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摘要】由于文化和语言形式的差异,不可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语言形式的差异造成绝对不可译性;文化差异造成相对不可译性。不可译性,不是翻译可不可能,而是如何提高可译程度。本着偏重内容,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在处理不可译问题是采取功能对等。因而通过分析文化差异,采取归化,加注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
【关键词】文化差异;不可译性;功能对等
1.引言
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表达式,通过翻译信息有可能丢失或增加,由此产生了不可译性。不可译性指无法传递源语言(原语)的全部含义。奈达指出,语言与文化总是在变化中。语言不断扩大。全世界范围内,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傅仲选分类为绝对不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文化差异引发的不可翻译性是暂时不可译的,是相对的。不同的文化现象具有认知和表达的特点。这是翻译的本质。
2.文化差距引发的不可译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独特的社会文化。彼得·纽马克指出:哪里有文化焦点,哪里就有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翻译问题。语际翻译是可能的,因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翻译是针对源语规范的一种普遍的或理想的近似,是语际转换,比较语言之间的差异。随着文化传播的扩大,文化差异可以或多或少
地弥合,由不可译向可译的转变是可能的。不可以译性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称呼和头衔,等级词,双关,幽默语,比喻几个方面。
中国人习惯称呼亲属为三姑,四叔。英语国家是直呼人名。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称呼在英文中没有对等词。如“王大嫂”必须删除它的中国风味,翻译成“mrs. wang”(“王太太”)。要明确人际关系。在中国,一些陌生人被称之为“大妈,师傅”等。“sir, madam ”这些称呼可以达到功能对等。中文常使用头衔或职业来称呼,如刘经理。英语中只有少数的职业这样,如doctor, judge, mayor,governor.。英语国家称呼别人用名字——苏珊,汤姆,等等,这适用于各个年龄层,并不是不尊重。一些等级词似乎是可译的,但事实上不可译,因为目标语无法传达源语中独特的等级概念。汉语中,”歌手,歌星,歌唱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等级。翻成英文,只有一个词“singer”。众所周知,主要有2种双关:同音双关,意思双关。双关语是词汇层面的意义双关。如采用“直译+注解”。chillingworth(齐林沃斯,名字中内含冷酷,残忍之意)。幽默的双关语几乎“不可译”。同音字,发音或拼写相同,用来表现幽默,讽刺或嘲笑。只能抓住单词的基本概念而牺牲其语意特点。如:“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一位伦敦工人做出以上评论。所谓虔诚的先生和女士进教堂祈祷(pray),求上帝保佑。”prey”意指他们剥削劳动人民,就像弱肉强食被捕食一样。比喻与历史发展,文化背景,民族心理,传统和习俗分不开的。比喻词,成语,谚语是不可译的。英汉翻译只能说
明其概念和寓意。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爱慕虚荣(joneses 来自一部动画片的题目)。
3.文化对意义理解的影响
人类与客观现实是一致的相同的,这是可译性的根本原因。然而,具体看又是不一致的。翻译困难来自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可以看到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语言寻求异同。语言都有潜在的优秀的审美表达,反映社会文化。文化对指称意义理解产生影响。英语为母语的人很难理解什么是“豆腐”,中国独有的食品。随着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输出,“ tofu”(beancurd)已成为一个外来词为英语逐渐接受。“鸳鸯”被翻译成“mandarin duck:”。“鸳鸯”具有很强的联想意义,象征“爱”。英语的读者只看作普通的鸟。如果翻译成“love bird”很容易地被外国人理解。一个词的概念可以迂回表达,有时是因为词汇空缺现象与文化重点。如,马大嫂(ma—sister—in—law)person very busy with household chores transliteration of 买汰烧(mataso in shanghainese) which refers to a woman’s three domestic tasks:buying vegetables, washing them and cooking them. 忙于家务,买汰烧(上海话)指的是一个女人的三个家务负担:买菜,清洗和烹饪。这表达了嘲弄的含义。
4.如何应对不可译性
文化的不可译性可以通过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语言来减少。通过翻译,译者应尽可能把不同文化传播给目标读者。翻译过程中的损
失和失真是不可译现象。常见的方法有移译,归化和回译。
移译是将源语完整转移,没有任何变化。许多词如cpu, dna,cd, vcd, dvd.中央处理器,脱氧核糖核酸,光盘,光盘,影碟。这些缩写是为简洁。目标读者无法理解源文。本着为读者,第一次出现的英文缩写,中文添加说明。归化是使用流利的母语表达源语。归化没有翻译痕迹,但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利用有浓厚文化韵味词翻译。源语和目的语都有相同的使用频率。优势是译文更真实生动。值得牺牲最小化的原语文化来创造最佳传播效果。译者引导读者接受外来文化,得到近似的心理影响。如“画蛇添足”可译为gild the lily。此外,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可翻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便称王”。回译是非常典型的,主要有音译,借译,释义。(1)音译:挞 tart,贴士tips。(2)借译: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 brain wash 洗脑。(3)释义:费厄泼赖fair play ,罗曼史romance。
5.结语
综合实践,必须选择合适的妥协与补偿方式传达意思。不可译性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可通约性,不是被动或消极承认。客观存在的不可译性是事实,体现的是严谨和诚实的科学方法,利于翻译理论的建设,可以提高翻译技能,寻求最大程度的可译性以及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翻译意味着交流。不可译实为提高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