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代表建筑学家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https://img.taocdn.com/s3/m/3d3175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e.png)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建筑师建筑艺术的杰出设计师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建筑师,他们的杰出设计和奇思妙想为中国的建筑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杰出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成就。
第一位建筑师是岳麓书院的设计师贾似道。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岳麓山下,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学府。
贾似道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纯净的建筑风格,使岳麓书院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设计师李贽。
李贽是元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北京长城和明陵。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而明陵则展示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精湛工艺。
第三位建筑师是清代著名建筑师蒋士铨。
蒋士铨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设计了颐和园中的众多建筑,如寿春门、昆明湖等。
蒋士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手法,为颐和园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第四位建筑师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建筑师钟汝衡。
钟汝衡是明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负责设计了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的陵墓,钟汝衡的设计使这座陵墓显得庄重而典雅。
第五位建筑师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梁思成。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他以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创新设计闻名于世。
梁思成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他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六位建筑师是现代著名建筑师贺炳炎。
贺炳炎是建筑工程专家,他以其对古代建筑传统的研究和对现代建筑技术的运用而闻名。
贺炳炎的设计作品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奥体中心,他的设计展示了古代传统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第七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设计师杨廷浩。
杨廷浩是明代的建筑师,他负责设计了福建土楼。
土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建筑的杰出代表,杨廷浩的设计使土楼成为具有防御功能和独特外观的建筑。
第八位建筑师是中国古代兵器设计师严可均。
严可均是明代宦官,他在军事工程和兵器设计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
中国建筑名家名篇
![中国建筑名家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4163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a.png)
中国建筑名家名篇在中国建筑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名家,他们为中国建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建筑名家名篇]这个主题展开,一步一步回答。
中国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绵延了几千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名家。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伟大的建筑师叶嘉莹。
叶嘉莹,生于清朝末年的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早年留学欧洲,在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
1907年,叶嘉莹回国后创立了国内第一所现代学校——南洋公学。
他在设计建筑时,综合运用了西方的技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启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新篇章。
叶嘉莹的作品所融合的西方技术和东方文化使他的设计独具特色。
他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和美学的结合,致力于创造出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建筑风格。
他设计的建筑采用了现代的技术手段,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同时又汲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用木材和石材等传统材料来表达中国建筑的独特韵味。
叶嘉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他在设计故宫博物院时,借鉴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保持了传统建筑的气势和尊贵感,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叶嘉莹的建筑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富有美感,更在内部的设计上注重功能性。
他设计的建筑,如故宫博物院,都充分考虑了展览空间、通风系统、安全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安全且具有艺术感的展示环境。
除了叶嘉莹,还有一位名家不容忽视,那就是贝聿铭。
贝聿铭是一位华裔美国建筑师,他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设计充满了规模宏大、简洁大气的风格,以及独特的现代主义特点。
贝聿铭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座位于北京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而闻名于世,有着被称为“大鸟蛋”的外观形态。
大剧院采用了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他在设计中注重绿化和环保,使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梁思成令世人钦佩的建筑遗产保护贡献
![梁思成令世人钦佩的建筑遗产保护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9a90b49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7.png)
___________学人品评doi: 10.3969/j.issn. 1673-1093.2021.03.007梁思成令世人钦佩的建筑遗产保护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遗产X〈建筑评论》“两刊”总编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0引言2021年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学家 梁思成先生(1901-1972)诞辰双甲子,无 论从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自强与自信讲,还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在20世纪就拥有了 国际水准的建筑大家看,在学界与社会广 度学习梁思成的建筑文化思想充满价值,特别梳理他有世界遗产眼光的建筑遗产传 承与保护理论更富于现实意义。
对此,其学 生郑孝變(1906-2017)在梁思辰诞辰百年 赋辞道“无字史寄国魂,春风化雨百年深。
体形环境有机论,凝固乐章中而新。
”2001年4月版《梁思成全集》(九卷本)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前言’'中从五个方面定位了梁公的学术贡献,其中竟有三方面专门谈及遗产保护即:梁思成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他是中国历史文物保护的开创者。
从梁公留下的遗产思想看,他多方位的泓大成就不仅跟着朱启钤的中国营造学社亦步亦趋,更有丰富的敏思和创意。
如他很早就将语言学与建筑学相结合,视《清工部工程作法》和《营造法式》为中国古建筑7980AR C H ITEC TU RA L D ESIG N M A N AG EM EN T的两部"文法”课本,在1953年中国建筑 学会成立大会上,他就将中国建筑构图元 素与西方文艺复兴的语汇作比较,使他和 林徽因于1932年“平郊建筑杂录”中揭示 的“建筑意”概念得到发扬。
以至于吴良镛院 士更从梁公所影响的现当代建筑遗产角度 上再度评介"只要把中国建筑发展放到世界 建筑史”的背景上,就可以看出,梁先生等人 身上有巨人的品质。
中国历史上的建筑大师行业汇编(中)
![中国历史上的建筑大师行业汇编(中)](https://img.taocdn.com/s3/m/e9d4d0da28ea81c758f5785a.png)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杨廷宝,1901(辛丑)年10月2
日—1982年12月23日,我国近代建 筑设计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创 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上,做出 了重大贡献。他多次参加国际建筑活 动,代表中国建筑界积极工作,为祖 国获得荣誉。和梁思成被称为“南杨 北梁”。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建筑
北京和平宾馆的设计 南京中央体育场 南京大学老图书馆
北平天坛、祈年殿、国子监等 修缮
沈阳东北大学
沈阳(奉天)车站
天辰TCBCI 南杨北梁 ——杨廷宝
教育
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建筑系之一,它成立于1927年。抗战时期 仍坚持教学。
创作风格
聿铭留校受
聘为设计研 究所助理教 授
柴根道夫,
自立门户, 成立了自己 的建筑公司
1927年贝聿铭 回到上海就读青
1939年贝聿 铭以优异的成 绩毕业,还得
1944年贝 聿铭退役, 进入哈佛
1948年,被 房地产开发富
美国建筑界宣布 1979年为“贝 聿铭年”,授予 他该年度的美国 建筑学院金质奖 章
天辰TCBCI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
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天辰TCBCI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
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教堂的四面是不规则但左右对称均匀的
四边形,其围护结构的特点是实际运用
力学支撑,没有一根柱子作为支架,将 墙与屋顶融为一体,顶部合拢至仅留一 条狭窄的采光天窗,于是很自然的行成
天辰TCBCI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 ——吴良镛
水彩画家:举办过其次个人画展 专业著作:出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7238ec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f.png)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里,一批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造力的建筑师涌现出来。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和风格,为中国城市的变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是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建筑师们。
1. 王澍: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学院富阳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
他注重结合自然与环境,致力于打造独特且有机的建筑形式。
2. 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的鼻祖”。
他主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代表作品有北京门头沟万佛禅寺、上海胜利门等。
3. 邵国理:他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将西方建筑理念引入中国的同时,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等。
4. 褚冠军:以简约的设计语言和对空间的独特驾驭能力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广州大剧院等。
5. 毛岳群:他是中国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之一,善于将当代艺术融入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宁波博物馆等。
6. 周德华: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同时在设计中体现出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代表作品有广州塔、深圳华为研发中心等。
7. 孟凡利:他以精湛的空间创造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著名,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O-Tower等。
8. 余德耕:他注重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以创新的设计语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代表作品有北京电视塔、北京建国门广场等。
9. 欧阳山:以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对空间的精准把控而闻名,代表作品有广州比华利大厦、哈尔滨市音乐厅等。
10. 朱锋:他以对城市设计的独到见解和对建筑形态的创新演绎而受到广泛赞誉,代表作品有北京首都机场商务区、上海中环国际广场等。
除了以上列举的建筑师外,当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建筑师,如李兴钢、张纪中、阿尔托、冯·裴析德等等。
中国古代建筑师名单
![中国古代建筑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c37b6d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4.png)
中国古代建筑师名单
中国古代建筑师的名单可能相对较难获得,因为在古代,建筑工匠和设计师的名字通常并不像现代那样广泛记录。
古代建筑工程往往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而不是由个别设计师独自完成。
然而,一些著名的古代建筑可能与一些大工匠或朝廷工程官员有关。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建筑领域的名人,虽然他们不一定是设计师,但在建筑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
1.鲁班(公元前5世纪):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建筑师和
工程师,被尊称为“木工之祖”。
鲁班的名字常常与建筑工程和木
工技艺联系在一起。
2.贾思勰(公元6世纪):他是南北朝时期的官员和文学家,著
有《齐民要术》一书,其中包括了有关建筑和农业的知识。
3.李春(约公元8世纪):他是唐代工匠,据传说,他参与了大
明宫和大相国寺等重要建筑的工程。
请注意,这些人物的确切贡献可能在历史中有所夸大或变形,因此在了解古代建筑历史时,需要结合考古学、历史文献等多方面的证据。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https://img.taocdn.com/s3/m/280c7daf69dc5022abea0010.png)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杨廷宝(1901.10-1982.1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童寯(拼音: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
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
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
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
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
湖南新宁人。
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
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
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莫伯治—中国现代建筑大师
![莫伯治—中国现代建筑大师](https://img.taocdn.com/s3/m/44f20135b90d6c85ec3ac6ed.png)
——中国现代建筑大师 中国现代建筑大师
莫伯治(1915.3.2-2003.9.30)
1915年出生于东莞市。1936年毕业于 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土建系。曾任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广州 市珠江实业总公司总建筑师 、广州 市规划局顾问、华南理工大学兼职 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士。其早年做过修筑公路等土木工 程方面的事活 , 建国后专注于建筑 设计,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他主持设计的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 级和省级奖励,是岭南园林建筑设 计独特风格的主要代表之一 ,是当 代中国建筑界一位引人注目和受人 尊重的建筑家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筑分布
综合陈列馆内部
出土文物陈列馆 与墓室 墓室
莫伯治莫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近六十年,在建 筑设计创作领域中从事理论的探索,并能结合创 作实践从抽象到具象,做到两者融会贯通,形神 合一。他认为建筑设计,是为人们创造优美的存 在空间的创作艺术。明文震亨对“室庐”的设计 要求指出,要“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 之者忘倦”。他的建筑风格是多姿多彩的,举凡 反映古今中外文化的建筑词汇,都可以揉合融冶, 独创新风,但必需能够表达现代功能,新材料、 新技术的内涵,才能不落前人或别人的俗套,这 是莫伯治同志创作的座右铭。
广州泮溪酒家
一九六○年,莫伯治通过对 中国古庭园、特别是岭南庭 园的研究,结合广州旧城改 造,把广州的悠久的饮食文 化、建筑文明和地方特色融 于一炉,将广州泮溪酒家塑 造为一座极富岭南特色的现 代庭园,园内曲榭回廊、流 水淙淙,空间架构和装修实 用朴素,尽显典雅精美。
广州白云宾馆
一九七六年他主持广州白 云宾馆设计工程.体现了 莫伯治同志在改革开放政 策之前,敏锐地感到世界 建筑潮流的脉搏,探索着 如何把国外现代建筑文化 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以 及岭南地方建筑文化相结 合。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e75a2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4.png)
梁思成的小故事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讲述梁思成的小故事,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对建筑事业的贡献。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他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
从小,梁思成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对于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建筑作品,这对于他的建筑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在1920年代前往美国留学,他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
在美国的学习期间,梁思成深入研究了西方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他对于建筑的审美和功能性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还参观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芝加哥的罗比楼等。
这些经历使得梁思成对于建筑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回国后,梁思成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并且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梁思成致力于培养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师,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尤为深入,他提出了“中国建筑的精神”这一概念,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和价值。
他还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除了学术研究,梁思成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实际的建筑项目。
他参与了北京天坛、颐和园等著名建筑的修复工作,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还设计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如北京大学的百周年纪念堂和南京大学的鼓楼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梁思成对于建筑美学和功能性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风采。
梁思成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成就,他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他的理念和思想在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班祖师上梁口诀上梁
![鲁班祖师上梁口诀上梁](https://img.taocdn.com/s3/m/426a64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f.png)
鲁班祖师上梁口诀上梁鲁班祖师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木匠,他制作的木器技艺精湛,被誉为“百工之师”。
他的木工工艺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经典,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上梁”。
鲁班祖师的“上梁口诀”成为木工们学习上梁工艺的指南,尤其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鲁班祖师的生平、上梁的意义和上梁口诀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鲁班祖师上梁口诀上梁。
一、鲁班祖师的生平鲁班祖师,名李冰,是春秋末期楚国人。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工大师,以精湛的木工工艺而闻名于古今之间。
据史书记载,鲁班祖师很早就已经开始学习木工技术,后来更是受到的一位老师的指导,学习到了各种精湛的木工技艺。
在鲁班祖师的整个人生中,他最著名的的成就之一就是制作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东都六国公元前二十六年修建的灵光寺的屋梁。
这根梁长33米,宽1.7米,最宽处有1.8米,最厚处3.3米,重约42吨。
二、上梁的意义上梁是建筑工程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道工艺。
它是指在建筑的结构基础中,将屋顶的大梁或跨梁等大型结构逐渐放到墙壁或柱子上。
上梁的过程不仅要保证结构的坚固稳定,还要考虑到建筑中的对称、美观等因素。
上梁是建筑工程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序。
三、上梁口诀上梁上梁口诀是鲁班祖师传承的一项经典技艺。
口诀共有9字:“搭三撑四,稳准狠,个个到家讲究功”。
说出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和精准,需要木匠们经过长期实践得才能掌握。
1、“搭三撑四”是指在搭建的过程中夹角、垂直与水平方向必须精确应用到三国关系的解决。
这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2、“稳准狠”是指木工在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警惕和细心,确保每个步骤都达到最优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和持久性,减少后期客观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
3、“个个到家讲究工”是鲁班祖师的最后一句话,这是指上梁前必须要注意各种细节和每一个细节的完成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四、上梁口诀的重要性上梁口诀作为木工们学习、传承鲁班祖师技艺的指南,为建筑行业传承了深厚的木工文化。
中国古代发明家
![中国古代发明家](https://img.taocdn.com/s3/m/5f8f9b2a647d27284b73510c.png)
中国古代发明家喻皓(生卒年不详)工人建筑师。
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
北宋初年,曾当过都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晚年写成《木经》三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木结构建筑的手册,可惜后来失传了。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
北宋著名科学家。
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
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
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钱乙(1032~1113)祖籍浙江,后到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定居。
其著作《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被视为中医儿科学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后人视为“儿科之圣”、“儿科鼻祖”。
卫朴北宋天文学家,淮南楚州人。
平民出身,因用功过度而致双目失明。
他主持编纂的颇有影响的《奉元历》,在中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订《奉元历》,使之更趋完善。
李诫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人,著名建筑学家。
他编著的古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
陈专(1076~?)南宋农学家,一生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农学理论,公元1149年著《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册。
作品对江南水田耕作,对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种、蚕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的宝贵资料。
宋慈(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阳人。
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长期担任司法方面的官职。
著有《洗冤集录》,比西方法医学专著要早350多年,可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权威著作。
《洗冤集录》被译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国文字。
秦九韶(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杰出数学家。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2cf68f56f1aff00bfd51e0e.png)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 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 主要性能是一致的, 表达同样的情感。不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 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 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文字写出文字作品。
各民族建筑之间存在可译性,因为各民族建筑的表现风 格不一样。在文中,作者强调了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 容中的不同形式,可理解的基础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质 ”。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 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从哪来——它们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 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 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 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返回
【建筑的“文 法”】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 法’”?
•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 风格和手法。 •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 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 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 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 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 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著作有《清式营造则 例》、《中国建筑史》、 《营造法式注释》、《梁思 成文集》(4卷),参加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 纪念碑设计。
梳理文章结构
1.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依何顺序写中 国建筑的特征的?
(一)立体构成。单个建筑一般由 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 构成; 屋顶
房屋
台基
(二)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 落组成,左右呈轴线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有户外空间。
返回
(三)木材结构。以木材做 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古代著名建筑师
![古代著名建筑师](https://img.taocdn.com/s3/m/1abd7ad1c1c708a1284a44e4.png)
古代著名建筑师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7.綦母怀文、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9.宇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汴京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16.朱熹、张浩、贺承珍——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17.刘秉忠、郭守敬、也墨迭儿——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18.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19.朱棣、蒯祥、吴中、阮安——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20.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筑21.卢溶、计成、张涟——明代民宅和私家园林的设计师22.梁九、雷发达(样式雷)——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23.李渔、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间建筑师与园林师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知识链接人类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房屋议论一“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及木、石之争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知识链接西方第一位官方建筑师——伊姆霍特普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知识链接西方建筑师始祖——代达罗斯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知识链接路易十四的“太阳王”宫殿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知识链接罗马帝国的公共建筑哈德良别墅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知识链接君土坦丁堡的规划与建设7.綦母怀文,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知识链接哈吉亚·索菲亚的建造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知识链接自然主义思想议论二中国有没有文艺复兴?9.字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知识链接伊斯兰的建筑文化——清真寺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知识链接卡洛林王朝的基督教堂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知识链接西方田园诗人与建筑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汴京知识链接11世纪的威尼斯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知识链接建筑的“意境”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知识链接西方的建筑理论家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知识链接欧洲“罗马风”时期的“游牧”匠师16.朱熹、张浩、贺承珍——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知识链接哥特式建筑与职业建筑师的出现17.刘秉忠、郭守敬,也黑迭儿一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知识链接西方生态城市——尼德兰18.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知识链接世界各地的塔(楼)功能19.朱棣、蒯祥,吴中、阮安一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知识链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表现20.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筑的建造者知识链接中西宗教建筑的社会功能21.卢溶,计成,张涟——明代民宅和私家园林的设计师知识链接欧洲人的造园思想议论三中国有没有第三、第四次文艺复兴?23.梁九、雷发达(样式雷)——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知识链接伦敦“玻璃宫”23.李渔,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间建筑师与园林师知识链接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与住宅。
作文素材:建筑学家梁思成_987字
![作文素材:建筑学家梁思成_987字](https://img.taocdn.com/s3/m/514e226d69eae009581bec68.png)
作文素材:建筑学家梁思成_987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梁思成是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个人简介1912—1914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学习。
1915—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3年5月,他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的纪念活动,在途中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左腿骨折,使他留学美国不得不推迟一年。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建筑硕士学位。
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肄业),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1928年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南欧结婚旅行并观摩各地建筑和美术半年才回国任职。
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1928—1931年)。
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 —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6—1947年),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建筑大师—梁思成
![建筑大师—梁思成](https://img.taocdn.com/s3/m/51fb9bbda8956bec0875e307.png)
结语
梁思成自强不息、勇于开拓、覃思美妙且充满学术自觉的专业实践,在现 代以来探寻中国建筑之道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为复兴中华建筑奠定了最坚实 的理论基础、勾画出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做出了异彩纷呈的高超示范。既 开风气亦为师,他的设计作品与思想,不仅导夫先路,而且流泽长远。
谢谢
人物生平
1.成长求学时期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 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 1914)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2.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
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 在1932年, 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 营造则例》手稿。1934年是梁思成硕果累累的一年。 中国营造学社也在这一年,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委托开始详细测绘故宫,并接受其为此支付 的五千元工作费。
纵观梁思成先生一生,不仅创立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 建筑学系,东北大学建筑系(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及建立 清华建筑系,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建筑人才。其著作《清式营 造则例》是中国建筑史界的一部重要教科书,被称为是中国古 代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之一。而他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的贡 献同样是不可估量的。
建筑作品
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 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 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 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 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 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梁思成向周恩来 总理进言说,北京的古牌楼属帝王庙这两座形式最好,雕刻最 精,晴天时衬托着阜成门,可以望见西山,落日余霞时景观尤 为优美。周总理答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朝的建筑师名录
![宋朝的建筑师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436599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2.png)
宋朝的建筑师名录在宋朝(960年-1279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师。
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留下了许多令世人赞叹的建筑作品。
以下是宋朝的建筑师名录,记录了一些当时备受赞誉的建筑师及他们的代表性作品。
一、李春李春生活于北宋末年,被誉为“大匠李春”。
他参与了大量宫殿、庙宇和园林的设计与建造。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开封建造的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的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严谨的规划和布局,展示了北方佛教寺庙建筑的精髓。
二、方叔逵方叔逵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知名建筑师。
他以其对造园和水利的独到见解而闻名。
方叔逵擅长设计和施工水系,为许多皇家园林和私人庄园打造了精美的水景。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湖的修建,其设计了许多独特的园林景观,使西湖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三、元好问元好问是北宋时期的建筑师和诗人,被誉为“宋代建筑之宝”。
他参与了建造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寺庙,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汴京的宣和殿。
宣和殿是当时建筑史上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采用了大量的装饰和彩绘,展示了宋代建筑的华丽和细腻。
四、张陶张陶是北宋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他以其对木构建筑的研究和创新而闻名。
他设计了许多独特的木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澄波楼。
澄波楼是一座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的建筑,采用了复杂的木构结构,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成为当时建筑史上的杰作。
五、金辂金辂是南宋时期的建筑师,他以其对城市规划和城市防御的贡献而声名远扬。
他参与了杭州城的规划和建设,设计了杭州的城墙和城门,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防御措施,使杭州成为当时最为坚固的城市之一。
金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郭宇郭宇是北宋时期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他在宫殿和庙宇的设计和施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汴京的太和殿。
太和殿是北方最大的木构建筑,它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宋朝时期备受赞誉的建筑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杰出贡献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杰出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cdc91c836529647d272852c9.png)
思 成 的
同时,少数的外国学者却对这些堪称国宝级 的文物进行着深入细致的考察探索,以至中 国人要学习和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遗产反 而要依靠国外编著的书刊资料。因此,梁思成 立志要开展精密细致的建筑研究,写出代表
门教材,也是中国古建筑研究者们不可多得 的重要参考资料,在世界建筑学界也产生了 非同寻常的重大影响。之后从 1944 年起,在 物质条件相当恶劣的情况下,梁思成又抱病 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出成就,他还曾以中国顾问的身份参与位于 的要求,指导和培养他们熟悉和了解古今中 成在清华园寓所的大门,他们对梁思成说:
美国的联合国大厦的建筑设计工作。
外著名建筑的基本特征,勾勒描摹古今中外 “我们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前来特
二、诲人不倦的建筑教育者
著名建筑的艺术风格,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别向您请教。北平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
创出的资源从“道德”自觉的深度,有力地促 上爬起来,睡眼朦胧地带着一个听差到课堂
进了现代中国伦理觉悟的进程。蔡元培多被 去。蔡到北大的一年,适巧是我去进北大的
视为教育家为人所倚重,对其民初从事传统 一年,当时的情形,可以说是暮气沉沉,真是
陋俗改革的活动则相对较为缺乏关注。本文 腐败极了。教员之中,没有一点学术兴趣的 北大红楼
M ingre nda ng'a n·名人档案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毕生致 览群书,专心致志地沉醉于对西方古代历史 公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梁思成对照北
力于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教育和保护 和文物的探究之中,将著名古建筑的模型一 京故宫的具体实物,从整体到局部、从构件到
事业,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 个个默画下来。1927 年,以优异的学业成绩, 装饰、从正面到侧面,逐一进行细致辨识、精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6c3946b7e21af45b307a88d.png)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
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
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
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1933-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
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
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
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
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资料总结
![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资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f5e7f60242a8956bece4ed.png)
知名建筑师总结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院士组马国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简介:马国馨(1942.2.28~),男,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代表作品:北京国际俱乐部;毛主席纪念堂【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特别奖】;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1991年全国第五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金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2003年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金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王小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高级建筑师,建筑工程学部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设计思想:提倡有文化、有个性的建筑,认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建筑师本人的素质非常重要,建筑师应是学者型的人,尊重人、尊重社会、尊重环境使建筑能够和人、社会、环境协调对话。
自然地表现出对传统、地域、民族文化的内在的流露。
代表作品: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简介:齐康(1931年10月28日- ),男,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2000年荣获全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中,齐康继承老师杨廷宝的长处,十分重视中国国情,注重整体环境,吸取并运用中西建筑传统经验和手法;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语录:每一个城市都是有记忆、有坐标的。
比如说一个游子回到故乡,他能依着某个建筑找到以前的记忆。
建筑必须为人服务,以人为本,这一观念必须贯彻到规划和建设的每一步中。
轶事:齐康院士指出中国现代建筑的“三宗罪”,并直言中国的建筑正逐渐“沦”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
鲁班
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 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 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 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 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 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曾主持 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 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 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 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 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 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 《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 桥和新桥》等。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 卒于公元前444年以后,出身于 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 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 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 他第一个在山区打出深水井,在 鲁南山区的鲁班井,仍以甘洌的 清流滋润着万千苍生。鲁班的发 明创造很多,包括木工工具、古 代兵器、农业机具、仿生机械以 及其他各种种类的发明创造,鲁 班被视为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化身, 更被土木工匠尊为祖师。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 新会,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 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 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 筑师。1963年,梁思成设计 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 设计一等奖。1999年,原建 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 以近代梁思成先生名字命名, 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 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