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级数求和的技巧与方法

级数求和的技巧与方法

级数求和的技巧与方法世间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而级数,作为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列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对于级数的求和,是数学分析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级数求和的技巧和方法。

一、级数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级数和。

级数和指的是数列的和,只不过这个数列是由表达式得到的。

具体而言,如果有一个数列$\{a_n\}$,那么它对应的级数就是:$$S=\sum_{n=1}^{\infty}a_n=a_1+a_2+a_3+...$$而级数和也就是$S$的值。

在计算级数和时,我们需要用到各种技巧和方法,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二、收敛与发散在级数求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收敛和发散的概念。

如果一个级数的和可以被有限地表示,那么这个级数就是收敛的;反之,如果它的和不能被有限地表示,那么这个级数就是发散的。

要注意的是,有些级数是交替收敛的(即部分和的符号交替),有些是条件收敛的(即正、负项级数分别收敛),而有些是绝对收敛的(即正、负项级数分别收敛且绝对值级数收敛)。

这些收敛方式会影响到我们后面讲解的级数求和方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重要技巧与方法1. 赋值变形法对于一些级数,如果我们对原始式子进行赋值变形,就能使其变得容易求和。

比如:$$\sum_{n=1}^{\infty}\frac{1}{n(n+1)}=\sum_{n=1}^{\infty}\left (\frac{1}{n}-\frac{1}{n+1}\right)=1$$这里使用了一个常见的技巧——部分分式分解,具体的证明过程略,可以自行思考。

通过赋值变形法,我们可以将原本比较复杂的级数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几何级数或等差级数等等,从而完成求和的操作。

2. Telescoping SeriesTelescoping series是指那些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技巧使得级数的每一项之间产生会互相抵消的级数。

比如:$$\sum_{n=1}^{\infty}\frac{1}{n(n+1)}=\sum_{n=1}^{\infty}\left (\frac{1}{n}-\frac{1}{n+1}\right)=1$$这里使用了一个常见的技巧——部分分式分解,具体的证明过程略,可以自行思考。

级数的处理技巧

级数的处理技巧

级数的处理技巧级数是数列的和。

数列是一列按照顺序排列的数字,而级数则是把数列中的每一项按照一定规律相加得到的结果。

在数学中,级数的处理技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级数处理技巧。

一、等差级数的求和公式等差级数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之间的差都相等的级数。

如果等差级数的首项为a,公差为d,那么级数的前n项和Sn可以表示为:Sn = (2a + (n-1)d)n/2这个公式非常有用,可以方便的求解等差级数的和。

例如,要求等差级数1+3+5+...+99的和,可以使用上述公式,代入a=1,d=2,n=50,得到Sn=2500.二、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等比级数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之间的比例都相等的级数。

如果等比级数的首项为a,公比为r,那么级数的前n项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1-r^n)/(1-r)这个公式也非常重要,可以方便的求解等比级数的和。

例如,要求等比级数2+4+8+...+256的和,可以使用上述公式,代入a=2,r=2,n=9,得到Sn=510.三、特殊级数的求和方法除了常见的等差级数和等比级数,还有一些特殊级数,它们的求和方法也有一些特殊的技巧。

1. 调和级数调和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倒数,即Sn=1+1/2+1/3+...+1/n。

调和级数在数学中经常出现,但其求和并不容易,因为随着级数的项数增多,每一项的值趋近于0,但是总和趋近于无穷大。

调和级数的求和公式为:Sn = Hn = 1 + 1/2 + 1/3 + ... + 1/n ≈ln(n) + γ其中,Hn表示调和级数的前n项和,γ为欧拉常数(约为0.57721)。

2. 幂级数幂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某个变量的幂次,形如:Sn = a0 + a1x + a2x^2 + ... + anx^n,其中x为变量,a0、a1、a2等为常数。

幂级数也是一种重要的级数,在数学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特定的常数a0、a1、a2等,可以使用泰勒级数或者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幂级数,并通过求导和整理的方式得到幂级数的和。

无穷级数求和7个公式展开

无穷级数求和7个公式展开

无穷级数求和7个公式展开无穷级数求和是数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研究无穷级数(infinite series)求和的抽象概念。

一个无穷级数是指一个用无穷项表示的数列,它有着特殊的性质,如果可以将这个无穷级数求和,就意味着可以得到一个实数,它有助于探索数论中各种有趣的和不可思议的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无穷级数求和的基本概念以及7种常用的求和公式,并给出一些例子以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穷级数求和的基本概念。

无穷级数的求和也就是求出一个无穷级数的和,即把一个无穷级数的各项加起来,得到它的极限值。

然而,无穷级数的求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各项数可能是无穷多的,这样的求和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只能用特定的算法来求解。

其次,要求解无穷级数求和问题,需要用到一些基础的求和公式,常见的有以下7个:(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即设a1,a2,a3,...,an为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它的和可以表示为: Sn=na1+n(n-1)d/2其中,n为数列的项数,d为公差,S为和。

例如,若1,4,7,10,13,16是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它的和S6=6×1+6×3/2=2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设a1,a2,a3,...,an为一个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和可以表示为:Sn=a1(1-qn)/(1-q)其中,q为公比,S为和。

例如,若1,2,4,8,16是一个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和S5=1×(1-25)/(1-2)=31。

(3)终值公式若我们知道无穷级数的终值,那么它的和也可以被求出。

设L是这个无穷级数的终值,那么它的和可以表示为:Sn=L*n例如,若无穷级数的终值为2,那么它的和S6=6*2=12。

(4)偶数和公式若我们只需要求出一个无穷级数中偶数项的和,那么可以使用偶数和公式。

设a1,a3,a5,a7,...,an为一个无穷级数,那么它偶数项的和可以表示为:Sn=a2+a4+a6+a8+...+an例如,若无穷级数中偶数项分别为2,6,10,14,18,那么它偶数项的和S3=2+6+10=18。

求级数的和的方法总结

求级数的和的方法总结

求级数的和的方法总结求解级数的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数学中,级数是由一系列项组成的无穷序列,而求解级数的和就是对这些项进行求和运算得到的结果。

级数求和方法的总结如下:一、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是指级数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是相等的级数,求等差级数的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公式法:等差级数和的公式为Sn = (n/2)(a1+an),其中n为级数的项数,a1为第一项,an为第n项。

通过代入这些值即可求得。

2. 差分法:将等差级数分解为两个等差数列之和,然后分别求和。

例如,Sn = (n/2)(a1+an) = (n/2)(a1+(a1+d(n-1))) = (2a1+d(n-1))(n/2) = (2a1+2d(n-1))(n/4) = 2(a1+d(n-1))(n/4)。

二、等比级数求和:等比级数是指级数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是相等的级数,求等比级数的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公式法:等比级数和的公式为Sn = (a1 - an*r)/(1-r),其中n为级数的项数,a1为第一项,an为第n项,r为公比。

通过代入这些值即可求得。

2. 求和法:当公比r在-1到1之间时,等比级数和的求和公式可以通过不断地相加前n项来逼近真实值。

即Sn = a1/(1-r) - an*r/(1-r)。

三、收敛级数求和:收敛级数是指级数在求和过程中会逐渐趋于一个有限的值的级数。

常用的收敛级数求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逐项求和法:如果级数每一项能够逐项求和,那么可以通过逐项求和来求得级数的和。

例如,级数Sum(1/n^2) = 1/1^2 + 1/2^2 +1/3^2 + ...,可以通过逐项求和将级数的每一项相加来得到和。

2. 极限求和法:如果级数满足级数的通项能够构造成一个已知数列,那么可以通过求出这个数列的极限来得到级数的和。

例如,级数Sum(1/n) = 1/1 + 1/2 + 1/3 + ...,通过求出数列1/n的极限为0,可以得知级数的和为无穷大。

级数和的定义

级数和的定义

级数和的定义级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无限个数的和。

在实际问题中,级数经常用于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建模和计算。

本文将介绍级数和的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和定理。

首先,我们来定义级数。

级数是由无穷个数的和所组成的表达式,通常表示为∑(n=1 to ∞) a_n ,其中a_n是数列的第n个元素。

例如,∑(n=1 to ∞) 1/n 就是一个级数,每一项都是数列1/1, 1/2, 1/3, ...中的元素。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级数和的计算方法。

对于某个级数∑(n=1 to ∞) a_n,存在以下三种情况:1. 收敛:如果级数的和存在有限的极限L,则称该级数收敛,记为∑(n=1 to ∞) a_n = L。

在计算级数和时,我们通常使用部分和的概念。

级数的第n个部分和记为S_n,它表示级数前n 个数的和。

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如果S_n趋向于一个有限的值L,则级数收敛,并且∑(n=1 to ∞) a_n = L。

2. 发散:如果级数的和不存在有限的极限,则称该级数发散。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取的n多大,级数的部分和都没有一个有限的极限值。

3. 不收敛也不发散:有些级数既不收敛也不发散。

这些级数没有定义一个有限的极限值,同时也没有无限地趋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

这种情况下,级数的和是没有定义的。

在计算级数和时,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1. 等比级数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 a, ar, ar^2, ar^3, ... ,如果0 < r < 1,则等比级数∑(n=0 to ∞) ar^n = a / (1 - r)。

例如,∑(n=0 to ∞) (1/2)^n = 1 / (1 - 1/2) = 2。

2.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对于级数来说,我们可以讨论其所有项的绝对值之和,即∑(n=1 to ∞) |a_n|。

如果这个绝对值级数收敛,则称原级数绝对收敛。

如果绝对值级数发散,但原级数收敛,则称原级数条件收敛。

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及应用

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及应用

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及应用在数学领域中,无穷级数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有趣的概念。

无穷级数就是指一连串无穷多个数字的和。

比如1+2+3+4+5+……便是一个无穷级数。

然而,对于无穷级数的求和问题,一般而言是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直接求得。

因此,学者们为了求解无穷级数的和而不断尝试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1. 等比级数求和法等比级数的定义是一个级数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某一常数倍数。

比如1+3+9+27+……就是一个等比级数,因为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3倍。

等比数列求和的通用公式便是:S = a1/(1-r)其中,S为等比数列的和,a1为初始项,r为公比。

例如1+3+9+27+……这个等比级数的公比为3,初始项为1,那么它的和值为:S = 1/(1-3) = -1/2从这个推论我们可以得出,对于任何一个公比值小于1的等比级数而言,它的和值均为有限值,而对于公比值大于等于1的等比级数来说,其和值会趋向于无限大或者无限小。

2. 泰勒级数求和法泰勒级数是一个函式在某一点的邻域内的幂级数展开式,通常来讲泰勒级数能够将一个函数近似地展开成一个无穷级数的和。

从这个角度出发,泰勒级数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将sin(x)展开成下面的无穷级数:sin(x) = x - x^3/3! + x^5/5! - x^7/7! + ...这个式子就是sin(x)的泰勒级数。

我们可以将其中的项数截断,在有限的项之下求出sin(x)的近似值,这便是泰勒级数的主要用途之一。

3. 二次收敛法二次收敛法又称为牛顿-黎曼收敛法,它同样是一种求解无穷级数和的有效方法。

通常来讲,对于大部分的收敛级数,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得出较好的求和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二次收敛法求解1+1/4+1/9+1/16+……的和。

这个级数可以被写成:1/1^2 + 1/2^2 + 1/3^2 + ...接着我们可以采取牛顿格式将其求和,先做差分运算得到:S1 = 1 - 1/4 + 1/9 - 1/16 + ...然后构造另外一个收敛级数:S2 = 1 + 1/2^2 + 1/3^2 + ...用二次收敛法将这个级数求和,得到:S2 = π^2 / 6接着利用上下式子相减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S1 + S2 = π^2 / 6进一步将S1、S2两个式子相加减,消去其中的奇数项、偶数项即可得到1+1/4+1/9+1/16+……的和值,即π^2/6。

级数求和常用方法

级数求和常用方法

1.7方程式法 (3)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 (3)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 (3)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 (4)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 (4)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 (5)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 (5)1.14裂项法求级数和 (6)1.15裂项+分拆组合法 (7)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 (7)2函数项级数求和 (8)2.1方程式法 (8)2.2积分型级数求和 (8)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 (9)2.4逐项积分求级数和 (9)2.5将原级数分解转化为已知级数 (10)2.6利用傅里叶级数求级数和 (10)2.7三角级数对应复数求级数和 (11)2.8利用三角公式化简级数 (12)2.9针对2.7的延伸 (12)2.10添加项处理系数 (12)2.11应用留数定理计算级数和 (13)2.12利用Beta函数求级数和 (14)参考文献 (15)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级数要首先考虑敛散性,但本文以级数求和为中心,故涉及的级数均收敛且不过多讨论级数敛散性问题.由于无穷级数求和是个无穷问题,我们只能得到一个n →∞的极限和.加之级数能求和的本身就困难,故本文只做一些特殊情况的讨论,而无级数求和的一般通用方法,各种方法主要以例题形式给出,以期达到较高的事实性.1数项级数求和1.1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差,并运用公式可求和.11((1)22n n a a n n s na d +-=+=),其中1a 为首项,d 为公差 证明:12=++...+n s a a a ①,21s=+...++n a a a ② ①+②得:()12-112(+++...+(+)n n n s a a a a a a =+) 因为等差级数11...+n n a a a a +==所以1(2n n a a s +=)此证明可导出一个方法“首尾相加法”见1.2. 1.2首尾相加法此类型级数将级数各项逆置后与原级数四则运算由首尾各项四则运算的结果相同,便化为一简易级数求和. 例1:求01235...(21)n n n n n c c c n c +++++.解:01235...(21)n n n n n s c c c n c =+++++,210(21)...53n n n n n s n c c c c =++++,两式相加得:21012(22)(...)(1)2n n n n n n s n c c c c n +=++++=+⋅,即: 01235...(21)(1)2n n n n n n c c c n c n +++++=+.1.3等比级数求和等比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比并运用公式可求和.当q =1,1s na =;当q ≠1,1(1)1n a q s q-=-,其中1a 为首项,q 为公比.证明:当q =1,易得1s na =,当q ≠1,11111=++...+n s a a q a q - ①, 2111=++...+n qs a q a q a q ②, ①-②得11(1)n q s a a q -=-.可以导出一种方法“错位相减”见下1.4 1.4错位相减法此方法通常适用于等差与等比级数混合型,通过乘以等比级数公比q ,再与原级数四则运算后化为等差或等比级数求和.例2:计算212n n -∑.解: 2313521...2222n n s -=++++ ①,21352121 (222)n n s --=++++ ②,②-①得: 121121************n n n k k k n k k k k k n s s s -===---=-=+-=+-=∑∑∑111121121213122212n n n n n n -----+-=---,lim n s →∞=3.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此类型级数本身各项之间有蕴含关系,通过观察可知多项展开会相互之间相消部分项,从而化简级数求和.例3:计算1ni =∑.解:将各项展开可得:(1...s =-+++++11==lim n s →∞= 1.6有理化法求级数和对于一些级数通项含有分式根式的级数,我们可以仿照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理化”处理,以期达到能使得级数通项化简,最后整个级数都较容易求和.例4:计算1n ∞=.解:可以看出此级数含根式较多,因此尝试运用有理化的方法去处理,即通项n a =对其分母有理化得:−−−−=−分母有理化,则原级数可以采用本文中的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则可以快速求得级数和的极限为1. 1.7方程式法此型级数通过一系列运算能建立级数和的方程式,通过解方程求解级数和.准确建立方程是关键问题,方程类型不固定,有类似与微分方程之类的,故要视具体情况建立方程,解方程也要准确,才能求出级数和.例5:计算2cos cos 2...cos n q q n q θθθ+++,其中1q <. 解:记2cos cos 2...cos =nq q n s q θθθ+++= =1cos nk k k q θ∑两边同时乘以cos 2q θ得[]+1+1=1=1cos cos cos =2=2cos+1+cos -1)nnk k k k k k k q s qq θθθθθ•••∑∑()( 即:+1222cos cos+1cos )(cos )2=n n n n q s q s q q q s q θθθθ+•++-+-()( 解此方程得:2122cos cos(1)cos =12cos n n q n q n q q s q q θθθθ++-++-+-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 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若下列条件成立[1]:(1)当n →∞时级数的通项0n a →(2)级数各项没有破坏次序的情况而得新序列n 1n b ∞=∑收敛于原级数 .例6:计算11111111111++-1+++-+++-+ (2345627893)()()().解:lim 0n n a →∞=,应用欧拉公式1111++...ln 23n c n e n++=++,其中c 为欧拉常数,0()n e n →→∞111111+++...+-1--...-2332s n n=3ln 3ln n n n n e e =-+-,lim ln3n s →∞=.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数项级数化为相应函数项级数,再通过函数项级数求和,并赋予函数未知数相应未知数后记得相应原级数的和.例7:求级数和11135...n n ∞=••••∑(2-1).解:建立函数项级数2111()135...n n s x x n ∞-==••••∑(2-1)由函数敛散性知识可知其收敛域为(,)-∞+∞,将函数项级数逐项求导可得:'2211()1135...n n s x x n ∞-==+••••∑(2-3)=211111()135...n n x x xs x n ∞-=+=+••••∑(2-1),由此可知()s x 满足微分方程'()()1s x xs x -=,且易知(0)0s =,解此常微分方程得:221122()xx t dt s x ee-=⎰,令1x =则可以求出原级数和:211122s t eedt =⎰.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将原级数通过化简,构造积分极限式,从而转化为积分求原级数和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构造积分式子是关键,一般原级数中通过四则运算将n 与积分中的分割相联系从而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式子的桥梁.例8:计算11k n k∞=+∑,其中()n →∞.解:记1011111lim =ln21+1n n n k k dx s k n k n x n∞→∞==−−−−−−−−→==←−−−−−−−−++∑∑⎰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的桥梁. 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将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域上的级数,由于复数的实部对应于数项级数,从而转化为求复数系级数进而求原级数和.例9[7]:设2cos cos 2...cos = n s q q n q θθθ+++,求s .解:由于1cos =nk k s q k θ=∑,令(cos sin )i z qe q i θθθ==+为复数,其中0,1,2...k =(cos sin )k k ik k z q e q k i k θθθ==+,其中1,2...k =,得:122011+...1(cos sin )(cos 2sin 2)+1n nk n k z z z z z q i q i z θθθθ+=-==+++=++++-∑ 323cos 2cos 3(cos3sin 3)+...+(cos sin )1cos n q q q i q n i n q θθθθθθθ++++=++2...+cos (sin )sin 2...sin nn q n i q qq n θθθθ++++而另一方面1111(cos(+1)sin(+1))11(cos sin )n n z q n i n z q i θθθθ++--+=--+=211-2cos q qθ+ {1221cos cos(1)cos(1)cos sin(1)sin n n n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 212sin cos(1)sin sin(1)sin(1)cos n n n i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取实部对应原级数和即得:12211(1cos cos(1)cos )1-2cos n n q qs q q n q n θθθθ+++=--+++即: 11221(1cos cos(1)cos 12cos )1-2cos n n s q q n q n q q q qθθθθθ++=--++-+-+ 当n →∞,且1q <时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将级数各项转化为其它函数式子化简级数并求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各项的化简函数是否基本统一,如何选择函数式子才能有效化简,将级数参数化为函数式子中的未知数,并无一般的通用函数,选择函数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感受这种方法,并从中体会这种方法.例10[7]:请计算下面的级数式子:记2323=1-+......)1111nn t t t t s t t t t t ++++++++()(,其中1t →-.解:构造函数式子:1()11x x xe f x e e --==++,此函数在[0,)+∞单调递减. 由于000(1)ln(1)|ln 211x xx x x e d e dx dx e e e--+∞+∞-+∞---+==-+=++⎰⎰, 令ln h t =-,满足11lim limln t t h t →→==0ln 1111hthe t eeh h----=-=-=,ln ln ()()1()11k t k hk kt k hk t e e f kh t e e ----===+++. 代入题目中的级数式子得:23231lim 1-+......)111n n t t t t t t t t t t -→+++++++()(+1= 011lim ()h h k e h f kh h -∞→=-∑=0011lim ()ln 21h xx h k e e h f kh dx h e --∞+∞-→=-==+∑⎰. 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引理[1]:数列}{n s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s 的任一子序列都收敛且有相同的极限.特别的:数列}{n s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互补的子列}{2n s ,}{12-n s ,收敛于同一极限.推广可得:定理[1]:若级数∑∞=1n n a 通项满足当n →∞时, 0→n a (收敛判别的必要条件),∑∞=1n n a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部分和}{n s 的一个子序列}{np s 收敛于s ,其中p 满足:p 是某个正整数p =1,2,…将级数分情况讨论,化为多个子序列之和,利用原级数收敛则级数任意添加括号得到的级数和收敛于原级数和原理,通过求各个子序列之和求解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如何分解原级数为不同子序列,然而子序列相对于原级数来说易求些,这样方法才行之有效,这和1.6的“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是不同的.分情况讨论在三角中讨论角的大小我们已不陌生,下面我们就看一个这样讨论角的幅度的例题.例11[6]:计算:12cos32n n n π∞=∑. 解:记12cos32n n n s π∞==∑,由级数敛散性知识可知,该级数绝对收敛.按幅度角的讨论将级数分解为:1{|3,0,1,2...}A n n k k ===,2{|31,0,1,2...}A n n k k ==+=,3{|32,0,1,2...}A n n k k ==+=.则:1232222coscos cos cos 3333=++2222n n n nn n A n A n A n n n n ππππ∞∞∞∞=∈∈∈∑∑∑∑331320002coscos +133+222k k k k k k πππ∞∞∞++====+∑∑∑() 1211+cos +cos +()2343k k πππ∞=∑3=01(())2 1115(1)148718=--=-,所以:12cos23127n n n s π∞==-=-∑. 1.14裂项法求级数和针对级数是分数形式,且满足分母为多项乘积形式,且各项之间相差一个相同的整数,裂项后各项就独立出来,而原来各项之间相差整数则裂项后新级数等价于求解某一个级数,其余新级数照此可求出,从而原级数和可以求出. 裂项一般形式:1111()()(+)x m x n n m x m x n=-+-++,此处m n >.例12:计算111...123234(1)(2)s n n n =+++++. 解:记1(1)(2)n a n n n =++,111[]2(1)(1)(2)n a n n n n =-+++ 针对11(1)nk k k =⋅+∑同理采用裂项法记111(1)1n b n n n n ==-++则11(1)nk k k =+∑=11111111111(1)()()()()+...+()2233445561n n −−−−−−−−−−→-+-+-+-+--←−−−−−−−−−−+裂项后后面项可以消去前面项部分这就是裂项法的好处! 11-1n +,111lim lim[1-]1(1)1nn n k k k n →∞→∞===++∑,所以 111111lim lim [](1)(2)2(1)(1)(2)nnn n k k k k k k k k k →∞→∞===++++++∑∑= 11111111lim lim()2(1)2(1)2n n n n k k k k k k +→∞→∞==--++∑∑=1111(1)2224--=. 1.15裂项+分拆组合法将裂项与分拆组合法合用在一起,运用裂项法分拆级数,再将分拆重新组合级数,由新级数返回求原级数和.例13:计算1(+1)(+2)n nn n n ∞=∑(+3).解:11235+1+2+3(+1)(+2)n n n n n n n ++-=(+3)111111251()(+1)(+2)3+1+2+33(+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3)(+3)=1125111()()3233464+--=. 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在数学分析中运用夹逼法则求解极限,在求极限和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此方法,运用两个级数逼近原级数,最后两逼近级数和等于原级数和.例14[8]:设m 为一给定的正整数,求221,1n m nm n ∞=≠-∑. 解:12222221,11111m Nm m Nm Nn m n n n ms m n m n m n +-++=≠==+==+---∑∑∑ 1111111111[ (21122121)m Nn m m m m m m m m n m n +=+=++++++++-+-+--+∑] 1111111(1...1...)22222m m N N m m =+++------+ 21112...2122+1m m N m N N N m N +++++++<<且∞→N 时,2lim 0+1N mN →∞=,且2lim 0+2N m N m →∞=,所以23lim 04m N N s m +→∞=-,即2221,134n m nm n m ∞=≠=--∑ 2 函数项级数求和函数项级数和依据未知数x 的而定,因此在收敛域内寻找一个新函数去刻画级数和.2.1方程式法类似于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建立方程,通过方程求解求函数项级数和.例15:计算函数项级数23456()1 (21324135246)x x x x x s x x =+++++++ 解:由函数项级数收敛性知识可知题中函数项级数收敛半径为+∞,逐项求导得3'2()1 (2)x s x x x =++++即:'()1()s x xs x =+(0)1s =解此微分方程得:2222()(1)x t x s xe e dt -=+⎰.2.2积分型级数求和积分型级数求和显然直接求和会带来困难,通常积分也积不出来,所以要转化,将积分式子化简是个想法,通过变量替换等积分技术化简积分式子,再求级数和,所以关键在于处理积分式子,下面我们看个例题.例16:计算级数(21)220x k k k eππ∞+-=∑⎰.解:因为(2,(21x k k ππ∈+)),作变量替换t k x +=π2得:(21)(222200=x t tk k k k ee e e ππππππ+--+--=⎰⎰⎰)再根据:'22t t ee dt --=⎰⎰C +得:(422204tt tk ee e πππππ-+--=-+⎰⎰⎰)=4042|2eeπππ--=84042|24eeec ππππ---=.所以原级数=8211t k k eee ππππ∞----==-∑⎰. 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根据幂级数逐项求导收敛半径不变原理,对原级数逐项求导后化为一些易求和的幂级数,再往回求积分,从而求原级数和.易知的级数往往是通过泰勒展式或者麦克劳林展式获得的。

发散级数求和法

发散级数求和法

发散级数求和法
发散级数求和法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方法,用于求解无限级数中的和。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不需要确切地知道级数的收敛性,而是通过一些技巧性的方法来计算出级数的和。

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
1. 扩展欧拉求和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发散的级数,但是其部分和数列可以被表示为某个函数的级数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函数进行一些简单的变换,得到级数的和。

2. 几何级数求和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形如a + ar + ar^2 + ... 的级数,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

我们可以通过求出这个级数的部分和公式,然后对公比进行特殊处理,得到级数的和。

3. 狄利克雷求和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交替级数或者周期级数。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性的操作,将这些级数转化为另外一些级数的形式,然后再求和。

发散级数求和法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量子场论中的费曼图计算中,就需要用到这种方法来处理发散级数。

- 1 -。

级数求和的方法

级数求和的方法

级数求和的方法标题: 级数求和的方法正文:级数是一类重要的数学函数,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级数求和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级数求和方法,即对数级数求和。

假设有一个正整数n,我们定义一个级数:$$a_0 + a_1 + cdots + a_n = frac{1}{1 - x^n}$$其中,$a_0, a_1, cdots, a_n$是正整数,$x$是一个实数。

这个级数可以表示为:$$a_0 + a_1 + cdots + a_n = sum_{k=0}^{n} a_k x^k$$那么,级数求和公式如下:$$frac{1}{1 - x^n} = sum_{k=0}^{n} a_k x^k$$这里,$frac{1}{1 - x^n}$是一个常数函数,可以表示为:$$frac{1}{1 - x^n} = frac{1}{1 - x} cdot sum_{k=0}^{n} a_k x^k$$ 将级数和级数求和公式代入,可以得到:$$frac{1}{1 - x} cdot sum_{k=0}^{n} a_k x^k = a_0 + a_1 + cdots + a_n$$ 这就是级数求和公式。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任意级数。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以下两个级数的和:$$1 + 2 + cdots + 9 = frac{10}{1 - x^9}$$$$frac{1}{1 - x} cdot (1 + 2 + cdots + 9) = frac{10}{1 - x}$$将这两个级数代入级数求和公式,可以得到:$$frac{10}{1 - x} = sum_{k=0}^{9} a_k x^k$$$$10 = a_0 + a_1 + cdots + a_9$$$$a_0 = 1, a_1 = 2, cdots, a_9 = 10$$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对数级数求和的例子。

除了对数级数求和,还有其他的级数求和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一、列方程法:列方程法是通过将级数的部分项与一些已知的函数进行比较,然后列出方程,并求解得到级数的和。

常用的列方程法有以下几种:1.等差级数:等差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都相等的级数。

求等差级数和的方法有两种常用的方式:(1)利用等差级数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级数来说,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 - 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利用这个通项公式,可以列出等差级数的部分和Sn的表达式,然后求解得到 Sn 的值。

(2)利用等差级数的求和公式:等差级数的求和公式是 Sn = (a1 + an)n/2,其中n表示级数的项数,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

将对应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得等差级数的和。

2.等比级数:等比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例都相等的级数。

求等比级数和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常见的方式:(1)利用等比级数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级数来说,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q^(n-1),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n是项数。

利用这个通项公式,可以列出等比级数的部分和Sn的表达式,然后求解得到 Sn 的值。

(2)利用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是Sn=a1*(1-q^n)/(1-q),其中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n表示级数的项数。

将对应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得等比级数的和。

二、借助公式法:由于有些级数的部分和难以直接计算,可以利用已知的级数求和公式,借助一些已知级数的和,表示成新的级数的和。

常见的借助公式法有以下几种:1.幂级数的求和公式:幂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幂函数的项。

对于幂级数来说,有一些常用的求和公式,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幂级数表示成一个已知幂级数的和,从而利用已知的幂级数求和公式得到级数的和。

2.三角函数级数的求和公式:三角函数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都是一个三角函数的项。

对于三角函数级数来说,有一些常用的求和公式,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三角函数级数表示成一个已知三角函数级数的和,从而利用已知的三角函数级数求和公式得到级数的和。

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

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

级数求和的常⽤⽅法1.7⽅程式法 (3)1.8原级数转化为⼦序列求和 (3)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 (3)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 (4)1.11三⾓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 (4)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 (5)1.13级数讨论其⼦序列 (5)1.14裂项法求级数和 (6)1.15裂项+分拆组合法 (7)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 (7)2函数项级数求和 (8)2.1⽅程式法 (8)2.2积分型级数求和 (8)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 (9)2.4逐项积分求级数和 (9)2.5将原级数分解转化为已知级数 (10)2.6利⽤傅⾥叶级数求级数和 (10)2.7三⾓级数对应复数求级数和 (11)2.8利⽤三⾓公式化简级数 (12)2.9针对2.7的延伸 (12)2.10添加项处理系数 (12)2.11应⽤留数定理计算级数和 (13)2.12利⽤Beta函数求级数和 (14)参考⽂献 (15)级数求和的常⽤⽅法级数要⾸先考虑敛散性,但本⽂以级数求和为中⼼,故涉及的级数均收敛且不过多讨论级数敛散性问题.由于⽆穷级数求和是个⽆穷问题,我们只能得到⼀个n →∞的极限和.加之级数能求和的本⾝就困难,故本⽂只做⼀些特殊情况的讨论,⽽⽆级数求和的⼀般通⽤⽅法,各种⽅法主要以例题形式给出,以期达到较⾼的事实性.1数项级数求和1.1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较各项得到其公差,并运⽤公式可求和.11((1)22n n a a n n s na d +-=+=),其中1a 为⾸项,d 为公差证明:12=++...+n s a a a ①,21s=+...++n a a a ②①+②得:()12-112(+++...+(+)n n n s a a a a a a =+)因为等差级数11...+n n a a a a +== 所以1(2n n a a s +=)此证明可导出⼀个⽅法“⾸尾相加法”见1.2. 1.2⾸尾相加法此类型级数将级数各项逆置后与原级数四则运算由⾸尾各项四则运算的结果相同,便化为⼀简易级数求和.例1:求01235...(21)nn n n n c c c n c +++++.解:01235...(21)n n n n n s c c c n c =+++++,210(21)...53n n n n n s n c c c c =++++,两式相加得:21012(22)(...)(1)2n n n n n n s n c c c c n +=++++=+?,即: 01235...(21)(1)2n n n n n n c c c n c n +++++=+.1.3等⽐级数求和等⽐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较各项得到其公⽐并运⽤公式可求和.当q =1,1s na =;当q ≠1,1(1)1n a q s q-=-,其中1a 为⾸项,q 为公⽐.证明:当q =1,易得1s na =,当q ≠1,11111=++...+n s a a q a q - ①, 2111=++...+n qs a q a q a q ②,①-②得11(1)n q s a a q -=-.可以导出⼀种⽅法“错位相减”见下1.4 1.4错位相减法此⽅法通常适⽤于等差与等⽐级数混合型,通过乘以等⽐级数公⽐q ,再与原级数四则运算后化为等差或等⽐级数求和.例2:计算212nn -∑. 解: 2313521...2222n n s -=++++ ①,21352121 (222)n n s --=++++ ②,②-①得: 121121************n n n k k k n k k k k k n s s s -===---=-=+-=+-=∑∑∑111121121213122212n n n n n n -----+-=---,lim n s →∞=3.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此类型级数本⾝各项之间有蕴含关系,通过观察可知多项展开会相互之间相消部分项,从⽽化简级数求和.例3:计算1ni =∑.解:将各项展开可得:(1...s =-+++++11==lim n s →∞= 1.6有理化法求级数和对于⼀些级数通项含有分式根式的级数,我们可以仿照数学中经常使⽤的⽅法“有理化”处理,以期达到能使得级数通项化简,最后整个级数都较容易求和.例4:计算1n ∞=.解:可以看出此级数含根式较多,因此尝试运⽤有理化的⽅法去处理,即通项n a =对其分母有理化得:=?分母有理化,则原级数可以采⽤本⽂中的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则可以快速求得级数和的极限为1.1.7⽅程式法此型级数通过⼀系列运算能建⽴级数和的⽅程式,通过解⽅程求解级数和.准确建⽴⽅程是关键问题,⽅程类型不固定,有类似与微分⽅程之类的,故要视具体情况建⽴⽅程,解⽅程也要准确,才能求出级数和.例5:计算2cos cos 2...cos n q q n q θθθ+++,其中1q <. 解:记2cos cos 2...cos =nq q n s q θθθ+++==1cos nkk k qθ∑两边同时乘以cos 2q θ得[]+1+1=1=1cos cos cos =2=2cos+1+cos -1)nnk k k k k k k q s qq θθθθθ∑∑()(即:+1222cos cos+1cos )(cos )2=n n n n q s q s q q q s q θθθθ+?++-+-()(解此⽅程得:2122cos cos(1)cos =12cos n n q n q n q q s q q θθθθ++-++-+-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 1.8原级数转化为⼦序列求和若下列条件成⽴[1]:(1)当n →∞时级数的通项0n a →(2)级数各项没有破坏次序的情况⽽得新序列n 1n b ∞=∑收敛于原级数 .例6:计算11111111111++-1+++-+++-+ (2345627893)()()().解:lim 0n n a →∞=,应⽤欧拉公式1111++...ln 23n c n e n++=++,其中c 为欧拉常数,0()n e n →→∞111111+++...+-1--...-2332s n n=3ln 3ln n n n n e e =-+-,lim ln3n s →∞=.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数项级数化为相应函数项级数,再通过函数项级数求和,并赋予函数未知数相应未知数后记得相应原级数的和.例7:求级数和11135...n n ∞=∑(2-1).解:建⽴函数项级数2111()135...n n s x x n ∞-==∑(2-1)由函数敛散性知识可知其收敛域为(,)-∞+∞,将函数项级数逐项求导可得:'2211()1135...n n s x x n ∞-==+∑(2-3)=211111()135...n n x x xs x n ∞-=+=+∑(2-1),由此可知()s x 满⾜微分⽅程'()()1s x xs x -=,且易知(0)0s =,解此常微分⽅程得:221122()xx t dt s x ee-=?,令1x =则可以求出原级数和:211122s t eedt =?.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将原级数通过化简,构造积分极限式,从⽽转化为积分求原级数和也不失为⼀种好⽅法,构造积分式⼦是关键,⼀般原级数中通过四则运算将n 与积分中的分割相联系从⽽构造分割,建⽴级数与积分式⼦的桥梁.例8:计算11k n k ∞=+∑,其中()n →∞.解:记1011111lim =ln21+1n n n k k dx s k n k n x n∞→∞==→==←++∑∑?分⼦分母同时除以构造分割建⽴级数与积分的桥梁. 1.11三⾓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将三⾓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域上的级数,由于复数的实部对应于数项级数,从⽽转化为求复数系级数进⽽求原级数和.例9[7]:设2cos cos 2...cos = n s q q n q θθθ+++,求s .解:由于1cos =nk k s q k θ=∑,令(cos sin )i z qe q i θθθ==+为复数,其中0,1,2...k =(cos sin )k k ik k z q e q k i k θθθ==+,其中1,2...k =,得:122011+...1(cos sin )(cos 2sin 2)+1n nk n k z z z z z q i q i z θθθθ+=-==+++=++++-∑ 323cos 2cos 3(cos3sin 3)+...+(cos sin )1cos n q q q i q n i n qθθθθθθθ++++=++2...+cos (sin )sin 2...sin nn q n i q qq n θθθθ++++⽽另⼀⽅⾯1111(cos(+1)sin(+1))11(cos sin )n n z q n i n z q i θθθθ++--+=--+=211-2cos q qθ+ {1221cos cos(1)cos(1)cos sin(1)sin n n n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 212sin cos(1)sin sin(1)sin(1)cos n n n i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取实部对应原级数和即得:12211(1cos cos(1)cos )1-2cos n n q qs q q n q n θθθθ+++=--+++即: 11221(1cos cos(1)cos 12cos )1-2cos n n s q q n q n q q q q θθθθθ++=--++-+-+当n →∞,且1q <时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 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将级数各项转化为其它函数式⼦化简级数并求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各项的化简函数是否基本统⼀,如何选择函数式⼦才能有效化简,将级数参数化为函数式⼦中的未知数,并⽆⼀般的通⽤函数,。

数学中的数列和级数求和

数学中的数列和级数求和

数学中的数列和级数求和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其中数列和级数求和是数学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概念。

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而级数是由数列中的项相加而得到的结果。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数列和级数的值,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学规律,还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数列求和数列求和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得到一个确定的值。

在数学中,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有等差数列求和和等比数列求和。

1. 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例如,1,3,5,7,9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公差为2。

对于等差数列求和,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来简化计算。

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n表示项数。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和。

首项a1为1,末项an为9,项数n为5。

代入公式得到Sn = (1 + 9) * 5 / 2 = 25。

2. 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例如,1,2,4,8,1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公比为2。

对于等比数列求和,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来简化计算。

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和,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1,2,4,8,16,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和。

首项a1为1,公比q为2,项数n为5。

代入公式得到Sn = 1 * (1 - 2^5) / (1 - 2) = 31。

二、级数求和级数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而得到的结果。

在数学中,常见的级数求和方法有等差级数求和和等比级数求和。

1. 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是指级数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级数。

例如,1,3,5,7,9,...就是一个等差级数,其中公差为2。

对于等差级数求和,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来简化计算。

浅谈求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方法

浅谈求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方法

浅谈求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方法
求幂级数的和函数是求解常微分积分方程和其他舍入误差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用于从两个不同的函数中计算出和的结果。

它的基本方法包括:
1.分拆求和:将同一函数的每部分幂级数单独求和,然后组合两部分求得总和函数。

2.递推法:设置一个初始值,然后逐步地求得幂级数的每一项,最终把它们组合起来,计算出总和函数。

3.级数收敛:利用函数和它的导数两个极限可以把不同幂级数求和,得到总和函数。

4.差分法:同样利用函数和它的导数,这种方法与级数收敛相比更复杂许多。

5.泰勒级数:这种方法使用一组特定的等比级数来计算求和函数,它可以把不同形式的功能组合在一起,计算出总和函数。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求解问题时应考虑合理的方法,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求幂级数的和函数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求解的技术有助于准确的数值分析结果。

对数级数裂项求和方法总结

对数级数裂项求和方法总结

对数级数裂项求和方法总结
引言
对数级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处理对数级数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其进行求和。

当级数的项数较多时,直接对级数进行求和可能会非常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简化求和过程。

主要方法
1. 裂项求和法
裂项求和法是对数级数求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级数的项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对这些部分分别求和,最后再将它们合并得到级数的总和。

2. Telescoping Series
Telescoping Series(也称为望远镜级数)是另一种常见的裂项
求和方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对级数的每一项进行合理的分解,
使得中间项的部分可以相互抵消,最终得到一个简单的表达式进行
求和。

3. 幂级数的求和公式
当对数级数是幂级数的形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幂级数的求和公
式来求解。

常见的幂级数求和公式包括泰勒级数和麦克劳林级数等。

通过将级数展开成幂级数的形式,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求解级
数的和。

应用领域
对数级数的求和方法在数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们被用于计算复杂的数学函数、求解微积分问题、解决生物学和物
理学中的模型等。

这些方法帮助人们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求解的准
确性和效率。

结论
对数级数的求和是数学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裂项求和法、Telescoping Series以及幂级数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简化对数级数的求和过程。

这些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解决复杂的数学和工程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

级数求和的八种方法级数求和是高等数学课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求和的方法因级数的性质和特点而异,下面介绍了八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求和问题。

一、部分分式分解法部分分式分解是可用于求解一般有理函数的技术,可以将一个消去精度高的有理函数转换为单项式之和。

则,若级数为$\sum_{k=1}^{n}\frac{1}{k(k+1)}$,那么就有因此原级数可以改写为用局部熟知来代替繁琐的求和,求和得到$\sum_{k=1}^{n}(\frac{1}{k}-\frac{1}{k+1})=\frac{1}{1}-\frac{1}{2}+\frac{1}{2} -\frac{1}{3}+……+\frac{1}{n}-\frac{1}{n+1}=1-\frac{1}{n+1}$二、递推法定义$a_n$表示级数前n项总和,即则有$S_{1}=a_{1}$$S_{2}=a_{1}+a_{2}=S_{1}+a_{2}$……若能求出$a_n$的通项公式,则可以利用递推计算出$S_n$。

三、换序法如果知道级数的其中一项的值,那么就可以通过改变级数项的序列来大大简化求和问题。

换序法不影响级数的总和,因此只要找到如下的项$a_{n1},a_{n2},a_{n3},……,a_{nm}$,其中每一个$m$都满足那么原级数就可以换为$S_n=(a_1+a_2+a_3+……+a_{n_1-1})+(a_{n_1}+a_{n_2}+……+a_{n_m})+(a_{n_{m+1}}+……+a_n)$四、差分法对于一个级数,有时候会出现一个有规律的序列。

我们可以使用差分法来求解这个序列。

定义级数的前$n$项的差分序列为其中,$\Delta{a_k}=a_{k+1}-a_k$对于单调不降(单调不增)的数列,通过差分可以得到一个常数序列。

因此,级数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_n=\frac{1}{2}a_1+\sum_{k=2}^{n}(\Delta{a_1}+\Delta{a_2}+……+\Delta{a_{k-1} })$五、Euler变换在求解级数之前,我们可以将级数转化为某个未知函数的级数,再进行求解。

无穷级数的求和方法和判别准则

无穷级数的求和方法和判别准则

无穷级数的求和方法和判别准则无穷级数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有无限个数相加得到的一种数列,其中每一项为数列中的一个元素。

无穷级数的求和方法和判别准则是研究无穷级数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讨论无穷级数的求和方法和判别准则,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准则,以促进对无穷级数的研究和理解。

一、求和方法1.部分和法部分和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无穷级数求和方法。

所谓部分和就是对前N项进行求和,当N趋于无穷时,若极限存在,则称该级数收敛,否则发散。

即:$\sum_{n=1}^{\infty}a_n=\lim_{N \to \infty}\sum_{n=1}^{N}a_n$2. 级数求和公式法对于一些特殊的无穷级数,我们可以使用其求和公式来求其和。

例如:$\sum_{n=1}^{\infty} \dfrac{1}{n^2}=\dfrac{\pi^2}{6}$$\sum_{n=0}^{\infty} \dfrac{x^n}{n!}=e^x$3. 特殊级数求和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无穷级数,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求其和。

例如:$\sum_{n=0}^{\infty} \dfrac{1}{2^n} = 2$$\sum_{n=0}^{\infty} \dfrac{(-1)^n}{n+1} = \ln2$4. Abel求和法当级数满足Abel条件时,我们可以使用Abel求和法来求其和。

该条件是指级数$\sum_{n=0}^{\infty}a_n$和$\sum_{n=0}^{\infty}b_n$都是收敛的,并且对于任意的N和M (N≤M),有:$|\sum_{n=N}^{M}a_n| \leq M$$|b_n| \downarrow 0$则有:$\sum_{n=0}^{\infty}a_n b_n$收敛二、判别准则判别准则是判断一个无穷级数是否收敛的重要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正项级数判别法若级数$\sum_{n=0}^{\infty}a_n$的每一项都为非负数,则称该级数为正项级数。

数学中的数列和级数计算方法

数学中的数列和级数计算方法

数学中的数列和级数计算方法数学中,数列和级数是重要的概念。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值,而级数是将数列中的数值进行求和的过程。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数列的和以及级数的值,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列和级数计算方法。

一、数列求和1. 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Sn = (n/2) * (a1 + an)这个公式是通过将等差数列倒序排列然后相加的结果,再除以2得到的。

2. 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0),第n项为an,则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n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Sn = (a1 * (1 - q^n))/(1 - q)这个公式是通过等比数列的性质推导出来的,可以直接使用。

3.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是指第一个和第二个数都为1,之后的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的数列。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和Sn的方法可以使用递推公式来实现:Sn = F(n+2) - 1其中F(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二、级数求值1. 等差级数求值等差级数是指将等差数列中的每一项进行求和得到的级数。

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等差级数的求值公式如下:S = (a1 + an) * n / 2其中n表示级数的项数,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2. 等比级数求值等比级数是指将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进行求和得到的级数。

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0),等比级数的求值公式如下:S = a1 / (1 - q)其中q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否则级数不存在。

3. 调和级数求值调和级数是指级数的每一项是倒数的数列。

调和级数的求值公式如下:S = 1 + 1/2 + 1/3 + ... + 1/n调和级数在n趋于无穷大时发散,即其和无限大。

专题17 级数求和

专题17 级数求和

⎝ n=0
⎠ ⎝ n=0

=
⎜⎜⎝⎛
x2 1− x
⎟⎟⎠⎞″
+
⎜⎛ ⎝
1
x −
x
⎟⎞′ ⎠
=
⎜⎛ ⎝

(
x
+
1)
+
1
1 −
x
⎟⎞″ ⎠
+
⎜⎛ ⎝
−1
+
1
1 −
x
⎟⎞′ ⎠
= 3−x (1 − x)3
x ∈ (−1,1).
∑∞
【例 4】求幂级数
xn 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n=1 n(n +1)
【解】 易求得该幂级数收敛域为[−1,1] .
x)
∫ ∫ ∫ S(x) =
x S′(t)dt =
x
ln(1+ t)dt −
x
ln(1− t)dt
0
0
0
= (1+ x) ln(1+ x) + (1− x)ln(1− x)
又 S(1) = lim S(x) = 2ln 2, S(−1) = lim S(x) = 2ln 2,
x→1−
x →−1+
所以
∑∞
令 S(x) =
xn
n=1 n(n + 1)
当 0 < x ≤ 1时,
x ∈[−1,1] . 当 x = 0 时, S(x) = 0 .
∑ ∑ ∑ ∑ ∞
S(x) =
xn
= ∞ x n − ∞ x n = − ln(1 − x) − 1 ∞ x n+1
n=1 n(n + 1) n=1 n n=1 n + 1

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与技巧

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与技巧

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与技巧
无穷级数是一种无限项的数列,可以表示为
$\sum_{n=1}^{\infty} a_n$。

下面是一些求和的方法和技巧:
一、比较法:如果有两个无穷级数的前几项之和相等,则这两个无穷级数的和也相等。

二、分治法:如果一个无穷级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无穷级数的和,则可以分别求出两个无穷级数的和,再相加。

三、前缀和法:通过计算无穷级数的前几项之和,可以得到无穷级数的渐近值。

四、解析法:通过解析无穷级数的生成函数,可以直接得到无穷级数的和。

五、数值计算法:通过计算机等工具,可以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出无穷级数的和。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数列与级数求和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数列与级数求和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数列与级数求和方法高中数学中,数列与级数求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通过掌握数列与级数求和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与级数求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求解等差数列的和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该公式为:S_n = (a_1 + a_n) * n / 2其中,S_n表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a_1表示第一项,a_n表示第n项,n表示项数。

通过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 3, 5, 7, 9,我们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出前5项的和:S_5 = (1 + 9) * 5 / 2 = 25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比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求解等比数列的和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该公式为:S_n = a_1 * (1 - q^n) / (1 - q)其中,S_n表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a_1表示第一项,q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需要注意的是,当公比q的绝对值小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存在有限值。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1, 2, 4, 8, 16,我们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出前5项的和:S_5 = 1 * (1 - 2^5) / (1 - 2) = 31三、等差数列求和法则除了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等差数列的特点和性质来求和。

等差数列的和可以按照如下法则进行求解:1. 将数列从第一项开始和最后一项开始对应相加,所得和相等。

2. 将数列中的每一项与第一项和最后一项的平均数相加,所得和相等。

通过利用等差数列的法则,我们可以在不使用公式的情况下,也能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四、级数求和方法级数是指将一个数列中的项进行相加所得到的和。

在高中数学中,级数求和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方程式法 (3)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 (3)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 (3)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 (4)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 (4)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 (5)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 (5)1.14裂项法求级数和 (6)1.15裂项+分拆组合法 (7)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 (7)2函数项级数求和 (8)2.1方程式法 (8)2.2积分型级数求和 (8)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 (9)2.4逐项积分求级数和 (9)2.5将原级数分解转化为已知级数 (10)2.6利用傅里叶级数求级数和 (10)2.7三角级数对应复数求级数和 (11)2.8利用三角公式化简级数 (12)2.9针对2.7的延伸 (12)2.10添加项处理系数 (12)2.11应用留数定理计算级数和 (13)2.12利用Beta函数求级数和 (14)参考文献 (15)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级数要首先考虑敛散性,但本文以级数求和为中心,故涉及的级数均收敛且不过多讨论级数敛散性问题.由于无穷级数求和是个无穷问题,我们只能得到一个n →∞的极限和.加之级数能求和的本身就困难,故本文只做一些特殊情况的讨论,而无级数求和的一般通用方法,各种方法主要以例题形式给出,以期达到较高的事实性.1数项级数求和1.1等差级数求和等差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差,并运用公式可求和.11((1)22n n a a n n s na d +-=+=),其中1a 为首项,d 为公差 证明:12=++...+n s a a a ①,21s=+...++n a a a ② ①+②得:()12-112(+++...+(+)n n n s a a a a a a =+) 因为等差级数11...+n n a a a a +==所以1(2n n a a s +=)此证明可导出一个方法“首尾相加法”见1.2. 1.2首尾相加法此类型级数将级数各项逆置后与原级数四则运算由首尾各项四则运算的结果相同,便化为一简易级数求和.例1:求01235...(21)n n n n n c c c n c +++++.解:01235...(21)n n n n n s c c c n c =+++++,210(21)...53n n n n n s n c c c c =++++,两式相加得:21012(22)(...)(1)2n n n n n n s n c c c c n +=++++=+⋅,即: 01235...(21)(1)2n n n n n n c c c n c n +++++=+.1.3等比级数求和等比级数为简单级数类型,通过比较各项得到其公比并运用公式可求和.当q =1,1s na =;当q ≠1,1(1)1n a q s q-=-,其中1a 为首项,q 为公比.证明:当q =1,易得1s na =,当q ≠1,11111=++...+n s a a q a q - ①, 2111=++...+n qs a q a q a q ②, ①-②得11(1)n q s a a q -=-.可以导出一种方法“错位相减”见下1.41.4错位相减法此方法通常适用于等差与等比级数混合型,通过乘以等比级数公比q ,再与原级数四则运算后化为等差或等比级数求和.例2:计算212n n -∑.解: 2313521...2222n n s -=++++ ①,21352121 (222)n n s --=++++ ②,②-①得: 121121************n n n k k k n k k k k k n s s s -===---=-=+-=+-=∑∑∑111121121213122212n n n n n n -----+-=---,lim n s →∞=3.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此类型级数本身各项之间有蕴含关系,通过观察可知多项展开会相互之间相消部分项,从而化简级数求和.例3:计算1ni =∑.解:将各项展开可得:(1...s =-+++++11==lim n s →∞= 1.6有理化法求级数和对于一些级数通项含有分式根式的级数,我们可以仿照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理化”处理,以期达到能使得级数通项化简,最后整个级数都较容易求和.例4:计算1n ∞=.解:可以看出此级数含根式较多,因此尝试运用有理化的方法去处理,即通项n a =对其分母有理化得:−−−−=−分母有理化,则原级数可以采用本文中的1.5“蕴含型级数相消法”,则可以快速求得级数和的极限为1. 1.7方程式法此型级数通过一系列运算能建立级数和的方程式,通过解方程求解级数和.准确建立方程是关键问题,方程类型不固定,有类似与微分方程之类的,故要视具体情况建立方程,解方程也要准确,才能求出级数和.例5:计算2cos cos 2...cos n q q n q θθθ+++,其中1q <.解:记2cos cos 2...cos =nq q n s q θθθ+++= =1cos nk k k q θ∑两边同时乘以cos 2q θ得[]+1+1=1=1cos cos cos =2=2cos+1+cos -1)nnk k k k k k k q s qq θθθθθ•••∑∑()( 即:+1222cos cos+1cos )(cos )2=n n n n q s q s q q q s q θθθθ+•++-+-()( 解此方程得:2122cos cos(1)cos =12cos n n q n q n q q s q q θθθθ++-++-+-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 1.8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若下列条件成立[1]:(1)当n →∞时级数的通项0n a →(2)级数各项没有破坏次序的情况而得新序列n 1n b ∞=∑收敛于原级数 .例6:计算11111111111++-1+++-+++-+ (2345627893)()()().解:lim 0n n a →∞=,应用欧拉公式1111++...ln 23n c n e n++=++,其中c 为欧拉常数,0()n e n →→∞111111+++...+-1--...-2332s n n =3ln 3ln n n n n e e =-+-,lim ln3n s →∞=.1.9数项级数化为函数项级数求和数项级数化为相应函数项级数,再通过函数项级数求和,并赋予函数未知数相应未知数后记得相应原级数的和.例7:求级数和11135...n n ∞=••••∑(2-1).解:建立函数项级数2111()135...n n s x x n ∞-==••••∑(2-1)由函数敛散性知识可知其收敛域为(,)-∞+∞,将函数项级数逐项求导可得:'2211()1135...n n s x x n ∞-==+••••∑(2-3)=211111()135...n n x x xs x n ∞-=+=+••••∑(2-1),由此可知()s x 满足微分方程'()()1s x xs x -=,且易知(0)0s =,解此常微分方程得:221122()xx t dt s x ee-=⎰,令1x =则可以求出原级数和:211122s t eedt =⎰.1.10化数项级数为积分函数求原级数和将原级数通过化简,构造积分极限式,从而转化为积分求原级数和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构造积分式子是关键,一般原级数中通过四则运算将n 与积分中的分割相联系从而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式子的桥梁.例8:计算11k n k∞=+∑,其中()n →∞.解:记1011111lim =ln21+1n n n k k dx s k n k n x n∞→∞==−−−−−−−−→==←−−−−−−−−++∑∑⎰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构造分割建立级数与积分的桥梁. 1.11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系级数将三角型数项级数转化为复数域上的级数,由于复数的实部对应于数项级数,从而转化为求复数系级数进而求原级数和.例9[7]:设2cos cos 2...cos = n s q q n q θθθ+++,求s .解:由于1cos =nk k s q k θ=∑,令(cos sin )i z qe q i θθθ==+为复数,其中0,1,2...k =(cos sin )k k ik k z q e q k i k θθθ==+,其中1,2...k =,得:122011+...1(cos sin )(cos 2sin 2)+1n nk n k z z z z z q i q i z θθθθ+=-==+++=++++-∑ 323cos 2cos 3(cos3sin 3)+...+(cos sin )1cos n q q q i q n i n q θθθθθθθ++++=++2...+cos (sin )sin 2...sin nn q n i q qq n θθθθ++++而另一方面1111(cos(+1)sin(+1))11(cos sin )n n z q n i n z q i θθθθ++--+=--+=211-2cos q q θ+ {1221cos cos(1)cos(1)cos sin(1)sin n n n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 212sin cos(1)sin sin(1)sin(1)cos n n n i q q n q n q n θθθθθθ+++⎡⎤-+-+++⎣⎦}取实部对应原级数和即得:12211(1cos cos(1)cos )1-2cos n n q qs q q n q n θθθθ+++=--+++即: 11221(1cos cos(1)cos 12cos )1-2cos n n s q q n q n q q q qθθθθθ++=--++-+-+ 当n →∞,且1q <时22lim cos 12cos n q q s q q θθ→∞-=+-.1.12构造函数计算级数和将级数各项转化为其它函数式子化简级数并求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各项的化简函数是否基本统一,如何选择函数式子才能有效化简,将级数参数化为函数式子中的未知数,并无一般的通用函数,选择函数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感受这种方法,并从中体会这种方法.例10[7]:请计算下面的级数式子:记2323=1-+......)1111nn t t t t s t t t t t ++++++++()(,其中1t →-.解:构造函数式子:1()11x x xe f x e e --==++,此函数在[0,)+∞单调递减. 由于000(1)ln(1)|ln 211x xx x x e d e dx dx e e e--+∞+∞-+∞---+==-+=++⎰⎰, 令ln h t =-,满足11lim limln t t h t →→==0ln 1111hthe t eeh h----=-=-=,ln ln ()()1()11k t k hk kt k hk t e e f kh t e e ----===+++. 代入题目中的级数式子得:23231lim 1-+......)111n n t t t t t t t t t t -→+++++++()(+1= 011lim ()h h k e h f kh h -∞→=-∑=0011lim ()ln 21h xx h k e e h f kh dx h e --∞+∞-→=-==+∑⎰. 1.13级数讨论其子序列引理[1]:数列}{n s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s 的任一子序列都收敛且有相同的极限.特别的:数列}{n s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互补的子列}{2n s ,}{12-n s ,收敛于同一极限.推广可得:定理[1]:若级数∑∞=1n n a 通项满足当n →∞时, 0→n a (收敛判别的必要条件),∑∞=1n n a 收敛于s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部分和}{n s 的一个子序列}{np s 收敛于s ,其中p 满足:p 是某个正整数p =1,2,…将级数分情况讨论,化为多个子序列之和,利用原级数收敛则级数任意添加括号得到的级数和收敛于原级数和原理,通过求各个子序列之和求解原级数和,关键在于如何分解原级数为不同子序列,然而子序列相对于原级数来说易求些,这样方法才行之有效,这和1.6的“原级数转化为子序列求和”是不同的.分情况讨论在三角中讨论角的大小我们已不陌生,下面我们就看一个这样讨论角的幅度的例题.例11[6]:计算:12cos32n n n π∞=∑.解:记12cos32n n n s π∞==∑,由级数敛散性知识可知,该级数绝对收敛.按幅度角的讨论将级数分解为:1{|3,0,1,2...}A n n k k ===,2{|31,0,1,2...}A n n k k ==+=,3{|32,0,1,2...}A n n k k ==+=.则:1232222coscos cos cos 3333=++2222n n n nn n A n A n A n n n n ππππ∞∞∞∞=∈∈∈∑∑∑∑33132002coscos +133+222k k k k k k πππ∞∞∞++====+∑∑∑() 1211+cos +cos +()2343k k πππ∞=∑3=01(())2 1115(1)148718=--=-,所以:12cos23127n n n s π∞==-=-∑. 1.14裂项法求级数和针对级数是分数形式,且满足分母为多项乘积形式,且各项之间相差一个相同的整数,裂项后各项就独立出来,而原来各项之间相差整数则裂项后新级数等价于求解某一个级数,其余新级数照此可求出,从而原级数和可以求出.裂项一般形式:1111()()(+)x m x n n m x m x n=-+-++,此处m n >.例12:计算111...123234(1)(2)s n n n =+++++. 解:记1(1)(2)n a n n n =++,111[]2(1)(1)(2)n a n n n n =-+++ 针对11(1)nk k k =⋅+∑同理采用裂项法记111(1)1n b n n n n ==-++则11(1)nk k k =+∑=11111111111(1)()()()()+...+()2233445561n n −−−−−−−−−−→-+-+-+-+--←−−−−−−−−−−+裂项后后面项可以消去前面项部分这就是裂项法的好处! 11-1n +,111lim lim[1-]1(1)1nn n k k k n →∞→∞===++∑,所以 111111lim lim [](1)(2)2(1)(1)(2)nnn n k k k k k k k k k →∞→∞===++++++∑∑= 11111111lim lim()2(1)2(1)2n n n n k k k k k k +→∞→∞==--++∑∑=1111(1)2224--=. 1.15裂项+分拆组合法将裂项与分拆组合法合用在一起,运用裂项法分拆级数,再将分拆重新组合级数,由新级数返回求原级数和.例13:计算1(+1)(+2)n nn n n ∞=∑(+3).解:11235+1+2+3(+1)(+2)n n n n n n n ++-=(+3)111111251()(+1)(+2)3+1+2+33(+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3)(+3)=1125111()()3233464+--=. 1.16夹逼法求解级数和在数学分析中运用夹逼法则求解极限,在求极限和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此方法,运用两个级数逼近原级数,最后两逼近级数和等于原级数和.例14[8]:设m 为一给定的正整数,求221,1n m nm n ∞=≠-∑. 解:12222221,11111m Nm m Nm Nn m n n n m s m n m n m n+-++=≠==+==+---∑∑∑ 1111111111[ (21122121)m Nn m m m m m m m m n m n +=+=++++++++-+-+--+∑] 1111111(1...1...)22222m m N N m m =+++------+ 21112...2122+1m m N m N N N m N +++++++<<且∞→N 时,2lim 0+1N mN →∞=,且2lim 0+2N m N m →∞=,所以23lim 04m N N s m +→∞=-,即2221,134n m nm n m ∞=≠=--∑ 2 函数项级数求和函数项级数和依据未知数x 的而定,因此在收敛域内寻找一个新函数去刻画级数和.2.1方程式法类似于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建立方程,通过方程求解求函数项级数和.例15:计算函数项级数23456()1 (21324135246)x x x x x s x x =+++++++ 解:由函数项级数收敛性知识可知题中函数项级数收敛半径为+∞,逐项求导得3'2()1 (2)x s x x x =++++即:'()1()s x xs x =+(0)1s =解此微分方程得:2222()(1)x t x s x e e dt -=+⎰.2.2积分型级数求和积分型级数求和显然直接求和会带来困难,通常积分也积不出来,所以要转化,将积分式子化简是个想法,通过变量替换等积分技术化简积分式子,再求级数和,所以关键在于处理积分式子,下面我们看个例题.例16:计算级数(21)220x k k k eππ∞+-=∑⎰.解:因为(2,(21x k k ππ∈+)),作变量替换t k x +=π2得:(21)(222200=xt tk k k k ee e e ππππππ+--+--=⎰⎰⎰)再根据:'22t t ee dt --=⎰⎰C +得:(422204tt tk ee e πππππ-+--=-+⎰⎰⎰)=4042|2eeπππ--=84042|24eeec ππππ---=.所以原级数=8211t k k eee ππππ∞----==-∑⎰. 2.3逐项求导求级数和根据幂级数逐项求导收敛半径不变原理,对原级数逐项求导后化为一些易求和的幂级数,再往回求积分,从而求原级数和.易知的级数往往是通过泰勒展式或者麦克劳林展式获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