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_是传统文化还_省略_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_李娟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勤俭节约” 、 “重积累, 轻消费”等经济管理理念更是构成儒家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从体现这一 传统文化特征的历史遗迹、书籍字画等有形文化资产出发,还是从反映这一特征的行为方 式、风俗习惯等无形文化资本进行比较,均会发现当前中国通过历史积淀形成的、承载传 统儒家思想的文化资本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不过,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在经济 领域,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商业精神” 、 “创新精神”在市场 主体之间被广泛地传播和认可,宣传和推广竞争与创新精神的著作、影视资料等有形文化 资本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而且受这些有形文化资本积累的影响,居 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竞争与创新行为倾向也逐渐得到市场 经济发展的肯定, 客观上既推动了无形文化资本的积累, 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于是, 这种蕴含着商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市场文化资本与原有的承载传统儒家经济思想的传统 文化资本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文化资本的两大来源,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建设的背景 下,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一)传统文化资本与资本要素积累 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经济管理理念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家庭管理”思想,而这种思想最突 出的特点就是提倡“勤俭节约” 、 “重积累,轻消费” ,而以此为特征的传统文化资本在微观 家庭层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方面, 受传统文化资本影响, 家庭成员在生产方面要勤于耕作, 为家庭赚取更多的财富,而最优的消费支出水平是保证成员的消费达到社会的平均消费水 平,同时限制超前消费、借贷消费,主张物质资本的积累,特别是代际之间财富的积累。这 种轻消费、 重积累的理念为中国的储蓄率长期处在 40%以上提供了条件, 巨额的储蓄恰好是 投资增长前提,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资本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才能逐渐发挥出来,从而推 动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资本本身也具有经济价值。当传统文化资本积累到达 一定阶段时,往往会形成对文化资本的消费需求,而且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相应的 市场需求和规模也会逐渐扩大,这既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可见, 传统文化资本不仅在生产投入环节通过影响资本投入规模推动经济增长, 还通过自身积累形 成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可得本文第一个理论命题: 命题 1:传统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资本要素的积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市场文化资本与技术创新和效率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商业精神、创新精神等西方市场经济理念在市场 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迅速传播并发展起来,为市场文化资本进一步积累提供了条 件,也使其对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一方面,市场文化资本积累有利于企 业技术创新。从微观企业角度来看,随着市场文化资本积累,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更加注 重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或者通过新技术节约成本,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 条件。布鲁姆和瑞尼恩(Bloom 和 Reenen,2007)发现市场文化资本积累水平较高的国家 其企业生产率也较高。同样,孟召宜等(2012)通过对江苏地区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指 出市场文化资本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市场文化资本积累通过劳动 者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政府试图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促进技 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由于企业员工市场文化资本积累程度相对较低,在劳作过 程中往往表现出缺乏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和积极性,致使人员素质和生产技术不相 匹配,反而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基于上述分析,可得本文第二个理论命题:
二、理论命题
斯罗思柏(Throsby,1999)指出文化资本是承载文化价值观念的资产存量。它既具有 文化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具体又可分为有形文化资本(Tangible Culture Capital)和无形 文化资本(Intangible Culture Capital) 。有形文化资本包括建筑物、历史遗迹、艺术品等等, 而无形文化资本主要指约束群体行为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信仰等等,有形文化资本 在多数条件下是无形文化资本的载体,并对无形文化资本的传播与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保持年均 8%的增长率长达 30 年之久,但是过去两年中国政 府工作报告中不断调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表明单纯依靠物质资本投资的增长方式已经无 法持续,而且实践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度仍然偏低,无法支撑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这样寻找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新的动力成为政府和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无非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技 术创新,但是被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所忽视的文化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古 典经济学家如斯密等均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及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早期在该领域较 有影响力的学者当属马克思・韦伯(1904) ,他明确指出西方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很大程 度上是“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结果。值得肯定的是,以科斯(Coase)为代表的新制度 学派,把文化作为构成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文化通过影响正式制度型构进而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Greif,1994;North,2005)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文化 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质量(劳动者素质) 、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
*
本文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06-0890)和陕西省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 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08SZ09)的资助。感谢江苏科技大学汤向俊博士、西北大学魏婕博士对本文 提出的宝贵建议。 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展(Sacco 和 Segre,2006;罗浩,2009;韩庆华等,2011) 。 由于文化本身具有难以量化的特征,使研究人员在方法论上更偏好于规范分析。虽然 有学者试图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市场经济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Tabellini,2010) ,但他们 更多地是将文化因素作为虚拟变量引入计量模型,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判断文化因素是否对 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仍无法具体刻画文化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大小。 为了克服上述研究普遍存在的缺陷,有学者基于社会学家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提出 “文化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引入经济增长的分析过程,通过对比文化资本与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资本三者之间的异质性,分析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 影响(Throsby,1999;Sacco 和 Segre,2006) 。学者布希和赛哲(Bucci 和 Segre,2011) 还将文化资本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在理论上对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论证。而 国内学者在文化资本方面的研究更多是采用文献梳理以及归纳法进行研究,且一致认为文 化资本要么通过对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施加约束影响经济增长,要么通过企业家商业精 神等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影响经济增长(高波和张志鹏,2004;陆铭和李爽,2008 等) , 而且案例研究结论也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商业精神 以及企业家精神被市场主体广泛认可和接受的结果,正是这种文化资本的积累使这些地区 形成了鲜明的增长特征(韦森,2004;张佑林,2005;吴向鹏和高波,2007) 。而在传统 文化研究方面,黄少安和孙涛(2005) 、郭庆旺等(2007)等则在 OLG 模型的基础上重点 分析了传统东方文化中的儒家伦理观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 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也就无法回答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文化对 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大小。 上述研究表明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那么,从 1992 年中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至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 发展,市场经济理念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不断传播和内化,以竞争、创新精神等为特 征的文化资本在不断积累发展,它能否对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解释?同时,中国传 统文化源远流长,以儒家文化为特征的文化资本积累对于过去经济增长有无促进作用?两 种文化资本能否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或者说是否通过同样的机制发挥着积极作 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可否通过强调文化资本积累得以实现?对于 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探寻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文化事业的建设方向。基于 此,本文将在斯罗思柏(Throsby,1999) 、高波和张志鹏(2004)文化资本研究基础上, 分析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指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资本以及具有竞争 和创新精神的市场经济文化资本两者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并在布希和赛哲(Bucci 和 Segre,2011)等学者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本文计量模型,之后结合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两 种文化资本分别进行度量,实证分析两种不同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中国新增长 红利空间的创造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7
命题 2:市场文化资本能够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和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三)传统文化资本、市场文化资本与制度变迁 虽然传统文化资本和市场文化资本承载的价值观念不同,但是它们作为中国文化资本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能够通过影响交易效率和制度变迁过程对经济增长形成约束。 在正式制度层面上,传统与市场文化资本通过影响正式制度的型构过程,形成对经济 增长的约束。由于正式制度必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中,并以一定的道德伦理为基础,通 过影响生产、消费等活动(Greif,1994) ,最终对经济增长提供激励因素。基于此,承载 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本和反映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市场文化资本,作为当前中国市场经 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基础,也应该通过影响市场秩序的型构和发展过程推动经济的持 续增长。韦森(2004)通过对比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市场文化资 本积累有利于这些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在非正式制度层面上,文化资本的积累能够实现经济主体的某些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 的转变,通过非正式制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系统的交易效率。在发达国家里,以商 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特征的文化资本, 对于减少交易流程、 降低交易成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斯・韦伯(1904)就曾指出新教伦理价值观念在居民和企业主之间传播和积累,为资 本主义经济交易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样,拥有雄厚传统文化的中国,其在传 统文化资本的影响下,经济主体行为在交易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而这种非正式 的约束为交易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可能,而且随着市场文化资本的积累,企业和居民参与市 场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为当地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江浙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 得益于此(韦森,2004;张佑林,2005)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得本文第三个理论命题: 命题 3:传统文化资本、市场文化资本能够通过制度因素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科学・2013 年第 4 期
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是传统文化 还是商业精神?*
——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李娟伟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任保平 陕西西安 710127)
要:文化资本是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文化资本是
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资本与体现“商业精神、竞争精神”的市场文化资本的 有机结合。通过对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指出传统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物质 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而市场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两 种文化资本还同时通过制度约束市场主体行为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选取 1997-2011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两种文化资本进行估计,并实证考察它们对中国经济增 长的影响,结论表明提高两种文化资本积累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资本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经济增长
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勤俭节约” 、 “重积累, 轻消费”等经济管理理念更是构成儒家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从体现这一 传统文化特征的历史遗迹、书籍字画等有形文化资产出发,还是从反映这一特征的行为方 式、风俗习惯等无形文化资本进行比较,均会发现当前中国通过历史积淀形成的、承载传 统儒家思想的文化资本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不过,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在经济 领域,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商业精神” 、 “创新精神”在市场 主体之间被广泛地传播和认可,宣传和推广竞争与创新精神的著作、影视资料等有形文化 资本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而且受这些有形文化资本积累的影响,居 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竞争与创新行为倾向也逐渐得到市场 经济发展的肯定, 客观上既推动了无形文化资本的积累, 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于是, 这种蕴含着商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市场文化资本与原有的承载传统儒家经济思想的传统 文化资本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文化资本的两大来源,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建设的背景 下,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一)传统文化资本与资本要素积累 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经济管理理念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家庭管理”思想,而这种思想最突 出的特点就是提倡“勤俭节约” 、 “重积累,轻消费” ,而以此为特征的传统文化资本在微观 家庭层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方面, 受传统文化资本影响, 家庭成员在生产方面要勤于耕作, 为家庭赚取更多的财富,而最优的消费支出水平是保证成员的消费达到社会的平均消费水 平,同时限制超前消费、借贷消费,主张物质资本的积累,特别是代际之间财富的积累。这 种轻消费、 重积累的理念为中国的储蓄率长期处在 40%以上提供了条件, 巨额的储蓄恰好是 投资增长前提,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资本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才能逐渐发挥出来,从而推 动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资本本身也具有经济价值。当传统文化资本积累到达 一定阶段时,往往会形成对文化资本的消费需求,而且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相应的 市场需求和规模也会逐渐扩大,这既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可见, 传统文化资本不仅在生产投入环节通过影响资本投入规模推动经济增长, 还通过自身积累形 成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可得本文第一个理论命题: 命题 1:传统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资本要素的积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市场文化资本与技术创新和效率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商业精神、创新精神等西方市场经济理念在市场 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迅速传播并发展起来,为市场文化资本进一步积累提供了条 件,也使其对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一方面,市场文化资本积累有利于企 业技术创新。从微观企业角度来看,随着市场文化资本积累,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更加注 重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或者通过新技术节约成本,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 条件。布鲁姆和瑞尼恩(Bloom 和 Reenen,2007)发现市场文化资本积累水平较高的国家 其企业生产率也较高。同样,孟召宜等(2012)通过对江苏地区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指 出市场文化资本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市场文化资本积累通过劳动 者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政府试图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促进技 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由于企业员工市场文化资本积累程度相对较低,在劳作过 程中往往表现出缺乏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和积极性,致使人员素质和生产技术不相 匹配,反而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基于上述分析,可得本文第二个理论命题:
二、理论命题
斯罗思柏(Throsby,1999)指出文化资本是承载文化价值观念的资产存量。它既具有 文化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具体又可分为有形文化资本(Tangible Culture Capital)和无形 文化资本(Intangible Culture Capital) 。有形文化资本包括建筑物、历史遗迹、艺术品等等, 而无形文化资本主要指约束群体行为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信仰等等,有形文化资本 在多数条件下是无形文化资本的载体,并对无形文化资本的传播与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保持年均 8%的增长率长达 30 年之久,但是过去两年中国政 府工作报告中不断调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表明单纯依靠物质资本投资的增长方式已经无 法持续,而且实践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度仍然偏低,无法支撑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这样寻找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新的动力成为政府和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无非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技 术创新,但是被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所忽视的文化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古 典经济学家如斯密等均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及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早期在该领域较 有影响力的学者当属马克思・韦伯(1904) ,他明确指出西方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很大程 度上是“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结果。值得肯定的是,以科斯(Coase)为代表的新制度 学派,把文化作为构成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文化通过影响正式制度型构进而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Greif,1994;North,2005)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文化 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质量(劳动者素质) 、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
*
本文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06-0890)和陕西省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 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08SZ09)的资助。感谢江苏科技大学汤向俊博士、西北大学魏婕博士对本文 提出的宝贵建议。 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展(Sacco 和 Segre,2006;罗浩,2009;韩庆华等,2011) 。 由于文化本身具有难以量化的特征,使研究人员在方法论上更偏好于规范分析。虽然 有学者试图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市场经济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Tabellini,2010) ,但他们 更多地是将文化因素作为虚拟变量引入计量模型,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判断文化因素是否对 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仍无法具体刻画文化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大小。 为了克服上述研究普遍存在的缺陷,有学者基于社会学家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提出 “文化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引入经济增长的分析过程,通过对比文化资本与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资本三者之间的异质性,分析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 影响(Throsby,1999;Sacco 和 Segre,2006) 。学者布希和赛哲(Bucci 和 Segre,2011) 还将文化资本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在理论上对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论证。而 国内学者在文化资本方面的研究更多是采用文献梳理以及归纳法进行研究,且一致认为文 化资本要么通过对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施加约束影响经济增长,要么通过企业家商业精 神等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影响经济增长(高波和张志鹏,2004;陆铭和李爽,2008 等) , 而且案例研究结论也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商业精神 以及企业家精神被市场主体广泛认可和接受的结果,正是这种文化资本的积累使这些地区 形成了鲜明的增长特征(韦森,2004;张佑林,2005;吴向鹏和高波,2007) 。而在传统 文化研究方面,黄少安和孙涛(2005) 、郭庆旺等(2007)等则在 OLG 模型的基础上重点 分析了传统东方文化中的儒家伦理观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 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也就无法回答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文化对 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大小。 上述研究表明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那么,从 1992 年中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至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 发展,市场经济理念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不断传播和内化,以竞争、创新精神等为特 征的文化资本在不断积累发展,它能否对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解释?同时,中国传 统文化源远流长,以儒家文化为特征的文化资本积累对于过去经济增长有无促进作用?两 种文化资本能否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或者说是否通过同样的机制发挥着积极作 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可否通过强调文化资本积累得以实现?对于 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探寻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文化事业的建设方向。基于 此,本文将在斯罗思柏(Throsby,1999) 、高波和张志鹏(2004)文化资本研究基础上, 分析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指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资本以及具有竞争 和创新精神的市场经济文化资本两者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并在布希和赛哲(Bucci 和 Segre,2011)等学者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本文计量模型,之后结合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两 种文化资本分别进行度量,实证分析两种不同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中国新增长 红利空间的创造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7
命题 2:市场文化资本能够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和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三)传统文化资本、市场文化资本与制度变迁 虽然传统文化资本和市场文化资本承载的价值观念不同,但是它们作为中国文化资本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能够通过影响交易效率和制度变迁过程对经济增长形成约束。 在正式制度层面上,传统与市场文化资本通过影响正式制度的型构过程,形成对经济 增长的约束。由于正式制度必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中,并以一定的道德伦理为基础,通 过影响生产、消费等活动(Greif,1994) ,最终对经济增长提供激励因素。基于此,承载 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本和反映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市场文化资本,作为当前中国市场经 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基础,也应该通过影响市场秩序的型构和发展过程推动经济的持 续增长。韦森(2004)通过对比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市场文化资 本积累有利于这些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在非正式制度层面上,文化资本的积累能够实现经济主体的某些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 的转变,通过非正式制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系统的交易效率。在发达国家里,以商 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特征的文化资本, 对于减少交易流程、 降低交易成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斯・韦伯(1904)就曾指出新教伦理价值观念在居民和企业主之间传播和积累,为资 本主义经济交易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样,拥有雄厚传统文化的中国,其在传 统文化资本的影响下,经济主体行为在交易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而这种非正式 的约束为交易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可能,而且随着市场文化资本的积累,企业和居民参与市 场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为当地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江浙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 得益于此(韦森,2004;张佑林,2005)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得本文第三个理论命题: 命题 3:传统文化资本、市场文化资本能够通过制度因素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科学・2013 年第 4 期
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是传统文化 还是商业精神?*
——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李娟伟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任保平 陕西西安 710127)
要:文化资本是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文化资本是
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资本与体现“商业精神、竞争精神”的市场文化资本的 有机结合。通过对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指出传统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物质 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而市场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两 种文化资本还同时通过制度约束市场主体行为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选取 1997-2011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两种文化资本进行估计,并实证考察它们对中国经济增 长的影响,结论表明提高两种文化资本积累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资本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