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环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801b08b4daa58da0114acf.png)
岳阳步步高新天地建设项目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建设单位:岳阳高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7年9月编制单位:湖南美景环保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2 主要编制依据 (2)1.2.1 国家法律、法规 (2)1.2.2 部门规章、规定 (3)1.2.3 地方法规规划 (4)1.2.4 技术导则、标准及规范 (4)1.2.5 其他资料 (4)1.3 评价目的 (5)1.4 评价原则 (5)1.5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6)1.5.1 评价工作等级 (6)1.5.2 评价范围 (7)1.6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7)1.7 评价时段 (7)1.8 评价工作重点 (7)1.9 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路线 (8)第二章工程分析 (9)2.1 项目基本情况 (9)2.1.1 工程概况 (9)2.1.2 主要建设内容 (9)2.1.3 主要平面布局 (11)2.1.4 公用工程 (12)2.1.5 工艺流程 (13)2.1.6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 (14)2.1.7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 (17)2.2 政策相符性分析 (21)2.3 选址合理性分析 (22)2.3.1 用地规划 (22)2.3.2 规划符合性 (22)2.3.3 周边条件相符性 (22)2.3.4 位于调规后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外部 (22)2.3.5 从环境功能区划分析 (23)2.3.6 小结 (23)第三章涉及国家级生态敏感区概况 (24)3.1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24)3.2 自然特征 (24)3.2.1 地理位置 (24)3.2.2 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 (25)3.2.3 水文状况 (25)3.2.4 地表水资源分布 (26)3.2.5 地下水资源状况 (27)3.2.6 气候特征 (27)3.2.7 土壤植被 (28)3.2.8 自然资源 (28)3.3 社会经济特征 (28)3.4 历史沿革与管理现状 (29)3.4.1 功能区划 (31)3.4.2 重点保护对象 (32)第四章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3)4.1 生态功能定位 (33)4.2 现状调查 (33)4.2.1 调查范围 (33)4.2.2 调查方法 (34)4.3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34)4.4 植物及植物多样性调查 (36)4.4.1 评价区植物分布现状 (37)4.4.2 评价区内植物多样性调查 (37)4.5 动物多样性调查 (40)4.6 自然遗迹调查 (40)4.7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40)4.7.1 洞庭湖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0)4.7.2 保护区江豚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2)4.7.3 其他制约因素 (43)4.8 评价区生态现状综合评价 (44)5.1 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影响分析 (45)5.2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6)5.3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7)5.3.1 施工期影响 (47)5.3.2 施工期干扰 (48)5.4 景观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 (49)5.5 环境风险预测分析 (49)5.6 保护区累积生态影响分析析 (50)5.7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影响预测 (50)第六章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55)6.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55)6.2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56)6.2.1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56)6.2.2 废气防治措施 (57)6.2.3 噪声防治措施 (58)6.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58)6.2.5 鸟类保护措施 (59)6.3 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61)6.4 生态监测与监理措施 (61)6.4.1 生态监测 (61)6.4.2 生态监理措施 (62)6.5 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及投资估算 (63)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65)7.1 项目概况 (65)7.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65)7.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66)7.4 综合评价结论 (66)7.5 建议 (66)附件:附件一:岳阳市城乡建设局关于步步高初步设计批复附件二:国土证附件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规文件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与东洞庭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附图3: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调整前)附图4: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图(调整后)附图5:评价区植被分布图附图6:评价区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图附图7:评价区重点保护动物分布图附图8: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整前)附图9: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整后)附录:附录一: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附录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名录附录三: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名录第一章总则1.1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为湖南省辖地级市、第二大经济体,省域副中心城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a51a7084868762cbaed5d1.png)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d2fcecc2cc58bd63186bd55.png)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水环境监测方案
![洞庭湖水环境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13450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4.png)
洞庭湖的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第一章 纲要一.监测目的二.洞庭湖水环境的资料收集三.水环境监测方案四.监测结果以及分析第二章 主要内容一.监测目的1.掌握水质监测的制定方法;2.学会监测断面的选择及优化方法;3.通过对洞庭湖的地表水质监测,了解洞庭湖的水环境现状。
二.洞庭湖水环境的资料收集1.地质与地貌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第四纪至今,均处于振荡式的负向运动中,形成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盆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等 500米左右的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 滨湖岗地低于120米者为侵蚀阶地,低于60米者为基座和堆积阶地;中部由湖积、河湖冲积、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组成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现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
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亿立方,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
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来汇,南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
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
通常年分4口与4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
2.气候与水温湖区年均温16.4-17℃,1月3.8- 4.5℃,绝对最低温-18.1℃(临湘1969年1月31日)。
7月29℃左右,绝对最高温43.6℃(益阳)。
无霜期258- 275天。
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由外围山丘向内部平 原减少。
4-6月降雨占年总降水量50%以上,多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齐集,易成洪、涝、渍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8dd847e45c3b3567ec8bea.png)
武 陵 学 刊
J o u m ̄ o f Wu l i n g
S e p . 2 0 1 3
第3 8 卷第 5期
Vo 1 . 3 8 N o . 5
口环洞庭 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口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李 姣 , 段璐 瑶
.Leabharlann ( 1 . 北京林业 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湖南 师范大学 商学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1 )
了6 0 %的生 活用 水 和 7 0 %的能 源 , 并且产生了 7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2 6
基金项 目: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 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 2 0 1 2 D F B 3 0 0 3 O ) 。
,
作者简介 : 李 姣, 女, 湖南长沙人 ,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摘 要: 城镇化发展有其 自身规律 , 是市场驱动下经济发展 的结果 。洞庭湖 生态经济 区的城镇化进程不仅 应
关注人 口与经济聚集效应, 更应将生态环境纳入视 野 , 使城镇化进程 与生态环境保持协调 。 湖区生态环境脆弱, 城镇 化发展水平不 高, 二者 长期处于交互胁迫状 态。要使城镇化与生 态环境向协调共生的方向转变, 政府主导下的湖 区 城镇化需要在转 变思维方式、 改革行政 管理体制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做实质性努 力。 关键词 : 洞庭湖生态经济 区; 城镇化 ; 生态环境 ;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 F 1 2 4 . 5 ; X 3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0 1 4 ( 2 0 1 3 ) 0 5 — 0 0 1 8 — 0 6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bf42a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c.png)
第36卷第2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2 2023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Jun. 2023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朱丹丹1, 陈兆祺1, 李照全1, 彭高卓2, 刘娜1(1. 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湖南岳阳 414000; 2.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岳阳 414000)摘要:在洞庭湖设置16个监测断面, 收集整理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 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 结果表明, 2014—2018年洞庭湖总体水质逐年改善, 水质由Ⅳ类、Ⅴ类转变为Ⅳ类; 2018年16个监测断面TN浓度为1. 37~2. 28 mg/L, TP浓度为0. 060~0. 095 mg/L; 湖区主要污染为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洞庭湖水质.关键词:洞庭湖; 水质; 污染状况; 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2-0056-05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and itsCountermeasuresZHU Dandan1, CHEN Zhaoqi1, LI Zhaoquan1, PENG Gaozhuo2, LIU Na1(1. Yueyang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2.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Dongting Lake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Abstract: 16 monitoring sections in Dongting Lake were set up to collect and collate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from 2014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in Dongting Lake had improved year by year from 2014 to 2018, with the water quality changing from class IV and Class V to Class IV. In 2018,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TP in 16 monitoring sections were 1.37−2.28 mg/L and 0.060−0.095 mg/L respectively. The main pollution in the lake area is the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river basi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we should improve Dongting Lake’s water quality through the strict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ivers and lakes.Key words: Dongting Lake;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0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来水, 南接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滞洪调蓄区和淡水资源储备区, 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多项功能[1~5]. 由于湖区长期淤积泥沙、人为围湖筑垸等历史原因, 洞庭湖被分割为东、南、西三个湖区[6]. 洞庭湖作为通江湖泊, 湖区水质与上游四水入湖水中氮磷含量密切相关[7~9]. 氮磷的外源输入和内源释放一直是影响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8~10].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问题, 湖区环境治理得到空前加强,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本文利用洞庭湖2014—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 研究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并提出防控对策和措施, 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和数据来源为全面掌握洞庭湖水质状况, 共选取16个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 包括“四水”中的4个断面(樟树港、万家嘴、坡头、沙河口)、“三口”中的1个断面(马坡湖)、洞庭湖三个湖区的10个断面和1个出湖口断面收稿日期: 2022-12-12基金项目: 湖南省生态环境万科项目(2019120525 )作者简介: 朱丹丹, 女,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水质环境监测第2期 朱丹丹,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57 (洞庭湖出口), 洞庭湖三个湖区中, 西洞庭湖区选取南嘴、蒋家嘴、小河嘴3个监测断面; 南洞庭湖区选取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3个监测断面; 东洞庭湖区选取鹿角、扁山、东洞庭湖、岳阳楼4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分布点位如图1所示. 每月上旬定期在这16个监测断面采集表层(0.5 m)水样进行监测. 本文监测数据均来源于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图1 洞庭湖水质监测断面分布1.2 测定和评价方法选取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PH 、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氟化物、铜、锌、铅、硒、镉、砷、汞、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硫化物等21项监测指标, 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各湖区水质类别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划分[11]. 其中, 利用河流标准评价入湖口监测断面总磷指标, 利用湖泊标准评价湖体和出湖口监测断面总磷指标.1.3 数据处理利用Excel 整理统计数据, 利用SPSS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利用SigmaPlot 软件绘图. 水质指标采用监测数据的年度算术平均值.2 结果与分析2.1 水质现状2.1.1 水质类别2018年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水质评价结果见表1. 入湖口4个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 水质状况较好; 三个湖区总体水质为Ⅳ类, 其中南嘴水质为Ⅴ类, 其余断面水质均为Ⅳ类, Ⅳ类和Ⅴ类断面占比分别为90%和10%; 出湖口水质为Ⅳ类, 为轻度污染状况. 洞庭湖全湖总体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况.2.1.2 主要污染物2018年洞庭湖各监测断面TN 和TP 监测数据如图2所示. 各监测断面TN 的变化范围介于1. 37~2.28 mg/L 之间, 高于Ⅲ类标准值(1.0 mg/L), 超标0.37~1.28倍. 从各水域看, 入湖口各监测断面TN 均值低于出湖口, 三个湖区断面中西洞庭湖值最低. 从各监测断面数据来看, 湘江入洞庭湖的樟树港、万家嘴监测点和湘江航道的第一个断面虞公庙的TN 值较高.58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2018年, 各监测断面的TP 变化范围介于0.060~0.095 mg/L 之间, 从各水域看, 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出湖口<入湖口<东洞庭湖. 从各监测断面来看, 马坡湖TP 值最高, 其次为东洞庭湖的扁山, 东洞庭湖各监测断面整体TP 值较高, 说明该湖区污染程度较严重.表1 2018年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水域入湖口 三个湖区 出湖口四水 三口西洞庭湖 南洞庭湖 东洞庭湖 断面名称 樟树港万家嘴坡 头 沙 河 口 马 坡 湖 南嘴蒋家嘴小河嘴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鹿角扁山东 洞 庭 湖 岳 阳 楼 洞庭湖出口 水质类别Ⅱ ⅡⅡ Ⅱ Ⅲ ⅤⅣⅣⅣⅣⅣⅣⅣⅣ Ⅳ Ⅳ(a) TN(b) TP图2 2018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 2.2 水质类别演变状况2.2.1 水质类别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类别逐渐趋好(图3). 2014年、2016年Ⅴ类水质占比不高, 约为10%; 2015年Ⅴ类水质占比约为72%; 2017年、2018年没有Ⅴ类水质断面, 水质逐渐转变为Ⅳ类.图3 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类别第2期 朱丹丹,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592.2.2 总氮污染物 2014—2018年洞庭湖TN 演变状况如图4所示, TN 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年均值在1.37~2.75 mg/L 之间变化, 均高于Ⅲ类水标准值(1.0 mg/L). 从空间趋势分析, 入湖口断面中, TN 浓度年均值最高的为樟树港断面, 2015年达到最高值2.75 mg/L, 坡头断面TN 浓度年均值相对较低. 三个湖区和出湖口断面中, 西洞庭湖TN 浓度指标优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 洞庭湖出口TN 浓度最高, 东洞庭湖、南洞庭湖次之, 西洞庭湖TN 浓度最低, 三个湖区中, 东洞庭湖对全湖区TN 浓度影响最大.2.2.3 总磷污染物2014—2018年洞庭湖TP 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总体呈现为先升后降状态. 入湖口5个监测断面TP 浓度变化范围介于0.06~0.17 mg/L 之间, 其中马坡湖的TP 浓度最高, 万家嘴TP 浓度最低. 三个湖区和出湖口监测断面TP 浓度变化范围介于0.06~0.12 mg/L 之间, 分布规律较为接近, 变化规律平缓, 2015年TP 浓度达到最高, 然后逐年下降. 洞庭湖出口TP 浓度最高, 东洞庭湖水质略优于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图4 2014—2018年洞庭湖总氮演变状况图5 2014—2018年洞庭湖总磷演变状况综上分析可知, 洞庭湖为典型的过水性湖泊, 其污染状况不仅与洞庭湖三个湖区自身污染状况有关, 而且与上游来水水质有密切关系. 2014—2018年, 上游四水TN 浓度年均值由2.10 mg/L 下降至1.78 mg/L, TP 浓度年均值由0.097 mg/L 下降至0.073 mg/L, 分别下降15.2%、24.7%; 洞庭湖湖区TN 浓度年均值由1.94 mg/L 下降至1.71 mg/L, TP 浓度年均值由0. 083 mg/L 下降至0. 067 mg/L, 分别下降11. 9%、19. 3%, 与洞庭湖水质逐年变好的趋势一致.6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3 原因分析与防治建议3.1 洞庭湖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影响洞庭湖水质变化的因素较多, 包括水文情势变化、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洞庭湖氮、磷元素超标是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12,13].2015年, 洞庭湖湖区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2.7×106公顷, 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对洞庭湖水体TN、TP贡献率超过70%, 是洞庭湖水体TN、TP超标的主要原因[14].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位推动下,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要求, 沿湖各地都制定了专项环境整治方案, 对湖区沿线的化工企业等加大了整治力度, 同时关停了大批造纸企业,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逐渐好转. 近几年, 沿湖地区对洞庭湖水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积极开展“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 促进了湖区水质改善.3.2 洞庭湖水环境防治建议(1)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有机肥种植, 减少耕地农业污染. 合理规划四水、洞庭湖沿线干线及支流畜禽养殖区、限养区、适养区, 加强区域管控. 加强水产养殖业尾水污染防治, 推广稻田养殖、清水养殖等技术.(2)防治工业点源污染.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关停湖区沿线污染重、能耗高、技术落后的企业. 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监管, 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实时监控, 对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 按照有关政策对连续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3)推进河湖生态修复. 加快推进对三口水系及洞庭湖部分湖区底泥开展综合整治, 净化内源污染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研究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增强河湖水体的连通与流动性, 促进水质改善.4 结束语从时间演化状况来看, 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总体趋好, 水质逐渐由Ⅳ类和Ⅴ类转变为Ⅳ类. 从空间分布上看, TN浓度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入湖口<出湖口, 变化范围介于1.37~2.75 mg/L之间; TP浓度各湖区分布规律较为接近, 出湖口TP浓度略高于其他湖区. 洞庭湖水质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水文情势变化、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2015年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 针对洞庭湖水质现状, 本文从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水环境的防治建议.参考文献:[1]王丽婧, 汪星, 刘录三, 等. 洞庭湖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1): 1−7.[2]熊鹰, 汪敏, 袁海平, 等. 洞庭湖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演化[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7): 1292−1301.[3]蔡佳, 王丽婧, 陈建湘, 等. 西洞庭湖入湖河流磷的污染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 31(1): 70−78.[4]吴丁, 方平, 李照全, 等. 东洞庭湖区芦苇群落生长对水质的影响[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3−68.[5]庄琼华, 王琦, 欧伏平. 东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9−73.[6]李景保. 近数十年洞庭湖湖盆形态与水情的变化[J]. 海洋与湖沼, 1992, 23(6): 626−634.[7]王子为, 林佳宁, 张远, 等. 鄱阳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控制限值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5): 1163−1169.[8]熊剑, 喻方琴, 田琪, 等. 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J]. 湖泊科学, 2016, 28(6): 1217−1225.[9]李琳琳, 卢少勇, 孟伟, 等.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J]. 科技导报, 2017, 35(9): 13−22.[10]赵晏慧, 李韬, 黄波, 等. 2016—2020年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湖泊科学, 2022, 34(5):1441−1451.[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12]胡光伟, 毛德华, 李正最, 等. 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综述[J]. 自然灾害学报, 2013, 22(5): 44−52.[13]彭莹莹. 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6.[14]秦迪岚, 罗岳平, 黄哲, 等.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8): 193−198.。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构想--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为视角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构想--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4fb8b5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0.png)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构想--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为视角邝奕轩【摘要】当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又给该区域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树立结构多元化、产业“两型”化、循环经济社会化、区域一体化和服务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区域一体化三个方面实施发展精准农业、建设绿色工业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大循环”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和行政体制改革等举措,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is faced in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we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structural diversification,“two-oriented”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socializ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s also proposes such development measures as developing precision agriculture,building green industrial system, building modern service system,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general circulation, pushing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期刊名称】《武陵学刊》【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25-28,99)【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区域一体化【作者】邝奕轩【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F127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4890e6551810a6f5248656.png)
课程:环境经济学班级:xx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组员: xx(14%)目录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2、1生态服务功能 (5)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3、1、3质质量演变 (7)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4、1围湖造田(图4-1) (8)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4、2三峡工程 (13)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4.3外来生物 (13)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6、治理措施 (16)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7、总结与建议 (18)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稀释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同时三峡工程的螺钉也对洞庭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四十三种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和水灾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在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强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遥望洞庭山水翠——湖南开展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纪实
![遥望洞庭山水翠——湖南开展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纪实](https://img.taocdn.com/s3/m/1a4fe4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d.png)
22 信息化测绘“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冬日的洞庭湖边,白色芦苇迎风摆动,湖水和天际线连成一线,水天一色,辽阔无垠。
“洞庭湖又变美了!”一直在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从事遥感工作的贺秋华感叹道。
历史与担当洞庭湖变美,水质变好,生态得到改善,有一份成绩得益于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的遥感工作。
“洞庭湖位于长江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联的吞吐型湖泊,具有调节江河径流、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洞庭湖实行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十分重要。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由湖南省遥感中心等单位组建而成)的遥感监测工作对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余德清,也是洞庭湖博物馆的专家,从事洞庭湖区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研究近30年,谈起洞庭湖的遥感历史娓娓道来。
余德清介绍,湖南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洞庭湖资源环境监测,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遥感数据获取来看,当时只有美国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可供使用,现在国内外可用的遥感数◎ 王丽容遥望洞庭山水翠——湖南开展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纪实据达十余种。
从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来看,从最初的70多米发展到现在的亚米级。
从遥感数据覆盖的频次来看,从18天的时间间隔发展到可自主编程在几小时内完成一次覆盖。
从遥感数据的处理来看,由最原始的计算机处理发展到轻便易携带可随时进行处理的移动图形工作站。
从处理时间来看,从几天甚至上月的处理时间发展到在1小时内可完成几十平方千米遥感数据的处理。
余德清还记得,过去从事遥感工作的人少,历史资料也很欠缺。
为掌握更多关于洞庭湖的情况,他和同事到湖南省图书馆找到了馆内珍藏的1896年由德国传教士带队测绘的洞庭湖全图。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一直对洞庭湖十分关注。
2014年,国务院批复我省呈报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
![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40d09f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3.png)
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邵国生;张建波【摘要】本文从局部水域富营养化、水环境及水资源状况、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三峡工程运行引发的洞庭湖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由此产生的湖泊生态安全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外源污染控制、合理调配水资源、强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开展生态监测与研究”等综合性生态安全防范对策建议。
%From the aspects of local waters rich status, wetland area,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author nutrition,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explained the run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has rais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Dongting Lake, analyzed features and the causesof ecological security problem which cased, and proposed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security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as "strengthening outside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reasonable provisioning water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nature reserve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生态安全;洞庭湖;三峡工程【作者】邵国生;张建波【作者单位】湖南省环保厅,湖南长沙410014;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岳阳4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泊面积2625km2,总容积 174亿m2,年均入湖径流量3018亿m2。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318c38f7fab069dc502201ea.png)
载力时空动态变化@ 等方面, 而基于土地利用数量和程 度变化的生态承 载力响应研究则处于初 始阶段④ 。 随着
社会经济活动 的不断加强 ,人们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数
量、 规模和程度也随之加大和深入, 关于如何协调人地 关 系 ,定量地权衡 区域生态系统对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系统的支撑和供容能力的探讨,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和现实意义。就洞庭湖区而言, 其生态l 生 极弱, 而社会
包括汉寿县、 华容县 、 汨罗市、 岳阳县和临湘市; 三类是土地利用程度 变化和 区域相对 变化都较 小, 主要 包括 南县 、 沅江 市、 桃江县和湘阴县 ; 四类是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较 小而区域相对 变化较 大, 主要 包括澧县 、 临澧县、 桃源县、 津市和安 乡 县。第二 , 生态承栽 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状态可分为 4类 : 强超载 、 超载、 弱低载和低载 , 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相一 致。第三, 生态承载力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 土地利用程度 变化率、 区域差异综合指数呈现较 强的相关性 , 土地利 用 程度变化越快则生态承载力变化越大、 土地利用程度越高则生态承栽力越低。
2 0 1 3年第 5期
熊建 新
刘淑华
李
文
洞庭湖 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 响应
2 5
一
研 究 区域 概况
式 中, &、 I s 酊 分 别代 表某 区域 某种 土 地利 用类 型 研 究初期 及末期 在本 区域 内的 比例 ; 、 分别 代 表全 区某 种 土地 利用 类型研 究 初期 及 末期 在 全 区 内的比例 ; n为土地利用类 型数 。 若 P> 0 , 说 明 某 区 域 某 种 土 地 类 型 利 用 变 化 幅 度 大 于 全 区 该 类 土地 的变 化 , P< O则 表 示 小 于 全 区 该 类 土
洞庭湖四口水系水资源利用思路探析
![洞庭湖四口水系水资源利用思路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0cc6f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4b.png)
洞庭湖四口水系水资源利用思路探析徐慧娟;许多;肖华【摘要】从水资源、防洪和水生态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洞庭湖四口水系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洞庭湖四口水系地区洪水资源的利用思路,初步分析其综合治理对水资源利用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湖泊水系水体污染加剧、洪水和内涝渍灾依然严重.提出了建闸控制、水系优化、河道整治、设施改造、调蓄水源等方面的治理方案和思路,初步分析了四口水系综合治理措施.【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快报》【年(卷),期】2013(034)012【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利用;综合治理措施;洞庭湖【作者】徐慧娟;许多;肖华【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9对洪水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3]。
目前对洞庭湖的洪水特性研究文献包括防洪调度决策、洪水演进模型、水沙关系[4~6],而对洪水利用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
为此,本文根据洞庭湖区水资源现状,科学分析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以解决四口洪道存在的防洪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为重点,针对不同特点,提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同时分析了基于四口水系优化、河道整治等建设平原型水库的可行性[7~10]。
1 研究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洞庭湖位于荆江河段南岸,湖南省北部,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 km2,容积167亿m3;南汇湘、资、沅、澧四水,北纳松滋、虎渡河、藕池河四口分泄的长江洪水,东接汩罗江和新墙河水。
江河来水进入洞庭湖后经湖泊调蓄,由城陵矶北注入长江。
四口水系即松滋、虎渡、藕池、调弦四河,河道总长965 km,是荆江和洞庭湖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荆江河段防洪安危关系重大。
研究区的水系概化图见图1。
洞庭湖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障碍因素类型分区——以岳阳市为例
![洞庭湖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障碍因素类型分区——以岳阳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4d14e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f.png)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0(1):107–112.DOI:10.13331/ki.jhau.2024.01.016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引用格式:蒋婷,谢红霞,罗喆,李思,段良霞,周清.洞庭湖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障碍因素类型分区——以岳阳市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0(1):107–112.JIANG T,XIE H X,LUO Z,LI S,DUAN L X,ZHOU Q.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obstaclefactor types in Dongting Lake region: a case study of Yueyang City[J].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4,50(1):107–112.投稿网址:洞庭湖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障碍因素类型分区——以岳阳市为例蒋婷,谢红霞,罗喆,李思,段良霞,周清*(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基于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岳阳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利用障碍度函数模型,划分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区,分析平原低阶、丘陵下部、丘陵中部各等级耕地的主要障碍类型区。
结果表明:1) 岳阳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61,耕地质量良好,以中等、高等地为主,面积共计2.795×105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0%;高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低阶和丘陵下部,中、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低阶、丘陵下部和丘陵中部。
2) 高等地中,平原低阶的水田以排水能力和有效磷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分别为50.03%、41.72%;丘陵中部的水田以速效钾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45.26%,丘陵下部的水田以pH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32.37%;中等地中,平原低阶、丘陵下部的水田以排水能力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分别为52.51%、53.89%,丘陵中部的水田以灌溉能力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33.96%;低等地中,平原低阶、丘陵下部水田均为排水能力障碍类型区,丘陵中部的水田以排水能力障碍类型区为主,占比为92.06%;高等、中等、低等地中平原低阶、丘陵下部、丘陵中部的旱地均为灌溉能力障碍类型区。
基于ANN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预警研究
![基于ANN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预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98feea9b89680203d8250b.png)
us i n g s t a t e ・ s p a c e t e c h n i q u e s a nd a ti r ic f i a l ne u r a l ne t wo r k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a r r yi n g e a p a c i t y o f f o r e c a s t i n g s ys t e m f o r Do n g t i n g La k e
Abs t r a c t :F o r e c a s t i n g s y s t e m f o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a r r y i ng c a p a c i t y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ba s i s t o d e t e r mi n e e c o s y s t e m s u s t a i n a bl e c a r r y i n g. By
第3 4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e n t r a l S o u t h U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r e s t r y& Te c h n o l o g y
、 , o 1 . 3 4 No . 2 F e b .2 0 1 4
基于 A N N的洞庭湖 区生态承载力预警研究
熊建 新, 陈端吕, 彭保发 , 王亚 力
( 湖 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 学院,湖 南 常德 4 1 5 0 0 0 )
摘 要 :生态承载 力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 可持续承载 的重要依据 。利用状态空 间法和人 工神经 网络模型对洞 庭 湖区生态承载 力进 行预警分析 ,结果表 明: ( 1 )景气预警上 ,洞庭湖 区 2 0 0 1 ~2 0 1 0生态承载力整体上 处于 中 警状态 ,反映 出湖 区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的协调性较差 ,生态系统 可持 续性较弱 。洞庭湖 区 1 7个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0266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3.png)
第36卷第3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3 2023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Sep. 2023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彭娴, 朱丹丹, 熊剑(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湖南岳阳414000)摘要:为了解洞庭湖水体污染来源及其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在对2020年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 以2014年为基准年, 对洞庭湖入湖河流及周边等污染来源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 (1)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 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 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 全湖属中度富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较, 入湖河流、湖体总体水质为优和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 西、南洞庭湖区域中营养水平亦未变化. (2)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 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 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 其中TN通量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 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 (3)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 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 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关键词:洞庭湖; 污染源; 污染物通量; 污染负荷; 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3-0050-07Analysi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ollutionSources in Dongting LakePENG Xian, ZHU Dandan, XIONG Jian(Yuey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water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and its impact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data in 2020, a mor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ollution sources of the river entering the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ere carried out with 2014 as the base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2020, the main water pollution factors of Dongting Lake were TN and TP,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entering the lake was good,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the lake body and the exit section was slightly polluted, and the whole lake was at a moderate eutrophic level. Compared with 2014 and 2017,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and lake body into the lake was excellent and the status of light pollution didn’t change. The nutrient level in the west and south Dongting Lake also did not change. (2) In 2014, the total pollution load of TN, TP and COD into Dongting Lake was 56.45×104t, 26.97×103t and 280.01×104t, respectively, and the pollutant flux into the lake was the main factor. Among them, TN fluxes were dominated by Yuanjiang River, Xiangjiang River and Songzi River, which account for 73.3%, 74.4% and 81.2% of the total fluxes, respectively. (3) The pollutant fluxes of rivers into Dongting Lake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ant input, and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Dongting Lak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navigation pollution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Dongting Lake.Key words: Dongting Lake; pollution source; pollutant flux; pollution load; impact analysis0 引言洞庭湖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湖, 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和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及国际重要湿地. 2014年,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担负起洞庭湖区乃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近十年来, 洞庭湖区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洞庭湖氮磷持续超标、局部水域水华频发, 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5]. 为此, 2015—2016年, 湖南省环保厅组织开展洞庭湖区污染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旨在掌握洞庭湖区污染源结构状况、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 找出洞庭湖主要的环境问题, 为洞庭湖区产业结构调整、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鉴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尚未公布, 本文采用2014年为基准年的洞庭湖区污染源调查数据以及2014、2017、2020年水质基础数据来研究分析洞庭湖污染来源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收稿日期: 2023-01-05作者简介: 彭娴, 女,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水环境质量监测第3期彭 娴, 等: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51文[6~11]分别开展了洞庭湖水体污染物通量、洞庭湖污染源入湖负荷及入湖河流污染物输入、洞庭湖水环境状况与洞庭湖污染源治理对策等不同方面的研究, 但缺少对洞庭湖多污染来源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水环境影响的系统分析, 也缺少入湖负荷主要污染物COD 的分析,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在分析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洞庭湖区污染源、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以及洞庭湖大气降水、船舶航运等外来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包括COD)输入负荷组成与分布特征, 较全面分析了洞庭湖污染来源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这对于全面了解洞庭湖污染来源, 进一步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 提升洞庭湖生态环境质量,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从而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区域污染源研究区域为湖南省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3市各区和长沙市望城区, 其中包含岳阳、常德、益阳3市所属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园区)、农场管理区, 见表1.表1 湖南省洞庭湖区范围地级市 县级行政区长沙市 望城区岳阳市 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含建新农场)、汨罗市、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临湘市、平江县、屈原管理区常德市 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澧县、津市市、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贺家山原种场、涔澹农场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安化县、桃江县、大通湖管理区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研究区域为入湖口、湖体、出湖口水域, 具体水质监测断面设置如图1所示.图1 洞庭湖水体水质采样断面分布图1中, 5个入湖口河流断面分别为湘江樟树港、资江万家嘴、沅江坡头、澧水沙河口、三口松滋河马坡湖; 4个东洞庭湖水体断面分别为鹿角、扁山、岳阳楼、东洞庭湖; 3个南洞庭湖水体断面分别为52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 3个西洞庭湖水体断面分别为南嘴、蒋家嘴和小河嘴; 1个出湖口断面为洞庭湖出口. 1.2 研究方法洞庭湖水体各区域水质类别、整体水质状况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进行水质类别单因子和整体水质状况评价, 其中入湖口断面的总磷按河流标准(0.2 mg/L)进行评价, 湖体和出湖口断面的总磷按湖、库标准(0.05 mg/L)进行评价.湖泊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 和透明度5 项, 参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中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方法进行换算.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及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 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量采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编制的《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中南区的产排系数进行核算.入湖河流入洞庭湖的污染物总量(通量)按下式计算[10]:.ij ij i F C Q =⨯其中ij F 为第i 月第j 种物质的平均通量(t); ij C 为第i 月第j 种物质的平均浓度(mg/L); i Q 为第i 月的流量通量(m 3).大气降水污染物输入按下式计算[12]:.C A h c =⋅⋅降水其中C 降水为大气降水污染物输入量(t); A 为洞庭湖湿地面积(km 2); h 为洞庭湖湿地区域范围内的年降水量(mm/a); c 为降水中污染物的浓度(mg/L).洞庭湖区污染源污染物入湖负荷=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入湖系数.洞庭湖区各类污染源的入湖系数参考文[13]确定. 污染源调查数据以2014年为基准年, 来源于洞庭湖区各区(县、市)行政主管部门, 2020年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以及2014、2017年比对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 结果与讨论2.1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2.1.1 主要污染因子现状与变化趋势洞庭湖入湖河流、周边污染源入湖主要污染物为TN 、TP 、COD, 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 、TP [1,4,5]. 洞庭湖各水域TN 、TP 、COD 现状年均值见表2, 变化趋势如图2~5所示.2020年洞庭湖16个断面TN 年均值范围在1.27~1.88 mg/L 之间, 全湖TN 年均值1.63 mg/L, 均明显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限值(1.0 mg/L). 空间分布上, 入湖口TN 年均值高于出湖口, 出湖口TN 年均值高于湖体, 湖体TN 年均值以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最低.2020年洞庭湖各水域TP 年均值范围在0.040~0.078 mg/L 之间, 全湖TP 年均值0.064 mg/L, 除小河嘴外其他10个湖体断面的TP 年均值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湖、库Ⅲ类标准限值(0.05 mg/L). 各水域TP 年均值排序为: 四水<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出湖口<东洞庭湖<三口(图2).2020年洞庭湖各水域COD 年均值范围在6.0~10.8 mg/L 之间, 全湖COD 年均值7.9 mg/L, 16个湖体断面的COD 年均值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20 mg/L). 各水域COD 年均值排序为: 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三口<东洞庭湖<四水<出湖口.由图3~5可知, 洞庭湖水体TP 、TN 、COD 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与2014年相比, 2020年全湖TP 、TN 、COD 年均值分别下降了0.029 mg/L 、0.37 mg/L 、0.5 mg/L.与2017年相比, 2020年全湖TP 、TN 、第3期彭 娴, 等: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53COD 年均值分别下降了0.014 mg/L 、0.20 mg/L 、1.2 mg/L.表2 洞庭湖各水域TN 、TP 、COD 年均值及水质类别水域 断面名称 TP/ mg/L TN / mg/L COD / mg/L 水质类别 2014 2017 2020201420172020201420172020 2014 2017 2020入湖口 樟树港 0.071 0.078 0.070 2.54 2.10 1.8610.010.510.8Ⅱ类 Ⅱ类 Ⅱ类万家嘴0.058 0.065 0.055 2.13 2.14 1.888.27.40 6.8 Ⅱ类 Ⅱ类 Ⅱ类坡头 0.095 0.062 0.044 1.87 1.55 1.758.97.2 6.5 Ⅱ类 Ⅱ类 Ⅱ类沙河口 0.093 0.064 0.050 1.99 2.12 1.2813.010.99.9 Ⅱ类 Ⅱ类 Ⅱ类马坡湖 0.162 0.112 0.078 1.98 1.97 1.7413.311.77.6 Ⅲ类 Ⅲ类 Ⅱ类西洞庭湖 南嘴0.107 0.088 0.067 1.96 1.86 1.887.710.68.7 Ⅴ类 Ⅳ类 Ⅳ类蒋家嘴 0.084 0.062 0.060 1.76 1.61 1.33 4.6 6.9 6.0 Ⅳ类 Ⅳ类 Ⅳ类小河嘴 0.073 0.059 0.040 1.68 1.58 1.31 4.9 6.8 6.3 Ⅳ类 Ⅲ类 Ⅲ类南洞庭湖 万子湖0.073 0.067 0.053 1.69 1.60 1.27 5.78.1 6.7 Ⅳ类 Ⅳ类 Ⅳ类横岭湖 0.092 0.065 0.062 1.78 1.66 1.48 6.57.6 6.7 Ⅳ类 Ⅳ类 Ⅳ类虞公庙 0.078 0.069 0.063 2.53 2.07 1.798.19.08.4 Ⅳ类 Ⅳ类 Ⅳ类东洞庭湖鹿角 0.086 0.083 0.059 2.07 1.87 1.748.19.27.0 Ⅳ类 Ⅳ类 Ⅳ类扁山 0.080 0.084 0.068 1.93 1.93 1.679.010.29.8 Ⅳ类 Ⅳ类 Ⅳ类东洞庭湖 0.084 0.068 0.061 1.92 1.66 1.779.211.17.6 Ⅳ类 Ⅳ类 Ⅳ类岳阳楼 0.085 0.084 0.067 2.10 1.83 1.688.79.47.9 Ⅳ类 Ⅳ类 Ⅳ类出湖口 出湖口0.097 0.078 0.064 2.09 1.78 1.668.69.49.0 Ⅳ类 Ⅳ类 Ⅳ类全湖0.089 0.074 0.0602.001.831.638.49.17.9 Ⅳ类 Ⅳ类 Ⅳ类图2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TN 、TP 年均浓度分布 图3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TP 年均浓度变化趋势图4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TN 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图5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COD 年均浓度变化趋势0.0200.0400.0600.0800.1000.1200.1400.1600.180T P /m g /L2014201720201.001.502.002.503.00T N /m g /L 2014201720204.06.08.010.012.014.0C O D /m g /L20142017202054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2.1.2 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2020年入湖口、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水质类别见表2. 洞庭湖5条入湖河流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Ⅱ类, 洞庭湖湖体和出湖口11个断面中除小河嘴断面为Ⅲ类外, 其余10个断面均为Ⅳ类. 其中, 5个入湖口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0%, 总体水质为优. 湖体和出湖口11个断面中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1%和90.9%, 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2020年各断面水质类别与2017年相同, 与2014年相比较, 2020年水质类别除马坡湖由Ⅱ类变为Ⅲ类和南嘴由Ⅴ类变为Ⅳ类外, 其他断面水质类别均未发生改变. 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和湖体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的状况也没有变化.洞庭湖各水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布与变化趋势见表3. 2020年洞庭湖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49.6, 属中营养; 各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在43.2 ~ 50.1之间. 西、南洞庭湖区域处于中营养水平; 东洞庭湖区域的东洞庭湖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1, 属中轻度富营养水平, 其他10个断面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低于50, 处于中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 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区域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小于50, 处于中营养水平,状态未发生变化, 东洞庭湖区域2014年各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小于等于50, 处于中营养水平, 2017年扁山、东洞庭湖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大于50, 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表3 洞庭湖各水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布与变化趋势湖区 西洞庭湖 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断面名称 南嘴 蒋家嘴 小河嘴 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鹿角扁山东洞庭湖 岳阳楼 洞庭湖出口2014年TLI(∑) 48.8 44.3 45.1 46.046.347.247.948.650.0 49.3 49.5 营养状态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2017年 TLI(∑)47.2 43.8 43.8 46.247.046,648.550.150.1 49.8 50.5营养状态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营养轻度 富营养 2020年TLI(∑) 49.2 46.3 43.2 43.946.246.248.848.250.1 48.9 48.7 营养状态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2.2 洞庭湖污染来源与特征输入洞庭湖污染负荷总量包括湖区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污染源污染物排入量、四水三口上游河流的入湖量、大气降水、船舶航运排放的污染物, 见表4.由表4可知, 2014年入洞庭湖TN 、TP 、COD 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 、26.97×103 t 、280.01×104 t. 其中, 入湖河流TN 、TP 、COD 通量分别为49.93×104 t 、21.23×103 t 、242.11×104 t,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表4 2014年洞庭湖输入的主要污染物TN 、TP 、COD 污染负荷组成特征污染来源 TN / 104 t占比 / % TP / 103 t 占比 / % COD / 104 t 占比 / %工业源 工业废水 0.53 0.9 0.10 0.4 2.85 1.0 农业源农田径流 0.58 1.0 0.35 1.3 − −畜禽养殖 2.22 4.0 3.25 12.1 21.77 7.8 水产养殖0.33 0.6 0.58 2.1 3.17 1.1 生活源城镇生活 1.29 2.3 0.92 3.4 8.18 2.9 农村生活0.57 1.0 0.50 1.8 1.91 0.7 污染源入湖负荷合计5.52 9.8 5.7 21.1 37.88 13.5 大气降水 1.00 1.8 0.037 0.2 − −航道航运 0.003− 0.002 − 0.018 −入湖通量 49.93 88.4 21.23 78.7 242.11 86.5 入湖总负荷56.453 100 26.969 100 280.008 100第3期彭娴, 等: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55如图6所示, 入洞庭湖COD通量以沅江(32.5%)、湘江(23.7%)、松滋(17.1%)为主, 占入湖总通量的73.3%; 入洞庭湖TN通量以湘江(30.7%)、沅江(29.0%)、松滋(14.7%)为主, 占入湖总通量的74.4%; 入洞庭湖TP通量以沅江(34.4%)、松滋(28.7%)、湘江(18.1%)为主, 占入湖总通量的81.2%.湖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入湖负荷TN 5.52×104 t、TP 5.7×103 t、COD 37.88×104 t,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9.8%、21.1%、13.5%. 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 两种污水中TN、TP、COD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6.3%、15.5%、10.7%. 洞庭湖大气降水、船舶航运排放的污染物占入湖总负荷的比例甚微, 其污染负荷TN占比仅为1.8%, TP占比仅为0.2%.图6 四水、三口入洞庭湖主要污染物通量分布2.3 洞庭湖输入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目前, 洞庭湖的TN和TP均出现超标, 营养状态总体处于中营养水平, 局部区域中东洞庭湖区呈轻度富营养状态[3~5]. 尽管湖南省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控制水质污染, 在大力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洞庭湖TN、TP浓度有所下降, 但是洞庭湖水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水生态健康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从入湖污染负荷构成方面来看, 四水、三口水系输入洞庭湖TN 49.93×104 t、TP 21.23×103 t, 分别占入湖负荷总量的88.4%、78.7%, 是洞庭湖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其中, 湘江、沅江、松滋河径流量大, 氮磷含量较高, 输入洞庭湖TN 37.12×104t、TP 17.24×103 t, 分别占入湖负荷总量的65.7%、63.9%, 是影响洞庭湖水质的主要入湖河流. 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总量)作为湖泊污染负荷重要来源, 其入湖量的大小不仅影响湖泊的换水周期和自净能力,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湖泊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14], 体现为若入湖河流氮磷含量较高, 则对洞庭湖湖体水质有不利的影响; 相反, 若入湖河流氮磷含量低, 则对洞庭湖湖体水质有改善的作用. 根据洞庭湖水系分布, 松滋、澧水入西洞庭湖, 沅水、资水入南洞庭湖, 湘江入东洞庭湖. 2014、2017、2020年松滋入湖口TN、TP浓度高于西洞庭湖, 湘江入湖口TN、TP浓度高于东洞庭湖, 资水入湖口TN高于南洞庭湖, 对洞庭湖水质有不利影响; 2014、2017、2020年资水TP浓度低于南洞庭湖, 2017、2020年沅水TN浓度低于南洞庭湖, 对洞庭湖水质有改善作用. 因此, 加强对入湖河流流域污染源的治理尤为重要.三峡工程运行后, 洞庭湖出现枯水期水位抬升、汛期洪水位降低、减缓淤积的正向效应, 亦出现枯水期提前和延长、秋旱加剧、含沙量减少、透明度增加等现象[4,5,15]. 同时三口来水来沙量减少也使TN、TP 等污染物滞留系数增大, 湖水透明度增加, 藻类光合作用增强, 藻类更易于生长和繁殖,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风险.本地流域污染源工业结构性水污染明显, 农村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对局部水域水质的影响比较明显. 虽然本地流域污染源输入洞庭湖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5.52×104t、5.70×103 t, 只占入湖负荷总量的9.8%、21.1%, 但其输入洞庭湖后会进一步加剧洞庭湖水质污染, 同时增加洞庭湖富营养化风险.由于洞庭湖水体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负荷TN占比仅为1.8%, TP占比仅为0.2%, 故可知其对洞56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因此对洞庭湖污染的控制, 在主要加强控制入湖河流输入污染物通量的同时, 不能忽视湖区工业、生活污染源及农业面源(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的影响.3 结束语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 入湖河流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 总体水质为优; 湖体和出湖口11个断面除小河嘴断面为Ⅲ类外, 其余10个断面均为Ⅳ类, 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 2020年东洞庭湖区域的东洞庭湖断面属轻度富营养水平, 其他断面属中营养水平. 与2014、 2017年相比较, 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和湖体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 西、南洞庭湖区域为中营养水平的状况也未发生变化.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 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 其中, 入湖COD、TN、TP通量又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 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四水、三口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 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本地流域污染源对局部水域的影响比较明显, 其氮磷输入进一步加剧了洞庭湖水质污染, 同时也增加了洞庭湖水质富营养化风险.参考文献:[1]田琪, 李利强, 欧伏平, 等.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及形态组成特征[J]. 水生态学杂志, 2016, 37(3):19−25.[2]王伟, 卢少勇, 金相灿, 等. 洞庭湖沉积物及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12F): 6−10.[3]黄代中, 万群, 李利强, 等. 洞庭湖近20年水质与富营养化状态变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1): 27−33.[4]王琦, 欧伏平, 张雷, 等. 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843−1849.[5]吴可方, 欧伏平, 王丑明. 东洞庭湖秋季氮磷营养盐结构及水华风险分析[J]. 人民长江, 2018, 49(23): 21−26+73.[6]田泽斌, 王丽婧, 李小宝, 等. 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9): 1008−1015.[7]吴丁, 方平, 李照全, 等. 东洞庭湖区芦苇群落生长对水质的影响[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3−68.[8]秦迪岚, 罗岳平, 黄哲, 等.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8):193−198.[9]方平, 李照全, 庄琼华, 等. 2018—2022年洞庭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6(2): 50−55.[10]郭晶, 连花, 李利强,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J]. 水生态学杂志, 2019, 40(4): 1−7.[11]朱丹丹, 陈兆祺, 李照全,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6(2): 56−60.[12]王小治, 尹微琴, 单玉华, 等. 太湖地区湿沉降中氮磷输入量: 以常熟生态站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10): 2487−2492.[13]袁正科. 洞庭湖湿地资源与环境[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4]许朋柱, 秦伯强. 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J]. 湖泊科学, 2005,17(3): 213−218.[15]张细兵, 卢金友, 王敏.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及其影响初步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6): 640−643.。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0285b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8.png)
4 350 km2,1995年己减少至2 625时,1949年以来减小了40%。洞庭湖区容积由1949
年的293亿m3减少至1995年的167亿in3,约减少了43%。 从1974年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3.7cm,其中西洞庭湖底平均抬高7cm,湖底高
揭秘中国最大的自然湖泊洞庭湖
![揭秘中国最大的自然湖泊洞庭湖](https://img.taocdn.com/s3/m/400662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8.png)
揭秘中国最大的自然湖泊洞庭湖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自然湖泊之一。
本文将揭秘洞庭湖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特征洞庭湖地处湖南省中部,北纬29°10’至30°40’,东经111°30’至113°40’之间。
湖面总面积为260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573公里。
洞庭湖水深平均为2.5米,最深处可达9米。
二、生态环境1. 水质洞庭湖的湖水清澈,水质优良。
湖水富含矿物质和有机物,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植被的生长。
2. 湿地洞庭湖周边是大片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湿地是珍稀的鸟类、鱼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3. 物种资源洞庭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库之一,拥有大量珍稀鱼类品种,如淡水虾、鲶鱼等。
此外,湖区还生长着许多荷花、芦苇等湿地植被,景色秀丽。
三、经济意义1. 渔业资源洞庭湖是湖南省重要的渔业基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青鱼、鲢鱼、鳙鱼等品种广受市场欢迎,对当地渔民的生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农田灌溉洞庭湖水可用于灌溉周边农田,使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3. 旅游业洞庭湖的秀丽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们可以乘船游览湖面,欣赏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体验湖区独特的水乡魅力。
四、文化价值洞庭湖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
洞庭湖周边的居民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他们以船居渔舟为家,依湖而居,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
在洞庭湖周边的古村落中,可以欣赏到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作品。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洞庭湖千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五、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湖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加强对水质的监测与治理,限制过度捕捞行为,推动湿地保护等。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d55be42e3f5727a4e9628e.png)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5年)1、基本概况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天然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208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6.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洞庭湖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湖区环境有所改善,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逐步减少,年均浓度不断降低。
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方案实施范围为洞庭湖流域湖南部分,覆盖湖南省97%以上的国土面积,其中洞庭湖区4.64万平方公里,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及望城区(以下简称“三市一区”)。
推进重点区域治理,有效保障洞庭湖区供水安全,加强生活、工业、农业水污染治理,系统保护和修复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环境。
工程项目总投资591.8亿元(表5-1),治理期限为2018年-2025年。
2、主要问题(1)季节性、水质性缺水局部存在,受气候及水文节律变化、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江三口入湖水量减少,洞庭湖枯水期提前且延长,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局部水域夏季水华频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标准低,存在安全隐患。
应急备用水源缺乏,已建水源工程调节能力差。
城镇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超过16%。
(2)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洞庭湖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排放量分别为110.8万吨/年、14.24万吨/年、5.87万吨/年和73.15万吨/年,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3)由于人类不当活动的影响,洞庭湖区湿地功能有所退化。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590ea10bb68a98271fefa82.png)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我家乡的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古以来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上世纪50-70年代的大量围湖造田,以及当前的芦苇、杨树面积增加,这样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失调。
同时,鸟类、鱼类的栖息地被侵占、破坏,加之乱杀滥捕,导致许多名贵鱼种和珍稀鸟类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中,中华鲟、白鳍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白鹳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专家称,由于多年来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已被分割为东、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个部分。
专家认为,这些实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一、现状1、排污对环境的破坏湖区现有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污水直接排入湖体的排口27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29万立方米局部污染严重的地区和污染源是:东洞庭湖区的纺织化工业,日排污水量占东洞庭湖直接污水量的77.7%;西、南洞庭湖区的造纸业,日排污水量分别占西、南洞庭湖直接排污水量的45%和95%。
2、采砂对环境的破坏湖南东洞庭湖最多时采砂船竟然有百十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岳阳县境内的东洞庭湖是该县人民的母亲湖。
近年来,由于对东洞庭湖的无序开采,目前,东洞庭湖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据保守估计,砂石采挖,日吞吐量不下十五万吨,砂石资源开采的无序、无控,造成资源废弃,江湖淤阻,航船安全隐患增加。
同时,采砂船的密集采砂,使得东洞庭湖一带鱼类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东洞庭湖一带的渔业资源大量减少。
3、洞庭湖鼠患洞庭湖区出现鼠灾,有关人鼠大战的新闻开始充斥各大媒体,人们从新闻画面中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成群结队的老鼠景象。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岳阳县、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仿真模拟——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仿真模拟——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a66dc4360cba1aa811daed.png)
色模型进行耦合度运算和预测时数据量较大、涉
及的因素较多,引入 MATLAB 仿真技术通过编程
进行模拟测算。
1.1 灰色关联耦合测度模型
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系统由若干序参
量或要素构成,系统要素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实
现,由此两系统 t 时刻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数定义为:
m
n
∑ ∑ W(x,t) = ai xi(t), S(y,t) = bj yj(t)
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系统耦合协调 发展评价
2.1 指标体系与数据 考虑到本文研究目标是从动态耦合的多维角
度综合评价,参考其他研究成果[4,5]和洞庭湖生态 经济区具体状况,选用人均用水量等 15 个指标度 量水资源环境发展状况,人均 GDP 等 8 个指标反映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表 1)。 选取 2004~2013 年常德地区辖 8 县市,岳阳地区辖 7 县市,益阳地区辖 5 县市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自《湖 南统计年鉴》[16]、统计、水利和环保部门提供的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水资源公报和环境质量 公报。区分正负指标,采用 Z-score 法标准化,这种 方法对原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处理使之符 合标准正态分布,转化函数x* =(x - μ)/σ,其中 μ为样 本数据均值,σ为样本数据标准差。 2.2 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系统耦合源于物理学,指两个及以上的系统 或运动方式间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实现协同的 现象。通过耦合关系分析可有效解决系统失调, 确保各系统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系统耦合研究
经历了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早期研究集中于工程 领域[1],其后引入生态经济学,就城市化与生态环 境耦合协调发展 ,农 [2~4] 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 合过程和耦合态势[5,6]等方面进行分析。2005 年以 来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问题的研究表 明:水资源经济耦合系统内部存在紧密的互动关 系[7],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水资源环境的物质 能量投入,受到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人类的过度 开发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水资源承 载 力 不 足 等 不 良 状 态 ,并 通 过 人 口 驱 逐 、资 本 排 斥、资金争夺等约束社会经济系统的过度发展 。 [8] 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表现为两系 统间相互作用、相互胁迫, 由低级协调共生向高级 协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水资源利用强度作 为约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驱动社会经济与 水资源环境关系呈 S 型波动[9,10]。基于系统理论建 立水资源经济耦合系统模型进行耦合程度的测定 可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 2004, 13(3): 354-357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KXCX3-SW-331);中国科学院领域前沿项目(S220017)作者简介:姜加虎(1962-),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湖泊资源与环境研究。
E-mail: jiangjh@ 洞庭湖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姜加虎,黄 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摘要:洞庭湖湖内冬枯水季节,有芦苇面积530 km 2,草地面积800余km 2,泥滩地面积367 km 2,天然水域面积约993 km 2。
湖洲之间隔水相望,河沟水系纵横交错,具“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地貌特征,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形态面貌和典型的自然湿地景观。
文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压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承载力;生态;环境;洞庭湖中图分类号:P941.78;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3-0354-04洞庭湖作为目前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唯一与长江干流直接相通联的大湖,正担负着维系区域水沙平衡、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等的多重任务和压力。
公元以来,洞庭湖区历经河网沼泽平原和沧海桑田的变迁,其生态功能既调蓄了长江干流巨额的超额洪量,也承担了长江干流巨额的泥沙淤积,同时支持了区域农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并且维系着江湖的水域生态平衡,繁衍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珍贵的物种基因[1]。
1 承担着长江干流超额洪水的蓄滞洪压力历史上,长江中游大水年份的超额洪水有云梦泽调洪,云梦泽演变为江汉平原后,超额洪水靠洞庭湖和洪湖等湖泊调洪,而洪湖等通江湖泊尽堵后,仅剩洞庭湖单独调节中游长江洪水。
因此,若将荆江入洞庭湖的分流穴口全部堵闭,则一般洪水也将超过荆江两岸目前的堤防高程,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将更为频繁,也更加难保防洪安全。
由此可见,洞庭湖承担着繁重的分蓄长江超额洪水的任务。
据1933~1991年资料,洞庭湖四口分流多年平均洪峰流量22359 m 3/s ,约占宜昌多年平均洪峰流量(51374 m 3/s )的44%。
洞庭湖区在历史上实际发生的洪水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1.1 四水发生大洪水,而同期四口分流流量不大这类洪水,如1926年7月上旬,湘江的长沙段最大日平均流量达19800 m 3/s ,沅江的常德段日平均流量24200 m 3/s 米,澧水的乔家河段日平均流量6050 m 3/s ,资水的益阳段日平均流量9000 m 3/s ,造成四水洪峰严重遭遇,但同期长江的洪水并不大,长江枝江站的最大洪峰流量仅40000 m 3/s ,而且洪峰流量出现在一个月之后的8月中旬。
另外,1915、1924、1958、1964、1970和1974等年的洪水,也均属于这种类型。
1.2 长江洪水很大,但同期四水流量不大该类型洪水最突出的例子是长江1870年特大洪水,是年洞庭湖区一片汪洋,而四水的洪水均不见历史记载。
又如近期1981年的洪水,也具有这种类型的鲜明特点,该年7月中旬,长江上游发生了建国以来的特大洪水,7月19日洪峰传播至宜昌,洪峰流量达72000 m 3/s ,比1954年的52000 m 3/s 洪峰流量还大20000 m 3/s ;而同期洞庭湖四水的洪水却很小,且洞庭湖底水不高,从7月17~22日,城陵矶水位由29.54 m 上涨至31.70 m ,洞庭湖共调蓄洪水水量约72.9×108m 3,正由于江湖两大水系未发生不利的洪水遭遇,加之洞庭湖调蓄才未出现大的灾害。
另外,1958、1974和1987年洪水也属于这种类型。
1.3 四水和四口洪水遭遇该类型洪水一般表现为洪水洪峰流量主峰与次峰的遭遇,峰头与峰尾的遭遇,这是洞庭湖区较为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洪水。
这类洪水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四水、四口入湖组合洪峰同期很大,四水主峰稍推迟,或四口主峰稍微提前出现的条件下,洪水过程往往是前峰未落后峰又至,形成连续性重叠复峰。
这种组合情形,其破坏性极大,通常造成湖区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1996年特大洪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是年7月1日至8月10日,洞庭湖出现了四水、四口组合的连续性重叠复峰。
7月1~4日,长江上游及洞庭湖区沅、澧两水上游普降大到暴雨,澧水流域平均降雨量达171 mm ,西洞庭湖区的津市站3日22时洪水位42.60 m ,超过警戒水位1.00 m ;七里湖的石龟山站洪水位42.50 m ,荆江分流洪道的松滋河安乡站洪水位38.10 m ,它们均超过警戒水位0.80 m 以上。
7月8~11日,暴雨中心又移至湘、资两水的上游,至11~12日四口、四水出现第一次洪峰,入湖组合洪峰流量34000 m 3/s ,出湖洪峰流量28000 m 3/s ,洞庭湖调蓄洪峰流量约6000 m 3/s ;13日20时城陵矶出湖口的七里山站水位涨至32.41 m 。
7月13~14日,长江和资、沅两水流域及洞庭湖区又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四口洪峰与资、沅两水的洪水遭遇,洞庭湖出现了第二次组合洪峰流量,17日8时七里山洪水位达33.74 m ;18日20时入、出湖洪峰流量分别为51000 m 3/s 和42000 m 3/s ,由于洞庭湖先期被第一次洪峰流量注满,因此仅调节削峰17.6%。
7月19~20日,长江和资、沅、澧三水流域及洞庭湖区,再次发生了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交替反复降雨姜加虎等:洞庭湖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355过程,使洞庭湖出现了第三次大洪峰,7月22日8时七里山洪水位高达35.31 m,超过1954年历史最高洪水位0.76 m,造成了湖区人民生命财产的惨重损失。
1.4 组合洪峰错开该类型洪水表现为四水洪水很大,同期四口洪水较大;或四口洪水很大,同期四水较大。
这一组合情形,虽然“南北两水”主峰错开,但长江主汛期洪水一般历时很长,且落后于四水,则四水短历时洪水可出现于四口长历时洪水过程中,洪水峰高量大,湖泊高洪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造成的洪涝灾害损失同样是巨大的,洞庭湖区的绝大部分组合洪水都属于这种类型。
其中,1954年洪水便是这类洪水的代表。
据资料分析,1954年自5月开始至7月,湖区连续降雨,在近3个月时间内,其降雨量分别为多年5月、6月和7月平均降雨量的约2倍、4倍多和3倍左右,并且同期长江及四水中游的降雨量亦大。
8月上旬,长江洪峰又接踵而来,以致形成了四水和四口入湖洪水“碰头”这种最不利的洪水遭遇,致使城陵矶出现了罕见的34.55 m最高洪水位,酿成了洞庭湖区一次严重的洪水灾害。
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也属于这种类型。
1.5 洪水的其他组合类型洞庭湖的洪水,除上述几种类型外,事实上还存在其它一些组合形式。
如四口或四水中的某一条或两条河流洪峰相汇合,或仅四水中的某两条河流的洪水彼此遭遇。
特别是在近代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强烈影响的条件下,随着江湖关系的急剧调整、演变,湖区洪水特性也出现了若干新的变化,往往由于洞庭湖调蓄容量的急剧萎缩,一次不算太大的洪水就可酿成大的灾害。
1991年洪水即是这种类型洪水的具体例子。
1991年6月30日至7月9日,沅、澧两水及洞庭湖区连续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澧江流域平均降雨量475.3 mm,暴雨中心降雨量728.0 mm,暴雨量大于600 mm的笼罩面积达2600 km2,暴雨历时长达222 h(6月30日14时至7月9日20时);澧江干流三江口站7月1~6日,先后呈现了4次较大的洪峰,最大洪峰流量达16100 m3/s;沅江桃江站7月7~8日也连续发生了3次较大的洪峰,最大洪峰流量10600 m3/s。
结果7月9~18日沅、澧两水连续性复峰在洞庭湖发生了3次遭遇,加之湖区暴雨径流的汇合叠加,使得湖区的津市、石龟山、安乡站分别连续111、220和355小时超警戒水位,7月23日七里山洪水位达33.51 m,造成湖区溃垸25座,直接经济损失28×108元的严重灾害。
防御1954年型洪水是长江流域的防洪标准。
按照规划预案,若1954年型洪水再现,城陵矶附近需分蓄320×108 m3的超额洪水,其中洞庭湖分蓄160×108 m3,这至少需要2700 km2的分洪范围,与目前的洞庭湖面积相当。
而另一方面,1954年以来江湖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实际分洪量可能达529×108 m3,超过预案209×108 m3(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江湖关系研究报告资料),接近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
况且,江湖演变趋势仍在恶化,洞庭湖区的防洪任重而道远,并在目前的江湖水系格局下,将不堪重负。
2 承担着长江干流大量分流泥沙的淤积压力中游长江输沙量很大,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宜昌、螺山、汉口分别为5.30×108 t、4.41×108 t和4.34×108 t,洞庭湖四口分流荆江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588×108 t,占宜昌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262×108 t)的30%以上,占洞庭湖总入湖输沙量的80%以上,且绝大部分(约74%)沉淤于湖中,成为蓄纳长江荆江段泥沙的主要场所[2,3]。
随着泥沙地不断淤积,洲滩扩展升高,高洲相继围挽成垸,新洲又接踵出现,周而复始,湖盆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萎缩,走上了古云梦泽消亡的老路,已孕育着洞庭湖北移的潜在危险(图1和图2)。
3 承担着区内高密度人口的生产和资源开发压力洞庭湖区水、土、生物等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随着不断开发,人口逐步增加,清代是湖区大开发的时期,由于实行有利于人口增长的诸如“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奖励政策,也是人口大发展时期,使湖区人口达到历史时期的最高峰。
据《湖南通志》记载,到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湖区总人口约4.915×106人。
嗣后,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到新中国成立时,人口上升到5.64×106余多人。
建国后,湖区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到1997年人口又上升至1.49×107余人,占湖南省平均人口总数的23.0%;湖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64人,比湖南省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5人高出159人,且主要是农业人口。
在国家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洪水治理战略的形势下,湖区的人口密度还将提高。
高密度的人口及其对土地资源开发的依赖性,增加了对土地的356生态环境第13卷第3期(2004年8月)需求,这也是湖区筑堤建垸、开发湖滩和掠夺湖泊湿地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社会根源。
3.1 木材资源消耗量增加,森林植被破坏据统计资料,洞庭湖纯湖区的木材资源消耗量从1986年起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至1996年达到最高,之后三年略有下降趋势,但至2000年又明显回升;商品材消耗情况基本类似,稍有不同之处是其最高点在1997年,消耗量为184963 m3;木材加工企业个数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木材消耗量整体平滑趋势具逐渐上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