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习本课时,马老师重点抓住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勾画出具体描写小钱急需骨髓的句子,抓住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生命之花、绽放“”来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在理解这些重点句子的同时,还使学生全身心注入到文本的人物身上,感受人物形象带给心灵的感动,感受语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效地统一,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同时做到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潜心朗读中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
会——再朗读”的教学手段,体会人物的内心。
如教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句时的片段:
1、学生初步朗读。
2、生谈感受。(抽取骨髓艰难,青年一点不怕疼)
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次又一次)
3、出示抽骨髓的针。问:你想说什么?
4、联系自己打针的经历,再读句子。
师:余震开始,针头脱落,余震结束,针头又向皮肤刺去,针头一次次脱落,一次次又向皮肤刺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查了一些资料,抽取骨髓的时间有了两个多小时,骨髓终于才被抽出来,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二、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当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向学生介绍了台湾大地震的资料,它是台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每小时余震达几十次,有些余震还不亚于主震。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
当学到“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用课件出示几个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并深情朗
读。
2000年9月3日,一位25岁的医科大学六年级学生讲骨髓捐献给3岁的湖南怀化男孩小新阳。
2007年,为挽救浙江青年农民林锦均的生命,台湾同胞三次骨髓相救,第三次骨髓捐献者是台湾一位18岁的女大学生。和骨髓一起空运来的还有一套价值近4万元的首饰,因为她担心林锦均凑不齐手术费。
中国新闻网报道最近数据:台湾慈济医院共为大陆捐赠骨髓1123列,骨髓移植成功率达80%。
告诉学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课文写的,仅仅是其中一例。让学生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在学到李博士与时间和死神赛跑时,出示了李博士的行动路线图,很清晰地让学生看到李博士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行程安排紧促,不辞辛苦,最终骨髓移植成功。
三、注重读写的训练,敞开心扉表达。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处想象说话,如“躺在病床上的青年会想些什么?“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等,并注意了学生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在经历自我与他人的行为对比、体会手术危情和感受护送骨髓的辛劳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最后以一组图片配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说到这时,我看到有些学生眼里含着泪水,这时感动的泪水,同情的泪水,引发了学生对爱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渴望。也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
设计思路:
“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步履匆匆、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大家回忆一下
这座生命桥连接哪两个地方?(板书:大陆和台湾)
课文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板书: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了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3、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