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建模以及对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的思考

关于数学建模以及对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的思考
关于数学建模以及对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的思考

关于数学建模以及对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的思考

摘要: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与方法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定量描述,其过程就是数学建模过程,包括构建、求解、检验数学模式的多次运行。其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德所著《几何原本》就为数学建模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从而一直发展到今天,数学建模仍然在社会的多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讲述了建立数学模型的6个步骤:建模准备、建模假设、建模建立、建模求解、讨论与验证、模型应用;并结合中外在中学开展数学建模的情况论述了数学建模的几种具体做法:两分法、多分法、混合法、课程内并入法、课程间并入法;介绍了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并通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论述了中学数学建模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出在中学如何开展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数学建模、中学数学、教学

一、背景

随着21 世纪的到来,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类已跨入了信息与数字化时代,数学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大,“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例如, 军事上和商业活动中广泛用到的密码技术、医学上广泛用到的CT 成像和核磁共振技术、天气预报等领域中采用的大型数值计算技术等, 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的能力, 更加强调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而数学建模正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是各行各业各领域大量需要的,也是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需要的能力。不止在中国,数学建模教学在一些西方国家,诸如美国、英国、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国的数学教育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并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将“问题解决, 建模的应用”列入大会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认为“问题解决、建模和应用必须成为从中学到大学所有学生的数学课程的一部分。”可见, 数学建模教学在国外数学教育界越来越受重视。而我国受国际上“问题解决”教学的影响, 也注意强调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开始在教育中引进实际问题,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建模纳入了标准中, 这是我国中学数学应用与建模发展的里程碑, 同时标志着数学建模正式进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学习和提高在这方面的能力。首先我们就对数学建模做如下的了解:二、数学建模的定义和步骤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和外延

广义来说,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方程式和算法系统都可以成为数学模型;各种数学分支也可以看作数学模型,如欧氏几何、线形代数、代数几何、微积分等。但是平常说的数学模型的涵盖面要狭窄得多,这里的数学模型的内涵是指解决实际问题时所用的一种数学框架。这种数学框架可以是方程、计算机程序乃至图表和图形。

而数学建模也比形成某一数学分支的过程要简短得多。在这里,数学建模就是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严整的全过程。

数学建模是一个多次循环执行的过程。循环的过程包括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作假设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的一个明确的

数学关系(即数学模型);然后解析地或数值地求出模型的解,并对求解所得的结果进结实、分析和验证;若符合实际,则可投入使用,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重新对问题的假设进行改进,进入下一个循环。经过多次循环,最终求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数学建模的外延是指各类具体的数学模型,如资源管理的数学模型、社会经济的数学模型、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医学生物工程和遗传的数学模型、交通流的数学模型、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等。

(二)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数学建模一般有6个步骤:建模准备、建模假设、建模建立、建模求解、讨论与验证、模型应用。数学建模是一个多次循环执行的过程。可用一个框图来表示,如下:

建模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寻求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建模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的建模的目的,对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或理想化,并利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这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是处理简单,应尽量使问题线形化、均匀化。

模型建立: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假设,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数学模型)。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教学天地,这里在高等数学、概率:“老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一般来说,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可能用到数学的任何一个分支。同一个实际问题还可以用不用方法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当然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所以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应该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学方法建立容易实现的模型。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数学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纷繁的计算,

许多时

候还得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便很重要。

讨论与验证:根据模型的特征和模型求解结果,继续分析讨论。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合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说明模型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如果模型和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

模型应用:把所得到的数学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的建模的目的而异。由上可见,这是个系统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它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

三、数学建模的教育价值

(一)国外在中学开展数学建模的情况

在整个发范围来看,世界各国都要求在各年级课程计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数学建模内容。

在英国国家同意课程中,把中小数学教程分成四大领域:使用和应用数学、数、代数形和空间、数据处理。其数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注意应用与探索,重视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探究活动),重视改革更新传统的内容体系等。

在瑞典教育部文件中,要求教师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德国的数学必修课中,有37处要求联系物理、化学、经济、日常生活以及哲学观念。他们还强调球面几何、球面三角。建立的模型包括人口增长、质量控制、疾病传播、抽样试验等。

在荷兰,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就进行了从传统数学教学向现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与现实生活相关,学生从现实中学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相连;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发现数学,获得数学知识。

在美国,数学教学有学习常见技能的偏见发展广泛的基本数学能力转变;数学教学由强调后继课程的工具向更加强调关系学生现在和将来需要的课题转变。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教育部在颁发的文件中规定了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其中有一条是:学会将学学知识应用到物理学科和其他领域,能对周围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数学模型并设法加以解决。

日本的“数学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数学和人类的活动;用数学理论观察有关的社会生活;身边的统计,主要是培养穴道横的数学兴趣和用学生眼光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意识。

但是,数学建模的教学在各国、各地区的具体做法存在着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两分法

数学教学计划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主要处理纯数学内容,后一部分处理的是与前一部分纯数学内容有关的应用和数学建模,它有时是现成建模结果的应用,有时是整个建模过程。这种做法可简单地表示为:数学内容的学习——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

⒉多分法

整个数学可有很多小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做法类似于“两分法”。这样最先是

新的数学概念和结果被学习,随后是应用和数学建模过程,主要运用了前面刚学过的数学知识,而紧接着又是新的数学概念和结果的学习,新的应用和建模……这种做法可表示为: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应用和建模→下一单元新的数学知识学习→新的应用和建模。

⒊混合法

在这种做法里,新的数学概念和里乱的形成和数学建模活动被设计在一起,相互作用。一方面,新的数学内容被数学建模的问题情景所激发和阐述,而另一方面,数学建模的问题又被这个新的数学内容所描述和解决。这种作法可表示为:问题情景的呈现→数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情景的解决→新的问题的呈现→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这个新的问题的解决。

⒋数学课程内并入法

在这种做法里,一个问题首先被呈现,随后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数学内容被探索和发展,知道问题被解决。这种做法要注意的是,所呈现问题必须与数学内容有关并容易解决。

⒌课程间并入法

这种做法类似与数学课程内并入法,但不完全相同,因为所呈现问题的解决所需要的知识未必主要是数学知识,而可能是其他科目的。

(二)我国以往开展数学建模的情况

有部分学生家长及某些社会人士在对数学与数学教育价值问题的认识上有所偏见,他们不了解数学和数学的作用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加之教育在制度、评价及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数学被看作是落后的独立王国,数学就是搞难题,学校数学教育就是教学生以顺利通过考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得到高分,获得好成绩,他们说不清楚也看布道数学对人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价值。产生这种认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部门和技术学教育工作者本身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发展变化极其价值认识不足,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离显示社会生活的倾向。

虽然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一直都有应用题的训练,但仔细分析以下数学教材中编制的应用题,容易反刍它们只不过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而已,而且分量过轻,内容陈旧,范围过窄,离学生的生活现实较远;教材设计仍是以知识为中心,体系过于封闭;教材组织也是以学科逻辑顺序为中心,结构过于严谨;教材中实习作业安排太少,而且,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实习作业,在教学中也可能被“省略”,“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仅被简单地看作“引入数学的一种方式”,而忽略“引入”过程中的抽象、概括、分析,忽视“数学源于现实”的思想教育;数学概念,定理的教学更关注的是理解、证明、推倒,而忽视它的应用,忽视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寓于现实”的思想教育;应用题的数学,强调的是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注重的是一招一式的训练,而忽视应用过程的分析,忽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忽视“数学用于现实”的思想教育;还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形象数学应用能力的诸多因素如数学语言、阅读理解等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等等。

这种“掐头去尾烧中间”的数学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每年高考考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特别是大分值应用题时普遍感到困难。与其他类型试题相比,历年的大分值应用题的平均得分是较低的;还有一些对重点中学的学生进行的测试结果反映出学生没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甚至连日常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图表都看不懂,利息不会计算。一言以蔽之,

学生学了数学不知有什么用,更不会用。

所以,加强对中学生数学广泛应用的教育,使他们得到数学的简单运用的训练是我们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向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开始对数学应用给予好度重视。进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一类具有新颖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试题。这类试题通过创设一些情景,要求考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巧妙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此外,中学数学教学中在开始进行建模教学的探索,开设了数学建模乃至数学实验的课程,并举办了数学建模竞赛,这些改革有效地租金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对提高同学的数学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所作的努力还不够,数学建模在整个数学教育中仍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再回顾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应用题,虽然应用题的情景相当熟悉,建模稍易、难度适中,但考生的得分率仍达布道应有的水平,所以进一步加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仍然是刻不容缓,有重要意义的:

四、数学建模的意义

(一)数学建模的社会意义

数学是研究显示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特点在于它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结论的准确性。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与方法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定量描述,其过程就是数学建模过程,包括构建、求解、检验数学模式的多次运行。

数学建模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德所著《几何原本》就是数学建模的雏形。17世纪,牛顿、莱布尼兹发明的微积分也是一个数学模型,牛顿建立的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解释了行星的运行规律,而且对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数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来实现的。气象工作者提供的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卫星收集的气象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后得到的;天文学家通过天体运行数学模型推测星星的位置;生理医生专家通过建立药学浓度在人体内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数学建模,分析药物疗效,有效指导药物疗效;城市规划专家通过建立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状况等多哥因素的数学模型,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用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仅靠数理分析、定量推断等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计算工具。从20世纪中期起,电子计算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数学建模已逐渐发展成为数学科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且不断地向应用数学和纯粹数学提供大量挑战性问题,从而推动数学科学的发展。事实上,数学建模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有赖于数学科学的进展,另一反面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

(二)中学开展数学建模的意义

数学的应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被轻视,有的学生可以化简很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却不会用三角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⒈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目前的中学生已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只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课本上的习题,对于实际问题中的问题不会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使实际问题教学化,更谈不上创新。数学建模为数学理论和具体实际应用之间架起来了一座桥梁。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

⒉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是建模的主要武器,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若干数学知识,但是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它,还要有一个长期的练习过程,数学建模练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极好途径。数学建模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用数学”的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知识的创新精神,因此数学建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⒊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较复杂问题的数学建模,由于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建模的复杂性,不但激发了学生共同探讨、寻求最佳方案的潜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积极合作、集体攻关的协作精神,而这正式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⒋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文献的能力

数学建模所需要的知识面较广,许多知识学生未曾涉及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补课、查阅文献或自学等多种途径来弥补知识的不足,其中自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老师补课的知识是有限的,时间是固定的,自学就成了学生扩大知识面的有效手段,这恰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由于学生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并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献的使用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注重知识的吸取,又要注重对他人方法的借鉴,在学习查阅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线索。

⒌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应用计算机解决建模问题,是数学建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一,应用计算机可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和繁琐的数据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同时可以应用计算机考察将要建立的模型的优劣。其二,一旦模型建立,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或者利用现成的软件包来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

五、中学学生与教师怎样适应数学建模教学的要求。

当今的教育的方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的关键层次是青年教师。数学建模可以看成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要适应这项工作,教师自己也有一个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数学专业素质的问题,两种素质缺一不可。对于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青年来说,当他们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都希望能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进而早日成为基础教育的栋梁之材。但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提高素质、加速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些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动力”,而不断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自己成长的“动力源”,组织、调度好自己的“动力”分配是加速成长的关键。

(一)高中《课标》中的数学建模

⒈“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课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数学建模这个概念,并指出了数学建模教育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⒉“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心得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迎娶,发展数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标》合理指出了数学建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

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⒊关于“问题”:“在数学建模中,问题是关键。”《课标》不仅指出数学建模的问题应该是多样的,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显示世界、其他学科等多方面,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所设计的知识、思想、方法应该与高中数学课程有联系。即我们的问题既应该反映数学应用的防范性,又不要脱离高中数学内容。

(二)对学生的要求和建议:

⒈“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同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课标》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意识。

⒉“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学会通过查询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课标》要求学生学会“数学建模”所不可缺少的查询资料等获取信息的手段。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仅仅靠数学问题情景中的信息还不足以建立起这种模型,还必须借助于其他信息,这时就要求学生在问题情景外,通过各种方式和通经获取数学建模的信息。

(三)对教师的要求:

⒈提高素质、加速成长主要靠“内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自自己对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自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自对困难和厄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的强烈欲望和信念。

⒉要善于利用环境,勇于抓住机会。一方面学校、社会要努力窗找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另一方面作为青年教师自己应意识到重担和任务,这本身就是机会,你面对的学生就是你独有的“资源”优势。面对这样好的能及时反馈的教育、教学科研的资源,我们应当珍惜并好好运用。把握好人生各个年龄段的优势和特点,优化各个年龄段的成长进程,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改革创造准备条件。

⒊青年教师提高素质也要有时间观念和质量观念。过去长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一观念已经过时了:当今社会里,知识量是按照指数增长的,快速发展的社会决定了有个快速增长的知识观念的递进;一桶水已经显得“杯水车薪”了,要根据需求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做不断结果的“果树”,在结果的时候,还在不断地吸收新鲜的营养,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本身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内容,教育的过程和手段,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学方式和媒体都要随之变化。一支粉笔、一本教学参考书业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应该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接见前人的经验,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程度上,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⒈《数学建模》湖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家组编;

⒉《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张思明;

⒊《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杨守廉;

⒋《面向21世纪的中学数学教育》严士健;

⒌《数学问题与模式探求》丘森;

⒍《A First Course in Mathematical Modeling》(Third Edition)Frank R. Giordano;

⒎《Mathematical Modeling》(Second Edition)Mark M. Meerschaert

英文摘要:

Mathematical Modeling

Abstract: 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language and methods of practical issues in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is mathematical modeling process, including construction, solving mathematical models tested multiple operations. Itself is not a new concept, as early as 300 BC, Euclidean "written by the original geometry" f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has been, 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still in many areas of societ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describe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six steps : preparation for modeling, modeling assumptions, modeling, modeling solution, to discuss test model; Foreign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describ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everal specific practices : 2 hours, more hours, mixing method, into the curriculum, courses among into law; 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through high school math curriculum standards discuss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econdary significance --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math awareness Training students the ability, In turn, how the secondary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some of the ideas. 关键字:

Key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的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的教学 永安市第三中学陈贤平 摘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重要途径与手段,数学作为学校的三大基础科目,应该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数学建模就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应该把视野更开阔些,以这样的观念处理具体的数学内容,紧扣数学建模,努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明确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教学的意义,初中应用性问题与数学建模的教学的基本原则,常见的建模方法及类型。 关键词:应用性问题、数学建模数学教学 由于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中学数学中的数、代数式、方程、函数等都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学建模就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应该把视野更开阔些,以这样的观念处理具体的数学内容。如对于方程,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没有按照原有的习惯分类,一个个讨论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而是紧扣数学建模,努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实际上,一种数学模型也不可能是某一种问题所特有的。对于函数内容的处理同样如此,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函数模型,研究函数性质,又回到实际中去。因此必须努力缩短数学课程与现代社会的距离,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与学生终身需求的距离。作为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建模与应用性问题教学和进行数学建模与应用性问题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更多可以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并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 一、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教学的意义 1、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模型是近似表达现象特征的一种数学结构,实际上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作工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促进数学教育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的素质转变的切实可行的改革之路,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运行机理中所运用的有效方法;是数学应用于数学和社会的最基本的途径。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各年段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都专门列出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标准,并特别强调了数学建模作为问题解决的一

高中数学建模论文精选

关于北京市按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合理性 北京四中初一年级:胡思行 摘要 本论文就奥运会后,市政府颁布的机动车限行措施,通过数据整理,用函数来表示出限行对环境的好处,对节约能源的好处,另外还有因限行导致的汽油收入的减少。通过函数比较、数据举例,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阐述限行的合理性。 关键词:减少车辆、减少排放、汽油减收。 正文 1、背景:从奥运会前夕开始,北京市实行了单双号限行政策。从效果来看,奥运会期间,北京蓝天比例达到了100%,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这些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限行背后,部分开车族的出行受到了限制,北京市加油站的收入也有所下降。奥运会后,北京继续实施尾号限行措施。这究竟是有利还是无利呢?利显然是有的,而不利也不能忽视。在到达利最大时,也应该尽量减小不利,这才是最佳的决策。 2、提出问题:如何限行,才能既考虑到节能环保,又考虑到经济?政府为什么这样限行? 3、论文概述:用一次函数y=ax+b ,表示出污染物排放与限制车辆数量的关系,汽油减少量与限制车辆数量的关系,汽油收入的减少与限制车辆数量的关系。再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各个函数,讨论如何限行最好。 4、研究 设减少行驶的车辆数是C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G ,减少汽油使用量是P ,减少汽油收入是M ;限行比例是x ;油价是P 0元/升。 (1)奥运期间 背景: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共有机动车335万辆,其中公车60万辆、公交车2万多辆,出租车4万多辆。 限行措施:公车减少50%,社会车辆按尾号单号在单日行驶、双号在双日行驶。公交车、出租车、紧急车辆不受限制。 C 日≈50%×60+50%×(335-60-2-4)=164.5(万辆) 相关资料:“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空气质量测试结果昨天公布。专家组经过测算,8月17日至20日采取的交通限行措施,对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削减量,平均每天减排量分别为87吨、1362吨、4.8吨,这意味着4天限行减排污染物约5815吨。 平均每辆每天汽车排放污染物G 0=5815吨÷50%(298-60-2-4)÷4≈1.25(千克) G 日≈G 0C=1.25×164.5=205.625(万千克) 1.29620100 9 5.1641000=??==S P C P 日(万升) 相关调查: 车型:奥拓都市贝贝 在市区内行驶是5.5L /100 km 城市里6 L /100 km 夏季使用空调在市区内行驶大概9-10 L /100 km ” 普遍百公里油耗量:大概5.5升到7升左右 车型:吉利豪情 在高速路上行驶6.8L /100km

初中数学建模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有感 摘要: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建模教学要重视数学知识,更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1]. 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2]数学建模就是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找出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2]从广义来说,数学建模伴随着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都属于数学建模的范畴. 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大致为: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 过去数学建模只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和部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初中

数学建模教学和高校的数学建模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一般先提出问题、引入正题;然后分析问题,在“引导——探索——创造”中建立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解决问题.[3]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低起点,就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教学的起点,以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小步子,就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层次分明,但梯度较小的教学情境,分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沿着数学学习活动的台阶拾级而上,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活动,就是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问质疑等数学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 [案例1]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建模教学 1、背景问题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04页) 2、数学建模 (1)问题分析 ①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盈利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 ②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y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亏损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 (2)模型建立 问题1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是盈利的?

浅谈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浅谈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摘要】数学建模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 建模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院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数学建模认识数学建模竞赛 目录 引言 (2) 第一章数学建模 (3) 一、数学建模的起源 (3) 二、数学建模的定义 (3) 三、数学建模的特点 (4) 四、数学建模的分类 (5) 五、数学建模过程 (6) 六、数学建模的实际意义 (8) 第二章数学建模竞赛 (9) 一、数学建模竞赛的形式 (9) 二、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认识 (9) 三、数模竞赛的团队 (9) 四、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好处 (10) 五、数学建模竞赛的局限性 (10) 六、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1)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运动变化着,事物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无论是从浩瀚的宇宙到渺小的粒子,还是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都是这样。恩格斯精辟地指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区分于其它学科的明显特点有三个: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事物的变化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所以数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在,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用数学,研究量的关系,量的变化,量的变化关系,量的关系的变化等现象都少不了数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科学的重要性:数学的思考方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数学为组织和构造知识提供了方法,将它用于技术时能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生产出系统的、能复制的、且可以传播的知识……数学科学对于经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科学是一种关键性的、普遍的、可实行的技术。 在当今高科技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且日益普及的社会里,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没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已无法实现工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因此,如何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数学素养,让人们学会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值得数学工作者的思考。 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并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到处可见模型的存在,而各种模型的存在都在一定的程度上离不开数学建模的学习。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 数学技术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数学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管理,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所谓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通常借助计算机);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可谓是如虎添翼。

谈谈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谈谈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随着数学教育界中数学建模理念地不断深化,提高数学建模教学势在必行。通过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既能使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既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和数学教育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就是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找出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从广义来说,数学建模伴随着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都属于数学建模的范畴.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常见的几种模型

1.建立“方程(组)”模型 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方程(组)”模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正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诸如纳税问题、分期付款、打折销售、增长率、储蓄利息、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配比等问题,常可以抽象成“方程(组)”模型,通过列方程(组)加以解决。 例:学校准备在图书馆后面的场地边上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图书馆的后墙,并利用已有的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比较合理? [简析]:设与墙面垂直的边长为x米,可得方程x(25-2x)=50。解方程可得答案。 2、不等式模型 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很难确定(有时也不需要确定)具体的数值。但可以求出或确定这一问题中某个量的变化范围,从而对所有研究问题的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例 2 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要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排球共100只,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1815元。已知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下表,试解答下列问题: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作者姓名:邓小宏单位:于都县乱石初中邮编:342321 内容摘要:数学建模教育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数学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新大纲中提出的“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理念的体现。数学建模是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培养 数学建模教育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数学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体现出新大纲中提出的“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数学建模是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现在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过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活动的实际结果告诉我们,它不仅对好学生、而且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都能起到培养兴趣、激发创造的目的。例如:如果你有自行车,并骑车上学,你能借助于自行车,测量出从你的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尽可能地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出从你的家到学校的路程;例如,在水塘中投进一块石头,水面上产生圈圈荡漾的水波,便是一个个圆的形象,然后使学生抽象出圆的概念以及圆心、半径等等。研究这样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数学建模的成果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种更表现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2、重视课本知识的功能,形成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应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切入。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课本的内容出发,联系实际,以教材为载体,拟编与教材有关的建模问题或把课本的

中学数学建模论文精选范文赏析(共5篇)

中学数学建模论文精选范文赏析(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数学学习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生产实际,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建模教学迫在眉睫。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数学建模专题",为我们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笔者在此借新课程实施的东风,来谈谈自已对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准确定位 何为数学建模?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数学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但是在中学阶段数学建模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从数学应用角度分析,数学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直接套用公式计算;(2)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对问

题进行定量分析;(3)对已经经过加工提炼的、忽略次要因素,保留下来的诸因素关系比较清楚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4)对原始的实际问题进行加工,提炼出数学模型,再分析数学模型求解。其中第四个层次属于典型的数学建模问题。中学数学建模,一般定位在数学应用的第三层次。在中学阶段,学生建模能力的形成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方法训练的一种综合效果,建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打基础,但是,过分强调基础会导致基础与实际应用的分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中学阶段至少要让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适当进入第四层次,而这个分寸的把握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 准确地给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定位,有利于指导数学教学以及更好地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活动,而不至于陷入盲目及极端地处理数学应用。 二、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 由于数学建模问题源于现实的生活情境,历来教师都将它作为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或选修课来安排,或者为了应付高考,对数学建模问题不闻不问。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建模问题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尤其是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应为学生安排一次数学建模活动,还应

浅谈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体会

浅谈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体会 数学学院12级创新班余松 摘要: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为工具,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求解实际问题及从实际问题中研究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定理本质的直观理解,全面体现数学与实际,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关键字: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实际问题应用实践 一、数学建模的教学和意义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其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解释、验证所得到的结论,从而确定是否能应用与实际问题的多次验证、循环并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作为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里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理论知道和应用能力的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数学建模教学起到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个实际动手能力的作用,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中国数学建模的兴起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可以说在十年以前,数学建模这个词对于大多数大学生甚至是大学教师来说还是陌生的、遥远的。然而只经过了短短十年,数学建模竞赛已经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起来,声势浩大,数学建模因此广为人知。 三、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以知识及教学活动为载体,同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其主要的特点有:(1)主要的“载体”是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实际问题的抽象与简化。(2)数学建模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并非单靠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就可以的。所以,数学建模常常需要跨学科的多专业知识的综合施用。 四、学习数学建模的体会 学完数学建模,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以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

初中教学数学建模

初中教学数学建模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感悟摘要: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建模教学要重视数学知识,更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1]. 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2] 数学建模就是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找出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2]从广义来说,数学建模伴随着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都属于数学建模的范畴. 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大致为: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 过去数学建模只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和部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和高校的数学建模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一般先提出问题、引入正题;然后分析问题,在“引导——探索——创造”中建立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解决问题.[3]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 低起点,就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教学的起点,以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小步子,就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层次分明,但梯度较小的教学情境,分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沿着数学学习活动的台阶拾级而上,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活动,就是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问质疑等数学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 [案例1]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建模教学 1、背景问题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04页) 2、数学建模 (1)问题分析 ①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盈利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

高中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之观影的最佳位置 山东省茌平县第一中学高二(9)班李成真 指导老师于海霞摘要 当今这个时代,电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人们喜欢在闲暇时间走进影院,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而同时,作为一种消费,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坐在电影院的最佳位置,使得视觉,听觉得到最好的享受,本文章从看电影时观众的舒适度出发,对影院的座位设计进行了探讨,而我也专门到电影院采集了相关的一些数据,比如大屏幕的长宽,地板倾角θ等,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影院座位的舒适程度主要取决于视角α.和仰角β,视角是观众眼睛到屏幕上下边缘的视线的夹角, 越大越好; 仰角是观众眼睛到屏幕上边缘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太大使人的头部过分上仰, 引起不适, 一般要求仰角β不超过30。【1】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并通过非线性规划,自学了Matlab软件,利用其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 电影院最佳位置仰角视角 Matlab 前言 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电影艺术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电影于1896年8月传入中国上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更高的生活品质成为人们的追求,电影作为一个雅俗共赏的消遣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中国的票房也逐年升高,除了引进的外国大片获得很高的票房,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国产影片也令人刮目相看,《泰囧》、《大闹天宫》、《私人定制》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从中我们看到电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因此,为吸引观众,影院开始引入高科技,如3D

技术、曲面屏幕、IMAX大屏,除此之外,在设计时影院也充分考虑了观众看电影时的舒适度,对于影院的地板倾角,前后排椅子之间的距离,以及观众离屏幕的距离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可是尽管如此,不同的位置看电影,感受肯定会有很大差异,根据这个想法,我们进行了数学建模。 建模构想 看电影时的舒适感取决于视角α和仰角β,所以在选取最佳位置时要综合考虑两者,视角是观众眼睛到屏幕上下边缘的视线的夹角, 越大越好; 仰角是观众眼睛到屏幕上边缘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太大使人的头部过分上仰, 引起不适,一般要求仰角β不超过30。所以如果坐的太靠前,导致仰角太大,除了脖子会感到酸痛外,视野及画面感也不好,甚至会感到头晕。而坐的太靠后,又可能会觉得画面不是那么的清晰,甚至被前面的观众挡住视线,看不到屏幕的最下面。所以,看电影挑选位置是一门学问。 设影院的屏幕高为h,上边缘距离地面高为H,影院的地板线通常与水平线有一个倾角θ,第一排和最后一排与屏幕水平距离分别为d, D, 观众的平均座高为c (指眼睛到地面的距离), 为了得到这些基本参数,我专门来到电影院采集数据,询问了电影院工作人员,在说明来意之后,她热心的为我解答甚至专门拿出了电影院建设之初的相关材料,而我也得知了参数h = 1.8, H= 5, d= 4.5, D= 19,c = 1.1(单位m )。地板线的倾角θ= ,并且查出电影院一般的中等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08T16:20:14.59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7月上供稿作者:熊兴波陈凤祥[导读] 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熊兴波陈凤祥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然而,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如何构造数学模型和探讨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应用意识近年来数学建模的题目在中考试题中也逐渐增大了权重。中考试题加强了应用题的考查,这些应用题以数学建模为中心,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学生在应用题中的得分率远低于其他题目,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因此,我们应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 建模的四个重要步骤 1.1 要认真审题。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要认真审题。实际应用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因此要耐心细致地读题,深刻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弄清问题中的主要已知事项,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各种信息;挖掘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明确所求结论和对所求结论的限制条件。 1.2 要进行必要简化。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根据数量关系,联系数学知识和方法,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 1.3 抽象。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1.4 数学模型求解、寻找现实原型问题的解,返回解释。数学模型求解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用数学方法正确求解的话,就不能让数学回归至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所有的工作将是功亏一篑,所以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简捷快速高效的求解方法。完成模型求解之后,我们还需要验证求解数据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找到实际应用题的解。显然,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步是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建模教学的特点 2.1 活动性和趣味性。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易于接受有趣味的,自身能参与的,活动性强的事物,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而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乐于学习和参与,而往往也比较容易学好,以前的教材学生觉得比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教材给内容注入了很多有趣的现实情境,很多都是建模的好材料。 2.2 起点较低,容易掌握.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教学起点,以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选取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如利用温度计、刻度尺作为实际背景感受数轴模型;再如用丢番图的墓志铭或猜老师的年龄来感受方程模型;或从课本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设置实际背景,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接受和掌握。如学习了一次函数有关知识后,则可把行程问题中的追击相遇类问题设计为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 2.3 重方法,重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机械的、低效的、扼杀创造力的教学,因此思想方法的指导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时间推移,知识会遗忘,但思想方法会一直指导我们的人生。 3 数学建模教学要重视其发展过程 由于发展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建模思想,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实际问题背景的分析、参数的简化、假设的约定,还要重视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与过程,数学知识、方法的转化与应用,不能仅仅讲授数学建模结果,忽略数学建模的过程。 4 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建模学习中来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因此我们不应该沿用老师讲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而应该重过程、重参与,更多地表现活动的特性。 5 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多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在开始的教学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在应用的重点环节结合比较多的训练,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模仿地解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到独立地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问题,最后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它。 6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建模能力,如果能够成功的培养学生建模能力,那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意识。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1 2 冯永明.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构想与实践[J].数学通讯,2000.7 3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1.7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滨江中学__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摘要】数学建模是一种教学手段;具体的建模分析方法;常见数学应用题的基本数学模型;.建模教学活动的设计体会。 【关键词】教学手段;建模分析;基本数学模型;活动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近几年,中考加强了应用题的考察,这些应用题以数学建模为中心,以考察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学生在应用题中的得分率远底于其他题,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应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一些学习体会。 1.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说明这一过程: 实际问题——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投入使用——通不过——通过。 1.1审题。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要认真审题。实际问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因此要耐心细致地读题,深刻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弄清问题中的主要已知事项,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各种信息;挖掘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明确所求结论和对所求结论的限制条件。 1.2简化。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根据数量关系,联系数学知识和方法,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 1.3抽象。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按上述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是不是符合实际,理论上、方法上是否达到了优化,在对模型求解、分析以后通常还要用实际现象、数据等检验模型的合理性。 2. 具体的建模分析方法

初中数学建模浅析

初中数学建模浅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多地要求数学和计算科学来加速技术转移,并更深入地介入开发制造业中管理决策工具的工作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十分重视数学建模。 什么是数学建模呢?“数学建模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它从量和型的侧面去考察实际问题,尽可能通过抽象(简化)确定出主要的参量、参数,应用与各学科有关的定律、原理建立起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这样一个明确的数学问题就是某种简化层次上的一个数学模型”。一个真实的具体问题,要去建立其数学模型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将远远超出初等数学的范畴。但是,只要是“实际问题”,使其达到“某种简化层次”,在初中数学中仍然可以进行有关数学建模方面的教学。 一、数学建模不是问题别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拓广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贯通各种知识,强调问题别解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有些人以为所谓数学模型是一种解题模式,因此把上述的“解法”冠以“模型”,成为数学问题的“模型”,认为这就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教学和训练,由于问题本身已是离开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形式,并非是原指的“实际问题”,对于从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因而这不是数学建模。 二、应用题未必是数学建模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训练思维逻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应用题。有些人认为这些应用题就是一种数学建模的训练,因此,不

必再花力气去钻研什么数学建模的问题。诚然,应用题的讲练克能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因为它有一个从具体问题(注意不是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归纳过程,而且其中不乏来自于实际的应用题,但是决不能在应用题与数学建模之间划上等号。因为很多应用题的条件仅是数学假设,不可能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假设。例如:学生若干人,宿舍若干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余19人;如每间住6人,则有一间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χ和学生人数。作为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的课题,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应用题,但由此归结出数学问题: 0<4χ+19-6(χ-1)<6却不是数学建模,因为在实际问题中,不可能要去求学生数和宿舍数,这仅是一种数学假设。 三、把应用题必造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问题对不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来说既缺乏学习经历,也缺乏实践经验,几乎没有教学参考资料,因此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把现有应用题经过适当改造,使之成为数学建模问题,不失为应急及积累经验之举。例如: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等重箱子,其总重量为10吨,每只箱子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一次运走,问至少需多少辆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 这是一个应用题,但把箱子只数作为一个未知数是一种数学假设,很难认为是一个数学建模问题,把总理改述为: 货轮上卸下总重量为m吨的等重货箱k只(k≥m),用载重量为3吨的货车装运,每车运费为a元;用载重量为5吨的货车装运,每车运费为b元,若需一次运回全部货箱,应派3吨、5吨车各几辆运费最省?

中学数学建模论文精选范文赏析共5篇

中学数学建模论文精选范文赏析(共5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学习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生产实际,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正就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建模教学迫在眉睫。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数学建模专题”,为我们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笔者在此借新课程实施的东风,来谈谈自已对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准确定位 何为数学建模?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数学建模就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与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但就是在中学阶段数学建模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从数学应用角度分析,数学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直接套用公式计算;(2)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对

问题进行定量分析;(3)对已经经过加工提炼的、忽略次要因素,保留下来的诸因素关系比较清楚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4)对原始的实际问题进行加工,提炼出数学模型,再分析数学模型求解。其中第四个层次属于典型的数学建模问题。中学数学建模,一般定位在数学应用的第三层次。在中学阶段,学生建模能力的形成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方法训练的一种综合效果,建模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打基础,但就是,过分强调基础会导致基础与实际应用的分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中学阶段至少要让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适当进入第四层次,而这个分寸的把握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就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 准确地给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定位,有利于指导数学教学以及更好地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活动,而不至于陷入盲目及极端地处理数学应用。 二、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 由于数学建模问题源于现实的生活情境,历来教师都将它作为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或选修课来安排,或者为了应付高考,对数学建模问题不闻不问。但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建模问题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尤

浅析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浅析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建模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在数学建模的优势、建模步骤、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与结语部分总结了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创新 数学建模[1]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如何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数学素养,让人们学会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值得数学工作者的思考。由于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反复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以得出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的过程,因而学生明显感到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优势 数学建模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培养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荣获国家级奖励有利于保送研究生、荣获国际级奖励有利于申请出国留学、更重要的是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等方面尤为突出。 二、建模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以数学思想来包容问题的精髓,数学思路贯穿问题的全过程,进而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要求符合数学理论,符合数学习惯,清晰准确。第二步――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第三步――建模,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常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或近似计算[2])。第四步――分析,对所要建立模型的思路进行阐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第五步――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

初中数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研究 张思明(北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 鲍敬谊(北大附中数学学科主任,高级教师) 白永潇(北京教育学院数学教师)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1.1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有代表的定义如下: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认为,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容。 (2)叶其孝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数学教育改革》一书中认为,数学建模(M athematical Modeling)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也可称为一个数学模型),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两种定义的区别在于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定义没有强调建立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当然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仅仅如此很难称得上是“数学建模”。处理很多事情,比如法律和组织上的问题,常常会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类比的思想,而并没有建立数学模型,这就不能说是进行了数学建模。这里所谈(实际上,同大部分人认为的一样)的数学建模,其过程是要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的。 什么是数学模型?根据徐利治先生在《数学方法论选讲》一书中所谈到,所谓“数学模型”(Mathematic Model)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粗略的讲,数学模型是指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广义的说,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数学方程以及由之构成的算法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型;狭义的解释,只有那些反应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才叫数学模型。 本论文所谈到的数学建模,其过程一定是建立了一定的数学结构。 另外,我们所谈的数学建模主要侧重于解决非数学领域内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经济、工程、医学等其他领域,呈现“原胚”状态,需要分析、假设、抽象等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