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汇总
高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知识点整理一、中世纪欧洲的时间范围中世纪欧洲通常指从公元 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5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间的这一历史时期。
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对后来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方面1、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政治的主要特征。
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贵族、骑士等,以换取他们的军事服务和忠诚。
这种层层分封的体系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等级结构,从国王到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再到骑士。
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权力,包括司法、征税等。
2、教会的影响力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教会不仅在精神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还参与政治事务。
教皇的权威有时甚至超过了国王,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并通过宗教裁判所等机构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城市自治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些城市逐渐兴起。
城市居民通过斗争,从封建领主手中争取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这些自治城市成为了欧洲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中心。
三、经济方面1、庄园经济在农村,庄园是主要的经济单位。
庄园内的农民通常分为自由农和农奴,他们耕种领主的土地,并向领主缴纳地租和提供劳役。
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自身需求。
2、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兴起,商业和手工业逐渐繁荣。
商人组成行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贸易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3、货币经济的出现货币的使用逐渐增多,取代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方面1、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教堂建筑宏伟壮丽,宗教艺术如绘画、雕塑等得到了广泛发展。
宗教音乐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的兴起12 世纪左右,欧洲开始出现大学。
这些大学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培养了许多学者和思想家。
3、文学作品中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骑士文学、英雄史诗等。
其中,骑士文学描绘了骑士的冒险和爱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中世纪欧洲是一个政治和社会结构复杂的时期。
这个时期涵盖了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对欧洲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建立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结构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土地所有权和军事服务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个制度下,君主将土地赐予贵族,贵族则向君主提供军事服务和忠诚。
这种制度使得欧洲社会形成了严重的阶级分化,贵族拥有土地和权力,而农民则沦为贵族的附属,为贵族提供劳动力和税收。
二、教会的权力在中世纪欧洲,教会的权力也非常重要。
教会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会拥有广泛的土地和财富,同时还掌握着教育和文化的主导权。
教会的权力不仅体现在宗教活动中,还涉及到法律和政治等方面。
教会的高级官员拥有政治和司法权力,而且教会还对社会进行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三、城市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也在城市的兴起中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期,城市开始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城市的兴起使得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城市的兴起还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他们通过财富和商业活动获得了社会地位。
四、封建制度的瓦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所引起的。
城市的兴起使得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地位得到提升,他们逐渐摆脱了对贵族的依附。
同时,农业生产的改进和人口的增长也使得农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这些变化导致了封建制度的瓦解,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总结起来,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是复杂而多样的。
封建制度的建立和教会的权力是中世纪欧洲政治结构的核心。
而城市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则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这些变化对欧洲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西欧中世纪政治制度
论西欧中世纪政治制度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国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中世纪西欧,也就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
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日尔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在一个国家里,以皇帝、国王、公爵等为最高领主,其他大贵族则以向其宣誓效忠来换取封地——“采邑”,从而成为最高领主的附庸。
这些附庸各自又可以拥有从属于自己的附庸,直到拥有少量土地或无地的骑士们,如此便构成了西欧完整的封建等级体系。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公元476年最后一位罗马皇帝被日尔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终于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了,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相继建立起许多日尔曼人国家,西欧的封建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发展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法兰克人发展起来的“采邑”制对这一时期的西欧封建制度起到了根本的决定意义。
采邑”制到查理曼时期有了很大发展。
在这一时期里,除国王旧有的教俗封臣外,过去属于国家官吏的伯爵、马克伯爵和公爵等也都变成国王的封臣,从国王处领受采邑。
高中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 (2)
高中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一、中世纪欧洲的政治1. 封建制度的兴起与特点在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是主导性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通过分封土地和实行等级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
这个制度基于君主与贵族之间的互相依赖和扶持关系,同时限制了农民和平民们的权利。
2. 教皇与国王之间的较量教皇在中世纪欧洲拥有巨大的宗教权威,被视为神圣罗马帝国最高统治者。
然而,国王们也希望保持自己的权力,并试图削弱教皇的影响力。
这导致了长期而激烈的教皇与国王之间的较量。
3. 市镇自治与市民革命在中世纪晚期,一些城市开始获得自治权利,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要求政治参与和公民权益保护。
这种司法、经济和政治上对城市自治倡议的增长以及掌握经济和政治份额推动了许多城市针对封建贵族统治的斗争。
4. 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战争在中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圣战运动,旨在重新获得对基督圣地的控制权。
这些远征活动不仅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与军事力量,还催生了对其他文化的接触和影响。
二、中世纪欧洲的文化1. 教育与学术传统尽管当时大部分人民是文盲,但中世纪欧洲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教育机构和学术传统。
其中最著名的是修道院学校,在那里传授拉丁语和神学知识。
这些学校培养了许多后来成为重要学者和教士的人才。
2. 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艺术风格中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宗教信仰与贵族审美观念的影响。
它以建筑、壁画、拱顶等形式展现,并使用富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强烈的元素。
3. 文化交流与科技发展通过十字军东征和贸易路线的建立,中世纪欧洲与其他文明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这些交流不仅带来了新的思想、艺术和科学知识,还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如农业工具、航海技术和火药制造等。
4. 小说与传说的兴起在中世纪欧洲,小说与传说成为广泛流传的娱乐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瑟王传说,它被视为中世纪英雄精神和骑士道伦理的象征。
总结: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
封建制度与君主制度限制了个人权利,同时也引发了市民革命和教皇与国王之间较量等政治改革运动。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1没有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文官集团,2普通人民对教权过分强大的反对,3形成了部分权利义务思想,在一定条件下讲法治,4还没有搞清人权和神权的关系,还在为什么灵魂到天堂之类的费心。
5开始形成法治的规则的处事习惯,虽然好多规定是不公来的,但都有一定的规范,且人们这时意识到了私有与公有的关系。
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园。
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
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
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中世纪欧洲的权力制度与政治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权力制度与政治文化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权力制度和政治文化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权力制度和政治文化,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中世纪的权力制度中世纪欧洲的权力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和教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其中土地和权力属于少数地主阶级。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
贵族拥有几乎所有的土地和财产,他们是封建立国的基石。
而教士则是封建社会中一支重要的势力,教会的权力日益扩大,甚至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平民是社会的下层人群,他们没有财产和权力,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在权力结构中,国王作为君主,身处于政治权力的最高处。
国王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力,并通过他的大臣、法官和官员来掌控国家的事务管理。
而贵族则是国王的辅助者,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会则通过宗教信仰来掌控人民的思想和灵魂,教会还承担着教育和慈善的工作。
二、中世纪的政治文化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文化是基于君主制的,君主制的思想在民间深入人心。
人们普遍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所赐的,而且国王作为上帝的代言人,必须维护天堂和地狱的秩序。
因此,国王的权力是绝对的,天生的。
然而,对于教会的权力和地方贵族的权力,人们持不同的看法。
教会被视为一种超越自然的权威,人们普遍相信,如果人们对教会不尊重,就会面临天堂和地狱的惩罚。
因此,教会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力。
在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着一种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文化。
这种文化崇尚勇气、尊重忠诚和勤劳。
武士在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除了参与战争和保卫国家,还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
三、中世纪的思想和信仰中世纪欧洲的思想和信仰主要是信奉基督教。
广泛的宗教信仰和教会的强大权威,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掌控着一切,是所有权威的根源。
这种信仰和思想通过教会的组织和传教活动传播开来,极大地塑造了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文化。
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社会
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社会一、中世纪欧洲的政治1.1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特点1.2 教会的政治权力1.3 封建君主制的兴起二、中世纪欧洲的社会2.1 农民的生活与地位2.2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3 社会阶级的分化在中世纪欧洲,政治与社会的演变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这个时期的特殊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政治与社会两个方面,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封建制度、教会的政治权力、封建君主制、农民的生活与地位、城市与商业的兴起、社会阶级分化等内容。
一、中世纪欧洲的政治1.1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特点中世纪欧洲是封建制度盛行的时代,封建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由于罗马帝国的混乱导致中央集权的崩溃。
在封建制度中,领主通过分封土地,让诸侯公爵成为封建主,下级人员则作为农奴进行耕作。
这种社会结构使得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高度依赖于土地与领主的保护。
1.2 教会的政治权力在中世纪欧洲,教会的政治权力相当强大。
罗马教皇作为天主教的最高领导者,掌握着极高的精神与道义权威,对各国国王与贵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教会还设立了主教、修道院等层级,协助罗马教皇管理欧洲各地的信众。
1.3 封建君主制的兴起在中世纪欧洲,封建君主制逐渐兴起,封建领主成为地方权力的核心。
农奴和领主之间建立了封建契约,农奴提供劳力与税收,领主则提供保护与土地使用权。
这种政治制度的运作使得各个领地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
二、中世纪欧洲的社会2.1 农民的生活与地位中世纪欧洲的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他们过着艰苦的生活。
农民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并且要向领主交税与出租部分劳力。
农民的地位低下,没有自由,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基石,为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在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商业开始兴起。
城市成为了农产品的交易与流通中心,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积累财富,城市日益繁荣起来。
城市的兴起不仅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的阶级分化创造了条件。
2.3 社会阶级的分化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中古时代的欧洲
封建等级制度 教会的统治 西欧城市的兴起 拜占廷帝国的败落 课堂小结
导入
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 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末 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8世纪 台伯河畔出现罗马城
屋 大 维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政治)
(一)建国 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上古历史的结束? 西罗马的灭亡后,日耳曼 人就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 一系列小王国,其中最重要 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帝国
德意志 法兰西 意大利
不列颠岛
英格兰王国
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二)政治改革(采邑制)
14C中西城市 人口对比
英国伦敦: 4万 法国巴黎: 6万 中国开封: 100万 为什么中国城市就不能像欧洲一样培育出 作为封建势力的掘墓人的市民阶层?
四、东欧: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忆一忆:罗马帝国的分裂;东、西罗马帝国的
产生;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 • •
地跨三洲 内忧外患(派系斗争;周边民族进攻) 衰亡 陷落(1453年)
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二、罗马天主教廷(宗教/文化)
1、教皇国的来历
地方割据 教会扩张 丕平献土
2、为什么教会是统治
政治上:
罗马教皇有权废立国王
被示众的“异端” 经济上: 影响: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
乔尔丹诺· 布鲁诺
拜占庭帝国灭亡了,但其影响深远,有何表现?
拜占廷帝国败落的原因
帝国依靠武力建立起来,基础极不巩固; 统治者封闭保守 固步自封; 长期频频用兵,国力日渐衰落,国家分裂; 奴隶起义;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入侵。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中国史学家称为西欧封建社会。
西方称为中世纪。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西欧的政治状况,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形成原因如下一、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
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
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
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
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
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不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政教冲突5世纪到6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样的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在政治上,教皇是最大的统治者;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这样,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上帝授予的,于是国王和教皇不断地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夺得这一权利。
12~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利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王。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教皇和教会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中世纪欧洲文明的政治和宗教制度
中世纪欧洲文明的政治和宗教制度中世纪欧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化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尤其是文化层面上的变化,例如政治和宗教制度的改变,对于古代和现代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政治制度在中世纪欧洲,政治制度的改变是非常显著的。
在早期时期,欧洲还是以王国和城邦为主要政治形式,但是在中期以后,国家的中央集权开始逐渐加强,尤其是在军事和法律方面的权力。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王国和城邦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土地和财产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在国家的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君主和贵族的权力也逐渐加强。
在中世纪晚期,君主的绝对统治成为了政治制度的主流形式,并且在国外征战和国内管理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在政治权力的加强过程中,社会中的其他群体也发生了变化,常规的政治制度逐渐向着资产阶级和城市居民群体的政治参与过渡。
二、宗教制度在中世纪欧洲,宗教制度同样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变化。
在早期时期,基督教教会作为官方教会和社会中的主要精神力量,对欧洲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宗教改革和艺术复兴的背景下,教会的权力开始受到质疑。
在此过程中,新教会开始分裂出来,各个权力机构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天主教会在新大陆的传播过程中,对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政治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中央集权和君主制的发展,宗教制度变革对欧洲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中世纪欧洲文明的政治和宗教制度,是一个复杂且广泛的历史时期,其影响范围之广,连绵不绝。
以上只是对这个时期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变化的一些初步的描述,仍有许多深入和细节需要进一步探讨。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变革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今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中世纪西欧政治学说
❖ 五、“天上和平”还是“地上和平” ❖ 城指的是社会,“爱”是社会赖以形成的纽
带。
❖ 强调社会的秩序,为此用到了“和平”的概 念
❖ 一切事物的和平都是秩序的平衡
❖ 由此提出了“天上和平”(精神)和“地上 和平”(物质)的区分。
❖ 六 、历史意义
❖ 1、反映了当时的教会对世俗社会活动的兴趣 ❖ 2、反映了帝国末期人们国家观念的改变,对
❖ (三)教会:基督徒的组织
❖ 随着教会的壮大,教会从虚无缥缈中回到现 实,成为管理宗教事务并独立于国家的独特 体制。
❖ 二、封建制下的教会 ❖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的伦理
发展壮大起来。 ❖ 原因: ❖ 1、经济原因 ❖ 2、文化原因 ❖ 教会的壮大激化了与世俗国王的矛盾
❖ 三、教皇与国王
❖ 2、基督教产生 ❖ 创始人:耶稣 ❖ 注重虔诚、道德和仁爱,不重仪式和戒律 ❖ 时间:公元一世纪
❖ (3)基督教受到迫害 ❖ 一世纪至4世纪 ❖ (5)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并成为国教 ❖ 313年的君士坦丁的“米兰敕令” ❖ 392年狄奥多西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 (5)基督教发展的原因 ❖ 罗马的堕落 ❖ 世界宗教性质 ❖ 信仰廉价 ❖ 注重信仰和道德修养,不重仪式和清规戒律 ❖ 教徒纯洁、道德高尚、纪律严明
❖ 但教会和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政教关系的实质
政教关系的三种模式
王权压制教权
教权压制王权 教权与王权分离与并立
❖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学说 ❖ 一、生平与著述 ❖ 生平: ❖ 两大特征:旺盛的精力和欲望;很高的天赋 ❖ 宗教历程:摩尼教到基督教 ❖ 著作:《上帝之城》因罗马陷落一事而为基
督教辩护
中世纪西欧政治学说
❖ 第一节 社会状况和政治学说概述 ❖ 中世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
高中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
高中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一、引言中世纪欧洲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政治与文化发展对欧洲以及全球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与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系1.封建制度的形成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系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封建制度是指君主将土地和权力下放给封臣,形成一个类似于地方自治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封臣向封主提供军事服务和忠诚,而封主则给予封臣土地和特权。
这种体系促使了封建领主的崛起,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等级的固化。
2.封建诸侯的权力竞争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由一系列封建诸侯的权力竞争所构成。
各个封建领主不断地争夺土地和权力,导致了战乱不断。
根据这种权力竞争的结果,欧洲形成了许多小的封建国家或城邦,例如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等。
3.法国与英国的百年战争法国与英国的百年战争是中世纪欧洲政治冲突的代表之一。
该战争始于14世纪,持续了116年之久。
这场战争带来了庞大的人员和财力的损耗,同时也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4.中央集权的兴起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发展中,中央集权逐渐兴起。
一些君主统治者积极采取措施削弱封臣的权力,同时加强自己的权威。
这一趋势最终导致了维持封建制度的困难,为后来的国家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特点1.宗教的统治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受到了宗教的深刻影响。
基督教是中世纪欧洲主要的宗教信仰,教廷和教会在政治和文化上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力。
教会成为了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修道院成为了知识的保护者和传播者。
2.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标志着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这场运动强调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人的价值、独立思考和追求艺术美。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欧洲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哥特式建筑的兴盛中世纪欧洲的文化表现之一是哥特式建筑的兴盛。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飞扶壁和彩绘玻璃窗。
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
历史教案: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一、中世纪欧洲政治概述1. 封建制度的确立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系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权力高度分散,统治者按照等级安排,贵族享有特权地位。
国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授予贵族土地和领地,并要求他们对国王效忠和提供军事支持。
2. 教会的影响力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天主教会成为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组织,在社会及政治生活方面具有巨大发言权。
教皇作为天主教会的领导者,甚至能够对国家君主施加影响力。
3. 分封制与分裂局面在中世纪欧洲,由于封建制度以及贵族间不断争斗造成了分封制与分裂局面。
诸侯相互竞争并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独立国家。
因此,整个欧洲被分为各种实体边界不清晰的小领地,政治力量高度分散。
二、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特点1. 农业是主导经济活动在中世纪欧洲,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劳动,土地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封建时代封建领主通过掌握土地和对农民徭役征收等手段获取财富。
2. 市场经济开始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增加,市场经济在中世纪欧洲逐渐兴起。
商人开始崛起并与贵族共同组成了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
城市也成为商品交易的中心,并带动了手工艺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3. 金融体系初步形成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金融体系也初步形成。
银行和货币制度开始在中世纪欧洲出现,并推动了更广泛的商业交往。
贵族和教会把资金借给国王或他们之间进行贷款,以此来获取利息。
三、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1. 贵族与君主权力的争斗封建制度下贵族与君主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
贵族通过控制土地和农民,获得丰富的资源,从而形成经济实力。
同时,他们也通过政治手段争夺更多特权,并在政府中与君主展开博弈。
2. 商人阶级崛起与市场经济发展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人阶级不再局限于封建体系,他们通过商业活动积累财富,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
中世纪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中世纪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之间的时期,也被称为欧洲黑暗时代。
在这个时期,政治和社会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塑造了整个欧洲大陆的面貌。
本文将从政治组织、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等方面来探讨中世纪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一、政治组织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组织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封建制度是指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与封建臣之间建立的一种统治关系。
封建主通常是拥有土地和权力的贵族,而封建臣则是依附于封建主,为其效力的农民或低级贵族。
封建制度下,地主通过与封建臣签订契约,赋予其土地使用权及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封建臣则需要向地主提供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支持。
这种地主与封建臣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制度。
二、封建制度在封建制度下,地主拥有广阔的领地,并享有相应的权力和特权。
而封建臣则以支付租金或劳动的方式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同时需要服从地主的统治和命令。
这种封建制度严重限制了农民的自由,使他们陷入了长期的农奴状态。
封建制度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促使农民们只关注自己周边的土地和生产,阻碍了技术和经济的进步。
与此同时,封建制度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贵族享有特权和豪华生活,而大多数人则生活在贫困和艰辛中。
三、农奴制度中世纪的农奴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对农民的一种压迫。
农奴是指在封建制度下完全被土地束缚的农民。
他们不仅要向地主缴纳租金和税收,还需要执行地主的命令和工作。
农奴们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中,缺乏自由和权益的保障。
他们劳动辛苦,却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回报和福利。
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中世纪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影响中世纪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对欧洲大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欧洲长期处于农业经济的状态,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受到严重的限制。
同时,中世纪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也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贵族和富人享有特权和豪华生活,而大多数人则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
论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
论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时期,而西欧封建主义是该时期西欧社会的主要政治经济体制。
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在这个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
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以封建性的分权制度为核心,社会按照世袭的领地、权力和义务体系组织起来。
封建主义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领主和农民。
领主通常是通盘掌控一定领地的贵族或王族成员,他们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统治着农民和低层领主。
封建主义的核心关系是领地和封臣的关系。
领主将一部分领地赐予忠诚的封臣,封臣是领主忠实的爵位,为领主提供忠诚和服务。
封臣必须服从领主的命令,并提供军事服务和其他形式的支持,作为回报,领主赋予封臣权力、土地和特权。
这种领地封臣制度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架。
在领地封臣制度之上,还有一个等级更高的关系,这就是封建主人和封建君主之间的关系。
封建主人是具有国王级别的统治者,他们统治着更大的领地和更多的封臣。
他们的统治权威高过一般的领主,对领地封臣制度有更大的掌控权。
而封建君主则是更高一级的统治者,他们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者,控制整个封建社会。
在这个政治结构中,封建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领地管理、税收征收、军事指挥等等。
封建主人可以通过给予封臣更高的土地和特权来吸引封臣的忠诚。
而封臣则为封建主人提供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同时享受从封主那里获得的土地和特权。
在农民等下层社会中,他们被认为是封臣的财产,通过农产品和劳动来支持封臣的生活。
农民必须向封臣上缴产品和劳动,并承担各种义务,但也得到封臣保护的权利。
封建主人则是所有人的最终保护者,他们对所有人负责。
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主义的分权制度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同时也为农民和低层领主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权益。
然而,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权力过度集中、社会等级固化等问题,这最终导致了封建主义的衰落。
第六讲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
第六讲中世纪西欧的政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采邑改革”及影响。
2)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3)知道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的重要史实及其主要影响。
4)知道卡诺莎觐见及其主要影响。
5)知道阿维尼翁之囚及其主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让同学经历解读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从中发现历史信息的过程。
2)阅读教材插图“文献选读”,掌握从图片、历史文献中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各区域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2)教权与王权并存是西欧中世纪上层建筑的特征,并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亡。
二、教学难重点:1、教学重点:1)封建制度的产生。
2)教权与王权的消长过程。
2、教学难点:等级君主制的形成与特征。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授课类型:新课教学。
五、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六、教学媒介:PPT、地图册、板书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一)民族大迁移: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公元396年罗马帝国的分裂,也学习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在当时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西罗马的灭亡是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因素的。
内在因素是因为罗马统治阶级的贪污腐化,对民众的残酷镇压激起民愤;而外在因素则是日耳曼诸民族(蛮族)对于罗马帝国的不断入侵。
那么原先生活在中东欧地区的日耳曼民族长期以来都和罗马帝国相安无事,为什么到了公元3世纪以后会一门心思向罗马境内进攻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亚欧民族大迁移”。
“亚欧民族大迁移”的源头是公元前1世纪时期的东方,西汉王朝的君主汉武帝对于长期袭扰中土的匈奴人的反击。
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之间,汉将卫青、霍去病等人屡败匈奴,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公里,收复失地,巩固国防。
在强大的汉军打击之下,匈奴内部矛盾加深,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这就是“匈奴西迁”事件。
公元91年,西迁的匈奴人离开漠北,历经班悦、康居、粟特,最后在公元四世纪中叶到达东欧的顿河流域。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动荡和封建制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结构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土地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君主将土地赐给贵族,贵族则向君主效忠并提供军事服务。
这种制度使得欧洲社会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等级制度,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封建制度的兴起也导致了欧洲政治的分散化。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贵族的限制,各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
这种分散的政治结构使得欧洲在中世纪时期缺乏统一的国家体系,各个领主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和争斗。
二、教会的权威在中世纪欧洲,教会的权威非常大。
教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会的首领是教皇,他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会通过宗教仪式和教义的传播,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还通过收取教会税和土地租金等手段获取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组织之一。
教会的权威和财富使得它成为了中世纪欧洲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城市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也逐渐兴起,并对政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的兴起使得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城市成为了贸易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居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他们有着相对自由的身份和财产。
城市的兴起也对封建制度产生了冲击。
城市的市民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他们通过组织公会和商会等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城市的自治权使得封建制度的统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后来欧洲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农奴制度的存在在中世纪欧洲,农奴制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形态。
农奴是贵族领地上的农民,他们没有自由,完全受到贵族的控制和剥削。
农奴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们必须为贵族提供劳动和税收。
农奴制度的存在使得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非常不平等。
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农奴的地位低下,生活贫困。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地 位至高无上,有权废立国王。 (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3)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 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 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影响
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 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封建等级制度 教会的统治 西欧城市的兴起 拜占廷帝国的败落 课堂小结
一、封建等级制度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1)5世纪末,日耳曼人兴起了,一个个日耳曼国家在西罗 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2)法兰克王国是其中最大的封建国家 2、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学习测评
1.8世纪时,促进法兰克王国封建化的制度是( A.元首制 B.庄园制 C.采邑制 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是( A.4世纪末 B.5世纪末
C
)。 D.等级制 D.7世纪末
B
)。
C.6世纪末
3.教会的统治是黑暗的统治。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①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政治上 成为最大的封建统治力量,《圣经》成为高于一切的法律准绳; ②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并对西欧全体居民进行剥削;
(1)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封建等级制度
(2)查理· 马特改革 ——采邑分封制 a、时间: 公元8世纪初 b、人物: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 马特 c、内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
封臣与封君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公爵、侯爵、伯爵) (子爵、男爵)
二、教会的统治 1、教皇国的建立——丕平献土 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 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 2、教会的黑暗统治
中世纪德意志 意大利的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史
③行政权力分散,帝国空有其名, 高级官吏由大公爵、主教担任, 职务世袭
④受罗马国家制度的影响较小, “强权就是公理”的强权法普遍 存在
⑤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军 事上依赖各公国和主教
二、选举君主制——软弱的中 央皇权与诸侯割据
地内享有各种特权,领地世系,由长子继承 ④ 承认封建主私战的合法性;禁止城市结盟等
帝国国会
选侯会议
封建主代表大会
帝国宫廷总务府 城市代表会议
帝国宫廷参议院
帝国执政府
帝国法院
三、德国的城市同盟
1.13世纪德国城市的发展 2.“汉萨”同盟
莱茵同盟 士瓦本同盟
3.城市结盟的原因 自我保护的需要;维护共同的 商业利益
2.“黄金诏书”
——德国封建割据局面合法化 ① 确 选定侯黄之七选金后大举诏,选侯书再与的也皇颁没帝布有地使一位得个相德皇同国室,皇从强帝此大由七大 ② 选举到会足议以由美成因为兹民大族主的教代主表持,,会再议建每年召
——马思 开一立次中,央在法集兰权克的福统举一行的国家,德
③ 全国国重四大分问题五均裂由的选局侯面会进议一决步定,加选深侯在领
开始
• 鄂图一世(936-973年),打击割 据势力,加强王权;在罗马接受教 皇加冕,称“罗马帝国皇帝”
• 亨利五世(1106-1197年)与教皇 卡立克斯特二世签订《沃姆斯和约》
• 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
2.德意志帝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政治分裂,中央集权软弱,封 建主大会决定帝国重大事务
黄金诏书 选举君主制 城市共和国
思考题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课件
第五,古典时代的平等观也出 现了变化。
第六,民主思想也在中世纪出 现了重大创新。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三、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1、中世纪政治思想虽然有大量的创 新,但政治学理论却处于不发达状 态
(1)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在教 权与政权的斗争中产生的,是实践 需要的直接产物,很少有理性的加 工和抽象的推演,更没有产生系统 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3、教权之上论 基督教会就是上帝之城在现实生活中
的代表。教会是上帝拯救人类灵魂的组 织者和实施者,它本身是神圣的、正确 的。人们必须皈依这个神圣的组织才能 得救。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基督教会, 才可能进入天堂。在这个意义上说,教 会的使命高于世俗国家的使命教会的权 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
一、中世纪的概念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文艺复兴 运动兴起之间这段历史时期。
当人文主义者回望历史的时候, 发现在古典时代与他们生活的现代 世界之间,横亘着一个漫长的时代, 他们将其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地位
第一,虽然在中世纪的大部分 时间里,社会发展的水平并不高, 但却实现了对古典政治思想的继承 与转型,形成了一种新的气质和类 型的政治思想,从而架起了沟通古 典时代与近代政治思想的桥梁。
2、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 制是最坏的政体。暴政是上帝 对世人罪孽的惩罚。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3、国王是上帝的仆人,王权是 上帝的赐予。国王必须行仁政,天 堂的幸福是对有德人君的酬报。
4、人生而不能平等,奴役和统 治是神的安排。社会存在着两种服 从形式即奴役式的和非奴役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中世纪西欧的政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采邑改革”及影响。
2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3知道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的重要史实及其主要影响。
4知道卡诺莎觐见及其主要影响。
5知道阿维尼翁之囚及其主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让同学经历解读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从中发现历史信息的过程。
2阅读教材插图“文献选读”,掌握从图片、历史文献中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各区域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2教权与王权并存是西欧中世纪上层建筑的特征,并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亡。
二、教学难重点:1、教学重点:1封建制度的产生。
2教权与王权的消长过程。
2、教学难点:等级君主制的形成与特征。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授课类型:新课教学。
五、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六、教学媒介:PPT、地图册、板书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一民族大迁移: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公元396年罗马帝国的分裂,也学习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在当时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西罗马的灭亡是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因素的。
内在因素是因为罗马统治阶级的贪污腐化,对民众的残酷镇压激起民愤;而外在因素则是日耳曼诸民族(蛮族对于罗马帝国的不断入侵。
那么原先生活在中东欧地区的日耳曼民族长期以来都和罗马帝国相安无事,为什么到了公元3世纪以后会一门心思向罗马境内进攻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亚欧民族大迁移”。
“亚欧民族大迁移”的源头是公元前1世纪时期的东方,西汉王朝的君主汉武帝对于长期袭扰中土的匈奴人的反击。
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之间,汉将卫青、霍去病等人屡败匈奴,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公里,收复失地,巩固国防。
在强大的汉军打击之下,匈奴内部矛盾加深,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这就是“匈奴西迁”事件。
公元91年,西迁的匈奴人离开漠北,历经班悦、康居、粟特,最后在公元四世纪中叶到达东欧的顿河流域。
在匈奴西迁的推动下,亚洲其他游牧民族也开始了自亚洲至欧洲迁移。
匈奴人到达东欧以后,进入了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的地盘,在强大的匈奴人联盟的打击之下,东哥特人很快就溃不成军,为了避免灭亡于匈奴人的铁蹄之下,东哥特人被迫向西迁徙,同样的,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挤压,他们也被迫向西迁徙,直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
(二日耳曼国家的形成日耳曼人可以说是罗马人的“老朋友”了,在公元前几世纪的时候已经居住在欧洲的中部地区,因为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比较底下,所以与克勒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称为“蛮族”。
今天,我们所能找到的有关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情况的文献已经不多了,主要来自两位罗马作家的粗略记述,这就是凯撒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的时候完成的《高卢战记》和著名史学家塔西陀在公元1世纪末完成的《日耳曼尼亚志》。
通过两位作家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日耳曼人的社会发展史。
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尚处在氏族社会阶段,他们已经有了为数不多的原始种植农业,最重要的特征是财产平等。
而一个半世纪以后,塔西陀告诉我们,日耳曼人已经出现了财产分化和阶级分化,原始的氏族平等制度已经被打破,正在过渡到国家的阶段中。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间比较落后的一支,在公元1至3世纪的时候,法兰克人的氏族公社才开始解体。
但到了3到5世纪的时候,法兰克人的军事组织日益强大起来,称为当时一支不能小觑的力量。
法兰克人中唯一的名门望族是墨洛温家族,其祖先是神话人物墨洛温,这个家族出身的军事首领,曾长期在罗马军中服役,有着强大的威望。
公元481年的时候,军事首领希尔德里克死去,他的儿子克洛维继位。
克洛维是一位卓越的领袖,勇武善战,多谋善断。
他率领法兰克人没有想其它的日耳曼人那样长距离大规模迁徙,而是以图尔内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囊括了高卢全境,形成了庞大的法兰克王国。
并于486年在苏瓦送战役中击败了高卢罗马残余势力,这一战宣告了法兰克王国的成立,克洛维称为了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墨洛温王朝。
(三封建制度的产生法兰克人进入高卢之初,没收了罗马皇室和部分奴隶主的土地,其中大部分土地变成国王及其亲兵的私有财产,从而培植了一批新兴的封建主阶级。
随着不断征服和扩张,新兴的法兰克贵族地主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在罗马帝国晚期,帝国境内的庄园已经出现了封建化的经营方式,原先一无所有的奴隶大多从主人那里令种一块土地,向主人缴纳贡赋,而剩下的农产品则归奴隶所有,这就使得奴隶已经有了独立的经济,而此时的奴隶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奴隶,变成了隶农。
新兴的法兰克地主的领地是夺自罗马皇室和奴隶主的庄园,领地上原有的隶农也都转归新主人所有,因此这些领地的经营方式与罗马地主并无二致。
这些隶农与沦落称为被剥削阶级的下层法拉克人以及各式各样的授屋奴隶由于经济地位上的日益接近,最后融合称为统一的封建依附农民阶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封建制度(公元6世纪下半叶出现,到9世纪的时候基本上确立。
随着封建经济制度的确立而确立,这种制度是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
农奴是人生不自由的独立生产者。
(四采邑制度墨洛温王朝采取无条件分赠土地的结果,削弱了王权,加强了地方大贵族的独立性。
这种地方势力的离心力日益威胁到法兰克王国的中央统治。
公元715年,查理.马特(锤子出任宫相,执掌全国财政事务。
为了法兰克国家的长治久安,查理.马特采取的根本政策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加强王权。
为此,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使领受土地的豪绅贵族和军政官员,都与王室建立紧密的联系。
他没收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分封给效忠皇室贵族和教会(连同土地上的农民。
采邑的领受者必须为赐予者服骑兵役,并宣誓向他效忠。
(我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到了查理大帝一起儿子虔诚者路易时期,法兰克的封建制度有了很大发展,封建化的过程基本完成。
采邑分封制和封臣制大为兴盛。
国王的封臣,如公爵、伯爵、主教等大封建主也可以自己册封封臣,,并把属于自己的部分封土再分给自己的封臣,从而形成新一层的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封建主在其世袭领地上具有司法审判权,逐渐称为了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其下有共军、伯爵和主教等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形成完整的封建等级制度。
采邑制的实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虽然暂时加强了王权,但它潜伏着一种离心力量,使采邑的领受者逐渐称为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五等级君主制的确立12世界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数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着登上历史舞台。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全,是吗您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六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的联合与斗争蛮族本身的原始宗教很快就被基督教的先进教义所取代。
公元496年,克洛维在克伦附近打败了阿勒曼人,他认为这是基督援助所致,在他的妻子的竭力怂恿下,当年的圣诞节,克洛维带着手下的3000亲兵在兰斯大教堂接受了罗马基督教的洗礼,随着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他得到了高卢境内罗马教会贵族的全力支持,使法兰克王国版图不断扩大,克洛维的声望和地位大为提高,而教会也得到了法兰克王国的保护,更成为了王国统治机器的一部分。
教会在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中吃了个大亏,大量的教产被没收,使得教会极力希望从王权的控制之中摆脱出来,而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以后,又希望夺取王位称为名副其实的国王,力图借助于教皇的影响和威望,使他的篡位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互相利用。
公元751年,丕平派使团前往罗马,问教皇是徒具国王虚名的人统治好,还是掌握实权的人统治好?这在西方基督教世界是关于夺取最高统治权的暗语。
教皇明了丕平的意图,回答也自然使他满意。
于是在教会的支持下,丕平在苏瓦松集会上废黜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君主,自立为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
而丕平为了酬谢教皇的鼎力相助,两次远征意大利,击败伦巴德人,夺得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国王统治,这就是“丕平献土”,他标志着教皇国的出现,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的权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丕平死后,他的儿子查理一方面对外开疆拓土,另一方面继续采取与教皇结盟的政策。
公元795年,罗马人里奥三世当选为教皇,教廷内的一些大贵族反对新教皇。
799年4月25日,反对派大贵族将教皇逮捕,在监禁的过程中对他进行折磨和虐待,甚至危及到他的生命。
因此,查理派遣到罗马的使臣把他救了出来。
公元800年12月,查理亲自带兵将他送回了罗马。
刚复位的教皇对于查理感恩戴德,想尽办法想要报答他。
圣诞节这一天,当查理跪在圣彼得大教堂做礼拜的时候,教皇里奥三世将一顶金冠带在他的头上,并高声祝贺他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查理曼帝国也就此成立,查理大帝已经称为古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者,他的威望大为提高。
王权与教权之间始终是一种互相利用关系,当一方的势力衰弱的时候,另一方则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同盟关系,转而蚕食其势力。
11世纪中叶以来,世俗政权势力衰弱不堪,而教会则在布吕尼运动的推动下大肆膨胀。
1073年,格里高利七世当选为教皇,他上台以后竭力推行他的主张,1075年,教皇召开罗马宗教会议,通过了反对世俗授权、圣职买卖和教士结婚的决议,明确规定如果有违反的人革除教职,乃至开除教籍。
这一决议直接触犯了德国皇帝的利益,打破了100多年以来皇帝批准教皇选举和任命主教的惯例。
1076年,德皇亨利四世召开了沃姆斯宗教会议,通过决议废黜格里高利七世。
教皇则在拉特兰召开宗教会议,开除亨利教籍,废其帝位,解除其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煽动德国大封建主反对皇帝。
亨利在大封建主的威胁之下,不得不暂时屈服。
公元1077年到教皇驻节地卡诺莎城堡请罪,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觐见。
卡诺莎觐见表明,公元13世纪的时候,教皇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了公元13世纪末,十字军运动的彻底失败,使得倡导者的天主教会的威望骤降,而与此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家的世俗政权开始逐步加强,与教权的矛盾再次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