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玉米不同行比套作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和群体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土壤持N总量与套作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土壤持N总量与套作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土壤持N总量与套作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探讨不同土壤持N总量下套作与净作马铃薯生长、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获得套作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土壤持N总量。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平衡施用PK肥,对马铃薯/玉米2:2行比套作和马铃薯双行净作模式下的马铃薯进行共6个不同土壤持N总量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土壤持N总量对套作马铃薯生长、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马铃薯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时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土壤持N总量可以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以土壤持N总量为17.5 kg/667m2的处理最大。

较之净作,套作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积累期的叶面积指数,却维持了成熟期较高的叶面积指数。

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淀粉积累期高,较之净作,套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积累期的叶绿素含量,套作或净作下土壤持N总量为13.5 kg/667m2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最高。

(2)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一方面,套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积累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Ru BP羧化酶活力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力;另一方面,套作显著提高了胞间CO2浓度(C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

土壤持N总量为11.5kg/667m2和13.5 kg/667m2的处理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RuBP羧化酶活力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力比其他处理高,而胞间CO2浓度(C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比其他处理低。

玉米套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套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套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近年来,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作物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特别是在作物套作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有效技术。

玉米套作马铃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高效栽培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玉米套作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及其影响因素。

一、套作技术玉米套作马铃薯是指在同一季节内,先种植玉米,玉米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在玉米间隙处种植马铃薯,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的效果。

1. 笼统地说,这种套作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址,尽量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第二步是在选好的田地上,先种植长势较强、品质好的玉米,掌握好定植时间和密度,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第三步是在玉米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利用玉米间隙,种植马铃薯,与玉米共生,并且适时进行灌溉、施肥等管理措施;第四步是在收获玉米后,及时收获马铃薯,保证产量和品质。

2. 玉米套作马铃薯的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更为高效的套作技术。

这种技术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要选择适宜地势、日照充足、排水良好、且灌溉条件良好的土地。

然后在地面上铺设地膜,定植玉米,玉米发芽生长后,利用玉米间隙将马铃薯顺着地膜下引,同时在马铃薯网根处铺设新的地膜,形成一年两季的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灌溉水量、增加了产量。

3. 长年套作技术是玉米套作马铃薯的一种改进技术,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提高种植面积、土地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技术的具体操作是:在长年种植马铃薯的基础上,每年在与马铃薯相邻的地块上种植玉米,然后将玉米间隔处种植马铃薯,实现长年套作。

二、影响因素1. 套作时间:因为玉米和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有一定的生理差异,从而对土地的养分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进行玉米套作马铃薯的时候,要掌握好适宜的套作时间,以充分利用土地养分,提高产量。

2. 套作品种:在进行玉米套作马铃薯的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套作品种,即相互之间生长周期差异不大、养分需求、光温要求相似,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研究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研究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研究肖启银;高明文;张祯勇;马松明;陈代全;陈建平【摘要】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 m,马铃薯密度为47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676元/hm2。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2页(P87-87,89)【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产量;高海拔地区【作者】肖启银;高明文;张祯勇;马松明;陈代全;陈建平【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四川康定 626000;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四川康定 626000;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四川康定 626000;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四川康定626000;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四川康定626000;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四川康定 6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S513甘孜州丹巴县地处川西高原高山峡谷地区,气候垂直分布明显,适宜马铃薯和玉米种植[1-2]。

马铃薯和玉米是该地区的主要粮经作物,甘孜州丹巴县及类似地区马铃薯、玉米的种植方式以净作为主,近年部分地方开始采用双行马铃薯套作双行玉米的套作种植模式种植,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2008年甘孜州开展“院州合作”项目以来,甘孜州农科所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了一批适宜于山区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及套作栽培模式的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但由于各品种植株性状的差异,其套作的密度也有差异。

为了最大程度地优化马铃薯各个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和套作种植水平,特研究马铃薯—玉米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和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2年在甘孜州丹巴县聂呷乡聂呷村试验基地进行。

马铃薯套作玉米技术总结

马铃薯套作玉米技术总结

马铃薯套作玉米技术总结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铃薯套作玉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马铃薯套作玉米的概念、套作方式、栽培技术、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铃薯套作玉米的概念马铃薯套作玉米,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先种植马铃薯,再种植玉米的一种栽培方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民的经济风险。

二、马铃薯套作玉米的套作方式马铃薯套作玉米有两种套作方式:一种是马铃薯和玉米同时种植,一种是马铃薯先种植,玉米后种植。

在同时种植的方式中,马铃薯和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应相同,这样可以使两种作物的生长相互协调,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资源。

而在先种植马铃薯后种植玉米的方式中,需要在马铃薯收获后及时耕种,同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马铃薯套作玉米的栽培技术1. 土壤准备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地。

在种植前需要进行耕作、翻耕、平整、施肥等工作,以为后续的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 种植在种植马铃薯时,要选择健康的种薯,并根据不同品种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播种期。

在播种时应注意行距和株距的设置,同时进行适量的施肥和浇水。

在收获马铃薯后,需要及时耕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并进行翻耕、平整等工作,为后续的玉米种植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在种植玉米时,可以选择较矮的玉米品种,并采用密植的方式进行种植。

同时要注意适时施肥和浇水,及时除草、松土等工作,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3. 病虫害防治在马铃薯套作玉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时喷洒杀虫剂,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在种植玉米时,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并采用轮作方式,定期更换种植地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马铃薯套作玉米的优缺点1. 优点马铃薯套作玉米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马铃薯/玉米不同行比套作对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马铃薯/玉米不同行比套作对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 5
试 验设 4个 处 理 : ( 1 ) 2 : 2行 比套 作 : 采 用 马 铃 薯/ 玉 米套 作 种 植 方 式 。马 铃 薯 带 宽 8 0 e m, 种植 2 行; 玉米带宽 8 0 e m, 种 植 2行 。 ( 2 ) 2 : 2行 比单 作 :
采用马铃薯单作种植方式。马铃薯带宽 8 0 e m, 种植
作者 简介 : 黄承建 , 高级农 艺师,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耕作研 究 基 金 项 目: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9 7 3 计 划 )项 目
( 2 0 1 1 C B1 0 0 4 0 2)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 2 1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0 1— 0 4
马铃 薯/ 玉 米 套作 ; 行 比; 品种 ; 产量 ;
马铃 薯 与玉米 问套作 是 马铃薯 的传 统种 植模 式 之一 , 因其 能提高 土 地 利 用 率 , 减少马铃薯、 玉 米 病
8 9 . 0 0 m g / k g , 速效钾 6 3 . 7 3 m g / k g , p H值 4 . 5 7 3 。供
试 马铃薯 和 玉米 特性 见表 1 。
虫害 , 提高马铃薯 、 玉米 复合群体 总产量 , 增加经济
表1 供试马铃薯 、 玉米品种特性及来 源
1 . 2 试 验设 计
2行 ; 空带 带 宽 8 0 c m, 不 种作物 。( 3 ) 3 : 2行 比套 作 : 采 用 马 铃 薯/ 玉 米 套 作 种 植 方 式 。 马 铃 薯 带 宽 1 2 0 e m, 种 植 3行 ; 玉米带宽 8 0 e m, 种 植 2行 。 ( 4 ) 3 : 2 行 比单 作 : 采 用 马铃 薯单作 种植 方式 。马铃薯 带 宽 1 2 0 c m, 种植 3行 ; 空 带带 宽 8 0 c m, 不种 作 物 。所 有 小 区采用 南北 行 向 种植 , 每个 小 区 2个 条 带 , 2 : 2 和 3: 2套 作 行 比 每 个 条 带 带 宽 分 别 为 1 6 0 c m、 2 0 0 c m, 小 区长 8 0 0 e m, 2 : 2行 比 、 3 : 2行 比 的小 区 面

不同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不同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Ⅱ Ⅲ 平均
1 8 0 4 . 9 1 8 4 0 . 4 1 8 1 5 . 7 1 8 2 0 . 3 5 9 7 . 5 2 6 3 7 . 6 6 6 4 O . 7 5 6 2 5 . 3 1
1 7 7 5 . 8 1 7 2 3 . 4 1 7 3 9 . 4 1 7 4 6 . 2 6 6 7 . o o 6 2 9 . 2 2 6 3 6 . 4 8 6 4 4 . 2 3 1 6 5 6 . 5 1 6 9 0 . 8 1 6 7 0 . 2 1 6 7 2 . 5 6 3 2 . 6 9 6 2 5 . 8 3 6 0 6 . 6 1 6 2 1 . 7 1 1 8 3 8 . 5 1 8 4 5 . 0 1 8 8 2 . 7 1 8 5 5 . 4 6 1 2 . 3 9 5 9 6 . 7 9 6 1 6 . 2 9 6 o 8 . 4 9 1 1 7 5 . 9 1 2 0 8 . 8 1 1 6 1 . 1 1 1 8 1 . 9 6 1 7 . 5 9 6 7 1 . 9 4 6 5 5 . 4 7 6 4 8 . 3 3
为2 5 c m, 玉米 小 行 距 为 5 0 c m、 株距为 4 5 c m, 5个 处
马铃 薯 品 种 为毕 薯 5号 ,玉 米 品种 为 毕单 1 4
理, 3次重 复 ( 见表 1 ) 。
表 1 各 处 理 马 铃 薯一 玉 米 带 幅设 置
2 田间管理
米行 比 1 : 2 ) 增产 5 6 . 9 8 %, 较处理 C ( 1 . 8 m 开厢 , 马铃
次 中耕 , 9月 2 6日收获玉 米 。
3 结果 与分析 3 . 1 产量分 精
处 理

不同前茬对马铃薯生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前茬对马铃薯生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前茬对马铃薯生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的开题报

题目:不同前茬对马铃薯生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摘要: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的特性和前茬的影响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前茬对马铃薯生育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本研究将选择不同前茬(小麦、玉米、豆类)作为处理组,同种地区无前茬为对照组,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情况、根系结构以及产量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

其次,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理化分析,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养分含量等,以探究前茬对土壤特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前茬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机制。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豆类前茬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和根系结构,而玉米前茬可能抑制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和根系结构;小麦和无前茬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类似。

同时,豆类前茬和玉米前茬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存在不同的影响,这可能是导致前茬对马铃薯生长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马铃薯;前茬;生长情况;土壤特性;影响机制。

玉米、马铃薯问套作技术及其增产原因分析

玉米、马铃薯问套作技术及其增产原因分析

玉米、马铃薯问套作技术及其增产原因分析作者:邹雪波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5期米薯间套作能很好的利用气候生态资源,并对农业的生态平衡起到保持作用,同时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使单产接近了潜在生产水平。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的栽培模式,简称米薯间套作,虽然有很多年的发展,但对其生态机理研究不多,随着可持续农业的提出,农业生态学、生产生态学的兴起,米薯间套作的生态效应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本文从农业生态学、生产生态学角度对米薯间套作的生态机理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性依据。

1米薯间套作技术米薯间套作是根据玉米、马铃薯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充分利用时间差和空间差,将两者栽培在同一块地上的种植方式。

1.1米薯间套作生育时期及栽培管理模式。

我市马铃薯在4月5日左右播种,行距60cm,株距20cm;玉米4月20日播种,行距60cm,株距16.5cm。

马铃薯4月23日出苗,7月15日收获,地上部旺盛生长期在5月14日至6月15日之间,生育期83天;玉米5月10日出苗,穗期在6月15日至7月23日之间,9月28日收获,生育期133天。

马铃薯和玉米地上部共生期66天。

栽培模式为玉米与马铃薯行比3:1。

1.2米薯间套作产量结果。

玉米混合面积每公顷产量11175kg,马铃薯公顷单产13755kg (按1:6折粮为2292kg),两种作物混合公顷单产13467kg。

米薯间套作不仅提高了主作物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获得了马铃薯。

2米薯间套作增产原因分析2.1对热量资源的利用。

增加了有效积温的利用时间。

热量与作物的关系一般是用温度来表示的,玉米和马铃薯的需温习性是不同的。

马铃薯喜冷凉,在4℃条件下即可发芽,8~12℃就能正常生长,较大的昼夜温差对干物质形成有利。

而玉米是喜温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条件较高,地温必须稳定通过10℃后才能正常发芽,发育期120~130天。

利用玉米和马铃薯对温度需求不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彼此形成时间差(群体共生期66天),提高对积温的利用率。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葛雁;周训宪;唐义;王道琴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年(卷),期】2007(0)3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套作带距马铃薯产量不同,产量是从较小带距(1.33 m)往较大带距(2 m)依次递减的.带距小,马铃薯产量高,带距大,马铃薯产量低.带距不同,产量不同,要取得较高产量,套作带距不宜过大.
【总页数】2页(P46,59)
【作者】葛雁;周训宪;唐义;王道琴
【作者单位】毕节地区农业局种子站,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地区农业局种子站,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地区农业局种子站,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地区农业局种子站,贵州,毕节,55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马铃薯/花生不同行比套作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孙晓涵;孟艳;郑宾;任雅喃;李增嘉;宁堂原
2.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J], 周训宪;葛雁;唐义;王道琴
3.不同种植带距对早春避温栽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J], 吴昊;尚文艳;许志兴;刘仲

4.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同种植带距对错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J], 刘海顺,尚文艳;
5.马铃薯/玉米2:1行比套作不同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J], 舒进康;陈莉萍;赵里红;李仕杰;赵勇;王季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4月刊31科 研 试 验DOI:10.16815/ki.11-5436/s.2023.10.017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朱兴朝(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六盘水 553000)摘要:为提高马铃薯产量,采取田间试验方法分析间作模式的种植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阶段,间作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面积、小叶叶片数呈先增长、后降低变化趋势,间作组高于对照组;茎粗与主茎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支数与匍匐茎数除块茎增长期外,间作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处理间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单薯质量、单株产量、马铃薯产量和复合产量则差异显著。

综合可知,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产量。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间作;产量;影响;田间试验朱兴朝.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31~32.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高,是国内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具有粮、菜、饲兼用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发展,间作模式逐渐应用到马铃薯种植中[1]。

间作种植即选择2种或是多种生长季节较相近的作物,种植在同一地块中,提高土壤利用率和种植效益[2]。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是高位、低位农作物搭配种植模式,在贵州多个区域皆有应用,为了解期种植效益进行了田间试验。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贵州省水城区进行,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春秋连接,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12.3℃,日照时长1553.1 h,无霜期210~350天,平均降水量1100~1300 mm。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黄壤,pH 值6.25,有机质2.71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5.0、 11.2、60.5 mg/kg。

1.2 试验材料试验马铃薯品种为“云薯108”,玉米品种为“黔玉1号”。

1.3 试验设计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试验处理,即对照组、间作组。

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种植效果研究

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种植效果研究

马 铃薯 2双 行玉米 , 玉米 窝 行距 为 0 . 6 mx 0 . 4 m, 马铃 薯 窝行
k g / h m2 ; 处 理 C马 铃 薯 产 量 为 6 8 5 9 . 9 0 k g / h m2 , 玉 米 为
表 1 马 铃 薯 一 玉 米 套 作 模 式 作 物 产 量
行。 而 处 理 B种 3双 行 马 铃 薯 3双 行 玉 米 。 处 理 C 种 4双 行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 处理 A马 铃 薯产 量 为 1 5 9 6 6 . 1 8 k g / h m : 处理 B马 铃薯产量 为 7 6 3 2 . 8 5 k g / h m 2  ̄ , 玉米 为 8 5 1 4 . 4 9
距为 0 . 3 mx 0 . 4 m, 折 合 密度均 为 5 5 5 7 5株/ h m , 玉米 为 双 株 留苗 , 垄宽 1 m, 带幅 1 . 2m r 1 。
1 . 3 试 验 方 法
试 验 于 3月 2 8日马 铃 薯 、 玉 米 同时 播 种 , 马 铃 薯播 种
7 6 3 2 . 8 5 k g / h m , 玉米为 8 5 1 4 . 4 9 k g / h m , 加 附 产 品产 值 为 1 9 3 5 0元/ h m 。 此模式纯收入 8 8 7 8 . 3 5元/ h m 2 。 处 理 C马 铃 薯产 量为 6 8 5 9 . 9 0 k m , 玉 米为 4 6 0 1 . 4 5 k g / h m , 加 附 产 品
4 6 0 1 . 4 5 k g / l 1 m ; 处 理 D玉 米 产 量 为 1 2 5 7 2 . 4 6 k g / l l m ( 玉 米
折 干 率为5 5 %) 。

马铃薯_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_黄承建

马铃薯_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_黄承建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3, 39(2): 330342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zwxb/ E-mail: xbzw@
DOI: 10.3724/SP.J.1006.2013.00330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hcj268@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12-05-09; Accepted(接受日期 ): 2012-10-09;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 2012-12-11.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21211.1613.003.html
Effect of Potato/Maize Intercropping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in Two Potato Varieties
HUANG Cheng-Jian1,2, ZHAO Si-Yi2, WANG Long-Chang1,, WANG Ji-Chun1,, ZHAO Yong1, CAI Ye-Mao1, TENG Yan1, and YANG Guo-Cai1
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黄承建 1,2 杨国才 1
1
赵思毅 2
王龙昌 1,*
王季春 1,*

勇1
2
蔡技学院 / 南方山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重庆 400716; 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四川达州

要 : 以马铃薯品种中薯 5 号 (早熟 , 株型直立 )和米拉 (中晚熟 , 株型扩散 )单作为对照 , 在大田条件下 , 调查马铃

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模式

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模式
粮食安全
马铃薯和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间套种模式能够提高粮食产 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
间套种模式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农民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间套种模式,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的生 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利于马铃薯生长。
产量提升
通过合理的间套种配置,马铃薯与 玉米互利共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和水分,往往能够提升马铃薯的产 量。
病害防控
间套种模式有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 ,降低马铃薯疫病等病害的发生率 。
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光照利用
玉米是高大作物,能够充分利用 太阳光照,为低矮的马铃薯提供
适宜的遮荫环境。
马铃薯、玉米、间套 种模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模式的种植技术 • 间套种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间套种模式的病虫害防治 • 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分析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CHAPTER 01
引言
间套种模式定义
• 定义:间套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布局,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能 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风险。
物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02 03
资源共享
这种模式可以优化土壤养分利用,马铃薯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 的需求有所不同,间套种能够实现养分的互补利用,减少肥料投入成本 。
市场价值
马铃薯和玉米都是重要的农作物,间套种模式能够提高这两种作物的总 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

间套种植的技术要
03

田间布局设计
间作比例
马铃薯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一般推荐为2:1或3:1,即每两行 或三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玉米。此比例有利于两种作物充分 利用光照和土壤资源。
行距与株距
马铃薯行距一般为60-7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玉米 行距一般为50-60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具体的行距 和株距还应根据地力、品种等因素适当调整。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马铃薯与玉米的生长特性 • 间套种植的技术要点 •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的效益分析 •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引言
01
模式的介绍
间套种植
马铃薯与玉米采用行间套种的方式,一般玉米种植在行距较宽的马铃薯行间, 形成一定的行间距。
互补关系
市场竞争力
间套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量的提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 生产成本,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生态效益
改善土壤环境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种植模式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马铃薯的残茬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 肥力;而玉米的生长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确保马铃 薯在生长后期开始衰退时,玉米进 入生长旺盛期,从而充分利用生长 季节和光热资源。
施肥与灌溉管理
基肥施用
追肥管理
水分管理
中耕培土
在播种前,应充分施 用有机肥和磷钾肥作 为基肥,满足作物整 个生长周期的基本养 分需求。
马铃薯生长前期需追 施氮肥,促进植株生 长;玉米在拔节期和 抽雄期需追施氮肥和 钾肥,以提高产量和 品质。

玉米与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

玉米与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

3 次重复 , 2 个小 区,小区面积 5 。田问管理按 共 1 0 m2 当地 习惯进行 , 个生 长 季节不施 用 防病 药剂 , 整 比较 马铃 薯 晚疫病 的流 行程 度 。
14 调查 记 录 .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玉米 ;种植模 式 农作物 问作套种技术能充分利用季节、土地 、 气候 等条件 ,提高复种 指数 ,实现农作物一年多
可 以示范推 广 京玉 二 号 ,抗病 性 、抗 旱 性较 强 ,产
1 材料 和方 法
11 试 验 地概 况 . 试 验在 天景 山压 砂瓜 示 范 园区进行 。试验 地海
拔 12 0m,有 效积 温 29 0℃ ,无 霜期 为 1 0d 0 0 7 ,
全 年有 效 降雨 为 20mm左 右 ,主 要分 布在 7 、9 0 、8 这 3 月 ,基本上 与压 砂 瓜 的需水 期错 位 。种 植地 个
马 铃 薯 齐 苗 后 开 始 进 行 病 情 调 查 ,未 发病 前 每 1 查 1 ,发病 后 改 为 3d调 查 1次 ,直 0d调 次
至 马 铃 薯植 株 叶 片 全 部 枯 死 。记 载 发 病株 数 和 发 病 程 度 ,计 算 病 株 率 和 病 情 指 数 ,并 鉴 定 抗性 水 平 ( 以调 查 到 的最 重 的发 病 程 度 作 为 评 价 依 据 ) 。
采用 枣 瓜 问作 ,枣 树行 距 5m,行 间种 植 两行
发生和病 害 流行所 要 求的条 件 , 只要 湿度条 件 适宜 ,
病 害会 迅速 发生 并 蔓延 。六 盘水 市 每年在 5 2 月 0日
会对 晚疫病 的流行 产生 一定 的抑 制作 用 ;如 果波 动 幅度 较小 ,则 晚疫 病 的为 害程度 会加 剧 。 马铃 薯与 玉米的多棒 【 生栽培 、 高矮 间植对 田间湿 度 有很 好 的控制 作用 ,抑 制 了晚疫病 病原 菌的侵 染 和蔓延 。 同时 , 多样性种 植使 田间没有一 种病原 菌能 够 占主导地 位 ,对 病 原菌 的传播 有 阻碍效 应和稀 释 效 应 ,也有 效控 制 了玉米 与马铃 薯其 他一 些病 害的

间作群体中玉米对马铃薯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

间作群体中玉米对马铃薯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

间作群体中玉米对马铃薯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周锋;安曈昕;吴开贤;杨友琼;蒋春和;范志伟;吴伯志【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玉米‖马铃薯作为一种传统的间作方式,能提高产量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本研究以玉米、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测定初花期和收获期马铃薯株型指标、干物质及产量,评价马铃薯在收获期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竞争力。

结果表明:在初花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叶面积、比叶重、植株干物重及块茎干物重均大于4∶4间作模式边二行和单作,株高和叶重比规律不明显。

在收获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株高、叶面积和块茎干物重大于4∶4间作处理边二行和单作,比叶重反而小于单作处理。

间作模式马铃薯茎叶干物质向块茎的转移率和对经济产量的贡献率高于单作模式。

初花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大于玉米,且边一行竞争力大于边二行,收获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弱小于玉米。

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边一行马铃薯表现出产量优势,4∶4间作模式边二行马铃薯在2012年表现出产量优势,而在2013年表现出产量劣势。

综合以上结果,生育前期间作模式边行马铃薯在叶面积、茎叶干物质和块茎干物质积累了较大的间作优势,随着生育期推移间作优势逐渐降低,收获时仍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

【总页数】8页(P105-112)【作者】周锋;安曈昕;吴开贤;杨友琼;蒋春和;范志伟;吴伯志【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047;S344.2【相关文献】1.坡地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地上部垂直层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J], 张晓云;郎凤莲;李永贤;吴开贤;吴伯志2.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中玉米的恢复性生长 [J], 张志兰;范志伟;王永刚;杨圆满;吴伯志3.施肥位置与杂草管理对间作玉米、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J], 张晓云; 吴伯志; 吴开贤; 张磊磊; 李永贤; 李建; 王超4.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 [J], 田双燕;张应龙;何天久;牛力立;王庆;吴再辉;肖力力;田山君5.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 [J], 田双燕;张应龙;何天久;牛力立;王庆;吴再辉;肖力力;田山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技术

浅议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技术

浅议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技术作者:黄英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5期马铃薯被专家称为21世纪普级的绿色保健食品,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美称。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的市场需求量大增,种植马铃薯在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越发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为了探索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带领马铃薯科技示范户,连续三年进行了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试验,经过几年的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成功的种植模式,2万亩马铃薯间作玉米试验田平均每亩产马铃薯1700公斤,玉米400公斤,亩效益达2180元以上,为我县农民致富创造了一条新途径。

一、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具有充分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铃薯与玉米间套种模式应用范围较广,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本着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

首先利用矮与高的原则,如马铃薯的植株较矮,与玉米间作,植株纵横发展彼此干扰少,更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作物早熟高产。

其次利用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达到用地养地目的,又可因马铃薯与玉米根系深浅不一致而充分利用土壤各层次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会因或某一元素缺少造成生理病害的发生。

再次利用了生育期短与长的间作原则,让生育期短一点的马铃薯与生育期长一些的玉米进行搭配种植,这样互相影响小,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条件而达到全年的高产丰收。

(二)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所具备的植株特性。

从马铃薯特性来看,很多马铃薯品种结薯早,生长期短,植株多为直立型,播种期比玉米早,等马铃薯收获时,玉米才进入生长盛期,从共生期上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待马铃薯收获后,田间透光通风好,边际效应大,这对玉米生长十分有利。

作为主栽作物的马铃薯较耐阴,在马铃薯茎叶、块茎大量生长时,玉米植株尚小,马铃薯这时可充分利用光能与地力形成产品器官,到玉米拔节长高时,马铃薯由块茎膨大高峰逐渐趋向成熟。

同时,玉米高大对马铃薯还有遮光降温的作用,有利于块茎的发育。

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作者:陈军苏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农业生产种植上与传统的种植模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国际间作套种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套种种植环境的日益完善,其中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套作是我国农作物套作技术领域的一大重点,玉米套作马铃薯对马铃薯的品种光合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提升农业套作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农业的产量及经济水平。

关键词:套种种植;玉米套作;马铃薯;产量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以及马铃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

为合理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在我国很多地方结合当地生态条件件,发展出独特的玉米套作马铃薯的农业种植模式,对我国玉米及马铃薯间套种植的研究分析,农业的种植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一、玉米套作马铃薯中出现的问题1.套作品种运用不合理在玉米与马铃薯的套作种植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玉米、马铃薯品种是影响套种后产量的重要因素,例如玉米的高产品种龙高L2,抗倒能力强,需要在土壤肥力程度高的条件下种植,龙高L2品种的玉米生长到成熟期大约在一百二十二天左右,需要的积温大约在2450℃到2500℃之间,所以在选择套作的马铃薯时要选择与之互补的品种。

由于农民种植户对套作品种生长条件的认识不到位,在选择套作品种时的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导致玉米及套作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下降,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2.套作种植时施用水肥不合理套作种植玉米及马铃薯一方面增加了单位面积中玉米及马铃薯的产量,同时加剧了单位面积土壤中营养成分的供给,破坏原本单一作物种植时的营养吸收平衡,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合理的施用水肥,就会容易产生套作作物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玉米及马铃薯的产量。

在套种时由于不合理科学的施加水肥,容易产生作物间营养的相争,或者某种作物营养过剩产生“烧苗”现象,制约套种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同时对农业产量的发展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玉米与大豆、马铃薯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及病害控制的影响

玉米与大豆、马铃薯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及病害控制的影响

玉米与大豆、马铃薯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及病害控制的
影响
刘朝茂;李成云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45)006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模式对玉米叶片衰老、产量和病害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增加了对光、水和肥的利用率,减少了遮阴以及增加了光合作用,从而延缓叶片衰老,具体表现为间作玉米叶片衰老速度均比净作慢,其中与大豆间作以2:3差异最显著,与马铃薯间作以1:2、3:2、2:7和4:4差异最显著.由于大部分病害是玉米锈病,只在活体叶片上才能够生存,因此衰老较快的叶片发病较重.另外,间作能够很好地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以马铃薯间作模式 2:1、2:7、1:2和2:2差异最为显著.研究还表明,间作能够增加复合群体的产量.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刘朝茂;李成云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44.2;S513.04
【相关文献】
1.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及光合效率的影响
2.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
3.不同密度下化控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4.水肥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5.玉米、大豆间、混作对产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 使 套 作 马 铃 薯 块 茎 产 量 显 著 降 低 。 中薯 5 号 和米 拉 2: 2行 比套 作 L E R分别为 0 . 8 8 , 1 . 0 0 , 均 无 套作 优 势 ; 3: 2 行 比套 作 L E R分别为 1 . 2 4 , 1 . 4 0 , 具 有 较 强 的套 作 优 势 , 后 者 宜 在 生产 中 推 广 。 关键词 : 马铃薯 ; 玉米 ; 套作 ; 单作 ; 行比; 生理特性 ; 产 量 中图分类号 : ¥ 3 4 4 . 3 ; Q9 4 5 . 7 9
I N) I : 1 0 . 1 1 6 8 6 / c y x b 2 0 1 3 0 6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5 7 5 9 ( 2 0 1 3 ) 0 6 — 0 1 1 7 — 1 2
光 照是 植物 进 行光 合作 用 的基础 , 也 是农 业 生产 的基 本条 件 。光 照不 足直接 影 响作 物的生 长 发育 , 并导 致作 物 生理 特性 的变化 。为 了探 讨弱 光或 荫 蔽对植 物 生理 特 性 的影 响 , 研究 人 员 一般 采 取人 工 控 制光 照 的 办 法进 行 试验 研 究工 作 。研究 表 明 , 弱光胁 迫 下辣 椒 ( C a p s i c u m a n n u u m) 、 茶 叶脯 氨 酸含 量 上升 l _ 1 ] , 玉米 ( Z e a ma y s ) 、 西 葫芦 ( C u c u r b i t a p e p o ) 可溶性 蛋 白含 量 降低L 3 ] , 黄瓜( C u c u mi s s a t i v u s ) 、 菹草 ( P o t a mo g e t o n c r i s p u s ) MD A 含量
摘要 : 以马铃薯 中薯 5 号( 早熟 , 株型直立) 和米拉 ( 中晚熟 , 株 型扩散 ) 单作 为对 照 , 设 置 2: 2和 3: 2两种 套作行
比, 研 究 大 田条 件 下 马铃 薯 / 玉米套作模式 中 2 个 品种块茎 形成期 至块茎 增长期 群体 光合有 效辐射 ( P A R) 和 生 理 特 性 的 差 异 及 其 对群 体 产 量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从块茎形成 期至块茎增长期 , 两 品种 P AR、 可 溶 性 蛋 白含 量 ( S P C ) 均 呈 下 降趋 势 , 中薯 5号 脯 氨 酸 含 量 ( P r o ) 、 丙二醛含量 ( MD A) 、 过 氧 化 氢酶 ( c AT ) 活 性 呈 上 升趋 势 ,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升高, S OD、 P OD、 C AT 活性 增加 _ 5 删 。但也 有相 反 的报 道 , 认 为弱 光 条 件下 淫 羊藿 ( Ep i me d i u m d a v i d i i ) 脯 氨 酸 和 MD A含量降低l - 7 ] , 凤梨 ( An a n a s c o mo s u s ) 和苦 瓜 ( Mo no r r d i c a c h a r a n t i a) 可 溶 性 蛋 白含 量 上 升 ] , 花 生
黄 承建 , 赵 思毅 。 , 王 季 春 , 王龙昌 , 赵勇 , 蔡 叶茂 , 滕 艳 , 杨 国才
( 1 . 西南 大 学 农 学 与 生 物 科 技 学 院 三 峡 库 区 生 态 环 境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南 方 山地 农 业 教 育 部 工 程 研 究 中心 , 重庆 4 0 0 7 1 6 ; 2 . 四J I 『 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四川 达州 6 3 5 0 0 0 )
第 2 2卷
第 6期 草业Fra bibliotek学报
11 7— 1 2 8
Vo 1 . 2 2 , No . 6
AC TA P RATACULTU RAE S I NI CA
2 0 1 3年 1 2月
马铃 薯/ 玉 米 不 同行 比套 作 对 马铃 薯 生 理 特 性 和 群 体 产 量 的影 响
于单作 , MD A 套 作 高 于单 作 , C AT块 茎 形 成 期 低 于 单 作 , 块茎 增长 期高 于单 作 ; 米拉 P AR 套 作 高 于 单 作 , MD A、
C A T 套 作 低 于 单作 。两 品 种 套 作 P AR和 C AT 3: 2行 比高 于 2:2行 比 , S P C相 近 , 其 他 生 理 指 标 因 生 育 时 期 而 不 同 。套 作 降低 了 中薯 5号 的 光 环 境 , 提高了米拉的光环境 , 3: 2行 比光 环 境 优 于 2: 2行 比 。套 作 条 件 下 米 拉 的 耐 荫 性 比 中薯 5号 更 强 , 两 品 种 3: 2行 比套 作 比 2: 2 行 比套 作 耐 荫 性 更 强 。光 环 境 的变 化 导 致 生 理特 性 的 变化 ,
( Ar a c h i s h y p o g a e a ) 、 海 滨雀 稗 ( P a s p a l u m) 和狗 牙 根 ( C y n o d o n d a c t y l o n )S OD、 P O D、 C AT 活 性减 弱 _ 1 “ ] 。而 且 同一 植 物不 同 品种之 间生 理特 性 的变 化趋 势也 不相 同 , 甚至 相反 n 。 引。弱光 胁迫下 不 同作 物 、 同一作 物 的不 同 品种 生 理特 性 的变化 不尽 相 同 , 可能 与作 物种 类及 品种 耐 荫性 有关 。
酶( S OD) 活性呈下降趋势 , 过氧化物酶 ( P O D) 活 性 的变 化 因行 比 而 不 同 ; 米 拉 MD A、 C AT呈 下 降 趋 势 , S OD 相 近 ,
P r o 、 P O D 的 变 化 因 行 比而 不 同 。套 作 降低 了 两 品 种 S P C, 提高 了两品种 P r o 、 S OD、 P O D。 中 薯 5号 P AR套 作 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