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看雪教案

合集下载

【配套K12】看雪教案 教学设计6篇

【配套K12】看雪教案 教学设计6篇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6篇看雪教学设计:《看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齐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情分析:[由整理]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资料与学生生活有必须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

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

小朋友还能够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

但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能够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这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雪景。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雪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观察和描述雪景,培养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看雪》的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的卡片或板书。

(3)与雪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3)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冬季的自然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或板书,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辅导发音和书写。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通过讲解或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帮忙听写生字词,巩固学习效果。

2. 学生选择一幅与雪景相关的图片,用所学生字词描述雪景,并发挥想象,写一段小故事。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那么大家知道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来看看!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台湾岛图片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雪)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板书:看雪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2【教材分析】《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爱祖国”专题之第四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

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做的雪,没有亲眼见看到过雪。

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兴趣。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主线,训练学生“以读为本,由本逐末”,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将天涯化为咫尺,师生互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国统一。

《看雪》集体备课教案

《看雪》集体备课教案

《看雪》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看雪》的内容;(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集体备课,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教学方法;(2)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运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看雪》的内容;(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3)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的把握;(3)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看雪》的文本;(2)生字词表;(3)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看雪》,了解课文大意;(2)收集有关雪的图片或资料,增强对雪景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雪景图片或资料;(2)提问:你们对雪有什么印象?课文《看雪》描绘了怎样的雪景?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看雪》;(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探讨雪景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看雪》,巩固生字词;2.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雪景画;3. 写一篇关于《看雪》的读后感,交流分享。

《看雪》教案设计

《看雪》教案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 、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课堂氛围与互动
教师是否能够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 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 讨论。
作业与反馈
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适量、有针对性 ,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和指导。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学生表现,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 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 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展示与雪相关的图片 、图表等视觉资料,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
实验演示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演示, 让学生观察雪的形成、特 点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 解。
讲解与讨论
结合实例详细讲解知识点 ,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 交流,促进知识的消化和 吸收。
04
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 人,围绕《看雪》的主题和情节 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
文。
人物形象分析
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 人物性格、行为动机及其与主题的 关系。
主题思想阐释
讲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 学生思考课文传递的深层含义和价 值观。
难点问题探讨
01
02
03
地域文化差异
讨论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对 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中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雪相关的场景 ,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导 入做铺垫。
问题导入
提出与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新课导入技巧
衔接导入
回顾之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知识,自 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悬念导入
通过讲述与雪相关的有趣故事或现象 ,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看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

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末清初文学家。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齐读课文,师生互助完成朗读节奏的划分;(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对文句、内容等大胆提出质疑。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培养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课文所描绘的雪景美。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绘雪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用恰当的词语描绘雪景。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雪景的图片或视频。

4.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景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景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讨论,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描绘雪景:(1)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描绘的雪景,感受雪的美。

(2)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绘自己所想象的雪景。

(3)教师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绘。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雪的诗歌、故事等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描绘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雪景的美。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冬季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雪景的美。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看雪》。

2. 相关雪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雪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景的认识和感受。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看雪》。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实际情景的运用。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理解和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雪景的美。

4.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雪景。

(2)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互相交流彼此的画作和感受。

(3)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看雪》的内容,并描述他们对雪景的感受。

2. 学生选择一幅雪景图片,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图片中的雪景,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学生进行生字词复习,通过阅读或其他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看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雪》,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雪景,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板书课题《看雪》,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5. 总结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雪景,感受雪的美丽。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雪”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程度。

课文《看雪 》的教案

课文《看雪 》的教案

课文《看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雪的美景,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雪花”、“飘落”、“白茫茫”等,并进行口语练习。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雪?”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口语练习。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雪?”等。

5. 口语表达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描述雪景、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练习中的语言流畅性和准确性。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看雪》课文。

2. 图片素材:雪的图片。

3. 教学卡片: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看雪》教案

《看雪》教案
讲解课文中使用的生动、形象的语言 ,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两岸同胞盼望团聚的心情,以及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两岸 一家亲的理念。
2023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REPORTING
教学方法
学效果。
个人成长总结
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 足,思考如何提升个人教学能
力和专业素养。
2023
PART 06
教案设计思路
REPORTING
创新点
情境创设
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下雪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 体验。
互动教学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跨学科整合
将语文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描述雪景并创作相关画作,培养综合 能力。
语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 表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
抄写生词
布置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 。
朗读课文
布置朗读课文的作业,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写作练习
布置与雪相关的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2023
PART 05
评价与反馈
REPORTING
学生表现评价
教师具备实施该教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
3
学生适应性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该教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认知水平。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看雪》教案
汇报人:
2023-12-30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雪的景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雪的细节,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描述雪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关于雪的图片或视频,准备一些描述雪的词汇和句式。

2. 学生准备:学生无需做特别的准备,但鼓励他们观察过雪景,以便能够分享自己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关于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雪的景象。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观察到的雪的细节,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问。

4. 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引导他们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描述雪的景象。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6.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雪的景象,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能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描述雪的景象。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描述技巧。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摄影来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雪的景象,如绘画、摄影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雪对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里观察雪景,并用语言或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八、评价方式1.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本文是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游记。

3、读准注音: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4、解释实词: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一芥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三、走进课文1、老师范读2、同学读课文,以组为单位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赏析课文1、初探叙事内容(1)归纳记叙要素A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B地点:西湖湖心亭谁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湖心亭正如同学们所介绍,湖心亭四面环水,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篇一课前,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了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相隔多远,并提出:“你认为从中国台湾到北京容易吗?”学生找到后,说:“是离得比较远,但是,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中国台湾乘飞机应该是很快的。

”听了学生天真的回答,我没有否决,只是让学生带着这些想法自己去读课文。

读完之后,大家立刻议论起来了。

围绕着课前的问题,大家谈了许多,谈到了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谈到了自己的理想,谈到了祖国的统一问题。

他们仿佛各个都是大政治家,在谈论祖国的统一问题。

还有的孩子甚至谈到“办迁证”等许多在孩子们看来似乎是高深莫测的问题。

终于停止了口舌之争。

我问孩子们:“你觉得中国台湾小朋友来大陆,来北京容易吗?”(不容易。

)“他们没见过真的雪,你能找找文章中,老师是怎样告诉他们的吗?”学生迅速找到并欢快地读出在严冬中大家在雪中的嬉戏。

“谁还能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讲讲,下了雪,你会看到什么?”大家讲了许许多多雪中的趣事,当问到他们“快乐”吗?学生一致回答“快乐!”“那,咱们就高高兴兴地来读读冬天的乐趣吧!”“然而中国台湾处在我国最南边(指地图),那里一年四季温度都比较高,大家根本见不到雪,你们说中国台湾小朋友想见真的雪吗?”“想!”“读出孩子急切的心情来。

”可是,他们的老师却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谁来学学老师。

为什么老师要深情地说。

大家一下子抓住了“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团。

从而又一次激荡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此时,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学生在讨论中坚定了祖国终归会统一的强烈信念,从而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案例反思:兴趣是成才的第一个阶梯,兴趣是迈入科学殿堂的向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看雪》集体备课教案

《看雪》集体备课教案

《看雪》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看雪》这篇课文,了解北方的雪景特点,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雪景的技巧。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北方雪景的美妙,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等,并学会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北方雪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经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展示北方雪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感受,引出本课《看雪》的内容。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描绘雪景的语言特点。

4.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4.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者笔下的雪景美,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运用。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加强记忆。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5.3 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6.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抄写词语的准确性、作文的表述清晰度和创意性,以及对下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

6.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述雪景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雪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2.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2. 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雪花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梳理思路。

(2)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的雪景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描绘的雪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雪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雪花图片和播放雪的声音,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雪景的感知和体验。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雪》,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增强对雪的喜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看雪》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提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见雪的经历。

(2)简介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入课文《看雪》。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指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展示优秀作品。

5. 情感拓展(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看雪》的内容和主旨。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感受家庭的温暖。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雪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在备课《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你心中雪景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12课《看雪》教案

12课《看雪》教案

《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台湾、北京)3、为什么台湾小朋友看到的雪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呢?(很难看到雪)4、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5、教师介绍台湾的位置和气候特点。

(结合中国地图)6、台湾省概况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和大陆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从三国时期开始,我国便逐渐开始经营、管理台湾。

从1895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50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

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目标已为期不远。

台湾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全年气温高,雨多,年平均气温在20度-25度。

冬天最低温不过12-17度,所以这里的冬天看不到霭霭白雪,只有在少数的高山地区,可以一瞥雪花的影子。

那里的孩子多么盼望看到雪啊!三、以读促讲,理解全文(一)理解1、2自然段1、你能带着带着盼望看到雪的心情朗读第1、2自然段吗?谁来试一试?谁还愿意读?师:只看到了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雪,同学们想一想,台湾的小朋友喜欢雪吗?2、把你那种迫切想看到真的雪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

3、齐读1、2自然段,读出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1、台湾小朋友和他们的老师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读3-11自然段,边读边数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四次对话)2、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看雪》教案

《看雪》教案

看雪教案教学内容1.学习朗读《看雪》这首诗歌。

2.分析诗歌中的文学元素,如意象、比喻、意境等。

3.听取学生对雪的印象和感受,并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看雪》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力和感悟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通过思考、讨论和写作,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诗歌《看雪》原文和译文,黑板或投影仪。

2.与雪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3.小纸条、笔和红色胶带。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与雪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后谈论自己的感受,引出今天的主题——《看雪》。

第二步:朗读和理解1.请学生跟读诗歌原文,主要可以训练学生的读音和语言感觉,错字多次想想,以避免因未融入诗情而影响理解。

2.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及曲词,让学生了解诗歌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之手,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意境等。

3.分组读诗,让学生体会《看雪》所表现出的生命力、自然力和人类力。

第三步:探究1.听取学生对雪的印象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发现雪所包含的丰富的自然信息。

2.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雪》的图像,让学生分析并记录每种颜色的意义和代表的情感。

然后将信息整理到固定纸上,并用红色胶带将其粘贴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发现《看雪》所表现出的内在连结。

第四步:提高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觉到诗歌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入心情日记,或创作小诗歌,以此来表达对雪的印象和感悟。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1. 诗歌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提问,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2.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帮助他们发现《看雪》和雪之间的联系,并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和自然之美。

3. 引导学生创作小诗歌或写心情日记,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看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看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程试验标准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爱祖国”专题之第四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写实的小短文,以对话为主要形式。

隔着海峡,望着海岛,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看到雪呀!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两岸不再成为阻隔,让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们盼望着。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教学的难点是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国雪景的美丽,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读中释疑,读中理解课文,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2.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

【教学思路】
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潜心讨论,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主线,训练学生“以读为本,由本逐末”,利用网络资讯激发情趣,将天涯化为咫尺,师生互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国统一。

【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准备充分利用百度中的互联网搜索网络资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拓展文本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盼望。

【教学过程】:
一、趣味猜谜,导入新课,复习检查。

1、课件出示谜面: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生猜出谜底(雪)
2、师带领生表演动作猜字:右手掌斜举在眼睛上方。

生猜出是(看)
3、结题:出示课件后,师板书课题,生书空(看雪)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和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5、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6、百度搜索后展示课文静态橱窗里的雪景和动态的玩雪插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幅插图哪幅更美?课题《看雪》中孩子们想“看”的是哪幅插图里的“雪”?
[教学设想: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

]
二、朗读感悟,合作交流,深华情感。

1、学生自由读文,自主勾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2~11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展示读:
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百度搜索中国地图,让生找到北京与台湾的地理位置。

3、品“雪中景”,体验文字美: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讨论交流、深化语言、想象画面、表达情感。

1)A生读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讨论交流: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2)指名说。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3)默读思考:老师看到的雪景,用了几句话来描写的?每一句写的是什么?
4)请同学读第一句。

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得很美。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那飘着、铺着、披着就像是唱歌,像音乐一样的美。

试着读读。

再次指导读。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粉妆玉砌”;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

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

师引生读。

5)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想象孩子们还会在雪地上干什么?(自由发言:滑雪、吃雪、玩雪球、拍雪景、坐雪橇…)
告诉老师,你在雪中去做这些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表示——快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9自然段,体会“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情景。

6)欣赏雪景,将这段话美美地快乐地读读。

百度搜索图片
(1天上飘着雪花)(2地上铺着雪毯)(3树上披着银装)(4到处一片洁白)(5杉树尖尖像银塔柳条弯弯生白发)(6松树穿件花褂褂谷垛像个胖娃娃)看风光片体会北国“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书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的美丽景象。

7)拓展激情。

课件出示(沁园春.雪)教师激情朗诵,启发学生想象后用简短的语言表达:雪落在哪里像什么?仿照图片5、6中的句子形式说说写写。

8)读问句,感受乡情。

师:因为很难看到雪,所以孩子们有许多的问题要问,请在课文中找出孩子们问的问题。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试探语气)
“你是在哪儿见过的?”(惊喜、羡慕)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盼望)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急迫)
生:自由地读读这四句,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抽B生与师对话朗读,生问师答,然后小组学生讨论交流: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

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0、11自然段,体会“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
怀念的感情。

9)表演朗读,复习巩固,体验情感:生分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1自然段。

(再抽男生读孩子们,女生读老师,老师读旁白。


【教学设想: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

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

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

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

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


三、进入资源平台,拓展阅读。

同学们,我们知道台湾现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大家都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很多诗表达了这样的期望,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喜欢哪篇就先看哪篇,看谁看得多。

(百度搜索盼望台湾统一的诗)
四、情感教育,练一练,写一写。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课件出示《三字经》齐诵读(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现在你们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用识字三的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提升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五、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集体齐朗诵。

一只船,扬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设计意图:用孩子们熟悉的儿歌唤起共同期盼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热情。


六、拓展作业。

假如台湾小朋友来到北京,你还会向他们介绍那些风景名胜?【设计意图:用美丽的风景图片调动孩子们各个感官的兴致,加深对祖国美景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强化本“热爱祖国”这一单元主题。


七、板书:
用爱心包住北京台湾以此表达两岸人民一家亲,爱雪景,爱和平,盼统一。

【设计意图:自始至终将“爱国专题”进行到底】
看雪
北京——————台湾
教学反思:
《看雪》一文,我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教学资源结合我班二年级小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进行了教学实践。

在教学情境中,既有教学理念的渗透,又有教学思路的构置;既有教学学习方法的运用,又有教学场景氛围的形成;既有师生互动的生成创造,又有多媒体技术的和谐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把以上诸多教学因素,结合起来,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潜心讨论,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流程,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地执行教学。

“以读为本,由本逐末”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自由读文,默读,小组合作朗读,个别抽读,师生分角色读,齐读,表演赛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了文中几个问句的不同语气,不同心情。

“网络激趣,天涯化咫尺,师生互动,两岸同胞盼统一”课堂在和谐互动中成为情感的倾诉场所,美丽的雪景、快乐的雪趣、盼两岸统一的情怀展现于学生的眼前、流露于学生的嘴角、流淌在学生的心间、留在了学生的笔端。

特别感谢百度搜索提供的大量图片和文字信息,他们从多个维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深入创造了情景氛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搜索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的平台、师生成长的乐园。

《看雪》教学设计
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
秦晓鑫
二○一一年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