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动画却不断在题材内容上进行 创新,由于面对的是青少年群,其内容 必须符合不断改变着的年轻人的口味, 于是新的内容层出不穷,而且意义深刻, 在表面的故事背后都藏着动画的主题, 发人深省。而且还出现了很多适合学生 心理的动画,《灌篮高手》就是最好的 一个例子,《灌》一片在中国各地所引 起的轰动绝对是有目共睹的,可见并不 是动画片在中国无市场,而是要看面向 的是哪种市场。
大 的 改 革 , 可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本 动 画 却 在 构
进 行 变 化 , 而
些 基 本 的 技 术
国 动 画 只 是 在
时 间 相 差 无 几 ,
本 战 后 动 画 起
新 中 国 动 画 和
中国动画无法创新突破的最大原因 就是国人们对于动画的观念还只是停留 在70、80年代,认为动画只适合于10 岁以下的小孩,把动画片归为“儿童节 目”一类,而且中国动画的根本目的都 是“教育性”,于是今年来的动画片出 现了逐渐幼稚化的趋向,根本无法适应 更大的观众群。
日本动画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却是 极其特别的,虽然并不能像《恐龙》中 把每块面部肌肉都表现出来,但却能通 过眉毛、眼角和嘴角的细微变化将人物 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日 本动画在人物设计上强调的是明暗对比 分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然, 中国动画必须有自己的人物风格,在借 鉴国外动画片的过程中,必须逐渐形成 自己的风格。
动画也是一门艺术,而作为一个动 画人,首先应该具有的是作为一名艺术 创作者的自觉。教育不等于讲大道理或 是灌输常识,通过艺术来让孩子自己体 会到真理不更有教育性吗?
日本著名漫画家尾崎南在看自己画 的《绝爱》所改编的动画时被感动得哭 了;高桥留美子在看《福星小子》剧场 版的时候也是一样。只要你做出的动画 首先感动了自己,它就能感动别人。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带来发展
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
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
1961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中,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
1979年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在国外深受欢迎。
画技突破期—1982~1987年。起开端是《超时空要塞》上 演画技大有突破。
路线划分期—1987~1993。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
风格创新期—1993至今。各方面方面都日趋成熟,突破原 由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和构思,带给观众新的感官冲击。
而出见重思日上一中步日
来 。
现 的 差 距 从 何
两 者 发 展 至 今
后期宣传在中国动画中几乎是看 不见的,只有《宝莲灯》在制作结 束后进行了“投资××千万元”的宣 传,最多就是出现了一些笔记本和 故事画册,CD和VCD已经算是极大 的突破了。但是日本动画的宣传就 是多种多样的了,首先是电视中的 新片预告,一般来说是45秒左右的 短片,配以音乐和介绍,接下来街 头便会出现海报,而动画要是稍有 名气,就会出现一大堆的周边产品: 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 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 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 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 瓷杯、纸巾、打火机……这些杂七 杂八的东西就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 的回报,而制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资 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个良 性的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众所周知,中国动画在80年代末、尤 其是88~90年的黄金时期内,中国动画 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今年来,在 众多国外引进的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的 冲击下,中国国产动画正在逐渐衰弱。 那么为什么今年来日本动画会如此受青睐 而国产动画却遭冷落呢?我就对以下多个 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
1988-1990可算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
然而90年代后,中国动画却出现了大的倒退
战前草创期—1917~1945年。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 材,而后期则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战后探索期—1945~1974年。这个期间许多人常识不同的 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俗的,应有尽有。
题材确定期—1974~1982年。其开端是《宇宙战舰》的上 演,引起了日本第一次动画热。
一部优秀的动画,可以让一个坚强 的男孩落泪,也可以让一个忧郁的女孩 纵情欢笑,让一个失意的人走出沉沦重 拾信心。然而中国迄今为止有这样的动 画吗?至少我仍未有幸观赏到。
在制作技术上中国已经有了极大的 突破,可以说和日本相差无几(当然比 起DISNEY的《恐龙》的3D技术还是差 的多的),然而在人物设计方面却有很 大的差距。 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并没有 自己极为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眼 睛,许多时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 剧情完全脱节,而同一画面上的两个人 物根本毫无交流,似乎只是独立存在着 的,这个给观众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大打 折扣的。
日本动画将其市场定位于12~20岁 的青少年群。 意识观念的截然不同导 致了题材内容的风格炯异。日本最为著 名的动画之一《EVA》可以说就是完全 面对高年龄层次的观众的,因为其内容 对于15岁以下的青少年仍然是比较难以 理解的。
中国动画似乎从来都没有绕出过古 老神话、传说的圈子,最好的例子就是 最新的两部投资巨大的《宝莲灯》和 《封神榜》;其他就是一些极其无聊、 幼稚的内容,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从《宝莲灯》中其实可以看出中国动画 的最大弊病:“好人”打败“坏人”的 固定模式。本来宣扬“邪不胜正”无可 厚非,然而在《宝莲灯》中,为什么不 放过沉香及其母亲,他的内心世界是如 何的,这么做对他有何益处,他究竟为 何是“坏人”,整部动画却毫无交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动画是完全的教育性,大多出 自“××美术制片厂”或“××电视台美 术部”的制作,由于是国家资金资助, 社会效应自然排在经济效应之前,成了 “幼儿公益广告”,很难赢得青少年观 众群。 相比中国的“教育性”,日本 更注重的是“商业性”,
日本动画基本上都是又各个动画制 作公司自行拍摄制作的,所以排在首位 的当然是经济效应,于是便要求抓住观 众群的心理,提高收视率,必然要求自 己的动画有所创新。于是,日本动画就 产生了其艺术性。
中国动画的配音实在不怎么样,有 时声音和人物年龄完全不符,而且很少 有能够很好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配音。而 日本却有专门的“声优”(即动画配 音),虽然许多实际年龄要比人物大许 多,但却能在性格和声音方面都做得与 动画片中人物完全吻合,而且还有许多 声优以配某个人物而出名的。 声音可 以说是动画片中人物的灵魂,如何提高 配音的素质是一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