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的测定
肌酐项目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2.检验方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终点法)
3.检验原理
肌酐+H2O肌酸
肌酐+H2O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O2+H2O甘氨酸+HCHO+H2O2
H2O2+4AAP+ESPMT醌亚胺+H2O
在546nm波长处比色,吸光度ΔA与CR浓度成正比。
4.临床意义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0.1mol/L,二硫苏糖醇0.25g/L,防腐剂1g/L
8.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校准品在2-8℃避光保存可稳定1.5年。校准品复溶后,于-20℃避光保存可稳定1个月;于2-8℃避光密封保存时,二氧化碳可稳定8小时,胆红素可稳定一天,其他项目可稳定一周。
8.7复溶方法
使用时,小心打开瓶盖,开启橡胶塞,每瓶准确加入5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盖好橡胶塞,室温放置30分钟,同时避免阳光直射。轻轻旋转,使冻干品充分溶解,避免泡沫形成。随后即可与常规标本同时取样进行测定。每次吸取后及时盖好瓶盖,并于-20℃避光密封保存。
12.2肌酐测定只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指标之一,临床医师还要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及其他的诊断项目、诊断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3.性能指标
13.1线性范围:在(30-1760)umol/L范围内:a)线性相关系数(r)应>0.995;b)(30-70)u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应≦7umol/L;(70-1760)u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应该≦10.0%。
二磷酸腺苷
1.5mmol/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
100mmol/L
试剂2
还原型辅酶I(NADH)
0.3mol/l
血清肌酐CREA测定
血清肌酐CREA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肌酸酶肌酐+ H2 O 肌酸肌酸酶肌酐+ H2 O 肌氨酸+尿素肌氨酸氧化酶肌氨酸+O2+ H2 O 甘氨酸+甲醛+H2 O2过氧化物酶4-AAP+TOOS+ H2 O2 醌亚胺色素注:TOOS:为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4-AAP:为4-氨基安替比林在上述反应中,醌亚胺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肌酐浓度成正比,通过在波长550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即可测得样本中肌酐的浓度。
3 标本采集3.1 病人准备: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3.2 类型:血清,肝素血浆,尿液。
3.3 标本存放:血清、血浆的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尿液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6天;-20℃保存可稳定6个月。
对尿液用蒸馏水作1:49稀释后检测,结果乘50后报告。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3.5 标本拒收的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CREA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肌酸酶≥40KU/L 试剂1(R1)TOOS0.2g/L肌氨酸氧化酶≥10KU/L 抗坏血酸氧化酶 1KU/L试剂2(R2)4-氨基安替比林肌酐酶≥350KU/L0.2g/L过氧化物酶 2KU/L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1与试剂2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30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防腐剂叠氮化钠,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请勿直接接触皮肤、眼睛。
肌酐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肌酐测定的操作步骤。
3. 学会使用肌酐测定试剂盒,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组成。
外源性肌酐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肉类,内源性肌酐则是由人体肌肉代谢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肌酐主要通过肾脏滤过排出体外。
因此,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肌酐的浓度,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
本实验采用肌酐测定试剂盒,通过碱性苦味酸终点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
三、实验材料1. 肌酐测定试剂盒2. 血清样品3. 移液器4. 一次性吸管5. 比色皿6. 移液器吸头7. 混匀器8. 水浴锅9. 移液器吸头10. 洗耳球11.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备(1)取6个比色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肌酐标准溶液。
(2)在每个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肌酐测定试剂A和B,混匀。
(3)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恒温反应10分钟。
(4)取出比色皿,用洗耳球吹洗内壁,使其充分混合。
(5)用移液器取标准溶液和样品,分别加入比色皿中,混匀。
(6)用移液器将样品转移到比色皿中,立即放入比色仪中测定吸光度。
2. 样品测定(1)取3个比色皿,分别加入血清样品、试剂A和B,混匀。
(2)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恒温反应10分钟。
(3)取出比色皿,用洗耳球吹洗内壁,使其充分混合。
(4)用移液器取样品,分别加入比色皿中,混匀。
(5)用移液器将样品转移到比色皿中,立即放入比色仪中测定吸光度。
3.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将样品的吸光度对应到肌酐浓度,即可得到样品的肌酐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出线性方程:Y = 0.0162X - 0.0178(R² = 0.9989)2. 样品测定通过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出样品的肌酐浓度为XX mg/dL。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碱性苦味酸终点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肌氨酸氧化酶法)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程序1. 摘要肌酐试剂盒适用于体外临床检验,用于测定人血清或尿液中肌酐的含量。
2. 适用范围程序适用于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液中肌酐的浓度。
3. 职责使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CREA 浓度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SOP 程序进行,室负责人监督管理;本SOP 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生化室负责人、科主任签字批准生效。
4. 检测方法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肌酐(CREA )试剂盒采用的是肌氨酸氧化酶法。
5. 原理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肌酐 (肌氨酸氧化酶法)试剂盒的测定原理如下:O H N N O H O H HCHO O O H O H O H 2222222224---42+−−−→−-+-+++−−−−→−+++−−−−→−+−−−−→−+醌亚胺间甲苯胺磺丙基乙基氨基安替比林甘氨酸肌氨酸尿素肌氨酸肌酸肌酸肌酐过氧化物酶肌氨酸氧化酶肌酸脒基水解酶肌酐氨基水解酶 肌酐在肌酐氨基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肌酸,肌酸在肌酸脒基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肌氨酸和尿素,其中产物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甘氨酸、过氧化氢和甲醛。
最后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原底物4-氨基安替比林和N-乙基-N-磺丙基-间甲苯胺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醌亚胺.由于醌亚胺在波长546nm 处有最大吸收峰,所以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 546nm 处吸光度的变化值与样本中肌酐的含量成正比.6. 仪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7. 试剂7.1 试剂来源: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2 试剂瓶内主要成分:肌酸脒基水解酶、肌氨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ESPMT 、肌酐胺基水解酶、4-氨基安替比林7.3试剂稳定性: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本试剂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不可冰冻。
7.4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8.标准品和质量控制8.1校准程序:使用某某公司提供的标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尿肌酐测定方法
尿肌酐测定方法
尿肌酐是一种常用的尿液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以下是常用的尿肌酐测定方法:
1. Jaffe法: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尿肌酐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
酚与尿液中的肌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黄色酚酞反应,测量反应产生的黄色产物的吸光度。
由于该方法受到其他物质(如尿酸、葡萄糖等)的干扰,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校正。
2. 酶法:这种方法利用肌酸酐氨酸酶(creatinine amidohydrolase)催化反应,将尿液中的肌酐转化为肌酸和氨,通过测量反应中产生的氨量来确定肌酐浓度。
该方法对于尿液中的其他物质干扰较少,但在实验室条件下操作较为复杂。
3. 离子选择电极法:这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测定方法,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对尿中的肌酐进行检测。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尿肌酐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根据实验室的设备和研究需求来确定。
在进行尿肌酐测定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意见。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血清肌酐测定范围》嘿,血清肌酐测定范围这事儿,就像给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秘密划定界限一样。
我有个亲戚,身体一直不太好,老觉得没力气。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就开了个血清肌酐测定的检查。
这血清肌酐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信号兵,能反映肾脏的情况呢。
一般来说,血清肌酐的正常测定范围,男性和女性是不太一样的。
男性的正常范围大概在53 - 106μmol/L,这就像是男性身体里的一个标准值区间。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小操场,血清肌酐的值在这个操场里活动,那身体可能就没什么大问题。
要是它的值突然跑到操场外面了,那可能肾脏就有点小麻烦啦。
女性的正常范围呢,大概在44 - 97μmol/L。
就像女性有自己专属的“小领地”一样。
我那亲戚是个女的,她检查结果出来后,血清肌酐值有点偏高,医生就特别重视。
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肾脏在过滤血液的时候出了岔子。
这血清肌酐测定可不能小看。
我陪着亲戚在医院的时候,看到好多人都在做这个检查。
医生会根据这个值,再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判断肾脏是不是健康。
要是血清肌酐值高了,就像肾脏在喊“救命”呢。
可能是肾脏太累了,比如有炎症啊,或者是其他的毛病影响了它正常工作。
要是低了呢,也可能有问题,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啦。
在医院里,看着那些检查报告上的血清肌酐值,就感觉每个数字都像是身体发出的密码。
了解血清肌酐测定范围,就像拿到了一把解开肾脏健康密码的小钥匙。
我们得重视这个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保护好我们的肾脏,让身体一直健健康康的呢!毕竟肾脏可是个重要的“大工厂”,血清肌酐就是它工作状态的一个小提示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Creatinine)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肌酐生化方法学是用于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肌酐浓度的实验方法。
1. 碱性苦味酸法:这是最常用的肌酐测定方法之一。
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肌酐浓度。
2. 酶法:利用肌酐酶将肌酐转化为氨和肌酸,然后通过测定氨或肌酸的生成量来计算肌酐浓度。
酶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干化学法:使用纸片或试纸等干式试剂,通过颜色变化或比色法来测定肌酐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检测,但准确性可能稍低。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可以用于肌酐的定量测定。
HPLC 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但设备和操作相对复杂。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肌酐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肌酐的特定离子或碎片来确定其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昂贵。
在选择肌酐生化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验要求、设备条件和准确性等因素。
不同方法可能在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简便性和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血清肌酐测定方法、羟苯磺酸钙药物作用及血肌酐测值干扰影响和要点总结
临床血清肌酐测定方法、羟苯磺酸钙药物作用及血肌酐测值干扰影响和要点总结血清肌酐测定方法血清肌酐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主要有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
苦味酸法会受到维生素C、丙酮酸、丙酮、乙酰乙酸、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等多种物质的干扰,不适宜用于黄疸、溶血等情况下患者的血清肌酐测定,特异性较差。
酶法与苦味酸法相比,具有样本量小、速度快、特异性高等优点,使用酶法代替苦味酸法血清肌酐测定。
羟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化学名为2,5-二羟基苯磺酸钙,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微血管保护剂,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抑制视网膜微动脉瘤形成和减轻出血渗出等作用。
适应证包括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色素沉着性紫癜性皮肤病、白内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阻塞性黄疸等。
保护血管药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羟苯磺酸钙可增加微血管壁阻力,降低其病理性高通透性,减少出血与渗出;② 羟苯磺酸钙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
羟苯磺酸钙对酶法检测肌酐干扰当羟苯磺酸钙浓度大于2 μg/ml 时,羟苯磺酸钙浓度越高,对血清肌酐水平负性干扰则越明显。
羟苯磺酸钙干扰血肌酐测值肌酐在肌酐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肌酸,肌酸在酶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肌氨酸,其中肌氨酸经肌氨酸氧化酶催化生成甲醛、甘氨酸、过氧化氢等。
过氧化氢、4-氨基安替比林和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反应生成可以进行比色反应的紫红色化合物醌亚胺。
羟苯磺酸钙对酶法检测血清肌酐存在干扰,对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干扰。
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时,羟苯磺酸钙浓度在 64 μg /ml 以上也不会对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羟苯磺酸钙对苦味酸法检测肌酐基本没有干扰。
要点总结开具血清肌酐检查时,可备注标明患者正在使用羟苯磺酸钙,用于提示在必要时可选择苦味酸法进行重复、多次检测,以提高血清肌酐结果测定的准确性。
肌酐测定-酶促动力学法
肌酐测定-酶促动力学法
肌酐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肾功能。
酶促动力学法是其中一种测定肌酐浓度的方法。
酶促动力学法是基于肌酸酐酶(creatinase)和肌酸酐酶动力学反应原理的测定方法。
该反应基本原理如下:
1. 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肌酐与肌酸酐酶进行反应,生成肌酸酐。
2. 接着,通过添加一定浓度的辅酶(如NADH或NADPH),使产生的肌酸酐反应生成对应的还原酶,同时伴随着NADH (或NADPH)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最后,通过连续测定产生的NADH(或NADPH)的吸光度
变化,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肌酐的浓度。
酶促动力学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灵敏度较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肾功能检测中。
尤其适用于大量样本的高通量检测,如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中常采用的方法。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肌酐测定(缩写CRE),尿液肌酐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肾功能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 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一天,普通冰箱中(2~8℃)稳定3天。
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和空腹状态。
2.3.2 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 方法原理肌酐酶肌酐 + H2O -------------- 肌酸肌酸酶肌酸 + H2O -------------- 肌氨酸 + urea肌氨酸氧化酶肌氨酸 + H2O + O2 ------------------氨基乙酸 + H2O2 + 甲醛过氧化物酶F-DAOS+H2O2 + 4-氨基安替比林------------------蓝色染料该染料在60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与样品中肌酐浓度成正比4 试剂及其他用品4.1试剂:肌酐测定试剂盒(货号CR6113),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肌酐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肌酐测定,了解肌酐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评估肾功能状况,并探讨影响肌酐水平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肌酐是人体肌肉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非蛋白含氮物质,主要由外源性肌酸代谢而来。
正常情况下,肌酐在体内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肌酐测定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三、实验材料1. 样本:新鲜尿液、血液2. 试剂:肌酐酶、肌酸酶、肌氨酸氧化酶、尿素、甘氨酸、甲醛等3. 仪器:肌酐测定仪、离心机、水浴箱等四、实验方法1. 血清肌酐测定(1)取血清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肌酐酶催化反应,生成肌酸。
(2)加入肌酸酶,将肌酸水解产生肌氨酸和尿素。
(3)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作用下氧化生成甘氨酸、甲醛等产物。
(4)通过测定产物浓度,计算血清肌酐含量。
2. 尿肌酐测定(1)取尿液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尿肌酐测定。
(2)通过测定尿液中肌酐浓度,评估肾功能状况。
五、实验结果1. 血清肌酐测定结果本次实验血清肌酐浓度为XX μmol/L,与正常值范围XX-XX μmol/L相符。
2. 尿肌酐测定结果本次实验尿肌酐浓度为XX μmol/L,与正常值范围XX-XX μmol/L相符。
六、讨论与分析1. 肌酐测定结果分析本次实验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肾功能正常。
2. 影响肌酐水平的相关因素(1)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影响肌酐水平。
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血清肌酐升高,低蛋白饮食则可能导致血清肌酐降低。
(2)肌肉含量:肌肉含量与肌酐生成密切相关。
肌肉含量增加,肌酐生成量也随之增加。
(3)肾功能: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肌酐排泄受阻,引起血清肌酐升高。
3. 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肌酐测定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肌酐测定,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七、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肌酐测定,成功评估了受试者的肾功能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肾功能正常。
尿肌酐检测结果的解读
尿肌酐检测结果的解读1. 基本信息核对尿肌酐检测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等,以及检测的具体时间和条件,如是否为24小时尿液样本等。
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对于结果的解读至关重要。
2. 检测方法与原理检测方法:尿肌酐的检测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方法,通过测定24小时尿液中肌酐的浓度来反映肾功能状态。
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不再被肾小管重吸收。
检测原理:利用化学试剂与尿液中的肌酐发生反应,通过比色、定量等方法测量反应产物的量,从而计算出尿液中肌酐的浓度。
3.尿肌酐正常值范围尿肌酐的正常值范围因性别和年龄段而异。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尿肌酐正常值约为7100-17700μmol/d,成年女性约为5300-15900μmol/d。
儿童的正常值较低,约为71-195μmol/d,婴儿则约为88-177μmmol·kg-1/d。
4. 检测结果数值分析假设某患者的尿肌酐检测结果为4000μmol/d,对于成年患者来说,这一数值明显低于正常值范围,可能提示肾功能存在问题。
而对于儿童或婴儿来说,这一数值则可能偏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综合判断。
5. 异常结果意义探讨尿肌酐降低:•可能的原因包括肾衰、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导致肌酐在体内积聚,尿中排出量减少。
•此外,素食者、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物等也可能导致尿肌酐降低。
尿肌酐增高:•常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以及进食肉类、剧烈运动、服用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后。
•生理状态下,饥饿、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导致尿肌酐一过性增高。
6. 影响因素说明尿肌酐的测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环境因素等。
例如,摄入高蛋白食物、剧烈运动后,尿肌酐可能升高;而服用利尿剂、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情况下,尿肌酐可能降低。
肌酐测定酶促动力学法
肌酐测定酶促动力学法肌酐测定酶促动力学法,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看似复杂,但其实很有趣的主题。
肌酐,这个词大家可能听过,尤其是那些去医院体检的朋友。
简单来说,肌酐是我们身体代谢肌肉产生的废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
想象一下,就像咱们的身体是一个工厂,肌肉是工人,而肌酐就是这些工人生产的废料,正常情况下,工厂会把这些废料处理掉,没啥大问题。
但如果处理不当,废料堆积,那就麻烦了。
咱们就得提提这个酶促动力学法了。
听起来很科学对吧?其实它就是一种测量肌酐浓度的方法。
简单说,就是用一些酶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身体的运作情况。
就像你请个专业的清洁工来打理你的家,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能迅速得知你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嘿,听起来很靠谱吧?这个过程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咱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变化。
有时候我们吃的东西、喝的水都会影响肌酐的水平。
就像春天的天气,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风雨交加,没个准。
所以,医生们在做这个检测的时候,会很仔细地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结果准确。
这就像是在给身体做个全面体检,看看这个工厂运作得怎样。
在测定的过程中,医生会抽血。
别紧张,这可不是“抽筋”的意思,而是为了获取一些样本。
这一过程就像是给你的身体拍张照片,记录下肌酐的状态。
这些样本会被送到实验室。
在那儿,科学家们会用特定的酶进行处理,看看肌酐的含量如何。
过程可能复杂,但别担心,科学家们都是高水平的“厨师”,用他们的“秘方”把这些数据调配出来。
有趣的是,肌酐的测定不仅仅是个数字。
它背后可是有着满满的故事,涉及到我们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
比如说,你最近是不是吃了不少肉?或者开始健身了?这些都会影响到肌酐的浓度。
所以,咱们可以说,肌酐浓度就像一个“天气预报”,能反映出你身体的状态。
医生看到这些数据,就像拿到了你身体的“身份证”,能更好地为你提供建议。
结果出来后,医生会给你详细解释。
他们会告诉你这个数字的意义,是否正常。
简述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方法。
简述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方法。
(一)简述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方法
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检测肾脏功能的一种常用指标,可用于诊断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方法一般使用腹膜透析(PD)技术,也可通过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进行测定。
1、腹膜透析法:术前给予肌酐注射,然后监测血液中的肌酐浓度,通过腹膜液中的肌酐浓度减去血液中的肌酐浓度,可以得出肾脏每小时的肌酐清除率。
2、放射性标记物法:将放射性标记物(如Cr-51)注射到血液中,监测放射性标记物在血液中的衰减程度,测定肾脏内皮的清除率。
总之,腹膜透析法和放射性标记物法都可用于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是重要的衡量肾脏功能的指标,应正确使用,以确保诊断准确。
- 1 -。
酶联法测定肌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酐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2. 掌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肌酐的原理和方法;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肌酐是人体内代谢产物,主要由肌肉组织产生,经肾脏排出。
血液中肌酐浓度可反映肾脏功能。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利用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反应,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检测。
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肌酐。
首先,将纯化的人肌酐抗体包被在微孔板上,制成固相抗体。
然后,向微孔中加入待测样本,肌酐与固相抗体结合。
接着,加入HRP标记的肌酐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入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与样本中的肌酐浓度呈正相关。
通过测定吸光度(OD值),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肌酐浓度。
三、实验材料1. 试剂:肌酐ELISA试剂盒、TMB底物、洗涤液、盐酸;2. 仪器:酶标仪、微量移液器、微量离心机、加样器、吸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箱、磁力搅拌器等;3. 样本:待测血清或血浆。
四、实验步骤1. 标准品制备: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将标准品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加入微孔板中;2. 样本处理:取待测血清或血浆,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稀释和加样;3. 抗体加样:向所有微孔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化人肌酐抗体;4. 标本孵育:将微孔板放入培养箱中,孵育一段时间;5. 洗涤:将微孔板放入洗涤液中,进行充分洗涤;6. 酶标抗体加样:向所有微孔中加入一定量的HRP标记的肌酐抗体;7. 标本孵育:将微孔板放入培养箱中,孵育一段时间;8. 洗涤:将微孔板放入洗涤液中,进行充分洗涤;9. 底物加样:向所有微孔中加入一定量的TMB底物;10. 酶标反应:将微孔板放入培养箱中,孵育一段时间;11. 终止反应:向所有微孔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终止反应;12. 测定吸光度:将微孔板放入酶标仪中,测定450nm波长下的吸光度(OD值);13.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和样本OD值,计算样本中肌酐浓度。
肌酐临床意义及应用
肌酐临床意义及应用肌酐是一种酵素,在体内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然后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肌酐的浓度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因此在临床上肌酐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肌酐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肾功能评估:肌酐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肌酐的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关系,即肌酐浓度越高,肾小球滤过率越低。
临床上常用肌酐的浓度来评估肾功能的好坏,例如用肌酐的清除率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或者用肌酐的浓度来判断肾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2. 肾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肌酐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肾疾病。
例如,在肾炎等肾小球疾病中,肌酐的浓度可以升高;在肾小管疾病中,肌酐的浓度可以降低。
通过监测肌酐的变化,可以评估肾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3. 药物治疗的监测:肌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监测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
一些药物在体内经过肾脏清除,如果肾功能不良,药物的清除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的积累。
此时,可以通过监测肌酐的浓度来判断药物的剂量是否需要调整。
肌酐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诊断:肌酐的测定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例如,肌酐的升高可以提示肾功能不良,进而引起肾疾病的怀疑。
同时,肌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肾疾病,例如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
2. 肾功能监测:肌酐的测定可以用于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对于肾疾病患者,定期检测肌酐的浓度可以及时发现肾功能的恶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定期监测肌酐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调整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3. 治疗决策:肌酐的测定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同时,肌酐的测定结果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例如通过监测肌酐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总之,肌酐的临床意义和应用非常广泛。
肌酐测试方法学比对
肌酐测试方法学比对一、引言肌酐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指标,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肌酐测试方法进行方法学比对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对不同肌酐测试方法进行比对,以评估各方法的优劣,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参考。
二、肌酐测试方法概述1.常规方法目前,肌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酶法、酶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等。
这些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灵敏度与特异性各种肌酐测试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各有差异。
酶法和酶免疫法较为敏感,能够检测到较低浓度的肌酐;而HPLC和LC-MS/MS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有效避免干扰物质的影响。
三、方法学比对实验1.实验设计本研究选取了临床实验室常用的四种肌酐测定方法进行比对,分别为酶法、酶免疫法、HPLC法和LC-MS/MS法。
比对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确性比对,第二阶段为精密度比对。
2.样本来源与处理实验样本来源于本院患者,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和肾功能状况的患者。
样本处理严格按照各方法的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比对实验,结果显示:酶法和酶免疫法的准确性较好,但灵敏度略低;HPLC法和LC-MS/MS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在精密度方面,HPLC法和LC-MS/MS法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四、结果评价与讨论1.准确性评价准确性是评价肌酐测试方法的关键指标。
本研究发现,HPLC法和LC-MS/MS法的准确性较高,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对肌酐含量的精确测定。
2.精密度评价精密度反映了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HPLC法和LC-MS/MS法在精密度方面表现优异,有利于临床实验室对肌酐含量的精确监测。
3.线性范围评价线性范围是评价方法适用性的重要指标。
HPLC法和LC-MS/MS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适用于不同浓度范围的肌酐测定。
4.干扰物质考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可能影响肌酐测定的干扰物质进行了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酐的测定(速率法)
1:概述
肌酐(creatinine,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 肌酐。
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2 样本收集
新鲜无溶血标本,血清或血浆样本均不溶血。
血浆样本只能采用肝素或EDTA抗凝。
样本在4摄氏度可稳定7天。
采血前病人应禁食12小时,采集静脉3ml,待凝固后(最好放在37摄氏度水浴箱内45分钟)通常为加抗凝剂的血液在30-60分钟凝血析出血清。
3000r/min 离心5-10分钟,分离出血清备用。
不建议采用血浆标本。
3:方法原理
样品中的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该反应为特异性反应,可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
本试剂采用速率法,增强了反应的特性,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与杨品中肌酐的浓度成正比,可在波长500-520nm 处进行测定。
4剂来源,配置及储存
试剂来源:
试剂配置:试剂一和试剂二均为液体试剂,可直接使用。
启用后在2-8度可稳定30天。
若试剂混浊,或以蒸馏水为空白在510nm处的光吸收值低于1.0A,应予丢弃。
试剂储存:试剂避光储存2-8摄氏度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期。
5分析仪器
CS-600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6计算方法
肌酐()=( A/min*Tv*1000)(6.3*Sv*P)
式中
Tv=总反应体积
Sv=样本体积
6.3=NADH在510nm处的毫摩尔消光系数
P=比色杯光径(cm)
7 线性范围:本实验的线性范围:0----2mmol/L
8 参考范围:
男性;62---115
女性53--97
9 失控控理
1:立即重测同一质控品,如重测后结果仍不再允许范围,请进行下一步。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防止时间过长而变质,如结果仍不再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3: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
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
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已查明原因。
如果结果仍不再允许范围内,则进行下一步。
4:重新校准。
重测失控项目。
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5:请专家帮助。
如果前五步都为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已查明原因,只有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
10 注意事项
1:试剂和样本用量可根据不同仪器要求按比例改变。
2:如测试结果超出线性范围,样本应稀释后测试,调整因子数或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3:结果的准确性仪器校正和测定温度,时间的控制。
4:由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结果做出临床诊断。
11:临床意义
血中肌酐主要经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管所吸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各种肾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等。
血肌酐基本上不受饮食、高分解代谢等肾外因素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生成量恒定(每日20mg/kg)的情况下,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
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
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
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
由于内生肌酐量与肌肉的量有相关性,一般每20g肌肉每天产生1rug肌酐,因此肌肉特别发达的人,其血肌酐可高达130gmol/L;而特别消瘦的人,其血肌酐可仅为26.5gmol/L,如果该病人血肌酐超过132gmol/L,则肾小球可能已有严重损害。
除消瘦外,正常妊娠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及胎儿的同化作用,血肌酐常较正常为低。
正常人肌酐只有微量由肾小管分泌,也可有微量弥散到肠腔。
但尿毒症病人肾小管分泌量大增,弥散到肠腔的量也可达到总量的16%~60%。
尿毒症病人上消化道的链球菌和肠球菌繁殖时可以产生肌酐裂解酶裂解肌酐,因此有些尿毒症病人血、尿肌酐浓度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会呈现波动。
肌酐清除率的计算
第一步:病人连续低蛋白质饮食3天(蛋白质<40g/d),避免剧烈运动。
第二步:于第四天早晨8时将尿排净,收集24h尿液,加入5ml甲苯防腐,准确量取尿量,记录在化验单上,取10ml尿液送检。
第三步:留尿同天抽抗凝血2ml同时送检。
采集完内生肌酐清除率标本后,便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Ccr=(140-年龄)×体重(k 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 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正常值:
108±15.1mL/min?1.73m2。
40岁以后逐渐减低肾移植后病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大于50则正常最佳是大于70,有些医院考虑到环孢肾毒性,如大于45且稳定,也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