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及东汉散文.ppt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5c426760b4c2e3f5627631e.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 (商周记言 史料汇编)
诸子散文
(寓理于形)
历史散文
(记言记事)
儒家 《论语》《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先
道家 《老子》 《庄子》
秦
法家 《韩非子》
散 应用阶段
文
孔子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不定 《国语》
刘向编 《战国策》
北宋古文运动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 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 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 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
明白如话。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 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 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 模仿。他取韩文文从字 顺的一面,舍其奇险的 一面。
中 柳 《捕蛇 取材极具匠心。 唐 宗 者说》
传 记
元
《段太 尉逸事
取自真人真事, 描写生动,剪裁
文
状》 精当。
中唐 传记 文
《童
谴责中唐南方地
区寄 取材极具 区贩卖人口、抢 传》 匠心。 掠儿童的恶习。
柳
宗
观察精细,
中唐 山水 游记
元
《永 词语精确, 借山水之乐派遣
州八 记》
描写生动。 把写景抒情 融为一体。
清代散文
魏禧
清 初
顾炎武
民族矛盾尖锐,爱
魏禧
国主义思想在诗文中有突 出表现。
《大铁 椎传》
主张上 方苞
康 乾 年 间
溯唐宋八大家 《狱中
桐 城 派
方苞 姚鼐 刘大櫆
乃至秦汉散文, 内容上鼓吹封 建正统,形式
20 秦汉文学 第六章 汉书
![20 秦汉文学 第六章 汉书](https://img.taocdn.com/s3/m/556caf4789eb172ded63b7c2.png)
一、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
《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 多变, 引人入胜。书中许多故事在 正史中有记载, 但作者把它们写入 本书时不是原封不动地袭用, 而是 依据传说或发挥想象, 增加许多生 动的细节。
二、荒幻离奇的浪漫色彩
《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 幻离奇, 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许多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上确实 存在,但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和 民间故事, 它的荒幻离奇主要 源于此。
一、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
《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 人物传记, 《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 物的生动记叙。
《史记》所写的秦汉之际的杰出人物是在天下未 定的形势下建功立业, 涌现出一批草莽英雄, 其中最 引人注目的是战将和谋士。
《汉书》所写的人物是在四海已定、天下一统的 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固然不乏武将和谋士, 但更多的 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汉书》展示了官场的世态 人情, 生动地再现了西汉盛世各类士人宦海浮沉的情 境, 他们的成功和失败构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
二、家族兴衰史的展示
《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都是 以写单个人为主, 很少全面叙述家 族的兴衰史。《汉书》记叙了许多 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通过描述这 些家族的兴衰史, 对西汉社会的变 迁作了多方面的展示。
二、家族兴衰史的展示
《史记》对酷吏的揭露极为 深刻,班固也批判酷吏,在揭露张 汤、杜周文法刻深, 寡恩少义的 同时, 对他们的子孙的美德懿行 多有称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人们对张汤、杜周这两位酷 吏的反感, 使他们的形象更接近 于生活实际。
四、《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异同及其与吴 越文化的关系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 索, 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 因此, 它们都具有鲜 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吴越之民重剑轻死, 信巫淫祀, 这两部历史散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荒幻的神话传说、 强烈的复仇意识和崇武尚勇的义侠形象, 无不和吴越 文化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 这两部作品是吴越文化的 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a144f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a.png)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秀课件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886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9.png)
第4课
昏 侯
墓
金
西汉与东汉
饼统一多民Leabharlann 封建国家的巩固第 一 篇章
西汉
(一)帝国初建
1.西汉的建立
朝代卡片
刘
创
邦
建
者
朝代
西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都城
长安
“汉兴, 接秦之弊, 丈夫从军旅, 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 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 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汉兴, 扫除烦苛,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
以之以恭俭, 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
风易俗, 黎民醇厚。
——班固《汉书·景帝
纪》
思考: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 的社会景象?
西 田秦地汉的荒初暴芜年政社, 会人和经口长济锐期遭减到的。严战重乱破坏,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重建国家机器
权力核心
皇帝制度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
欧洲“和一北非带。一路”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敦煌
西域都护府
张掖
酒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 武威
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1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早则民人
给家足, 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材料2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 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五、六、七章 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剖析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五、六、七章 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14a8e5770bf78a6529544a.png)
张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 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 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逾侈”。 《二京赋》中:“苟好剿民以媮 乐,忘民怨之为仇”, 凝聚了作 者的创作宗旨。 《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 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 新鲜内容:1、令人叹为观止的 民俗事象;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 物描写。
《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 谋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 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汉 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 兴衰显社会变迁。 《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 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 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 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 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 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 诗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 中和之美。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 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 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兰荣一何晚,严霜瘁 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质道所贵, 遭时用有嘉。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贤才 抑不用,远投荆南沙。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见志诗之二》)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 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 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 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 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 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传 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者。 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 以谨严取胜,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汉书》及东汉散文
![《汉书》及东汉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ca684552ea551811a6871a.png)
《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
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
从总的趋势看,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少语体散文作家也着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文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浮华文风有所矫正。
第一节《汉书》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家族兴衰史的展示李陵、苏武的悲剧人物形象精密的笔法对起始事件的交待篇末的轶闻逸事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经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
《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
《汉书·公孙弘卜式宽传》对于武帝和宣帝朝涌现的各类人材作了概述,其中提到的绝大多数人物都在《汉书》中有一席之地,分别为他们立传。
通过叙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全面地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史记》所写的秦汉之际的杰出人物是在天下未定的形势下云蒸龙变,建功立业,此时涌现出一批草莽英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将和谋士。
《汉书》所写的西汉盛世人物则不同,他们是在四海已定、天下一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中固然不乏武将和谋士,但更多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和秦汉之际的战将谋士相比,西汉盛世的法律经术文学之士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他们有的起于刍牧,有的擢于奴仆,但通过贤良文学对策等途径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其中有许多轶闻逸事。
公孙弘年六十余才以贤良征为博士,奉命出使匈奴,因奏事不合天子之意,不得不移书言病,免职归乡。
后再次征选贤良文学,菑川国又推荐他应召。
两汉文学课件 PPT
![两汉文学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17a16aaef8941ea76e05a1.png)
5、由于与先秦时期楚地文学的渊源关 系,汉代文学从开始就带有浓郁的浪漫 色彩。进入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浪 漫色彩逐减,理性精神日增。
6.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 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 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11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22汉赋?33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44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5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11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
秦汉文学绪论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二章 司马迁与《》 第三章 汉代辞赋 第四章 汉代诗歌
邹阳与《狱中上梁王书》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者,齐 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 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 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 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擒,恐死而负 累,乃从狱中上书曰……书奏梁孝王,孝王 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狱中上梁王书》主要艺术特色:
它改书为志,去掉“世家”并入“列 传”,这样它就由“纪、表、志、传” 四部分组成。全书共一百篇,八十余万 字。主要记载从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 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西汉的历史)
记事散文有赵晔的《吴越春秋》、袁康的《越绝 书》;
政论散文有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
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马 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又曰:“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 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 往不乏,读之但见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 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 卓为百代伟作。”(《评注昭明文选》)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2张ppt).ppt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2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a46f2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e.png)
商作人业不,得而拥大有饥土馑地。,…—…—天重子农不抑能以商具恭醇俭驷,,孝而景遵业,提五倡六节十俭载,之间,—至— 于减移少风财易政俗支,出
田将租相十或五乘税牛一车。 汉高祖
———调—动《农汉黎—民书民《生·醇汉产食厚书积货。·极志周卷性》云五成·康景田,帝租汉汉纪三文言第十、文五税景景》一帝,美—矣—!减轻农民负担
两
军事上
汉
王莽新朝
东汉的兴衰 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
史学
两汉的文化 文学
科技
本课小结: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 治逐渐代替贵族政治,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发展,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手工业、商业也 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家对经济主导作用突出。
思想 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科技文化 文化 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均 输 : 武帝在郡国任命了均输官。其职责是将朝廷需要的贡品及时运往京师, 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运到价格较贵的地区出售,所得钱财上缴大司农。 平准:武帝在各地设置平准仓。如果某种商品开始涨价,就迅速抛售,跌价时 则大量购入。
(4)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
二、西汉的强盛
3.思想文化措施:独尊儒术
(2)中央行政:内外朝制度★
影响: ①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 ②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二、西汉的强盛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
(3)选官:察举制 理解:为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选官标准:
B.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 上级或中央,经中央组织考试后由中央任命。
二、西汉的强盛
第三章《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班固和《汉书》
![第三章《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班固和《汉书》](https://img.taocdn.com/s3/m/256fb56e1ed9ad51f01df267.png)
6
4、对史实的记载详尽严谨 和《史记》重叠部分的内容,《汉书》 补充了许多有价值史料,如《贾谊传》。 增创了帝以下的七篇帝纪和一百多个 人物传记。 在“志”和“表”中,对西汉的官制、 刑法、经济、学术源流等作了系统的记载。 常在传记中全文收录人物的奏疏、辞赋 等作品。
7
四、《汉书》的行文和语言特点 1、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首先,《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 叙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准确。 其次,《汉书》不仅清晰地叙述事情 的来龙去脉,而且特别强调那些带有起始 性质的事件。 再次,《汉书》对一些材料的位置安 排有一定的规范。
4
此后,班固奉旨修书二十余年,到汉 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基本完成。一部 分未完成的“志”和“表”,由其妹班昭 和同郡人马续补写。 和帝永元初年(公元89),班固随窦 宪出击匈奴。后窦宪被和帝逼令自杀,班 固也被免官。后又因事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的作品还有一些诗、赋、散文等。
5
三、和《史记》相比,《汉书》的内 容特点 1、其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 的生动记叙 2、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 3、也有不少写得很出色和悲剧气氛 很浓的人物传记
11
二、《吴越春秋》的文学特点和影响 1、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2、一些故事虚幻离奇,具有浓郁的 浪漫色彩 3、注重人物形象刻画
12
第三节 《论衡》和东汉其它散文
一、王充的《论衡》 《论衡》是东汉王充所著的一部政论哲 理散文。全书85篇,今存84篇。 王充(27-96?),字仲任,会稽上虞 (今浙江上虞)人。
13
《论衡》以“疾虚妄”为宗旨,深刻批 判了汉代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迷 信思想,也广泛论述了有关历史、现实等 方面的问题。 语言准确精练,浅显通俗。 《论衡》中还提出了一些文学观点。如 尚实用,重教化;反模拟,重创新;主浅 显、反艰深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1PPT课件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b8ab5331126edb6e1a1014.png)
如:
《鸿门宴》《项羽之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书》
《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 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班固笔法 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在塑造人物形像上,也有不少优秀的篇 章。
如:《苏武传》
作 作品 者
《过秦
西 贾 论》《治
汉
安策》
政 谊 《论积
论
贮疏》
文
晁错
东王 汉 充 《论衡》
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庚信。
唐宋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六
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出现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除散句单行的古文外,骈文也
有一些优秀作品。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指美
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众人 韩愈《师说》 的称赞和喜爱。
骈体文在形式上过分束缚,使文章的抒情、叙事、 说理等多种功能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政教需要来看, 骈体文显得不切实用。
中唐
中唐时期,伴随着政治变革,韩愈、柳宗元 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 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之为“古文”, 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 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的 统治地位。这次文体革新被称为唐代古文运动。
绝唱,无韵之离
人物描写:准确到位,采 骚。
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 我国第一部纪
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 传体通史。
史
以人物为中心
记
文章结构:极具匠心。有 再现历史画面。 时单线发展,峰峦起伏; 人物描写与结
有时则用并列结构和网式 构艺术对后世影
结构。
响深远。
语言:精确生动,文气流 对唐宋古文运 畅疏朗,曲折自如。具有 动及桐城派有巨 鲜明的节奏感与气势。 大影响。
第4讲 东汉散文
![第4讲 东汉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a5182d580216fc700afd39.png)
《汉书》的手法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首先,《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 得非常准确。 其次,《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 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再次,《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 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比如凡属传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 很少有部历史散文《越绝书》的许多内容和《吴越春秋》相同。 《越绝书》各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独立成篇,显得比较松散。 除讲述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驳杂之 感。 吴越文化的重要载体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 文士之手,因此,它们都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吴越之民重剑轻 死,信巫淫祀,这两部历史散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荒幻的神话传说、 强烈的复仇意识和崇武尚勇的义侠形象,无不和吴越文化的历史传统密 切相关,这两部作品是吴越文化的重要载体。
《论衡》一书的文字比较接近汉代口语,既准确精练,又通俗易懂。《论衡》的用词朴 实无华,不重雕琢,在当时文风日趋骈俪化潮流中独树一帜。 《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原因,其中也有许多局 限。王充对神学目的论持否定态度,不承认有意志上帝的存在,但仍然认为人的贵贱寿 夭、国家的治乱安危都受时数的支配;他不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却相信观察骨相气色 的相面术;他不承认有雷公龙神存在,但对民间的求雨术却表示认同。 《潜夫论》 王符的《潜夫论》和王充的《论衡》都成书于东汉中期,也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对当 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切中时弊。在议论政治上的得失时, 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的笔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王符批判靡丽浮华的文风,《潜夫论》一书的文字皆朴实无华,准确简练。书中虽不时 显露批判的锋芒,但以温雅弘博见长,不为卓绝诡激之论,和王充的《论衡》稍有不同。 王充、王符以及后来的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而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章 汉代散文25页PPT
![第一章 汉代散文2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9d0c99bb68a98271fefaf0.png)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 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 共70篇。其中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可叫做分 传,如《伍子婿列传》;有两个人或几个人一传 的,叫做合传,如《孙子吴起列传》;有好多人 按人物性质合在一起的,叫做类传,如《儒林列 传》列申公等六人,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思想。对 少数民族的记载如《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 等。
3. 以一系列的故事构成全篇 4. 善于描写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 5. 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1.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1)人物形象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社会覆盖面广;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个性之中又寓有普遍的共 性; (3)人物形象充满传奇色彩; (4)悲剧人物形象众多,充满浓郁的悲剧气氛.
三、西汉后期散文 (一)刘向的散文
1. 奏疏 《极谏用外戚封事》、《谏营昌陵疏
2. 书录 《战国策书录》 、《管子书录》 、《孙卿书 录》
3.《新序》、《说苑》等杂著 (二)扬雄、让太常博士书》
第二节 司马迁和《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一)司马迁的生平
第一节 西汉散文
一、西汉初期散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二)晁错的政论文 《论贵粟疏》 (三)枚乘、邹阳的散文 《谏吴王书》 《上书吴王》
二、西汉中期散文 (一)《淮南子》 (二)董仲舒的政论文 (三)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 蜀父老》 (四)桓宽的《盐铁论》 (五)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 《报孙会宗书》
班固
![班固](https://img.taocdn.com/s3/m/7f8d7c5e3c1ec5da50e2708a.png)
2、《汉书》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 主要着眼于社会的秩序、国家的统一和人 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书中对当时的皇权、 对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也是极力维护的, 而绝不去赞美不符合秩序的人物和行为。 3、东汉前期,随着儒家思想的流行,社会 上出现了崇道德、重名节的风气。受其影 响,《汉书》注重表现讲节义操守,品德 突出,特立独行的人物,尤其重视那些忠 君爱国,气节坚贞,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 卓越贡献的人物。
《 汉 书 》 及 东 汉 历 史 散 文
一、班固生平 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 学就读,所学无长师,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 义。及长,贯通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 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 入狱。赖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遂送至京师。 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 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 成《汉书》。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 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为后世“正史”之楷模。后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 为中护军,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 被人陷害入狱,死于狱中。
4、和《史记》一样,《汉书》也是一部带 有作者独立见解的实录之书。班固非常推 崇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他在《汉书》中能 够尊重历史事实,在真实记载汉朝历史功 绩的同时,也暴露了统治者的种种罪恶, 对西汉后期政治的腐败、统治者的荒淫和 昏庸、佞幸和外戚的专横跋扈、恣意妄为, 都有所揭露和批判。
四、赵晔《吴越春秋》与袁康《越绝书》 以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史实为根据,加 入了不少虚构成分,对后世传奇小说有深 班固认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 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 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 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 书》。 《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 “,“列传”省称“传”,“书”改曰 “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 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 书沿袭下来。 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优秀课件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53a5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e.png)
一。
东
汉
② 统治措施: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的
政治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兴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衰 (3)光武中兴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财经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③作 用: 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衰落
(1)西汉灭亡
东 (2)新莽统治 汉 的 (3)光武中兴 兴 衰
(3)东南和西南: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3
(1)西汉灭亡
① 根本原因: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② 直接原因: 王莽篡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莽改革:
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
①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实行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 独尊儒术,前136年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边疆经略
(1)反击匈奴: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 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2)通西域: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前60年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3)五言诗: 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科技
《黄帝内经》 战国至西汉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f2fc0d58fafab068dc024a.png)
《国语》
第一部国别史著作 《晋语四》
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 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 “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 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 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
《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
《秦策一》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 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 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 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 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 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 刺其股,血流至足。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鲁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主要思想倾向: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
为,贬斥邪说暴行。 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 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一)商代:历史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商周铜器铭文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乾: 元 亨 利 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④语言风格多样化
《史记》的语言风格是多样的,往往能随着表达 不同内容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色,几乎每篇都 充满作者个性化的抒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