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稷下学宫对现代高校办学提供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稷下学宫对现代高校办学提供的借鉴

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规模宏大又比较正规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它的创立和办学实践,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即使到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本文经过对其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其办学形式、教学方式、学术活动及管理办法对现代高校办学所提供的借鉴。

[标签]稷下学宫现代高校高校自治学术自由

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教育史上的重要创举,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至今仍可对高校办学以很多启示。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附近地区,齐国国君在此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

一、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一)稷下学宫的性质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发展成熟,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生产大发展,思想、科学、文化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私学大兴,养士之风盛行。养士而强、士多而霸,成为各国公室和私门的共识,招纳有识、有才之士而礼遇之蔚然之风。齐国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田恒发动武装政变,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标志着封建制度在齐国的确立。为了适应对内政治经济变革、对外争霸称雄的需要,齐国统治者不仅要招纳、网罗天下贤才,而且还想培养、训练新一代贤士,由此稷下学宫便应运而生。

稷下学宫的初创是出于齐国统治者“招致贤人”的目的,这种养士,用士的目的决定了它是由齐国官方出资办的学校。事实上,像稷下学宫这样容纳成千上万师生,如此规模宏大的学府,非官办不行。所以,从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因为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所以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所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稷下学宫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齐国官方不多加干预。而集于稷下的名士,大多办有自己的私学,大都是带着学生来到稷下的,各家各派自主安排教学,师生皆来去自由,一扫官学死板风气。从这些特质来看,稷下学宫又带有私学的性质。因此,我们既不能将它划为官学,也不能简单地称其为私学。由于它的这种既官又私性或是非官非私性,有学者称其为一所“官私联营”的高等学府。

将稷下学宫定性为高等学府理由是充分的。稷下学宫的创设是以“招致贤人”、“得士以治之”为目的的,这一日的决定了它不是一所简单的以读书识字、普及文化知识为己任的基础学校,而是一所以学术活动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它的种种职能也表明了这一性质。首先是讲学。稷下学宫是一个十分集中的游学场所,其讲学活动十分兴盛。因为稷下各派同时是一个个教育团体,是通过讲学来实现学术思想的嬗递和后继人才的培育的。同时,由于各派集于一地,客观上使学者可以跨越学派门墙,广泛求学,学无常师。在稷下还有定期的学术交流会

——期会,即各派学者定期举行的讲演、讨论、辩论的学术交流会。从中可以看出稷下讲学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体现了高等学府的讲学特色。其次是著述。稷下学者留下的著作堪称宏富,仅据《汉书》记载就有《孙卿子》、《公孙固》、《田子》、《捷子》、《邹子终始》、《慎子》、《尹文子》、《宋子》等,分属儒、道、阴阳、法、名诸家。除了学术风格鲜明的各家子书外,稷下还留下了一些集体劳动的学术成果,如《管子》托名管仲所作,实则是一部以法家为主的稷下先生的著作汇集,故人称为“稷下丛书”;受齐威王之命整理的军事论著《司马兵法》是出自众“大夫”之手;具有较高科技价值的齐国官书《考工记》也可能是经稷下先生之手;此外还有《周礼》、《晏子春秋》等都是由一批稷下先生整理出来的。稷下先生积极著书立说,与讲学和争鸣互为因果、互为表里,从一个方面展现了稷下学宫作为高等学府的特色。其三是育才。稷下学宫罗致了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的学派,而来稷下的学派又均有本学派的从学弟子。这些私家学派通过大师的著述和讲学,培养着学派的传人和时代所需的各种人才。《弟子职》作为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从起居饮食到衣着服饰,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修习,从尊敬师长到个人修养等多方面规定了学生必须注意的事项,表现了稷下育才的目的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也确实人才辈出,如善于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鲁仲连,博采众家之说的荀况等,都是稷下培养的出色人才。因此,稷下学宫通过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高等学府的作用。其四是咨政。稷下学宫事实上是一个咨政、议政机构。“稷下先生喜议政事,以干世主”,这是稷下学宫的一大特色。稷下学宫为各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固定的议政论坛,“不治而议论”实际上是通过稷下学宫为齐国聘请、召集了一批高级学术和政治顾问。这些学者说威王,谏宣王,劝泯王,成为齐国的谋士。稷下学宫的种种职能,充分显示了它具备高等学府应当具备的基本内涵,与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现代大学有共通之处。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

1.容纳百家

出于“招致贤人”的口的,稷下学宫对所有学者均来之不拒,各家各派的主张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讲学。齐国国君对派别不同的学者一律平等相待,不以己之好恶横加抑扬,或以一家为标准统一各家,对他们提出的各种治术主张,选择有利于齐国者而用之,使得各派在平等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像淳于髡、孟柯、尹文、环渊、田骈、慎到、兄说、邹衍等,都曾在稷下擅一时之风流。

2.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是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齐国统治者办稷下之学,其口的就是号召各派学者对齐国如何巩固封建制政权和实现争霸作理论上的探讨。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同国君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行政职务,不加入官僚系统,却可以对国事发表议论。由于齐王极为倡导稷下学士进行自由讨论,发表各自主张,以取其长,而各派学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以期获得社会的承认和齐王的采纳,也竭力阐发各自的见解,著书立说,从而形成了各派学者竞相争辩的风气和百家争鸣的局面,推动了学术和政治理论的发展。稷下学者由

于不用向王侯臣服,反而以师友相待,他们的议论自由还受到制度化的保障,因此他们敢于藐视王公大臣,能在学术和政治领域内纵横思想,无所顾及。他们各抒己见,自由争议,自由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整体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出了辉煌的稷下时代和战国文化。

学术自由还表现在稷下学宫欢迎游学、来去自由上。在教学上各派自主教学,先生之间允许求师求学者来去自由,从其所愿,甚至可以尽弃旧学而从新说。学生可以自部平衡,过多考虑了资历的因素,“论资排辈”现象普遍存在。在分配制度上,平均主义依然存在,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不出竞争、激励和淘汰机制的内在作用,造成工作无压力、无动力,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教师知识结构调整、更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借鉴稷下学宫经验,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应当树立任人唯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遵循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教师的竞争意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育才质量和效益。

2.为师资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

稷下学宫教师来去自由这一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为现代高校师资管理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高校现行师资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僵化性,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要根除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必须打破教师管理的单位(部门)所有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

师资队伍流动可以避免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状况,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交流,并能改变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师资队伍正是由于不断进行流动、更新而形成新的组合、排列和分布,从而实现结构最优化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师资队伍流动是势在必行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因势利导,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师资队伍流动的积极作用。

3.为高校解决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提供了借鉴

稷下学宫礼贤下士、待遇优厚也为现代高校解决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了某些借鉴。对稷下先生的优厚待遇甚至惠及弟子,这也是稷下学宫能长期兴盛的重要原因。

师资队伍不稳定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普通高校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尤为突出。借鉴稷下学宫经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和高校领导要增强人才意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以感情留人、以工作留人。其次,要加大投入,提高和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切实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只有为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教师才能安心搞教学、搞科研,如此才能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人才,引进高级人才。

稷下学宫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离我们虽然遥远,但它所放射出的耀眼光芒,却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尽管它的制度尚不完备,但它对我们今天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