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模拟测试试题二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岭南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模拟测试试题二含答案一、单选题(★★★) 1 . 北宋时期,政府下令商人将粮草运至边境指定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物资的经营许可。
这说明当时A.政府对商业的垄断空前强化B.商税成为主要财政来源C.抑商政策严重阻碍商业发展D.政府货币短缺财政拮据(★★★) 2 . 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
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
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 3 . (题文)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
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
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
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
据此可知当时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4 .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5 . 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
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6 . 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阅卷评分细则
2019届东莞市高三期末统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阅卷评分细则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D C D A C B B C A D C C41.(25分)(1)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政体的正式确立(法国共和派领导推动);工业革命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启蒙运动推动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教会仍控制教育权,阻碍社会发展。
(每点2分,任答出3点给6分)特点:政府主导;立法推动;教育逐渐世俗化;推行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重视师范教育。
(每点2分,任答出3点给6分)(2)变化趋势:教育改革者由地方督抚(政治家)为主转变为知识群体(教育家)为主;教育宗旨由“忠君、尊孔”为主转变为“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主”(教育指导思想由中体西用转变为民主共和);教育对象上逐渐趋向男女平等;逐渐消除科举制残余。
(每点2分,任答出3点给6分)影响:有利于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冲击了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最好以有/不利的方式答题,这样更加全面)(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出4点给7分;只答出有利影响最多拿4分)42.(12分)示例观点:1840-1905年间美国对中国态度是批判和轻视的。
论述:经济上,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以及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国的开展,美国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崇敬渐渐消退。
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将中国纳入世界市场中,成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政治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大门被打开,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认识了中国腐朽专制的国家制度和极力维护传统的落后社会,再加上中国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人的形象一落千丈。
文化上,近代西方民主自由精神的发展,和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引起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化态度也从仰视转为轻视。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潮州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对得4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满分共140分)1.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该材料反映了①世官制开始于西周,结束于秦王朝②西周开始实行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③西周分封制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结合④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皆世官位”并不能说明世官制开始于西周,故①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西周开始实行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故②错误;“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故③正确;“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反映了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说明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故④正确;故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观察如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 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 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 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 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答案】A【解析】从唐朝宰相之间的相互牵制发展到了元朝的只有一个中书省,说明了元朝时相权是相对集中的,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加强而非削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一直是独尊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试卷(一)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24.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25.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
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
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太子掌控朝廷实权B.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皇权诉诸亲缘维系D.皇子争立现象频繁26.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
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
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27.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
《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28.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A.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B.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C.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D.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29.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30.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
广东省江门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含详解
2019年4月江门市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A. 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 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 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 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可推测出在西周时期出现部分农业生产工具,说明《诗经》具有史料记载的某些价值,A选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耕作方式属于集体劳作,B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铁犁牛耕,D选项排除。
2.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
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
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
这表明唐代A. 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B. 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C. 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D. 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可知唐朝政府注重基层救助,对贫苦百姓的救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救助并未上升到法律文献的保障,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些措施,A选项排除。
材料相关信息不能得出唐代比以往更重视仁政的结论,B选项排除。
唐代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救济,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中国古代救济并未上升到制度保障层面,只不过停留在一些措施手段上,但是对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3.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
广东省江门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江门市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A. 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 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 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 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可推测出在西周时期出现部分农业生产工具,说明《诗经》具有史料记载的某些价值,A选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耕作方式属于集体劳作,B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铁犁牛耕,D选项排除。
2.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
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
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
这表明唐代A. 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B. 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C. 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D. 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可知唐朝政府注重基层救助,对贫苦百姓的救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救助并未上升到法律文献的保障,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些措施,A选项排除。
材料相关信息不能得出唐代比以往更重视仁政的结论,B选项排除。
唐代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救济,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中国古代救济并未上升到制度保障层面,只不过停留在一些措施手段上,但是对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3.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6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6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汉景帝时,胡毋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博士。
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 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途径B. 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 黄老之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D. 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初《诗》、《公羊春秋》等儒家经典被作为皇帝任命官职的依据,由此可见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途径,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品行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黄老之学;D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传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
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
这一现象说明A. 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B. 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C. 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D. 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故A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D项错误。
3.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
父子相袭,习以为俗”。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A. 稻米的商品化明显B. 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余米尽以贸易。
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可知,南宋时期,两湖地区稻米的商品化现象明显,故A 正确;材料反映大商人把稻米收集起来,辗转贸易,获得利润,无法体现商人垄断粮食贸易,排除B ;材料反映两湖地区稻米的商品化现象明显,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排除C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 。
2019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2.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
”这反映了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3. 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5.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6.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汉景帝时,胡毋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博士。
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途径 B.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黄老之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25.史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特点,实际上两者的兴盛时间并不一致。
邢窑白瓷的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是在中晚唐。
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C.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26.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
父子相袭,习以为俗”。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 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7.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
这说明清朝内阁A.票拟奏章,掌握最高决策大权 B.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C.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D.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28.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
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
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
以上变化说明A.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C.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 D.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29.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二)(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二)(含解析)2019.41.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 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 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 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史官流向诸侯国再到卿大夫家可知史官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下降,这正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被削弱、旧有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局面,故A正确。
B项只是表面的表现,故错。
家国一体指的是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故C错。
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错。
2.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
这有利于A. 隶书的全面推广B. 儒家思想的传播C. 边忠危机的解决D. 大一统思想的宣传【答案】D【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材料中“县官”、“郡尉”、“郡司马”等称谓体现了秦朝加强大一统思想的宣传,故D正确。
材料涉及称谓变化与隶书的推广无关,故A错。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对儒家“焚书坑儒”,故B错。
C项与材料无关。
3.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A. 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 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 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 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
广东省江门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文综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江门市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A. 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 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 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 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答案】A2.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
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
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
这表明唐代A. 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B. 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C. 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D. 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3.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
”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
该项措施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 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C. 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 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答案】D4.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这说明A. 江南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落后B. 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C.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 江南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案】B5.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
这说明该运动A. 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B. 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C. 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D. 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答案】C6.下表为1913~1918年英、法输华货物总值表,据此可知A. 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B. 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C. 辛亥革命明确反帝取得成效D. 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答案】D7.《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证条例》规定,在已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区推行土地登记,发放所有权证,保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对逃亡地主的态度变得较为温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计。
高考冲刺:2019届广东省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
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
材料表明A.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 B.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 D.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25.《周礼》一书中,思想家将“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列为大司徒的职责。
自秦汉以后,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是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
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思想家以体恤民本为己任 B.政府干预着眼于老幼病穷C.社会治理呈现出互助协作的特征 D.社会救助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26.据《新唐书》记载,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反映了A.拒绝攀附皇权导致士族的衰落B.门第意识影响着时人的婚姻观C.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D.抵制联姻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27.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
然而,与这一社会背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
这反映了A.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C.借时代语境重构性别秩序的努力D.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28.“民心”、“民气”是从林则徐到慈禧太后的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甚至“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
”材料表明A.民众的新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B.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落后C.民族矛盾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D.近代中国落后根植于盲目排外29.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
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详解】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草稿纸或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期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的影响,中国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是“礼”,在春秋时代的社会,“礼”无处不在,在战场上,人们也要遵守“战争礼”。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材料内容体现了战场上“礼”的表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礼,无法得出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故A选项错误;春秋时代儒学没有被作为治国理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战争所共同遵守“礼”的体现,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的信息,故C信息错误。
2019届广东省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广东省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四季时序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应该顺时而动,春苗冬狩。
而《春秋》一书中记载了鲁桓公四年春正月在郎地狩猎的事情。
这反映出A、古代统治者尊重自然规律______________B、《春秋》作者对历史有价值观评判C、古代先民缺乏自然科学知识___________D、《春秋》作者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2.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3. 宋朝政府基本不提倡在内地州县筑城,只在边境地区和部分重要城市兴筑或维护城垣。
A.防止地方割据 B.促进民族融合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4.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5. 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据此可知耆英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6.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顽固势力的反扑 B.民族矛盾的尖锐C.洋务运动的失败 D.民众的盲目排外7. 抗日战争期间妇女界的救亡运动很活跃。
2019届广东省高三二模文综历史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2019.424.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发展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D.宗法制度的瓦解25.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
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26.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
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
宋朝这些措施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C.扩大了平民人仕的机会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27.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
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
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28.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
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
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29.表2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
据表可推知,当时表2——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30.图5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试卷(一)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 )24.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25.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 6 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
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
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 太子掌控朝廷实权B.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皇权诉诸亲缘维系D. 皇子争立现象频繁26.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
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 99 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
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 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 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 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27.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
《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28.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A. 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B.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C.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D.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29.1876 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30.1925 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
2019届广东茂名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广东茂名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C.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2.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B.导致了自耕农衰退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3.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D.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4. 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B.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C.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D.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5. 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6.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
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4.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25.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49处中今山东占了12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
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
这反映出A.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C.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D.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26.《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
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27.明代内阁大学士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在“票拟”上,上呈给皇帝供皇帝参阅,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
这一规定A.弱化了君主权力B.扩大内阁决策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使辅政制度完善28.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94年为11.3886万担。
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29.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
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
这说明当时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30.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
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
材料表明A. 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B. 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C. 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D. 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天下四方”是指一统,即统一天下。
根据所学可知,“楚国”“问鼎中原”是在春秋时期,诸国混战促进民族交融催生大一统观念。
故答案为C项。
A项,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表述与材料中“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相符,但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天下观念是否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关,不能一概而论,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周礼》一书中,思想家将“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列为大司徒的职责。
自秦汉以后,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是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
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 思想家以体恤民本己任B. 政府干预着眼于老幼病穷C. 社会治理呈现出互助协作的特征D. 社会救助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答案】D 【解析】【详解】材料中“《周礼》一书中”“大司徒的职责”包括“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社会救助方面;“秦汉以后”“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包括“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等社会救助方面。
综上分析可知,社会救助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故答案为D项。
AC项,材料表述的是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与“体恤民本”“社会治理”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老幼病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而不是干预,排除。
3.据《新唐书》记载,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反映了A. 拒绝攀附皇权导致士族的衰落B. 门第意识影响着时人的婚姻观C. 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D. 抵制联姻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魏晋隋唐时期的士族门阀贵族代表就是所谓“五姓七家”,即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材料中“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崔、卢(北方大姓)”反映的是门阀政治的影响。
故答案为B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从而使门阀制度没落,所以导致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不是拒绝攀附皇权,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的信息点,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门阀大族和皇室的婚姻,不涉及统治基础,排除。
4.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
然而,与这一社会背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
这反映了A. 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B.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C. 借时代语境重构性别秩序的努力D. 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在“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而与此同时的“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尊女”观实际上依托封建社会语境抨击传统的“男尊女卑”现象,揭露其局限性和反动本质,意在为重构性别秩序而努力。
故答案为C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明代思想主要以理学、心学为代表,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而不是解放,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动摇儒学正统地位的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明代的‘尊女’观是指士人中掀起尊重和赞誉女性的思潮,发展到晚明,这股“尊女”思潮又被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进一步推动,并走向巅峰,从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性别思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
5.“民心”、“民气”是从林则徐到慈禧太后的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甚至“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
”材料表明A. 民众的新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B. 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落后C. 民族矛盾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D. 近代中国落后根植于盲目排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当时的中国人认为可以利用民众去对外,而且可以“有胜无败”;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文明的枪炮和蒸汽机面前,血肉之躯终究无济于事,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仅靠民众是很落后的。
故答案为B项。
AC项,材料强调的是“慈禧太后”等“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是利用“民心”“民气”,不是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也没有反映民族矛盾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具有盲目排外色彩的是中国近代的义和团运动,与材料主旨无直接关联,排除。
6.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
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这一材料表明陈独秀A. 倾向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B. 反对专制道路维护共和政体C. 对民族主义的观念有所反思D. 以民主和科学进行启蒙宣传【答案】C【解析】【详解】“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
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的大意是:国家要保障人民的权利,计划增加人民的幸福的事。
不致力于此,这个国家的存在就没有什么光荣可言,灭亡也是无所吝惜的。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是对民族主义观念的反思。
故答案为C项。
AB项,材料论述的是国家统一观,不是讨论陈独秀维护什么阶级的利益,也不是论述赞成哪种政体形式,排除;D项,根据材料中时间“1914年”可知,当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而根据所学可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排除。
7.据学者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A. 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B. 盟国援助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C. 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D. 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937—1945年间“战争开支”、国民政府“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这与抗战时期的形势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人民。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图表中没有盟国援助的信息点,排除;C项,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对外战争的需要造成的,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发展还是停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因为财政缺口大而导致战局日趋恶化,排除。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
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8.1970年初期,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中国核设施悄悄搬迁到西藏某地,而旧基地则伪装成很逼真的原子弹设施。
此举是由于A. 中国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B. 两极对峙的局势趋于紧张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 中国国家安全遭遇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北方边境安全受到威胁。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核武器试验基地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而材料中“1970年初期”在将“中国核设施悄悄搬迁到西藏某地”时“旧基地”即“新疆罗布泊”仍“伪装成很逼真的原子弹设施”主要是出于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故答案为D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是人造地球卫星,它于1970年10月发射成功,与材料中“1970年初期”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两极对峙格局趋势缓和而不是紧张。
1972年5月美苏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等文件,此后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了高潮,排除;C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思路:a.判断题干与题肢之间谁因谁果,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b.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c.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9.普罗塔哥拉认为当雅典人汇聚一堂进行政治决策时,参与者必须具有正义的意识,这体现在参与者在程序上要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因为人们公认,城邦的存在要求所有人必须掌握这种卓越的技能。
上述材料说明A. 普罗塔哥拉认识到了道德的重要性B. 民众均应有对政治的平等参与权C. 辩论是公民大会最基本的环节之一D. 集体决策是城邦民主的重要环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当雅典人汇聚一堂进行政治决策时,参与者必须具有正义的意识,这体现在参与者在程序上要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反映了集体决策是城邦民主的重要环节。
故答案为D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普罗塔哥拉认为道德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它能调和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事务,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平等参与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同时材料的主旨不是讨论民众所享有的民主权力,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有关辩论的信息点,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