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PPT

合集下载

24节气ppt课件

24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
1 2 3
春社和秋社
春社和秋社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是 农民们欢庆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的时刻。
龙抬头和寒食节
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是祭祀龙神的节日;寒 食节则是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是古代民间禁 火和祭祖的节日。
中秋节和重阳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家庭团聚和赏月的节 日;重阳节则是九月初九,是登高望远和祭祖的 节日。
确定。
以春分和秋分为界,将一年分为 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
每个节气的命名都蕴含着其对应 的自然现象或特点,如春分表示 春季的中点,夏至表示夏季的极
点。
02
二十四节气详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此时万物复苏 ,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生长周期。
谷雨
谷雨是雨水较多的节气,有利于谷 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人们开始穿上夏装
,进行各种夏季活动。
芒种
芒种表示有芒作物已经成熟,需要尽快收 割,同时也要进行插秧等农事活动。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白天 最长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
冬至是冬季的中间阶段,也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继续降低,天气 变得更加寒冷。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 人们需要进行各种防寒保暖措施。
03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大雪冬至后, 篮装水不漏
大雪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积雪可储存作物来年生长所需 水分。“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应多喝水、食温补、常喝粥。
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
冬至
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 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吃羊肉等温补。
小寒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
小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小寒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小寒过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大寒见三白, 农人衣食足
大寒
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人生的起伏就 像四季轮转,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但由于“秋老虎”也在处暑期间出没, 因此人们会再次遭遇高温天气。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万物至此皆长大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 生长茂盛,小满小满, 麦粒渐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饮食以健脾养胃为原则,注意多饮水,别贪凉。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
寒露节气,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 南方也蝉噤荷残,秋意渐浓。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24节气PPT

24节气PPT
预测气象变化
二十四节气通过对气候的观察和总结,可以帮助农民预测气 象变化,如降雨、干旱等,从而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保护 农作物。
二十四节气在农业中的应用
安排农事活动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指示,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如春季播种、夏季施 肥、秋季收割等,确保农作物得到及时的栽培和管理。
传承农业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如 农谚、农业习俗等,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农业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意义
1
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
2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规律, 对于研究气候变化、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警 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自然 环境的认知和尊重,具有科学意义。
02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气象学特 征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意义
03
文化和自然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文化
1
二十四节气与民间信仰和传统习俗密切相关。
2
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和饮食习俗,如 春分时吃春饼、秋分时吃秋桃等。
3
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中国古老的 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地方文化和民间智慧,具 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 尊重,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养生保健、文化传承等方 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完整介绍PPT

二十四节气完整介绍PPT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秋 季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祭兽

霜降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立秋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敬 社 神
寒露
秋 季
处 暑
丹桂
秋 分
鬼门
白露
玄 程 鸟 酒 归
祭兽

霜降
树 树 秋 声 山 山 寒 色
立秋
八 月 八 日 十 一 月 八 日 ~
的 概 念 。 随 后 根 据 月 初 、 月 中 的 日 月 运 行 位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人 们 就 有 了 日 南 至 、 日 北 至
二 十 四 节 气
春 日 迟 迟 卉 木 萋 萋
春 季
二 月 三 日 五 月 六 日
~
清 明
青团
谷雨
雨前茶
立 春
句 芒 神
五辛盘
竖蛋
春 分
春 日 迟 迟 卉 木 萋 萋

夏 至
小 满
芒种
煮梅
麦秋
安苗
蚓 出 ︔ 三 候 王 瓜 生 ︒ ”
雨 分 为 三 候 ︓ “ 一 候 蝼 蝈 鸣 ︔ 二 候 蚯
物 至 此 时 皆 假 大 也 ︒ ” 我 国 古 代 将 谷
“ 四 月 节 ︐ 立 ︐ 建 始 也 ︔ 夏 ︐ 假 也 ︐
立 夏
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 “第一候苦菜秀, 第二候靡草死, 第三候小暑至。”
春 季
二 月 二 日 五 月 六 日
~
祭白虎
惊 蛰
罐罐肉
雨水
清 明

优质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免费

优质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免费
春分
昼夜平分,标志着春季的中点。此时 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 几乎相等。
清明、谷雨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人们会进行扫墓、踏青等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谷雨
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充足,适合种植春季作物。此时也是茶叶采摘的好时节 。
03
夏季六节气
立夏、小满
立夏
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 高,雷雨增多。此时,农作物进 入生长旺季,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习俗与活动
小寒吃糯米饭、大寒迎年等。
农事活动
北方地区要加强设施农业管理,防止低温 冻害;南方地区则要加强油菜、蔬菜等作 物的田间管理,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06
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与价值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 独特认知和智慧。
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有助于激发民 族文化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春季六节气
立春、雨水
立春
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回 暖,万物开始复苏。此时,人们 开始准备春耕,祈求新的一年五 谷丰登。
雨水
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此时 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 量的降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惊蛰、春分
惊蛰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 的动物。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 雷萌动。
起源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 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节气与农历关系
节气与农历的对应关系
每个节气在农历中都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每年会有一两天的 差异。
节气对农历的意义

小学二十四节气课件PPT

小学二十四节气课件PPT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冷的时节, 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03
二十四节气与生活
农业活动
春耕
春分时节的到来,标志 着春耕的开始,此时土
壤解冻,适宜种植。
夏种
芒种时节,夏季作物开 始种植,此时气温高,
雨水充足。
秋收
秋分时节,秋季作物开 始收获,天气凉爽,适
宜收割。
冬藏
冬至时节,冬季来临, 人们开始储备食物,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关于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的概念,随着人 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节气体系逐渐完善。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特征,如春分、秋分、夏 至、冬至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运用。
意义
指导农业生产
传承中华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古代农业生产的纲领性 文献,对于现代农业生产仍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谷雨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了大地,植物生长迅速,是播种的 最佳时期。
夏季节气
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 渐升高,植物生长茂盛。
小满
小满时,麦类等夏收作物已经结 果,即将成熟。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重要节气,此时进 入梅雨季节,天气潮湿。
大暑
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节,此时需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小暑
小暑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还 未到最热的时节。
时间内的天气走势。
预警自然灾害
通过分析节气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气象部门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 害,如暴雨、洪涝、干旱等,为
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生活出行
根据节气的变化,人们可以合理 安排出行和衣物穿着,避免因天 气突变而造成不适。例如,在冬 至节气期间,北方地区的人们会

二十四节气_PPT

二十四节气_PPT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鱼上冰。
春到人间,降雨渐增,春雨绵绵为常见之景。 每年2月19日或30日,气温开始回升,但冷空气活动 仍十分频繁。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 后继之雨水。 三候:獭(tǎ)祭鱼,鸿雁归,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
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换、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
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 来反映一年四季的。
“立”者,始也。前四者反映四季的开始,是各自季节的 第一个节气。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 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来。
现如今,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节气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保护和传承。
二十四节气来历
起源于黄河流域。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 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 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 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 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 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二十四节气 课件(共79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 课件(共79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 这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 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 灾也最为频繁。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节气习俗
13、立秋
14、处暑
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
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 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 迎风笑落红。
节气习俗
9、芒种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 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11、小暑 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 撂上屋”的习俗。 百索子,又名五色丝线,端午节时系在 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认为这样可以 辟邪。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 仲春时节的开始;太 阳到达黄经 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 蛰,是蛰虫惊而出走 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 “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 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 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才使得动物们结束冬眠,渐有春雷,中国大 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七绝·春分》 ---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 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 白天黑夜两均分。
节气习俗
5、清明 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 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6、谷雨 关于谷雨的来历,有着一个凄婉的 传说。
7、立夏

二十四节气完整版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完整版PPT课件

节气简介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 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 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 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 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 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 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 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 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 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宋朝的理学家张载说的: 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书人为天地立心,是说胸罗万象,知天地运行知识,从而不疑 惑这种做法。
为生民立命,是为平民百姓服务,并视为他们申冤作为己任。
为往圣继绝学,同时为了继承古代圣人的学说而努力学而不厌。
为万世开太平,也为万世的太平摇旗呐喊,并阻止不安定的乱世行为。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 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 的帘子凝望秋月。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 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 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 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 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 衬托人的幽怨。
秋季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意味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指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约15天为一节或一气,每月有一节一气。二十四节气 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 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过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小雪
01
含义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 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
下雪。
03
物候现象
小雪后,动物开始冬眠,植物进 入深度休眠期。
02
气候特点
小雪后,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降雪 天气,南方地区则进入阴冷潮湿
的季节。
04
农事活动
小雪后,北方地区要注意保暖和 防雪灾,南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
作物的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
含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表示冬天已经过半,日照时间最短。
物候现象
冬至后,动物开始逐渐苏醒,植物也 开始进入生长期。
气候特点
冬至后,天气逐渐变暖,日照时间逐 渐变长。
农事活动
冬至后,北方地区开始备耕春耕,南 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作物的田间管理 ,促进生长发育。
小寒
小寒后,北方地区进入最寒冷的季节 ,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冰冻现象。
04
秋季六节气详解
立秋
含义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此时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天气逐渐凉爽,万物开始凋零。
物候
立秋后,植物开始凋零,树叶逐渐变黄,农作物也开始成 熟。此时,一些动物开始储备食物,准备过冬。
习俗
立秋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 的习俗。例如,一些地方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小寒后,北方地区要注意保暖和防雪 灾,南方地区则要加强冬季作物的防 寒保暖措施,防止冻害。
含义
气候特点
物候现象
农事活动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 气,表示天气开始进入最寒冷的时期 。
小寒后,动物仍处于冬眠状态,植物 也开始进入深度休眠期。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习俗
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有祭车神、祭蚕等习俗,希望神灵保佑农作物丰 收。同时,人们也会注意调整饮食,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芒种
特点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人们开始忙于收割和 播种秋季作物。
习俗
芒种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有煮梅酒的习俗,而北方地区则会吃一些时令水果 来消暑。此外,人们还会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定期对二十四节气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调整完善。
二十四节气国际交流与合作前景展望
加强国际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二十四节气的独特魅力 和文化内涵。
推动国际合作
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二十四节气在全球 范围内的传承和发展。
拓展国际影响
通过举办国际节气文化论坛、节气文化艺术展等活动,拓展二十四 节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小寒:天气寒冷但还未到最冷时候
民俗风情
小寒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还未到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们开始为春节做准备, 如购置年货、打扫房屋等。同时,也会注重保暖和进补以抵御严寒。
旅游推荐
小寒时节,可以前往一些年货市场或特色街区,感受浓厚的年味和购物乐趣。此 外,也可以前往一些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欣赏冬季美景或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04
CATALOGUE
秋季六节气农事活动与养生知 识
立秋:秋季开始,暑去凉来
农事活动
立秋时节,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时要抓紧做好秋收作物的收获和晾晒工作,以免遭受早霜冻的危害。同时,也 要开始准备秋播作物的播种工作。
养生知识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此时应调整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脂肪等营 养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图文)全文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图文)全文
90天的一半。
肆 章 寒 露 HAN LU
寒露,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 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 渐浓,蝉噤荷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 昼夜温差较大;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 雷并发出闪电。
肆 章
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正是人 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时,还有一种说 法,就是“三月节”。
肆 章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 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 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 21日交节。
肆 章
立 冬 LI DONG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 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 国幅员 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 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 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小 雪 XIAO XUE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 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 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肆 章
• • • • • • • • • • • • •
芒 立 清 惊 立 种小 大 立 寒 白 立 小 种 夏 明 蛰 春 田寒 雪 冬 露 露 秋 暑 大 鹅 忙 乌 阳 无忙 交 先 不 快 忙 不 家 毛 种 鸦 气 定买 冬 封 算 割 打 算 乐 住 粟 叫 转 例办 月 地 冷 地 垫 热 , , , , , ,, , , , , , , 夏 小 谷 春 雨 全大 冬 小 霜 秋 处 大 至 满 雨 分 水 靠寒 至 雪 降 分 暑 暑 不 雀 种 滴 沿 看要 数 河 变 无 动 在 着 来 大 水 河 节过 九 封 了 生 刀 伏 棉 全 田 干 边 气年 天 严 天 田 镰 天 。 。 。 。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 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 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 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 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 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 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 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 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 气与农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日期计算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的后2位、 D=0.2422、L=闰年数、C取 决于节气和年份。 21世纪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 /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 日。 (注: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
是丝车、油车、水车)。”
-
15
节气习俗
9、芒种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 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11、小暑 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撂 上屋”的习俗。 百索子,又名五色丝线,端午节时系在 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认为这样可以 辟邪。
10、夏至
在夏至这一天,无锡地区则兴吃馄
二十四节气
Twenty-four solar terms
-
1
目录
CONTEN T
1历史由来 2发展沿革 3划分计算
4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5节气故事与习俗 6二十四风
7节气文化
8历史价值
-
2
历史由来
-
3
CLICK TO ADD YOUR TITLE HERE
Here to add your text, mainly to avoid large sections of text.Here to add your text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饼、春盘、
是干爹的意思。而雨水节拉干爹,
咬萝卜之习俗等。
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3、惊蛰
vs 4、春分
在惊蛰这一天,民间有“打小人”驱赶霉运
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的习俗。
在我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
当地百姓称之为“春碧蒿”。
19、立冬
20、小雪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每年农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
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
的一种传统习俗。
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
18
节气习俗
21、大雪 大雪时节,天寒地冻。留给人们印象最 深的,莫过于“寒号鸟”的传说。
23、小寒 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 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咏梅诗 起源于六朝,隋唐崛起,极盛于宋元, 明清相继,直至今日仍余韵犹存。
经沿用了2000多年。
商朝时就定出仲春、 仲夏、仲秋和仲冬等
四个节气。
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 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5
划分计算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 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 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 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 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 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 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 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 为24个节气。
饨。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
以祈求灾消年丰。至清代,夏至祭
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
vs 以示敬神。 12、大暑
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
习俗。
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带的民
俗。
-
16
节气习俗
13、立秋 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的习 俗。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 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伴下,到田野瓜架、 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
6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
7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
8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
9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
10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
11
邮票之二十四节气
-
12
节气故事与习俗
-
13
节气习俗
1、立春
2、雨水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
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
而来。
-
17
节气习俗
17、寒露 寒露时节前后,恰逢九九重阳之日。众 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 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
18、霜降 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 降节”。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 庆丰收有关。
vs 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
22、冬至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农历冬至 这天,不论家境贫富,饺子是必不 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vs
24、大寒 在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 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 十二月初八。
-
19
二十四风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
14
节气习俗
5、清明 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 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6、谷雨 关于谷雨的来历,有着一个凄婉的 传说。
7、立夏
vs 8、小满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
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
民俗。立夏这一天还有“秤人”的习俗。
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
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
14、处暑 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 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 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 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vs
15、白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秋分
关于白露节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
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
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 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 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 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 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
4
发展沿革
周朝时,已慢慢发 展为八个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 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 节气订于历法[3] ,明确了二 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至今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