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2页PPT

合集下载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589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589
❖ 在南方新兴经济发展条件下,与东晋南迁所传 入旳中原文化相结合旳吴歌、西曲。
1、吴歌p51 2、西曲 p51
❖ 歌舞戏p53 倾向于故事性表演。这也是这一时期歌舞音 乐旳一种突出特点。
❖ 歌舞戏主要旳节目p53 《大面》、《钵头》、《踏摇娘》
《声无哀乐论》
作者——嵇康
❖ 是魏晋时代“玄学”旳代表人物之一,也是 著名旳“竹林七贤”之一;
酒狂
❖ 阮籍所作,体现了愤世嫉俗旳情怀 p67
❖ 魏晋以来老式律学发展旳两条路线
❖ 沿着附会历数—钱乐之旳“三百六十 律”p70
❖ 沿着便于旋宫转调具有实际意义旳——何承 天旳“新律” p70、71 这种新律与十二平均律相比较,最大相差不 到半音旳十分之一。处理了“三分损益法” 所处理不了旳“旋相为宫”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旳音乐 (公元220—589)
清商乐形成背景
❖ 公元4世纪,伴随国家政治中心南移,北方 音乐文化也随之流入江南,并把汉、魏以来 旳相和歌、相和大曲与江南流行旳吴歌、西 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新 旳音乐风格与形式——“清商乐”。
❖ 定义p51
清商乐包括旳内容
❖ “中原旧曲”,即东晋和宋、齐所存旳相和诸 曲。
❖ 特点: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也可相 对独立表演;
❖ 是一种有器乐伴奏旳歌唱,有乐器伴奏旳歌舞,并 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旳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 相和大曲旳曲式构造:艳、解、趋三段式构造 p50
百戏
❖ 百戏旳定义p52 ❖ 百戏中旳乐舞类别
❖ 汉代域内音乐文化旳交流旳主要体现 1、南北音乐文化旳共存 2、楚乐文化对中原文化旳影响
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鐃歌
相和歌

中国音乐史之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中国音乐史之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乐府的极盛时期是汉武帝执政期间。扩大后的乐府 机构共有近千人之多,除行政管理人员外,还有演 唱齐、蔡、巴、楚等地民歌的“讴员”;有来自全 国各地从事乐器演奏的“鼓员”、“竽员”、“琴 员”、“瑟员”等;有专管乐器修理的“柱工员”、 “绳弦工员”等。 但到了汉哀帝时,国力的衰退,经济的窘迫,使朝 廷已无力维持乐府庞大的机构,而采集的民歌中反 映出的强烈反抗情绪也使统治者坐立不安,所以绥 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哀帝下诏罢免乐府,对乐 府实施大量裁员,乐府由800余人被裁减至300余人, 留下的乐工主要掌管郊庙祭祀等场合所用的雅乐, 而其余从事民间音乐的乐工则全被裁掉。 此后,乐府逐渐趋于衰微。

清商乐在晋及隋唐各代很受统治者的重视,被视为 华夏正声,统治者与文人都多有创作,唐武则天时, 朝廷不再重视古曲,清商乐在宫廷逐渐衰微,至开 元间朝廷内几乎无人能演奏清乐。 清商乐在宫廷的冷落并不代表它的盛衰,它们中的 一部分和西域音乐结合,形成了辉煌的唐代燕乐, 另一些经过艺术加工的乐舞如《白纻舞》、《巾舞》 等则长期在民间流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欢 迎。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延年作曲时运用了大量的民间音 乐素材,他可能还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利用外国 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音乐家。

西晋崔豹《古今注》及《晋书· 乐志》都载张骞出使 西域时,曾带回胡乐《摩诃兜勒》,李延年根据此 曲创作了二十八首新的曲调,用于仪仗中使用的军 乐。这些乐曲在当时广受欢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 后世,数百年后的晋代还能演奏其中的《黄鹄》、 《陇头》、《出关》、《入关》等曲。 李延年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为乐府创立了良好的传统, 他对西域音乐的改编创作促进了中外音乐的交流。 作为乐府领导人,他更为乐府的振兴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可惜的是,李延年的妹妹去世不久,李 家全族被诛,一代杰出音乐家李延年的艺术生命从 此被扼杀。

第四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第四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酒狂》主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音乐理论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1、开始由政治、社会思考专向音乐本体化层面; 2、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占有突出地位,既与儒家音乐
美学思想正面冲突,又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进一步融合; 3、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时代思潮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古琴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琴艺术的成熟期。 首先在形制上已出现了十三徽,各个徽位与琴弦全长的弦长比例 基本上构成纯律体系的各音。无论在泛音、琴上的按音或者以琴弦散 音为音阶主音所构成的七声音阶均属于纯律体系。体现了当时纯律的 实际应用。 出现了最早的古琴文字记谱法 其次,还出现了大批的文人琴家和琴曲,如:丘明的《碣石 调·幽兰》、阮籍的《酒狂》、嵇康的《嵇氏四弄》(《长清》、 《短清》《长侧》、《短侧》)等 欣赏 丘明的《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惟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属于以 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493~ 590年)。“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幽兰”指乐曲所表现的 内容 。《碣石调·幽兰》 “其声微而志远”、“此弄宜缓,消息弹
主要的美学著作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阮籍 的《乐论》等。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中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 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 现出来的。由于每个人心中的哀乐不同,因此对于相同音 乐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那么被触发起来的情感也就会不同。 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 视音乐的艺术性,甚至要它起占卜等作用方面,是有着进 步意义的。 《声无哀乐论》是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 利的音乐思想的代表,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 乐思想。

06 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06 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其次 , 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 物的心理、性格 , 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木兰诗》
此外 , 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 ; 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 如百川归海 , 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其中既有 朴素自然的口语 , 又有对仗工整、精妙绝伦的律句。
二、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
琅琊复琅琊 , 琅琊大道王。鹿鸣思长草 , 愁人 思故乡。(《琅琊王歌辞》)
高高山头树 , 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 , 何当 还故处? (《紫骝马歌辞》)
二、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
侧侧力力 , 念君无极。枕郎左臂 , 随郎转侧。 (《地驱歌乐辞》)
腹中愁不乐 , 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 , 蹀坐 郎膝边。(《折杨柳歌辞》)
吴歌
始欲识郎时 , 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 , 何悟 不成匹。(《子夜歌》)
打杀长鸣鸡 , 弹去乌臼鸟 , 愿得连冥不复曙 , 一年都一晓。(《读曲歌》) 寒鸟依高树 , 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 , 那得 好颜容? (《子夜四时歌。我心如松柏 , 君情 复何似? (《子夜四时歌·冬歌》)
华山畿 , 君既为侬死 , 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 时, 棺木为侬开。(《华山畿》) 常虑有贰意 , 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 , 长与 清流乖。(《子夜歌》) 非欢独慊慊 , 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 , 奈许 两无由。(《读曲歌》)
吴歌
这些作品 , 以清新浅近的语言 , 表现真挚细腻 的感情 , 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 真实地再现了 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 , 并有浓郁的生 活气息。
四、《西洲曲》
一层深过一层地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思 , 将那种 无尽的相思表现得极为细腻缠绵而又委婉含蓄。全 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 , 又运用了连珠格的修辞法 , 从而形成了回环婉转的旋律,声情摇曳, 馀味无穷。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课件 魏晋南北朝音乐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课件  魏晋南北朝音乐

曲谱与记谱法
· 文字谱: ·它是古琴“减字谱”尚未发明之前的一种原始
记谱方法,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即 通过规定的定弦法,将左右两手固定的指 法 标记在一定弦位和徽位上,间接地记录了 音 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 (见《教程》第53页)
《碣石调·幽兰》
·我国现存最早 的琴谱,是目 前仅见的一首 文字谱。
钱乐之三百六十律
· 所谓“三百六十律”,就是在“京房六十律 的基础上继续用“三分损益法”往下生律, 共生出三十组不同律高的“十二律”,其最 后一律与黄钟律的音差,其音程值为1.845音 分,比法国拉莫(1683~1764)发现的 “小微音差”1.954音分还要小,今天称之 为“钱乐之音差”。(见《教程》第53页)
简论“相和歌”与“清商乐”的联系和区 别。 《声无哀乐论》提出了什么样的音乐美学 主张?有哪些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创作:《长清》《短清》《长侧》《短 侧》,被称为 “嵇氏四弄” 。
· 演奏:以弹奏《广陵散》最负盛名。
嵇康弹琴图
· 南京西善桥古墓 出土的南朝竹林 七贤模印砖画像 中,有嵇康弹琴 图。图中嵇康所 弹的琴,面上刻 有徽,表明在南 朝梁陈之际,琴 已具备完整的十 三个徽位。
阮籍
· 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理论著述:《乐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
·清商乐作为宫
·歌舞戏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 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兼有伴唱 和管弦伴奏的音乐形式。
· 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大面》《钵头》 《踏谣娘》。 (见《教程》49页)
音乐家
·曹植:三国魏时诗人,曹操之子。有学者 认为,在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时期,是曹植 记录了来自天竺的佛教音乐。(见《教程》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PPT课件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PPT课件
9






10
顾恺之的绘画特色是什么?
题材广泛、线条优美、 人物个性鲜明。
11
我们在欣赏王羲之和顾恺 之的作品时,一方面为他们的 艺术魅力惊叹,另一方面我们 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虚心好学、博采众长、 持之以恒、认真、专注。
12
云冈石窟大佛
13
云冈石窟
14
云冈石窟
15
——龙门石窟
16
3
故事大家讲
你们知道鹅池的故事吗? 你们还知道王羲之的哪些故事?
4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 他每天练完字,
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 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
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 清洗毛笔、砚台。据
画着,日子久了,甚至 说,久而久之,池水
连衣服都划破了。
都变成黑色了。
5
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6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你认 为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哪位同学 学过书法,是否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22
再见!
23
帝后礼佛图
24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 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代表作,了 解他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知道东晋最著名 的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了解他的绘画风格; 知道石窟艺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最高成 就,了解其代表作,逐步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 审美水平。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体味中
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 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 产的能力,培养爱护文物古 迹的意识。
26
重点
“书圣”王羲之和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嵇康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犀利、思想敏 锐著称,代表作有《与 山巨源绝交书》等。
向秀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著称,代表作有《思 旧赋》等。
谢灵运、陶渊明等南朝文学家
谢灵运
南朝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 作品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等。
陶渊明
南朝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 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朴素著称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等。
04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
三曹
曹操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质朴, 感情真挚,内容多反映社会矛盾 和民生疾苦。
曹丕
曹操之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 细腻著称,代表作有《燕歌行》 等。
曹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曹操之侄,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 优美著称,代表作有《洛神赋》 等。
06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对唐诗的影响
0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提供了 丰富的艺术手法和题材。
02
魏晋南北朝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 为唐诗中的山水诗派提供了灵感。
03
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和乐府民歌对唐诗的形式和风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宋词的影响
01
02
魏晋文学
建安文学
总结词
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详细描述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 难,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代表人物
曹操、曹丕、曹植
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荣。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 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 新,如九品中正制、府兵制等, 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科技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取得 了重大突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 计算、郦道元的地理学研究等, 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多元文化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得益于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 的吸收和融合,现代社会也应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虽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强化。地主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 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城市繁荣,商业街区形成,商品 种类繁多,贸易活动频繁。同时,货 币流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城 市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
文化发展
01
玄学与佛教的兴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们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的繁荣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繁荣情况,以及它们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03
学术思想的演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 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对文化
赋税制度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赋税制度也经历了 多次调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调的征收进行了调整,以 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 荣
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张“无为而 治”,强调个体自由和自然主义。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课件

梨园《同光十三绝》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承隋唐曲子词发展的遗绪,宋代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长短句的歌唱文学体裁可以分为引、慢、近、拍、令等等词牌形式。在填词的手法上已经有了“摊破”、“减字”、“偷声”等。作品多表达了作者关怀祖国人民的心情,描绘出清幽悲凉的意境,如《古怨》、《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等。宋代的古琴音乐以郭楚望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现了作者爱恋祖国山河的盎然意趣。 在弓弦乐器的发展长河中,宋代出现了“马尾胡琴”的记载。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
西周、东周时期
《伯牙弹琴图》元代王振鹏绘
秦汉时期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渐次发展为有丝、竹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并且具“艳——趋——乱”的曲体结构,它对隋唐时的歌舞大曲有着重要影响。 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它以不同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如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在汉代还有“百戏”出现,它是将歌舞、杂技、角抵(相扑)合在一起表演的节目。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