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测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酸处理法 低pH孵放法
以上方法多用于从原料血浆生产血 浆蛋白制品,均需要将大量的不同 人份的血浆混合处理,不但容易增 加某些不能被灭活病原体(如朊病 毒prion等)的扩散风险,且处理 难度大,费用高。
亚甲蓝光化学法能对单人份血
浆进行病毒灭活,适用于采供
血机构对临床用血浆的病毒灭
活处理,更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
11
医用病毒灭活箱的应用
当前的医用病毒灭活箱是用于光照灭活 时的专用设备,它集光源、温控、机械 摆动等装置于一身,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照射强度、照射温度、照射时间和摆动 频率等诸多条件,使用方便。
-
光源选择:荧光灯
(1)单位时间内照射所释 放的热量较低; (2)达到相同灭活效果的 照射时间最短; (3)波长接600~700nm。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
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质量管理科 梅静 2015.4
-
1
血浆病毒 灭活的必
要性
亚甲蓝病 毒灭活的 技术原理
亚甲蓝病 毒灭活血 浆的制备
病毒灭活 血浆的质
量控制
-
2
血浆病毒灭活的必要性
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进步和血液管理措施的完善,目 前的HBsAg、抗-HCV、抗-HIV的检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输血导致病毒传播的几率,但由于 1 病毒变异导致免疫反应性的改变; 2 免疫静默感染; 3 检测技术存在窗口期漏检的局限性; 4 检测病原体种类的局限;
输血引起艾滋病病毒(HIV、HCV、HBV)的风险尚 不能完全杜绝;不常见的病毒如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 毒(HTLV)、西尼罗病毒(WNV)、EB病毒等在大多数 国家均未被列入血液常规检测。现有的检测手段不能完全
排除血浆中可能存在的未知病毒。
-
3
血浆制品病毒去除方法: 主要在血浆蛋白分离工艺中应用
对亚甲兰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有效性的研究显示,血浆中指示 病毒的滴度显著下降,血浆中的病毒含量下降了6个数量级,可 能残留的病毒量低于百万分之一,达到了国际公认的血浆病毒灭 活有效性指标,也符合卫生部关于血浆制品病毒灭活的有关规定。
-
7
美国AABB技术手册描述了病原体灭活血浆制品, 介绍了欧盟开展的三种病毒灭活方法,其中包括 亚甲蓝、核黄素和补骨脂素。但美国未开展。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亚甲蓝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列入 “人血 浆制品病毒灭活或去除指南”, 欧盟和英国也纳入“输血指南”。
2007年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引进该技术, 截至2014年底使用亚甲蓝光 化学病毒灭活血浆13万单位以上。
-
9
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
Depasse 最早提出了 “过滤器的应用”, 极大地简化和改进了 MB-P 法的操作,为 MB-P 法由实验室走向临床迈出了重要一 步。
-
ຫໍສະໝຸດ Baidu
6
亚甲蓝病毒灭活的技术原理
与脂膜和蛋白质结合 对核酸有较高的亲和性 亚甲蓝为多靶点的光敏剂,光照射产生单线态氧和羟自由基引起
广泛损伤 亚甲蓝可与病毒的核酸与脂质包膜相结合,在可见光的作用下, 可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因而能杀灭包括艾滋病病毒 (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的脂质包膜 病毒和部分非脂质包膜病毒。
亚甲蓝的浓度与血浆病毒的灭活效果有直接关系, 只有达到一定的释放量才能起作用,但亚甲蓝若残留 过多会影响血浆的外观色泽,且亚甲蓝存在致突变的 可能性,因而必须对灭活前后亚甲蓝的含量进行测。
和临床实际应用。
-
5
亚甲蓝病毒灭活的技术原理
亚甲蓝又名美蓝,分子量 319185,是一种光敏剂,吩 噻嗪类染料,其最大吸收峰为 670nm,临床上常作为解 毒剂,用于治疗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和氰化物中毒。
亚甲蓝表面携带正电荷,与病毒核酸结合后可以嵌入 DNA/RNA 中,与病毒核酸带负电荷的 G-C 碱基对相结 合。在有光照的条件下,亚甲蓝分子吸收光能后可激发 产生单态分子氧,这种单态分子氧通过修饰鸟嘌呤碱基 而影响核酸,使其产生缺口,引起核酸链的断裂或导致 碱基位点丢失,从而阻止其复制,达到灭活病毒的目的。
照射方式:有效光照强度范 围在 30 000~40 000lx。 (1)放置血袋的托盘为钢丝 结构,有较大空隙,使血袋 两面都可以接受照射; (2)照射过程中托盘以 60±2 次/分钟的频率摆动; (3)箱内面为镜面,可以将 灯管直射的光源和镜面反射 的光源从 360 度全方位地 照射血浆。
12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在我国开展近十年,各种关于 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成分影响情况的报道可归纳为: 血浆经过 MB-P 法灭活后,血浆总蛋白回收率90%以上; 但部分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Ⅷ)和纤维蛋白原(Fg) 的变化明显,Ⅷ因子的回收率一般在 80%左右。血浆 的免疫原性、各种电解质、酶的稳定性等的变化不明 显,PH 值也未受影响。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 血过滤器主要由亚甲蓝添加元件、光照 袋、过滤器、血浆储存袋和连接管路组 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血浆灭活器材。
-
10
亚甲蓝作为一种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潜在影响尚不 可知。若病毒灭活血浆中残留过多的亚甲蓝,还会造成血浆外 观和色泽的明显改变,使病人输注时可能产生心理负担。 在保证灭活所需的有效浓度下,要尽量减少其残留量,因而对 病毒灭活血浆中的亚甲蓝残留量/率进行控制很有必要。选择 合适的亚甲蓝含量的测定方法很重要。
乙醇沉淀
深层过滤 离子交换色谱和亲和层析色谱 纳米膜过滤 纳米膜过滤技术
单一的病毒灭活/去除方法虽然能较好的起到处理病毒 效果,但是无法灭活和去除所有病毒,如细小病毒B19、 VIR918、PARV4、SV40和PrPSc。
-
4
血浆病毒灭活方法
有机溶剂/去污剂(S/D)法
热处理 终端干热法 蒸汽处理法
欧盟指南中描述了病原体灭活的FFP制品的质量 要求,同时也介绍了三种方法。
英国指南中明确描述了亚甲蓝处理和去除的FFP 制品的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中对亚甲蓝残留量要 求为≤0.3umol/L ,与我们的国标一致。
-
8
1992年,德国最早将依靠该项技术处理的新鲜冰冻血浆应用于临床。
90年代中期,上海血液中心开发以荧光照射光源和配置亚甲蓝去除 滤器为特点的亚甲蓝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随后该项技术在我国 被逐步推广。
以上方法多用于从原料血浆生产血 浆蛋白制品,均需要将大量的不同 人份的血浆混合处理,不但容易增 加某些不能被灭活病原体(如朊病 毒prion等)的扩散风险,且处理 难度大,费用高。
亚甲蓝光化学法能对单人份血
浆进行病毒灭活,适用于采供
血机构对临床用血浆的病毒灭
活处理,更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
11
医用病毒灭活箱的应用
当前的医用病毒灭活箱是用于光照灭活 时的专用设备,它集光源、温控、机械 摆动等装置于一身,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照射强度、照射温度、照射时间和摆动 频率等诸多条件,使用方便。
-
光源选择:荧光灯
(1)单位时间内照射所释 放的热量较低; (2)达到相同灭活效果的 照射时间最短; (3)波长接600~700nm。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
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质量管理科 梅静 2015.4
-
1
血浆病毒 灭活的必
要性
亚甲蓝病 毒灭活的 技术原理
亚甲蓝病 毒灭活血 浆的制备
病毒灭活 血浆的质
量控制
-
2
血浆病毒灭活的必要性
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进步和血液管理措施的完善,目 前的HBsAg、抗-HCV、抗-HIV的检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输血导致病毒传播的几率,但由于 1 病毒变异导致免疫反应性的改变; 2 免疫静默感染; 3 检测技术存在窗口期漏检的局限性; 4 检测病原体种类的局限;
输血引起艾滋病病毒(HIV、HCV、HBV)的风险尚 不能完全杜绝;不常见的病毒如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 毒(HTLV)、西尼罗病毒(WNV)、EB病毒等在大多数 国家均未被列入血液常规检测。现有的检测手段不能完全
排除血浆中可能存在的未知病毒。
-
3
血浆制品病毒去除方法: 主要在血浆蛋白分离工艺中应用
对亚甲兰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有效性的研究显示,血浆中指示 病毒的滴度显著下降,血浆中的病毒含量下降了6个数量级,可 能残留的病毒量低于百万分之一,达到了国际公认的血浆病毒灭 活有效性指标,也符合卫生部关于血浆制品病毒灭活的有关规定。
-
7
美国AABB技术手册描述了病原体灭活血浆制品, 介绍了欧盟开展的三种病毒灭活方法,其中包括 亚甲蓝、核黄素和补骨脂素。但美国未开展。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亚甲蓝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列入 “人血 浆制品病毒灭活或去除指南”, 欧盟和英国也纳入“输血指南”。
2007年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引进该技术, 截至2014年底使用亚甲蓝光 化学病毒灭活血浆13万单位以上。
-
9
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
Depasse 最早提出了 “过滤器的应用”, 极大地简化和改进了 MB-P 法的操作,为 MB-P 法由实验室走向临床迈出了重要一 步。
-
ຫໍສະໝຸດ Baidu
6
亚甲蓝病毒灭活的技术原理
与脂膜和蛋白质结合 对核酸有较高的亲和性 亚甲蓝为多靶点的光敏剂,光照射产生单线态氧和羟自由基引起
广泛损伤 亚甲蓝可与病毒的核酸与脂质包膜相结合,在可见光的作用下, 可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因而能杀灭包括艾滋病病毒 (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的脂质包膜 病毒和部分非脂质包膜病毒。
亚甲蓝的浓度与血浆病毒的灭活效果有直接关系, 只有达到一定的释放量才能起作用,但亚甲蓝若残留 过多会影响血浆的外观色泽,且亚甲蓝存在致突变的 可能性,因而必须对灭活前后亚甲蓝的含量进行测。
和临床实际应用。
-
5
亚甲蓝病毒灭活的技术原理
亚甲蓝又名美蓝,分子量 319185,是一种光敏剂,吩 噻嗪类染料,其最大吸收峰为 670nm,临床上常作为解 毒剂,用于治疗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和氰化物中毒。
亚甲蓝表面携带正电荷,与病毒核酸结合后可以嵌入 DNA/RNA 中,与病毒核酸带负电荷的 G-C 碱基对相结 合。在有光照的条件下,亚甲蓝分子吸收光能后可激发 产生单态分子氧,这种单态分子氧通过修饰鸟嘌呤碱基 而影响核酸,使其产生缺口,引起核酸链的断裂或导致 碱基位点丢失,从而阻止其复制,达到灭活病毒的目的。
照射方式:有效光照强度范 围在 30 000~40 000lx。 (1)放置血袋的托盘为钢丝 结构,有较大空隙,使血袋 两面都可以接受照射; (2)照射过程中托盘以 60±2 次/分钟的频率摆动; (3)箱内面为镜面,可以将 灯管直射的光源和镜面反射 的光源从 360 度全方位地 照射血浆。
12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在我国开展近十年,各种关于 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成分影响情况的报道可归纳为: 血浆经过 MB-P 法灭活后,血浆总蛋白回收率90%以上; 但部分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Ⅷ)和纤维蛋白原(Fg) 的变化明显,Ⅷ因子的回收率一般在 80%左右。血浆 的免疫原性、各种电解质、酶的稳定性等的变化不明 显,PH 值也未受影响。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 血过滤器主要由亚甲蓝添加元件、光照 袋、过滤器、血浆储存袋和连接管路组 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血浆灭活器材。
-
10
亚甲蓝作为一种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潜在影响尚不 可知。若病毒灭活血浆中残留过多的亚甲蓝,还会造成血浆外 观和色泽的明显改变,使病人输注时可能产生心理负担。 在保证灭活所需的有效浓度下,要尽量减少其残留量,因而对 病毒灭活血浆中的亚甲蓝残留量/率进行控制很有必要。选择 合适的亚甲蓝含量的测定方法很重要。
乙醇沉淀
深层过滤 离子交换色谱和亲和层析色谱 纳米膜过滤 纳米膜过滤技术
单一的病毒灭活/去除方法虽然能较好的起到处理病毒 效果,但是无法灭活和去除所有病毒,如细小病毒B19、 VIR918、PARV4、SV40和PrPSc。
-
4
血浆病毒灭活方法
有机溶剂/去污剂(S/D)法
热处理 终端干热法 蒸汽处理法
欧盟指南中描述了病原体灭活的FFP制品的质量 要求,同时也介绍了三种方法。
英国指南中明确描述了亚甲蓝处理和去除的FFP 制品的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中对亚甲蓝残留量要 求为≤0.3umol/L ,与我们的国标一致。
-
8
1992年,德国最早将依靠该项技术处理的新鲜冰冻血浆应用于临床。
90年代中期,上海血液中心开发以荧光照射光源和配置亚甲蓝去除 滤器为特点的亚甲蓝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随后该项技术在我国 被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