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4.3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3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一课时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概念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的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探究其从SO2变成H2SO4的可能途径,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2、引起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教学方式】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利用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搜索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新闻,激发学生思索,使学生较快地投身于学习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以酸雨的形成为线索,展开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
【课前准备】课余时间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二氧化硫”,查找相关新闻,把你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一段摘录下来,并把你对二氧化硫的感觉用一幅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把画得好的和有代表性的图画张贴于黑板报上。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看你们查阅的资料和所画的图画,我感到你对二氧化硫最为深刻的感受是它带来了酸雨。
[教师]点击网页:/quality/air.php3,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首要污染物有哪些?[学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投影]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教师]空气有哪些主要的成分?[学生]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二氧化硫不是空气中的成分,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就会产生二氧化硫。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漂白性),认识可逆反应。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互动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的现象观察并根据观察到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雨的有关讨论,逐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审视生活生产实际中所涉及的应用技术,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SO2的化学性质,环保意识培养【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自主探究,初步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互动式自主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入[回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大于空气料,引起学生求知、探索SO2的欲望和增加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回忆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设疑]: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猜想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回答]:初中学过二氧化硫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它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因此二氧化硫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两种假设,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性质的[过渡]:同学们提出许多想法,那我们就现有的条件探究一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1:二氧化硫与水作用将盛有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投影仪)试管内为什么有液体上升?为什么试管内液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上升了?如何证明有酸性物质生成?SO2 + H2O H2SO3简单介绍可逆反应,强调相同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共存。
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演示]:联合装置试验介绍试验意图。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
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
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让学生了解S、SO2的物理性质;掌握SO2的化学性质;能从物质分类及化合价的角度预测、分析、解释SO2的化学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酸雨的形成及SO2转化成SO3 、亚硫酸是有一定限度的。
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通过SO2相关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SO2的性质,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和价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和检测的认知模型。
高中化学4.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问题展示
1、NO对环境有一定危害,但对生命又有很大的作用,这对你有何启示?
2、你了解的氮的氧化物有几种?
3、你知道NO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原因吗?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基本性质.环境污染和保护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且通过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污染及硝酸工业制备原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辨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3、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及环保意识的教育.
2、
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
4、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使水变成弱酸性,因此大气降水通情况下就具有一定的酸性。但是正常降水的pH不会低于5.6,因为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pH为5.6。降水的酸度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前面已经说过,二氧化碳引起的酸性是正常的。形成降水的不正常酸性的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结论展示
化学性质:2NO + O2= 2NO23 NO2+ H2O = 2HNO3+ NO
情景展示
3
1、酸雨——露天文物的杀手希腊古城雅典,是两千年前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那里巍然耸立的帕提农神庙,埃雷赫修庙及其他一些古建筑,如今却在酸雨侵蚀下横遭摧残。北京故宫,天坛上的大理石栏杆,芦沟桥上著名的石狮子等,在近几十年中由酸雨造成的损害超过几百年风吹雨淋的风化作用,剥蚀速度大大加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瞭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瞭解可逆反應的概念;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2、培養學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舊知識的能力(可逆反應的概念);培養學生概念設計實驗、動手實驗、觀察實驗,並根據實驗現象的得出可能的規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質,探究其從SO2變成H2SO4的可能途徑,並設計實驗來證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探索新知識的欲望,並且在實驗研究中培養求實、進取的優良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引導學生認識環境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人類對環境缺乏正確的認識。
2、引起學生對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的關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教學方式】1、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利用課前佈置的實踐活動,搜索與二氧化硫有關的新聞,激發學生思索,使學生較快地投身於學習情境中。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學與問”、“資料卡片”,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2、以酸雨的形成為線索,展開對二氧化硫性質的探究。
【課前準備】課餘時間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鍵入關鍵字“二氧化硫”,查找相關新聞,把你最感興趣或感受最深的一段摘錄下來,並把你對二氧化硫的感覺用一幅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把畫得好的和有代表性的圖畫張貼於黑板報上。
【教學過程】[教師]通過看你們查閱的資料和所畫的圖畫,我感到你對二氧化硫最為深刻的感受是它帶來了酸雨。
[教師]點擊網頁:/quality/air.php3,播放當天的空氣品質日報。
首要污染物有哪些?[學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教師]今天我們就共同討論關於二氧化硫的問題。
[投影]第三節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教師]空氣有哪些主要的成分?[學生]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
[教師]二氧化硫不是空氣中的成分,那麼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是怎麼來的呢?[學生]燃燒含硫的燃料,如煤,就會產生二氧化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3硫和氮的氧化物 (1)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二氧化硫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金属其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同时初中已经接触了CO2 及酸雨危害,这些都为本节课性质的探讨和应用埋下了伏笔。
教学中接触到了可逆反应,把可逆反应的概念说清楚,为学生今后化学平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讲的二氧化硫,它的一个用途就是制备硫酸,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整个化学学习中成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
在知识上,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初中化学基础,在高中已经学习了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掌握了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学习方法。
在能力上,他们学过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探究意识。
但是,教学过程中不宜挖得过深,不宜过多拓展。
在心理特点上,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1)针对二氧化硫相关问题,学习自己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自己学会思考。
(2)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类比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通过学案学习、实验探究及问题思考,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所掌握。
合作讨论法:通过对问题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彼此交流,倾听别人的见解,开阔自己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实验教学法: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思考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章节名称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时 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帮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过程和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溶于水的特点、氧化性和还原性、漂白性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学生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学生能够更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特征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生活,有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实验技能和学习方法。
在知识构成上,在化学必修一前几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掌握了通过得失电子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方法。
在技能和方法上,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实验操作的锻炼,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知道并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4.3.1-1 4.3.1-14.3.1-2 4.3.1-3 4.3.1-4 4.3.1-1 4.3.1-1. .2.3.4 4.3.1-4 4.3.1-1.2.3.4 4.3.1-2. 34.3.1-1.2.3.4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酸雨形成过程2、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3、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4、掌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5、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1、通过动态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像了解二氧化硫溶于水的过程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熟悉可逆反应的相关概念;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和水、碱等的反应;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的气象节目、市场上销售的两种银耳等,是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投影】投影广州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的部分内容,提示学生思考: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让学生主动回顾自己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印象。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学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留在下节课在学习。
【引入】从刚才大家对二氧化硫的印象中,看得出来大家对二氧化硫的来源很好奇,二氧化硫可以由硫单质和氧气点燃生成。
【讲解】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板书】黄色晶体,质脆。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S + O2点燃SO2【思考】现实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硫是不是都是实验室中将硫粉点燃制出来的呢?【回答】不是的。
【投影】二氧化硫的来源:天然: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有机体分解、海洋雾沫等。
人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尾气等。
【思考】SO2的物理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颜色、状态、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等)【探究】实验4-7,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
观察并思考几个问题:【设疑】1、实验中原盛有SO2气体的试管水位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讲解】试管内水位上升;说明SO2易溶水【活动】2、用pH值试纸检验试管内水溶液酸碱性。
【讲解】试纸变红色,溶液呈酸性【活动】3、向试管中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有什么变化?【讲解】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这是检验SO2的方法之一. 【结论1】: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3硫和氮的氧化物1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2)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通过SO2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识和能力;(2)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热爱大自然,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3)通过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
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
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硫酸工业”、“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2. 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难点:通过探究实验,理解SO2的漂白性。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还原性和氧化性3、漂白性五、课后反思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遵照高考对元素化合物的要求。
对于SO2的性质讨论,引领学生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观点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进行探究。
每个角度都给学生设计了相应的问题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3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案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SO2的物理性质;认识SO2的化学性质;能够从化合价的角度预测、分析、解释SO2的化学性质。
认识到SO2转化成三氧化硫、亚硫酸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建立假设、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够根据假设确定实验探究的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了解SO2的危害与用途;认识到SO2的过量排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硫酸型酸雨的措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绿色化学观念二、教学重点SO2的化学性质三、实验器材数字化pH传感器,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5%的H2O2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四、教学过程【温故·习新】1.书写下来化学方程式:(对照二氧化碳)SO2+H2O== SO2+H2O2==SO2+CaO== SO2+NaOH==2. 一组酸雨腐蚀建筑物、森林的照片,提出问题:那造成酸雨的元凶是什么呢?【研讨·拓展】主题1 SO2为何会形成酸雨?(1)酸雨形成的条件一:SO2的溶解性【演示实验】实物展示一个SO2气体的塑料瓶,学生说出其色、味、密度等物理性质。
接着,向瓶内加入少量的水,摇晃,说明SO2的溶解性——易溶于水。
(2)酸雨形成的条件之二:SO2水溶液的酸性【学生实验】在井穴板一口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另一口放入一片pH试纸来检验,将针筒中的SO2水溶液各滴入几滴,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结论:SO2为酸性氧化物(3)酸雨形成条件之三:SO2的还原性【演示实验】pH传感器分别测定刚拆封纯净水的pH、CO2饱和水溶液的pH、最近下的雨。
pH为6.7、5.6、4.8。
【演示实验】将刚刚研究SO2溶解性的塑料瓶中的SO2水溶液倒入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其中逐滴滴加5%的H2O2溶液,观察pH变化。
讨论结论:SO2具有还原性,SO2+H2O2== H2SO4(4)如何防治硫酸型酸雨:学生讨论:SO2的产生途径、如何防治硫酸型酸雨的产生主题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整体设计从容说课本节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4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第二部分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主题明确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2.内容新颖本节中空气质量日报、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防治酸雨的措施、雨水pH的测定等都是比较新的内容,而且是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或进行适当的扩充,以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
3.呈现方式灵活本节除文字叙述外,还安排了“实验”“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的要求,努力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教学建议如下:与卤素相比,第ⅣA、ⅤA、Ⅵ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幅度更为明显,其中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硫、氮、磷、碳、硅,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知识体系,建议强调以下内容:(1)回顾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熟练掌握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多媒体展示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多媒体演示:播放酸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
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SO2环节二:新课讲授多媒体演示:硫的物理性质,淡黄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引导: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学生回答: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
学生归纳: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教师提问: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学生回答: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
教师提问:大屏幕中的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
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教师提问: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环节三:巩固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环节四:作业设计完成课后习题,收集雨水样品测定其pH。
五、板书设计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SO2的漂白性2.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 “硫和氮的氧化物”课程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新教材中“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教材先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四个问题,然后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用化学原理解释)。
下面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2、教学目标(l)知识目标:①掌握硫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性质;②认识可逆反应;③认识硫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应用对比方法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⑤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理论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②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培养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难点:SO2的还原性、漂白性4、教学过程:4.1关注生活,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两条资料:①2007年泰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5.48×106万标立方米,其中兴化市废气排放量最大,为2.01×106万标立方米,占全市总量的36.7%,其次是泰兴市。
全市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41500吨、10993吨、6364吨。
②全市降水PH值范围在4.13~7.86之间,最低值出现在靖江,全市降水PH均值为5.13,呈酸性。
各市区的降水PH均值范围在4.78~6.12之间。
2007年各市区的酸雨发生率分别为:市区26.2%、靖江40.7%、泰兴4.3%、姜堰31.7%、兴化28.2%。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课程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思考】:滴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刻褪去,与往其中通入Cl2的现象相同,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讲解】:氯水漂白是因Cl2溶于水后产生的HClO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效果是永久性的。
SO2漂白是因为它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易分解,从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
实质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结果是暂时的。
【投影】:氯水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二氧化硫氯水原理SO2溶于水产生的H2SO3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实质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效果暂时性永久性范围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变红)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以致报纸放久会变黄。
)【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1)SO2漂白性:注意: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变红)。
【讨论】: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1)制硫酸:S→ SO2→ SO3→H2SO4(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3)杀菌消毒【思考】如何证明SO2是酸性氧化物?【实验】实验过程:用一支试管取少量刚才试管中的SO2水溶液:1、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2、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加热,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1、溶液pH值<72、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浅【讨论】: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 + H2O = H2SO3 。
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浅,是由于亚硫酸易分解:H2SO3 = SO2 + H2O【讲述】: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
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4.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S02和N0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及了解防止酸雨产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而的知识。
2、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4、实验观察、数拯处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逐点难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教学过程[课的引入]:展示一份含有空气质量日报的报刊或者一段录象,使学生较快的投身于学习的情景中。
引出课题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知识传授]:简单介绍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0二氧化硫的两条工业制法的途径S +。
2 ===== SO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FeS2 + 牛 02=£B= I Fe2O3+4SO2;SO2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4-7】注意点:2.收集二氧化硫的试管要干燥,气体要收集满,否则液而上升不多,液体变色不明显。
2.可用亚硫酸钠与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
3.品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能太大,以0.01%左右为宜,并使溶液显酸性。
4.二氧化硫并不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因此,应预先试验它的漂白效果。
[归纳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小结SO2的相关性质。
指岀:SO2+H2O&=^H2S03是可逆反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逆反应的槪念,建议说明这一概念的涵义,为学生今后接触更多的可逆反应,以及学习化学平衡等奠定基础。
【观察对比]: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机理探讨:齐读课本P78页《资料卡片》。
在讨论SO2的漂白性时,从反应原理上和次氯酸的漂白作用进行比较,使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并在应用中不会搞错。
【例题讨论]:1、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A、立即退色B、慢慢退色C、先退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2、为了减少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多种脱硫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概念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的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探究其从SO2变成H2SO4的可能途径,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2、引起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教学方式】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利用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搜索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新闻,激发学生思索,使学生较快地投身于学习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以酸雨的形成为线索,展开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
【课前准备】
课余时间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二氧化硫”,查找相关新闻,把你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一段摘录下来,并把你对二氧化硫的感觉用一幅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把画得好的和有代表性的图画张贴于黑板报上。
【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看你们查阅的资料和所画的图画,我感到你对二氧化硫最为深刻的感受是它带来了酸雨。
[教师]点击网页:/quality/air.php3,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首要污染物有哪些?
[学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投影]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教师]空气有哪些主要的成分?
[学生]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二氧化硫不是空气中的成分,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就会产生二氧化硫。
[投影]1、二氧化硫的天然排放源:酸性物质SO2有四类天然排放源: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2;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2气体;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SO2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二氧化硫的人为排放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尾气的排放;土法炼硫等。
[实投]硫粉
[教师]观察单质硫,归纳其物理性质
[学生]黄色粉末
[教师]硫在空气中燃烧,就会生成二氧化硫。
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方程式
[教师]那么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又是如何变成硫酸,造成酸雨的呢?
[教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SO2和H2SO4两种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各是多少?
[学生]+4、+6
[推进]要使硫元素从+4价升高到+6价,必须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氧化剂
[教师]这一过程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剂是什么?
[学生]氧气
[教师]除了氧气外,要使SO 2变成H 2SO 4还需要空气中的水蒸气,也就是水参加反应。
[实投]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
[实验4—7]结合开始的讨论,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师]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投影]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教师]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有没有跟水反应呢?
[实验4—7]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呈酸性,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这种酸是亚硫酸。
它很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又会分解成SO 2和H 2O ,那我们怎样表示这样的反应呢?
[投影]SO 2 + H 2O === H 2SO 3 [教师]这样的反应,叫可逆反应,我们以前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在同一条件下同时也会分解成CO 2和H 2O ,也是可逆反应。
你会写出它的反应方程吗?
[投影] CO 2 + H 2O === H 2CO 3
[提问]H 2SO 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学生]+4
[教师]这时候,如果H 2SO 3遇到氧化剂氧气,就会被氧化成硫酸。
[投影]2H 2SO 3 + O 2 == 2H 2SO 4 液相:SO 2 H 2SO 3 H 2SO 4
[推进]除此之外,在空气中,SO 2要变成H 2SO 4还可能是通过气相的反应过程。
[投影] 气相:SO 2 SO 3 H 2SO 4
[学生]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2SO 2 + O 2 ======= 2SO 3,SO 3 + H 2O == H 2SO 4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师]这时空气中的尘埃和漂浮物就做了催化剂,形成酸雨。
H 2O
O 2 O 2 H 2O
催化剂
[推进]那么SO2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
[学生]利用上述酸雨的形成原理,可以合成硫酸。
[教师]对,工业上就是利用酸雨的气相形成原理来生产硫酸的。
除此之外,在你们查的不少资料中,都有提到SO2用于食品加工,这又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呢?
[实验4—7]漂白性实验。
加热时在试管口加一片红色的玫瑰花瓣。
与上一节所做的HClO的漂白实验对比。
[现象]滴加品红溶液变无色。
加热后,试管内溶液变红色,试管口的花瓣便白色。
[教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什么呢?
[学生]实验说明SO2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而分离出来的SO2又使玫瑰花瓣褪色了。
[投影]4、漂白性
[教师]SO2的漂白性与上一节我们学的HClO的漂白性有什么不同?
[学生]漂白后的物质不稳定,容易恢复原有的颜色
[教师]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也可用于杀菌消毒。
但SO2漂白的原理是它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中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易分解,从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
所以用SO2漂白的纸浆制成纸,印刷成报纸后,存放时间长的时候会变黄色。
该反应实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结果是暂时的。
而上一节所学的HClO的漂白,则是利用了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其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漂白效果是永久的,加热不会恢复原色。
所以一些不法厂商利用SO2的这一性质来加工食品,使其增白。
食用这样的食品,会对人体的肝、肾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SO2也不例外,切忌走向极端,只有合理利用,才能物尽其用。
【随堂练习】
1、以下气体能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A、NH3
B、SO2
C、CO2
D、HCl
2、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l2
B、CO2
C、SO2
D、CO
3、能鉴别SO2和CO2的试剂是:
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高锰酸钾溶液
4、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应采用的措施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
D、先通过足量KMnO4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5、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SO2,可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溴水
D、高锰酸钾溶液
6、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A 2、C 3、AD 4、D
5、CD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