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法律案例及分析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21年5月,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
被告人小王(化名),男,16岁,系某中学初三学生。
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加上对网络游戏的热衷,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后,小王选择在深夜潜入邻居李某家中盗窃。
经调查,小王共盗窃了李某家中的现金、电子产品等财物,价值人民币2万余元。
二、案件经过2021年6月,李某在家中发现自己家中财物被盗,遂报警。
警方经过调查,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小王。
在警方的审讯下,小王交代了其盗窃的事实。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案件审理案件移送至某市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小王进行了审理,并充分考虑了其未成年人的身份、犯罪动机、悔罪表现等因素。
法院认为,小王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但鉴于其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认罪态度良好,悔罪表现明显,故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王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忙于工作,对其关爱不足,导致其产生盗窃的念头。
(2)学校因素:小王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也未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社会因素: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一些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导致其价值观扭曲,追求物质享受。
2.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小王已满16周岁,其盗窃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关心其生活,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青少年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本案例以一起校园欺凌案为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问题,以期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二、案情简介2018年3月,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欺凌案。
被害人小王(化名)因与欺凌者小张(化名)在课堂上发生争执,被小张和小李(化名)纠集其他同学围殴。
在殴打过程中,小王头部被重击,导致脑震荡,住院治疗。
经鉴定,小王的人身损害程度为轻伤二级。
三、案件分析1. 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问题(1)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欺凌者小张和小李均未满十四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他们对故意伤害罪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因此,对小张和小李应依法进行矫治教育。
(2)侵权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在本案中,欺凌者小张和小李对小王造成了轻伤二级的人身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小张和小李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 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举止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十五岁的初中生,由于长期受到同学的欺凌,他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在一次校园斗殴中,小明持刀将同学伤害,最终被警方拘留。
案例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长期的欺凌和压力使得他产生了逆反心理,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十六岁的高中生,她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小红加入了一个偷窃团伙,多次参与盗窃活动,最终被警方抓获。
案例分析,小红的案例反映了一些青少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走上犯罪道路。
缺乏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使得他们产生了违法犯罪的动机。
案例三,小杰是一名十四岁的初中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与家人关系紧张。
为了获得更多游戏道具和装备,小杰开始盗用父母的银行卡进行消费,最终被警方处理。
案例分析,小杰的案例反映了一些青少年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走上犯罪道路。
无法自控的游戏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家庭关系,还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以上案例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解决家庭矛盾,避免家庭问题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抵抗外部诱惑的能力。
最后,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以下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案例一,盗窃案。
小明,17岁,家境贫寒,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关爱。
小明因经济困难,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
在同学的怂恿下,他开始盗窃邻居家的财物。
最终被警方抓获,面临法律制裁。
案例二,校园欺凌案。
小红,15岁,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她在学校遭受同学的欺凌和歧视,心理受到极大伤害。
在一次校园冲突中,她失控地对欺凌她的同学进行了暴力报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案例三,网络诈骗案。
小李,16岁,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
他接触到了一些不法分子,被利诱参与网络诈骗活动。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成为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的参与者,最终被警方侦破。
这些案例反映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原因。
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容易让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学校欺凌、网络诈骗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容易让青少年受到负面影响,产生不良行为。
再者,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导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和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就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支持体系。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起少年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对策。
二、案例介绍案例一:小明(化名),男,15岁,某中学初中生。
因盗窃同学财物被学校开除,后因涉嫌抢劫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三、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1)家庭原因:小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离异,缺乏关爱。
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导致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原因:小明所在的学校教育方式较为严厉,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校园中,他感受到了压抑和歧视,导致心理扭曲。
(3)社会原因:当前社会风气较为复杂,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荒废学业,导致价值观扭曲。
2. 犯罪特点(1)低龄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案例中的小明仅15岁。
(2)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特点,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3)暴力化: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以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3. 法律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不良信息。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人性化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3)净化社会风气: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同时,加强青少年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4)加强法律援助:对于涉案的未成年人,要充分考虑其成长环境,给予适当的法律援助。
同时,加强社区矫正,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四、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净化社会风气和加强法律援助,有望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注:本文案例为虚构,旨在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对策。
)第2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6月,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
青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以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市一名17岁的少年小明(化名),因盗窃邻居价值5000元的财物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调查,小明曾多次盗窃他人财物,此次盗窃行为是其最后一次。
在审讯过程中,小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悔过。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明被判定为未成年人犯罪,并依法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三、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一些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青少年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对其影响极大。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信息等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2.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提高学校德育教育质量。
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使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觉抵制。
(3)净化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影视等媒体的管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4)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要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引起了社会的高 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 “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 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 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 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 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 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 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 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 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 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 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 加。 •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用法律来保护青少年合 法权益,用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建设和谐社 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宋庆龄先生曾经说过,什么事情 都可以等待,但少年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待。因此,加强
(5)地市闲散和流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新焦点 • 据公安部门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 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随其在该市打 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厌学、失学或受不 法分子欺骗被迫滞留的。由于这些青少年只能做 一些报酬很低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 • 据公安部门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 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随其在该市打 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厌学、失学或受不 法分子欺骗被迫滞留的。由于这些青少年只能做 一些报酬很低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而 城市的生活水平又较高,贫富差距也较大,这些 青少年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做出危害社会 的违法犯罪行为。
3、 青少年犯罪典 型案例及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 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 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 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 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 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 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一、案例:[案例一]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
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
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
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
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
“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
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
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
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
“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
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案例二】一刀斩断了三个家庭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小王读初三,小顾读初一。
一天二人发生口角,小王顺手打了小顾一下,不当一回事就扬长而去。
不想小顾人小气盛,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王家,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门吵闹一阵。
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连续三次找小魏帮助,小魏自认为是小兄弟的头,欺侮小兄弟就是给他小魏难看,所以一口答应,当即叫了一个朋友,准备了一把长砍刀,到校门口等候,当顾放学刚走校门,上去对准顾就是一刀。
青少年犯罪
记者随后来到赵少旭和赵泽波的学校,获知他们同 是初二年级六班的学生。学校的同学反映,赵少 旭平时很老实,对同学都不错;而赵泽波则比较 调皮,性格比较古怪。
据赵泽波在派出所所作的口供,他们一伙4人 绑架了赵少旭,并在电话勒索前已将其杀 害。他们把尸体藏在了仙门城的一间废弃 的破屋里。
事发后的第二天下午,赵少旭的尸体从破屋里被抬 出来,家人发现其死得很惨。记者从录像和照片看到, 赵少旭的尸体多处有伤痕:头部有严重击伤,喉咙有 刺伤,颈部有勒伤,后背布满了星星点点的剪刀刺伤。
第5讲: 青少年犯罪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历史与现状
• 1950年至1959年的10年间,青少年罪犯 约占整个刑事犯罪作案成员总数的20% 左右,青少年犯罪未构成一个社会问题。 • 1960年至1965年的六年间,我国刑事犯 罪发案年均为全国人口总数的4‰。明显 下降,但犯罪青少年约占整个刑事犯罪 作案成员总数的30%左右,却处于上升 趋势。
• 二是按照《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八种重罪即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负刑事责任。
• 三是许多大案要案是青少年所为 。 据统计,2002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比 2001年下降了2.8%。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与 主要特点
案例2
• 天门某中学学生彭某与本校高一(二)班 学生彭某在学校篮球场打球时发生口角。 下午4时30分,前者在教室门口用随身携带 的水果刀朝后者胸部猛刺一刀后潜逃,使 其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案例3:初二学生绑架杀死同学
家住汕头市潮南区的赵映宣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有15岁的儿子 赵少旭会被绑架并以残忍的手段“撕票”。更让他吃惊的是,对 儿子下毒手的竟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只有17岁,其中一 个还是儿子的同窗好友。 案发的第二天,4个涉嫌作案的孩子就被缉拿归案,赵少旭的尸 体随后在村里一间废弃的小屋内被找到。警方调查的结果显示, 他们作案的动机很简单——只为敲诈勒索,但采取的方式竟是先 “撕票”再勒索。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青少年本身造成了危害,也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构成了威胁。
以下将列举几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案例一:小明(化名)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他经常逃课、打架和吸烟。
一天,他因为纠结于一次纠纷,将同学打伤,并随后被警方抓获。
这个案例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家庭问题、朋友圈影响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小明的父母经常忽视他的教育和管教,导致他没有受到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引导。
同时,小明的同伴圈子中可能有一些不良影响,使他陷入了违法犯罪的行为。
此外,小明自身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正确处理情绪和应对挑战,倾向于以暴力或其他不良行为来解决问题。
案例二:小华(化名)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生,他因为迷恋赌博,在网络上一发不可收拾,负债累累,最终以抢劫的方式弥补债务。
对于小华这样的案例,主要原因是他对赌博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并没有正确管理自己的金钱和情绪。
可能是因为他缺乏正确的娱乐方式和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念,从而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
为了预防这样的案件发生,需要从教育和执法两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金钱管理与风险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念,并提供更多的健康娱乐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执法部门应该加强对赌博和赌博网站的打击力度,并严格执行法律条款,以警示和制止青少年追求非法赌博的行为。
案例三:小杰(化名)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他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充当了施暴者的角色,对同学进行了恶意欺负和伤害。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青少年犯罪行为,可能导致被欺凌者长期的心理创伤和身体伤害。
小杰之所以会参与欺凌行为,可能是他缺乏同理心、自卑心理或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学校可以加强对欺凌行为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观念。
同时,家庭也应该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并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教育。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一、案例:[案例一]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
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
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
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
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
“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
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
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
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
“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
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案例二】一刀斩断了三个家庭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小王读初三,小顾读初一。
一天二人发生口角,小王顺手打了小顾一下,不当一回事就扬长而去。
不想小顾人小气盛,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王家,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门吵闹一阵。
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连续三次找小魏帮助,小魏自认为是小兄弟的头,欺侮小兄弟就是给他小魏难看,所以一口答应,当即叫了一个朋友,准备了一把长砍刀,到校门口等候,当顾放学刚走校门,上去对准顾就是一刀。
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案例一:网络诈骗小张是一名高中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需要购买游戏装备和虚拟货币。
由于缺乏经济来源,他开始在网络上进行诈骗活动,通过伪造身份信息,骗取其他玩家的钱财。
最终,小张的行为被警方发现并受到法律的惩处。
案例二:校园暴力小李是某中学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
在一次被同学恶意嘲笑后,小李情绪失控,用随身携带的刀具伤害了同学。
这起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三:盗窃小王是一名初中生,因为家庭贫困,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
小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偷窃了同学的手机,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的盗窃行为越来越频繁,最终被警方抓获。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
缺乏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2.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忽视德育教育、校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不良的社会风气、错误的价值观念、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4. 个人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都较为脆弱。
个人性格缺陷、冲动控制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原因。
预防和干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当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改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加强法制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成长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成因、法律责任以及预防措施。
二、案例介绍(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5月,某市一名16岁的高中生小张(化名)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逮捕。
据调查,小张曾因家庭矛盾与父母发生争执,导致其对家庭产生怨恨。
为进一步报复父母,小张伙同同年级的王某(化名)策划抢劫。
2019年4月某晚,小张、王某两人持刀闯入一居民家中,抢走现金3000元。
案发后,两人逃离现场。
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迅速将两人抓获。
(二)案件处理结果1. 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小张、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鉴于两人系未成年人,且犯罪情节较轻,依法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处小张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2. 社会影响该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力度,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案例分析(一)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小张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他的关爱和教育。
这导致他在心理上产生了怨恨,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因素学校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部分青少年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网络、影视等传播媒介中存在大量不良信息。
部分青少年在接触这些信息后,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二)法律责任分析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小张、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小张、王某在抢劫过程中,给被害人造成了财产损失。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1、从犯罪形式看:①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人占总数的60%,超过半数。
②内部组织结构紧密。
以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为例,吕建龙集团的成员分为核心成员、一般成员和外围分子三种,核心成员吕建龙、汪文旭、马慧清、唐占仓4人同居一屋,吕建龙专门制定了值班制度,规定4人中每天留一人在家值班,吕作为集团首脑,通过掌握集团犯罪收入分配权控制了其余6人,形成吕位于塔尖位置的、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状权力结构。
2、从犯罪手段来看:①作案手段凶暴、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福建省漳平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
②犯罪手段趋于成熟化、智能化,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和逃避打击的意识。
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
如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
3、从犯罪性质看:盗窃、抢劫犯罪等各类案件俱有出现,并且均有上升趋势,而又以盗窃犯罪居多。
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而有些则走向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更有甚者,模仿电影电视中人的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学吃请,也欲请同学吃请却囊中羞涩,盗窃未成,遂杀人抢劫。
4、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引言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或十几岁的年轻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个体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几个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并探讨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措施。
案例一:抢劫案案例描述:2019年,某城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抢劫案。
两名未成年人以暴力手段抢劫了一名年轻人身上携带的贵重物品,并造成了受害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分析:这起案件反映了一些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如社会压力、家庭问题、教育资源的不足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选择错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预防和教育措施: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案例二:网络诈骗案案例描述:2020年,某青少年组织利用网络手段进行了一系列诈骗活动。
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冒充他人进行虚假交易,骗取大量金钱和财物。
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犯罪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青少年利用自己熟悉的网络技术和匿名性,更容易躲避法律的制裁。
此外,未成年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预防和教育措施: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家长也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辨别虚假信息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案例三:暴力斗殴案案例描述: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斗殴事件频发。
在一起暴力斗殴事件中,一群未成年人围殴一名同龄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分析:社会的暴力氛围和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也是青少年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
预防和教育措施:教育部门应在校园中开展冲突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正确解决冲突。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引导,提供更多的体育和文化活动,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
中学生触犯法律的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中学生触犯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案例以一起中学生触犯法律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旨在揭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案例概述小明,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他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群社会青年,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某日,小明与这帮社会青年在街头闲逛时,发现一家便利店门口的收银台无人看管。
他们心生贪念,决定抢劫这家便利店。
在策划过程中,小明主动提出自己负责放风,其他人在便利店门口等候。
当晚,他们按照计划实施了抢劫,得手后逃离现场。
三、案例分析1.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冲动性: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行事。
(2)盲目性: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对法律意识认识不足,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3)团伙性:青少年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互相影响,共同作案。
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3)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影视、游戏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3. 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强化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净化社会环境:政府、社会团体要加强对网络、影视、游戏等不良信息的监管,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案例启示1. 青少年犯罪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密切配合,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青少年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五、总结本案例以一起中学生触犯法律的真实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共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法律为青春护航案例(3篇)
第1篇正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手段,为青春护航,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文将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为例,探讨法律在护航青春中的作用。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以下特点:1. 犯罪年龄逐年下降,低龄化趋势明显。
2. 犯罪类型多样化,从传统犯罪向新型犯罪转变。
3. 犯罪手段恶劣,暴力犯罪、团伙犯罪增多。
4. 犯罪动机复杂,既有物质需求,也有心理因素。
二、法律在护航青春中的作用1.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1)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将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参观法院、监狱等活动,让未成年人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3. 严格未成年人犯罪司法(1)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机关应充分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措施。
(2)设立专门机构。
我国设立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辅导机构等,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供专业、全面的司法服务。
(3)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档案。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归档,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参考。
4.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共同维护青少年权益。
三、案例分享以下是一起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的案例:2019年,某市一名15岁少年小张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
当代中国突出的类型犯罪调查之青少年犯罪
当代中国突出的类型犯罪调查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犯罪现状二、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三、影响个人素质的因素四、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五、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六、青少年犯罪原因七、结语一、青少年犯罪现状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有人将其列为世界性难题。
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年鉴》统计,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比例在不断增加。
1959~1963年。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的30%,1976年一下子上升到60%,1986年又猛跳到72.47%,现在仍然有上升趋势。
而且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80%以上。
有详细资料显示,我国有2.2亿青少年,平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并且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动向,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手法成人化和智能化。
(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
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
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
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三)从犯罪年段年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我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
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
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导读: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勺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
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今是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将达4亿,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约为2400万。
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上均来自网络。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勺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而犯罪。
为了认真贯彻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示精神,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积极发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共同发起"大家E起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
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因此,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期栏目就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追本溯源才能理清源头,从根源上杜绝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才能真正预防和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
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青少年犯罪现状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 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
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
“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用法律来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用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宋庆龄先生曾经说过,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但少年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待。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2、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
青少年犯罪还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据公安部在一篇治安形势分析的文章中披露:1998年终被公安机关查获的刑事案犯中,未成年人就已占21%而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更是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未成年人因有违法犯罪行为而遭到公安机关查处,其中3万余人被判为少年犯。
未成年人的犯罪比例如此之高,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 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看,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而心理的成熟程度远远落后生理的成熟程度。
生理上的“相对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
(3)犯罪的暴力程度加深。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好动、精力充沛、体能好,但同时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激动,是非观念不明确,责任意识缺乏。
这些容易导致青少年好逞英雄,用粗暴、残忍的手段破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
其目的可能仅仅是显示其“有能耐"、"厉害",其暴力犯罪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冲动性和愚昧性。
(4)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更有甚者向黑社会发展。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以财产为目的的犯罪集团,如团伙盗窃、诈骗、抢劫,另一个是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集团,如流氓团伙。
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僱团伙犯罪。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5)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
我国青少年犯罪时利用一些新兴的科技成果,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
专家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各种智能化犯罪手段通过诸多途径,会纵横交错地影响青少年犯罪手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地市闲散和流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新据公安部门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随其在该市打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厌学、失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被迫滞留的。
由于这些青少年只能做一些报酬很低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
据公安部门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随其在该市打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厌学、失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被迫滞留的。
由于这些青少年只能做一些报酬很低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城市的生活水平又较高,贫富差距也较大,这些青少年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做出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
3、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
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案例一:“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露露听说有个低年级的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女孩暴打一顿;另一名18岁的女生燕子参与5起抢劫,抢钱近5000元。
问起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竟然回答说:“当班长、学习尖子远不如当大姐大威风!”据燕子和露露说,为什么要选择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因为她们看到电视、录像里都是这样,挺牛的,相比于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们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
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就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一些家庭幸福、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出轨”。
不良的社会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外部原因,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消除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刺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案例二:未成年人犯罪也要负责任2000年12月仃日晚,户县15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想制造火灾。
他先将一堆麦草点燃,但因火势较小没有引起他人注意,又窜到同村张某家老屋处,用火点燃一把干麦塞入门洞引起大火后,王某便躲在暗处观看村民救火。
火越烧越大,烧毁了房屋,烧死了一头耕牛和一些用具,损失达7000余元。
法院鉴于王某未成年,遂依法作出减轻处罚判决。
判处王某有期徒刑8个月,其父母赔偿受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7000余元。
如何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
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XX周岁。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原则与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同,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
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案例三:花季年华为何心狠手辣?专家提醒警惕青少年暴力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
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注意,也可以忽视,似乎不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
【新闻事实】十七岁今年3月25日,未满18周岁的黄新锋、黄惠民和丁雄壮3名少年一起来到金华一家小录像厅,他们来的目的很明确:杀掉独自一人守店的店主姜雪梅,抢光店里的钱。
晚上8点,他们佯装看通宵录像租了10个碟片,然后躲进店内一间房屋看录像。
当晚10时许,姜雪梅关掉店门进里屋打扫卫生,黄新锋3人突然站起来卡住其脖子,用拳头和板凳猛击她的头部和身体。
最后她死了,3个少年在一个多礼拜后就被抓捕归案。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高二学生17岁的徐力放学回家,母亲吴凤仙开始不停唠叨他的学习成绩排名问题,总觉得母亲给自己压力太大的徐力于是操起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
“好学生徐力杀母”案一度震惊全国,最后他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十五六岁2001年3月2日下午,包头市东河区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两人遂互相推搡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