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有无相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别称:
隐君子(司马迁) 龙(孔子) 老子图,法常作,(日)
庄子 “古之博大真人”
冈山县立美术馆藏,图
太上老君(东汉,道教张陵) 中老子形貌虽“丑”,
玄元圣祖(唐玄宗封)
却又奇绝脱俗。
老子简介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 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敢 剪 吗 ?
(( 相相 互互 转依 化存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三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 不处。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 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 这是一种境界。老子借此矫正世俗中自以为是、 夸夸其谈的浮躁心态,于今人应仍有极大意义。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 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 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 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 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 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 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 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不畏死,奈何以 死惧之?”。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现在,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 和谐处世的智慧。
第一则:认识世界
几组事物
美与恶 善与不善
对 有与无 立 难与易
长与短 高与下 音与声 前与后
关系
知美即知恶
知善即知不善
相生
统
相成 相形
一
相盈
相和
相随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来于自然的重要 启示,是道的永恒规律。
3.《老子》的艺术特点
(1)句多排偶,文多用韵,韵散结合的表述形式,富于 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精警凝炼,言简意深,富于哲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善于描绘形容,形象喻理,富于形象性 天之道损有馀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 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宋﹒苏轼)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
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
临终前猛听黛玉直声叫道 :“宝玉! 宝玉!你好……”
“宝玉,你好狠心啊!”、 “宝玉,你好无情啊!”、 “宝玉,你好自为之吧!”、 “宝玉,你好好对待薛宝钗吧!”、 “宝玉,你好好活着,别伤心?” ………… 失去了猜想,便索然无味,且不能刻画黛 玉病危难言、含恨而终的柔弱可怜形象。
第四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 人们难以做到的。 了解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困难的,但 境界也是更高的。 志向只止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志向,只有 付诸实施,才是有志。
第三、四则:认识自己
企者 跨者 自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自矜者
不立 不行 不明 不彰 无功 不长
知人者 自知者 胜人者 自胜者 知足者 强行者 不失其所者 死而不亡者
智 明 有力 强 富 有志 久 寿
这二章,老子探讨了人生真谛与生活哲理, 其重点在于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强调了自 我修养的价值与意义。
第五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 其大。
无为的态度 大事得自于 小事的积累
重视困难, 谨慎行事
第六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
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 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
(2)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勇担社 会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 上,再由这观照人间,想“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 来”的乌托邦社会。 (3)儒家期盼天人和谐,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用 礼仪教育人民,推崇孔孟之道; 道家希望与道和一,讲究修身养性,禅悟,尊崇老庄。 (4)在生活追求上,儒家尽自己的责任,压力比较 大;道家不受拘束,自由选择他的生活方式。 (5)在消费上,孔子主张礼的等级规范,用仁义道 德约束,节俭行为准则,强调伦理道德; 老子提倡道的法则,不欲的心理约束,知足的行为准 则。
第五、六则:认识人生
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 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伟大得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 处理问题要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 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七则
生存之道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 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二则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这主要是谈“无”的功用。这里的“无”,指的是 “空间上的无”。本则中的“无”和“有”,都是器 物的组成部分。通常,人们重“有”胜于重“无”。 老子此处一反通常状况,大谈“无”,这是老子思想 的独特处之一。空间上“无”的功用,在书画艺术中, 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最易觉察。
第二则:认识世界
“车” 比 喻 “器” 说 理 “室”
“无”
毂中心 器中心 户牖
“有”
有车之用 有器之用 有室之用
器物实体这个“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 器物中空这个“无”,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 显然,“有”与“无”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 的,二者缺一不可,而老子更强调的是空虚不 盈的作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朴素的辩证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政治上,主张“绝圣弃智”,自然无为, 小国寡民。抨击仁义礼乐,反对以人为的手 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干涉社会生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 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 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美学思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 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 圣人、伟人。 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易。
第五则:认识人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 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 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 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 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 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 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 良好的处世修养。
总结 认识世界(1、2则):
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认识自己(3、4则):
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 认识人生(5、6则):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 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 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 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 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又称《五千言》、《老子 五千文》、《道德经》、《道德真 经》,分道经、德经,共81章,五 千余言,章无标题,章与章之间无 有机联系。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 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 证观点,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 哲学著作。 《庄子》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 极力推崇其学说体系。《韩非子》 有《解老》、《喻老》篇。 《老子》大约产生在战国早期
《老子》的思想
(1)关于“道”的学说(“道”为 最高范畴——世界 本原;普遍规律;修养境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人生观:清静无为,贵柔守雌,谦退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 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 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则不胜,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在散文史的贡献
开创了一种与《论语》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 《论语》是对形而下的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归纳; 《老子》是对形而上的抽象哲理的思辨和体悟。 《论语》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经验性的结论作 陈述; 《老子》是用思辨性的语言对抽象性的哲理体 验作表述。
创造了用韵语进行论说的语言形式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 知人生真谛。
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生存之道(7则):
以柔克刚
讨论:儒道两家的主张异同
1.相同点: 两家都爱惜民利,强调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不同点: (1)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用积 极入世的思想教育人们做入世的事情,有“先天 下之忧而忧”的豪情。 道家以道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用积极出世 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 无为而治,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适。
——鲁迅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 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 的摘要。
——威尔杜兰特
有 无 相 生
解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对立面为自己 存在的前提,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得以形成。
动 与 静
6/16/2020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黑点?
柱 子 是 圆 的 还 是 方 的 ?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以为罔,游者可以为 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 其乘风云而上天。吾 今日见老子,其犹龙 邪!”
老子其人
老子生卒年不详,公元前
571—前477?前606—前477?
(94岁?129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你 能 找 到 几 张 脸 ?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 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 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 正义的名字。
——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
第一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