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分析
GMP实验室洁净室(区)环境控制与检测方法
微生物含量的控制
微生物含量的控制: 由于细菌依附在悬浮粒子上,微粒被过滤的同时,细菌也能 被很好的滤掉。 1、控制洁净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含量仍然是靠良好的空气净
化系统设施。 2、采取有效的环境消毒措施。
编辑课件
日常消毒: 每天生产结束后,用75%乙醇或2‰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 剂。 擦拭设备、桌面、门窗、墙壁等。 定期对洁净室进行全面消毒。 空气消毒一般采用臭氧熏蒸或甲醛熏蒸。
编辑课件
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动态监控。动 静比一般在3到5之间。 对于采样点的限定:对任何小的洁净面积,采样点数 目不得小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次采样量 应≥2.83L。 采样点布置: 1、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2、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1.5m高度的
编辑课件
自净时间: 一般停止2天后,洁净区内尘埃粒子已接近外界大气或
非洁净区浓度,尘埃粒子计数器只有一台的话选一个主要 的功能间,架好尘埃粒子计数器,直接启动,最好设置周 期为1分钟,打印。然后开启净化系统,这样每一分钟的数 据都能清楚知道,可以知道自净时间。因为你不知道哪里 自净效果最差,最后确定自净时间时可以适当加长。尘埃 粒子计数器有多台的话最好,可以多选几个房间。
压差测定: 在不同级别相邻的两个房间安装压差表,每天进
行记录。 温湿度测定:
在洁净间内放置温湿度计,每天进行记录。
编辑课件
风量: 采用风速仪对送风口的风速进行测试,通过风速
和送风口的截面积计算出风量。 通过风量就可以换算出房
间的换气次数。 检测频次:一般每季度测
试1次。 照度的测试。 噪声的测试。
编辑课件
温湿度的控制: 无特殊要求时,生产中洁净室内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
实验室建设中的洁净度要求和控制
实验室建设中的洁净度要求和控制实验室建设中的洁净度是确保实验环境符合特定要求并保持适当卫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洁净度的要求和控制方法。
一、实验室洁净度的重要性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因此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度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洁净度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还是确保研究人员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中存在的尘埃、微生物、细菌等可能导致实验污染和结果失真,因此洁净度的控制是实验室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实验室洁净度的要求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洁净度要求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实验室洁净度可分为几个等级:一级洁净室、二级洁净室以及常规实验室等。
以下是对不同洁净度要求的简要说明。
1. 一级洁净室:一级洁净室是最高级别的洁净室,适用于对环境污染非常敏感的实验,如微电子工业、生物医药和精密仪器等领域。
一级洁净室要求对微生物、细菌、尘埃颗粒等进行高效过滤和控制,通常采用高效过滤器和其他洁净技术实现。
2. 二级洁净室:二级洁净室适用于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如药品研发、食品工业等。
相比一级洁净室,二级洁净室要求稍低,但仍需采用高效过滤器等技术控制颗粒物和微生物的浓度。
3. 常规实验室:常规实验室是原始洁净度要求较低的实验室环境。
在常规实验室中,仍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持室内的相对洁净度。
这包括定期清洁、控制尘埃生成和扬尘、维护通风系统等。
三、实验室洁净度的控制方法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洁净度,有几个关键的控制方法可以采用。
1. 高效过滤技术:高效过滤器是实验室洁净度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提供洁净的实验环境。
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当的高效过滤器和过滤器等级至关重要。
2. 合理室内清洁:定期进行实验室的清洁是确保洁净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包括清除实验台面、仪器设备和地面上的尘埃和杂物,维持室内的整洁卫生。
3. 定期维护与保养: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于洁净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9205药品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
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
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通则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通则9203)”的相关要求。
确认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洁净实验室若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施之前进行,确保操作顺畅,保证设备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
主要的物理参数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气流组织、空气流速(平均风速),换气次数、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测试应一般首先在静态下测试,符合要求后再在模拟正常检测条件下进行测试。
各级别洁净环境物理参数建议标准及最长监测周期见表1,必要时,各实验室应根据洁净实验室使用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制定适宜的参数标准。
物理参数测试方法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现行国家标准中附录D3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附录E12气流的检测、附录E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附录E2静压差的检测、附录E5温湿度的检测进行。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其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确认及监测照以下“监测”进行。
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动、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事故、日常操作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
时应考虑修改监测频次。
2.监测标准
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见表 3、微生物监测的动态
标准见表 4。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表 3: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动态
≥0.5μm ≥5.0μm ≥0.5μm ≥5.0μm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 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 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 《中国药典》附录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确认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 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洁净实验室若有人员流动、超 净工作台等重大设备运转、空气调节系统等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 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 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 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 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分为 A、B、C、D 4 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 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 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 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3520
20
3520
20
3520
29
9-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
设备环境表面菌的检测
试验结束清场前检测 用接触碟或棉签擦拭对主要生产操作设备表面、地面和墙面进行取样后立 即对取样位置用消毒液擦拭。 设备表面擦拭样为操作时人员易接触位置,如反应釜釜体、抽滤器外表 面、烘箱门把手等部位。
棉签擦拭法 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取样,如地面、台面、墙壁、设备、门把手等。 ⒈用孔面积为2Ocm2的无菌的金属模饭压在测试面上,将无菌棉签用O. 9无
洁净度 级别
过滤完整 性
气流组织
5
单向流
监测周期
12个月
检漏试验、 监测周期
24个月
空气流速
>.2m/s 0.2-0.5 监测周期 12个月
6
非单向流
-
-
7
非单向流
-
-
8
非单向流
-
-
物理参数 换气次数
压差
温度 相对湿度
洁净区与非洁净 区之间压差不小 于10Pa;
70-160h-1 30-70h-1
不同级别洁净区 之间的压差不小 于5Pa
菌氯化纳溶液占湿,在板孔范围内擦抹5次,换1支棉签再擦抹5次,共擦 抹10次,5个位置100cm2 , 每支棉签抹完后立即剪断(或烧断),投入盛 有30mlO.9%无菌氧化纳需液的锥型瓶(或大试管〉中 ,摇晃约1分钟,即 得供试液。 ⒉取供试液,按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计数方法测定。 每个棉签取样面积为25 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
监测方法
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表面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USP1116洁净室和其它控制环境的微生物评估USP34—中文
USP <1116> 洁净室和其它控制环境的微生物评估本章的目的旨在描述与药品、药剂、医疗设备等有关的无菌操作以及建立、保持和控制控制区域的微生物质量。
本章将讨论以下内容:1. 根据尘埃粒子数洁净室划分的级别2. 控制区域的微生物评估方案3. 人员培训4. 微生物评估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的关键因素5. 取样方案6. 建立微生物警戒和活动强度7. 用于微生物取样的检测仪器和方法8. 所用的培养基和稀释剂9. 单个微生物的鉴别10. 培养基的操作评估11. 专业术语生产家庭用的无菌药品的药房的控制区域不在本章内讨论。
它们在“〈797〉药品化合物—无菌制剂”中讨论。
这里有可供选择的用于评估和控制无菌操作的控制区域的微生物情况的方法。
本章的数值并非绝对的标准或规格,仅作参考。
使用的各种微生物取样设备和方法,谁也不能说达到了这些数值就能保证微生物在控制水平内,或者超过了本章的数值就表示失控了。
不正确的运用微生物取样和分析方法可能导致重大的变化和潜在的无意的污染。
本章提到的取样培养基、设备和方法不为专用,仅供参考。
大量的无菌产品是通过无菌生产制造出来的,因为无菌操作有赖于将微生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排除和防止微生物在打开容器填充的过程中进入。
产品微生物限量和生产环境的微生物限量是与保证产品的无菌水平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因素。
洁净室级别的建立洁净室和环境控制区域的设计和施工在美联邦标准209E中有介绍。
根据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浓度定义空气洁净标准。
洁净空气级别的划分和空气中粒子的监测的方法都包括其中。
该联邦文献仅适用于环境控制区域的尘埃微粒,并未描述是无生命或有生命的粒子的特征。
关于制药工业的洁净室和环境控制区域的联邦标准209E已对洁净室设备的建造、使用、维护等提供了详尽的说明。
然而,制药工业的资料上不能对有生命的微生物浓度和无生命的粒子的数量之间的联系提供一种科学的定论。
无生命粒子的数目在电子工业中的影响使得联邦标准209E非常重要,虽然,在制药工业中有生命的粒子(如微生物)相对于联邦标准209E中的整个粒子来说有更大影响。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摘要:药品微生物检验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途径。
药品微生物检验易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药品微生物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科学性。
本文从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着手,从室内质控和室外质控两个方面阐释了药品微生物质控的因素及策略,对日后更好的开展药品微生物检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1.前言近年来,药品卫生安全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药品一旦受到微生物污染,将会严重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因而如何规范药品微生物检测质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多,政府对药品生产质量与安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药品检验工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由于我国在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方面起步晚,在检测实力与技术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但随着检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也在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员素质水平差异等问题的存在,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2.药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与特点药品微生物检验是药品安全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微生物检验是检测药品中具有繁殖能力的活细胞,这些活的微生物在药品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它的检出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药品微生物检验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极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检测环境,检测样品,检测的仪器设备,检测方法以及检测人员等因素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加强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
我国现如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药品监管体系,并采用多种质量控制方法以保障并提高药品微生物检测质量[2]。
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3.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活动。
其目的在于监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用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并查找和排除质量环节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
制药厂洁净室洁净区环境监测各类问题汇总解答(二)
制药⼚洁净室洁净区环境监测各类问题汇总解答(⼆)1.规范中没有提及"消毒剂轮换",是否说消毒剂可以不轮换?《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菌药品第四⼗三条规定: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洁净区进⾏清洁和消毒。
⼀般情况下,所采⽤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多于⼀种。
不得⽤紫外线消毒替代化学消毒。
应当定期进⾏环境监测,及时发现耐受菌株及污染情况。
虽然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没有强制规定消毒剂必须轮换使⽤,但实际上对⽣产企业提出了更为科学的要求。
企业以往通常是按照要求进⾏消毒剂轮换,⽽对消毒剂轮换使⽤对洁净区消毒的效果不做研究。
新修订药品GMP要求企业对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进⽽确定不少于⼀类的消毒剂如何使⽤,最终确保消毒剂在洁净区内的消毒有效性。
2.规范要求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如果⽣产核⼼区域为A级,那么从核⼼帕斯卡的压差?如何达到?如何达到?⽣产区A级到⾮洁净区是否⾄少会有40帕斯卡的压差?是的。
可由专业的设计院对空⽓净化系统进⾏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送风量与回风量的合理配置以及不同洁净级别的换⽓次数的差异来达到这⼀要求。
⽆压差可以吗?药品GMP第四⼗⼋条规定: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不同3.相同洁净区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压差应当多少合适?相同洁净区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压差应当多少合适?⽆压差可以吗?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
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在相同级别的洁净区内,不同功能区域内进⾏的操作,有产⽣交叉污染潜在风险或储存的物料或器具有受到其他功能区域的污染的潜在风险时,应保持⼀定的压差,以防⽌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发⽣。
设置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压差时,企业应对整个区域内的压差数值进⾏全⾯计算评估,⼀般可以⼩于不同洁净级别的压差。
同时还应对关键区域的⽓流组织形式进⾏研究,以防压差梯度不合理或过⼤⽽产⽣污染或交叉污染。
生物洁净实验室洁净度级别分析
洁净室(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及洁净度分级解析微生物实验室一般包括清洁区、操作区和无菌区三个区域,可划分为准备室、培养室、菌种室、消毒室、无菌室等多个房间。
微生物实验室根据专业领域(环保、食品、药品、医学等)和性质(教学、生产、科研、检测等)的不同,实验室的组成和规模有较大差别。
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建设标准,来对无菌室等的洁净度和空气沉降菌落数进行规范。
空气中绝大多细菌直径0.5~5μm,霉菌直径2~30μm,在空中附着在尘埃上,形成一定粒径的生物性粒子而悬浮,直接影响微生物实验室空气环境。
在微生物实验室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空气洁净度成为最关键的因素。
目前,中国主要洁净室及洁净度分级的标准和文件如下:1)GB 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2)GB/T25915.1-2010《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3)GB 50687-2011《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4)GB 50472-2008《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5)GB 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6)YY 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7)《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18)《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对于医药、电子和食品等行业还好说,有对应的标准。
其他行业该怎么选择?有人说直接选择GB 50073-2013,我个人觉得不尽然。
GB 50073-2013仅仅规定了悬浮颗粒物的要求,并没有对无菌实验室影响最大的微生物指标作出规定,如果你所在实验室仅仅控制悬浮颗粒物就可以,那参考GB 50073-2013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如果对微生物指标还有控制要求,那应该怎么选择呢?我们先来看看上述标准和文件对洁净度的主要分级:GB 50073-2013和GB/T 25915.1-2010均参考的ISO的标准分级,对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的分级如下:洁净室及洁净区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注:GB 50472-2008是参考GB 50073-2013分级标准,自身没有规定相应的分级。
洁净室的微生物监测及解决方案
洁净室的环境监测 2010版GMP 附录一第十一条
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 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 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每次实验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手套及操 作服)
微生物洁净室 微生物限度检查
每周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手套及操 作服)
C级
每季度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D级
每半年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16
洁净室的环境监测
2015版中国药典(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22
New ISO 14644-1 was updated/revised in Dec 15th 2015
1.Monitoring points : not root Square meter any more 2.If some local Authorities old table from draft ISO info, please replace it. Especially criteria in red square was changed. 3.Please use below formula for more than 1000m2)
2015版中国药典(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 微生物
洁净度级别 A级
各洁净级别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
浮游菌 cfu/m3
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
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环境、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实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
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
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室应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标准菌株等方法客观评估检验人员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
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有必要在检测前确认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
所有人员的培训、考核内容和结果均应记录归档。
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
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与对策
MEDICAL HEALTH医学健康无菌药品是指不含任何微生物,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的药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在无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旦发生微生物污染,药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
因此,对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1 微生物污染对无菌药品的影响微生物污染是指在生产、加工或储藏过程中,外源性微生物侵入药品中,导致药品失去原有的无菌性质。
微生物污染对无菌药品的影响非常严重,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和药效受损,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无菌药品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果这些微生物侵入到药品中,会引起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在药品中不断繁殖生长,产生代谢产物,使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药品的药效下降或失去治疗效果。
微生物在药品中产生代谢产物,会导致药品的气味、颜色和口感发生变化,使其失去原有的特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体验,还可能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降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药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如果无菌药品被微生物污染,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感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微生物污染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1]。
2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因素2.1 人员因素在无菌药品生产中,操作人员的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无菌环境的维护和药品生产的质量。
如果操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不经常洗手、不穿戴干净的工作者简介: 李炯彬,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工程与质量管理。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与对策李炯彬1 刘兴婷21.广西田七家化实业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2.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作服和手套,就会增加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一、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是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洁净环境,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
合格的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微生物污染。
二、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的内容洁净实验室的微生物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空气、洁净区域表面、人员手部、物料、试剂、设备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
1.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环境中的空气微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可以使用表面培养法、空气采样法等方法,监测的位置应包括不同地点的工作区域、通风设备和隔离装置等。
2.洁净区域表面微生物监测定期对洁净区域的表面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采用悬浮法、滴定法、平板接种法等方法,检测的区域应包括操作台面、墙壁、地面等。
3.人员手部微生物监测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手部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手部刮取法、拭子悬浮法等方法。
4.物料、试剂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物料、试剂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平板接种法、培养基接种法等方法。
5.设备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培养箱、洁净台、洁净工作台等。
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的洁净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人员操作规范。
2.洁净实验室环境要求高,要随时保持干净、干燥和洁净,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3.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4.对洁净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状态。
5.严格对洁净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6.对洁净实验室中的物料、试剂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验,确保其没有受到污染。
7.严格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人员数量,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洁净区域造成污染。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样品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的过程,其结果对于保障食品、水质、环境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1. 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在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外界污染;在采集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2. 实验室设施和条件实验室设施和条件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影响重大。
应确保实验室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实验室的洁净度和温湿度等条件符合检验要求。
3. 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应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使用质控样品对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和校准,确保检验结果符合规定标准。
5. 操作规程和记录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记录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建立并贯彻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定要求;应做好检验记录,便于对检验过程进行追溯和评估。
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1. 保障公共安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的微生物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保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严格的样品采集、实验室设施和条件、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误判和漏检的概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
监测周期
12 个月
监测 药品洁净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内容包括 非生物活性的空气悬浮粒子数和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监测,其中 微生物监测包括环境浮游菌和沉降菌监测,及关键的检测台面、 人员操作服表面及 5 指手套等的微生物检测。 当洁净区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 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监测;当微生物监测结果或样品测定结果产 生偏离,经评估洁净区可能存在被污染的风险时,应对洁净区进 行清洁消毒后重新进行监测。 1.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沉降菌的监测照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 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 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 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 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 cm2,微生物计数 结果以 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
洁净度级别
浮游菌纠偏限(1) 沉降菌纠偏限(2)(φ90mm,
(cfu/m3)
cfu/4 小时)
A级 B级 C级 D级
注:
<1(3) 7 10
100
<1(3) 3 5 50
(1)数据表示建议的环境质量水平,也可根据检测或分析方法的类型确定 微生物纠偏限度标准。
(2)可根据洁净区域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需要增加沉降碟数。 (3)A 级环境的样品,正常情况下应无微生物污染。
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 定指导原则(通则 9204)进行。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他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偏差处理 当微生物监测结果超出纠偏限度时,应当按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5. 微生物鉴定
建议对受控环境收集到的微生物进行适当水平的鉴定,微生物菌群信息有助于预期常见菌群,并有助于评估清洁或消毒规程、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及微生物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尤其当超过监测限度时,微生物鉴定信息有助于污染源的调査。关键区域分离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进行。
1. 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沉降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微生物监测,特别是设备的不规则表面。擦拭法的擦拭面积应采用合适尺寸的无菌模板或标尺确定,取样后,将拭子置合适的缓冲液或培养基中,充分振荡,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计数,每个拭子取样面积为约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拭子报告。接触碟法和擦拭法采用的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时间同浮游菌或沉降菌监测。表面菌测定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监测项目及频次(参考)
受控区域 隔离系统 洁净度级别 内部 采样频次 每次实验 监测项目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手套) 相邻外部 每月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
29000 不作规定
环境的要求 ISO14644-1:2010 洁净度等级及悬浮粒子要求
ISO等级序数 (N) 1 2 3 4 5 0.1μ m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0.2μ m 2 24 237 2370 23700 10 102 1020 10200 0.3μ m 0.5μ m 1μ m 5μ m
5
-
7 8
非单向流 非单向流 -
-
30-70h-1
10-20h-1
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
》附录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参数确认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
方案实施之前进行。为 确保操作顺畅,保证设备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
消除和减少消毒剂和抗生素的作用。, 沙氏葡萄糖琼脂(SDA)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酵母菌和霉菌的监测。
通常,不监控厌氧菌,因为这些微生物在环境中不能生存。如需要应对微需
氧和低氧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进行监测。 用于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培养基须特别防护。 双层包装和终端灭菌,否则使用前应进行100%的预培养以防止外来的污染物 带到环境中及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微生物洁净实 无菌检查(以 A/B 级或 每次实验
验室 A/C级为例) 微生物限度检查以 A/C 每周一次 级为例) C级 每季度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手套及操作服)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手套及操作服)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D级 Nhomakorabea每半年一次
概 述
悬浮粒子数和微生物数控制适用洁净级别控制的实验室。 浮游菌和沉降菌、工作台面和墙壁、表面微生物检测,控制和监测洁 净室微生物污染状况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监测。
GB/T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 的测试方法 - 2010版中国药典
检验环境
国际要求:制药洁净环境分级为A级、B级、C级、D级。
A(百级)、B(千级)、C(万级)、D(十万级)
2015版药典对药品检验环境的要求 无菌检查 在无菌的环境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符合无菌检
查的环境要求。 微生物限度检查 在无菌的环境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符合微生物检查的环 境要求。 。
洁净度级别
浮游菌 cfu/m3
沉降菌 (90mm) cfu /4小时 1 5 50
表面微生物 接触碟 (55mm) cfu /碟 1 5 25 5指手套 cfu /手套 1 5 -
A级 B级 C级
1 10 100
D级
200
100
50
-
注:① 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②单个 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 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
概 述
《2015版药典》参考国家及国外标准制定了统一的标准 参考标准 ⒈ USP(35)〈1116〉药品无菌操作环境的微生物控制和监测指导原则 ⒉ ISO 14644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附录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⒊ GB/T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空气悬浮粒子标准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洁净度级别 静态 ≥0.5μ m ≥5.0μ m(2) 3520 20 动态(3) ≥0.5μ m ≥5.0μ m 3520 20
A级(1) B级
C级 D级
3520
352000 3520000
29
2900 29000
352000
3520000 不作规定
2900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
洁净室 检测
以下情况及时调整检测频率
⒈连续超过纠偏限和警戒限。 ⒉关键区域内发现有污染存在。
⒊空气净化系统进行任何重大的维修。
⒋消毒规程改变。 ⒌设备有重大维修。 ⒍洁净室(区)结构或区域分布有重大变动。 ⒎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事故。 ⒏日常操作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 2010版 GMP
4 35 352 3520 8 83 832 29
6
7 8 9
1000000
237000
102000
35200
352000 3520000 35200000
8320
83200 832000 8320000
293
2930 29300 293000
GMP对洁净环境微生物监测动态标准
中国(2010)、欧盟、WHO
。 确认主要的物理参数过滤系统完整性,空气流速,气流组织、换气次数、压
差、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当人员流动、超净工作台等重大设备运转、空气调节系统等重大变化时应重 新进行参数测试。 测试结果不能作为最终判断依据,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监测方法
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表面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环境的要求
ISO14644-1:2010 洁净度等级及悬浮粒子要求
洁净度 级别 物理参数 过滤完整 性 气流组织 单向流 监测周期 12个月 检漏试验、 监测周期 24个月 6 非单向流 空气流速 >.2m/s 0.2-0.5 监测周期 12个月 换气次数 压差 洁净区与非洁净 区之间压差不小 于10Pa; 不同级别洁净区 之间的压差不小 于5Pa 70-160h-1 监测周期 12个月 30-65% 温度 相对湿度
采样及监测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的采样点、数量、位置、次数、采样量 、最少平皿数及采样注意事项参见国家标准; GB/T 16292-2010 GB/T 16293-2010 GB/T 16294-2010
洁净室环境 检测
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琼脂(TSA) 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必要时可加入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