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电子教案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f324edf1a5e9856a561260f7.png)
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路由选择和流控制功能,网络控制软 件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易管理和维护。 21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无线拓扑结构
无线拓扑结构通过空气作为介质传输数据, 主要有微波红外线、卫星通信等形式。
LOGO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程简析
◆ 课程地位(专业技术课) ◆ 课程性质及后续课程 ◆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 本学期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重点章节:2、3、4、5、9、10 难点章节:2、3、5、9 ◆ 学分、学时数、实验数和考核办法
2
计算机类专业 电子类专业 通信类专业
开设本课程的专业
每条物理线路只连接一对设备(计听算不机到或节点
交换机),发送的数据在信道另一端只有惟一的一
个设备接收。
没有信道竞争,几乎不存在访问控制问题,但
点到点信道浪费一些带宽。
就象上课时老 师讲大家都能
◆ 广播式网络(Broad Networks 听到
也称多点共享,任何一个节点发送报文信息时,
所有其它节点都会接收到该信息。
13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和网络性能
3. 网络性能
◆ 带宽(Bandwidth) 是指网络上数据在一定时刻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任意 节点的信息量。可以用链路每秒钟能传输的比特数表示, 如10Mbps、100Mbps和10GMbps等。也可以用传输每个比特 所花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如0.1μs。
课程简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课程是基础
网络工程师 网络安装维护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1) 项目4任务3配置Windows远程桌面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1) 项目4任务3配置Windows远程桌面](https://img.taocdn.com/s3/m/3b322b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9.png)
4.3.3 动手实践
2.在服务器上创建远程桌面登录的专用用户
打开“选择组”窗口,点击“高级”按钮。点击“立即查找”按钮,在窗口下 面的列表中找到“Remote Desktop Users”用户组,并选中,然后依次点击 “确定”关闭“本地用户和组”窗口,回到“远程桌面用户”窗口。点击“添 加”按钮。
4.3.4 拓展知识
1.远程桌面的操作系统版本、服务、端口和用户权限策略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远程桌面服务通过一个特定的端口:TCP 3389端 口,来与客户机进行连接,所以在Windows系统防火墙中,要添加允许此端 口通过的规则。另外TCP 3389端口也是网络黑客进行扫描和攻击的一个常用 端口,所以如果不使用远程桌面服务,要关闭该端口的规则。
项目四 局域网管理-运维篇
任务3配置Windows远程桌面
目录
1
任务描述
2
知识背景
3
动手实践
4
拓展知识
任务描述
4.3.1任务描述
最近公司购置了一台服务器,用来管理公司的业务资料, 领导让小明管理这台服务器。小明每天都要查看几次服务器 的运行状态,可是他的办公室离服务器机房很远,这要浪费 不少时间。小明一直想要在办公室就能看到服务器的运行状 态。其实这并不难,Windows系统自身就有这样的功能,那 就是远程桌面。本任务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使用远程桌面连接 到远程计算机的方法。
拓展知识
4.3.4 拓展知识
1.远程桌面的操作系统版本、服务、端口和用户权限策略
微软件公司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之后的所有操作系统版本中都加入了 远程桌面功能。其他版本的设置与本任务中介绍的Windows Server 2008的 设置大同小异。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的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的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713a2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e.png)
在广域网中提供高速数据交换功能,支持 多种接口类型和数据转发模式。
调制解调器
防火墙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或 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接收, 用于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保障广域网安全的重要设备,通过对进出 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检查,防止非法访 问和攻击。
05
网络互联技术
网络互联概述
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
中继器(Repeater)
用于物理层互联,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以扩 展网络的传输距离。
路由器(Router)
用于网络层互联,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包,实现 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ABCD
网桥(Bridge)
用于数据链路层互联,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 帧,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
网关(Gateway)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以便及时修复和加固。
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
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设备是网络系统的核心组 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和 管理是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的关 键。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 务器等设备的配置、监控和维 护。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的电 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目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络体系结构 • 局域网技术 • 广域网技术 • 网络互联技术 • 网络安全与管理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操作系统、网络 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 系统。
ARP(地址解析协议)
2024版《计算机网络基础》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pdf
![2024版《计算机网络基础》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00b6c19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c.png)
通过确认应答、超时重传、流量控制等机制 实现。
26
UDP协议
UDP协议的特点
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基于数据报。
UDP的适用场景
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可容忍少量丢包的应 用,如音视频通话、实时游戏等。
UDP的报文格式
UDP的传输效率
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和校验和 等字段。
由于没有TCP的确认应答等机制,UDP的传 输效率相对较高。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 单一些的部件,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 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2024/1/29
8
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
负责传输比特流,提供为建立、 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 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
特性。
2024/1/29
数据链路层
负责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 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以太 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 并进行差错检测。
应用层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 接口。
10
TCP/IP四层模型
对应于OSI的网络层,负责将网 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 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 到接收方。
对应于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 应用层三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 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 口。
2024/1/29
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2024/1/29
CIDR技术
无类别域间路由,实现IP地址的聚合和路由 的简化。
22
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协议
路由选择算法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 法,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变化进行路 由选择。
路由协议
RIP、OSPF、BGP等,用于路由器之 间交换路由信息,建立和维护路由表。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8e7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c.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Internet 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 Internet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域名系统和网络接入方式。
(3)Internet 常见服务如万维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2)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Internet 应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练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搜索资料、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基础(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阐述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重点讲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Internet 原理(约 40 分钟)(1)讲解 Internet 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详细介绍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计算,以及域名的构成和解析过程。
(3)解释网络接入方式,如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4、 Internet 应用(约 50 分钟)(1)万维网(WWW)介绍 WWW 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网页浏览、搜索、书签管理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9fac6cf121dd36a22d828b.png)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数据通信技术
4.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⑴ 带宽 带宽即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理论分析表明,模拟 信道的带宽或信噪比越大,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也越高。 ⑵ 比特率 在数字信道中,比特率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传 输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bit)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每秒比特数bit/s (bps)、每秒千比特数(Kbps)或每秒兆比特数(Mbps)来表示。 ⑶ 波特率 波特率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 态改变次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波特(Baud)。 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关 系为:比特率=波特率×单个调制状态对应的二进制位数。 ⑷ 误码率 误码率指在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率。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数字 信号误码率低于10-6。
并行通信适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串行通信适用于长 距离的数据传输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数据通信技术
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单工(Simplex)通信:数据信号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上传 输,发送方只能发送不能接收,接收方只能接收而不能发 送。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传输的方向。例如无线电广 播和电视广播。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网络概述
5.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⑴ 铁道部于1980年开始联网实验。
⑵ 1989年2月我国的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 CHINAPAC通过试运行和验收,达到了开通业 务的条件 。 ⑶ 1993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兴建“金桥”、 “金卡”、“金关”工程,简称“三金”工程。
⑷ 1987年9月20日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钱天 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标志着Internet已经成为 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揭开了Internet在我国发展 的序幕。
中职高职计算机课件《Internet基础与应用》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入门
![中职高职计算机课件《Internet基础与应用》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747fffc1be1e650e52ea99fa.png)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至今已有大概60年的历史,从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网 络到能够共享资源的多机系统网络,到具有协议的规范化网络,再到应用 广泛的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 硬件资源:常见的硬件资源有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资源。这些设备比 较昂贵,如果能进行网络共享,将减少很多资金消耗。多个用户共享一 台服务器,用户工作站可以不必安装硬盘,所有文件都在服务器上,管 理员可以备份所有用户的数据;共享的打印机可以使得整个网络用户共 享使用,而不必为每台计算机都配备一台打印机;其他的外设如扫描仪, 汇图仪等都可以实现共享。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网络国际化阶段。80年代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尤其是广域网中Internet(因特网)的广泛使用,网络已成为人类获取资源 与信息的最方便的一种手段。
计算机研究机构正在准备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预计其端到端的传 输速率将达到10Gb/s,网络服务技术将更加先进,整个网络的安全、管理 也将会有很大改进。2003年8月,我国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CNGI”项目。CNGI项目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起步工程,同时也 是我国抓住互联网技术变革的重要历史机遇迅速占领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的 制高点,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工程。通过几年的建设和技术攻关, CNGI项目一期建设已通过了初步验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成果。这些成 果的获得,使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拭目 以待下一代Internet。
输时的误码率低; • 局域网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已经能够达到10Mb/s以上,快速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电子教案项目一任务1IE浏览器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电子教案项目一任务1IE浏览器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c85db4e45c3b3566ec8ba3.png)
开始—.>Internet Explorer
双击桌面上Internet Explorer的快捷方式图标
2、认识浏览器界面(用控屏软件给学生演示)
(1)标题栏(Title bar)——显示当前网页的名称。
(2)菜单栏(Menu bar)——包含了“文件”、“编辑”、“查看”、“收藏”、“工具”、“帮助”6个菜单项。
7、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1)URL
(2)IP地址
(3)域名
(4)TCP/IP协议
教师引导学生查询以上网络名词的含义,并要求每组安排学生上台完成名词解释。
三、总结(学业成果点评、任务总结)(8分钟)
(1)收集成果:IE浏览器安全设置的截图;
(2)点评各组任务实施完成情况及任务实施中常见问题;
(3)常见域名和常用应用层协议连线练习。
难点:
TCP/IP协议
化解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TCP/IP协议层次体系结构,学生通过练习学习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学情分析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同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网络,对网络服务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必须从基础学起,任务实施过程中可以小组合作互助完成。
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
能上网的计算机、控屏软件、IE浏览器、其他软件、展示板、白纸、白板笔等。
4、对IE浏览器进行设置(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设置I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
(2)IE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和文件管理
5、站点的收藏和保存(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将正在浏览的网页添加至收藏夹
(2)保存正在浏览的网页
(3)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6、其他浏览器的介绍其他常来自浏览器还有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这几种常用的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IE浏览器基本类似。
2016新编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教案
![2016新编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7947214431b90d6c85c791.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总学时: 180学时)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学时:6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教学目标:1. 教学知识点:(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基本组成。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应用及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体系机构2. 能力训练要求:(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结构。
教学方法:讲解→课堂练习→答疑→作业教学过程:1.引言:计算机网络的简介。
2.内容讲解:2.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地说,为了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将若干台计算机用通信线路按照一定的规范链接起来就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2.2 因特网起源: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考虑到现代战争的特点,美国国防部在1969年建立了实验性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也称为ARPA网。
我国于1994年4月正式联入因特网。
2.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本身的功能、数据通信功能和资源共享功能。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资源共享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2.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将网络分为3类)局域网(L A N)城域网(M A N)广域网(W A N)注: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是因特网(I n t e r n e t)2.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信息反映的是人们的知识、情感、文化和社会制度,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传播超出了特定的地域。
面对网络信息的膨胀,网络中出现了大量不道德信息和获取有用信息的不道德行为。
2.5.1色信息的泛滥黄毒的泛滥对全世界各国的电子通信都是威胁。
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给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然而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也乘虚而入,把许多色情货色打入网络,致使大批青年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3f905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5.png)
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教学活动方案(2)将测试结果进行截图,并重命名后上传给教师机。
6、教师示范操作并总结操作重点。
(1)使用FTP服务器实现文件共享Windows Server 2008提供的IIS服务器中内嵌了FTP服务器软件,但是默认安装的情况下,FTP服务器软件是没有安装的,需要管理员手动进行安装。
具体安装步骤(参考《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基础》(第2版)-项目五网络服务器的应用-任务1:配置FTP服务器)如下:一、安装FTP服务组件默认情况下,Windows Server 2008没有安装Web服务组件,要通过Internet 服务管理器(IIS)来安装,具体做法如下:1.配置服务器静态IP地址(1)在运行Windows Server 2008的计算机中配置一个静态IP 地址,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主机分配IP地址。
在Windows Server2008系统中右击桌面任务托盘区域的网络连接图标,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选项,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如图5-1-1所示。
图5-1-1图5-1-2(2)在【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中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如图5-1-2所示,打开【网络连接】窗口;右键【本地连接】,如图5-1-3所示,选择【属性】,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如图5-1-4所示。
10分钟图5-1-3图5-1-4(3)在【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中,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后,单点【属性】,打开【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属性】对话框。
在【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属性】对话框。
选中【使用下面的IP地址】单选按钮,分别输人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如图5-1-5所示。
图5-1-52.点击开始→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如图5-1-6所示。
图5-1-63.打开【服务器管理器】,找到【添加角色】,然后点击,弹出添加角色对话框,选择【下一步】,如图5-1-7所示。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782e9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8.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技术和基本协议。
•熟悉Internet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基本功能和基本应用。
•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安全、性能等方面的问题,并能够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能够进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设计,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第二章传输层和应用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传输层的协议:TCP和UDP•TCP的可靠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UDP的无连接数据传输和简单可靠性应用层•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常见的网络应用程序协议:HTTP、FTP、SMTP、DNS等第三章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网络层的协议:IP和ICMP•IP的分组和路由•ICMP的消息和错误处理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ARP和RARP•ARP的地址解析和缓存•RARP的反向地址解析第四章物理层和局域网物理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物理层的传输媒体: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物理层的编码方式和传输速率局域网•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常见的局域网标准和协议:Ethernet、IEEE802.11等第五章 Internet基础•Internet的基本结构和原理•Internet的路由和自治系统•Internet的域名系统第六章网络安全和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网络性能管理和优化第七章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常见的网络应用开发工具和语言:HTML、JavaScript、PHP、等•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和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制定相关的实验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9ad9d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3.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教学设计1. 前言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是计算机系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等,以及基于Internet的各种应用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旨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2. 教学目标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让学生掌握Internet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本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带入计算机网络的千丝万缕的网络周期性流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传输方式和协议等,同时让学生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计算机网络概述2.典型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TCP/IP)3.网络协议(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等)4.网络安全(传输层加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等)5.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3.2. Internet应用在Internet应用的教学中,我们将从应用程序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常见的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针对Web技术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Web基础2.HTML和CSS基础3.JavaScript和jQuery基础4.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5.Web安全和隐私4. 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4.1. 讲授式教学我们将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件练习和课后作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a8220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原理。
3. 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4. 网络协议和技术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网络协议和技术的相关资料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二章: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层的信号传输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教学内容:1. 物理层的信号传输和介质访问控制2. 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技术应用。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相关实验设备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实验报告第三章:网络层与传输层教学目标:1. 掌握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机制。
2. 理解传输层的端口、传输方式和拥塞控制。
教学内容:1. 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机制2. 传输层的端口、传输方式和拥塞控制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基本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网络层和传输层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相关案例资料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四章:应用层与网络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应用层的服务和应用协议。
2. 了解网络应用的类型及应用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1. 应用层的服务和应用协议2. 网络应用的类型及应用开发方法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应用层和服务协议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网络应用的实际开发过程。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网络应用实例资料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五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6fdd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5.png)
网络访问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访问和攻击。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02
通过包过滤、代理服务、状态检测等技术,对进出内部网络的
数据包进行检查和控制,确保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的类型
03
包括包过滤防火墙、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和有状态检测防火墙等
。
26
入侵检测与防范
入侵检测的定义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
路由表
路由器中保存有路由表,用于记录不同目的网络的下一跳地址或出口接口。路由表可以通 过静态配置或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进行更新。
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选择算法是路由器进行路径选择的依据,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最短路径算法、负 载均衡算法等。
17
远程登录与文件传
远程登录
远程登录是指用户通过网络连接 到远程计算机,并在远程计算机 上执行命令或操作。常见的远程 登录协议包括Telnet和SSH。
特点
广域网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广、 传输距离长、通信速率相对较低、 网络结构复杂。
组成
广域网主要由路由器、交换机、通 信线路等网络设备组成,实现不同 局域网或城域网之间的互联。
16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2024/1/28
路由器
路由器是广域网中的核心设备,负责接收、存储和转发网络中的数据包。路由器根据网络 层地址(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文件传输
文件传输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 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 。常见的文件传输协议包括FTP( 文件传输协议)和SFTP(安全文 件传输协议)。
安全性
在进行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时, 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例如,使 用加密协议(如SSH和SFTP)来 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定 期更新密码和限制访问权限等措 施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返回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 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在物理上互连,按照网络协议 相互通信,以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 称作计算机网络。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对等网络模式 .
在对等网络模式中,相连的机器之间彼此处于同等地位,没有主 从之分故又称为对等网络(Peer to Peer network)。它们能够相互共 享资源,每台计算机都能以同样方式作用于对方。
2.客户机/服务器网络 .客户机/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与对等网络相比,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提供了更好的运行性能并且可靠性也有所提高。在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中,不必将工作站计算机的硬盘与他人共享。实际 上,如果想与某个人共享一份文件,就必须先将文件拷贝到服务器的 硬盘上(或者一开始就在服务器上生成该文件),这样别人才能访问 这份文件。共享数据全部都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客户机/服务器的 一个典型应用就是数据库的应用。
网络能快速地、不需要交换软盘就可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文 网络能快速地、 件拷贝。
(2)使用电子邮件(E-mail) )使用电子邮件( )
用户可以将计算机网络作为邮局, 用户可以将计算机网络作为邮局,向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用户 发送备忘录、报告和报表等。虽然在办公室使用电话是非常方便的, 发送备忘录、报告和报表等。虽然在办公室使用电话是非常方便的, 但网络的E-mail可以向不在办公室的人传送消息,而且还提供了一种 可以向不在办公室的人传送消息, 但网络的 可以向不在办公室的人传送消息 无纸办公的环境。 无纸办公的环境。
1.数据通信 .
数据通信即数据传送,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数据通信即数据传送, 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从通信 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其实是一种计算机通信系统。 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其实是一种计算机通信系统。作为计算机通信系 能实现下列重要功能: 统,能实现下列重要功能:
(1)传输文件 )
2.多媒体网络 .
多媒体网络也是21世纪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多媒体网络是多媒体通信(多 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的传输环境。 什么叫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就是指把文本、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种信 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加工处理、存储、转发等综合 为一体的技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通过网络不仅想看到一些文章, 还迫切希望可以很流畅地欣赏电影,收听音乐。那么什么样的网络系统能使 各用户共享声、文、图、像这些信息呢?多媒体网络系统可使这种要求成为 现实。它使原来界限十分清晰的各个通信领域逐渐开始相互渗透。例如传统 的电话网络将发展成可见对方活动影像的影视电话网络;传统的单向广播型 电视通信发展成双向选择型系统,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 喜爱的影视节目,又例如有线电视网在全世界拥有几亿用户,如想在有线视 网上传输计算机信息,仅需要将现有的单向传输电缆改造成具有双向通信功 能的宽带网络。但要进行这样的改造需要花费非常大的代价。能不能组建一 种网络,可以使话音、图像和计算机信息的传递都能在这个网络实现,于是 提出了“三网合一”的概念,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 网络。今后,仅需要一台个人计算机(Persional Computer)就能实现录音机、 可视电话机、图文传真机、立体声音响设备、电视机和录象机等设备的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的类 型与模式
1.3.1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1.3.2 计算机网络的模式 返回
1.3.1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首先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 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网络设备在物理上互 连,那么所连接的设备形成的计算机网络在规模大小上 千差万别,而且差别非常的悬殊。小者如两台家用计算 机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网络;大者如Internet网,它把全世 界范围的难以计数的机器连在一起。这两种极端情况说 明,如果把计算机网络按地域来分,它正好是局域网和 广域网的一个很好例子。
•
1993年Internet主干网的速率提高到45Mb/s。到1996年速率为155Mb/s 的主干网建成。
•
•
目前有些主干线路速率达622Mb/s,还有些试验线路速率高达1Gb/s。 。
1.4.2 Internet 提供的信息服务
下面讨论局域网与广域网的区别。
一般来说,局域网都是用在一些局部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场合,如一个家 庭或一个小办公楼。而广域网则与局域网相反,它可以用于地理位置相差 甚远的场合,比如说两个国家之间。此外,局域网中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一 般相当有限,而广域网中包含的机器数目则可高达几百万台。可见局域网 与广域网之间在规模和使用范围之间相差是比较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 两种类型的网络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恰恰相反,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因 为广域网是由多个局域网组成的 从技术角度来说,广域网和局域网在连接的方式上有所不同。比如说,一 个局域网通常是在一个单位拥有的建筑物里用本单位所拥有的电缆线连接 起来,即网络的隶属权是属于该单位自己的;而广域网则不同,它通常是 租用一些公用的通信服务设施连接起来的,如公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微 波通信线路,光纤通信线路和卫星通信线路等,这些设备可以突破距离的 局限性。
4.易于进行分布处理 .
在计算机网络中,每个用户可根据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机网内的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中,每个用户可根据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机网内的资源,以就 近的原则快速地处理。对于较大型的综合问题, 近的原则快速地处理。对于较大型的综合问题,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任务分 交给不同的计算机,从而达到均衡网络资源,实现分布处理的目的。此外, 交给不同的计算机,从而达到均衡网络资源,实现分布处理的目的。此外, 利用网络技术,能将多台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 利用网络技术,能将多台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以并行的 方式共同来处理一个复杂的问题, 方式共同来处理一个复杂的问题,这就是当今称之为协同式计算机的一种 网络计算模式。 网络计算模式。
3.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提高 .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中每台计算机都可以依赖 计算机网络相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 计算机网络相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其它的计算机可以 马上承担起原先由该故障机所担负的任务, 马上承担起原先由该故障机所担负的任务,避免了系统的瘫痪使得计算机 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计算机可用性的提高是指当计算机网络中某一台计算机负载过重时, 计算机可用性的提高是指当计算机网络中某一台计算机负载过重时,计算 机网络能够进行智能的判断, 机网络能够进行智能的判断,并将新的任务转交给计算机网络中较空闲的 计算机去完成,这样就能均衡每一台计算机的负载, 计算机去完成,这样就能均衡每一台计算机的负载,提高了每一台计算机 的可用性。 的可用性。
2、资源共享 、
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它是计算机网络最有 吸引力的功能。资源共享指的是网上用户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使用计算 机网络资源,使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互通有无、分工协作,从而大大 地提高各种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利用率。 (1)共享硬件资源 ) (2)共享软件资源 ) (3)共享数据 )
计算机网络基 础与Internet应 础与 应 第二版) 用(第二版) 第二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
武汉工业学院 刘兵 刘冬 左爱群 制作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引论
学习要点: 学习要点:
•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和前景 •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第1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1.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与模式 1.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与模式 1.4 Internet与Intranet Internet与 退出
②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分: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全互连形和不 规则形。 按信息的交换方式来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1.3.2 计算机网络的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对等网络模式和客 户/服务器网络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由同一个祖先发展而来的,继 承了早期主机和工作站系统中的一些计算机处理模式。在这种主机和 工作站系统中,由一个中央计算机带动一定数目的终端,中央主机负 责完成终端提交的任务。用户通过终端输入信息,信息由中央主机进 行处理和存储。
Internet与 1.4 Internet与Intranet
1.4.1 Internet 的发展概况
1.4.2 Internet 提供的信息服务 1.4.3 Intranet 返回
1.4.1 Internet 的发展概况
从美国的ARPANET在1969年问世以来,连到它上面的计算机数目增 长得非常迅速。到1983年就已连上了三百多台计算机,供美国各研究机构和 政府部门使用。 • 1984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一个网络仍称为ARPANET,是民 用科研网。另一个网络是军用计算机网络MILNET。 • 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围绕其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 算机网络。 • 1986年,NSF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 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 NSFNET后来接管了ARPANET,并将网络改名为Internet。 • 1991年,Internet的容量满足不了需要,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Internet 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并开始对接入Internet单位收费。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阶段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前景 返回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 . 机系统
3. 计算机 计算机 . 计算机—计算机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