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优势,提升育德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学科优势,提升育德能力

作者:潘源祯

来源:《祖国》2018年第23期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育德优势,语文教师该如何发挥学科优势,提升育德能力。本文拟从语文学科育德现状及问题、语文学科的育德优势、发挥学科优势的育德实践三方面来谈。

关键词:育德能力学科优势人文性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说:“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因为问题不在于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故具有得天独厚的育德功能,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发挥学科优势,提升自我的育德能力。正如叶圣陶所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语文教师要教学生学‘文’、作‘文’,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发挥学科优势,提升育德能力呢?

一、语文学科育德现状及问题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意蕴,在培育人、塑造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很多语文老师也常常身兼班主任工作,于是不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不仅不受学生待见,而且引来语文专家的批判。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一直关注中小学语文,近几年更是不遗余力地炮轰“假语文”,一再强调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看来,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要踏踏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班会课、思想品德课、德育活动课,是现在很多专家和一线语文老师的共识。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老师更有天然的优势去承担好育德工作。古人云:“文以载道。”国难当头时,中华儿女会不自觉地高吟岳飞的《满江红》;重阳登高时,华夏子孙会不由地吟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望月时,李白、苏轼的好诗好词更是神州女儿口中津津乐道之作。诸如此类的道德情怀,难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能置之不理吗?难道不应该“披文入情”,把作品的精华思想与学生分享吗?这种育德的渗透,不是简单空洞的德育说教,而是润“心”细无声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当“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尤为看中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中习得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心灵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于无声处听惊雷”,不动声色中育德工作在语文学科的优势下得到开展落实。

二、语文学科的育德优势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绝不是仅仅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来指导日常教学,而是把自己广博的学识、优秀的品質、高尚的情操和文本内在的人文价值不动声色地渗透进课堂,课下,并通过这种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贵在真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文中的真情。当然,有些优秀文本蕴含的真情,由于学生知识阅历的不足,一时之间,尚难体会,则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有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不能唯教参是从,要敢于读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性情。要知道,我们现在面对的是90后、00后的网生代学生,课堂、老师已经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为学生所诟病。学生不爱听一个老师的课,更别谈育德工作了。比如,在教授《陈情表》一课时,如果老师先入为主地引用古人的结论说,读《陈情表》不落泪时,其人必不孝。或许调皮的学生就会逗你说,老师,这篇文章,我们全班同学读了都没哭,您是在骂我们都是不孝子吗?老师,您哭了吗?其实,只要老师用心走进文本,就会和学生获得一样的真实感悟,李密是以“尽孝”为幌子,以“不入仕”为目的啊!李密既不能作伯夷叔齐之辈,也不愿作朝秦暮楚之流,惟一能做的就是延宕时日,拿出“孝”字,抬出九十六岁的老祖母来作挡箭牌应付司马炎。因此,这篇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更在于李密高超的陈情艺术。而老师在课堂上只有讲出文本真正的魅力,才能获得学生的共鸣,那么懂得说话艺术的育德功能便在潜移默化中展开。

(二)人文魅力

印度总统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是用语文来开蒙的,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宋词》《元曲》都蕴藏着丰厚的人文价值。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也特别重视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在回归全国卷前,福建卷一直坚持考查经典名著和经典文化。即使现在回归全国卷了,语文课堂仍然极其重视经典文化的阅读指导。《论语》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深受孟子“立命”思想影响的宋代理学家张载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不都正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大丈夫,学生在阅读中熏陶渐染,育德于无形。

相反,不去发现文本的人文魅力,课堂上丢失了语文味,成为训练提分的跑马场,那一篇篇文质并茂的美文,变成了一道道按部就班的习题,那么学生在阅读中本应该体验到的生命在场感、灵魂释放感、精神提升感则荡然无存,语文的育德功能自然也是大打折扣。

三、发挥学科优势的育德实践

语文教师较之其他教师而言,其专业优势在于能写会说。下面就从班主任逃不过的两项工作——学生评语、班会课来谈谈发挥学科优势的育德实践。

(一)润心无声的学生评语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笔杆子功夫上,而学生评语则是每一个班主任每个学期的必备工作。不少班主任见到这项工作就头疼,或让学生代写,或让评语软件生成,或千篇一律地写道“该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当然,还有一些班主任在赏识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了赠言式的评语之风。其实,期末评语何尝不是班主任与学生一次心灵交流吗?这个时候正是可以很好地通过评语来做学生思想工作。

例如,班上有个叫丽萍女孩成绩差,内向自卑。我给她的期末评语是这样的:杨丽萍把舞蹈当作一种信仰,舞过艰辛与泪水,舞出美丽和绚烂,成为美誉全球的“孔雀公主”。吕丽萍热爱表演艺术,执着演艺事业,凭借深厚功力,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实力派明星。你与她们同名,虽然目前的你还没有出名,但命运拽在你的手里,你的态度决定你要的人生。因此,要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面对高三路上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始终相信风雨过后有彩虹,要相信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都会得到回报。记住俞敏洪的一句话吧,摔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来,他就永远是失败,但是他哪怕是摔倒了一万次,他一万零一次继续站起来,往前走实在站不起来了,我爬也要爬着往前走,这就叫成功。

在这则评语里,笔者巧以名字为切入点,以同名者的奋斗人生为励志素材,引用励志名言,彰显励志的理念,从而起到直面挫折的育德功效。

(二)展现口才的班会课堂

语文教师除了能写,更重要的是会说。而且关键是要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而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则是班主任展现自我“舌尖上的艺术”的班会课。

如何让刚升入高三的学子树立起奋斗高三的昂扬斗志,上好第一堂高三主题班会课,打响第一炮,至关重要。高三目标主题班会该如何上?很多班主任习惯拿一些名校的图片,高考状元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笔者觉得,这样的做法,其实收效甚微。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师者的教诲如绵绵春雨轻轻地滋润着学生柔软的心田。那么,怎样说教才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呢?笔者立足于本校、本班实情,搜集本校往年高考情况,制作好数据分析,力求用事实说话。数据就是说服力,无需班主任过多的解释,学生自然心领神会。摆好事实之后,就可以开始滔滔不绝的讲道理了。“有了目标怎么实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吾日三省吾身。”

要求:每個同学将每天计划贴在自己桌子的右上角。前一天晚上定好计划,第二天早读课贴在桌子上,完成的计划打钩,没有完成的打叉。晚上再根据今天完成情况,调整制定新计划。”“计划怎么写有效果?什么时间段,打算做什么?具体明确,不能泛泛而写。方便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