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语言环境中的河南乡土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文化语言环境中的河南乡土文学
摘要中国乡土文学在20世纪文学史上非常盛行,而河南由于受到古典文化的特殊影响,它的乡土文化是以负面价值批判为主导,本文探讨了河南乡土文学关怀缺失和对苦难失真的缘由,进一步开掘乡土文学广泛的兼容性,旨在实现乡土文学的超越。
关键词:语言环境负面价值关怀缺失河南乡土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多种文化因素并存,使社会的文化系统复杂多样。近代中国的灾难使中国传统文化面对全球色彩的现代化问题有些茫然,在与传统内容脱离后,面对陌生的语境而变得徘徊,西方文化语境的过度追求使得本土的根基变得岌岌可危,使我们凭空构建的世界走向了无法预料的错位,而同时也成为新文学发展的基础,使得现实主义文学走向成熟。对于乡土文学的演变,它也由于面对现代文化语境诸多因素而具有了现实意义。在这种现代文化语境中,乡土文学成为思索现代文化转型的必然,河南乡土文学的演变也有其发展过程,其精神内涵具有多元性、批判性和悲剧性。
一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兴起
1 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乡土文学的演进
知识分子在新文化思想的濡染下,提倡科学、民主是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解放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鲁迅是第一个把农民作为主人公进行书写的,家喻户晓的著作有《阿q正传》《祝福》等,立足于现代文明的启蒙立场俯察乡村,在作家所生存的旧中国
悲惨的境况下,他把中国乡土文学的乡土小说隐现着的乡愁,以及传统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带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乡土小说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在于作家通过锐利的视野批驳乡土陋俗,对那些传统遗留下来的落后思想及行为采取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手法,这些小说中大都充满对乡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同时对他们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的复杂情绪,感情中饱含着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构建出乡土小说喜悲剧交加的审美文学特色。与此同时,乡土文学作家在感叹这些情感时,又对故乡充满了深情的眷恋,从而使小说增加了忧郁的情怀。
在“五四”之后,乡土文学创作使文学领域有了一个重大的开掘与提高,给现当代文坛带来了无限生机。现代化过程解决了人类现实中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的革新,对人生和社会产生了新的思考,使得现代蕴涵了人的主体地位自我确证,并由此生成了各种危机的反思。知识分子不断地思考现代社会中人的最终定位和命运,鲁迅乡土文学创作就是在此意义上进行书写的,它为后来的乡土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后来的那些乡土文学作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重视对乡土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如沈从文、赵树理、刘震云、李佩甫等,使乡土文学在20世纪文学发展历程中垫定地位。现当代的乡土文学作家,包括当代寻根文学作家在内,提高了作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品位,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春蚕》《小二黑结婚》《荷花淀》都是我们所熟知的,非常经典的乡土文学作用。而乡土文学之所以至今都闪闪发光是缘于它
不但言词精美,并且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中的人民生活、内心思想。乡土文学的兴起给现当代文坛带来了更大的生命力,作家往往无意识地显现地域文化,使乡村成为令人神往的历史符号,现代化丰富的物质形式成为现实之后,乡土更成为文学审视民族和民众生存的另一种审美领域。当代作家思想意识的提高以及多元文化的开始出现,使得他们描写地方风土人情,也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角度去描写乡土,尝试从新的理论视角重构乡土文学,使得文学中的都市生活具有乡村味道,换句话说,现代化给原有的乡村带来的新问题成为现代语境中文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而河南作家一直都在进行他们的探索,重视小说的人文关怀,实现着真诚的乡村坚守。面对乡土现实人生,一直都履行着自己明确的价值判断,提升了小说的文体意识和功能,在整合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规律的同时,实践着对乡土文学的振兴。
2 简述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创作
河南乡土文学的基本精神特征在于力图表现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小说创作在体裁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貌,在现代意识和艺术精神的作用下,河南的文学创作有了多元化发展,实现了对乡土的自我寻找和挖掘,彰显出了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特色。例如,李准就是河南乡土文学开创者中的一个,他突出对乡土的平视、体会和歌颂,并带着积极的态度批评农民传统的狭隘自私,同时又真实地赞扬他们公而忘私的补实。他的代表作《黄河东流去》通过黄河岸边普通农民家庭的坎坷命运,表现出旧中国人民的苦难仇深
以及参加革命的经历。他所塑造的质朴、风趣的农民形象以及中原农村的风光景色,反映了中国贫苦、勤劳、朴实的农民传统美德,其意在突出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给河南乡土文学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创作空间。刘震云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他创作的《塔铺》作品中,书写传统农村物质贫困和精神启蒙,把握描述苦难和批判成为作者的创作中心。在进行乡土的叙述中,他一改对乡村现实生活的描画,站在农民文化的内部追索历史深处的内含,情感也更显沉重。如他在《温故一九四二》中,设身处地地为读者上演了抗战时期农民在历史中受迫害的真相,伸展到了整个人类文明世界,通过他这些作品的书写,着意突出农民在历史中充当的牺牲品与殉葬品。而我们在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时还会发现,作家对历史进行了戏谑与嘲弄,成了农民眼中无聊的游戏和笑柄。作家以此表达了农民在历史中作为受害者的真相,非常清晰地表达了农民文化与历史的统一性,他们在建造世界基础的同时,也被世界排斥着,隐含了农民无可逃逸的沉重和绝望,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充满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通过阅读河南乡土小说发现,河南作家们一直坚守着现实主义主旨和文学精神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民间立场和底层体验。最为典型的表现在于他们的内省精神与开拓意识,在更开阔的眼界的影响下,他们对河南乡土之外的世界发展表现出非常明晰的觉悟,这样,当他们重新审视乡土时,在表达乡愁、乡恋后,更多的是进行深入的
内省和检讨,而这无疑又成为大担的开拓意识,进而上升为新时代河南人文意识的中心,因为他们演绎了更为深刻复杂的历史,描述了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使得河南乡土文学作品显得更加深厚凝重。同时,我们也会感觉到河南乡土文学创作的不足,那就是缺乏具有生动真切的生活画面,似乎在语言形式上又与农民大众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于河南乡土文学作家来说,还有待在形式上进行继承和创新。
二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表现
1 乡土文化负面价值书写
在激烈的社会转型中,对乡土中国的历史把握,河南作家的创作敏感而尖锐地反映了地方特色与风俗画卷,地方特色与风俗画卷这种精神重负是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的批判,是河南作家对此所采取的批判态度。这是由于历史到了近现代,让河南拥有了太多的战乱和灾难,而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因袭使它远古的辉煌与现在的黯然构成了很大的反差。现代社会情景为河南作家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使河南乡土文学具有了作家们寻找故乡的冲动和努力,对于冲突鲜明的人物和社会语境造成了河南乡土处于边缘地位,也使其最适合从中寻求人的深层因素。
具体地说,河南作家有着非常显著的乡土情结,他们非常善于描写他们生活的乡村,并创作了大量审美范型和经典作品。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那些缺憾,使他们对温情故土的回忆更加吸引,他们通过美好的记忆来弥补现实中的不足。而我们前文提到的李准、刘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