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观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不停步

——《大鱼》观后感

在学校看了一遍《大鱼》,觉得还没看够,于是回家又看了一遍。两遍看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以父子两人的情感变化作为故事的脉络,讲述了父亲爱德华布鲁的一生。儿子从小就听腻了父亲讲了一千遍的故事,并因为觉得父亲虚假而与他保持沉默三年。三年后,儿子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是父亲快不行了,便带着妻子返回故里探望父亲。而这时,父亲开始讲述他的故事。据父亲所说,他年轻时看到过自己的死法,所以什么都不怕。和所有人都望而生畏的巨人交谈,带他走出镇子,一路披荆斩棘,途遇美丽富饶的丰都镇,对自己未来的妻子一见钟情与不懈的追求〃〃〃〃〃〃他的一生令常人难以想象。在父亲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儿子终于能理解父亲,并为父亲的一生添上了一个美丽的结尾。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永不停步。

爱德华布鲁完全可以在途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度过余生,家乡艾许镇、安宁而幸福的丰都镇、马戏团〃〃〃〃〃〃但是他没有。那样美丽的丰都镇,如天堂一般,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哪怕没有鞋穿。一个自己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孩,他却历尽千辛万苦,只为找到她的芳踪,孤独或死亡。当他得知她已经有婚约时,他完全可以死心塌地地放弃,但是,他依旧选择了穷追不舍,从而赢得了她的芳心。就像他在年老时所说的一样:“我一直都很干渴。”他的心中永远有目标,并且永远鞭策着自己:不要停下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样永恒的执著,这样不懈的坚持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拿现在的日子说吧:我们可以永远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可以永远向自己的前一名看,永远在快节奏的鞭策下,一点点向前。这说说倒不是很难,但有谁试过呢?整天精神高度集中,永远克制着自己这样那样的欲望。别人在聊娱乐,我却要单枪匹马地读书;别人在看电视,我却要总结一天的错题;别人在网页中遨游,我却要做自己给自己留的各种习题。唯有这样,才能打破前面一堵堵用坚韧的混凝土铸成的墙,才能做到“永不停步”。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多多少少但一定会碰到困难,我们必须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并迈开大步走下去。永远追随自己的梦想,永远不要让自己有懈怠的念头,永远记住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诚然,这会使自己感到疲惫,但我们必然会在最后感到生命真实而有意义的存在。

让我们共勉:“永不停步!”篇二:大鱼观后感

影片《大鱼》观后感

吴雨桥 2013301020142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天眷班

好莱坞电影大师蒂姆波顿指导的影片《大鱼》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人生经历与令人唏嘘的父子再认同的故事,令我们思考现实与梦想,父子亲情的淡化与重聚。

爱德华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他总是在向别人喋喋不休的讲述自己的奇幻人生,这引起了他的儿子威尔的强烈不满。威尔认为父亲是一个撒谎者,喜欢展示自己而从不向威尔表白他真实的人生。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父子的隔阂甚至不可调和到三年都没有说话。直到父亲病重,他才携妻子回家看望,并重新听了一遍父亲的故事。在妻子对父亲故事的赞赏性评论与自己对事实真相的一番调查后,他最终理解了父亲美化现实的初衷:现实是无趣的、灰暗的,只有进行适当的美化,才能保持生命的饱满与激情。最后,在父亲的葬礼中,当威尔亲眼见到父亲故事中人物的原型,最后实现了对父亲的真正认同。

为什么爱德华要美化现实呢?首先,要看看爱德华对人生做了哪些美化。爱德华想象自己的高个子朋友是一个巨人,为祸小镇,自己通过高超的谈判技巧与他做朋友,改变了他的性格,使他成为自己的朋友------其实真相可能只是一个高个子同学很孤僻,人们都害怕他,只有爱德华主动接近他,发现了他内心的善良(这里体现了心理学中的刻板效应:人们通过

古代传说,对巨人产生了难以接触的刻板印象,从而不去接近他)。爱德华离开家乡,到了一个马戏团工作,

结识了一个在半夜会变成狼的马戏团老板,并最终发现老板只是很孤独,而“人们认为最坏,最邪恶的东西,实际上只不过是孤独,缺乏融洽的个性”,他与老板也成为了朋友。这可能也只是爱德华在青年时代独自从乡下出来闯荡世界时遇见困难,但他最终战胜困难融入世界的一个缩影而已。还有双胞胎姐妹,风度的美人鱼,挂在树上的汽车,都充满了美国南部民间神话寓言的色彩。当然,首先要说明的是,爱德华的夸大并不是一种自我夸耀的自矜心理,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自然发生的事物并不带感情色彩,是心灵对客观事物进行了主观分析处理后才产生了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任何人的经历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只不过影片把爱德华的主观因素加大化了而已。分析爱德华的夸大部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经历本身是充满了艰辛甚至危险的,但他把人生的艰苦奋斗加上了理想主义色彩,使之更像蕴藏在每个美国人心中的美国梦,从而把灰暗无聊的人生讲成了精彩的冒险传奇。父亲老了以后,说自己是一条大鱼,常常在浴缸里泡水,觉得自己快要干死了,这是父亲潜意识里对于与自由的渴望,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他对水的渴求就是对于自然的更大的需求,在潜意识里,父亲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条已经离开大海,离开自己世界太久的一条神奇大鱼。现在,他要回归了,回到他的世界,他已迫不及待,他需要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做点什么来满足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认同。每个人的心里都不甘于平凡,特别是像爱德华这种多血质的人,更是通过对现实的加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保持自己一直都“渴”的状态,即使临死都在渴望传奇,这么看来,爱德华实际上是人们潜

意识中不甘于平凡,渴望传奇的部分的人格化。

影片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儿子威尔对父亲的崇拜——怀疑——否定——厌恶——重新审视——认同——怀念的心理变化过程。“父亲是孩子的英雄”,在人的幼年时期,没有独立的见解,因自身的弱小而寻求一个稳定可靠的保障,并完全的信任这个人。父亲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小威尔非常着迷于父亲的故事。随着人的生理意义上的成熟,人的心理层次也会产生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开始从自己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而由于人生经历的缺乏,这种审视往往变成对父母教导的否定,体现在威尔身上的就是对付父亲的故事的真实性的严重怀疑。他质疑父亲,其实更是质疑自己,质疑自己看到的世界根本没有童话的存在,变得现实,想要拆穿父亲,并且希望父亲能够尊重自己的生活态度,无形中更是想要取代父亲曾经的统治地位。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爱德华口中的童话世界,而是一个单调无聊甚至有点严酷的世界,同时父亲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一个普通人,看起来并不能完成那些伟大冒险,于是他的幼年世界观崩溃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世界观,这导致了尖锐的父子冲突,并导致三年不交流的悲哀情况。当父亲病重之时,他和妻子约瑟芬回到父亲身边,这次,度过叛逆期的、即将初为人父的威尔,不再一味否定父亲,而是尝试着重新倾听并加以调查来还原父亲。同时,约瑟芬这个人物的出现提供了第三种视角,她对父亲经历的赞赏性评价,松动了信任爱妻的威尔潜意识中的坚冰,约瑟芬转述的父亲的高尚,以一种超然于父子关系的口吻,改变了以自我中心否定父亲自我的错

误认知,使之在剔除了爱德华的传奇中的夸张与修饰成分之后回到了父亲的第一视角,达到了父子的重新认同。最终,威尔认识到父亲的用心,原本以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却不知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睿智、乐观,让儿子看到了一个更值得相信的世界。威尔以父亲的自我编造了一段爱德华式的人生结局,获得了父亲爱德华的认同。父亲就是那条大鱼,那条神奇的不是你想抓就能抓到的大鱼。他们不是游得快或者更厉害,只是他们对于人生明白的更多、更为透彻。最终,儿子静下心来回忆父亲的一生,而父亲在人生见证者们的簇拥中走向了完满的人生终点。

威尔的原生家庭中父亲的乐观睿智,最终感染了威尔,为初为人父的威尔提供了宝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