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题20套(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题20套(带答案)
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1.
_____________
①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②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
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
南怀瑾就问:“老师,()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
”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
③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
....的袁焕仙先生为师。
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
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
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
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
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
”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④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
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
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
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
”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
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心花怒放:
(2)大名鼎鼎:
2.“扫一眼”表示大致快速地看,照样子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
________一眼_________一眼
3.读第①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人物档案。
人物:_________ 出生年份:_________ 出生地:_________
身份及主要贡献:
4.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________和________两人为师。
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________;第二位老师读后________,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能背就真正懂了。
B.能背还不是真正懂了。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括号内。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假如……就……因为……所以……
7.“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这句话中“像这样读书”是指怎样读书?
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南怀瑾的文章很差,姓商的先生对他的评价不正确。
()
(2)南怀瑾的文章很好,袁焕仙先生是鸡蛋里挑骨头,有意刁难。
()
(3)南怀瑾的文章不错,但袁焕仙先生要求很严格,想让他明白真正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
()
9.下列适合作短文题目的是()
A.读书破万卷
B.书读百遍
10.短文写了两件事,一略一详,第一件事能去掉吗?为什么?
1.(1)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2)形容名气很大。
2.瞥瞅
3.南怀瑾 1918年浙江温州学者,诗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4.商先生袁焕仙满口称赞全然不理读100遍《伯夷叔齐列传》
5.B
6.假如……就……虽然……但是……
7.读书要认认真真地多读几遍,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掌握文章的精髓。
8.(1)×(2)×(3)√
9.B
10.不能,第一件事描写较简略,是为了与第二件事作比较而存在的,是为了突出袁焕仙先生的要求严格,所以不能去掉。
2.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
”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
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
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
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
”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
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给下列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苍劲.______ 昭.示______ 随即.______ 绾.头发______
惊诧.______ 歉.疚______ 得.体______ 怂恿
..______ ______
2.文章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
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3.文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1)“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这句话是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描写,形象地写出了。
(2)“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通过_______描写,表达(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何会感到“歉疚与失落”。
6.你如何理解文题“一个走运的人”?
7.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1.jìng zhāo jí wǎn chà qiàn dé sǒng yǒn g
2.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3.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热爱美、勤劳、懂得感恩的人。
(结合具体内容略)
4.(1)神态“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感到非常意外、吃惊
(2)景物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
5.作者为没有注意到女店主是个不能行走的人,还怂恿她去爬黄山而感到歉疚;又因为或许今生也很难再相见而感到失落。
6.①文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
②虽然女店主并不走运,但是她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以此为标题是对她的赞美。
7.略
3.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chěng)赛场的长跑健将。
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
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后,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 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
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
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
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他们,踢翻他们,绕过他们,就会抵达梦的前方。
1.第①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2.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又为什么难过?
3.仔细品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三十二”“不仅”表现了;
“第一个蝉联”说明。
4.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5.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
6.品味选文,谈谈你对如何成功有什么见解。
1.差→羞
2.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
3.贝基拉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5.不好。
“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效果。
(意近即可)
6.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坚持下去。
4.
送奶工杨琴
①从背影上看,杨琴就是那种蹬着踏板助动车送货的人:她的腿有点罗圈,送奶时,她从不敢把奶箱绑在后面,都是把它们放在踏板上,经年累月弯着膝盖,别扭小心地载着奶箱骑行,腿就变成O形。
②杨琴45岁,凌晨三点半就起床送奶的日子已经有12年,这12年,她用爬楼送奶赚来的辛苦钱,将一对双胞胎女儿送入了大学;孩子上了大学开销大,加上另一个片区送奶的姑娘回老家结婚,杨琴把她手上的五栋楼也接了下来,这样,为保证所有的奶在早上七点前送到人家门口,杨琴凌晨两点就出发了。
③听说我要跟她一起去,杨琴特地叮嘱说,别穿硬底鞋,订牛奶的人以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一到后半夜,整个睡眠就像发青的薄壳蛋,有一点点动静就碎了。
杨琴12年前曾经遇上这样一件事:她爬到某栋楼的五楼时,楼道里黑黝黝地候着一个人,定睛一看,是一个70来岁的老爷子,用压低了的喉音问她:“姑娘,你明儿来,开奶箱的动静能不能再小点?”老人的老伴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是惊醒了非得睁眼到天明的那种人,随后又对杨琴暗暗拱手说:“麻烦你了!”
④杨琴默然点头,从此改掉了戴着粗线手套放奶瓶的习惯,代价是冰凉的奶瓶,把她手上的温度和油脂水分全带走了;涂护手霜也没用。
杨琴的手,只有夏天才不长满口子。
⑤杨琴记性特别好,在昏暗的楼道里,她在某些单元房的门口停下,手脚麻利地抽去了人家门把手上卷插的广告纸,但在她放奶的那些人家门口,她却没有去理会那些小广告。
她小声说:“有些老人到南方的儿女家去过冬了,临行,他们会退奶,等回来才续订。
我记得他们的门牌号,顺手把小广告清理了。
听说有些小偷,专靠这个判断家里有没有人。
”
⑥这种贴心细节,订户都记在心里。
杨琴去收奶款的时候,有的老人专给她留了从云南、海南那边带回的稀奇水果,还有的老人把空瓶放回奶箱时在里面放一张纸,杨琴抽出来打手电看,老人用一丝不苟的小楷在纸上写:“闺女,我去医院疏通下血管,也就五天时间,奶不退了,从今天起,你帮我喝了吧;另,上次听你讲,我小院里的梅花好香,给你折了些回去插瓶,就放在门口。
”
⑦杨琴蹲身下去,果然,地上有个自做的小布兜,兜里是旁枝斜出的绿萼梅一大束,清香如泉水一样在窄小的旧楼道里流动。
小布兜有把手,杨琴可以把它套在车把手上,心情舒畅地骑车回家。
1.文章第①自然段对杨琴的腿有几处细节描写,请用横线画出,并说说这么写的好处。
2.送奶工杨琴的贴心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3分)
3.第③自然段写“订牛奶的人以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一到后半夜,整个睡眠就像发青的薄蛋壳,有一点点动静就碎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于刻画送奶工杨琴有什么作用?
4.第③自然段插叙了杨琴12年前曾经遇上的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6.文章结尾说杨琴“心情舒畅地骑车回家”,你能说说杨琴心情舒畅的原因吗?
1.“她的腿有点罗圈……腿就变成O形。
”这样写的好处:对杨琴腿的描写主要为下文作铺垫,她的腿已经那么不健康了,还能帮助老人们做那么多贴心的事,更加突显她的善良。
2.不穿硬底鞋,不用粗线手套,轻拿轻放奶瓶,清理小广告。
3.比喻。
把小区老人的睡眠比作发青的薄壳蛋,极其敏感和脆弱,形象地表达出60岁以上老人睡眠质量差,很容易被一点点动静吵醒,而这被杨琴留意到,体现出她对老人生活状况的关心。
4.补充交代了杨琴为订户着想的品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也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富有变化。
5.这一束梅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其实是杨琴精神品质的写照,她在她的事业中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她付出的更多的是爱心、细心和耐心。
这句话是对送奶工杨琴精神的赞美,她就像这把清香蔓散在楼道里的梅花般,把爱洒满整个楼道,给小区里的人带来
了幸福快乐。
6.她对订户们的真心换来了订户们对她的真心,她觉得自豪和感动。
5.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
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
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
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
“五元。
”车夫说。
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
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
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
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
”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
”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
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
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和频率前后晃荡着。
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
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
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已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
”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
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
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着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
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
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
”
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
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
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
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
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
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左腿兄弟感到骄傲,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你下来吧。
”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
“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拢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
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
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本文中“我”在坐独腿车夫的车的过程中,有许多打动“我”的,令“我”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这些情节及“我”的情感变化。
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