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备课说明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备课说明教案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两条内容,目的是能够完整地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使我们加强对海洋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是大洲和大洋、世界的地形和海陆的变迁三部分内容,要求借助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特征,知道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作用,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等。

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状况,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获取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的“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旅游攻略等;还可以借助近期的火山、地震信息理解海陆变迁。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主题:世界的海陆分布适用年级:初中课程时间:1学时(40分钟)教材:教师自备PPT或投影设备教学目标:1. 掌握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2. 了解海洋和大陆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全局观和环境意识。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并提出问题:“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多少呢?”步骤二:讲解(20分钟)通过PPT或投影,向学生介绍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1. 世界海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极洲洲际洋和北极洋。

2. 世界陆地: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洲和南极洲。

3. 世界海陆比例:世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占29%。

步骤三: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海洋和陆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海洋:温度调节、食物链形成、交通运输、气候变化等。

通过世界海洋的讲解,比较不同海洋之间的气候、水文、动植物、水资源以及人类风土人情等差异。

2. 陆地:自然环境形成、气候变化与水循环有很大关系。

通过世界陆地的讲解,比较不同大陆之间的高山、平原、盆地、河流湖泊、岛屿和自然资源等差异。

步骤四: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海陆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大体结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同时,通过对海洋和陆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培养学生的全球环境意识和地球的全局观。

初中生物陆地和海洋教案

初中生物陆地和海洋教案

初中生物陆地和海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2. 掌握陆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海岸带、海底等。

3.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生理、行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 难点:生物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 讲解陆地生态系统:介绍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

3.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海岸带、海底等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

4. 探讨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分析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行为等方式适应环境。

5. 案例分析:以沙漠中的植物和海洋中的生物为例,分析它们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殊机制。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生物如何通过各种方式适应陆地和海洋环境。

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8.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思考人类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海洋与陆地教案-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海洋与陆地教案-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三篇:海洋与陆地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有海洋、陆地两大部分,分别从海陆分布、七大洲、各大洲界线和四大洋这四个点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地球。

本节知识在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中属于容易题部分,知识难度较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图。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山区学生基础薄弱人数较多,虽然本节课为复习课,但还会有部分同学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

通过导学案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关知识体系,再通过学习查缺补漏,进一步延伸知识点。

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图,从而克服不会读图、用图的瓶颈。

最后,通过完成相关中考真题,来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通过读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

4、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识记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及主要洲界。

五、教学难点:1、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用具地球仪、贴图八、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自主学习法,读图法。

九、教学过程:第三篇:海洋与陆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一起来学习海洋与陆地这一篇章,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二)、教学目标展示: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请同学阅读。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通过读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

(4)、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陆地和海洋(教案)

陆地和海洋(教案)

陆地和海洋(教案)第⼆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洲和⼤洋(第1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利⽤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积、⽐例。

2、运⽤地图识别⼤洲、⼤陆、半岛、岛屿、⼤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洲和四⼤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能⼒⽬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洲、四⼤洋的名称。

2、.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图等教学,培养学⽣的想像能⼒和迁移能⼒,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三)、德育⽬标通过认识⼈类探索地球⾯貌的历程,激发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表⾯海陆⾯积、⽐例。

2、七⼤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洋的分布及与各⼤洲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陆与⼤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洲和四⼤洋空间概念的建⽴。

四、教学⽅法以读图、训练为主进⾏教学。

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投影仪。

2、⾃制有关投影⽚、⼤陆轮廓图卡。

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地球?⽔球——海陆分布⼤势,七⼤洲和四⼤洋的名称第2课时七⼤洲和四⼤洋的分布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位乘宇宙飞船进⼊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句话——其实我们⼈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应改叫“⽔球”。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章——陆地和海洋。

板书第⼆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洲和⼤洋[讲授新课]⼀、地球?⽔球?1.提出问题让学⽣阅读课本P27图2.3,加⼊到宇航员和⼩朋友的讨论之中。

⼀半学⽣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另⼀半学⽣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球”更准确。

2.学⽣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展开辩论,让学⽣说出证明各⾃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的辩论给予评价⿎励后,印证说明双⽅的观点。

(1)出⽰地球仪,问答:蓝⾊表⽰什么?(海洋)地球仪上⼤部分是蓝⾊说明什么?(海洋⾯积⼤于陆地的⾯积)(2)投影展⽰“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部分是什么颜⾊?(蓝⾊)说明了什么?(海洋⾯积⼤于陆地⾯积)(3)投影展⽰“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道)哪个半球的陆地⾯积⼤?(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积⼤还是海洋⾯积⼤?(海洋⾯积⼤)(4)投影展⽰“⽔、陆半球图”,先说明⽔半球的中⼼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特点及分布2. 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基本特征。

2. 难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第二章:海陆分布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2. 难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2. 讲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海陆构成1.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海洋的定义,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讨论海洋的特点,如盐度、温度、潮汐等。

1.2 陆地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陆地的定义,陆地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讨论陆地的特点,如地形、气候、生物多样性等。

1.3 海陆分布的意义解释海陆分布对地球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强调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世界的地理分区2.1 亚洲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高原、山脉、河流等。

2.2 非洲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沙漠、山脉、河流等。

2.3 欧洲介绍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平原、山脉、河流等。

2.4 北美洲介绍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海洋和邻近大陆。

讨论北美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第三章:世界的海陆分布模式3.1 大陆漂移理论介绍大陆漂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解释大陆漂移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2 板块构造理论介绍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概念。

解释板块构造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3 海陆分布的动态变化讨论海陆分布的动态变化,如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

第四章:世界的海洋分布4.1 太平洋介绍太平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太平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2 大西洋介绍大西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大西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3 印度洋介绍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印度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4 北冰洋介绍北冰洋的地理位置、面积、深度等特点。

讨论北冰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陆地分布5.1 亚洲介绍亚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

讨论亚洲陆地分布的特点和影响。

5.2 非洲介绍非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等。

讨论非洲陆地分布的特点和影响。

5.3 欧洲介绍欧洲的主要陆地分布,如俄罗斯、法国、英国等。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陆地和海洋教案

陆地和海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四、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课时:一课时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案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案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2. 探索地球上的主要陆地和海洋形成的原因。

3. 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特征。

2. 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形成原因。

3. 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陆地和海洋的形成原因。

2. 认识到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地球模型或地球图片。

2. 世界地图。

3.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陆地和海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地球模型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询问他们对陆地和海洋的了解。

探索陆地与海洋:1. 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陆地或海洋进行研究。

要求他们了解该地区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3.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陆地或海洋。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信息。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不同的陆地和海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分发世界地图,让他们标记不同的陆地和海洋。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陆地和海洋的知识,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的准备和表现。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地球表面的理解和对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类型的陆地和海洋。

2. 鼓励学生进行环保项目,提高他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教学资源:1. 地球模型或地球图片。

2. 世界地图。

3.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陆地和海洋。

4. 学生研究报告的模板或指导。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对学生寄语:浩瀚宇宙,璀璨星河。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中国航天人,数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将一个个新的高度标记在浩瀚太空中。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好好学习,说不定下一个飞向太空,拥抱未来的小小科学家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呢?
课堂检测同学们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
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给予回答及交流。
7.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有哪些?欧洲、非洲、南极洲
8.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9.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是什么?南极洲
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它们的轮廓略图,描画出我心中的世界,并进行小组的展示。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学生阅读课本第11到13页的内容,自主学习,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回答)总结:地球上,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29%,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71%。概括为: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总结:(学生回答)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在北半球海洋面积也大于陆地面积。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第一位登陆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2003年,随着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杨利伟也因此成为浩瀚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国访客。那么,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六次载人飞船,把一位位航天英雄送入太空,书写了我国在航空领域新的辉煌。当人类的步伐迈入太空,俯视地球,那么世界上第一个登入太空看到地球全貌的宇航员又是谁呢?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3)轮廓
(4)洲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案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案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案教案: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陆地与海洋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2.掌握世界上各大洲和海洋的基本情况;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地图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二、教学内容:1.陆地与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世界上的大洲及其特征;3.世界上的主要海洋及其特征;4.世界地图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投影展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组成等。

2.陆地与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向学生解释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

可以使用图片或投影展示陆地和海洋的图例,以及世界地图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3.世界上的大洲及其特征(30分钟)-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的大洲及其特征,包括概念、位置、面积、人口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投影展示大洲的位置、形状、地理特征和重要城市等信息。

4.世界上的主要海洋及其特征(30分钟)-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的主要海洋及其特征,包括大洋的定义、位置、面积、深度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投影展示海洋的位置、形状、海洋生物和重要海港等信息。

5.世界地图的使用(30分钟)-向学生展示世界地图,并解释地图上的图例、比例尺和经纬度等有关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和测量。

可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特定的地理要素,如大洲、海洋、国家和重要城市等。

6.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讲评,答疑解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进一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海洋的相关信息,并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四、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和与他人交流的情况;-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考试或测试:设计一份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大全

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大全

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大全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大全一第二部分世界地理1.读“东西两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世界七大洲的名称。

A ,B ,C ,D ,?E ,F ,G 。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世界四大洋的名称。

H ,I ,J ,K 。

?(3)将大洲界线所在地理事物名称填注在相应横线上。

①A与B之间的界线:山脉、河、山脉、海峡。

?②B与C之间的界线:海峡、海。

?③A与E之间的界线:海峡,沟通了洋和洋。

?④A与C之间的界线:运河、海、海峡。

?⑤F与G之间的界线:海峡。

该处有(洋流)通过,从南极上空看该洋流流向是(顺、逆时针)。

?⑥E与F之间的界线:运河。

?⑦A与D之间的界线:海。

?⑧B与E之间的界线:海峡。

?(4)将大洋间水域及通道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K与H之间的人工通道是,自然通道是。

K与I之间的人工通道是,西连海和海峡,南接海。

?(5)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

两洲均在半球,以运河为分界线。

按照语言的使用情况,人们常把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叫做。

?(6)七大洲中,最小的是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洲和洲。

?(7)南回归线经过的大洲有洲、洲和洲。

?(8)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洋。

?(9)赤道经过洲的中部、洲的南部和洲的北部。

?2.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代表板块,②代表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和板块相撞形成的。

?(2)图中A处与B处相比,地壳稳定的是处,因为;图中C与D相比,海底岩石年龄较轻的是,因为。

?(3)阿拉伯半岛属于板块,中南半岛属于板块,印度半岛属于板块。

?(4)我国台湾岛及日本群岛属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西亚的半岛、南亚的半岛以及大陆;马来群岛属于板块,但位于、、三大板块的交会处,多等地壳活动。

探索世界地理教案: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探索世界地理教案: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探索世界地理教案: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陆地与海洋是地球表面上两个最主要的要素。

陆地由各种各样的岩石和土壤组成,而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

这两个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以及它们的生态系统。

一、陆地的分布地球上的陆地主要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这些大陆或岛屿主要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它们的构成因特定的地质过程而异。

同时,在地球表面上还有大量的高山地区。

这些山脉形成于各种地质过程的作用下,它们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哺育各种生物的栖息地。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位于亚洲中部。

另外,荒漠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貌。

荒漠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例如,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而澳洲北方则有着大片胡枝子草原。

二、海洋的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占地最大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太平洋为最大的一个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30%。

海洋的底部不像陆地那样坚硬,而是由海水中的各种物质所组成,这些物质又被称为沉积物。

大部分的沉积物主要由岩石、珊瑚、贝壳、泥土、叶子和木块等等组成。

这些物质在海底上积攒起来,形成沉积物层,体现出了海洋的历史变迁和演化。

海洋潜藏的丰富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例如,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海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运转的重要因素。

三、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陆地为海洋提供了大量的水、岩石和其他物质,而海洋则支撑着陆地上的许多生物和人类的生活。

例如,陆地上的降雨和降雪能够为海洋提供水源,而海洋中的水汽则会回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同时,陆地上的岩石和泥土也会被雨水带入海洋,成为海洋底部的沉积物。

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动物则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为陆地上的许多动物提供食物。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章节一:地球的蓝色部分——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2. 掌握海洋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 了解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海洋的概念和特点2. 海洋的分布3. 海洋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4. 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蓝色部分,即海洋。

2. 讲解:教师讲解海洋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 总结:教师总结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章节二:世界地理分区——七大洲教学目标:1. 了解七大洲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2. 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3. 了解七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1. 七大洲的概念和特点2. 七大洲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3. 七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七大洲的分布。

2. 讲解:教师讲解七大洲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七大洲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4. 总结:教师总结七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章节三:世界地理分区——四大洋教学目标:1. 了解四大洋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2. 掌握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3. 了解四大洋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四大洋的概念和特点2. 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3. 四大洋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四大洋的分布。

2. 讲解:教师讲解四大洋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4. 总结:教师总结四大洋的重要性。

章节四:世界地理之最——最高峰和最深海沟教学目标:1. 了解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 掌握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地理位置。

3. 了解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世界地理之最地位。

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概念、特点和意义2. 马里亚纳海沟的概念、特点和意义3. 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地理位置4. 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世界地理之最地位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地理之最。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案引言: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而剩下的29%则是陆地。

陆地与海洋是地球上两个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们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

本教案将介绍世界的陆地与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特征、分布、生态系统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

一、陆地的特征和分布1.1 陆地的特征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主要由岩石构成。

其特征包括:高程变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

1.2 陆地的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各个大洲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

不同的大洲之间陆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

二、海洋的特征和分布2.1 海洋的特征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部分,水是海洋的主要构成物质。

其特征包括:盐度、深度、水文特征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2.2 海洋的分布海洋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分为大洋和海。

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海则分布在大洋和陆地之间,如地中海、红海、南海等。

三、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3.1 陆地生态系统陆地上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陆地生态系统由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动物群落组成,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等。

3.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也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近海海域、大洋深层和珊瑚礁等。

四、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影响4.1 水循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的重要过程。

海洋蒸发形成大气中的水汽,随后降水到陆地上形成河流和湖泊,最后流入海洋。

4.2 气候调节海洋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调节气温,并影响降水分布。

陆地上的山脉和河流也会影响气候分布。

4.3 生物交流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生物交流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陆地上的动物可以通过飞行或游泳等方式来到海洋,海洋中的生物也可以通过漂流或迁徙到陆地上。

五、人类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5.1 土地利用人类对陆地的利用包括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化等。

教学设计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教学设计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加强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地形特点的了解。

【教学重点】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区域地形特点的分析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大洲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各大洲面积:亚洲4 400 非洲3 000 北美洲2 400 南美洲1 800 南极洲1 400 欧洲1 000 大洋州900(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3)七大洲地形特色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欧洲: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 单一 非洲: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三大地形区 南美洲:西部山地、山脉以东平原、高原相间分布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复杂: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区面积广、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作业布置】填图册【板书设计】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2)四大洋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3)七大洲地形特色 七 大洲 地形 特 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及特点、各大洲的界线。

2、世界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简单分析。

3、能力要求: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尤其是经纬网定位法的初步掌握。

【高考热点】:
1、通过经纬度判读世界各大洲、大洋及主要国家
2、海陆轮廓及海峡、运河等交通要道往往成为文综试题的切入点
【教学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及其应用经纬网判断。

2、运用等高线图,考查陆地地形、地势的特征及对气候、河流的影响【教学难点】:
1、海陆轮廓及海峡运河等交通要道判读
【学习过程】:
【导课】ppt展示太空视角下的地球,引导学生对思考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提问与思考:准确的说,地球是“地球”还
是“水球”?
【学生回答】“水球”
【提问与思考】:既然我们地球表面积大部
分地区被海洋覆盖,那为什么人们当
初给地球起名时,为什么把它叫做
“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
【学生回答】因为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除陆地外还有广大的海洋,而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所以人们当初把它命名为“地球”。

【相关知识拓展】: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对地球的描述:“天空非常的幽暗,而地球是蓝色的,看起来一切
都非常清澈。

”并加以解释:蓝色是海洋的颜色,地球上的
海陆分布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
陆地和海洋。

考点一:海陆分布及大洲大洋
PPT展示:
(1)“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总结地球表面积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

(2)对图片进行阅读,讨论分析地球的陆地分别在东西和南北半球上的集中程度。

PPT展示:“世界地图”以及“七大洲轮廓面积比较图”
读图并给出相应定义,区分大洲、大陆、半岛及岛屿;洋、海、海峡海湾、内海、陆间海等,同时也让学生读到了大洲大洋的分布位置关系。

【自主学习1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案例1、案例2 。

【案例1】读东西半球图,填注并填写如下内容。

(3分钟)
(1)将下列七大洲的代号填写在图上: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E.大洋洲 F.北美洲 G.欧洲;
(2)将大洲界线填注在下列横线上:
A与F之间是;
C与D之间是;
G与F之间是。

(3)将下列国家的代号填写在相
应的横线上:①美国②俄罗斯
③土耳其④埃及⑤哈萨克斯
坦。

跨A和G的国家有______;跨A和B的国家有_______;跨E和F的国家有________。

(4)将下列四大洋的代号
填写在图上:H.太平洋
I.印度洋 J.大西洋
K.北冰洋
【案例2】、读下面“各
大洲轮廓图”,回答:(3
分钟)
(1)在图中画线处填上各
大洲的名称。

(2)图中跨经度最多的大
洲是(填字母、下同)_
___,平均海拔最高的
大洲是____,拥有世
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的大洲
是____,赤道穿过中部,跨南北半球范围大致对称的大洲是____,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

(3)A大洲的临海位置:北临____洋、东临____洋、南临____洋、西临____。

(4)西侧都临太平洋、东则都临大西洋,都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

(5)F、B大洲之间隔____海相望,A、B大洲之间被____运河与____海隔开。

【承转过渡】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山地有高原,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坦,而是有很多高低起伏。

考点二:陆地地形
展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结合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2分钟)
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
海拔高低
海拔较
低,一般

米以下
海拔较高,
一般在
米以上
海拔无标

海拔较高,一
般在米
以上
海拔较低一
般在
米以下
地表起伏特征地面平
坦或起
伏较小
地面坦荡,
或起伏不
大,边缘陡

中间低,四
周高,四周
有山岭环

峰峦起伏,坡
度陡峻
地势有起
伏,坡度比
较和缓
等高
线示
意图
地形
通过填写与讨论,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承转过渡】画家要画竹子前必须做到“心中有竹”那么我们要画世界地图前也应做到“心中有图”,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图”呢?通过下面交给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使同学们人人学会画世界地图。

看幻灯片9“一笔画世界”请同学们试画、互评。

之后结合展示的世界
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学案思考探究1和例3
思考探究1:(3分钟)(参考地图册130页)
【案例3】、读下图,回答(1)~(2)题。

(3分钟)
(1)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 .大西洋、太平洋B .太平洋、印度洋 C .印度洋、大西洋D .太平洋、大西洋
(2)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承转过渡】:我们以上看道的陆地地形是怎么形成的?海底的地形又是怎么样的呢? 3,、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学说:由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的陆地,经过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基本面貌。

(2)板块的运动: 教师:由于这部分是我 们高一时重点介绍的内容,在这里大家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完成下面的问题:(3分钟)
亚洲:中高周低,地形复杂, 、 面积广大 欧洲: 为主,地势低平,海拔最低 非洲: 大陆 南北美洲:
西:山地 中:平原 东:
大洋洲:西高原,中 东山地 南极洲:高原大陆,冰雪覆盖,平均海拔最高
①六大板块:A: ;B:
C: ;D: ;E: F: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世
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的地带。

③两大火山、地震带:
和。

考点三:海底地形的主要构成(3分钟)
出示如下的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面表格思考探究2:
地形大陆架大陆坡
大洋底部
海沟海岭洋盆
特点向海洋的
延伸部
分,深度
不超过

大陆架外缘
的巨大
海底狭长
洼地、

一般位于大
洋,
绵延很长
大洋底的主体部
分,面积广大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大洋板块


示意大陆架大陆坡
海沟海岭
洋盆
板书设计: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海陆分布及大洲与大洋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