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合集下载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1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1

一、为什么研究运输能力
4、本课程希望达到的目的
(1)理解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本身特点 (2)了解当前铁路运输能力计算存在的问题
(3)明确不同类型线路能力计算条件和特点(客运专
线、重载线路、车站) (4)简单了解新的能力计算方法的基本思想
二、铁路运输能力特点
1.运输能力计算的条件
三、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不同类型的运行图周期如图。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运行
图周期里,所包含的上下行列车数可能是不同的。
三、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计算一定类型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可用下列一般公式
表示之:
n 1440 t 固 T周 n 周 d 有效
式中: n ——平行运行图最大的区间通过能力;
二、铁路运输能力特点
在运输组织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的时间标
准实现每一个运输技术作业过程。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计划上安排和实际中被利用的能 力总是小于理论计算的能力。 在运输能力中总是存在不能被利用的部分,称为无效 能力。而实际被利用的能力,称为实际有效能力。 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无效能力的存在。 无效能力可通过一定组织措施减少。(如缓冲时间) 运输秩序的稳定可能减少无效能力。(如站折)
控制条件:如客货分线、客货分时运行等;
环境条件:如:寻找交叉干扰点,采取措施减少交叉
干扰,如车站咽喉部位广泛采用立交等。
二、铁路运输能力特点
2、铁路运输能力合理负荷
运输设备实际承担的运输量及其能力利用水平称为设备
的能力负荷。
能力负荷可以从负荷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个方面来衡量。
前者反映运输设备实际承担的运输量的规模;后者则反 映了运输设备的能力利用水平,或称能力利用率。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17.计算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分析法。

18.下列能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是增加区间正线数目。

19 .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高。

20.在运量适应图中,每种措施所能掌握的运量都是逐年下降的,这是因为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增加。

21.发展大型货车的可行办法有两种,或是增加轴数或是增加轴重。

22.在既有线上提高货物列车重量主要应发展大型货车。

23.客货运量的增长态势一般是连续型的,而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水平的提高一般是离散型的。

24.增加行车密度主要途径在于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度和增加区间正线数亘。

25.在客货运输密度均较大的干线上,宜采用的重载列车模式是整- 列式。

26 .除划一重量标准外,我们有时还采用区间差别重量标准、区段差别重量标准和平行重量标准。

27.我国目前电气化铁路普遍采用的供电方式是单边供电。

28.为减少牵引供电系统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影响,一般采用的供电方式为旺29.通常把变压器容量分为三个概念,即计算容量、校核容量和安装容量。

30.按车场位置不同,区段站基本布置图分为三种,即横列式区段站、纵列式区段站和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31.直接妨碍时间比较直观,计算简单,可将其列入道岔组占用时间表。

32.下列会增加咽喉道岔组空费时间的是卩匹喉区平行进路多。

33.在同类列车的交叉中,最为严重的是到达进路之间。

34.随着旅客列车数量向是左端。

44.出发场到发线通过的增加,编组站上咽喉40.调车占用咽喉时间能力主要取决于办理道岔组空费时间的变标准包括车列牵出时出发作业的出发线数、化趋势是增大。

间、车列转线时间和取办理一列出发列车平35.到发场线路合理分车(送车)占用时间。

均占线时间和固定作工方案的实质,就是丄41.在出发场线路总数业时间。

理分配每条线的作业一疋的情况下,出发场45.下列会增加解送禁量。

的衔接方向数越多,会溜车时间的是禁溜车36.咽喉的作业进路按使空费时间增大。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教学课件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教学课件
3 旅客满意度
提供足够的座位和车厢空间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1. 列车单位时间通过能力 3. 股道独立通过能力
2. 车站候车能力计算 4. 运输组织能力计算
加强教学课件设计的必要性
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视觉和多媒体元素,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
增加互动性
加入互动元素,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深化对课 程的理解。
2 学习成果
通过学生成绩和学习表现来评估课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贡献。
3 教学效率
观察教学过程和互动,评估课件对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支持作用。
灵活性和便利性
方便学生远程学习和自 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节 奏进行学习。
设计有效的加强教学课件的要点
创意和设计
利用图表、图片和幻灯片设 计来呈现信息,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互动学习
内容组织
设计互动和参与性高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讨论。
按照逻辑和清晰的结构组织 课件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 和记忆。
加强教学课件设计的挑战
1
技术限制
需要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和软件,
教学资源
2
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使课
件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3
学习风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设计灵活的课件,以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
如何评估加强教学课件的效果
1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课件的反馈和意见,进行课件改进和优化。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 教学课件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的重要性。常用的方法。加强教学课件设计的必要性。设 计有效的加强教学课件的要点。加强教学课件设计的挑战。如何评估加强教 学课件的效果。总结。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五篇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五篇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

不成对系数不

一、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3. 单线不成对运行图

则可得不考虑T固及d有效时的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
1440 n (列) T周不 T列 ( 1 不)

图3—5—9
一、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3. 单线不成对运行图
单线不成对运行图行车量较大方向的区间通过能 力,比成对运行图为高,并且不成对系数愈小,通过 能力愈大。但是,采用单线不成对运行图,将明显降 低旅行速度,需要增添车站配线,并且不成对系数越 小,这种不良影响越显著。因此,只有在需要少量增 加通过能力,并且上下行行车量不平衡的条件下,才 采用这个措施。
一、通过能力
(4)给水设备。其能力主要决定于水源,扬水管道及 动力机械设备。
(5)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其能力主要决定于牵引 变电所和接触网。 根据以上固定设备计算出来的通过能力,可能是各不 相同的。其中能力最薄弱的设备限制了整个区段的能 力,该能力即为该区段的最终通过能力。
一、通过能力
3. 三个概念
(a)上下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而进入区间
(b)上下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而开出区间 (c)下行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 (d)上行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
图3—5—3
一、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2.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3)考虑中间站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图3—5—4): (a)选小区间邻接的车站作技术作业停车站 (b)先从T较小的区间接入待会列车 (c)规定最小的停站时间 (d)规定在允许同时接车的车站作业 ( e)当两个区间大小相等时,采取交错会车方式 (图3—5—5) ( f)将上下行列车技术停车站分别规定在两个车站 上(图3—5—6) (g)移动运行图周期(图3—5—7)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2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2

①取消普通列车
能 n货 =153(对/日)


G =1.85(亿吨/年)
三、南通道扩能能力计算算例
②取消客车且改用C70

能 =153(对/日) n货

G =1.90(亿吨/年)
三、南通道扩能能力计算算例
③牵引定数5500和6000吨时能力
输送能力 月山-新乡 输送能力 月山-新乡
基本条件
2.南通道条件 (1)国家煤炭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
将有所下降。南通道仍将作为煤运通道,其运输需求 总量将随总量增长而增长,但由于中通道和平行客运 专线的建设,其增长潜力应低于总体增长,近期1.75亿, 远期2-2.5亿吨的运输需求估计应是合理的。具体结构 大致为侯月线1.5-1.7亿吨,太焦线0.7-0.9亿吨,沿线约 1000万吨。 (2)由于衔接客运专线的分流作用,南通道各线路间 能力需求落差将有所增加。其中新月线的能力需求会 有快速增长,新荷兖日线增长率低于新月线。
车数量较少,运行秩序相对稳定,这两个参数可以取 K 正常值为0.15,南通道取0.1; 正常取1.2, 较低数值。 备 南通道取1.1。

三、南通道扩能能力计算算例
(3)特殊条件下的能力(新月线)

能 =149(对/日) n货

G =1.80(亿吨/年)
三、南通道扩能能力计算算例
(4)极限条件下的能力
压缩列车运行图周期以提高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减少扣除系数。
二、能力加强途径及条件
(3)同时增加列车重量和行车量
采用电力牵引;
采用大型机车。
二、能力加强途径及条件
3.能力加强措施应用条件
(1)提高牵引定数条件 机车牵引力及限坡

铁路货场作业能力计算方法及实例解析

铁路货场作业能力计算方法及实例解析

铁路货场作业能力计算方法及实例解析示例文章篇一:《铁路货场作业能力计算方法及实例解析》一、铁路货场是啥?铁路货场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货物中转站。

你看,就好比我们家里的客厅,是个集中放东西的地方。

铁路货场里有各种各样的货物来来去去。

这里有好多轨道,就像我们客厅里不同的过道一样。

火车就沿着这些轨道把货物拉进来或者拉出去。

货场里还有大吊车呢,就像个大力士,把那些很重很重的货物搬来搬去。

我有个叔叔就在铁路货场工作。

有一次我去他那儿玩,我就问他:“叔叔,这个货场这么大,怎么知道它能处理多少货物呀?”叔叔笑了笑说:“这就需要计算货场作业能力啦。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二、作业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要素叔叔告诉我,要计算铁路货场作业能力,得先看几个重要的东西。

比如说货物的种类。

不同的货物处理起来可不一样。

就像苹果和大石头,苹果可以轻松地堆在一起,大石头就得小心摆放。

再就是货场里的设备啦。

那些吊车、叉车的数量和它们工作的速度很关键。

如果吊车很慢,那能处理的货物肯定就少呗。

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做值日,扫帚少、扫地又慢的话,教室肯定打扫不干净呀。

还有就是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他们的熟练程度。

我叔叔说,他的那些同事们,熟练的人干活就特别快。

要是新手的话,可能就会慢一些。

这就像我们做数学题,学霸很快就能算出答案,学渣可能要想半天呢。

三、计算作业能力的具体方法叔叔说计算铁路货场作业能力有个公式,虽然这个公式有点复杂,但是我还是努力去理解啦。

大概就是根据货物的到达量、货物的装卸时间、设备的工作效率还有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算的。

比如说,一天有1000吨货物到达货场,每辆吊车每小时能装卸10吨货物,有5辆吊车,工作人员能保证吊车一直工作。

那先算出吊车一天能装卸的货物量,5辆吊车每辆每小时10吨,一天工作8小时,那就是5×10×8 = 400吨。

这就是吊车这部分的作业能力。

但是这还不是货场的全部作业能力哦。

第九章第四节露天矿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第九章第四节露天矿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NS—双线区间通过能力,对/昼夜; tg — 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分; τ—准备进路和开放信号时间,电气集中为0.3min,人工 板道为2.0min。
• 采用自动闭塞:
NS n T t0
t0 —自动闭塞区段列车间隔时间,min。
2、车站通过能力 • 车站通过能力的决定因素:取决于股道、上下行咽喉能力 的最小值。 • 露天矿坑内站来说,作业单纯,为减少车站长度,一般除 正线以外不设站线,仅计算车站咽喉通过能力。 • 车站通过能力:单位时间内通过车站咽喉区道岔的列车数 (或列车对数)

• •
in;
120 L V
tY —列车的重运、空运时间,min;
tY

• •
V —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km/h;
L —装、卸点之间的距离,km; tX —列车的卸车时间,min;


tJ —列车检查时间,10-15min
tRT —包括入换时间、在车站停车时间等,min。
NZ
1440K Y t j
j 1
m
t
i 1
n
i
Ni
• NZ —车站咽喉道岔的通过能力,对/昼夜;
t
j 1
m
• KY—咽喉道岔的时间利用系数,一般取0.8;
j
车站内影响咽喉道岔接发作业所占用的时间,min;
• Ni —到发列车通过咽喉道岔的次数; • ti —通过咽喉道岔的到发列车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分/次。
第四节 露天矿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 露天矿铁路运输能力:列车运输能力和铁路通过能力。 • 列车运输能力:列车在单位时间(每昼夜)内完成装车、 运行、卸车等作业所运送的矿岩量(t或m3 );吨(米3 )/ 昼夜· 列; • 铁路通过能力:根据现有设备及采用的行车组织方法,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线路系统的最大列车数。列(对)/班(昼);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模板.pptx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模板.pptx

③减少车站间隔时间(如改建信、联、闭设备);
④采用特殊类型运行图等。
(2)减少扣除系数,这主要是通过改善列车运行图的
铺画方法来达到。
2019-11-11
谢谢你的关注
11
二、加强通过能力的途径
3.同时增加列车重量和行车量 属于这类措施的有:采用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
采用大型机车等。
2019-11-11
谢谢你的关注
12
二、加强通过能力的途径
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措施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 划分为技术组织措施和改建措施两大类。
凡是用改进行车组织方法,或只需用少量投资, 就能使通过能力达到需要水平的加强措施,均属 技术组织措施。
凡是需要国家大量投资,通过改建或新建铁路技 术设备来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措施,均属改建措 施。
采用补机来加强通过能力时,由于补机的换挂 和折返,对以列数计的通过能力有不利影响。在全 区间使用朴机时,补机原则上应附挂反向列车折返, 以减少单独放行补机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如图 5—6—4所示。
2019-11-11
谢谢你的关注
24
图5—6—3
2019-11-11
谢谢你的关注
25
图5—6—4
2019-11-11
谢谢你的关注
10
二、加强通过能力的途径
2. 增加行车密度,即增加行车量
(1)压缩列车运行图周期以提高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要压缩T周,则需:
①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例如实行多机牵引、提高线路 质量等);
②缩短限制区间长度(如增设会让站、线路所,在限 制区间修建双线插入段,部分区间修建双线或全段修 建双线等);
借助运量适应图,可以根据运量逐年增长的需要, 选择出若干可能的加强通过能力方案,以及确定 由一种加强措施过渡到另一种加强措施的最后期 限。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

二、划一重量标准和差别重量标准
4.采用大功率机车

采用大功率机车的效果和采用双机牵引相比,除能
达到同样目的外,且可获得节省机车台数和机车乘务组
需要数的效果。
二、划一重量标准和差别重量标准
除划一重量标准外,有时还采用如下几种差别重量标准:
(1)区间差别重量标准。 (2)区段差别重量标准。 (3)平行重量标准。
(7)实施各种措施的技术经济效果。
三、运量适应图

为了便于寻求按运量需要的各种可能的加强方案, 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根据运量逐年增长的情况和采 取各种措施所能实现的能力绘制运量适应图(见 图5—6—2)。
借助运量适应图,可以根据运量逐年增长的需要, 选择出若干可能的加强通过能力方案,以及确定 由一种加强措施过渡到另一种加强措施的最后期 限。
第六节 加强通过能力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第一节


一、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的确定
二、加强通过能力的途径
三、运量适应图
一、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 能力的确定
1. 现有通过能力
一、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 能力的确定
2. 需要通过能力
n需 (n货 客n客 摘挂n摘挂 快货n快货)(1 备 )
一、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 能力的确定

为了醒目起见,可以根据现有通过能力和需要通过能 力的资料,绘制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比较图, 如图5—6 —1所示。利用这一比较图,可以明显地看 出通过能力是否需要加强以及需要加强的数量。
图5—6—1
一、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 能力的确定
3. 通过能力


二、加强通过能力的途径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复习题一、以下知识点可以出单项选择题1.铁路运输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车站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到发线数量。

3.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现有通过能力、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

5.一般情况下,通过能力大于或等于输送能力。

6.一般情况下,计算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时,后备通过能力约为设计行车量的10%~20%。

7.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

8.下列哪项不一定能减少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将技术作业停车站设在一个运行时分最小的区间所相邻的车站。

9.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时所需的运行时分称为区间纯运行时分。

10. T周最大的区间是限制区间。

11.当铁路区段上下行车流接近平衡,但因上下行列车牵引重量相差悬殊,因而造成上下行方向列车数有显著差别时,行车量大的方向称为优势方向。

12.必要的最小“天窗”时间,主要决定于工程项目、工程复杂程度、施工技术作业过程、劳动组织和施工机械化水平。

13.能保证最充分地利用区段通过能力的运行图是平行运行图。

14.会车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

15.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前部时,必须规定摘挂补机的停站时间。

16.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后部时,仅需规定连挂补机的停站时间。

17.计算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分析法。

18.下列能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是增加区间正线数目。

19.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高。

20.在运量适应图中,每种措施所能掌握的运量都是逐年下降的,这是因为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增加。

21.发展大型货车的可行办法有两种,或是增加轴数或是增加轴重。

22.在既有线上提高货物列车重量主要应发展大型货车。

23.客货运量的增长态势一般是连续型的,而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水平的提高一般是离散型的。

24.增加行车密度主要途径在于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度和增加区间正线数目。

精选17铁路能力计算及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ixy

精选17铁路能力计算及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ixy
2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②限制坡度 限制坡度是设计线单机牵引时限制列车牵引质量的最大坡度。它不仅影响线路走向、线路长度和车站分布,而且直接影响运输能力、行车速度、工程投资、运营支出和经济效益,是铁路全局性技术标准。③ 到发线有效长度 到发线有效长度是车站到发线能停放货物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业的最大长度。它对货物列车长度(即牵引吨数)起限制作用。
4) 影响机车交路形式的因素
② 机车运转方式 肩回式:机车返回区段站均要入段整备。 循环式:机车在相邻两个短交路内往返行驶,在区段站上机车不摘钩在到发线上整备。 半循环式:机车在相邻两个短交路内往返行驶,每一循环入段整备一次。
2 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
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
零担列车:运送地方零散货物的列车; (在中间站办理零担货物的装卸,一般运行于一个区段内。)2) 摘挂列车:运送地方正车货物的列车; (在中间站办理货车甩挂并到货场取送车作业,一般运行于一个区段内。)
3 零担、摘挂、快运货物和旅客列车
单线N的计算公式:
tB和tH与车站信联闭类型、股道数目和作业性质等因素有关,选线设计时,可采用下表数据。 运行图周期TZ值最大的站间,通过能力最小,全线(或区段)的通过能力要受到它的控制,称为控制站间。全线(或区段)的通过能力,应按控制站间的运行图周期计算。
车站作业间隔时分(min)
3)影响运行速度的主要技术标准
② 机车交路: 铁路上运转的机车都在一定的区段内往行驶。机车往返行驶的区段称为机车交路,其长度称为机车交路距离,它影响列车的旅途时间和直达速度。机车交路两端的车站称为区段站。3) 牵引种类4) 机车类型
① 机车交路类型 长交路:一个单程交路由一班乘务组承担。 短交路:一个往返交路由一班乘务组承担。 超长交路:一个单程交路由两班乘务组承担。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计算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是铁路设施与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运运输能力的计算,可以帮助铁路公司确定运输系统的适应性,以及找出需要改进和增强的部分,进而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本篇论文将探讨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一、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是指铁路网络中可以由货车、列车、运输路线、调度机构、信息管理等因素共同完成的货物数量或运输效率。

铁路货物运输能力计算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 铁路网络货物运输能力铁路网络货物运输能力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各地运营的列车以及各个站点的货车装卸能力、机车牵引能力和其他运输设备硬件装备能力等。

运输路线和机车浪费减法在这里也应该得到考虑。

同时,还要比较铁路运输中的大宗商品 , 散装物品,以及集装箱等不同类型的货物,以确定货物的运输目的地和数量,以及路线的可行性等。

2. 运输车辆装载容量铁路运输车辆的载重能力和车厢容积是关键参数。

铁路运输车辆有常见的通用车、罐车、平板车、低平板车等多种类型,其装载容量不能忽视,需要通过资料查询和设备检测等方法来确定。

3. 平均货物送达时间铁路运输中的货物送达时间是铁路货物运输能力计算中另一个重要参数。

铁路货物运输时间的计算可以通过分析铁路网络的运营流程、车辆运行速度等要素来实现。

此外,货物运输需充分考虑各地的交通、天气和运输应急管理等问题。

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货物运输时间的长度和完成度对运输能力的评估至关重要。

二、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方法主要有基于传统因素计算、基于计算模型的计算及预测模型计算。

1. 基于传统因素计算基于传统因素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铁路网络实际操作情况,结合历年铁路货运数据,来预测某一时间铁路运作状况。

通过铁路网络的基本运营原理、列车的数量和质量、货车装卸数量等因素,来计算货物运输能力。

这种基于传统因素计算方法可行性高,实用性较强。

2. 基于计算模型的计算基于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在传统因素基础上,通过建立某个特定的运输系统的运行模型和优化算法,来计算铁路货物运输能力。

第三讲_铁路能力

第三讲_铁路能力

内容详解之四 铁路的重要性:
1. 意义不同、位置不同、沿线经济状况不同; 2. 等级决定线路其它标准;
2. 等级划分标准:
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1. 影响牵引吨数的主要技术标准;
1) 牵引种类与机车类型; 2) 限制坡度; 3) 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2. 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技术标准;
1) 正线数目; 2) 车站分布;
i. 单线,双线半自动连发; ii. 新单线 iii. 新双线
3) 闭塞方式:
i. ii. iii. iv. v. 电气路鉴; 半自动闭塞; 自动闭塞; 自动闭塞与调度集中; 调度集中与计算机;
3. 影响运行速度的主要技术标准
1) 最小半径曲线; 2) 机车交路;
2. 自动闭塞: 计算公式:
内容详解之二 列车对数计算
一、列车对数计算公式:
1. 通过能力考虑储备系数和各种车辆的扣除系 数;
2. 其它货物列车按载货量折算成普通货物列车 计算;
内容详解之三 运输能力
1. 铁路单项每年运输货物吨数:
2. 引申说明:
1. 2. 铁路设计完成后区间走行时分一定可求出N,C; 设计前已知货运量要求可求N和区间走行时分;
第三讲 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
本讲重点: 上讲回顾 通过能力计算 列车对数计算 运输能力 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本讲小结
内容详解之一 通过能力计算
一、基本概念: 通过能力: 单线铁路: 双线铁路: 二、单线铁路的通过能力:
1. 平行成对运行图的周期(如右图); 2. 单线N的计算公式
三、双线铁路通过能力 1. 半自动闭塞 计算公式:
i. 机车交路 ii. 区段站 iii. 区段
3. 影响交路形式的 因素:

铁路货运公式

铁路货运公式

铁路货运公式铁路货运这事儿啊,听起来好像挺专业、挺复杂的,但咱要是把它拆解开来,用一些公式去理解,其实也没那么难搞。

咱先来说说铁路货运量的计算。

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你买了多少斤菜,那就是你的购买量。

铁路货运量也是这么个道理,它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的总量。

计算这个量的公式呢,通常是货物发送吨数加上货物到达吨数。

比如说,有个工厂要运一批钢材出去,一共发出去了500 吨。

同时,另一个地方给这个工厂运来了 300 吨的原材料。

那这个时期内,这条铁路线的货运量就是 500 + 300 = 800 吨。

再讲讲铁路货运周转量。

这就好比你跑了一段路,不但要看你跑了多远,还得考虑你带了多重的东西。

货运周转量就是把运输的货物重量和运输距离结合起来考虑的一个指标。

打个比方,一批 100 吨的货物,从 A 地运到 B 地,距离是 500 公里,那周转量就是 100×500 = 50000 吨公里。

我之前就碰到过这么一回事儿。

有个小镇,主要靠种植水果为生。

每年水果丰收的时候,那铁路货运可就忙得不可开交。

果农们眼巴巴地盼着自己的水果能快点运出去,卖个好价钱。

这时候,铁路货运的那些公式就派上用场了。

工作人员根据货运量和周转量的计算,合理安排车次和车厢,确保水果能及时、新鲜地运到各地的市场。

铁路货运费用的计算也是有讲究的。

这费用啊,就像你去商场买东西,不同的东西价格不一样。

铁路货运也一样,不同的货物、不同的运输距离,费用都不同。

一般来说,费用的计算公式会考虑货物的种类、重量、运输距离等等因素。

比如说,煤炭这种大宗货物,运输费用可能就会按照每吨每公里多少钱来计算。

还有铁路货运的载重利用率。

这就好比你开车,车能装多少东西,实际装了多少,这利用率就出来了。

铁路货车也有它的载重能力,实际装的货物重量除以货车的载重能力,就是载重利用率。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列长长的货运火车,车厢里装得满满的。

工作人员在旁边认真地记录着数据,计算着载重利用率,看看这次运输是不是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能力计算-xt

能力计算-xt

铁道运输能力计算1、铁路通过能力2、铁路输送能力3、现有通过能力4、需要通过能力5、设计通过能力6、铁路区间通过能力7、列车区间运行时分8、起、停车附加时分9、车站间隔时间10、扣除系数11、技术组织措施和改建措施12、划一重量标准13、动能闯坡14、重载运输 15、越区供电 16能力17、车站通过能力18、妨碍进路和妨碍时间19、咽喉道岔组的空费时间和空费系数20、车站改编能力21、到发线通过能力22、车站最终通过能力23、不均衡到达24、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25、车站的改编能力26、驼峰解体能力27、尾部编组能力28、妨碍驼峰解体时间29、解禁溜车30、编组站综合自动化31、客运站到发线通过能力32、旅客最高聚集人数33、客运服务设备的现有通过能力34、客运服务设备的需要通过能力35、货运设备的能力36、货场的使用面积37、单位面积堆货量38、货物保管期限39、零担货物的中转作业40、计划修 41、铁路运输系统(路网) 1、铁路通过能力:指该铁路线,在一车对数或列车数。

2、铁路输送能力:指该铁路线在一定货物吨数。

3、现有通过能力:在现有技术设备和力。

4、需要通过能力:为了适应一定时期力,称为需要通过能力。

5、设计通过能力:预计铁路固定设备能力,称为设计通过能力。

6、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指铁路区段的数)。

7、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指列车运行于的时间标准。

8、起、停附加时分:列车由车站起动加时分。

9、车站间隔时间:车站办理两列车的在既有技术设备、或在既有技术设备、N 峰前到达场进在解体过程中将车列中将现代电子技作业、列车运行业性指客运站全年据该该项设备的容量可能能用于堆放货物指该项设备使用 路承运货物后,应将各方向来机车运用到规定的走行公维修。

定空历史有哪两种形式,它们分别在什么条件采用? 46、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 47哪些? 48哪些? 49一般包括哪些作业时间? 50修“天窗”? 51、“天窗”取决于哪些因素? 52是什么? 59么? 60足哪些运营要求? 61、铁路为什么要保有适当的后备能力?62径? 63区间通过能力? 64虑哪些因素? 65物列车重量有哪些效果? 66采用哪些提高列车重量的技术组织措施?67、电力牵引优缺点各是什么? 68、大型货车必须具备哪些装备? 69、重载运输有哪几种模式? 70措施? 71些方法?优缺点各是什么? 72、修建双线插入段的优缺点各是什么?73些因素? 74是什么? 75、简述电气化铁路的供电原理? 76备的具体措施? 77念?各自怎么解释? 78些? 79、占用咽喉时间标准有哪些? 80、简述咽喉道岔(组)的选定步骤? 81含义? 82思? 83么? 84么? 85、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有哪些? 86公式,并解释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87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88问题是什么? 89应满足哪些要求? 90、进路交叉性质的严重程度如何排列?91、简要说明咽喉通过能力的加强措施?92、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加强措施? 93、改编能力的加强措施? 94、到达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95有关? 96么? 97、编组场出发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在解决加强铁路线通过能力问题时,应首先考虑采用技术组织措施,再考虑采用技术改造措施。

铁路能力计算及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能力计算及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N ( N K K N KH KH N L L N Z Z ) 1 (对 / d)
2) 其它货物列车按载货量折算成普通货物列车计算:
N H N PT N KH KH N L L NZ Z (对 / d)
式中 μKH、μL 、μZ——快运货物、零担、摘挂列车的货物质 量与普通货物列车质量的比值,称为满轴系数。其值可根 据设计线的具体情况拟定,一般取μKH=0.75、μL =0.5 、μZ =
2)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技术标准 ① 正线数目
单线和双线的通过能力悬殊很大,双线的通过能力远远 超过两条单线的通过能力,而双线的投资比两条平行单线少 约30%,旅行速度比单线高约30%,运输费用低约20%。 ② 车站分布
必须满足国家要求的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并应考虑站间 通过能力的均衡性。 a 新单线:站间距离不宜小于8km
CHZ (Ci Li )
(10 t km/ a)
4
③ 货运密度
货运密度是设计线(或区段)每km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CHZ 4 CM (10 t km/km a) L
(L 指设计线(或区段)的长度。)
④ 货流比
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QZ =
CQ CZ
≤1
(设计线上下行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 方向和重车方向。)
所有车站的道岔和信号,均由调度员实行远程集中控制。
e 行车指挥自动化
在调度集中的基础上,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列车调度工作 ,构成行车调度自动控制系统。
3)影响运行速度的主要技术标准 ① 最小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设计线采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最小曲线半径不仅影响行车安全、旅客舒适等行车质量 指标,而且影响行车速度、运行时间等运营技术指标和工程 投资、运营支出和经济效益等经济指标。 它根据铁路等级、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工程条 件比选确定,且不得小于《线规》规定值。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PPT课件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PPT课件

可操作性
评估指标的数据应易于获取和 计算,方便实际操作。
可比性
评估指标应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 性,以便对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 的铁路运输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文献综述法
专家咨询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和分析国 内外关于铁路运输能力评估的研究成果, 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
鼓励企业投资建设铁路专用线,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提高 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
提升装备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装备技术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铁路装备技 术,提升我国铁路装备的现代化
水平。
推进装备技术升级
对现有铁路装备进行技术升级和 改造,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安全
性和经济性。
加强装备技术研发
01
02
03
最小割集法
通过寻找网络中的最小割 集来计算运输能力,割集 的大小决定了网络的瓶颈。
最大流算法
在网络中寻找从源点到汇 点的最大流,以此评估运 输能力。
最短路算法
计算网络中两点之间的最 短路,用于评估运输时间 和成本。
基于仿真模拟的方法
离散事件仿真
多智能体仿真
通过建立铁路网络的离散事件模型, 模拟列车的运行和调度过程,评估运 输能力。
PART 05
铁路运输能力提升途径探 讨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完善铁路网布局规划
优化铁路网布局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货物运输需求,合理规划铁路线路 和站点布局,提高铁路网覆盖率和通达性。
加强铁路枢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铁路枢纽,提高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效 率,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时间,简称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

4.什么是τ会?画出示意图。

答:在单线区段,自某一方向(上行或下行)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之时起,至由该站向这个区间(该列车开来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会车间隔时间(τ会)。

5.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区间内的正线数目;(2)区间长度;(3)线路平纵断面;(4)牵引机车类型;(5)信号、联锁、闭塞设备;(6)行车组织方法;(7)线路及供电设施日常
保养维修的机械设备。

6.什么是追踪运行和I追?
画出示意图。

答:在自动闭塞区段,凡一
个站间区间内同方向有两
个以上列车以闭塞分区为
间隔运行,称为追踪运行。

追踪运行的两列车之间的
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追踪列
车间隔时间(I追)。

7.简析产生妨碍时间的几
种主要情况。

答:(1)客车妨碍:旅客(通
勤)列车横切峰前到达场出
口咽喉妨碍驼峰调车机车
分解车列;
(2)反接妨碍:到达场出
口咽喉反驼峰方向接改编
列车妨碍驼峰调车机车分
解车列;
(3)挂机妨碍:改编列车
自到达场入口咽喉到达妨
碍驼峰调车机车连挂车列
而延误驼峰分解车列的时
间;
(4)机车妨碍:在到达场
出口咽喉处,本务机车入段
妨碍驼峰调机推峰解体。

8.影响整场时间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答:(1)调车场采用的调速
方式;(2)调车场线路的有
效长度及线路数量;(3)解
体钩数;(4)气候条件;(5)
其它:调车和制动人员的技
术水平,驼峰头、尾部作业
分工等。

9.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因
素有哪些?
答:(1)妨碍时间;(2)整
场时间;(3)解送禁溜时间;
(4)驼峰间隔时间;(5)
(公
.
运行时分,上行20分,下行16分;列车在车站会车时,下行列车通过a 、b 站不停车;车站间隔时间,τ

=4分,τ会=2分,τ连=4
分。

解:
)(连列min 20416t T =+=+'=τ
∑∑∑++=站
起停运周τt t T )()()(42121620+++++= )(min 45=

(列周不周
min 11020452T 2T T
=+⨯=+=
(列)周不
周3931101440
n T 1440n ≈⨯=⨯=
'' (列)周不周2621101440n T 1440n ≈⨯=⨯=
' 2.画出单线自动闭塞a ~b 区间的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的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

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
分,上行20分,下行15分;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分,t 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追踪间隔时间,I=10分,追踪系数γ追=0.25,每一个追踪运行列车组中的列车数K=2;
在车站会车时,按最有利交会方案确定。

解:
∑∑∑++=站
起停运周τt t T )
()()(22221520+++++=
)(min 43=
)()()())((周追
周min 149101012433I I 1K 3T T =+⨯-+⨯=''+'-+=
(对)周追周
38.54149
1440n T 1440n ≈⨯=⨯=
3.画出单线自动闭塞区段a ~b 区间不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

资料如下:区间运行
时分,上行20分,下行18
分;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分, t 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追踪间隔时间,I 〞=9分,I ′=10分,每一个追踪运行列车组中的列车数K=2;行车量大的方向为上行方向,
不成对系数β不=4/5;在车
站会车时,按最有利交会方
案确定,不受会车站股道数
限制。

解:
∑∑∑++=站
起停运周τt t T )
(()(22221820+++++= )(min 46=
))((周追不

4
3I 2I 1K 3T T ⨯''+'-+=(列)周追不
周4351661440
n T 1440n ≈⨯=⨯=''
(列)周追不

3441661440
n T 1440n ≈⨯=⨯=
' 4.画出单线半自动闭塞d ~
144⨯
365
35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