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软件专业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职软件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理念,希望能通过改良后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加他们未来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 高职教育软件专业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和院校自身的发展,高职教育事业已经获得蓬勃发展,各企业也将目光从普通高校放到高职院校中,使得高职院校获得迅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这既是机遇更是对发展相对滞后的高职教育的一个挑战。目前,在高职的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1、高职软件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变动频率较大
部分高职院校对软件专业课程的设置每年都会有较大的改动,如此频繁的变化不仅要求教师不停的对新课程进行学习和适应,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已经学习了部分课程的老生看到新生的课程设置,也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困惑,甚至认为自己学的知识已经被淘汰,从而产生厌学等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后果。
1.2 教师对自己缺乏定位
部分教师每学期的课程都大相径庭,例如上学期上c++,这学期上c#,下学期上java,这样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教授不同的课程来成为一个全才。但是软件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新换代快、而
且技术繁多,要求较强的实践能力,即使是在企业一线工作了几年
的开发人员也未必能对其中一种语言精通。教师如果对每种技术都去学习,那就不可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也没有时间去做有些层次
的项目,这样对所上的课程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表层的理解,自然
教出来的学生也难以掌握课程的精髓了。
1.3 过于强调实训却忽略了理论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尤其是学习主动性不及高等院校,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强调以兴趣为导向,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通常一门课程都以实训项目作为导向,在课堂上
只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然后再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来完成项目。这种教学理念与其说是提倡“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将所学理论迅速在实践中进行消化,不如说是通过“用”来引导“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内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手段看似非常完美却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不少缺陷。
1.3.1 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薄弱
作为软件专业,语言基础课程是必开课,可选择的很多,既有传统的c语言和c++,也有现今流行的java和c#。不过从当前高职的教学模式出发,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能一开始就开设较难的课程,这会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一般较难
较高的基础理论课的实用性又不足,通常停留在语法和算法阶段,
学习一个月也看不到实际的项目,很难去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于
是大多数院校对新生都开设一些相对简单、实用的理论课,比如java语言。
java语言虽然不难,但是也能让学生在学习java语法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软件的设计思想。比如通过抽象类和接口的学习,可以了解软件的一些设计模式,但很多老师觉得这些这些理论对于学生不好理解,而且从项目的难度而言,讲授与否并不影响项目的完成,于是在传授这些理论的时候主要是语法而非理念。很多学生在做完相关项目后看似掌握了这些概念的应用,实际上对于如何使用、何时使用却一知半解。曾对已经能独立完成java课程综合实训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73%的学生不了解抽象类和接口在实际项目中的作用,63%的学生对面向对象语言的优势仅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上,没有自己的领悟。
1.3.2 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缺乏思考
通常一门语言理论课程的开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言课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编写程序的逻辑思维,而非语法。在传统的语言学习中,时常会通过编写一些数学计算的程序来了解语法,锻炼逻辑思维。但是这些数学式的练习太过枯燥,实用性不足,于是在高职院校就舍弃了这些东西,改为通过诸如信息发布平台、学生管理系统等实际的项目来进行训练。
这种改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非常有意义,因为他们比本科生少一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如果使用本科生的教学模式将可能导致他们无论从理论能力还是动手能力
都逊色于本科生,使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虽然这种模式在高职院校已成为主流,但其中的一些细节却往往难以把握。
在实训过程中,虽然教师鼓励思考,但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难以自己思考解决,教师或担心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担心影响教学进度,一般都会提前给学生提供思路或干脆手把手教学生完成项目,于是该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虽然已经学会完成一个项目,实际上都是在依葫芦画瓢。还有些学生虽然是自己完成了项目,但是其代码结构却写得却非常幼稚,而且使用面向对象语言编写的程序却没有体现出一点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在对已经能使用java 进行项目制作的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67%的学生无法完成类似计算机二级难度的编程题目。
1.3.3 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定位
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开设至少两门语言课程给学生学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c#和java,也是当下最流行的两种技术。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对于两种技术的感受却只停留在哪个更容易上,没有更深的一些体会,因为这些课程一般都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但在课程结束后,却没有教师将这些技术综合起来对他们进行分析,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未来的走向。往往是老师做项目用什么技术,他们就跟着用什么技术,样样都会些皮毛,却没有往其中一条技术进行深入学习,这些学生毕业后从知识体系上看似乎满足了企业的要求,但却往往没有一门可以拿得出手的技术。
2、提高软件专业教学质量的建议
2.1 课程设置应遵循大体稳定局部微调的策略
虽然高职直接面向企业,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每年都在变化,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某个软件技术的流行趋势还是比较稳定的,即便它在未来注定失去市场,也不会如普通商品一样迅速流行,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软件的维护需要原先的技术,人才的转变需要时间,这期间的过渡至少也要三到四年,学校完全有时间做出对策。
学校只要在课程规划前进行过科学合理的调研,就没必要每年都对开设的课程进行大的调整。但这并不是说学校不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虽然软件技术在市场上变化不大,但是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城市环境也决定了该软件技术在相关市场上的热度,学校要多派相关教师去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定时将部分教师送往企业一线进行挂职,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以便及时对一些小的细节进行调整。
2.2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方向
软件技术早已进入团队合作的时代,公司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通常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如让美工人员来进行界面设计、程序员进行软件的逻辑和代码设计、数据库工程师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同时为了保证完成的时间,每个模块都可能聘请多人组成一个团队协作完成。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很多软件技术本身就是针对团队而非个人进行设计的,换言之,一个人想完全精通一门软件技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别提同时精通几门软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