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2.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3.细胞:由膜转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电基本的开矿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
4.病毒: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5.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
2.细胞外被: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3.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在结构上常包括质膜下、质膜及质膜外细胞间几个部分,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的还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4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表及体内各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
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
5.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
6.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分子,多为糖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被的能独立进行繁殖的原生质团,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构件分子building block molecules细胞内的各种元素构成的30种的小分子化合物,它们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所以把它们称为构件分子。
3、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re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主要包括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以及它们的复合体,其分子质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称为生物大分子。
它们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4、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在体外加热或体内由酶催化,可以脱水缩合成多肽,此新生成的酰胺键被称为肽键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包括生成二硫键的两个Cys残基的位置。
7、DNA的一级结构DNA中脱氧核糖核苷酸残基的序列8、特定化学物质的区室化分布(compartmentalization )真核细胞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将细胞内环境分隔成许多功能不同的区室。
区室化使每一种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酶系统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行使不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不同代谢过程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充分发挥各自在生命活动中的特殊作用。
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
9、核酸nucleic acid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10、脱氧核苷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由dAMP、dGMP、dCMP和dTM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11、3’,5’磷酸二酯键核酸链内的前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和下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12、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各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主要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π螺旋、随意卷曲主要化学键:氢键13、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些二级结构单元,可有规律地聚集起来,形成ααα,βββ,βαβ等结构称为超二级结构。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1.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亚显微结构和分子三个不同层次上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统一起来研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3.拟核(nucleoid):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仅含有一DNA区域,无核被膜包绕,该区域称之为拟核,拟核内仅含有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裸露的DNA链。
4.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质膜,又称质膜。
5.相变:由同一类型的磷脂合成的脂双层,可在一个凝固点上由液态转变成晶态(凝胶状态),这种物态转变称为相变。
6.核定位信号(NLS):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 。
7.核输出信号(NES):引导RNA输出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exportin。
8.着丝粒:处于主缢痕的内部,是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
9.主缢痕: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称为主缢痕,光镜下,相对不着色。
10.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上除具有主缢痕外,还有另一个染色较浅的缢痕部位称为次缢痕,其大小和范围是恒定的,常存在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上,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
11.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
通常由一简单重复的序列组成,进化上高度保守。
人体细胞中序列为GGGTAA。
12.核基质:是真核细胞间期中除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一个精密的网架系统。
又称核骨架。
13.核仁(nucleolus):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呈圆球形,一般1~2个,有时多达3~5个。
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单位。
14.核仁趋边(边集):在生长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常趋向核的边缘,靠近核膜,即发生该现象15.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指用细胞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和其疾病关系的科学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3、配体: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
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4、残留小体:次级溶酶体在完成对绝大部分作用底物消化、分解作用之后,尚会有一些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物质残留其中。
随着酶活性的逐渐降低以至最终消失,进入溶酶体生理功能的终末状态。
5、马达蛋白:利用ATP 水解酶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肌球蛋白。
6、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7、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
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8、紧密连接:是相邻细胞间局部紧密结合,在连接处,两细胞膜发生点状融合,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由相邻细胞的跨膜连接糖蛋白组成对应的封闭链,主要功能是封闭上皮cel间隙,防止胞外物质通过间隙进入组织,从而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紧密连接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9、桥粒:上皮细胞等细胞间结合的一种形式,是细胞膜上直径约为0.5微米的圆形区域,在切面上可以看到二个相连的细胞膜之间有相距20—25毫微米严格平行的细胞间隙。
桥粒有增强细胞间结合的效能。
10、粘着带:粘着带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靠钙粘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2.肽键(peptide bond):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肽键。
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羧基脱水后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肽键属共价键。
3.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相对伸展的形式就是常染色质,它是异染色质之间的浅染区域,由30nm纤维和袢环两个结构层次组成。
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间期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是聚集成簇或团块的高电子密度颗粒以及夹杂其间的浅染区域,这些高电子密度的颗粒团块为异染色质)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最紧缩的形式就是异染色质。
主要分布于内层核膜下面和核仁周围,并分散于核内各处。
大部分折叠成异染色质的DNA不含有基因,约只有10%基因组包装在其内。
被包装的基因通常不能表达。
对端粒和着丝粒的维持很重要。
(异染色质为高度卷曲紧缩的染色质,大部分为不含有基因的DNA,或所含的基因不进行转录,而常染色质为松解伸展的DNA部分,正在进行活跃的基因转录活动。
)5.组蛋白(histon):是含量最高的一种染色体蛋白质,(其总量相当于DNA的量,分子量较小)含大量带正电的精氨酸和赖氨酸。
可分为:H1、H2A、H2B、H3、H4。
五种组蛋白因其在染色质上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大组: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和H1组蛋白。
核小体组蛋白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盘绕城核小体,H1组蛋白不参与核小体的组建,而是负责把核小体包装成更高一级的结构(在某些种属中可以没有H1)。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 细胞(cell)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2.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3. 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发达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 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 细胞蛋白质组(proteome)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阐明基因的功能。
9.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 质粒(plasmid)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11.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 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Ch1-31.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信号转导,基因表达与调控,起源与进化等。
2.细胞学说: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基本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自己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3.原生质:构成细胞中的所有生命物质,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和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生物小分子组成。
4.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5.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由细胞质内陷形成,在G+更明显,有拟线粒体之称,可能起DNA复制起点的作用。
6.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
7.荚膜: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黏液物质,主要由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8.芽孢: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含水量较丰富的致密体。
9.中心质:蓝藻细胞中央遗传物质DNA所在部位,相当于细菌的核区。
10.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1.病毒: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活细胞体内寄生的非细胞生命体,仅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12.亚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13.阮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
14.分辨率: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0.61λ/N*sin(α/2) N介质折射率α-物镜镜口角15.光学显微镜: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和支架系统。
0.2μm16.相差显微镜:把光程差转换成振幅差,可用于观察未染色的活细胞。
17.微分干涉显微镜:以平面偏振光为光源,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在不同时间经过样品相邻部位,再经另一棱镜将其会和,将厚度差转化成明暗区别,立体感强。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构象改变进行物质转运,既介导被动运输又介导主动运输。
核孔(nuclear pore):核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的圆环状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也称核孔复合体(NPC),四种组分为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其介导的核-质间物质交换为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可通过主动、被动运输两种方式进行。
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带型(band):染色体经过一定处理、用特定染料染色后,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示深浅各异、宽窄不等的带纹。
核仁(nucleolus):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光镜下为均匀、海绵状的球体。
核仁周期(nucleolar cycle):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核仁出现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微丝结合蛋白(MAP):是一类对纤维状肌动蛋白的结构、行为起调节作用,与微丝的装配及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包括单体隔离蛋白、交联蛋白、末端阻断蛋白、纤维切割蛋白、肌动蛋白纤维解聚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IF):是三种骨架纤维中最稳定细胞骨架成分,直径10nm左右,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故称之为中等纤维。
异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特异性载体蛋白介导下,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消耗细胞代谢能,属于被动运输。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命(life):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探讨细胞生命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
即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运动、遗传、变异、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采用细胞学技术研究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4.模式生物学5.细胞: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是除了病毒(virus)以外一切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科学。
7.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8.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或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9.超薄切片:通常以锇酸和戊二醛固定样品,丙酮逐级脱水,环氧树脂包埋,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切片,重金属(铀、铅)盐染色。
10.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在人的明视距离25cm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用R来表示。
R=0.61λ/nsinα。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说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的构造和功能,论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2.亚细胞构造: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的微细构造。
也称亚显微构造或超微构造。
3.原代细胞培育:是指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从机体中分别出来立刻进行的培育叫着原代细胞培育,有人将培育的第 1 代细胞与传 10 代之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育。
4.细胞株:原代培育的细胞传至 10 代左右就不易传下去了,细胞生长出现阻滞,只有很少量细胞能够存活下去,并又进行 40-50 代的培育,这类传代细胞称作细胞株。
5.细胞系:当细胞株传至 50 代此后,又要出现危机,不可以再传代下去,但假如部分细胞发生遗传突变,并带有癌细胞的特色,有可能在培育条件下无穷制地传下去,这类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6.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 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构造最小间隔的能力。
7.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他们的分子量在一万到一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8.核酸: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9.蛋白质的三级构造:多肽链在二级构造的基础长进一笔盘波折叠,形成的有一条肽链所构成的单位(亚单位)。
10.联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联合的水分子,是细胞构造的构成部分。
11.等电点: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为简单的 PH 值不一样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溶液的 PH 值即为等电点。
12.细胞的体积守恒定律:一个生物体的大小和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体积大小没关,而与细胞的数目呈正比关系的定律。
13.生物膜: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环绕建立的各样细胞器,细胞内的这些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14.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5.整合蛋白:所有或一部分在膜内的蛋白质,也称内在蛋白或镶嵌蛋白。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阐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2.亚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的微细结构。
也称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3.原代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从机体中分离出来立即进行的培养叫着原代细胞培养,有人将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4.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易传下去了,细胞生长出现停滞,只有极少数细胞可以存活下去,并又进行40-50代的培养,这种传代细胞称作细胞株。
5.细胞系: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要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代下去,但如果部分细胞发生遗传突变,并带有癌细胞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6.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7.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他们的分子量在一万到一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8.核酸: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9.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笔盘曲折叠,形成的有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位(亚单位)。
10.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11.等电点: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为容易的PH值不同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溶液的PH值即为等电点。
12.细胞的体积守恒定律:一个生物体的大小和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体积大小无关,而与细胞的数目呈正比关系的定律。
13.生物膜: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细胞内的这些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14.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5.整合蛋白:全部或一部分在膜内的蛋白质,也称内在蛋白或镶嵌蛋白。
如载体、受体等都是整合蛋白。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
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AQPs):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不具有“水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
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
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
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学说(cell theory):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所创立。
其主要论点是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R=0.61λ/n sinθ4.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指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的分子量在1万到1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核酸(nucleic acid):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的由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体(亚单位)。
7.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构成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8.核酶: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
9.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包括细胞膜及细胞内膜,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它们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
10.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1.片层结构模型:细胞膜中有两层磷脂分子,这两层分子的疏水脂肪酸链在膜的内侧彼此相对,而分子的亲水端则朝向膜的内外表面,球形的蛋白质分子附着在脂双层的两侧表面,形成了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夹板式结构。
12.单位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膜,发现它们都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侧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中间一层为电子密度低的明线,把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称为单位膜。
13.晶格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中脂类能可逆的进行无序(液态)和有序(晶态)的相变,膜中镶嵌蛋白对脂类分子的运动具有限制作用。
可使其周围的脂质分子形成界面质,而不能发生单独活动,两者合在一起构成膜中的晶态部分(晶格)。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1.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cytoskeleton):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2.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细胞间通过表面黏附分子形成专一性黏附的相互作用。
3.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4.半自主性细胞器(semiautomous organelle):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5.端粒(telomere)6.核纤层(nuclear lamina)7.周期蛋白(cyclin):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
8.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9.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如微管蛋白基因等。
10.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11.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12.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 )13.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atiation)14.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15.Hayflick界限16.核孔复合体17.中心体18.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周期G1期的重要检查点。
通过该点后,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步运转,进行DNA合成和细胞分裂。
符号“R”。
19.钙调蛋白20.协同转运21.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22.驱动蛋白23.分子开关24.间隙连接25.锚定连接26.网格蛋白27.高尔基体反面网状结构28.泛素依赖降解途径29.ATP合酶30.染色体列队:在动粒微管的牵拉下,染色体在赤道板上运动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31.RNAi: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很多很全)
1. 细胞概述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 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膜脂及膜蛋白运动速率)将待测细胞用荧光物质标记,借助高强度脉冲式激光造成某区域荧光分子的光淬灭;通过显微镜探测该区域周围的非淬灭荧光分子向受照射区域扩散的速率。
2.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
3.原位杂交:在不破坏细胞或细胞器的情况下,用核酸探针检测特定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精确位置的技术。
染色体在高pH值条件下,DNA解链,带标记的核酸探针即刻与染色体一定部位杂交。
既可检测DNA序列,也可检测RNA序列。
4.再生:生物成体丢失的组织或器官重新生长和修复的过程。
5.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组织匀浆中分离出的由内质网膜等膜性碎片断裂形成的封闭小泡,有糙面微粒体和滑面微粒体。
7.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介导的,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8.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9.初级溶酶体: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
含有多种水解酶,无反应底物。
10.次级溶酶体: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可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前者消化的物质来自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后者消化的物质来自外源。
11.残余小体:次级溶酶体内的消化吸收作用到饲喂了最后阶段,酶的活力消失,此时溶酶体中只含有一些带有不能再消化分解的底物残渣,故称为残余小体12.多线染色体:一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某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13.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它是一个二价体, 含4条染色单体, 由轴和侧丝组成, 形似灯刷。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2.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利用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4.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率在密度梯度溶液中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组分的目的。
5.光脱色恢复技术(FPR):使用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6.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指培养的第2代至传10代以内的细胞。
7.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8.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9.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曾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10.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11.流动镶嵌模型:一种描述生物膜的动态模型。
生物膜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流动性,膜蛋白镶嵌在脂双层或结合于脂双层表面。
12.脂筏模型:脂筏是以甘油磷脂的生物膜上,胆固醇和鞘脂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1. 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e antibody):正常B淋巴细胞(如小鼠脾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但不能长期培养,瘤细胞(如骨髓瘤)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但不分泌抗体。
于是英国人Ko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将两种细胞杂交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获1984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 信号假说(signal hypothesis):信号假说认为N端信号肽可指导蛋白质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并引导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移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在此过程中,信号识别颗粒SRP发挥重要作用。
3. 双信使信号通路(double messenger system):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可激活磷脂酶C,激活的磷脂酶C水解磷脂酰肌醇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即IP3和DAG,分别激活两条不同的信号通路,即IP3 /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4. 再生(regeneration):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整体水平的再生。
不同的细胞有机体,其再生能力有明显的差别。
5.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这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功能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在细胞周期的检验点上起阻止周期进程的作用,或者是促进细胞凋亡,或者既抑制细胞周期调节,又促进细胞凋亡。
6.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自身物质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的过程。
7. 通讯连接(communication junction):细胞间的通讯连接包括三种形式: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化学突触。
8. 分子马达蛋白:能够利用水解ATP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有规则地沿微管(或微丝)运输货物的分子,都含有马达结构域,包括ATP结合位点和微管(或微丝)结合位点。
9. P型泵:ATP驱动泵的一种类型,P型泵有两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绝大多数还有两个起调节作用的小的β亚基。
在离子转运过程中,至少有一个α催化亚基发生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从而改变转运泵的构象实现离子跨膜转运。
由于转运泵水解ATP使自身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因此称作P型泵。
10. 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同膜脂分子结合,位于脂双层的外侧或内侧。
脂锚定蛋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糖磷脂酰基醇(GPI)连接的蛋白,GPI位于细胞膜的外小叶,用磷脂酶C(能识别含肌醇的磷脂)处理细胞,能释放出结合蛋白。
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氢链结合。
11. 分子开关: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中,必须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进行精确调控,这类调控因子称为分子开关。
一类是开关蛋白的活性由蛋白激酶磷酸化而开启;另一类主要开关蛋白由GTP结合蛋白组成,结合GTP而活化。
12. 端粒:染色体两个端部特化结构,其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长度与细胞及生物个体的寿命有关。
13. MTOC:微管组织中心。
在细胞中微管起始组装的结构,如中心体、基体等。
微管蛋白对于微管组装的起始具有重要作用。
14.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重组,也有利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5. 模式生物: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常见的模式生物有果蝇、拟南芥、小鼠、线虫、大肠杆菌、酵母、斑马鱼、四膜虫、爪蟾等。
16. 胚胎诱导:一部分细胞会影响周围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这种作用称近端组织的相互作用,也成为胚胎诱导。
17. 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指经过基因“重新编排”回归到胚胎干细胞状态的体细胞。
18. ABC超家族:是一类ATP驱动泵,又叫ABC转运蛋白。
该超家族含有几百种不同的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中,是最大的一类转运蛋白。
每种ABC转运蛋白对于底物或底物的基团有特异性。
19. 间隙连接:在动物细胞之间存在的细胞通讯连接方式。
相邻的两个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成中空的完整间隙连接结构,利于小分子通过。
20. 膜骨架连接:膜骨架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2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即ELISA,固相免疫吸附技术和免疫酶技术的结合应用。
其原理是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相联(这种连接须保证不失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之后利用抗体抗原结合反应使酶联抗原或酶联抗体与其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酶联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的底物,进行显色反应,通过测定所生成有色产物的光吸收值,达到对抗原或抗体定量的目的。
抗原抗体间高亲和力的结合及所联酶的高比活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成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
22.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所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长约0.5~1.5μm,直径约为0.1μm。
23. 螺线管:当细胞核经温和处理后,在电镜下往往会看到直径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
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25~30nm,螺距12nm的螺线管。
组蛋白H1对螺线管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螺线管是染色质组装的二级结构。
24. 非组蛋白: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上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所以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其含有较多的Asp、Glu,带负电荷,属酸性蛋白质,在整个细胞周期都能进行合成。
25. 跨细胞运输:溶质从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一侧穿过质膜被吸收进入细胞内,随后穿过细胞质从另一侧被送到细胞外间隙的移动过程。
26. 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之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27. 胞质分裂环:是有丝分裂末期在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的质膜内侧形成一个起收缩作用的环形结构。
28. 流式细胞术:是对细胞进行快速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
在分析或分选过程中,包在鞘液中的细胞通过高频振荡控制的喷嘴,形成包含单个细胞的液滴,在激光束的照射下,细胞发射出荧光,经探测器检测,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计算机处理,输出处理结果;并可根据这些性质分选出高纯度的细胞亚群,分离纯度可达99%。
29. endocytosis:内吞作用。
固态或液态的大分子物质通过质膜的延伸和包进,以小泡形式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
30. 踏车行为:在体外组装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微丝的正极由于肌动蛋白的亚基的不断添加而延长,而负极则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这一现象称为踏车行为。
31. FRET:即Fluorese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是指两个荧光发色基团在足够靠近时当供体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被激发到更高的电子能肽,在该电子回到基态前,通过偶极子相互作用,实现了能量向邻近的受体分子转移(即发生能量共振转移),将受体激发的过程。
如果发生FRET,则供体通路信号将淬灭而受体通路信号将激活或增强。
32. telomere:端粒。
同第12个。
33. 分子开关:同第11个。
34. stem cell:干细胞。
是存在于不断更新的细胞群体中的“祖细胞”,例如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小肠隐窝未分化细胞。
它自身是未分化的,能连续、无限地分裂,但相当一部分干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35. 紧密连接:上皮细胞顶端侧面质膜中的封闭蛋白和密封蛋白在细胞间构成的密封连接。
两膜之间不留空隙,使胞外物质不能通过。
36. 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细胞周期中各个时相的有序更迭和整个细胞周期的运行是在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统一调控下进行的。
CDK通过调节靶蛋白磷酸化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运转。
与CDK相对应的是蛋白磷酸水解酶,促进已磷酸化的靶蛋白去磷酸化。
已知的CDK已有十来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CDK起调控作用。
37. 导肽:引导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靶定位的肽段常称为导向序列或导肽,因其位于N端,故也称前导序列或前导肽。
38. 细胞信号通路:一种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后,通过级联反应信号传递引起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39. 离子通道: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可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应力激活通道。
在电压门通道中,带电荷的蛋白质结构域会随跨膜电位梯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移动,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
在配体门通道中,细胞内外的某些小分子配体与通道蛋白结合继而引起通道蛋白构象改变,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
应力激活通道是通道蛋白感应应力而改变构象,从而开启通道形成离子流,产生电信号。
40. 间隙连接:同第19个。
41.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蛋白偶联受体。
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成员,有7个跨膜α螺旋,直接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
42. 膜泡运输:细胞内部内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运输方式进行。
如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到溶酶体;细胞分泌物的外排,都要通过过渡性小泡进行转运。
43. oncogene:癌基因。
是可促进细胞增殖的一类正常基因,其功能获得性突变形式为癌基因,具有促进细胞发生癌变的能力。
44. 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能自我增殖,有mRNA以及转录蛋白质的mtRNA、mt核糖体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
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构建线粒体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细胞核DNA,线粒体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
因此,线粒体只能是一个半自助的细胞器,其遗传上有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
45.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和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①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合成分泌性蛋白、膜蛋白和内膜系统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参与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糖基化,几乎所有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最终被糖基化);参与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
②光面内质网,膜脂的合成与转运;参与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参与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参与肝的解毒作用;在肌肉细胞,调节Ca2+浓度。
46. cell recognition: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