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让孩子在思维的海洋中畅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习让孩子在思维的海洋中畅游

发表时间:2019-06-05T09:33:11.217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作者:王子玉

[导读]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相互关系及其在内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互相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

烟台市芝罘区惠安小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如果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更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更有创造性,能更好地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就必然要研究如何把数学课上得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有了这样的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创设数学情景中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

教学中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始终充满热情,把学习数学当作开心的事,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比如在本次活动中授课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中:

教师出示练习,要求列式计算。师: 8个圆平均分成2分,一份是多少?生:8÷2=4,师: 4个圆平均分成2分,一份是多少?生:4÷2=2,师:2个圈平均分成2分,一份是多少?生:2÷2=1,师:1个圈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多少?生:1÷2=?在这里学生发生了认知的冲突,1÷2可以除吗?如果能除结果又怎样表示?引起学生的思考,首先一个圆能分就能除,但用以前的知识又表示不出这个一半的数,让学生沉浸在学习新知的期盼之中,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在触发思维后,这种思维的敏捷性就表现出来。情境二:杨老师的应用题一课出示了简单的数据以后让学生先分析:师:你能指出多少信息?生:我国共有遗产30处,文化遗产占7/10,自然遗产占2/15,(教师简要记录)师:你想到了什么?师:你能将这些数学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杨老师在讲授是没有过多的装饰语言,每一句都有针对性,特别是"你想到了什么"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找出与之有关系的,并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

二、在教学中培养数学的思维品质

在本次的风采展示中,很大一部分课是复习课,复习课一般是先让学生再现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再系统的整理,达到提高水平的效果。这也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只有一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一节课让学生的大脑处在运动的状态中。数学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大部分思维比较敏捷,反应快,口算速度快。相反地,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度较慢,对数学知识理解存在问题。其实思维有一个共性就是学生思维的灵活在课堂教学中是可以得到培养。

如在教学应用题,在学生通过思考,研究画出了线段图以后,提出问题,在解决"其他遗产有多少处?"时,并没有限制一种答案,而是有多种解题方法。对于每一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让学生具体的阐述了为什么,根据是什么。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应用题中的"一题多解",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角度来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现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我在备课中要不断研究,挖掘教材,在课上我还发现多听听学生的回答,可能在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变得宽广、深刻、灵活。

三、在数学学习中抓住"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节"敏锐的发现,常常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窦桂梅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教师每天上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来不及修改,是一次'快照',永远定格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将永远定格在学生成长历史图景中"--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教材,教师应该有钻进去的力量,又要有飞出来的底气。"如果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没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一句话,没有厚实的功底,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如果我们老师没有厚实的底蕴,与孩子一起分享课堂收获将是一句空话、一纸空文。《学会生存》中曾写到:"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不能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带上枷锁。"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实现的目标,一个可以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教师应尽的责任。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方法和途径,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潘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84-85.

[2]姚小娟,成国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及途径[J].学周刊,2018(28):5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