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监测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海洋清理机器人科技技巧

海洋清理机器人科技技巧

海洋清理机器人科技技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对海洋清理机器人科技技巧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海洋清理机器人是一种应用于海洋环境中的高科技装置,旨在清理和治理海洋污染。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垃圾和污染物成为了严重问题,给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传统的海洋清理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搜集方法,但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且对人类身体健康存在风险。

而海洋清理机器人则是一种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无需人工干预,能够更加高效、安全地进行海洋清理工作。

海洋清理机器人科技技巧包括多个方面的技术,例如智能感知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气象及水文学知识等。

通过辅助这些技术,海洋清理机器人能够准确地定位和识别海洋垃圾,并进行有效的清理和处理。

海洋清理机器人的出现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大幅提高清理效率,帮助减少海洋垃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此外,它也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海洋资源利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清理机器人科技技巧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阐述,旨在提高读者对海洋清理机器人科技技巧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2.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四个主要方面介绍海洋清理机器人的科技技巧,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2.1 技术一首先,我们将介绍最新的海洋清理机器人技术一。

通过对该技术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它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其与传统清理方法相比的优势。

2.2 技术二接下来,本文将对海洋清理机器人的技术二进行深入探讨。

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以及在实际海洋清理任务中的表现和效果。

2.3 技术三第三部分将介绍海洋清理机器人的技术三。

我们将探讨该技术的创新点和挑战,并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验的分析,评估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一、介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海洋环境作为地球上重要的一部分,也需要不断进行监测,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1.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准确、快速、全面监测的技术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取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为海洋环境的分析、预测、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分类(1)物理监测通过测量海洋环境的物理指标来获取数据,如海温、海盐度、水流速度、气压、风速等。

物理监测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其他监测领域的基础。

(2)化学监测通过分析海洋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及其变化,如PH值、溶解氧、水中溶质、氮、磷等元素含量来获取数据,以掌握海洋环境的化学特性。

(3)生物监测通过对于水体中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关系的监测,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牡蛎、甲贝等海产资源,可以掌握海洋环境的生态特性。

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的保护、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海洋灾害的预警等领域。

同时,利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还可以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海洋环境变化影响等问题,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三、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方法1.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主要包括物理数据、化学数据和生物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可以反映出海洋环境下水质、气候、水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对于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估和判断。

(2)数据格式转换海洋环境监测数据来自不同的来源,需要对其进行整合、统一格式和归档。

(3)数据挖掘和分析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专门的分析模型来发现和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和规范化整治技术指南

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和规范化整治技术指南

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和规范化整治技术指南根据《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排污口设置和管理改革,推动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入海排污口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和规范化整治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沿海地市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和规范化整治工作。

2 编制依据(1)关于印送《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函(2)《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试点工作方案》;(3)《关于印发〈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类规则〉〈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命名与编码规则〉〈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标志牌设置规则〉的通知》(环办执法函〔2020〕718号)(4)《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全省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工作方案〉的函》(环函〔2020〕96号);(5)《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6)《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7)《入海污染源排口专项排查技术报告》;(8)《关于印发〈长江入河和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监测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9)《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10)《入河(海)排污口命名与编码规则》(HJ1235-2021);(11)《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12)《关于印发〈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环海洋〔2022〕11号);(13)《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14)《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15)《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442-2020);(16)《海洋监测技术规程》(HY/T 147-2013);3 工作要求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根据地市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整治方案(前期已印发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的地市,以截污治污为重点开展整治。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关于印发《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关于印发《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关于印发《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
•【公布日期】2015.10.22
•【文号】海环字〔2015〕31号
•【施行日期】2015.10.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
正文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
关于印发《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的
通知
海环字〔2015〕31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各分局、信息中心、监测中心、技术中心、海洋一所、海洋三所、减灾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工作,现将《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印发你们。

请结合实际工作,参照执行。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
2015年10月22日附件: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试行)。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认知和挑战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认知和挑战
提取和净化的目的是在去除如生物膜、沙子、木 材、海洋生物及其残骸等非塑料物质的同时留存微塑料, 并避免人为次生微塑料的产生。因此,不建议采用超声清 洗[37],老化和变脆塑料可能在超声处理中断裂,人为生成 新的次生微塑料。30% H2O2 处理是较为推荐的微塑料净 化方法[2]。此外,常用酸[38,39]、碱[40-42]或酶溶液[43]去除污染
环境样品中发现的小颗粒 不建议分析的粒径范围 适宜分析的粒径范围 可用但建议优先采用其他方法
py-GC/MS ATR-FTIR
RS
μ-FTIR
optical
1
10
100
1 000 粒径(μm)
图 4 不同鉴别方法分析的微塑料粒径
其 中 分 析 方 法 包 括: 热 解 气 相 色 谱 - 质 谱(py-GC/MS)、ATR-
消解净化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者成功使用
多种酶(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 素酶等)净化样品[3],被认为是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IR)鉴别分析前干扰较小的方法。 1.3 分析鉴别 1.3.1 目视鉴别
尽管采用目视法对微塑料进行鉴别存在一定争 议[9,10,13],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无化学危
海滩微塑料调查通常布设数个垂直或平行于海岸 线的样带,或布设正方形样方采样,通常将数个样品合 并,综合评估目标海滩的微塑料污染。样品采集量通常 为数百克到数千克不等[13]。采样位置的确定目前尚无定 论,因为微塑料的分布与海滩的高、低潮线一样是动态
结论+统计
实验设计
采样+处理
图 1 采样分析是表征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程度并给出解决方案的基础 环节 [12]
图 2 常用的海表微塑料拖网 (a)Neuston 双体船拖网 ;(b)Manta 拖网 ;(c)Neuston 拖网; (d)Bongo 拖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1.13•【字号】沪府办规〔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府办规〔2023〕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月13日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严格落实本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所列物质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到2025年,本市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完成本市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二、落实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一)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

建立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药品监管局、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消防救援总队、上海海关等部门和单位参与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协调机制,并加强部门联合调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各区政府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

建立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委、市科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药品监管局、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消防救援总队、上海海关、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化工区管委会、各区政府)(二)严格落实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关法规标准制度。

国际金融公司《EHS指南》在海外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国际金融公司《EHS指南》在海外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D0l:10.16767/ki.10-1213/tu.2021.04.021节能与环保国际金融公司〈〈EHS指南》在海外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郭兴军1史天华^杜谢贵21.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2.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越来越多的企业践行‘‘走出 去”战略,逐步涉足海外业务,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

但是,走出 去只是第一步,走得远、走得稳才是关键。

海外很多国家对于工 程项目的HSE管理工作异常重视,如若不能妥善处理好相关问 题,将会严重制约项目履约,进而影响后续市场的拓展。

本文通 过对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制定 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简称《EHS指南》)在海外某项目中 的成功实践应用,探索研究完善海外项目HSE管理的思路与方 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徤康与安全指南;项目管理1项目背景厄瓜多尔波索尔哈多用途码头项目由DP WORLD(迪拜环 球港务局)开发,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建400m高桩码头,35.5 万平方堆场项0资金来源为国际金融公司UFC)提供的融资 贷款。

该项目也是公司在美洲区域承接的第一个在丨FC管理框 架要求下实施的现汇项目。

2 IFC简介国际金融公司(IFC),为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专注于发展中 国家私营部门发展的全球最大发展机构。

IFC发展使命的核心 是努力以“不危害”人类或环境、增强私营部门运营及其所在市 场的可持续性并取得积极的发展成果为S的,来开展其投资和 咨询服务。

IFC进行项目投资时执行赤道原则,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 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 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简介3.1概述为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做好EHS相关丁作,同时为IFC对项 目监督审核提供技术标准.IFC制定了《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简称《EHS指南》。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数据处理是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1. 海洋水质监测技术:海洋水质监测是评估海洋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海洋水质监测技术包括水样采集和分析、原位传感器监测、遥感技术等。

水样采集和分析是一种直接获取水样进行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原位传感器监测则是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在海洋中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连续获取数据。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水质进行监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

2. 海洋气候监测技术:海洋气候对于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海洋气候监测技术包括浮标观测、水下传感器观测、遥感技术等。

浮标观测是通过在海洋中设置浮标,在表面及深度不同的层次上获取气温、盐度和气压等数据。

水下传感器观测则是通过安放传感器设备在水下,实时监测海洋温度、盐度等参数。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气候进行遥感监测,提供全球范围的数据。

3. 海洋生物资源监测技术:海洋中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资源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声纳技术、水下摄像技术和水下机器人技术等。

声纳技术通过发送和接收声波来测量海洋中的生物密度和分布情况。

水下摄像技术借助摄像设备对海洋中的生物进行拍摄和记录。

水下机器人技术可以在无人员驾驶的情况下进行海洋生物资源的监测和勘测。

二、海洋环境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质量控制:在进行海洋环境数据处理时,首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常见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校正等。

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除异常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异常值检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并对异常值进行处理;数据校正是指对数据进行校准,消除仪器偏差和误差。

2024年全球海洋保护行动

2024年全球海洋保护行动
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展望
针对全球海洋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展望,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提供参考。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回顾本次行动成果及经验教训分享
行动成果
本次行动成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海洋保护合作,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 策对话和协调。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能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维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保护区建设
建立和管理海洋保护区, 为海洋生物提供安全的栖 息地和繁殖场所。
长期目标: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可持续渔业
01
推广生态友好的渔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能源开发
02
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如
回顾本次行动成果及经验教训分享
• 促进了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推动了蓝色经济的转型和 升级。
回顾本次行动成果及经验教训分享
01
经验教训
02
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全球统一 的海洋保护政策和行动准则。
03
应重视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提高决策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04
需要关注海洋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确 保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01
挑战应对
02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海洋挑战,例如海洋塑料污染、渔 业资源过度开发等。
03
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保护领域的应用,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04
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海洋保护方面的需求和挑战,推动全球海洋保护的 均衡发展。

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滩及海岸海洋垃圾监测指引NOWPAP

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滩及海岸海洋垃圾监测指引NOWPAP

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滩及海岸海洋垃圾监测指南N O W P A PNorthwest Pacific Action PlanMarch 2007目录1. 简介 (1)2. 监测调查目标 (1)3. 监测方法 (2)3.1. 时间和频率 (2)3.2. 监测地点选择 (2)3.3. 海洋垃圾收集与分类 (2)3.4. 监测调查物品 (3)3.5. 数据收集与管理 (3)4. 数据共享 (4)附件: 数据收集表格样本1) 海洋保护协会(The Ocean Conservancy)国际海岸清洁(ICC)数据卡2) 韩国海洋水产部海洋垃圾数据卡(略)3) 日本西北太平洋地区环境合作中心数据卡(略)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特殊监测和海岸环境评价区域活动中心编1. 简介编制本指南是2005年11月日本富山第10次政府间会议批准执行的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海洋垃圾项目的一部分。

制定本指南是为了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成员国的地方政府,志愿者及非政府组织开展海滩与海岸垃圾监测。

本指南将帮助调查者确定海洋垃圾类型,数量并最终有助于保护人类及动物健康安全以及海洋及海岸环境。

本指南也将助于成员国与国际社会之间共享其监测成果。

在考虑应用本指南的同时,成员国将各自决定为获得长期量化数据(如单位面积上海洋垃圾的数量及重量)而实施本国监测计划。

2. 监测调查目标本指南是为了实施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海滩监测调查而编制的。

它涉及海洋垃圾的收集,分类,数量及来源。

开展这样的监测调查是迈向削减海洋及海岸环境中垃圾数量的关键一步。

结合现有的监测及清洁活动,建议每年组织公众(地方志愿者,学校学生,非政府组织,媒体等)参加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海滩监测调查活动。

活动应针对以下目标:-统计海滩及海岸边发现的垃圾的种类,数量及来源-估计垃圾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趋势-清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岸垃圾-教育公众提高对海洋垃圾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保持有效沟通以协调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成员国之间在本区域开展有关海洋垃圾活动-利用调查所收集的信息来促使在个人,国家及区域层面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减少进入海洋环境的垃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1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滩及海岸海洋垃圾监测指南3. 监测方法3.1. 时间与频率结合现有的监测调查及清洁活动,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海洋垃圾监测调查每年组织一次,最好在九、十月之间。

海洋环境中漂浮垃圾的监测方法

海洋环境中漂浮垃圾的监测方法

第16卷 第2期海洋环境科学Vol.16,No.2 1997年5月MARIN E ENV IRONM EN TAL SCIENCE May,1997海洋环境中漂浮垃圾的监测方法范志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023)摘 要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海洋环境中漂浮塑料垃圾的监测方法。

目测估计法多用于宏观分析大区域漂浮塑料垃圾的数量;拖网法主要用来估计塑料颗粒物质的分布和数量;单位面积海滩调查法多用于塑料垃圾的统计计算。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漂浮垃圾 监测方法 统计计算随着沿海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海洋环境中逐渐增多的漂浮垃圾对环境[1]和生物资源[2]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成为90年代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现象之一。

作者1990年曾首次采用等距离观测方法,对渤海漂浮垃圾进行了调查[3]。

与其它国家的测值比较,渤海漂浮垃圾数量属中上偏高水平[4]。

由于国际社会对漂浮垃圾的监测方法尚无统一的规定[5],一些国家或地区采用各自相对独立的监测方法,致使监测结果难以相互比较。

本文将就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监测方法进行讨论,以期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测方案和监测方法。

1 漂浮垃圾的主要监测方法从海洋环境监测的角度出发,漂浮垃圾的监测与常规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相比较,前者主要侧重物理性质,后者主要强调化学组成。

一般而言,漂浮垃圾的监测一般依据垃圾的大小和组成进行分类,依次可分成鱼网、易拉罐、包装材料等[6]。

近年来的监测分类更趋于详细,如包装材料就分成几十种之多,评估漂浮垃圾的数量、种类和分布可归纳以下三种主要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过往船只来估算漂浮垃圾的种类及数量。

该方法是根据船上每个人员日均抛向海洋的漂浮垃圾数量和种类,再进行相关的数理统计,进而得出一个海域或全球海域每年接纳漂浮垃圾的总量。

用这种方法进行船上人员抛向海洋垃圾的统计调查时,必须搜集足够的信息,并需要训练有素的统计人员。

由于各国生活习性、消费水平和环境意识的不同,得出的统计结论会有较大的差异性。

环境影响评估的新技术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估的新技术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估的新技术与标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为了更加精准地评估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新的技术与标准不断涌现。

一、新技术:遥感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环境影响评估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环境信息,并进行精准的分析。

比如,可以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图像分类、变化检测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用地、森林覆盖度、水体面积、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准确评估。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及时了解环境风险,开展精细化的治理工作。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洋垃圾分布情况,可以更快速发现,及时清理,减少海洋污染。

二、新标准:BREEAM标准BREEAM是一种国际化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其全名是英国建筑环境评估方法(BREEAM)。

BREEAM标准以“评估建筑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供指导和方法,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环境友好和可持续”为核心理念,评估建筑物对环境及人类的影响,包括建筑物节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舒适度等多个方面。

BREEAM标准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新建建筑,也可以用于评估现有建筑的绿色度量,并为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其影响力已经逐渐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内。

三、新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一种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生态修复技术日益成熟和复杂化,逐渐引起各界的关注。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通过植物修复可以减少石油、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对土壤、河流、海洋等环境的影响,增加土地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而微生物修复则可以利用微生物去除农药、工业废水、病毒、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加速环境修复过程。

四、新标准:ISO14001标准ISO14001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一种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标准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理念为基础,提出了对企业环境管理要求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南。

渤海陆源非点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

渤海陆源非点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

3
5
质量保证
为确保渤海陆源非点源入海污染物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规范统计资料调查质量管理 工作,特提出本规定。 —— 现场调查人员应受到普查前培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悉本地区情况,具有一定 的环境背景知识,掌握调查内容和数据填报要求; —— 收集的数据应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和当地的《统计年鉴》数据及相关 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准,其他来源数据必须注明出处; —— 填报人员及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填报的普查数据信息进行把关审核后,逐一签名; —— 普查开始后若发现有共性问题,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反馈,并开展培训。 6 渤海陆源非点源污染物入海总量评价
本评价方法借鉴了当前国内外非点源污染控制及关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并考虑了环渤 海海域陆源非点源污染的自身特点。 是在渤海陆源非点源前期监测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 综 合考虑汇水区、 行政边界和数据的可利用性及生态系统管理等因素, 将环渤海沿岸区域划分 为不同计算单元,逐级对渤海陆源非点源入海污染物COD、TN和TP进行了总量评估。 6.1 评价区域 —— 江河排污通量监测断面以下流域面积; —— 未纳入江河排污通量监测的沿岸小径流; —— 未纳入定点定期采样监测的所有其他陆源入海污染源。 6.2 评价内容 综合评价由生活污水、农业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和水土流失等非点源排放入海的COD、 TN和TP总量。 6.3 评价方法 采用环境监测、GIS技术、排污系数法与环境模型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渤海陆源非点源 污染入海总量评价研究。 6.3.1 生活污水污染物入海总量评估 生活污水污染物入海总量评估采用排污系数法, 即由实验或资料收集得到的人均排污系 数乘以人口得到。计算公式为:
1
3.7 畜禽存栏总数 畜禽存栏总数是指系列年截止12月31日, 各地实际畜禽养殖数量, 即系列年当年畜禽存 栏总数。 3.8 散养 散养是指生产单位(企业、养殖场或农户)饲养猪存栏数200头以下;奶牛年存栏数40 头以下;肉牛年存栏数20头以下;蛋鸡、肉鸡、鸭、鹅等存栏数200只以下;兔年存栏数100 只以下。 3.9 标准降雨 标准降雨为大于或等于10mm持续1h的降雨。 3.10 湿期 湿期是指暴雨降雨过程中的采样时段,该时段地表径流受暴雨影响显著。 3.11 干期 干期是指地表径流不受降雨影响的采样时段, 应避开暴雨后的时段, 以避免降雨后地表 径流仍受其影响的时期。 4 渤海陆源非点源污染调查

2024年全球海洋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2024年全球海洋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未来展望与建议
06
长期规划与目标设定
制定长期海洋保护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表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海洋保护问题
提高公众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海洋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基金,支持海洋环境保护项目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海洋清洁技术:发展高效、环保的海洋清洁设备,如海洋垃圾收集器、油污处理设备等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发展深海采矿、海洋能发电等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2024年全球海洋保护问题
XX,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项标题
海洋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全球海洋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2024年全球海洋保护的重大事件
个人与企业在海洋保护中的责任与行动
未来展望与建议
目录
添加章节标题
01
海洋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
全球海洋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03
各国政策差异与合作障碍
国际合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海洋保护问题
各国政策差异:不同国家对海洋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政策差异较大
合作障碍:各国在海洋保护方面的合作存在诸多障碍,如利益冲突、责任划分不清等
政策协调: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海洋保护政策
影响:推动全球海洋保护合作,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重要的海洋保护协议的签署
签署时间:2024年
签署地点:联合国总部,纽约
签署国家:全球多个国家共同签署

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指南

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指南

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垃圾的监测方法、分类标准、数据处理、监测质量保证和分析评价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海滩垃圾、海面漂浮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监测和评价,极地和大洋海域海洋垃圾监测和评价可参考执行。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海洋垃圾marine debris; marine litter在海洋或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有意或无意弃置于海洋和海滩的物体,由河流、污水、暴风雨或大风等直接携带入海的物体,意外遗失的渔具、货物等。

2.2监测断面monitoring transect在监测区域布设的采样断面,包括一个或多个矩形采样单元。

采样单元的长度为采样开始到采样结束之间的距离,采样单元的宽度根据具体监测项目而定。

2.3样带法belt transect survey method船舶或潜水器沿直线行驶,在航线的一侧,设置一定宽度的带状观测区的调查方法。

2.4样线法line transect survey method船舶或潜水器沿直线行驶,在航线的一侧,观测者在视线可及范围内观测目标物体的调查方法。

2.5方格样区法grid method在监测区域绘制等距离网格,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网格进行样品采集的方法。

2.6截线法linearintercept method在监测区域内随机布设监测断面进行样品采集的方法。

3总则3.1海洋垃圾分类3.1.1按尺寸规格分类按尺寸可分为特大块垃圾、大块垃圾、中块垃圾和小块垃圾,尺寸规格见表1。

注:海洋环境中小于0.5 cm的小块垃圾监测方法另行规定。

3.1.2按材料类型分类.按材料类型可分为塑料类、橡胶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布)类、木制品类、纸制品类和其他人造物品及无法辨识的材料。

注:不包含混凝土、砖瓦等建筑垃圾,及树枝、藻类、贝壳等天然存在的物体。

3.2监测内容。

海洋垃圾监测内容包括海滩垃圾、海面漂浮垃圾和海底垃圾三类,监测方法见表2。

船舶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2024年度合同

船舶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2024年度合同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船舶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2024年度合同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同主体与范围1.1 合同双方1.2 合同范围第二条监测内容2.1 监测项目2.2 监测频率2.3 监测方法与工具第三条保护措施3.1 船舶排放标准3.2 船舶废弃物处理3.3 船舶节能减排第四条数据管理与报告4.1 数据收集与存储4.2 数据报告格式与时间第五条技术与质量保证5.1 技术规范与标准5.2 质量控制与检查第六条合同期限与续约6.1 合同期限6.2 续约条件与流程第七条费用与支付7.1 费用构成7.2 支付方式与时间第八条违约责任8.1 违约行为8.2 违约责任与赔偿第九条争议解决9.1 争议类型9.2 解决方式与程序第十条合同的变更与终止10.1 变更条件10.2 终止条件与后果第十一条保密条款11.1 保密信息范围11.2 保密义务与期限第十二条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12.1 法律适用12.2 争议解决方式第十三条其他条款13.1 不可抗力13.2 合同的生效与解除第十四条签约主体确认14.1 签约主体14.2 签约代表有效性确认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同主体与范围1.1 合同双方1.1.2 双方同意按照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共同履行本合同。

1.2 合同范围1.2.1 乙方作为甲方船舶海洋环境监测的技术服务供应商,将按照本合同约定的监测内容、保护措施、数据管理等要求,为甲方提供专业的船舶海洋环境监测服务。

1.2.2 甲方负责对乙方提供的监测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按照本合同约定的费用支付条款向乙方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

第二条监测内容2.1 监测项目(1)船舶尾气排放监测;(2)船舶废液排放监测;(3)船舶垃圾处理监测;(4)船舶能源消耗监测;(5)其他甲方要求的项目。

2.2 监测频率2.2.1 乙方应根据甲方船舶的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并提前向甲方报告。

建立洋垃圾处理的评估与监测机制

建立洋垃圾处理的评估与监测机制

建立洋垃圾处理的评估与监测机制洋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由于当代社会的高消费和快速发展,洋垃圾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洋垃圾处理的评估与监测机制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建立洋垃圾处理的评估与监测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方案和具体措施。

一、洋垃圾处理的评估机制洋垃圾处理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理。

建立评估机制是为了监测洋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首先,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和指南来规范洋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

这些标准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洋垃圾处理不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其次,评估机制需要涵盖数据收集和监测。

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洋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以及处理方式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评估洋垃圾处理的效果,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最后,评估机制还应包括定期的评估和审查过程。

政府部门、环境组织和学术界等各方应参与其中,共同监督洋垃圾处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审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洋垃圾处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洋垃圾处理的监测机制洋垃圾处理的监测机制是评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洋垃圾的生成和转移情况,确保洋垃圾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破坏。

首先,需要建立洋垃圾的监测网络。

确保监测覆盖范围广泛且准确,包括各个港口、海洋保护区以及高风险海域等。

监测网络应采用多种手段,包括卫星遥感、海洋观测船和无人机等,以提高监测效果和准确性。

其次,监测机制还需要建立洋垃圾的溯源和溯因技术。

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确定洋垃圾的来源和转移路径,找到导致洋垃圾生成的主要原因,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这将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以减少洋垃圾的排放和影响。

最后,在监测机制中,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分享。

洋垃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应加强沟通交流,共享监测数据和经验。

海洋测绘技术在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指南

海洋测绘技术在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指南
综上所述,海洋测绘技术在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遥感、声纳和水深激光雷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海洋污染的检测和监控;通过位置定位、详细调查和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污染源,并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获取基础数据,帮助评估污染影响和制定防控策略。然而,海洋测绘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只有不断推动海洋测绘技术的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海洋污染的挑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其次,海洋测绘技和清除。海洋测绘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快速准确地找到污染源。同时,利用多波束声纳和水下机器人等技术,可以对污染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了解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和浓度变化。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和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海洋测绘技术在海洋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海洋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和卫星图像获取海洋污染的信息,实现对污染源的检测和监控。遥感可以观测到海洋表面的油污、塑料垃圾等污染物,识别出可能的污染源。此外,利用声纳和水深激光雷达等技术,可以对海洋底部的废弃物和海底沉积物进行测量和监测。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实时监测和污染预警提供有力支持。
海洋测绘技术在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指南
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中,海洋测绘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海洋测绘技术在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指南。
最后,海洋测绘技术在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洋测绘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变得更加困难。此外,海洋测绘技术的设备和仪器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提高测绘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加强遥感和声纳技术的应用,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等。

海洋垃圾监测指南说明书

海洋垃圾监测指南说明书

Photo Guide© OSPAR Commission, 2010Agreement number 2010-02ISBN 90 3631 973 9Marine litter guide photo creditsArdea Miljö (Se); Clean Coast Scotland (UK); Coastwatch Galicia (Sp); Defra (UK); Føroya Kommunufelag, (Dk); Holmsland commune, (Dk); Insituto do Ambiente (Pt); KIMO international; Landesbetrieb für Küstenschutz Nationalpark und Meeresschutz (Ge); MCS (UK); MUMM (Be); North Sea Foundation (Nl); OLLALOMAR (Sp);Produktionsskolan Sotenäs (Se); RWS Noordzee (Nl); Shetland Islands Council (UK); UNEP; West Coast Foundation (Se); Vejle Amts Kostskole (Dk).Graphic design : RRo ID, RotterdamThe photo guide consists ofA multilingual photo guide based onthe 100-metre survey formA multilingual photo guide based onthe 1000-metre survey formA photo guide for regional,unusual or relatively ‘new’ itemsThese items are not specified on the survey formand should be noted in the appropriate Other Item BoxA practical field photo guidefor surveyors during fieldwork••••OSPAR Commission New Court48 Carey Street London WC2A 2JQ United Kingdomt: +44 (0)20 7430 5200 f: +44 (0)20 7430 5225e:*********************OSPAR’s vision is of a clean, healthy and biologically diverseNorth-East Atlantic used sustainablyfor visual identification and categorisationof litter on the beaches in theOSPAR Maritime AreaTo be used for filling in theOSPAR Marine Litter Monitoring Survey Form - 100 mPhoto Guide100 m100 mPollutants Page number Plastic • Polystyrene 5 - 18Rubber 19 - 20Cloth 21 - 22Paper • Cardboard 23 - 25Wood (machined) 25 - 27Metal 28 - 31Glass 32Pottery • Ceramics 33Sanitary waste 34 - 35Medical waste 36Faeces 37Other pollutants 38Plastics • PolystyrenePlastics • Polystyrene100 metre100 metrePlastics •PolystyrenePlastics • Polystyrene100 metre100 metrePlastics •PolystyrenePlastics • Polystyrene100 metre11100 metre Plastics •Polystyrene12Plastics • Polystyrene100 metre13100 metre Plastics • Polystyrene14Plastics • Polystyrene 100 metre15100 metre Plastics • Polystyrene16Plastics • Polystyrene100 metre17100 metre Plastics • Polystyrene18Other plastic/polystyrene Plastics • Polystyrene100 metre19Rubber20Rubber100 metreClothCloth 100 metrePaper • CardboardPaper • Cardboard 100 metre100 metrePaper •CardboardWood (machined)Wood (machined)100 metre100 metre Wood (machined)Metal100 metreMetalMetal100 metre100 metreMetalGlassPottery • CeramicsSanitary waste100 metreSanitary wasteMedical wasteFaeces100 metre Medical wasteOther pollutants100 metre Other pollutan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垃圾监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不同区域的海洋垃圾碎片的现场调查实施、样品分类、数据资料整理
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指南适用在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我国管辖的其
它海域所进行的海洋垃圾监测工作。 2.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技术指南。 海洋垃圾 Marine debris 在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被丢弃的固体物质,包括人们故意 弃置于海里和海岸的已使用过的物件;由河流、污水、暴风雨或大风直接携带入海的被故意 丢弃的物件;恶劣天气条件下意外遗失的渔具、货物等。 调查断面 Survey transect 在调查海区或海滩布设的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长度是自采样开始到采样结束之间的直 线距离,采样单元的宽度要根据具体的调查项目而定。 累积速率 Accumulation rate 在一个采样单元,经过一个时间段垃圾碎片被冲刷并停留在海滩上的总量。 持续存量 Standing stock 在一个采样单元,在某个时间点垃圾碎片的总量。 3. 海洋垃圾碎片的分类 3.1 按垃圾碎片大小分类 小块垃圾碎片:垃圾碎片<2.5 cm,如:聚苯乙烯小球。 中块垃圾碎片:垃圾碎片≥2.5 cm且≤10 cm,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杯。 大块垃圾碎片:垃圾碎片>10 cm且≤1 m,如:废弃的瓶子。 特大块垃圾碎片:垃圾碎片>1 m,如:被遗弃的渔网。 3.2 按垃圾碎片材料类型分类 3.2.1 对于中块、大块和特大块垃圾碎片,首先要根据材料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塑 料类(不包括: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橡胶类、织 物(布)类、木制品类、纸类和其他类型。然后所有单个物件都要在这些主要材料类型之下 列出详尽的名称清单。 ——塑料类:袋子、瓶子、香烟过滤嘴、打火机、桶、盖子、勺子、刀叉、吸管、帽 子、尿布、注射器、渔线、渔网、浮漂、安全帽、奶瓶、绳索、玩具、吊环等。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浮标、杯子、鸡蛋泡沫盒、快餐盒(盘)等。 ——玻璃类:瓶子、荧光灯管、球形灯泡、玻璃片等。 ——金属类:金属桶、饮料罐、金属板、金属片、铁丝等。 ——橡胶类:气球、橡胶手套、轮胎、避孕套等。 ——织物(布)类:衣服、破布等。 ——木制品类:板条箱、筷子、木箱等,不包括未经加工的树枝、树叶。 ——纸类:纸袋、纸板、杯子、报纸等。 ——其他人造物品及无法辨认的材料。 3.2.2 对小于块垃圾碎片,可以根据 3.2.1 中规定的材料类型进行分类,如果无法确定垃圾碎 片名称,可以将其名称划为“其它”。
3
海况等级
风名 风浪名称
零级(SS 0)
无风
无浪
一级(SS 1)
软风
微浪
二级(SS 2)
微风
小浪
三级(SS 3)
和风
轻浪
四级(SS 4)
清风
中浪
五级(SS 5)
强风
大浪
*浪高是指有效波高(H1/3)
表1 海况等级表
海面征状 海面像镜子一样平静 海面有波纹,但还没有白色波顶 波较大,波顶开始破裂,间断见到白色波浪 小浪,波长较大,往前卷的白碎浪较多 中浪,波浪相当大,白碎浪很多,间或有浪花溅起 开始形成大浪,波浪白沫飞布海面
观测者距水面 的垂直距离 (m)
调查断面 的有效宽 度(m)
来源
时间
物体分类
类型
名称
样线法
大小(估计) (cm)
观测者与目 观测者与目 标物体之间 标物体之间 的距离 r(m) 的角度θ
来源
4.2 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碎片的拖网调查 4.2.1 监测内容
海上漂浮的小块及中块垃圾碎片的监测内容如下: ——垃圾碎片的类型; ——垃圾碎片的密度。 4.2.2 监测方案设计 根据随机均匀的调查断面布设原则,布设的调查断面应均匀分布于监测海区,同时应覆 盖整个监测海区。海上漂浮的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和小块及中块垃圾碎片的调查也可以使 用网格状布设方法。如果两种调查同步进行,一种方法是在网格的交叉点附近进行小块及中 块垃圾碎片的表层拖网采样,而当船处于两个交叉点之间的区域时进行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 片的目视观测。另一种方法是是两种调查同时进行,这主要取决于调查区域内垃圾碎片的数 量。如果小块垃圾碎片密度小,拖网采样持续时间较长(例如:1小时),那么大块及特大块 垃圾碎片的目视观测就可同时进行。如果小块垃圾碎片密度大,拖网采样进行的时间较短(例 如:10分钟),而调查区域内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的密度很低,可能在10分钟内很难被观 测到,那么两种调查不适于同时进行。 4.2.3 仪器和设备 小块及中块垃圾碎片采样所需设备如下: ——漂浮生物网(neuston net); ——网底管; ——吊杆;
对于样线法观测,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的密度 Dˆ (个/m2)可用通过以下公式来估计:
Dˆ = nf (0ˆ) L
∑ ( ) f

0
=1 W
+
m
αk
k =1
∑ α k
=
2 nW
⎡ ⎢ ⎣
n i =1
cos⎜⎛ ⎝
kpPi W
⎟⎠⎞⎥⎦⎤
式中:
Pi=rί sinθί
1 V= (
2
)1/2
W n+1
f (0ˆ) ——当垂直距离为零时发现目标物体的概率的密度函数(1/m);
图2 样线法调查示意图

三角形纸板













表示观察者头部所在位 表示调查船甲板的位置
海平面
100 米
图3 船舷向外100米的估测
4.1.5 现场调查的影响因素 能见度和海况对目视观测有一定的影响,应尽量在没有雾的天气状况下进行现场调查,
在4级以上海况(见表1)条件下,应尽量避免进行现场调查。
浪高*(m) 0
0~0.1 0.1~0.5 0.5~1.25 1.25~2.5 2.5~4
4.1.6 观测数据分析 对于样带法观测,大块垃圾及特大块垃圾碎片的密度( Dˆ )(个/m2)可以通过以下公
式来估计:
式中:
Dˆ = n Lw
n——被统计的目标物体的总数(个); L——所有调查断面的总长度(m); w——调查断面的有效宽度(m)。
n ——被统计的目标物体的总数(个); ri——发现时,目标物体i与观测者之间的距离; θi——发现时,目标物体i与观测者之间的角度; L——所有调查断面的总长度(m); W——目标物体与船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m); Pi——目标物体i与船之间的垂直距离(m); k——依次取1,2,3,4等自然数,计算直至am+1 的绝对值不大于临界值V; m——k的上限临界值,一般小于7。
4
表2 海面漂浮的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观测记录表
调查海域名称 观测者姓名
采样日期(年/月/日) 调查断面编号
调查断面的起始方位:经度
纬度
调查断面的结束方位:经度
纬度
观测开始时间
观测结束时间
船速
观测时船行驶距离
海况
天气状况
潮汐
风向
能见度
风速
数量:
(个)

大小(估计) (cm)
1
4. 海面漂浮垃圾调查 4.1 海面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的船上观测 4.1.1 监测内容
海面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的监测内容如下: ——垃圾碎片的类型; ——垃圾碎片的密度。 4.1.2 监测方案设计 根据随机均匀的调查断面布设原则,布设的调查断面应均匀分布于监测海区,同时应覆 盖整个监测海区。监测海域内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相对稀少,需要多个调查断面方能完成 监测。 4.1.3 仪器和设备 海上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碎片的目视观测需要的设备和材料: ——双目望远镜(例如:8×10,10×50),用来对观测物体的材质进行鉴别; ——测距仪或者带刻度的双目望远镜(用来测量距离); ——指南针(用来测量角度); ——带纸夹的书写板; ——铅笔。 4.1.4 调查方法 调查船在选定的调查断面上行驶,观测者站在船的暸望台上,面向不晃眼的一侧用眼睛 搜索海面漂浮的物体,望远镜一般不用来寻找目标物体,仅用来帮助确认目标物体的类型和 尺寸。每个观测小组至少由两名观测成员组成。 调查方法分为样带法和样线法,两种调查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观测者能够准确 的测量出船与目标物体的角度和距离,样线法得出的结果要比样带法的结果好,样线法应为 首选方法。 4.1.4.1 样带法 样带法调查的有效宽度(图1所示的W)一般设定为100米,即船舷向外100米。其估算 方法如下:将一张纸板裁成直角三角形,其大小相当于以观测者眼部距水面的高度(观测者 站在船舷边)和100m的长度分别作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等比例缩小至一定程度。观测者 站在船舷边上,按照图3的方式手持三角形纸板保持不动,眼睛沿三角形的斜边向船舷的外 侧观看,目光碰到水的那一点,即为船舷之外100m处。所有位于有效宽度内的目标物体(见 图2)都应被统计,任何超出其范围的目标物体都不予统计。 样带法调查的有效宽度也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特殊设定,但必须保证所有断面 的有效宽度是相同的。 样带法调查的长度为船行驶的直线距离,调查船一般都装备有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 (LORANC)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直接测量出船行驶的距离。也可以通过船速(船 速应尽量保持稳定)及行驶时间计算。如果船的航速或者路线发生了改变,需重新记录方位、 速度和时间。 4.1.4.2 样线法 样线法调查的有效宽度为船舷一侧向外到视线可及的范围。所有被眼睛搜索到的目标物 体均应被统计,而不考虑其与船的距离。观测者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在第一眼看 到该物体的时候)需要被测定并记录(图2)。 样带法调查的长度为船行驶的直线距离,调查船一般都装备有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 (LORANC)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直接测量出船行驶的距离。也可以通过船速(船 速应尽量保持稳定)及行驶时间计算。如果船的航速或者路线发生了改变,需重新记录方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