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该病以传播迅速,体温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为特征性的疾病。
一、临床症状(1)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之间,起初个别猪只发病,之后迅速传至大部份猪群,个别猪突然死于猪舍;(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萎顿扎堆、呼吸困难、咳嗽喘气;(3)部分猪流鼻涕、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眼结膜炎,有的便秘或下泻;(4)部分出现后躯无力,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5)病猪多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呈紫红色,也有皮肤出现铁锈色或出血点;(6)部分孕猪多出现流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7)大多混合支原体,猪瘟和霉菌毒素。
二、致病原因经有关专家检测,证实高热病是由包括病毒、细菌、霉菌、血原虫等引起怕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等A、病毒:蓝耳、猪瘟、伪狂犬、圆环、流感、冠状病毒,而猪瘟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是高致病性高死亡率重要原因之一。
B、细菌:猪胸膜炎放线菌、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丹毒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C、血原虫、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焦虫等。
D、各种霉菌毒素。
三、防制措施鉴于当前疾病复杂,猪群密度高,管理性疾病时有发生(如断尾阉割、注射、蚊虫咬)致出现较多的猪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疾病。
病毒性病持续感染,细菌性疾病增多,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加,混合感染、霉菌毒素、血原虫等时有发生,还有抗生素药物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建议今后逐步用中草药剂防治疾病,有好的药物,还要有好的饲料。
(如安佑102教槽料和100人工乳。
患猪能很好吸收,促进疾病康复,本人诊断好多猪场疾病,取得较好效果。
)(1)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舍内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排放,随着季节的变化,搞好卫生,全进全出,尽量少冲水,保持猪舍干洁和通风,严格产房管理,减少保育猪群发病率;②做好各项疫苗免疫注射工作,净化伪狂犬,控制蓝耳,防止非典型猪瘟和圆环病毒症是当前猪场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对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实行100%免疫,对蓝耳病实行全面免疫,种猪可一刀切做基础免疫,以后每年普免3―4次,病场建议用进口疫苗,从种母群和哺乳猪做起,并加强二免,等蓝耳病净化后才改用国产苗;③加强后备猪群防疫保健和环境驯化工作,防止条件性病原大量繁殖造成损失;(保育猪群也应认真做好保健)④控制霉菌毒素、原虫病和内外寄生虫病也是当前养猪生产十分必需做好的工作;⑤搞好预防消毒工作,各场应制定卫生消毒制度,严格落实执行;⑥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当地发病情况,定期服用中草药物预防保健,如已发病场,也应适当加入抗菌素药物进行控制;⑦落实猪场各项管理制度和提高员工素质是根本;⑧猪舍周边应重视种植树木、花草,改善生态环境也很重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
巴结充血 、 肿胀 , 淋 巴细胞数量减少或坏死 。胸腺也为充血现 象, 气 管和支气管有大量泡沫 , 腹 腔充盈大量液体。
1 . 2 临床症状 发病呈 现发热 , 可 达到 4 1 以上 , 呼 吸急促且 困难等 呼 吸道症状 明显 , 咳嗽 、 喘气 、 流鼻涕 , 眼睑水肿 , 耳朵呈蓝色 , 腹 部皮下及 多数部位呈淡蓝色 , 皮下广泛 出血 , 不 能站立。除以 上病症外 , 母猪还呈现精神倦怠和厌食等症状 , 在母 猪妊娠后 期易发生早产 、 流产 、 死 产等 , 还会有母猪产奶量下 降 , 再次发 情时间推迟[ 3 1 。母猪在子宫 内或产后将病传染 给仔猪 , 且仔猪 容易被感染 。 有的发病仔猪会 表现出呼吸困难 的症状 , 还有 的 发病仔猪会发生腹泻 , 后躯无力 , 其发病率 可达 到 1 0 0 %, 死亡 率为 8 0 %以上。 仔猪感染上高致病 性猪蓝耳病后 , 还极 易感染 上其他疾病 。 育肥猪 的发病症状为眼睑肿胀 、 腹泻 、 肺炎等 , 成 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 公猪 的发病率较低 , 其症状为不同程度 的 咳嗽 、 打喷嚏 、 精 神不振 、 呼吸急促 、 运动 障碍、 精 液品质降低 或带毒 。 根据病理变化和 临床症状 ,可 以初步判定猪是否 患有 高 致病性 猪蓝耳病 。 如果认 为是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 要立 即 采集病 猪的肺脏组织 ,用 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 病度鉴别诊断试 剂盒进行检测 ,来确诊猪群是 否感染 了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高 致病性 猪蓝 耳病 的综 合防控
2 . 1 做好免疫工作 。正确选用 正规 、 安全 、 优质 的疫苗 , 且按要求保存 , 疫苗的保 存和运送要尽 量避免温度变 化 ; 要在 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和规定下 , 制 定科 学合 理的免疫程序 , 根 据本地区猪群 实际健康状况 和病史 、疫苗 的性质等来做好灵 活、 有针对 的调整 , 做好 疫情 排查 和高致病性猪 蓝耳病等 动物 疫病 的免疫。在免疫操 作过程中 , 要规范操作 , 进行 消毒 。此 外, 还要适时 、 定期做好免疫工 作。一般情况下 , 商品猪在 2 3 到2 5日龄 时, 要免疫 1 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 苗。在母 猪产 前 1 个月 ,公猪每隔 6个月可用高致 病性 猪蓝耳病灭活油佐 剂疫苗 4毫升免疫 , 在新补栏猪后要及 时免疫 , 提前避免猪群 患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 . 2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在饲养 过程 中, 要 注意环境卫 生, 由于高致病性猪 蓝耳病 的主要 在猪 与猪 之间传播 , 所以猪 舍要定期彻底消毒 ,及时清除猪的排泄物 ,平时保持干燥通 风 。同时 , 加强饲养管理 , 实行封闭式 、 规模 化管 理 , 注意不能 使猪与鸡 、 鸭等混合饲养 , 杜绝畜禽混养 的饲养方式 。在夏天 做好避暑防暑 工作 , 冬天做好保温措施 。此外 , 要保证水 的洁 净 以及饲料能为猪群提供合理营养 , 以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 2 . 3 做好监管工作 。相关卫生部 门要做好疾病防疫监管 工作 , 如加强流通 环节 的监督检查 , 防止疫情 扩散 , 做好生猪 及 其产品检疫 ,监督检查 任何 单位和个人 不得 随意 转运 、 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基础知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基础知识一、主要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患病猪在短时间内精神高度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体温骤升,可达41℃以上;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发红,呈斑块状;气喘急促或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症状;患猪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部分患猪下痢,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部分患猪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病猪病程短,发病后在几天内死亡,部分患猪死亡后呈败血症变化。
二、传播方式和途径低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方式存有身心健康猪与病猪的轻易碰触或身心健康猪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碰触两种。
病毒存有于病猪和病毒感染猪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猪体脏器非政府中,可藉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泄体外。
所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去猪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例如饲料、饮水、猪舍、空气、圈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随身携带病毒的鼠类等均或机械性传播。
此外,本病也可以经精液传播。
三、有效率的消毒剂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1)醛类消毒剂,存有甲醛、多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
密封的圈舍可以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重新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展开熏蒸消毒。
(2)含氯消毒剂,其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包括无机氯和有机氯消毒剂。
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圈舍、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
次氯酸杀毒迅速且无残留物和气味。
(3)碱类制剂,主要存有氢氧化钠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就是所含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采用时常冷却硝酸锶1%-2%的水溶液,用作消毒被病毒污染的猪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导致猪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因此,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一、病因诊断
1.症状诊断:猪蓝耳病的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呼吸困难等,接着猪出
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运动能力减弱等症状,最后可能出现腹泻、四肢抽搐、病死等情况。
如果发现猪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进行猪蓝耳病的病因诊断。
2.实验室诊断:为了确诊猪蓝耳病病原体,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基因检
测等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中,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病毒分
离可以通过将病原体分离出来进行进一步观察,基因检测可以对病原体的DNA或RNA进行
检测,以确定其存在和类型。
二、防治措施
1.疫苗接种: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猪蓝耳病疫苗可以使用,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情。
疫苗接种可以刺激猪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猪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环境清洁消毒:猪蓝耳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污染水源等多
种方式。
因此,对猪圈、饮水设施、饲料等环境要及时清洁、消毒,减少病毒污染的可能性。
3.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强猪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降低感染率。
包括做好猪圈的保温、通气、环境湿度等工作,提供干净饮用水和饲料,避免应激等。
总之,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包括病因诊断、疫苗接种、环境
清洁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猪圈中猪
蓝耳病的发生率,保障猪的健康生长。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仔 猪 :最 易 感 染 的仔 猪 为 2~ 2 8 日龄 ,1 0 0 %的发 病 ,8 0 %的 死 亡 率 ,在 生 或 者 几 天 以后 就 会 死 亡 ,主 要 表 现 就 是 肌 肉萎 缩 、呼 吸 困难 、打 喷嚏 、嗜 睡 、后肢 发麻 等” ] 。 育 肥 猪 :患 猪 出现 结 膜 炎 、眼 睑肿 胀 、肺 炎 症 状 、腹 泻 ,也
有可 能死 亡 。
公 猪 :患 猪 打 喷 嚏 、 咳 嗽 、运 动 障 碍 、呼 吸 急 促 。精 神 不 振 、射 精量 少 以及 品质 下 降等 。
个月 需要 注 射4 m l 高致 病性 猪 可蓝 耳病 灭活 油佐 剂疫 苗 ,在 四周 以 后 可 以加 强一 次 免疫 。在 出现 疾病 的时 候 ,需 要及 时 的进 行 强 化 免疫 ,此 外 ,还 需要 对 其 他疾 病 进行 免 疫 ,包 括猪 肺 炎 、猪 瘟 、 猪 链球 菌 病 、猪 伪 犴犬 病 等 。 当感 染猪 蓝 耳病 的时候 ,需 要 合 理 控 制猪 瘟 ,避 免 发 生高 死 亡率 ,除此 之 外 ,还 需要 适 当 给猪 接 种 猪 气 喘病 疫 苗 ,最 大 程度 降低 猪 肺 炎 支原 体 的危 害 ,提 高 自身 抵 抗能 力 。 3 . 4 做好疫病监测和防疫管理 预 防 和控 制 猪蓝 耳病 发生 的重 要 方式 就 是 做好 疫病 监 测 和 防 疫 管理 ,依据 实 际情 况 ,建立 和 完善 免 疫 档案 ,对免 疫 猪群 体 进 行定 期 抗 体 检测 ,依 据免 疫抗 体 实 际水 平 情况 和 检测 数 据来 进 行 适 当 免疫 。在发 生 疾病 以后 ,需 要提 高 应 急措 施 ,在 现疾 病 以 后 ,需要 依 据相 关 规 定进 行疾 病 的 处理 ,及 时消 灭 处理 发病 猪 以 及 同 群猪 ,及 时进 行 消毒 ,尽 可 能快 的发 现传 染 源 ,及 时 消灭 , 控 制 疾病 的传播 和 发 展 。 明令规 定 不准 养 殖 户私 自低价 或 者乱 扔 发 生 疾病 的猪 ,最 大 限度 控 制疾 病 的蔓 延 和扩 散 ,尽 可 能 降低 经 济 损 失 。定 期 检测 猪 群 中猪 蓝 耳病 的情 况 ,基本 上 都是 一 季度 需 要 检 测一 次 ,利用 采 样抗 体 检 测 的方式 来 处理 各 阶段 猪 群 ,经 过 四次 检测 以后 ,如 果 没有 现 明显 的 阳性 抗 体变 化 ,就 表 示猪 群 具有 稳定 的情 况 ,反 之 ,如 果 适 当增加 阳性 抗体 ,就说 明在 卫生 与管 理 的 时候 出现 一 定 问题 ,需 要 相关 人 员 予 以重 视 ,及 时改 正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及处置措施
理 情况 介绍 如下 : 1 发 病情 况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 , 病猪主要表现 为仔猪发病率高 , 死亡率高 ; 母猪流产 、 早产 、 产死 胎等症状。结合剖检变化诊断 , 初步诊断为高致病 性猪蓝耳病。 4 . 2 对比诊断 猪瘟 ( 1 ) 临床症状 : 病猪鼻镜干燥 , 病初 便秘 , 后腹泻 , 排恶臭稀便 , 粪便带有灰 白色黏液 , 有时带 血, 精神沉郁 , 食欲下降 , 喜喝脏水 ; 耳根 、 四肢、 胸、 腹部皮表可见针尖状的出血点 。( 2 ) 剖检变化 : 淋巴 结肿大 , 边缘出血 , 有 的呈现大理石样变 ; 肾脏呈土 黄色 , 肿 大有 出血点 ; 在 回肠 、 盲肠 和结肠 都可见 “ 纽扣状” 溃疡, 特征其为明显 。 4 . 3 实验 室诊 断
猪蓝耳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0年第03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该病主要导致妊娠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临床表现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不良后果,其他猪感染之后发生呼吸道疾病。
感染蓝耳病的仔猪群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超过50%,母猪流产率超过30%。
该病在猪群中的传播很快,多发于饲养条件较差的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严重影响饲养场户的经济收益。
1流行情况蓝耳病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地方流行性。
猪是易感动物,其中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仔猪的易感性最强。
重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接触、空气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易感猪直接接触带毒猪,或接触运输病猪的工具或器材可感染。
因此要重视对感染猪流动性的控制,否则也会造成该病的扩散。
该病最突出特点是持续性感染。
2患病表现此型感染母猪精神状态极差,采食能力降低或丧失,机体呈发热状态,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呼吸障碍。
妊娠后期的母猪有流产、早产现象,通常会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
而其中有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非常困难,运动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部分患猪出现轻度瘫痪等症状。
生长期和育肥期的猪感染蓝耳病后的临床症状比较轻微,但都表现呼吸困难,个别病猪有咳嗽症状,可见其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的皮肤呈现深紫色。
种公猪感染非常少见,即使感染也只表现精液品质差,产出畸形的精子,而且精液中可携带病毒。
我国规模化猪场中的蓝耳病主要为慢性型。
病猪的生产性能明显变差,生长状态缓慢,母猪感染后繁殖能力被严重削弱,猪群整体免疫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病和病毒病。
伴随上升的还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此型的病猪通常不会发病,仅仅表现为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查结果呈阳性,阳性率维持在10%~88%的水平。
3综合防治措施暴发蓝耳病的饲养区域应该及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即深埋、焚烧等,重视对病猪流动性的控制,以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Porcine Blue Ear Disease)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对猪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猪蓝耳病主要表现为高发热(40-42°C)、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喘息和大量黏液分泌物等。
患猪病程一般在1到2周之间,患猪死亡率较高。
患猪的耳朵和四肢周围出现青紫色斑点,这也是疾病的特征之一。
2. 实验室检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猪蓝耳病毒(PRRSV)抗体,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该病毒。
3. 病原学检查:采集疑似感染猪的淋巴组织、脾脏、肺组织等,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可通过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确诊病情。
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猪蓝耳病疫苗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猪蓝耳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和抗原性,因此应根据地区病毒株的差异选择相应的疫苗。
2. 消毒措施:及时消毒猪舍和周围环境,特别是对患猪所在的猪舍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猪只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的扩散传播。
隔离期一般为30天左右。
4.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舍的通风条件和环境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例,可以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轻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猪蓝耳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来确定。
在防治方面,疫苗接种、消毒措施、隔离措施、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对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高致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猪的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而导致的。
仔猪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50%,母猪流产率高达30%,甚至育肥猪也会出现病死率。
该病传播性强,控制难度大,对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此,有关防疫单位和养猪场的工作人员要深入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达到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目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诊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征是猪的耳部和体尾呈蓝色。
该病的传播途径很广,主要是由于感染了这种病的猪。
目前的养殖方式都是集中在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基础上,这种养殖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感染。
这种病毒会通过携带这种病的猪的唾液和排泄物传播,通过饮用水和饲料传播,让一只健康的猪在吃了饲料和水之后,就会被传染。
另外,猪蓝耳病的发病机率与饲养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由于场地狭小,饲养密度太大,会导致猪蓝耳病的蔓延。
该病没有时效性,每年发生的机率基本相同,但在湿热、湿热的季节尤其明显,若不及时处理,将会使病猪的病死率提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猪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会有一段潜伏期,潜伏期一般在3-37天左右,由于病猪的病情轻重,其症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可以分为慢性型、急性型和亚临床型。
慢性型:慢病是猪的主要症状,慢病猪的主要症状是生产性能低下,生长缓慢,如果是母猪,就会出现甲减。
另外,猪的总体免疫力也会明显降低,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感染,比如幼链球菌、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等。
急性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急性期发病迅速,对仔猪、母猪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这种病引起的仔猪呼吸困难比较严重,一般都是腹式呼吸,尤其是一个月以下的仔猪。
同时,仔猪还会出现腹泻、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出现40 C以上的症状,在站立和走路的时候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最常见的是病猪会在原地打转,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痉挛,而且体重会越来越轻,越来越瘦。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或者与受感染的猪有密切接触而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粒传播,因此在猪场中易造成大规模传染。
该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猪蓝耳病的症状发病初期,猪蓝耳病的患猪出现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体温可达40度以上,猪群中出现大面积的发热现象。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猪会出现明显的抗拒进食、乏力、循环系统出现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一些病情恶化的猪场中,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呼吸道传染现象,猪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餐时,患猪脸上和耳朵周围会出现瘀斑,皮肤发绀,而且猪群中的死亡比例较高。
二、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法根据猪蓝耳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可以根据患猪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高烧、食欲减退、乏力、皮肤发绀等症状的还要结合猪场中的疫情情况进行全面观察。
如果在猪场中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那么就应该高度怀疑是猪蓝耳病的传染,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2. 实验室检测法在发病初期,需要对猪场中的饲料和粪便等进行取样,送到政府指定的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进行检测。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猪蓝耳病病毒的存在。
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场,还需要对患猪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以便更好地掌握疫情的发展情况。
三、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1. 做好疫情监测养猪场应该加强对猪的日常监测,关注猪的饮食和排泄情况,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应该立即隔离治疗,并及时进行病原鉴定。
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猪群的粪便和饮水,防止病毒通过排泄物和饮水传播。
2. 强化隔离管理在养猪场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生物隔离体系,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管制,避免病毒通过外界传入。
对患猪进行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毒的扩散。
为了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应该对猪场的区域进行划分,对病区和非病区进行隔离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
05
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
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相关的主要技术规范有哪些?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 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标准 》
02
临床症状与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急性高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突然,体温急 剧升高至41℃左右,持续时间较长, 可达1-3周。
01
02
呼吸窘迫
病猪咳嗽、喘气,呼吸加快,严重时 呼吸困难,口鼻流出泡沫。
03
食欲减退
病猪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废绝。
眼结膜炎
病猪眼睛发红、肿胀,分泌物增多。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 繁殖母猪,仔猪也可感染。
感染PRRSV的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血 症期长达7天左右,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 播给胎儿。
该病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流产、 死胎和弱胎。
该病传播迅速,可经空气传播,感染率 高达100%,死亡率高达80%以上。
气候变化、饲养环境不良、应激等因素 均可诱发该病。
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
04
疫情处理与报告
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后应如何处理?
立即隔离疑似患病猪只,防止病毒传 播。
禁止疑似患病猪只移动,等待专业部 门采样检测。
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毒存活 。
及时上报疫情,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 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疫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有何规定?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 问答
2023-11-08Fra bibliotek目录• 疾病概述 • 临床症状与诊断 • 防控措施 • 疫情处理与报告 • 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同时也会导致生长缓慢和生产力下降,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和预防猪蓝耳病至关重要。
一、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1. 急性期表现猪蓝耳病的急性期表现多为突发性高热、食欲减退、咳嗽、鼻涕增多、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猪在行走时常出现跛行、跌倒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眼睛水肿、皮肤发红和瘀血点等症状。
2. 慢性期表现猪蓝耳病的慢性期表现主要为生长退缩、体重下降、毛色变浅以及猪苗呼吸迅速等情况。
有些猪甚至会出现不断发作的抽搐或癫痫症状。
二、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诊断根据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初步怀疑猪蓝耳病的存在。
例如出现高热、咳嗽、鼻涕增多、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猪,很可能患有猪蓝耳病。
但临床诊断并不十分准确,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2. 实验室检测目前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来确诊猪蓝耳病。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和中和试验。
其中ELISA方法是目前检测猪蓝耳病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三、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猪蓝耳病疫苗可供选择,可以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和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后,猪只有出现轻微症状,一般不会有严重症状,同时在猪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2. 环境卫生管理良好的环境卫生管理对于预防猪蓝耳病也是非常关键的。
要定期清理猪圈,保持猪圈内的通风和卫生条件,避免猪舍潮湿,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还需要定期对猪圈和器具进行消毒,有效降低猪蓝耳病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3. 生物安全措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也可以有效预防猪蓝耳病的发生。
要加强对猪群的进出管理,做好隔离和检疫工作,及时发现患病猪,并迅速隔离治疗或处置。
还要控制野生动物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2.1诊断指标2.1.1临床指标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1.2病理指标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
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病原学指标2.1.3.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2.2结果判定2.2.1疑似结果符合2.1.1和2.1.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确诊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疫情报告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3.2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摘要介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指导该病的防治。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也称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母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部分猪双耳、体表及乳房皮肤发绀,新生仔猪呼吸困难,死亡率高。
此病传播快,在饲养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较多发,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1.1 流行病学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有患病猪、康复猪,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该病没有明显季节性,夏季和秋季发病率高,高温高湿季节或台风等气候骤变后最易引发病情。
感染后的母猪可明显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液均含有病毒。
仔猪潜伏期为2~4 d,妊娠母猪潜伏期为4~7 d。
该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
经空气、胎盘、交配均可传播,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同圈饲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饲养更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因此,猪场卫生条件差、养殖密度过高、应激、气候环境恶劣可促进该病的流行[1]。
1.2 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 d,最长可达30 d以上,根据病猪的严重程度和病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临床诊断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2.1 急性型。
发病母猪感染此病多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 ℃,精神沉郁,不食,呼吸困难,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少数母猪耳朵、乳头、外阴、尾部发绀,有的母猪还会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
新生仔猪,尤其是吃奶猪死亡率高,高达85%以上,大多数仔猪耳朵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于秋 、 冬季节 , 只感 染 猪 , 且 各 种 年 龄 和 品种 猪 均 易 感 染 .尤 以 妊 娠 母 猪 和 2 ~ 2 8 日龄 仔 猪 最 易 感 , 肥 育 猪 发 病 则 较 温 和 。病 猪 和 带 毒 猪 是 本 病 的 主 要 传染源 。 主要 经 呼 吸道 感 染 , 也 可垂 直 传 播 ,带 毒 公 猪 可 通 过 精 液 传 染 给 母
1 . 1 病 原 学 诊 断
病原 为猪 繁殖 与呼 吸综 合 征 病 毒
病程不 同, 临床 表 现 为 母 猪 繁 殖 障碍 、
病症状 的变化情况更 换治疗用 药 , 防 止 出 现 耐 药性 。 另外 , 临 床 治 愈 后 最 好 再 坚持 用 药 一 个 疗 程 . 以免 疾 病 出 现
绀等。
个 非 常 明显 的特 征 ,病 毒 流 行 株 呈 现 多样 化 趋 势 ,一 个 猪 场 可 同 时存 在 经 典 蓝 耳 病 病 毒 与 高 致 病 蓝 耳 病 病 毒 体 温 明显 升高 ,可 达
4 1  ̄ C 以上 : 眼结膜炎 、 眼 睑水 肿 ; 咳嗽 、
( R T — P C R) 检 测 阳性 。 1 . 2 流行 病 学 诊 断 本 病常 呈 地 方 性 流 行 .一 般 多 发
要控制 P D R C,控 制 免 疫 抑 制 的
病 原 因素 才 是 根 本 。猪 场 中 主要 存 在 P C V 一 2 、 P R R S V、 霉 菌 毒 素 以及 MH 等 免 疫 抑 制 因 素 。病 原 感 染 后 破 坏 了呼
年) 》 ( 国办发 [ 2 0 1 2  ̄ 3 1号 ) 将 高 致 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概念、发病及流行特点1、什么是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仔猪及育成猪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
属二类动物疫病。
猪蓝耳病1987年首先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发现。
随后,加拿大、德国、荷兰、英国、西班牙、瑞士、法国、丹麦等很多国家报道发生本病。
我国1996年首次报道存在该病。
2、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2006年6月首先在我国的南方部分省、市出现,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3、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猪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
病毒由病猪的鼻腔分泌物、唾液、乳分泌物、病公猪精液和尿中排出。
在外界环境中,常存在于圈舍、污泥、饲料、饲草、用具、饮水及污水中。
尤其在饮水、污水中存活期较长,是造成传播的主要来源。
空气传播和病猪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猪群规模越大、饲养密度越高,接触传播的危险性越高。
4、猪蓝耳病病毒的抵抗力强吗?总的来说,猪蓝耳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多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
热稳定性差,56℃存活15~20分钟,37℃存活10~24小时。
pH值高于7或低于5时,感染力可以减少90%以上。
但病毒存在于有机物中时,能存活较长时间。
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流行特点是什么?本病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热、高湿季节发病明显增加。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病。
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病程7~15天。
在同一猪群中,猪蓝耳病病毒存在持续感染,病毒可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
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能感染人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预防
摘要:猪蓝耳病是常见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分为高致病性和经典型两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相对于经典型而言是更为严重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
近年来,蓝耳病已经成为制约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要做好猪蓝耳病的强制性免疫接种工作,但在实际生产上不难发现蓝耳病毒的变异能力较强,我们所面临的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为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还需积极探索如何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构建良好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猪蓝耳病的传播。
01猪蓝耳病的特点猪的蓝耳病是生产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蓝耳病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病程短等。
该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感染,患病猪就是一个流动的传染源,病猪与其他猪群接触、配种及其排泄物都会导致蓝耳病大面积蔓延。
蓝耳病的传播方式有两种,垂直传播和平行传播。
常见的垂直传播为妊娠母猪感染蓝耳病毒后会通过母体胎盘将病毒传递给仔猪,这样一来仔猪出生后便成为一个病毒携带体;公猪在配种前染病若没有及时发现,在交配或人工授精时都会将病毒随之带入母猪体内继而再由母体传播给胎儿。
平行传播主要表现为不同猪群间的传播,从外面引进的猪群若有一只携带蓝耳病毒没有及时发现将会迅速殃及全群,并在场区内的猪群中传播开来。
因此,蓝耳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猪群内部的传播,传染源与健康猪群接触会迅速导致病毒的扩散蔓延。
02发病原因一是现代养猪生产上养殖者为充分发挥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益,增加饲养密度,导致养殖环境受到很大的威胁,为蓝耳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猪种引进时隔离和检疫工作不充分,不慎将病原物带入猪场,也容易引起场区内健康猪群的感染;三是消毒管理措施未能有效执行,没有切实履行相关规定执行消毒管理,不慎将病毒带入生产区;四是圈舍内卫生环境未达要求,产生的粪污废水处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舍内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畅等,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生猪在出售过程中,防疫检查不达标,使得病毒远距离蔓延传播,增加了不同地区病毒的流动性;六是猪场兽医的疾病诊断性失误,未能及时发现蓝耳病毒,抗生素滥用导致猪群整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被病毒侵袭;七是免疫程序不完善,生产上对妊娠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工作不足,生产上对病死猪只处理不当,导致蓝耳病毒的蔓延扩散。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高致病猪蓝耳病其实是由呼吸道疾病与猪繁殖所引起的疾病,它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当中动脉炎病毒。
此病毒主要是以怀孕母猪的死胎、早产、流产以及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育肥猪呼吸异常、仔猪的高死亡率以及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此病毒具有传播性快、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等特征,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够有效治疗此疾病的药物,疫苗免疫以及综合防控措施是当前预防和控制此疾病的主要手法。
本文从临床病症、病原学、剖检变化、流行特点等多个方面,对高致病猪蓝耳病的发病特征以及综合防控措施实施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猪蓝耳病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高接触性、快速传播性的猪类疾病,其主要是通过呼吸综合性病毒以及猪繁殖而引起的,不一样品种以及不同阶段的猪都是可以被感染,特别是在妊娠期间的母猪以及育龄期一个月之内的仔猪更加容易被感染。
并且已经患病了的母猪在怀孕期间更加容易出现产木乃伊胎、早产、死胎以及流产等现象,而患病的仔猪主要体现在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等现象。
因为部分患有此疾病的猪,耳朵上、躯体上等诸多部位的皮肤都会出现发绀现象,因此这一疾病被称之为蓝耳病。
1猪蓝耳病的临床病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般情况下的潜伏期时间差距较大,最短的时间大约在3天左右,最长的潜伏期甚至可以高达37天之久。
其临床症状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并且会受到免疫状态、病毒株以及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
一般临床病症可以被分为亚临诊型、慢性型、急性型等等。
1.1亚临诊型受到感染的猪不发病,主要表现是PRRSV 感染,猪群的血清抗体呈现阳性,一般情况下阳性率都在10%~88%。
1.2慢性型猪蓝耳病临床病症当中的慢性病是当前规模化养猪场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体现在猪群的生长速度缓慢,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猪群的免疫功能有所降低,母猪的繁殖率下降,并且更加容易感染其他病毒性疫病。
而猪群的相关呼吸道疾病比如链球菌病、原体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发病几率也都多有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摘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猪蓝耳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282-0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疾病。
该病来势猛、传播快,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易发生,往往给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做好该病的诊断及预防十分必要。
1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2临诊症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v的潜伏期,最短为3d,最长为37d。
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2.1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胎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
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明显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2.2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
2.3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3病理变化
皮肤色浅似蜡黄,鼻孔有泡沫;所管、支气管充满泡沫,胸腹腔积
水较多,肺部大理石样变,肝肿大,胃有出血水肿,心内膜充血。
肾色膜易剥离,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
仔猪、育肥猪常见眼睑水肿。
仔猪皮下水肿,体表淋巴肿大,心包积液水肿。
4预防措施
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
二是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2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三是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不定期对猪舍的环境进行消毒。
同时做好猪群饲养管理。
四是做好其他疫病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
定期对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五是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
六是疫苗接种。
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prrsv灭活疫苗。
5药物防治
5.1药物预防
该病重在预防,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
具体预防程序如下:公猪每月或每季度预防1次,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连用7d;母猪妊娠70~80d,产前7d至产后7d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 g/t,连续饲喂;母猪断奶当天至第7
天,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连续饲喂;后备母猪配种前7~15d,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连续饲喂;仔猪断奶前3d至断奶后2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 g/t+支原必净500g/t,连续饲喂;第18周龄及第22周龄,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各连续饲喂1周;每周2次消毒,可用清洁1∶500倍稀释带猪喷雾。
每月熏蒸2次,可用速洁1∶25倍稀释带猪熏蒸,每瓶(500ml)可熏蒸1 250m3。
5.2中药治疗
用生石膏50g、生地黄18g、牡丹皮10g、赤芍10g、玄参15g、黄芩15g、连翘10g、银花藤20g、板蓝根15g煎服。
5.3西药治疗
一是注射猪血清,口服阿莫西林粉,打干扰素,病猪隔离淘汰,所有的猪都做治疗。
若有继发症,需使用混合血清,以增强效果。
二是用猪干扰素(ifn),每40kg体重用量1ml肌注,1次/d,连用3d,重症加量。
全群强力霉素与黄芪多康拌料,连用7d。
三是用特福(猪用转移因子),用法用量同干扰素,用注射用水分别稀释后注射。
四是用圆环菌毒杀,1kg体重肌注0.3ml,连用3~5d。
6参考文献
[1] 刘波,胡庆林,周炜,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新理念[j].畜禽业,2009(7):22-25.
[2] 周俊忠.综合措施防治猪蓝耳病[j].畜禽
业,2009(7):24-25.
[3] 孙卫,刘须民,刘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与消毒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9(6):121.
[4] 许保思,付登雨,赵代良.防治猪蓝耳病综合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08(7):53-54.
[5] 宋根旺,刘亚伟,任小磊.浅谈猪蓝耳病的危害及预防[j].今日畜牧兽医,2008(4):17-18.
[6] 王伟.浅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0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