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验表明,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与方式,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总量与效率。因此,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和社会团体为辅的多元供给模式,并实行适度的市场化供给。具体而言,政府、市场和民间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政府主要偏重于供给那些关乎于民生生存、发展的生存型和基本发展型公共产品
在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政府依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投资主体。依据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国际经验,国家财政应该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担当大头。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国家财力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积累,现在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
关键词:发展,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业,种植
(一)起源:
在种植业方面,我国以北方的粟黍和南方的水稻为主,不同于西亚以种植小麦和大麦为主,也不同于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在饲养业方面,我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其中猪一直是主要家畜。
我国在距今七、八千年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更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堪与西亚相伯仲。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通过对大量栽培物种变异形成中心的研究,发现世界上有8个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地区。美国植物学家哈兰则将世界主要农耕起源地划分为6个。两人都将中国划为一个独立起源中心。因此,我国的农业无疑是独立发展、自称体系的,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消耗加大了,根据推断,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地球上的人口还不足三百万,到新石器时代就增加到了五千万。另外,工具的改进,也加大了对资源的消耗,地球上的最后一次冰期,使许多动植物大量减少。一方面是人口和人们欲望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动植物资源的减少,这种尖锐的矛盾仅仅用原来的渔猎和采集方法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另寻出路,用农业这种方式来生产食物。所以说,天然食物的不足是农业起源的催化剂。
前仰韶文化阶段。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上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已发现数十处遗址,构成黄河流域已知最早的农业
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在考古发现上可以分别从长江下游和中游两个地区来显现。
(二)现状: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我国农业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号:**
摘要:在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政府依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投资主体。依据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国际经验,国家财政应该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担当大头。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国家财力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积累,现在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
(六)我的观点:
从我国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已经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已经到了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的阶段。在我国的一、二、三次产业中,农业是最薄弱的环节。只有加强农业这个薄弱环节,才能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地向前推进;只有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才能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实现。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很快,在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迄今为止,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对这类合作,要大力鼓励,要通过深化改革,为这类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一是“买断”关系,即农户与企业之间除了纯粹的市场交换关系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经济联系,企业仅是一次性收购农户的原料,双方不签定经济合同,价格随行就市。在这种买断型的利益关系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很不稳定。严格说来,如果企业与农户之间仅仅停留在这种“买断”型关系上,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一体化经营。
农户与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明确规定各方面应当享受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在这种形式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差别。
(五)总结:
解决我国农业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促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和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重视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这样我们才能改善我国的农业结构,完善务农人口的分配,提高我国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既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又奠定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基础。所以,众多学者对农业起源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并且是必要的。将中国的农业起源放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比较来发现更多。
(四)未来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导致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出现,这既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常常得不到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民的利益也经常受到损害。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是一种内容相当丰富的现象,虽然在理论上对其内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多数意见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中介组织的带动,一头连给农户,一头连接市场,既保持了家庭承包制的稳定,同时又通过延长产业链,发挥一体化组织的协调功能,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商品生产,在一个产品、一个产业、一个区域内形成了产品规模、产业规模和区域规模,实现了规模经营。这种形式,有利于克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使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与大市场之间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从营销策略看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这样生产者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细微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时候产品的滞销不是因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传统的经营者忽略的还有品牌形象是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销售量的一个好的保证。然而农产品市场
漫长的采集生活,使人类积累了开展原始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这是原始农业赖以产生的技术基础。处于旧石器晚期的人们在采集野生果实的过程中,有关作物栽培的初步知识也开始萌芽。
原始农业的生产条件,首要者在于生产工具、贮藏条件和氏族组织等几个方面 。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我国农业的起源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长江流域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传播过去的。但是,现在通过考古发现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不仅和黄河流域一样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和黄河流域显著不同的面貌。因此,中国农业的起源是有两个中心,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二者在历史上的农业起源进程可以说是同步的,这也就是中国农业起源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考资料:
林志芳.《关于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中国农业发展史》选修课的课件,李奔,武汉大学;
《中国农业起源综述》,2007年,胡效月,安成邦,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杜群楠,阎建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农业经济导刊,2008
在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吸引包括银行信贷、工商业资本及农民个人积累等资金在内的社会资金投资于农业。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来看,为此,除了依赖政府之外,还要想办法发挥其他微观主体的辅助投资作用。
农业税取消后, 相当一部分县乡失去了主体税种, 一些乡只能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机构运转,尽管中央财政为贯彻全面取消农业税改革每年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04、2005、2006 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分别为510 亿、662 亿和782 亿元。
(三)问题分析:一.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国农村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很落后。由于先进的农业技术耗资大,农民负担不起,二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是城乡有别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城市的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兴建,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却是以农民投资为主。1949-1955年间,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基本上来源于农户;1955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主要通过集体强制动员和行政拨款的制度安排来实现;
在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政府依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投资主体。依据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国际经验,国家财政应该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担当大头。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国家财力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积累,现在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
关键词:发展,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业,种植
(一)起源:
在种植业方面,我国以北方的粟黍和南方的水稻为主,不同于西亚以种植小麦和大麦为主,也不同于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在饲养业方面,我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其中猪一直是主要家畜。
我国在距今七、八千年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更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堪与西亚相伯仲。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通过对大量栽培物种变异形成中心的研究,发现世界上有8个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地区。美国植物学家哈兰则将世界主要农耕起源地划分为6个。两人都将中国划为一个独立起源中心。因此,我国的农业无疑是独立发展、自称体系的,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消耗加大了,根据推断,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地球上的人口还不足三百万,到新石器时代就增加到了五千万。另外,工具的改进,也加大了对资源的消耗,地球上的最后一次冰期,使许多动植物大量减少。一方面是人口和人们欲望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动植物资源的减少,这种尖锐的矛盾仅仅用原来的渔猎和采集方法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另寻出路,用农业这种方式来生产食物。所以说,天然食物的不足是农业起源的催化剂。
前仰韶文化阶段。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上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已发现数十处遗址,构成黄河流域已知最早的农业
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在考古发现上可以分别从长江下游和中游两个地区来显现。
(二)现状: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我国农业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号:**
摘要:在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政府依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投资主体。依据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国际经验,国家财政应该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担当大头。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国家财力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积累,现在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
(六)我的观点:
从我国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已经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已经到了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的阶段。在我国的一、二、三次产业中,农业是最薄弱的环节。只有加强农业这个薄弱环节,才能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地向前推进;只有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才能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实现。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很快,在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迄今为止,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对这类合作,要大力鼓励,要通过深化改革,为这类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一是“买断”关系,即农户与企业之间除了纯粹的市场交换关系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经济联系,企业仅是一次性收购农户的原料,双方不签定经济合同,价格随行就市。在这种买断型的利益关系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很不稳定。严格说来,如果企业与农户之间仅仅停留在这种“买断”型关系上,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一体化经营。
农户与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明确规定各方面应当享受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在这种形式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差别。
(五)总结:
解决我国农业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促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和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重视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这样我们才能改善我国的农业结构,完善务农人口的分配,提高我国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既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又奠定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基础。所以,众多学者对农业起源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并且是必要的。将中国的农业起源放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比较来发现更多。
(四)未来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导致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出现,这既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常常得不到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民的利益也经常受到损害。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是一种内容相当丰富的现象,虽然在理论上对其内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多数意见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中介组织的带动,一头连给农户,一头连接市场,既保持了家庭承包制的稳定,同时又通过延长产业链,发挥一体化组织的协调功能,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商品生产,在一个产品、一个产业、一个区域内形成了产品规模、产业规模和区域规模,实现了规模经营。这种形式,有利于克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使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与大市场之间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从营销策略看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这样生产者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细微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时候产品的滞销不是因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传统的经营者忽略的还有品牌形象是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销售量的一个好的保证。然而农产品市场
漫长的采集生活,使人类积累了开展原始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这是原始农业赖以产生的技术基础。处于旧石器晚期的人们在采集野生果实的过程中,有关作物栽培的初步知识也开始萌芽。
原始农业的生产条件,首要者在于生产工具、贮藏条件和氏族组织等几个方面 。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我国农业的起源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长江流域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传播过去的。但是,现在通过考古发现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不仅和黄河流域一样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和黄河流域显著不同的面貌。因此,中国农业的起源是有两个中心,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二者在历史上的农业起源进程可以说是同步的,这也就是中国农业起源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考资料:
林志芳.《关于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中国农业发展史》选修课的课件,李奔,武汉大学;
《中国农业起源综述》,2007年,胡效月,安成邦,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杜群楠,阎建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行为分析》农业经济导刊,2008
在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吸引包括银行信贷、工商业资本及农民个人积累等资金在内的社会资金投资于农业。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来看,为此,除了依赖政府之外,还要想办法发挥其他微观主体的辅助投资作用。
农业税取消后, 相当一部分县乡失去了主体税种, 一些乡只能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机构运转,尽管中央财政为贯彻全面取消农业税改革每年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04、2005、2006 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分别为510 亿、662 亿和782 亿元。
(三)问题分析:一.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国农村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很落后。由于先进的农业技术耗资大,农民负担不起,二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是城乡有别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城市的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兴建,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却是以农民投资为主。1949-1955年间,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基本上来源于农户;1955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主要通过集体强制动员和行政拨款的制度安排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