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每每必要肯定的进展;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团体,往前找主语,今后宾语,再旁及别的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进展.二、知能图谱读是言语才能的一个紧张方面,而句中进展,特别是白话文中的阅读进展是阅读才能的紧张表现.有以下六种状况留意进展.1、主谓之间要进展.2、谓宾之间要进展.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进展.4、“古二今一”之间要进展.5、关联词后面要进展.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进展.三、方法引导确定句中进展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进展.白话文中有一些实词放在句子的扫尾,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以致全段.经常运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次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但是”“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但是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进展,不克不及和后面的文字连读.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当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两头”,“中”是“两头”,“间”是“夹杂”.3、根据言语顺序来进展,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进展,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进展(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样平常不断顿),以使语意分明.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克不及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进展.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进展.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样平常在该词前进展,且不克不及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5、“而”字后应该进展.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克不及进展,也就是说,“而”字不克不及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①“而”在句中假如连接的是描述词(或副词)与动词,即“描述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描述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克不及分开读.②“而”在句中假如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暗示顺接,也就是说,后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克不及进展,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③“而”连接词性相反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描述词),暗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该该进展.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暗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而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6、进展应表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假如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由于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进展,就改变了原意.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7、节拍进展要表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表现谓语的省略,不克不及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进展错误.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进展.9、“也”用在句中揭示进展,朗读时在其后进展.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克不及读成“余闻之/也久”.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进展.在朗读白话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要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精确地进展.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处在野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进展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诗句节拍间要进展.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样平常说来是两字一进展,即按音节进展.如:①几处/早莺/争/热树②天门/停止/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进展,如下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热树”、“天门停止/楚江开”白话文的朗读进展,触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明等多方面的学问.只需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进展学问,并诵读肯定量的白话文,就能培育进步本人的语感,纯熟地处理白话文的朗读进展.四、技巧打破1、根据白话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拍一样平常说来,白话句子的语法结构与当代汉语大体相反.一个完好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白话句子的朗读进展每每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好表达的.如:(1)下列语句朗读节拍进展正确的一项是( D)A、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B、以是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克不及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D、出 / 则无敌国外祸者,国 / 恒亡(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尽境(《桃花源记》)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拍 . 有些白话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暗示将发表谈论,提示缘故原由,如“盖”“夫”(读fú),每每在发语词后进行进展,如:(5)盖 / 大苏 /泛/赤壁云(《核船记》)(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拍白话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拍:进展每每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拍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迁移转变等的连词,如“若”、“而”、“但是”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每每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进展.如:(8)而 /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9)但是 /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0)故 /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拍初中阶段所选白话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克不及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后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进展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拍划分也要遵照逻辑意义:(11)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说》).其实,划分白话句子的朗读节拍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运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拍,还是要精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掌控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五、达标检测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拍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9、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学而不思 / 则罔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六、拓展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环而攻之∕而不堪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云云2、下列句子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尊大,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后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因坐∕法华西亭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4、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然文∕不成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B、醉则∕更相枕以卧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性命∕于乱世C、日与∕其徒∕上高山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勇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公∕与之乘B、引∕有数好汉∕竞折腰C、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华诞∕蹙9、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以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回∕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地利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断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护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下列句子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拍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1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激 21、乃∕重修∕岳阳楼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24、亲朋∕知其云云,或∕置酒而招之 25、会挽∕雕弓∕如满月。
白话文言文
![白话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dbb64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7.png)
白话文言文在古代,文言文是文人墨客用以书写和交流的主要文体,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含蓄,且多用典故和成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特点,成为了现代汉语的主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白话文言文。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白话文言文。
白话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将文言文用白话文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之更易于现代人理解和接受。
这种文体的创作,既保留了文言文的韵味,又加入了白话文的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一种古今结合的文体。
在创作白话文言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语言的转换:将文言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句式转换成现代汉语,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
例如,将“之乎者也”等古汉语虚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的“的、了、吗”等。
2. 典故的解释:文言文中常常引用典故,这些典故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在白话文言文中,可以适当解释这些典故,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3. 情感的表达:文言文往往比较含蓄,而白话文则更直接。
在创作时,可以适当加强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4. 修辞的运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在白话文言文中也可以得到巧妙的运用,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结构的调整:文言文的结构往往比较严谨,而白话文则更加自由。
在创作白话文言文时,可以适当调整文章的结构,使其更加流畅自然。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创作出既具有文言文韵味,又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白话文言文。
这种文体的创作,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能够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白话文言文翻译教学
![白话文言文翻译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19c4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f.png)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
其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然今之人,多不解其意。
故有白话文言文翻译教学,以助学者通古达今,领略文言之美。
一、白话文言文翻译之重要性白话文言文翻译,非但能使学者通晓古人之言,更能使古文之精华得以传承。
夫文言文,虽简练,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
若不解其意,则如明珠蒙尘,难以显现其光彩。
故白话文言文翻译,实为学者之必备。
二、白话文言文翻译之方法1. 理解文言文之结构文言文有其独特的句式和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学者在翻译时,需先了解文言文之结构,以便准确把握句意。
2. 掌握文言文之词汇文言文词汇丰富,有许多实词、虚词和成语。
学者需熟练掌握这些词汇,才能准确翻译文言文。
3. 理解文言文之修辞手法文言文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学者在翻译时,需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4. 注重文言文之韵味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韵味,学者在翻译时,要尽量保留这种韵味,使译文更具古风。
三、白话文言文翻译之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四、白话文言文翻译之注意事项1. 译文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长。
2. 译文应尽量保留原文之意,避免曲解。
3. 译文应尽量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使读者易于理解。
4. 译文应尽量保持文言文之韵味,使读者感受到古人之风采。
总之,白话文言文翻译教学,旨在使学者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学会翻译文言文。
通过学习,学者不仅能领略文言之美,更能传承中华文化。
夫学海无涯,文言文翻译之道,亦无止境。
愿学者们不断探索,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运用白文点断的方法
现在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是串译,不管是教师译还是学生译,对号入座写在书上才踏实。
传统语文教学(古代),小孩子上学先跟先生学句读(断句),因为那时的文章没有标点,标点符号是“五四”才传进中国的。
然后诵读,之后先生讲授文意。
今天教学文言文,看看古人的教法,其中是否有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呢?
例如用白文点断的方法(类似句读)进行教学可不可以呢?古代汉语是源,现代汉语是流,今天的学生不会对没有学过的文言文一点儿都看不懂,毕竟祖孙是一家子啊。
用白文点断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如果通过努力或大家的研讨,基本能够断准确了,文意也就大体弄明白了。
于是,我有了一种尝试的冲动。
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我在北京郊区的一所农村学校做了一次教学实验,教学的是初二下学期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学生当时还在初二的第一学期,也就是提前了几个月学这篇课文。
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学生没有预习,上课后,教师借助大屏幕打出课文题目和作者的名字,问学生:“能看懂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不出。
教师:“没关系,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说完,教师把幻灯片翻到下一页,这是课文的第一段,但是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所谓的“白文”。
如下: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师:这是课文的第一段。
大家把书合上,自己放声读一读,看看这段文字在什么地方需要停顿一下,自己能读出几句话。
教室人声鼎沸,但学生读的速度很慢,经常停顿。
教师知道这是正常的状态,便不着急等着学生慢慢读。
过了一会儿声音渐渐停下来。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试着读几句,可以不必从第一句读起,会读哪句就读哪句。
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试着断句,大多是从前往后读,但是停顿的地方不尽准确。
师:刚才几个同学试着读了一下,大体读对了。
现在请大家把投影上的课文抄在本子上,一边抄,一边试着加上标点。
慢慢抄,看准每个字,不要抄串行。
学生按要求抄课文。
教师上课前自己做过试验,照着投影抄这段文字大约用五分钟,估计学生需要八分钟左右。
学生陆续抄完抬起头。
教师又出示了一张投影片,如下:
记下自己初读课文时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也把这个表格抄在刚才抄的课文下面。
待学生抄完,教师又将第一段课文的白文出示在投影上。
师:我们大家齐读这段没有标点的课文,看看能多读出几句吗。
学生读,但依然不能读得顺利。
教师等学生读完,将有标点的这段课文投影在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对照刚才自己在抄的课文上加的标点,看看自己对了几句,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抄完后,抬起头。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这段课文,把刚才画的表格填一填。
待学生填完表格,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
师:现在课本打开了,大家看看注释,看它能不能帮助你解决表格里的问题。
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着,看得出学生此时看书的需求很迫切。
师:大家好像都看完了,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这次读得是不是流畅一些了。
读课文之前,大家先看看老师在课文里加重了颜色的这些字怎么读。
教师出示下一张投影片。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因为学生已经看过课下的注释了,因此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明显地读得好多了。
师:有标点的课文大家都会读了,再来试试没标点的,看看还能不能读下来。
教师又出示没有标点的白文课文,学生基本上能读下来。
师:读得真有进步!理解课文的意思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试着说说每句话都是什么意思。
我们不看书,就对着屏幕上这段没有标点的课文说,要翻译哪句由发言的同学自己选。
谁先发言?
因为有了前面看注解的过程,学生们对课文大致的意思能够说出来。
但是像“以是”“既加冠”“硕师”“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卒获有所闻”等还是说不准确。
于是教师让学生再次打开书看注解。
师:看过注解之后,这几处的意思明白了吗?
教师又出示一张幻灯片。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师:这里画横线的词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学生基本上能够回答出来。
师:对照一下刚才你在表格里面记下的问题,看看都解决了没有。
稍后,教师出示这段课文翻译的投影。
师:我请一位同学把投影上的课文翻译读给大家听,同学们看书,对照原文,看看是不是每句话的意思都明白了,还有不明白的句子就问老师。
一学生读翻译。
师:谁有问题?好,下面大家在本子上把这段课文翻译出来。
待学生翻译完后,教师让一位学生读自己的翻译,其他同学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最后,教师让学生再次大声朗读课文。
下课。
完全出乎我和听课教师的预料,学生们阅读得很棒!通过前面的简述可以看出,大部分时间教师都是在“布置任务”,学生一直在“忙”。
但是凭借着母语的“血
缘关系”,他们很快就可以进入学习的状态。
只要教学设计得当,学生们是完全可以把文言文学好的。
白文点断的用法很灵活,学生程度好的,一上课就可以呈现白文;程度稍差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看有标点的,然后再读白文。
白文点断练习要选择有故事性的课文,这样学生容易前后贯通理解,不至于因为感到很难而丢了自信。
二、听读和听写
文言文的教学有时还可以利用课文朗读录音,从听入手,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例如《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如下:
学生课前没有预习。
上课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
要求学生听清课文题目和作者;听出课文大概讲了些什么内容。
听完后,请学生说出课文题目和作者,并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若出现问题则予以纠正。
不着急让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再换另一个人的朗读录音(如男生朗读后可换成女生朗读,以增加新鲜感,形成刺激),要求学生听其中的内容,最好用笔记一记。
朗读录音只有两分钟多一点,此时学生已经听了两遍课文。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
他们会说出如“有一片竹子”“有几个人”“有个小潭,水很清”等等初步的感知。
教师接着说:“课文里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看投影上的课文,边看边再听一遍朗读。
注意课文里每个字的读音。
”
于是教师呈现课文投影,播放朗读录音。
之后依然是用白文点断的方法,但学生们因为三次课文朗读,所以不是很费力。
最后是翻译课文(就像前一个课例介绍的方法)。
除了白文点断的办法之外,听写文言文也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方法。
例如,昨天刚学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今天一上课就让学生打开本子听写,教师念:“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这是上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理解有困难的几句话,通过听写的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使他们进一步熟悉了课文,为背诵打下了基础。
文言文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文言语感,有了语感才可能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所以说,只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教学就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