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地球的大气层是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由不同密度、温度和气候特征的气体构成。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比最大,约为78%,氧气占约21%。

其他微量气体如氩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相对较小。

二、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跃层、热层和外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至约10-15公里的高度,是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这里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为10-5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极少发生垂直运动,风向主要是水平方向流动。

平流层的温度由于臭氧层的存在而逐渐上升。

3. 跃层:跃层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高度约为50-8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4. 热层:热层位于80公里以上,空气稀薄且温度急剧上升。

这一层中的气体离开地球表面并散布到太空中。

5. 外层:外层位于热层之上,它是指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一层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太阳风的影响而受到剥离。

三、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系列持续的气流运动,包括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局地尺度的局地风系。

大气环流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热量较大,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而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由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极地低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由于较低的温度和较弱的太阳辐射,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它对地球的生物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从大气层的组成、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层的组成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气层的绝大部分,分别约占78%和21%。

水蒸气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对于地球的水循环和天气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稀有气体如氩、氦等含量较低,但它们具有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大气。

对流层位于地壳以上,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

这个地区的温度递减,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个层次。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这里的风速较快,温度递增。

跳跃层是指位于平流层和外层大气之间的转变区域,温度在此区域中发生突变。

外层大气则包括热层和电离层。

三、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大气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起到屏蔽紫外线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其次,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热量,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外,大气层还能够影响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的产生。

不同的气流和压力系统导致了风、云、降水等天气现象的产生。

四、地球大气层的变化近年来,地球大气层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变化。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是这种变化的结果。

此外,大气层的臭氧层遭受到破坏,臭氧空洞的出现对地球的紫外线辐射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都带来了挑战。

五、保护地球大气层的重要性保护地球大气层是人类和全球环境的责任。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是保护大气层的重要举措。

此外,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是重要的途径。

《地球的大气》课件

《地球的大气》课件

季风环流
总结词
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季节变化导致的大气运动,主要出现在亚洲地区。
详细描述
季风环流是由于亚洲地区地形复杂,海陆差异显著,导致在夏季和冬季出现不同 方向的气流,形成季风。夏季时,南亚地区受印度低压影响,气流上升,形成低 压中心;冬季时,受蒙古高压影响,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局地环流
总结词
局地环流是指由于局部地区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大气运动。
详细描述
局地环流的形成与当地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例如,山谷风是由于山谷地形引起的白天和夜晚不同 方向的气流;海陆风则是由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差引起的气流。此外,局地环流还会受到人类活动的 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如亚洲季风气候区的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季 节变化等。
05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总结词
三圈环流是指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大气运动,包括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和高纬度环流。
详细描述
低纬度环流主要由赤道附近地区的上升气流和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组成,形成东风带和西风带;中纬度环流则 是由副热带高压向极地高压流动的气流,形成西风带;高纬度环流则是由极地高压向副热带高压流动的气流,形 成东风带。
化。
04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进而形成水平气压差异 ,推动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
热力环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如气团的形成和移动、降水区域的形成和天气变化等。

风的分类:根据形成原因,可分 为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根 据水平方向上的气流性质,可分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是指环绕在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它对地球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地球上的大气的知识点总结:1.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氮气占据大气的78%,氧气占21%,其余1%包括氩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大气的层次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约16公里,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气象现象。

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高度达到50公里。

中间层在平流层之上,高度约50至80公里。

热层是最外层,曾发生过国际空间站的所在地。

3.大气的压强和密度:大气的压强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递减。

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

密度也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递减,因为高海拔区域的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大。

4.大气的功能:大气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调节温度、保护地球表面、维持水循环、吸收紫外线和提供氧气。

5.大气的温度变化: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的温度也会降低。

这是因为大气主要通过辐射和对流来吸收和释放热量,而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中的气压和密度降低,无法足够地吸收和保持热量。

6.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一种模式。

它被分为三个主要的环流带:极地环流带、副热带环流带和赤道环流带。

这些环流带不断地向东移动,因为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科氏力,将气体偏离了原本的运动轨迹。

7.大气中的水循环:大气起到了维持地球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水蒸气从海洋、湖泊和植被中蒸发,形成了云和降水。

降水可以是雨、雪、冰雹等形式,而这些降水又会回到地表或地下水循环中。

8.大气中的污染物: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会进入大气中,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大气质量和健康造成了威胁,如酸雨、臭氧空洞、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9.大气的物理特性:大气具有透明、可压缩、可混合、可对流和发光等特性。

它可以传播和折射光线,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其外围的一层气体环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物种。

它由不同的气体组成,起到保持适宜的温度、阻挡宇宙射线和保护地球表面免受陨石撞击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介绍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层次结构以及其重要的功能。

组成地球大气层主要由以下几种气体组成:1.氮气(N₂):占据大气层近80%的比例,它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2.氧气(O₂):占据大气层约20%的比例,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3.氩气(Ar):占据大气层约0.93%的比例,是稀有气体之一。

4.二氧化碳(CO₂):占据大气层的0.04%左右,它在温室效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大气层中还含有一小部分的水蒸气和其他稀有气体,如氦、氖、氙、氪等。

层次结构地球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开始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每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略有不同。

1.对流层:高度约为16公里,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这一层主要发生气象现象,如云层、降水和天气变化等。

2.平流层:高度约为50公里,它是对流层上面的一层。

在这一层中,温度逐渐上升。

平流层中的气流较为平稳,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

3.中间层:高度约为85公里,它是平流层上面的一层。

在这一层中,温度再次开始下降。

中间层中的气流较强,同时还存在一些电离现象。

4.热层:高度约为500公里,它是中间层上面的一层。

在这一层中,温度明显上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电离现象。

这一层中的气体开始向太空扩散。

5.外层:位于热层上面,延伸至太空。

这一层中的气体密度极低,几乎接近真空。

它与宇宙空间相连,不再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缚。

功能地球大气层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1.保持适宜的温度:地球大气层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并将热量分布到地球表面。

同时,它还能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过量辐射到宇宙空间,从而保持地球表面的适宜温度。

2.保护免受宇宙射线:地球大气层能够吸收和散射宇宙射线,避免宇宙射线直接射向地球表面。

地球的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它是地球表面吸引力不足而不容易逸出的轻气体分子组成的。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氦气和氙气等组成。

大气层主要分为四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地球的大气层。

首先是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最底层的大气层,从地球表面延伸约10-15公里到对流层顶部。

对流层中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向上散发出的热量使空气加热并形成对流。

在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如云、降水和风等主要发生在此。

接下来是平流层。

平流层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大约从对流层的顶部开始,延伸到约50公里的高度。

平流层中的空气层次分明、稳定,并且在这里飞行的飞机和火箭能够更加容易地保持平稳飞行,因为没有剧烈的气流和天气变化。

然后是同温层。

同温层从平流层开始,延伸到约85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最高点,此后温度就不再上升。

同温层对于地球大气层的辐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地球表面的热量保持相对稳定。

最后是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大约10-50公里的高度之间,是地球大气层中含有臭氧气体的层次。

臭氧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太阳紫外线中的大部分有害辐射,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除了这四层之外,还有一些较为稀薄的层次,如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等。

热层位于臭氧层之上,它是因为太阳辐射引起的空气温度急剧升高的区域。

电离层则由和电离分子组成并能引起无线电波反射的区域。

磁层是由地球磁场所形成的,它能够屏蔽来自太阳风的宇宙射线。

地球的大气层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中的气体不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还调节了地球的温度,形成了气候。

大气层还能吸收和散射天体射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地球大气层正在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深入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

深入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

深入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结构是指地球上空的气体层次分布。

它由不同的层次组成,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深入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天气现象以及生物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层次划分以及各层的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大气的78%,氧气占据21%,其他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等占据剩余的1%。

此外,大气中还含有微量的臭氧、甲烷等气体。

这些气体的组成对于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地球大气层的层次划分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根据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每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不同。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约10-15公里。

在对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气压也随之下降。

对流层中的气体通过对流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这种环流使得热量和湿度得以分布和传递,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气压逐渐减小。

平流层中的气体以水平流动为主,形成了稳定的大气环流,这种环流对于飞行器的飞行和通信设备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5公里。

在中间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气压逐渐减小。

中间层中的气体主要由臭氧组成,臭氧层的存在对于屏蔽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具有重要作用。

4. 热层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为85-600公里。

在热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气压逐渐减小。

热层中的气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了等离子体层,这种等离子体层对于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5. 外层外层位于热层之上,高度约为600公里以上。

地球的大气层和大气环流

地球的大气层和大气环流

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和组成地球的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它起着保护和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作用。

大气层可以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组成。

1.对流层对流层是离地球表面最近的一层,它的厚度约为10公里到15公里。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量,使得对流层的底部温度较高。

对流层的主要组成是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还包括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氩气等。

此外,对流层中也含有微粒和气溶胶,如尘埃、烟雾和水滴等。

2.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大约在10公里到50公里之间。

与对流层不同,平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上升。

这是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辐射,产生热量。

平流层的主要组成是稀薄的氧气和臭氧。

臭氧层在平流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

3.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高度约在50公里到80公里之间。

在中间层中,气温再次开始下降。

这一层次的组成相对较稀薄,主要由稀薄的氧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如氦、氢和氙等。

4.热层热层是大气层的最外层,高度约在80公里以上。

在热层中,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再次上升,并且变得非常高。

这是由于热层中的气体受到太阳辐射的直接加热。

热层的主要组成是稀薄的氢气和氦气。

由于热层的高温和稀薄气体的特性,它是太空航行和卫星运行的区域。

总的来说,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和组成是多样且复杂的,不同层次的大气层在温度、气体组成和物理特性上都有所不同。

这种层次结构的存在使得地球能够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气候条件,同时也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保护。

气候与气象的区别及其在大气层中的关系气候和气象是两个与大气层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在意义和研究对象上有所不同。

理解气候和气象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大气层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

气象气象是研究大气层中短期天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一、概述地球大气是指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它包含了大量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二、大气的组成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氩气组成,占据大部分空气组成比例。

此外,还有一些稀有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以及臭氧等。

这些气体主要起到调节大气温度和化学反应的作用。

三、层次结构地球大气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等。

对流层是地球最近地表的大气层,其中发生大部分天气现象,并且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其中气流以水平方向为主,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它主要吸收紫外线辐射,起到阻挡有害辐射的作用。

热层位于臭氧层之上,其中温度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呈现高温状态。

四、大气的循环大气形成一系列的循环系统,包括风系、水循环和热力循环等。

风系由地球的自转和不同的气压系统引起,形成了风的运动。

水循环则是水分从地球表面蒸发升华形成云,再经降水回到地面的过程。

热力循环包括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和极地附近的极地气候,它们之间存在热交换,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变化。

五、大气的保护层大气中的臭氧层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它能够吸收高能紫外线辐射,阻止其中一部分的辐射到达地表。

这一层的破坏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造成致癌物质和免疫系统的伤害。

因此,保护臭氧层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六、气候变化近年来,人类活动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热浪、洪水和干旱等。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一系列减排协议和行动计划。

七、大气污染和治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臭氧等。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改善工业排放、促进清洁能源和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控制。

总之,地球上的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大气组成、层次结构、循环、保护层以及气候变化和污染治理等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重视的知识点。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必备17篇)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必备17篇)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1篇(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地形阻挡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阴雨连绵雨过天晴初夏(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2篇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3篇(1)风向-—风的来向;(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①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4篇①“热草”与“热季”:“热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②“亚季”与“温季”:“亚季”最冷月>0℃,“温季” 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温季”与“温大”:用月降水量区别,“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

地球上的大气层课件

地球上的大气层课件

地球上的大气层课件地球大气层是指由地球表面向外延伸的气体包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五个部分。

大气层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地球大气层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一、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地球大气层的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氦气、甲烷、氧化亚氮、臭氧等多种气体,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气层的主要成分。

此外,大气层还包括微小颗粒物质,如尘埃、烟雾、花粉等,以及大气中的离子和分子。

二、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五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的高度较低,是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臭氧层是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伤害的重要层;中间层和热层则是大气层的高层部分,包括电离层和磁层等。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最低的一层,高度大约为0至12公里,其中海平面的高度为0公里。

在对流层中,空气通过对流作用形成了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差异,从而形成了天气和气候等现象。

对流层中的水蒸气是影响大气层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2. 平流层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的一层,高度大约在12至50公里之间。

平流层中的空气不再通过对流作用进行混合,而是以水平流动的方式运动。

平流层中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这是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了太阳紫外线辐射,产生了热量。

3. 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层,高度大约在20至50公里之间。

臭氧层中含有大量的臭氧分子,这些分子能够吸收和反射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不受紫外线伤害。

然而,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导致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破坏,使得地球面临着更多的紫外线辐射。

4. 中间层中间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层,高度大约在50至80公里之间。

中间层中的空气密度非常低,但仍存在着一些气体分子和离子。

中间层中的气体分子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并发生电离,形成了电离层。

5. 热层热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高的一层,高度大约在80至1000公里之间。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N元素是生物体基本元素)氧气(含量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是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非洲运动员田径项目成绩优异原因: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更高---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上冷下热是对流运动的前提)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的影响(先只做了解即可,在其他部分都记住的基础上再识记该部分):积极: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消极: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地球大气

地球大气

第一章地球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层称“大气”(atmosphere),亦称“大气圈”或“大气层”。

它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具有多种功能,亦是地球生命的保护圈,如提供生物能量转化所需的氧,防护太阳与宇宙辐射,为生物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等。

而高空大气的各种环境条件,如缺氧、压力降低、温度变化、辐射等,对人体皆有一定影响。

人类所有的飞行器,除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部分飞行器外,都航行在大气环境中,飞行器中所载人员都会受到大气的影响。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地球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和少量的水汽、微尘等混合组成的。

干洁空气是指不含水汽和任何固体或液体质点的空气,它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是大气的固定成分。

在低层大气里,干洁空气的基本气体组成如表1-1所示。

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底层,不同区域空气成分可能有轻微不同,这主要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现象的影响,如工厂、汽车的尾气排放与火山、温泉等。

在这些区域,空气中二氧化碳可显著增高。

从地面直到100 km高度(约300 000英尺)以下,由于对流、湍流的作用远大于分子扩散作用,大气内部的这种经常混合作用及自然界复杂的物质循环的作用,使这层大气的组分比例相同,称匀和层。

匀和层内干洁空气的平均分子量约为28.96。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比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几种主要气体成分的容积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

如在30 km高空,氧和氮的比例仍保持1∶4,与海平面相近。

实际上,干洁空气可认为是由21%氧气和79%氮气所组成。

约110 km以上的大气层,空气垂直运动逐渐减少,分子扩散作用超过湍流扩散作用,开始出现“大气分馏”现象,又称“重力性分离”(gravitational separation),即重分子气体沉在下面,轻分子气体分布到更高处,称非匀和层。

高度达到100 km以上的电离层时,大气的化学组成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由于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在100 km以上氧分子几乎都被解离为氧原子或离子;到400 km高度,氮分子也大部分解离为原子状态。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框架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框架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框架大气,哎呀,这可是个神奇又复杂的家伙!你知道吗,地球的大气层就像是一个保护罩,把我们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不让那些危险的宇宙射线轻易进来。

说到大气,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无聊,嘿,其实它可比你想象的有趣多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这片看不见的海洋,了解大气的奥秘。

1. 大气的组成1.1 气体的家族首先,咱们得聊聊大气里面都有什么。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听起来很简单对吧?但其实,氮气占了78%!就好像在一个派对上,最热闹的那群人总是占据大部分,剩下的氧气才只有21%。

想想,如果没有氧气,我们可就得窘迫得像个无头苍蝇了!另外,二氧化碳虽然只有0.04%,但这小家伙却在温室效应里扮演了大角色,简直就是小巨头。

1.2 水蒸气的隐秘再说说水蒸气,它的存在就像隐形的魔法,时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而又在寒冷的夜晚变成冰霜。

水蒸气不仅让空气变得湿润,还影响着天气变化,像是个不讲理的调皮鬼,今天晴空万里,明天就让你体验一下大雨倾盆。

你是不是想起了那句“天有不测风云”,嘿,真是一点不假!2. 大气的层次2.1 大气的分层说到大气,不得不提它的层次。

咱们的大气分为好几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飞鸟在空中翱翔,飞机在高空中穿梭,真是热闹非凡。

再往上是平流层,那里有臭氧层,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的侵害。

可别小看这臭氧层,要是没了它,咱们可就得晒成烤肉了。

2.2 天气的变幻莫测接下来就是中间层和热层,这两层就像个神秘的迷宫,天气在这里变幻无常,彷佛在和你捉迷藏。

热层中的气温可高达几千度,但那是因为那里有太阳的热量,你可能想,“哎,这么热,咋不烧起来?”因为那里的空气太稀薄,温度和感觉总是有些“隔靴搔。

地球的大气层和层结

地球的大气层和层结

地球的大气层的定义和组成地球的大气层是环绕地球的气体层,它是地球与外层空间的过渡区域。

大气层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环境之一,它不仅提供了氧气和其他生命所需的气体,还起着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辐射和小天体撞击的重要作用。

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气体、悬浮颗粒和水汽组成。

根据气体的组成和浓度变化,大气层一般被分为几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1.对流层(Troposphere):这是地球上最接近地表的一层,大约高度为0‑12公里(0‑7.5英里)。

这个层次是大气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中包含着约75%的大气质量。

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对流层受地表加热影响,空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

2.平流层(Stratosphere):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为12‑50公里(7.5‑31英里)。

这个层次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得温度逐渐上升。

3.中间层(Mesosphere):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大约高度为50‑85公里(31‑53英里)。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再次逐渐下降。

中间层是流星燃烧和流星雨发生的地方,因为小型天体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因空气摩擦而燃烧。

4.热层(Thermosphere):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大约高度为85‑600公里(53‑372英里)。

这个层次的特点是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由于气体的稀薄,实际上在这个层次中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

5.外层(Exosphere):外层是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区域,高度超过600公里(372英里)。

它主要由稀薄的氢和氦气体组成,并且逐渐过渡到真空的太空环境中。

总结地球的大气层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气体包围物,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温度变化、气体成分等。

这些层次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大气系统,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气体和保护屏障。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讲解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讲解
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与作用
大气组成
干洁空 N2

O2
CO2
O3
水汽
杂质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①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产生了云,雨,雾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即上凸的是 高压,下凹的是低压
3,从等压面上判定气温: 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则近地面气温高, 反之近地面气温低.

D
G
D

G
D
G
A
B
C 地面
冷却
受热
冷却
4,陆地和海洋的等亚面的弯曲状况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 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 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大气吸收
大 气





地面增温
射向地面 地面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4,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
削弱作用 降低 了 白天的最高气温。
保温作用 提高 了 夜间的最低气温。
昼夜 温差小
有利于生物 生存和发展
二,大气热力作用的数量度量---气温 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北半球) 年,日较差
【补充】等温线走向的影响因素 (1)纬度:【大致与纬线平行】
(2)海陆位置: 【大致与纬线斜交 (或说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地球的大气层的构成和各层的特点

地球的大气层的构成和各层的特点

地球的大气层的构成和各层的特点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气体包裹着,这就是大气层。

大气层就像地球的“保护罩”,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调节着地球的温度,阻挡了来自太阳和宇宙的有害辐射。

那么,地球的大气层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它又分为哪些层,各层有什么特点呢?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氖气、氦气、甲烷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氩气约占 093%,剩下的是各种微量气体。

大气层大致可以分为五层,从地面往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 12 千米,在赤道地区较厚,在两极地区较薄。

这一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0 米,温度下降 6℃。

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热量越少。

对流层内大气的对流运动非常显著,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我们所感受到的天气变化,如风雨雷电、云雾霜雪等,几乎都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较高,这些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到约 50 千米的高度。

平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是因为在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

平流层的气流相对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因此适合飞机飞行。

由于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水汽和杂质含量极少,晴朗无云,能见度高。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约 85 千米的高度。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再次出现了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的情况。

这里的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垂直温差大。

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从 85 千米到约 800 千米的高度。

热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

这是因为这一层的空气稀薄,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在热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电离现象,如极光就是在热层中产生的。

外逸层是大气层的最外层,其高度可延伸至数千米甚至上万千米。

大气层:地球宝贵的空气资源

大气层:地球宝贵的空气资源

大气层:地球宝贵的空气资源1.简介地球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之一。

大气层由不同的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它不仅提供了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还起到了调节地球温度、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其的影响。

2.大气层的组成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组成,其他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则只占很小一部分。

此外,大气层中还有水蒸气、臭氧等成分。

这些气体的比例和分布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3.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

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氧气进行呼吸,而大气层中的氧气是生物呼吸的主要来源。

其次,大气层还起到了保护地球的作用。

它吸收了来自太空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和其他有害的辐射,防止它们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

此外,大气层还对地球的温度进行调节,通过吸收和辐射热量,使地球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4.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层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首先,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这种气候变化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其次,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正受到破坏。

臭氧层在吸收紫外线辐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如氯氟烃)的存在,臭氧层正逐渐变薄,使得更多的紫外线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对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5.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保护大气层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关键。

各国政府应采取行动,限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并加强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其次,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也是必要的。

各国应加强监管,控制和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避免对大气层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此外,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减少自己对大气层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
散逸层
一、 大 气 的 铅 直 分 层
电离层 热成层
中间层 对流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厚度变化
空间: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 空间: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 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 18km; 17~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 10~ 中纬地区:平均为10 12km; 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 高纬地区:平均为8 9km; 时间:夏季大于冬季。 时间:夏季大于冬季。
特点: 特点: 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 100m,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65℃ 气温下降0.65℃。) 0.65℃。)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无机质数量较多,主要来源于:尘粒、烟粒、海洋中浪 无机质数量较多,主要来源于:尘粒、烟粒、 花飞溅的盐粒,流星飞逝后留下的灰烬,火山尘埃等 花飞溅的盐粒,流星飞逝后留下的灰烬,火山尘埃等。 作用: 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 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 面的太阳辐射; 面的太阳辐射; 缓冲地面辐射冷却, 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 失去的热量; 失去的热量; 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形成有重要意义。 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形成有重要意义。
第 二 章 地 球 大 气 本 章 内 容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的物理性质 大气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地球大气由三个部分组成: 地球大气由三个部分组成: 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水汽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
一、干洁大气
干洁大气的定义及其成分变化: 干洁大气的定义及其成分变化: 定义: 定义: 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 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 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成分变化: 成分变化: 0~90km,主要成分和含量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0~90km,主要成分和含量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90km以上,氮稍有减少,氧稍有增多, 90km以上,氮稍有减少,氧稍有增多,氩和二氧化碳 以上 明显减少, 明显减少,其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开始离解 。 各种成分介绍: 各种成分介绍: 各成分总体状况: 各成分总体状况:
温 室 效 应 模 式 图
二、水汽
来源: 来源: 主要来自江、 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 植物表面的蒸腾。 植物表面的蒸腾。
时空变化: 时空变化: 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时间: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作用: 作用: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 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氮气( 氮气(N2): 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 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基本原料。 基本原料。 自然条件下,氮气只能通过闪电雷暴作成形成, 自然条件下,氮气只能通过闪电雷暴作成形成,通过降 水过程被植物和土壤吸收利用。 水过程被植物和土壤吸收利用。 氧气( 氧气(O2): 作用: 作用: 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积极参与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积极参与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层: 分层: 下层、中层、上层、对流层顶。 下层、中层、上层、对流层顶。 下层(摩擦层或行星边界层):0-2km 下层(摩擦层或行星边界层): ):0 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 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 在接近地面约30 50m高度以下的气层称为近地气 在接近地面约30~50m高度以下的气层称为近地气 30~ 层,常有雾形成。 常有雾形成。 中层:2-6km 中层: 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 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 有中云和直展云出现,由云滴增大成雨滴的过程 有中云和直展云出现, 多在此层进行,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 多在此层进行,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
分类: 分类: 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出来的物质。 直接从污染源排出来的物质。 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互相作用或与大气正常组 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 分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大 气 污 染 的 危 害
这幅地图显示的是 臭氧空洞。1986年,南 臭氧空洞。1986年 极的臭氧量仅是30年前 极的臭氧量仅是30年前 的一半。 的一半。 1988年 1988年,探测发现 北半球上空臭氧层已比 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 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 年前要薄百分之三 这种变化足以使皮肤癌 的病例大幅增加。 的病例大幅增加。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定义: 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 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分布: 分布: 垂直: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低层大气中; 以下的低层大气中; 垂直: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低层大气中 空间上 水平:城市多,农村少;陆地多,海洋少。 水平:城市多,农村少;陆地多,海洋少。 时间上:冬季多,夏季少;清晨和夜间多,午后少。 时间上:冬季多,夏季少;清晨和夜间多,午后少。
空间变化: 空间变化: 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 垂直: 20km,含量最高; 0~20km,含量最高; 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以上 作用: 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 ), 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二、大气中的杂质
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 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 固体和液体微粒( 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粒子: 气溶胶粒子: 定义: 定义: 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间 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 μm到100μm之间 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分类:液体质粒、固体质粒 分类:液体质粒、 固体质粒的来源: 固体质粒的来源: 有机质数量较少,大多为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细菌等; 有机质数量较少,大多为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细菌等 植物花粉
作用: 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 来源: 来源: 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 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质的燃烧 和分解、火山喷发作用等。 和分解、火山喷发作用等。 时空变化: 时空变化: 时间变化: 时间变化: 白天、晴天、 a) 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 黑夜、阴天、冬季。 黑夜、阴天、冬季。 b) 工业革命前小于工业革命后。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间散逸的特性, 这一层中的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间散逸的特性,是 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二、大气上界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大气上界的高度为 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 1,000~1,200km。 1,000~1,200km。 另一种是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另一种是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大气上界约在2,000 3,000km高度处。 大气上界约在2,000~3,000km高度处。 2,000~ 高度处
来源: 来源: 自然过程形成。 自然过程形成。 火山爆发、风吹扬沙和沙尘暴、雷击森林失火等。 火山爆发、风吹扬沙和沙尘暴、雷击森林失火等。 人为过程造成。 人为过程造成。 工业和交通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 工业和交通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农业上 化肥、农药的喷施,生活上制冷采暖的排放与泄漏等。 化肥、农药的喷施,生活上制冷采暖的排放与泄漏等。
中间层:平流层顶~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气温可降至-83℃以下。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气温可降至-83℃以下。 以下 空气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 空气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 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 中间层顶~ 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中间层顶~800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空气质点在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产生 空气质点在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 电离现象。 电离现象。
表2-1 干洁大气的成分(高度25km以下) 干洁大气的成分(高度25km以下 以下) 气体成分 氮 氧 氩 二氧化碳 臭氧 干洁大气 所占体积(%) 所占体积( 78.08 20.95 0.93 0.032 0.00006 100 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 -147.2 -118.9 -122.0 31.0 -5.0 -140.7 临界压强(大气压) 临界压强(大气压) 33.5 40.7 48.0 73.0 92.3 3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