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阶段特征(2017101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社会转型时期

总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1)政治: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3)思想:百家争鸣;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2.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

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3)思想:实行思想专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魏晋南北朝作为上承秦汉下连隋唐这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

总特征: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1)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大融合;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形成士族制度。

(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3)思想:佛教、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4.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总特征: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社会显现繁荣景象。

(1)政治:国家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的建立与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精耕细作日益成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3)思文:“三教并立”;诗歌繁荣;书画艺术繁荣。

5.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时期960-1368年

总特征: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坊市制度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文:形成新儒学即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突出,“中学西传”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

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时期

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弱。

(1)政治:国家统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并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坚守重农抑商政策。

(3)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理学占主导地位;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

(4)文化:传统科技发达,但未能产生近代科技;小说繁荣。

(5)外交: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二)中国近代史

1.19世纪40-60年代初(道光、咸丰),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折。

两条线索:列强侵华;地主探索、农民阶级抗争。

(1)政治:

①社会性质变化;

②革命任务变化: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③阶级结构变化,出现近代买办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

(2)经济:①列强的经济侵略,打断中国经济发展进展,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近代工业兴起,经济近代化起步(洋务、民资)。

(3)思想:强国御侮、新思潮萌发:19世纪40年代“开眼看世界”(学器物)、1859年《资政新篇》。

2.19世纪60—90年代(同治、光绪),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两条线索:列强侵华;地主自强、资产阶级探索、农民阶级抗争

(1)政治:

①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掀起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②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试图挽救清政府;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2)经济:

①列强在华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②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思想: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②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思想。

3.20世纪前20年(五四运动前)(宣统1908—1912年),仍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1)政治:

①列强侵华(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半殖半封完全形成;

②地主: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③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近代第一次巨变;

④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2)经济:1912-1919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

(3)思想:

①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

②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后期传入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发展。

(4)生活:断发和缠足运动开展;民国初年,颁布法令推行移风易俗。(社会生活体现民主性、革命性)

4.1919—1927年新民主主义崛起

(1)政治:

①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瑞;

②十月革命传来马克思主义,中共诞生;

③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经济: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和民族工业萧条。

(3)思想: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新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萌芽。

5.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中共土地革命时期)

总特征:国共十年对峙,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上升。

(1)政治:

①国民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宁汉合流、政治统一;1928年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中国;剿共;

②共产党:武装反抗(南昌、秋收)、“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革命根据地建立(江南为主)、1931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长征;

③日本:经济危机,侵华。1931“九·一八”,1932“一·二八”、伪满洲,1935华北事变。

(2)经济:

①国民党: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1927—1937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②共产党:土地革命。

(3)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6.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

总特征: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共由对峙到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