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2章.ppt(新)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ppt
F
L/aLC Home cheese
production, QC,
in pounds
13
• Attention:
the absolute value of slope has very
import meaning for it equals opportunity cost of cheese in terms of wine(为了多生 产一单位的奶酪所必须放弃的酒的产量)
• The Ricardian model is based on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 These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2
Introduction
• Countrie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wo basic reasons: –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climate, land, capital, labor, and technology. – They try to achieve scale economies in production.
– Heated greenhouses should be used. – The costs for energy, capital, and labor are
substantial.
• Resour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ses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other goods, say computers.
国际经济学——第2章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第二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7
封闭经济的均衡
契约线的性质
• 定义为帕雷托最优均衡的连线。在这一曲线上的任
何一点都意味着经济资源处在最有效的配置状态。 • 契约线之所以凸向右下角并非偶然,它表明了一个 非常重要的假设,即X产业是属于劳动要素(L)密集 型的,而M产业则是属于资本要素(K)密集型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页图)
(b)里昂惕夫生产可能性曲线 里昂惕夫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2-2-3
第二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9
封闭经济的均衡
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
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是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 决定的。供给由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示。需求则由一组社 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下图中E点即为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 衡点。
M
ME
E
O
XE
图2-2-4
X
第二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10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导言
在现实世界中, 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可以部分地解释贸 易产生的原因,而贸易的产生同样反映了国家间资源禀赋 的差异。 •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所讨论的是两个新古典经济之间 的均衡贸易。而新古典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与劳动 的可连续替代。
?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页图?新古典生产可能性曲线?里昂惕夫式生产可能性曲线?固定生产系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9第二章俄林赫克歇尔模型封闭经济的均衡mxa新古典生产可能性曲线mmaxxmaxyzm3x2omxb里昂惕夫生产可能性曲线mmaxxmaxomxc固定生产系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mmaxxmaxfo图22310第二章俄林赫克歇尔模型封闭经济的均衡?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是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
第二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 24
国际经济学[2]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2020/11/2
1
本章结构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
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和评价
2020/11/2
2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020/11/2
3
一、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2020/11/2
17
(三)绝对优势的分析
1、证明
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英国 1
120
1
70 *
葡萄牙 1
80 * 1
110
合计 2
2
2020/11/2
18
2020/11/2
13
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
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
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
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2020/11/2
14
二、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2020/11/2
9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 本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 任教12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颇受学生 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为 “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 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 中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 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 充分自由……
2020/11/2
1
本章结构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
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和评价
2020/11/2
2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020/11/2
3
一、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2020/11/2
17
(三)绝对优势的分析
1、证明
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英国 1
120
1
70 *
葡萄牙 1
80 * 1
110
合计 2
2
2020/11/2
18
2020/11/2
13
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
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
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
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2020/11/2
14
二、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2020/11/2
9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 本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 任教12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颇受学生 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为 “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 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 中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 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 充分自由……
国际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 比较优势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 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 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部分 内容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克鲁格曼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 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 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 1.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 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资源禀赋 不同
生产规模 不同 生产技术的 不同阶段
雷蒙.弗农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学说综述:思想与理论的同步变迁
关键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5.不考虑需求
决定贸易模 式的因素
绝对劳动生产率 差差异(技术) 相对劳动生产率 差差异(技术)
新古 H-O模型 典贸 易理 要素均 论 等原理 当代 贸易 理论 模型
规模经 济贸易 模型 产品周 期贸易 模型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2
2.3 2.4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本章节的几个理论都关注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the basic questions that we seek to answer in this chapter are:
What is 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基础)? What are the 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 What is the pattern of trade(贸易模式)?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 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论点(亚当.斯密,1776年提出, 名称为后人所加 ,最初的表示是散文式的)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
利条件 (4)正和博弈(双方获得利益,世界整体获益) ❖ 一个例证:见下表
✓开放条件下,即两国进行分工与贸易,A国集中生产X产品,144个劳动 能生产48个单位的X,B国集中生产Y,其产量为36。世界共生产48个单位 的X和36个单位的Y,分别比贸易前多23个单位和11个单位。
✓进一步,如果按1:1的价格交换,例如,各国可能的得到:A国可消费 28单位的X,20单位的Y,B国可以消费20单位的X和16单位的Y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说”:一个实例
表2-1 两国生产X与Y产品所需劳动投入量
A国
B国
生产单位X的劳动投入
3
12
生产单位Y的劳动投入
6
4
假设两国拥有相同的劳动量例如144个工作日,生产等量的X与Y,那么,
✓可以看在封闭条件下(贸易前),A国可生产:144/(3+6)=16个单位 的X产品与16个单位的Y,同理,B可9个X和9个单位的Y产品,世界共生 产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 在具定有义 比上 较,优如势果。ax同/a理y>b,x/Bby国,在则Y称的A生国产在上X生具产有上比 较>a优y/a势x)(因为若ax/ay>bx/by,则必定有by/bx
❖ 显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与否取决 于其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在此可以证明,国 际贸易能够在存在绝对优势条件下发生,而且在 存在比较优势条件也能发生。绝对优势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PA=aLX /aLY B国的均衡点为EB,相对价格PB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PB=bLX /bLY
20:06
28
三 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aLX /aLY PB=bLX /bLY 观察:
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PA<PB
结论: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 优势所在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的差异 完全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国际贸易完全是因两国劳动生 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
5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国际分工依据绝对优势的标准来分工
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
20:06
6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绝对优势模型
A、B两国,X、Y两种产品,劳动唯一要素;
一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数量 封闭条件下的产出消费量 X产品 Y产品
20:06
37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20:06
33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当国际相对价格P2>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
A国专业化生产X,X的生产量为LA/aLX 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确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正(P2越高,消费与生产 的差额越大)
表:2: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20:06
B
1/12 1/4
20
1/3 1/6
20:06
28
三 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aLX /aLY PB=bLX /bLY 观察:
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PA<PB
结论: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 优势所在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的差异 完全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国际贸易完全是因两国劳动生 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
5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国际分工依据绝对优势的标准来分工
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
20:06
6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绝对优势模型
A、B两国,X、Y两种产品,劳动唯一要素;
一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数量 封闭条件下的产出消费量 X产品 Y产品
20:06
37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20:06
33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当国际相对价格P2>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
A国专业化生产X,X的生产量为LA/aLX 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确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正(P2越高,消费与生产 的差额越大)
表:2: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20:06
B
1/12 1/4
20
1/3 1/6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所有国家
产品/时间
1965 1986
1965 1986 1965 1986 1965 1986
食品
32 74
61 100 73 99 56 92
农业原材料 14
45
4
28
0 59
4 41
能源
92
0
11 37
33 28 27 27
矿产品与金属 0
16
0
40
2
31 1 29
制成品
39
71
10 56 48 50 19 58
二 H-O定理
1。 基本假设与基本内容
前提要素不能跨国流动——如果,未来若干年,只要是可移 动的商品,
将形成美国人设计、港台商人投资、大陆生产、出口到美国市场销售。可移
动的服务也会转移到印度和中国。也许美国能够留住的只是那些不可移 动的
服务20,21/8比/18如餐馆、理发店、洗衣店和超市。”
10
2X2X2模型 X为劳动密集产品,Y为资本密 集产品 A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技术相同 规模报 酬不变 需求偏好一样 要素国内自由流动诡计间 不能流动 产品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自由贸易 无摩擦成本 贸易平衡 资源充分利用
X商品的劳动生产 Y商品的劳动生产
率
率
A国
6
4
B国
1
5
优势分析——分工情况——贸易情况——结果
假定国际交换比例1:1,A用6个X交换B上午6个Y,则获利2 个Y;6个Y在B国需1.2小时,这可生产1.2个X则获利4.8个X。
2021/8/18
3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假定与内容13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PPT教学课件
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有益的,因为它提高了
该国的福利水平;但必须指出,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
处向高处移动,虽然表明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了,
但并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都同时获得提高。
同样,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
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不变,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 成员的福利都不变。
前者主要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 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 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 响等问题;
后者则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即说明其好坏,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 用自由贸易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出依据。
2020/12/10
End 8
一、国际贸易学图形分析的基本知识
局部均衡中的贸易获利:
所谓局部均衡是指分析研究一种商品在单独的一个市 场中的供应和需求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其实际支付的 价格和愿意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面积, 是需求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的面积,是供应线以上,价格线以下的部 分。一般而言,价格下降使消费者剩余增加,当价格上 升时,生产者剩余增加。
2020/12/10
End 12
主要分析工具(2)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社会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两种用 途:(1)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 消费点。(教材P21)(2)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 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如若贸
易地方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
2020/12/10
End 10
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
该国的福利水平;但必须指出,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
处向高处移动,虽然表明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了,
但并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都同时获得提高。
同样,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
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不变,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 成员的福利都不变。
前者主要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 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 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 响等问题;
后者则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即说明其好坏,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 用自由贸易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出依据。
2020/12/10
End 8
一、国际贸易学图形分析的基本知识
局部均衡中的贸易获利:
所谓局部均衡是指分析研究一种商品在单独的一个市 场中的供应和需求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其实际支付的 价格和愿意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面积, 是需求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的面积,是供应线以上,价格线以下的部 分。一般而言,价格下降使消费者剩余增加,当价格上 升时,生产者剩余增加。
2020/12/10
End 12
主要分析工具(2)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社会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两种用 途:(1)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 消费点。(教材P21)(2)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 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如若贸
易地方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
2020/12/10
End 10
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
《国际经济学》(全套课件218P).ppt
2020/6/16
20
2、按征收关税的依据
正税; 进口附加税;
反补贴税 反倾销税
差价税(也称做滑动关税)
按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价征收,如欧共体的 农业关税。
2020/6/16
21
3、按征税的优惠程度
普通税
最惠国税
中美最惠国待遇问题(1999年克林顿改为正 常贸易关系)
普遍优惠制(GSP) 特惠税
18
一、关税概述
(一) 关税的概念
关税(tariff)是一国 通过海关对进出口商品 所课征的一种税收。由 于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出 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 客观上限制了进出口商 品的数量,故又称关税 壁垒。
征收关税的目的: 其一,增加政府的财
政收入(财政关税); 其二,保护本国的产
品和市场(保护关税)。
2020/6/16
26
表6-1 中国2002年部分产品进口关税税种和税率
货品名称
最惠国税率
普通税率
从
鲜荔枝
36
80
价 香水及花露水
22.5
150
税
(
剃须刀
30
100
% )
真空吸尘器
22.5
130
山地自行车
17.8
130
高速摄像机
14
40
整只冻鸡
1.6元/千克
5.6元/千克
从
啤酒
量 税
石油原油
未曝光的窄长彩
进出口商品政策
根据实情,制定进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采购等政策。
国别或地区政策
根据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的国别或地区政策。
2020/6/16
3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2)教学资料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2)
8.1 非关税壁垒概述
非关税壁垒的概念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S)是指以关税以外的办法限制进口 的措施。它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的。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 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2. 更加严格和具有效性 3. 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
8.2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进口配额制的分类
绝对配额
全球配额 国别配额
自主配额 协议配额
关税配额
按进口 来源分
按征税 目的分
全球性关税配额 国别性关税配额 优惠性关税配额 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
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 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 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a + b + c)
g
= consumer loss (a + b)
= cost of government subsidy (b + c + d + e + f + g)
D
Exports
Quantity, Q
8.3.2 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 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 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 的行为。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 出口(“Voluntary” Restriction Export), 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 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是3—5 年),限制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在限定 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禁止出 口。显然,这种“自动”限制完全是在进口 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进行的,并非出自出口 国的真正“自愿”,出口国的自我限制也是 为了避免进口国更为严厉的进口限制措施。
8.1 非关税壁垒概述
非关税壁垒的概念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S)是指以关税以外的办法限制进口 的措施。它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的。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 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2. 更加严格和具有效性 3. 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
8.2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进口配额制的分类
绝对配额
全球配额 国别配额
自主配额 协议配额
关税配额
按进口 来源分
按征税 目的分
全球性关税配额 国别性关税配额 优惠性关税配额 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
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 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 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a + b + c)
g
= consumer loss (a + b)
= cost of government subsidy (b + c + d + e + f + g)
D
Exports
Quantity, Q
8.3.2 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 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 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 的行为。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 出口(“Voluntary” Restriction Export), 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 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是3—5 年),限制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在限定 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禁止出 口。显然,这种“自动”限制完全是在进口 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进行的,并非出自出口 国的真正“自愿”,出口国的自我限制也是 为了避免进口国更为严厉的进口限制措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内贸易指数(ITT)(P61)
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 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 X-M | ITT 1 - XM
其中:X和M分别为某产业(或同类产品)的出 口值和进口值。ITT=0,表明无产业内贸易;ITT>0, 则表明一国有产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 同一类产品,ITT越大,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ITT=1时,进口与出口相等,产业内水平最高。 计算题:4。P69
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
现象之二
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P59)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 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 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 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但二战后, 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内贸易”大大 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 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
计算:
• 在下列进出口条件下,计算产业内贸 易的程度(数字为同类产业出口额和 进口额): • 1)1000,1000 • 2)1000,750 • 3)1000,500 • 4)1000,25 • 5)1000,0
表3-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 (%)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55.1 61.0
• 1936年他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 系》一文,文中阐述了有关第一张美国1919年投入产 出表的编制工作,投入产出理论和相应的模型,以及 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1941年,里昂惕夫出版了投入 产出分析的第一本专著《美国经济的结构,19191929》。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政府加 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需要一个相当科学和精确 的计算工具。投入产出法逐渐引起美国政府和经济学 界的重视。美国劳工部为了研究美国战后的生产和就 业问题,聘任里昂惕夫指导编制1939年的美国投入产 出表。历时5年,于1944年完成后,美国劳工部立即 用该表来预测美国1945年12月的就业情况,并对1950 年美国充分就业情况下各经济部门的产出做了预计。 后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于是 在1949年,美国空军和美国劳工部协作,组织了一个 有70多人参加的编制组,花费了150万美元经费,到 1952年秋,编制出了1947年的包含200个部门的美国 投入产出表。
0.789
里昂剔夫计算了,1947年美国的出口工业以及与进口竞争的 工业中资本量与工人人数的比率。以对HO理论加以验证。
对其他国家( 20世纪50年代)进行验证
•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对资本 较丰裕的美国)的研究表明:加拿大出口的资本密 集型商品要比它进口的多。 • 日本也是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 品,日本也是大量依靠对美国的贸易。 •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很符合HO理论。与发达国家 贸易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 与不发达国家贸易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 密集型商品。 • 印度对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贸易,出口劳动密集型 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但对美国的双边贸易, 印度却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 商品。
1999 发展中国家 81.1 印 度
1970 22.3
1987 37.0
1999 88.0
美 国
日 本
德 国 法 国
32.8
59.7 78.1
28.0
66.4 83.8
62.3
85.4 97.7
巴 西
墨西哥 土耳其
19.1
29.7 16.5
45.5
54.6 36.3
78.8
97.3 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1973)。于1906年生于俄国 彼得堡,1921年,考入了彼得堡大学,专修社会学,1925年取得了社会 学硕士学位,这时,他年方19岁。毕业后被校方留任为助教。当苏维埃 政权建立起来的时候,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里昂惕夫的父亲参加了编 制1923~1924年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社会与家庭各方面的影响 和时代的需要,使这位还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对经济学问题发生 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他一边担负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 阅读有关经济学理论的书籍。在1925年,当他还在柏林大学读书时,曾 在德国出版的《世界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俄国经济平衡——一个方法 论的研究》 ,第一次阐述了他的投入产出思想。 他于1927年来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进入柏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班继续深 造。1928年,取得了柏林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1927—1928年和1930年,在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助理, 1928—1929年到中国南京,任国民党政府铁道部经济顾问。1931年初, 由德国柏林移居美国纽约,任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助理。1931— 1975年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从1941年起里昂惕夫还参加了美国政府 部门的许多实际工作。 重要专著有:《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41)、《美国经济结构 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中理论和经验的探索》(1953)、《投入产出经济学》 (1966)等。 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 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 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 萨缪尔森和罗伯特· 索
• 图形见课本 P42
要素密集度逆转
罗纳德· 琼斯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产 品时,使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因而生产要 素的投入比例不同,在一个国家上是资本密集 型的产品,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 品。这种生产技术上的差别被学者们概括为 “生产要素的密集度逆转”。
eg. 中国的服装中劳动力的含量较高
表3-2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
美 国 英 国 加拿大 日 本 0.56 0.81 0.95 0.51
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
0.51 0.76 0.82 0.39
德 国
意大利 法 国 全部工业化国家
0.75
0.73 0.77 0.70
0.72
0.69 0.80 0.70
意大利 加拿大 西班牙 平 均
64.3
61.0 62.4 41.2 56.8
80.0
63.3 71.6 67.4 65.3
91.9
86.0 92.8 86.7 85.5
泰 国
韩 国 阿根廷 新加坡 平 均
5.2
19.4 22.1 44.2 22.3
30.2
42.2 36.4 71.8 44.3
94.8
投入产出分析
•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 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 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用于反 映国民经济的生产技术结构 。
美国贸易模式历年检验
投入—产出结构 和贸易模式的年 份 每百万美元产品的 出口商品 生产要素需要量 资本(美元) 2,621,200 1,122 2,335 2,550,780 与进口竞争 的商品(进 口商品) 2,589,700 1,240 2,088 3,091,389 出口商品对与 进口竞争的商 品的比率
产业内贸易(P60)
•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 某种同类产品。 • 同类产品:生产投入几乎一样(具有完全一样 的资本/劳动比率);完全能够替代、功能极为 相似;但是存在款式、质量或功能的细微差别。 (即竞争,又垄断) • 同类产品:从统计的角度讲,是指按国际贸易 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 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
(一)“里昂惕夫之迷”(P41)
• 里昂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 1947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 贸易结构同H-O理论是否相同。 • 结论: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 (竞争)商品的资本密集度。美国出口 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 集型商品。
里昂惕夫之迷
• 按照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 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要 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 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里昂运 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1947年的 数据进行验证,得出的结论却是美国出 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 密集型商品。这一违反人们直觉的现象 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 悖论”。
1899年(惠特尼) 劳动力(人年)
资本—劳动力比率 资本(美元) 1947年(里昂剔夫) 劳动力(人年) 资本—劳动力比率 资本(美元)
1.118
182
14,010 1,876,000 131 14,200
170
18,180 2,132,000 119 18,000
0.771
1958年(鲍德温)
劳动力(人年) 资本—劳动力比率
(劳动密集型 ) 而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中智力成分含量较高 (智力密集型)
(二) 国际贸易新现象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
象:(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产业内贸
易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现象之一
——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 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 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0 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 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 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 (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 论所不能解释的。
第二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