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教案与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3.拱形的力量首案编写者:崔xx【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对实验现象会思考、分析,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重点】测试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承重的秘密。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实验、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在桌子上放两本书,现在我们把这两本书看成是一条河的两岸,现在想从河岸的一边到另一边,怎么办呢?(搭一座桥),老师随手把一张卡纸放在两本书上面,用硬币来测试这座平桥的承受力,发现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
那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加桥面的承受力?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学生预测能放几个硬币。
教师演示明确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纸拱形状变化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它不能再承重了?最后如何计算纸拱承受了几个硬币?4.以小组为单位做纸拱并测试纸拱最多可以承受几个硬币的重力。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硬币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学生实验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
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4.让学生用把一根小竹竿弯成拱形,体会拱形对两手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1. 拱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认识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难点:理解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桥梁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建筑会选择拱形结构呢?拱形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活动一:拱形的结构特点(1)学生分组,用A4纸制作不同形状的模型(如三角形、正方形、拱形等)。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结构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3. 探究活动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展示拱形桥梁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拱形在桥梁中的应用。
(2)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实例,如隧道、拱门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拱形相关的例题,巩固学生对拱形结构特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拱形结构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桥梁隧道拱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拱形建筑。
(2)简述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2. 答案:(1)生活中的拱形建筑:拱桥、拱门、隧道等。
(2)拱形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拱形结构可以将受到的力传递到两侧的支撑点,减小中间部分的受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气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熟识拱形能够向下并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能依据观看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并通过瓜皮拱的受力状况推想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缘由。
3.能乐观参与合作学习,并在争论过程中边试验边改进,不断加深争论。
2重点难点重点:1.熟识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并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2.知道抵住外推力,可以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瓜皮拱的受力状况推想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缘由。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1.图片:各种拱形结构的建筑物(课件出示)——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拱形结构,板书拱形)2.古今中外,从城市到相间,拱形建筑到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熟识一下拱形。
活动2【活动】争论拱形(二)争论拱形1.人们为何要将建筑物做成拱形?你是怎么想的?,真的如大家所说,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吗?让我们一起来争论一下拱形的力气,导入及板书2.要争论拱形的力气,必需先要制作拱,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演示纸拱的制作)3.猜猜看,这个纸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也就是能承受多少个垫圈?4.毕竟怎样,让我们一起通过试验来测试一下,请大家先了解一下试验的要求:(课件呈现)5.分组试验探究6.沟通板书:可承受确定的压力7.在刚才的试验中,你还发觉了什么?(拱足怎么啦?)板画(师板画拱形——同时介绍拱形的拱顶和拱足)(1)拱足向外移动了,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2)拱顶受到的压力到了拱足变成了向外的推力,拱足部分真的有两个外推力吗,我们不妨体验一下:两人合作,一人拱顶处使力,另一人两个手指抵住拱足,体验外推力;8.除了外推力,向下的压力还有吗?(演示试验:沙平面受力压痕,板画完整的受力图)9.现在谁来说说看拱形受力有什么特点。
课件: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包括拱形的定义、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探讨拱形结构对力的承受和分散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拱形的概念,掌握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拱形结构对力的承受和分散作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拱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梁、隧道等),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拱形的定义:介绍拱形的构成要素,如拱顶、拱脚、跨度等。
(2)拱形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拱形模型,分析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3)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践探究:(1)探究拱形结构对力的承受能力: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形状(如矩形、三角形、拱形)对承受力的差异。
(2)探究拱形结构对力的分散作用:学生通过搭建不同跨度的拱形模型,观察力的分散效果。
4. 例题讲解:针对拱形结构的特点,讲解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拱形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2. 拱形结构的特点3.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4. 拱形结构对力的承受和分散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定义及特点。
(2)举例说明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2. 答案:(1)拱形是由拱顶、拱脚和跨度组成的结构。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建筑物》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结构的优势。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建筑物中观察拱形结构,通过实验和探究,分析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然而,对于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知道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难点: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拱形结构能够在建筑物中承受重力?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总结拱形结构的优势。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设计对比试验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1、游戏:捏鸡蛋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2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5课《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拱形的定义与特点、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拱形的承重能力、了解拱形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拱形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拱形承重能力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定义与特点、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拱形承重能力的探究。
难点:拱形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A4纸、剪刀、胶水、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发学生对拱形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拱形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探究:a. 学生分组,每组用A4纸制作一个拱形模型。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拱形承重原理。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拱形的力量2. 内容:a. 拱形的定义与特点b.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c. 拱形承重能力的探究d. 拱形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拱形建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探究中拱形模型的制作与承重实验。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第四章第五节《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拱形的定义、拱形结构的稳定性、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如何计算拱形所承受的压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拱形的概念,掌握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稳定性。
2.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拱形结构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及其计算。
教学重点:拱形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实例,如拱桥、隧道、体育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为什么会采用拱形设计?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
(2)讲解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结合实例分析。
(3)引导学生探讨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桥梁等领域。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拱形结构计算压力的例题,步骤如下:(1)给出一个具体的拱形实例,如拱桥。
(2)分析拱桥所承受的力,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计算。
(3)给出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求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拱形的结构示意图。
(2)计算给定拱形的承受压力。
5. 小组讨论(10分钟)(1)拱形结构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2)如何提高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结构特点、稳定性原理。
2. 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3. 拱形承受压力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采用拱形结构的实例。
(2)计算给定拱形结构的承受压力。
2. 答案:(1)实例:拱桥、隧道、体育馆等。
(2)计算公式:P = 4R/3,其中P为承受压力,R为拱形的半径。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拱形的力量》,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第三节“拱形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拱形的概念、分类、受力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了解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拱形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稳定性判断。
2. 教学重点: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拱形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赵州桥、悉尼歌剧院等著名拱形建筑,引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拱形的概念、分类及其受力特点。
(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拱形结构受力分析的步骤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2. 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拱形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下列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赵州桥、悉尼歌剧院。
2. 答案:(1)拱形是指由两个曲率相等的圆弧组成的结构。
分类有:圆拱、椭圆拱、抛物线拱等。
(2)赵州桥:采用圆拱结构,受力均匀,稳定性好;悉尼歌剧院:采用抛物线拱结构,外观独特,受力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结构的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掌握较好,但在受力分析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拱形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重要性的认识。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拱形的力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定义、拱形结构的特点与优势、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拱形受力分析以及拱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拱形的定义,掌握拱形结构的特点与优势。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拱形受力进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受力分析、拱形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拱形的定义、特点与优势、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如桥梁、隧道、体育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的共同特点。
2. 知识讲解(1)拱形的定义:介绍拱形的几何特征,如曲率、跨度等。
(2)拱形的特点与优势:分析拱形在受力、节省材料等方面的优点。
(3)拱形受力分析:讲解拱形在受力时的压力、张力分布,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的拱形受力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拱形结构的特点、受力分析等方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拱形的定义、特点与优势。
2. 板书右侧:拱形受力分析、拱形设计原则。
3. 中间部分:例题解答步骤、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定义、特点与优势。
(2)分析生活中一个拱形结构的受力情况,并说明其设计原理。
(3)设计一个简单的拱形结构,并计算其受力。
2. 答案:(1)拱形是曲率大于180度的曲线结构,具有受力均匀、节省材料等优点。
(2)例如:一座拱桥的受力分析,设计原理是利用拱形的受力特点,将重力转化为压力传递至桥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的定义、特点与优势掌握较好,但在受力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教案优质版1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教案优质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物理》第五册第四章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具体内容包括拱形结构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拱形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重点分析圆弧拱和尖拱两种常见拱形,并对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理解其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及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结构的特点、应用以及承受力优势。
难点:圆弧拱和尖拱的受力分析,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著名拱桥图片,引出拱形结构,激发学生对拱形力量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拱形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阐述其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3. 知识讲解:(1)圆弧拱:分析圆弧拱的受力特点,结合实例讲解其应用。
(2)尖拱:分析尖拱的受力特点,结合实例讲解其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拱形结构受力分析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与拱形结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座拱桥,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2. 圆弧拱、尖拱受力分析3. 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受力图见附件。
1)承受能力强,节省材料。
2)跨度大,适应性强。
3)美观、实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拱形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研究性学习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拱形结构在古今建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3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拱形的原理,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拱形的力量。
教材还介绍了拱形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拱形的原理和力量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
学生对于新的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愿意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探究拱形的原理,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增强探索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2.难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拱形的原理和力量。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利用图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拱形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的结构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拱形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原理和力量。
3.实践: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拱形的结构和特点,巩固学生对拱形的理解。
5.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可以通过图示、文字和符号等形式,将拱形的原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拱形的力量教案与反思
拱形的力量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工程力学》第四章第三节“拱形结构及其受力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基本概念、拱形的受力分析、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拱形的基本概念,掌握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 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对拱形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3. 了解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拱形的基本概念、受力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挂图、PPT。
2. 学具:力学计算器、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拱形桥梁图片和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2)通过PPT和挂图,展示拱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23道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与答疑(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2. 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3. 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基本概念及其受力特点。
某一拱形桥梁,半径为R,拱顶承受垂直向下的荷载F。
答案:(2)利用力学原理,计算拱顶处的弯矩和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及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类型的拱形结构,如圆弧拱、抛物线拱等。
(2)研究拱形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受力性能。
(3)探讨拱形结构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2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5课,主题为“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拱形的定义、拱形的特点与优势,以及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重点探讨拱形结构与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拱形的定义,掌握拱形的特点与优势,学会运用拱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定义、特点与优势,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拱形结构与力的关系,如何运用拱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剪刀、胶带、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梁、门洞等),引发学生思考拱形的力量。
2. 新课导入:介绍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探讨拱形的特点与优势。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拱形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纸拱承重能力,讨论拱形与力的关系。
4. 例题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隧道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拱形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拱形的力量2. 板书内容:(1)拱形的定义(2)拱形的特点与优势(3)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4)拱形结构与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定义及特点。
(2)举例说明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拱形结构与力的关系。
2. 答案:(1)拱形是由曲线组成的,能将受力均匀分布的结构。
(2)如桥梁、门洞、隧道等。
(3)拱形结构能将压力转化为水平推力,从而提高承重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拱形知识。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结构与力学》中的《拱形的力量》。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探究拱形的定义及其特点;第二章,学习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拱形承受力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拱形的定义,掌握拱形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承受力的原理。
教学重点:拱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剪刀、胶带、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发学生对拱形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拱形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白纸、剪刀、胶带等材料制作拱形模型。
4. 例题讲解:讲解拱形承受力的原理,通过实验验证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拱形的力量》2. 板书内容:(1)拱形的定义(2)拱形的特点(3)拱形承受力原理(4)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拱形桥梁,并说明其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的定义、特点及其承受力原理有了深入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制作拱形模型时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拱形建筑,思考其设计原理和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拱形承受力的原理。
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制作拱形模型。
3. 作业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设计拱形桥梁。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3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拱形结构的定义、拱形受力分析、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4.3.1拱形结构的特点,4.3.2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4.3.3拱形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拱形结构的特点,掌握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拱形结构的特点,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
教学难点:拱形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演示用重物,图片资料。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如桥梁、隧道等),引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关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结构要设计成拱形?”3. 力学原理: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情况,分析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
4. 实践应用:展示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拱形结构的理解。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结构的特点曲线受力点集中2. 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受力分析压力传递3. 拱形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桥梁隧道建筑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拱形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结构的理解程度,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拱形结构的实例,了解其设计原理和应用优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的理解2. 实践应用案例的选取与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一、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的理解利用动画或实物模型,演示拱形在受力时的压力分布,强调拱形结构的受力优势,即压力沿拱形曲线向两侧传递,使得拱顶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1)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3课《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拱形的特点与优势、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拱形承重实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特点,知道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
教学重点:拱形的特点与优势、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桥模型、拱形承重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个拱形桥模型、拱形承重实验器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图片:赵州桥、悉尼歌剧院等拱形建筑。
(2)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为什么采用拱形设计?2. 自主探究(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拱形能承受较大的压力?3. 例题讲解(1)讲解拱形的特点及优势。
(2)解释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应用拱形的例子。
(2)进行拱形承重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拱形原理来改进生活设施。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特点:曲线结构、承重力强。
2. 拱形的优势:承受压力大、节省材料。
3. 拱形的应用:赵州桥、悉尼歌剧院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应用拱形的例子。
(2)简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
2. 答案:(1)如:拱形桥、拱形门等。
(2)因为拱形结构可以将压力转化为水平推力,从而分散压力,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桥梁结构,比较它们的优缺点,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范例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结构与力学》中的《拱形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拱形的特点与优势、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拱形的承受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定义,认识拱形的特点与优势。
2. 通过实验与观察,探究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拱形的力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承受力的探究。
教学重点:拱形的定义、特点与优势;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如沙子、砖块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纸张、剪刀、胶带、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发学生对拱形的关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建筑要采用拱形呢?拱形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内容:(3)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拱形在建筑、桥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拱形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活动:(1)制作拱形模型:学生分组,利用纸张、剪刀、胶带等材料制作拱形模型。
(2)探究拱形的承受力:在沙子上放置不同形状的模型,观察并记录承受力大小。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拱形相关知识,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与特点2. 拱形的优势3.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4. 拱形承受力的探究七、作业设计(1)解释拱形的定义及特点。
(2)举例说明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拱形承受力的大小。
2. 答案:(2)拱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领域,如古代的赵州桥、现代的悉尼歌剧院等。
(3)拱形的承受力较大,因为它的形状使得压力分布均匀,减小了局部的压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拱形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拱形建筑,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拱形的认识。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拱形的力量。
这一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稳定性和力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拱形的原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拱形的力量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拱形结构模型。
2.实验器材:尺子、剪刀、胶水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
呈现(10分钟)1.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
2.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拱形结构模型。
2.对每个小组的模型进行承重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拱形的承重能力。
2.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引导。
拓展(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
2.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5分钟)拱形的结构特点、拱形的力量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拱形的力量》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材精心设计了几个体验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结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力,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再尝试——在获得成功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压力的原因,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纸(180克的绘画纸),铁垫圈(M12)若干,书本6本,螺母若干,A4纸(上面画上10.5cm的平行线)。
为每组学生准备:纸3张,A4纸(上面画上10.5cm的平行线),铁垫圈40个,螺母6个,记录单两张,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茅以升小学是以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来命名的,相信大家对于桥梁都有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梁的图片。
(播放PPT)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的桥,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么?生(预设):都有拱形。
(师板书拱形)师:为什么这些桥要做成拱形的呢?(沉默一会儿)师:究竟在拱形中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拱形的力量。
(师板书:拱形的力量)二、探究活动一:拱形桥和平桥承受压力的比较探究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搭两座桥。
我用这两张材料相同、大小相同的纸来搭桥,来对比一下哪座纸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师出示两张白纸)师:我们先来搭一座平桥。
(边说边搭桥,一边放三本书,间距为13cm)师:我们用桥承受的垫圈的数量的多少来测试桥能承受的压力。
师:先轻轻的放一个垫圈。
师:观察一下纸桥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预设):往下陷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纸桥形状的变化。
师(继续放直到桥面接触地面):当桥面接触地面时,我们的桥就算塌了。
师:我们的纸桥究竟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的压力?生做答。
(师引导学生注意桥塌了时的那个垫圈不算)师板书记录。
(板画平桥,上记录垫圈数量)师:现在我们再用同样的纸搭一座拱形桥。
(边说边搭桥)师:请同学们再预测一下这座拱形桥能承受多少垫圈?生预测。
师:放垫圈的时候要轻轻放。
(师先放一个)师:观察一下纸桥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继续放直到桥面接触地面)我们的纸桥究竟承受了多少个垫圈的压力?生做答。
师板书记录。
(板画拱桥,下记录垫圈数量)师:通过刚才的对比,拱形桥和平桥哪一个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生(预设):拱形桥。
师:还发现了什么?随着垫圈的增多,平桥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预设):平桥中间塌下去了。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画纸桥的形变。
师:拱形桥呢?生(预设):拱形桥的两边往外伸展。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画纸桥的形变。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纸桥的两边,我们称之为拱足,拱足就是纸桥与地面接触的地方。
我们看到拱足往外移动,说明拱足受到了一个什么方向的力?生(预设):往外的力。
师:这个往外的力我们叫做外推力,这个力是从哪里来的呢?生(预设):从向下的压力来的。
师:拱桥的桥面受到了向下的压力,可是拱足处却受到了向外的推力,向下的压力在拱桥中是怎样传递的呢?(沉默一会儿)师(课件演示拱形的力量传递过程):谁能描述一下在拱桥中向下的压力是怎样传递的呢?生:向两边,向下传递。
师课件出示: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师:拱桥将承受的压力分散开了,桥面就不容易凹下去,拱桥的形状就可以保持住,它就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拱形的桥确实能承受更大的力,可是老师觉得不满足,老师想挑战一下大家,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拱形桥承受更大的力量?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汇报:抵住拱足。
师:能说出这样做的理由么?生(预设):抵住外推力,保持拱形形状不变,保持拱形跨度不变……师:抵住拱足,真的能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么,这样拱形可以承受多大的压力呢?我们要做个实验看看。
(出示实验记录单)师::同学们自己找材料抵住拱足,填写在实验方案中,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生小组活动。
(师巡视,拍照)师投影记录单。
师:看样子抵住拱足确实可以让我们的拱桥承受更大的力。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发现了拱形承重的秘密: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抵住向外推的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四、探究影响拱形承重的因素师:可是老师有一个疑惑,刚才我们各小组用了同样大小同样材料的纸,为什么不同的拱桥承重力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究竟是什么因素可能影响着拱形的承重力呢?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的精彩瞬间,投影照片。
(及时矫正一些操作问题:桥歪了也算倒塌,垫圈要怎么放)师:究竟是什么因素可能影响着拱形的承重力呢?生推测,师板书(拱足间的距离,材料,抵住拱足物体的高度,抵住拱足物体的重量……)师:材料我们今天用的是同样材料的纸来做实验,那么其他的因素哪一些我们方便来研究呢?生:跨度,抵住拱足物体的高度。
师:如果我们先来研究抵住拱足物体的高度,一会儿先做完实验的小组可以再来继续研究跨度的影响。
我们用不同数量的螺母搭起来制造不同的高度,来看看拱桥的承重力有怎样的变化。
实验中有什么要注意的么?生:材料相同,跨度相同。
师:老师特别提醒下大家如果发现纸折了的话,就不是拱形了,请换一张纸。
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小组实验,师巡视,个别小组完成发放另一份实验记录单,个别小组发放更多螺母。
师投影记录单,生汇报结果:抵住拱足的物体越高,拱形承受的压力越大。
师:如果我们的螺母继续搭上去,拱形的承重力会不会一直增加?师投影记录单,生汇报结果:拱足间的距离越大,拱形承受的压力越大。
师:如果拱足间的距离继续减小,拱足承受的压力会不会一直增加?师:这些都有待同学们在课下继续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因素都影响着拱形的承重力,看样子,搭一座坚固承重力大的拱桥还真不容易。
师: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非常智慧,他们利用拱形的特点,用小块的石材和砖搭成了一座座拱桥,这座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赵州桥。
它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雨、洪水、地震,仍然屹立不倒,除了采用拱形的形状,它还蕴含着许多的智慧,同学们课下可以查阅资料,了解一下这座桥梁的秘密。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准备90课时培训的公开课,总共试教了五节,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与内容都有所改变。
在磨课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体会:1.提高实验材料的有效性。
在该课的实验教学环节,需要用到纸和垫圈,纸太软容易弯折,拱形的形状不易保持;垫圈太重,比较拱形的承重时,区分不明显,实验效果不好,垫圈太小,实验时间过长;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操作,我选择180克的绘图纸作为纸的材料,M12大小的垫圈配合使用。
在比较平桥和拱桥的抗弯曲能力时,由于桌面太光滑,拱形承重一个垫圈就会塌下来,比起平桥的承重没有明显提高,所以我在搭拱形时,为了增大摩擦力,在拱桥的下面垫了一张纸,刚开始用了绘图纸来垫,纸面太粗糙,看不出拱形受压力拱足会往外推的变化过程,达不到该实验的教学目的,选用了铜版纸来垫底,效果比较好,和平纸桥的承重有区分,但区分不大,很好地实现了该实验环节的目标,让学生观察到纸拱桥的承重比平纸桥的承重更大,也清晰地观察到纸拱桥受压后变形的过程。
在接下来研究如何提高拱桥的承重力的实验中,在这张纸上标好拱桥跨度的距离,可以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在研究提高拱形的承重力的实验中,本来是参照教材使用书本来抵住拱足,后来发现书本厚度不够大,比较起来效果不明显,所以又选择了大的螺丝帽来抵住拱足,这样子实验效果更明显,区分度更大。
并且选用了螺丝帽可以使得同学们抵住拱足的方式更多样,不仅可以把螺丝帽竖着搭高,提高抵住拱足物体的高度,还可以将螺丝帽横着摆放,以提高抵住拱足的物体的重量,学生在做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开放。
通过实验材料的改良,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学生方便操作,使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究;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更开放,便于进行观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与发现的机会。
2.有效设计实验环节按照教材,《拱形的力量》中的教学与实验探究环节分为四个部分:一、比较纸平桥与纸拱桥的承重力。
该环节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拱桥的承重比平桥的承重更强,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观察拱桥在受压后的形变,来推测拱桥在受压后力量的传递特点: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二、抵住拱足,使拱桥不变形从而承受更大的重量。
通过第一个探究活动中学生对于纸拱桥变形的特点的观察,使学生自然想到抵住拱足,可以使拱桥不易变形,从而承受更大的重量,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教材中是使用书本来抵住拱足,在纸拱桥的两边各放一本书。
三、使纸拱桥承受更大的重量。
这个实验室对第二个实验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入,学生采用更多的书本来抵住拱足,探究并测试拱形可以承受多大的重量,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抵住拱足的书本数越多,是的拱桥的形状更不容易改变,从而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四、自己搭一个瓜皮拱。
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块的瓜皮模拟砖块搭一座拱桥,将知识内化,并在实践中观察拱形受压力后,各部分会相互挤压,结合的更加紧密。
在开始的试教中,我按照书本教学的环节,按部就班来开展实验探究,第一个环节我演示给学生来看,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学生来操作,第二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设计实验,第三个环节目标定位在规范实验操作,并且按照书本上重复三次取平均数的方式来实验并收集数据,发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第四个教学环节没有时间开展。
第二次的试教,我又将第二个实验和第三个实验合并起来,将书本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书本数进行探究。
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虽然节省了时间,可是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不甚熟悉,学生对于垫圈的摆放、桥梁倒塌的标准不甚统一,造成了时间的浪费与实验数据的偏差。
第三次的试教,我又将第二个实验环节采用演示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有一定了解,第三个实验环节让学生去做,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虽然流程较顺利,思路较清晰,但是学生在第三次实验的环节缺少自主探究的热情,条件限制过多,学生只是机械操作,虽然对于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与数据采集的规范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含量不高,更多只是机械操作,从而使得整堂课过于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