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管理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034eacb20029bd64783e2ca9.png)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经典的管理学读物,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智慧、管理科学、管理思想与艺术。
现代管理者应知古而鉴今,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管理思想。
一、开拓创新三国故事:因为粮草不济,诸葛亮要撤军,退兵时嘱咐部下:“今日我们大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如果营内有一千兵,就造两千灶,明日造三千灶,后日造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后退。
”军师杨仪疑惑,便问道:“昔日孙膑擒拿庞涓,每日添兵减灶而取胜,今日丞相退后,为什么添灶而退?”诸葛亮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此人善能用兵,且生性多疑,知道我们撤退肯定追赶,如果看到我们军营每日增灶,他肯定不知道我们退还是没退,因此不敢来追。
我们大军慢慢退去,就不会孙兵折将了。
”果然,不出所料,司马懿看到蜀军分兵退去,但营灶却每日增多,于是怀疑诸葛亮表面退兵,暗中设计埋伏,于是不敢追赶,错失良机。
管理启示: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有创新,整个管理工作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
在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二、严于律己三国故事: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
曹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持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曹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
(注:古代,人们不会轻易割发,因为当时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管理启示:曹操的“割发代首”,体现了领导者的严于律己精神。
在一个公司中,管理者的行为是员工们的榜样,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胜普通员工。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46页PPT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4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6af5c652d380eb62946dd0.png)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பைடு நூலகம்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读三国故事,学管理智慧
![读三国故事,学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56e16d076c175f0e7cd13786.png)
原文地址:读《三国》学管理作者:董相银读《三国》学管理一个企业不能仅依靠企业领导人的威信、人格魅力去管理干部员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应该是随时、随地、随意由领导人临机处置,无章可循。
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因素影响企业的管理,依靠科学合理的授权、约束和控制,以及对制度适时的调整,使整个企业有效、健康地发展。
现今有各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很多知名企业也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时可以参考、借鉴。
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是: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简明化原则、系统化原则、锁链化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重在遵守执行凡有企业必有管理制度,篇幅不一,多者万言,少者仅有几页,但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
笔者也见过有企业请专业公司花数十万元代价制定出数十万字的管理制度,然后因推行不利将其束之高阁。
企业管理制度出台后遵守执行才是关键,否则就形同虚设,企业员工就会逐渐挑战它的权威性。
在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尽量科学、严谨、全面,以便减少修改次数。
每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执行磨合期,给企业管理带来暂时混乱。
对于新业务应先制定试行制度。
2、大规模修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将给企业带来动荡,并使企业付出较高成本。
3、无论事务性制度、业务性制度或待遇制度的修改均须先充分听取相关方意见,减少阻力,做到平稳对接。
避免制度刚一出台就遭到抵制,难以实行。
4、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5、企业高层是管理制度最常见的破坏者,越级指挥、不遵守财务制度是通病。
遵守管理制度应从高层做起。
6、某些管理制度应有适当的弹性(即便是国家法律在制定上也有一定弹性,如最低处以多少倍罚金,最高不超过多少倍之类的),保证顺利实施。
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2bfd9d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5.png)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智慧说起来《三国演义》,那可真是咱们中国古时候的一大本好书,里头藏着的管理学智慧,比咱现在学的那些管理课可有意思多了。
咱们不用那些高大上的词儿,就用大白话聊聊,看看那三国里头的英雄豪杰们,是怎么用他们的智谋和手腕,把事儿给办得漂漂亮亮的。
先说说刘备吧,他这人,大伙儿都叫他“刘皇叔”,听着就挺有范儿。
刘备的管理学智慧,我总结起来就是俩字儿——“仁义”。
他对待手下,那是真心实意的好,关羽、张飞,还有后来的诸葛亮,一个个都是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为啥?还不是因为刘备懂得“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个道理。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咱们,当老大的,得让手下人觉得跟着你有奔头,有安全感,这才叫真正的领导力。
再瞅瞅曹操,这家伙可是个多面手,管理学上也是一把好手。
他讲究的是“法家治国,儒家治心”。
曹操手下能人辈出,怎么管理这些人呢?他用的是严格的制度,赏罚分明,谁要是犯了错,甭管你是谁,都得挨板子。
可他又懂得用感情来笼络人心,比如对关羽,那是又送马又送钱的,就差没把心掏出来给他了。
曹操这招儿,就是软硬兼施,让人又爱又怕,不得不服。
还有孙权,这小子继承了他老爹孙坚和他老哥孙策的基业,坐稳了江东的江山。
他的管理学智慧,我觉得就是“稳”。
孙权不像刘备那样四处奔波,也不像曹操那样野心勃勃,他就是稳稳当当地守着自己的地盘,然后慢慢地发展。
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手下的周瑜、鲁肃、陆逊等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都被他用得恰到好处。
孙权这招儿,就是稳中求胜,不冒进,也不退缩。
说到《三国演义》里的管理学智慧,那还得提提诸葛亮。
诸葛亮这个人,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
他辅佐刘备,把个小小的蜀汉经营得有声有色。
诸葛亮的管理学智慧,我总结起来就是“智”和“勤”。
他足智多谋,无论是火烧博望坡,还是草船借箭,都显示出他超凡的智慧。
而且他还特别勤奋,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咱们,做管理,不仅要聪明,还要勤奋,只有这样,才能把事儿办好。
三国管理智慧 刘备的团队建设
![三国管理智慧 刘备的团队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23d63de26fff705cc170a2b.png)
三国管理智慧刘备的团队建设《三国》管理智慧——刘备的团队建设(一)吸引人才:无形资产的吸引帝王之相→汉室宗亲→刘皇叔→仁义之主刘备的团队建设是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
刘备的无形资产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他并不是要求一次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1.帝王之相刘备是有资产的,他是帝王之相,长的“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我们今天要跟着一个企业家去创业,首先要明确能够有怎样的未来,一个企业有很豪华的办公楼,它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我们就想去,因为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前途。
而刘备没有钱,他的工资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跟随刘备呢?在那个年代是很迷信的,就是因为他的帝王之相,很多人认为他长的特别,将来定能大福大贵,所以关羽、张飞愿意跟着他创业,正是这样的迷信之说使员工们相信并跟随他创业,这是他的第一个无形资产。
2.汉室中青刘备是汉室中青。
当时,姓刘就是资本,因为皇帝也姓刘,加之他长的奇特,帝王之相,所以大家认为他将来必然能成就大业,员工们就不会因为刘总暂时没有钱而离开刘总,他们愿意继续跟着刘总去创业。
3.刘皇叔身份刘备去见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封他为皇叔,请入偏殿,续叔侄之礼;在见汉献帝之前,都是刘备自己说是自己是汉氏中青,今天皇帝封他为刘皇叔,使他的无形资产大大增长。
刘备在创业当中无形资产积累的线索非常清晰,最后变成仁义之主,一生行仁义。
刘备与曹操相反,曹操管理很厉害,施之于严,比较严酷。
刘备行仁政,三让徐州;他没钱,但在逃时还协民渡江,十几万老百姓跟着他撤退。
曹兵在后面随之追来,刘备还跟老百姓同在,“百姓跟我至此,安忍弃之。
”他的人性光辉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回报,有一批虔诚的核心团队成员愿意跟随他,跟随他一直走到自己企业的目标终点。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这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关键,真正的人才要到训练卓越的企业去加盟。
团队成员始终相信企业愿景,相信企业领袖。
尽管在某一个时段有些困难,困难还可能很艰巨,但是他们始终相信企业领袖一定能够成功,信心没有动摇,军心没有浮动。
三国管理智慧
![三国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4f9ef31aa300a6c30c229ff8.png)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三国管理智慧
![三国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48fa0961b84ae45c3b358cf9.png)
• • • • •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盟 慧眼识人,睿智知人 给人才最能发挥的舞台 给人才最大力度的支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孙权的管理之道
孙权其人
• 18岁统领江东,大器早成 • 兄孙策:“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 ,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权大哭,拜受印绶 。 • 曹操的至高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 赤壁之战的决策千钧之重 • 孙权的做法:先听后决断。让部下畅所欲言,无论是主张 投降还是主张对抗,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 决策后的思想统一 • 周瑜问孙权:“主公抗曹之心是否坚决?”孙权马上做了 一个正确的举动,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 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 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文武 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孙权这一举动的深意 是统一思想,树立周瑜的权威。 • 民主集中制,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才有期望的 结果
• • • • • •
孙权选用人的共性 (1)坚定的信心,是胜利的前提和忠诚度的表现; (2)团队中及时提升威望; (3)激励能力,能带领和激发团队; (4)个人才干出众,深通谋略; (5)信任,用人不疑。
• • • • •
身先士卒 褒奖下属 下马迎鲁肃 “鲁子敬先至,权乃下马立待之。” 孙权对鲁肃密谓曰:“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肃曰:“未也。” 权曰:“然则何如而后为显耶?”肃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 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权抚掌大笑。 • 奖周泰救驾之功 • “令周泰解衣与众将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 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一处伤令吃一觥酒。是 日,周泰大醉。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全稿]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全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c234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49.png)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经济的全球化使市场竞争由战术性竞争演绎为战略性竞争,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也要从企业家的境界提升到企业战略家的境界。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称得上是战略家,《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事件是战略家进行战略管理和战略策划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全不放在眼里,生平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
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虽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他也没有太大的缺点,因此以诸葛亮之神相之尊,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难以对付。
同时诸葛亮本身在神相光环之下也存在致命战略失误,使其无法最终获得恢复汉室的结果。
一、诸葛亮的战略失误诸葛亮在中国来说名声太大,是一个智慧之神,谁要有预测能力、有办法,别人就会说你是小诸葛,《三国演义》里看这些出神入化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诸葛亮办的,他能预测未来,能够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是在今天,我们从管理学上看诸葛亮这个人,他一生的事业有一些是成功的,但他所有的成功都是在战术上,战略上他一辈子失误非常严重。
我们讲在做事业这件事上,战略和战术,只有战略是起决定性因素,战术上的胜利都只能是局部、暂时的,战略如果不能成功,人的事业基本上是不能成功。
从民国时期开始,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战略上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依靠大资产阶级、大官僚,虽然那个时候好像表面势力很强,他不如依靠中国农民。
毛主席一辈子战略胜利,六个字,他什么仗打败,最后都能够胜利,打土豪、分田地”,就因为这一句话得了中国农民的心,一切都胜利了。
所以说三大战役如何用兵如神,那都是战术问题,真正的战略是这六个字,最得人心,最后得天下。
诸葛亮一生有六大战略失误:第一,隆中对策,缺乏一个关键性的内容,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最后一次跟刘备的一番谈话。
谈话实际上就是第一个战略总决策,告诉刘备天下大事将来是三分,你这个情况只有联吴抗曹,将来得了四川之后,派一员大将守着荆州,然后我们从四川往北进发,越过汉中向陕西、山西、甘肃这一带打,收了西北高原,再往中原打,实际上第一怎么守着荆、湘这一带,也就是形成三分天下之后,他没有说明白。
看三国经典案例,解企业管理智慧(5篇范例)
![看三国经典案例,解企业管理智慧(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9818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9.png)
看三国经典案例,解企业管理智慧(5篇范例)第一篇:看三国经典案例,解企业管理智慧看三国经典案例,解企业管理智慧企业选用人才应根据人才的实际能力进行任用,有多大能力担当相应的职责,相马更要赛马,用人不应拘泥于条条框框而一成不变。
现代企业考核员工时不但要将结果指标量化,还要将员工行为细化、规范化。
经典案例重用敌方降将曹操唯才是举,表现在其善用对手人才。
典型案例是重用原吕布部将张辽、原刘表部将文聘。
张辽的经典战役是在合肥以寡敌众,击退孙权十万来犯之兵。
而文聘归降曹操后,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外敌不敢侵犯。
除武将外,曹操也能善用文臣。
陈琳原为袁绍的谋士,后来曹操扫平袁绍、俘虏陈琳后,不但没有杀之,反而署为司空军师,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
管理启示用人应据才而用企业选用人才应根据人才的实际能力进行任用,有多大能力担当相应的职责,相马更要赛马,用人不应拘泥于条条框框而一成不变。
现代企业考核员工时不但要将结果指标量化,还要将员工行为细化、规范化。
企业应善用对手人才,即使曾给己方带来严重损失的对手,若能挖过来为自己所用,必将对企业发展贡献出巨大能量。
经典案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吕蒙起初大字不识几个,孙权以身作则教会他利用“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时间学习,效果立竿见影。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管理启示成熟企业应是学习型、团结型组织现代企业要善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应用ISD(Instructional SystemDesign)模型设计一套实用的培训体系,建立公司考核体系时要适时引进平衡计分卡中“员工学习成长指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用人时要考虑团队内部协调一致,不要顾此失彼。
经典案例三顾茅庐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冒着纷纷大雪、经历了三请三顾,刘备第三次前往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管理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f25d91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2.png)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管理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战争与政治,更深刻地揭示了领导才能与管理智慧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体现在各个主要角色的智慧和决策能力上。
刘备作为一个有着儒家思想背景的领导者,他注重仁义道德,重视人才选拔和团队建设。
他善于以德服人,以宽容和谦虚的态度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刘备也展现了他的决策能力,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灵活应对,制定出适合自己和他人的政策,使他的势力得以稳定发展。
曹操则是一个以权谋为主导的领导者。
他善于利用计谋和战略,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取得胜利。
曹操的领导风格强调实际利益和权力的集中,他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
然而,曹操也因其权谋而引来了许多敌人和反对者,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孙权则是一个善于平衡各方利益的领导者。
他能够灵活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善于与各方势力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孙权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他善于发现并重用有才能的人,使自己的势力得以不断发展。
同时,孙权也注重内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使自己的势力能够稳定运行。
除了领导才能,三国演义中也展现了管理智慧的重要性。
在三国乱世中,各个势力都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资源和人力,以应对复杂的局势。
例如,刘备在建立自己的势力时,注重发展农业和经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使自己的势力得以稳定发展。
曹操则通过集权管理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使自己的势力得以迅速扩张。
孙权则通过与各方势力的合作和交流,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才能与管理智慧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领导者展现了不同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法,但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政策,使自己的势力得以稳定发展。
三国管理智慧考题答案93.3分
![三国管理智慧考题答案93.3分](https://img.taocdn.com/s3/m/8181870ee87101f69e3195c8.png)
测试成绩:93.33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1. 以下关于管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实际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兔子不用骆驼术B 在管理的设计上要洞悉人性,考虑实际C 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照搬照套D 要学习成功的经验,正确的方法是有思想的拿来主义正确答案: C2. 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理解错误的是()√A 决心坚定不畏强敌B 信义著于四海C 对匡扶汉室企业理念的的高度认同D CEO高位空缺,发展空间大正确答案: A3. 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敢于聘用高层次的人才B 有求才之心更要有求才的行动C 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D 聘请高层次的人才需要在理念的层面上有共鸣正确答案: C4. 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的政权是()√A 蜀汉政权B 曹魏政权C 东吴政权D 汉中政权正确答案: B5. 对曹操的“唯才是举”评论不正确的是()。
√A 对人才的吸引是无与伦比的,行成了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B 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展现才能的舞台C 实现了曹操“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目标D 只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才正确答案: D6. 家族企业雇佣CEO的原因有()√A 家族成员都不值得信任B 天下英才不一定只在自己家族成员里面C 家族成员里边不可能就有自己核心需要的所有人才D B与C都正确正确答案: D7. 下列有关曹操大胆任用空降兵的秘诀,不正确的是()√A 空降的人都是有骨气,有忠心,有能力的人B 以忠勇识人,以恩遇之C 对待空降兵要以信待之D 厚赐爵禄正确答案: A8. 对赤壁之战的理解错误的是()×A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B 这场战役是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C 让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D 这是局部的失败,对曹操的影响不大正确答案: D9. 曹操一生战争成就显赫,以下不属于他的成就是()√A 破黄巾B 擒吕布C 七擒孟获D 灭袁术正确答案: C10. 曹操勇于承担责任的经典案例是()。
三国智慧 启示录
![三国智慧 启示录](https://img.taocdn.com/s3/m/7eb54c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8.png)
三国智慧启示录引言概述: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代。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中,蕴含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智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三国智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领导智慧1.1 策略思维:刘备的守土有责在三国时期,刘备是一个具有卓越智慧的领导者。
他明白守土有责的道理,因此他在蜀地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告诉我们,领导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策略思维,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该着眼于整体的发展。
1.2 智囊团建设:诸葛亮的谋略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的智慧和谋略为蜀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善于用计谋,善于分析形势,为刘备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建议。
这告诉我们,领导者要善于建立智囊团,倾听专家的意见,共同制定决策,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1.3 人材选拔:曹操的用人之道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领导者,他善于用人之道。
他善于发现人材,善于培养人材,使得魏国的政权得以稳定发展。
这告诉我们,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材,赋予他们适当的机会和挑战,使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二、战略智慧2.1 兵法智慧:孙子兵法的应用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战略智慧。
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都借鉴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并加以应用。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战争形势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战略思维,制定合理的战略计划。
2.2 谋略智慧:诸葛亮的连环计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谋略家之一,他善于运用连环计。
他通过设计一系列连环计,成功地破解了敌人的防线,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难点和挑战时,需要灵便运用谋略,善于设计和执行计划,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2.3 战略思维:周瑜的火烧连营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他在赤壁之战中运用了火烧连营的战略,成功地破坏了敌人的战线。
这告诉我们,在战争中,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解读三国管理智慧
![解读三国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88572c7731126edb6f1a10a1.png)
32
先严后宽
❖ 由坏入好易,由好入坏难。比如穷人富了比 较容易承受;富人穷了却很难承受。
❖ 管理也是一样,一开始严厉些,以后慢慢变 得宽和了,正好比由穷入富,人人会称赞领 导的仁德。如果相反,一开始宽厚,以后越 来越严厉,正好比由富入穷,必然会导致人 人怨恨。
2020/3/25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15
2020/3/25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16
战前态势
曹操 2020/3/25
孙权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刘备 17
2020/3/25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18
赤壁大战的历史真相
❖ 关于赤壁大战 ❖ 东风不是借的 ❖ 连环计不是献的 ❖ 周瑜不是气死的 ❖ 战船是烧的,双
策略一:稳定班子,各就各位 策略二:被动出场,强化权威 策略三:亮出胆识,增加信心 策略四:远大目标,激励斗志
2020/3/25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36
进度四:“战徐州”与情绪管理
2020/3/25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37
报父仇屠徐州(193-194年)
2020/3/25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 容易找到人,不容易找到人才;容易找到人才,不容易建立班子; 容易建立班子,不容易建立班底;只要有了班底,心里就会有底儿 。身边不光要有人,一定要有班底,文武搭配,性格互补,领导居 中调度,只有这样事业的大船才能禁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
2020/3/25
赵玉平博士<三国管理智慧>
解读三国管理智慧
![解读三国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77cc187c10a6f524ccbf858f.png)
如何培养年轻干部
隐处求材:直木出於幽林, 直士出於众下。
常有寒门出国士;偏向 低处寻高人。
没有慧眼,看不见大才; 没有俗眼,看不见大 病。
推拉结合,以身作则
进度七:诫子书与个人修养
成功是一种心态
1、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2、静修身,俭养德 3、一寸光阴一寸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班底过硬渡难关
❖ 班底的特点,一是态度忠诚,经得起考验;二是责任心强,点点滴 滴都放在心里,边角角看在眼里,会替事业考虑替团队分忧;三是 专长突出,他们的专长不局限在眼前的岗位之内,而是能适应团队 发展的战略需求,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 一般来说,班底由两种人构成,一类是谋才,比如荀彧,一类是干 才,比如夏侯惇。我们给一个形象一点的说法,谋才是“摇扇子的 ”,干才是“抡板斧的”。做事业必须要有这两类人搭建的一个铁 班底才行。
❖ 濮阳城的东门。一大堆篝火就熊熊燃烧了起来,濮阳城内的田财主作为内应,见城门大开 吊桥已然放下,曹操的队伍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潮水一样就灌进了濮阳。
❖ 为了激励将士,曹操下令,放起大火将东城烧毁,此一战有进无退,定要一战成功,不取 胜绝不回头。如果此役获胜,曹操就可以创造一个类似于“破釜沉舟”的经典战例。
EVENT INTERVIEW)
❖ 1973年麦克利兰发表了著名文章:《testing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用素质测试取代智力测试
O:职业素质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033910ff00bed5b9f31de7.png)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以失街亭为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姓名:孙晓凤学号:20108315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
何谓因果呢?在一个学管理学的人眼里,就是管理者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联性。
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战争故事,也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一部传奇的管理学案例。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不只是政治权术和战争计谋,更有丰富的管理智慧。
如果你能从妙趣横生的三国历史故事中读出中国式管理思维,那么恭喜,说明你有做领导的天赋。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
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
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孔明的不足之处,从而给今天那些因成功而趾高气扬的管理人员敲敲警钟,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
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
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行动才导致失败的。
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行的结果这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
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A决心坚定不畏强敌
B信义著于四海
C对匡扶汉室企业理念的的高度认同
D CEO高位空缺,发展空间大
正确答案: A
2. 刘备面试诸葛亮时,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规划是()√
A北让孙权占天时
B南让曹操占地利
C南让曹操占天时
D刘备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
正确答案: D
3. 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的政权是()√
A蜀汉政权
B曹魏政权
C东吴政权
D汉中政权
正确答案: B
4. 对曹操的“唯才是举”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对人才的吸引是无与伦比的,行成了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B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展现才能的舞台
C实现了曹操“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目标D只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才
正确答案: D
5. 曹操的割发代首留给今天的启示是()。
()√
A管理者在执行上不到位,大打折扣
B企业要求员工做到的,管理者首先要做到
C“法不加于尊者”,企业领导者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
D以上选项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6. 下列有关曹操大胆任用空降兵的秘诀,不正确的是()√
A空降的人都是有骨气,有忠心,有能力的人
B以忠勇识人,以恩遇之
C对待空降兵要以信待之
D厚赐爵禄
正确答案: A
7. 对赤壁之战的理解错误的是()√
A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B这场战役是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C让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
D这是局部的失败,对曹操的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 D
8. 曹操一生战争成就显赫,以下不属于他的成就是()√
A破黄巾
B擒吕布
C七擒孟获
D灭袁术
正确答案: C
9. 曹操请到崔琰之后,崔琰对济州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袁绍统治时对百姓非常苛刻
B连年的征战,使老百姓暴尸于荒野
C百姓希望济州让曹操占领
D济州百姓希望休养生息
正确答案: C
10. 以下关于曹操闻过则喜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曹操对反面声音不闻不问,一意孤行
B对提出反面意见的人更加敬重
C现代企业应该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经营企业
D现代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有闻过则喜的态度
正确答案: A
11. 荀彧分析官渡之战胜利的可能性有()。
√
A扼住了官渡的咽喉要道
B袁绍不善于用人,都是乌合之众
C公以至弱当至强
D以上选项都对
正确答案: D
1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的褒奖是管理者应该对下属做的
B褒奖下属的技术要恰到好处
C总是否定下属的答案会产生负面影响
D以上选项都对
正确答案: D
13. 曹操胜马超褒奖文武,对管理者的启示是()。
√
A功归自己,过归下属
B功归下属,过归自己
C用才干、业绩服众
D以上选项都正确
正确答案: B
14. 曹操对孙权的至高评价是()。
×
A今天下英雄唯始君与操尔
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C既生渝何生亮
D生子当如孙仲谋
正确答案: D
15. 刘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公认的()的盛誉。
()√
A仁义之主
B有勇有谋之主
C匡扶汉室之人
D忠勇之士
正确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