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非晶合金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制备技术
材料科学进展之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块体非晶合金体系形成的三个经验性准则:
(1) 体系至少要含有三个以上组元
比如锆基非晶合金的Zr-Al-Cu、 Zr-Al-Cu-Ni及 Zr-Al-Cu-Ni-Ti体系
(2) 三个主组元元素之间的原子尺寸差异在12%以上
比如锆基非晶合金的Zr-Al-Cu、 Zr-Al-Cu-Ni及 Zr-Al-Cu-Ni-Ti体系中,主组元Zr、Al及Cu的原 子尺寸差异就在12%以上
2.力学行为的最新研究结果
Pt57.5Cu14.7Ni5.3Pu22.5 BMG的应力~应变曲线(准静态压缩)、剪 切带密度 [Schroers 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4, 93: 255506]
Cu60Zr30Ti10 BMG及(Cu60Zr30Ti10)95Ta5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准静态压缩)、剪切带密度 [Lee J.C. Acta Materialia 2004, 52: 1525~1533]
五.块体非晶合金的性能
1.高强度及高弹性,但高的脆性(在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下)
Relationship between tensile strength and Young’s modulus for bulk glassy alloys. The data of crystalline metallic alloys are also shown for comparison. [Inoue A. Mate. Sci. Eng. 2004, 375-377A: 16]
玻璃体获得的条件
1969年,美国科学家D. Turnbull预言:“如 果将液体冷却得足够快及足够低,几乎所有的 材料都能够制备成非晶态固体”,即“玻璃形成
能力”几乎是凝聚态物质的普遍性质。
非晶材料的制备与控制
非晶材料的制备与控制非晶材料是指没有长程有序结构的材料,其结构非常复杂,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均质性、高密度、高强度、高硬度、高熔点等优良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机械、航空等领域,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
非晶材料制备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制备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技术。
一、物理制备方法1. 快速凝固法快速凝固法是通过快速冷却来制备非晶材料。
主要有玻璃淬火法、飞行时间法、溅射法、纳米线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玻璃淬火法是最早应用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成本低、制备时间短、适用性广等优点。
快速凝固法的优点是样品制备周期短,制备成本低。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玻璃淬火法需要用到大量的淬火剂,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 溶液淬火法溶液淬火法是利用一种溶剂来制备非晶材料。
主要有水热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水热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制备方法。
溶液淬火法的优点是样品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制备环境友好,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制备溶液组成、溶剂类型等要求较高。
3. 气相淀积法气相淀积法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来制备非晶材料,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物理气相沉积法是最广泛应用的制备方法。
气相淀积法的优点是可以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非晶材料,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气相淀积过程中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制备成本也相应较高。
二、化学制备方法1. 溶剂热合成法溶剂热合成法是通过在高温下使原料在溶剂中反应而形成非晶材料,主要有水热法、溶剂热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水热法成本最低、适用性最广。
溶剂热合成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长来控制非晶材料的形成和性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气氛等要求较高。
2. 软模板合成法软模板合成法是通过某种化学方法将一些有机分子(称为软模板)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模板”,而后再通过其他化学方法来制备非晶材料,主要有胶体晶体法、热分解法、模板导向法等多种方法。
非晶合金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非晶合金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具有诸如高硬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性等特点,在制造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其性能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非晶合金的制备主要采用快速凝固技术。
所谓快速凝固,就是指将合金液体迅速冷却到过冷状态,以形成非晶态结构。
快速凝固技术可分为物理快速凝固和化学快速凝固两种方式。
物理快速凝固技术是指将熔融金属液体施加高压,喷射成薄丝或小珠状,然后用钨丝短时间加热薄丝或小珠状的金属,在快速冷却的同时形成非晶相。
物理快速凝固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产细丝和薄膜材料。
化学快速凝固技术是指将合金滴落到冷却的旋转金轮上,造成快速冷却,并形成非晶态结构。
振动、磁场和高能电子束等也可用于非晶合金的制备。
化学快速凝固技术通常用于制备厚度较大的非晶合金板材。
二、非晶合金的性能研究1. 硬度和耐磨性非晶合金的硬度高于传统晶体金属,但是塑性相对较差。
硬度的提高源于非晶合金的无序结构。
耐磨性是衡量非晶合金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该特性直接决定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
一些研究表明,非晶合金的耐磨性不仅仅源于其硬度,也与结构的柔韧性有很大关系。
2. 耐腐蚀性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其抗腐蚀性能远远优于晶体金属。
这一点主要归功于其无序非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垂直于金属表面方向的腐蚀。
此外,在热腐蚀条件下,非晶合金仍可保持其高的耐腐蚀性能。
3. 热稳定性和热导率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通常比其它非晶态材料低。
热稳定性是非晶合金应用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在一定温度下非晶合金会表现出重结晶和晶体化的现象。
热导率是非晶合金的另一个重要性能,由于非晶合金中的原子间距比较小,电子扩散距离短,因此有很高的电子迁移速率,从而使得非晶合金具有比传统晶体金属更高的热导率。
结论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不同于传统晶体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随着技术的进步,非晶合金的技术制备和性能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非晶合金的结构及调控机制
非晶合金的结构及调控机制在材料科学领域,非晶合金是一个备受研究的热点领域。
非晶合金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金属合金,在它的晶体结构中没有长程的有序性,也不具备明显的晶体结构特征。
而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非晶合金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及潜在应用价值。
然而,非晶合金的结构及调控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之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非晶合金的基本结构非晶合金的基本结构是无序的,它的原子排列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这种结构也被称为玻璃结构或非晶态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无规律的,因此非晶合金具有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另外,许多非晶合金在玻璃转变温度下具有高度的弹性。
这意味着这些材料可在高应变条件下弹性地变形,而不像传统的晶体结构材料那样产生可塑性变形。
这种性质使非晶合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高度动态负载环境下的应用,如机械防弹衣等。
非晶合金的调控机制非晶合金的结构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影响而成的。
这些因素包括材料元素成分、凝固速率、混合温度等。
通过调整材料成分、凝固速率和混合温度等因素,我们可以调控非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能。
材料成分材料成分是影响非晶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性能都与非晶合金的化学成分有关。
例如,当有些基体元素或合金元素含量超过一定界限时,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会显著提高。
凝固速率非晶合金结构和性能也与其凝固速率密切相关。
凝固速率较高时,原子无法达到充分的排列有序,从而形成一个无序的非晶态结构。
反之,凝固速率较慢时,原子会排列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混合温度混合温度是指非晶合金形成的条件之一。
当原始材料混合时间和温度相同时,原子无法充分混合,形成有序结构。
而在合适的高温混合条件下,原子可以完全混合在一起,形成无序的非晶结构。
总之,通过调控非晶合金的成分、凝固速率和混合温度等因素,可以控制非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能。
这种结构调控机制,为我们深入研究非晶合金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非晶合金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非晶合金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非晶合金是一种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无序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力学、热学、电学和磁学方面的性能表现。
一、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快速凝固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两种。
1. 快速凝固法快速凝固法是将合金液体通过高速冷却的方式制备非晶合金。
其原理是在液态状态下,合金元素之间的结构无序,当冷却速度达到10^6 K/s时,凝固过程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元素按照有序的方式排列,从而形成非晶态结构。
常用的快速凝固方法包括单滴法、单轨法、旋转铜轮法等。
其中,单轨法是制备非晶合金的最常见方法。
它将液态合金向快速旋转的铜轮表面喷洒,高速冷却后形成非晶合金。
2.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将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蒸发到真空室中的基板上,从而形成非晶合金。
在物理气相沉积法中,合金元素被激发、蒸汽化和扩散,形成原子平均距离小于0.4nm的非晶薄膜。
常用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包括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和激光蒸发等。
其中,磁控溅射是一种最常见的制备非晶合金薄膜的方法。
它是通过将钨或其他稳定材料加热至高温,使其蒸发形成粒径小于1nm的蒸汽,进而从靶材表面喷射。
二、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非晶合金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
这些优异性能的来源是非晶合金的无序结构。
非晶合金的无序结构使其具有高度地均质性和无显示的晶体位错。
这些特点使得非晶合金比传统晶态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非晶合金还表现出高屈服强度和强塑性。
这些性能使得非晶合金成为耐磨、防腐、高强度和高弹性模量材料的理想选择。
三、非晶合金的热学性能非晶合金在热学方面的性能表现也十分出色,如低热膨胀系数、高热稳定性和高玻璃转移温度。
由于非晶合金的无序结构和较小的平均原子间距,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这使它们在高温应用中更加稳定。
此外,由于非晶合金的无序结构有助于抑制晶体生长,因此非晶合金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非晶态合金的形成条件与制备方法
非晶态合金的形成条件与制备方法非晶态合金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其具有非晶态结构和特殊的性能。
它的形成条件和制备方法是研究这一材料的重要内容。
一、形成条件非晶态合金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凝固条件:非晶态合金的形成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液态合金快速冷却到玻璃转变温度以下,使其无法发生晶化。
因此,需要使用特殊的快速凝固技术,如快速凝固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等。
2. 成分设计:合金的成分对非晶态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非晶态合金的成分应具有高浓度的合金元素,以增加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阻碍晶体的长程有序排列。
3. 合金元素选择:合金元素的选择也是形成非晶态合金的关键。
一般来说,合金元素应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不匹配度,以增加原子间的扭曲和不规则性,从而阻碍晶体的形成。
4. 冷却速度控制:非晶态合金的形成需要控制合金的冷却速度。
通常情况下,冷却速度越快,非晶态合金的形成越容易。
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冷却方式和工艺参数,如快速冷却、淬火等。
二、制备方法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快速凝固法:这是最常用的制备非晶态合金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合金液体迅速冷却,使其在非晶态温度范围内快速凝固。
常用的快速凝固方法包括冷轧、快速淬火、溅射等。
2. 溅射法:该方法是将合金靶材溅射到基底上,形成薄膜或涂层。
溅射过程中,由于原子的高能量状态和相互碰撞,可以使合金在非晶态条件下形成。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非晶态合金薄膜或涂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熔体淬火法:该方法是将合金加热到液态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至非晶态转变温度以下。
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梯度,可以制备出非晶态合金。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块非晶态合金的制备。
4. 等离子体法:该方法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能量特性,将合金加热到液态状态,然后迅速冷却。
等离子体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非晶态合金,具有较好的工艺可控性和成品质量。
Ti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Ti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i基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Ti基合金为研究对象,设计Ti<sub>40</sub>Zr<sub>25</sub>Cu<sub>9</sub>Ni<sub>8</sub>Be<sub>18</ sub>块体非晶合金成分,对其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晶化动力学、力学性能及元素掺杂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同时,利用一种新方法-相变制冷技术,制备了该成分的非晶合金,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热力学、力学性能。
利用铜模冷却铸造工艺,制备了具有良好非晶形成能力的Ti<sub>40</sub>Zr<sub>25</sub>Cu<sub>9</sub>Ni<sub>8</sub>Be<sub>18</ sub>非晶合金。
再利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数据对该非晶合金进行了晶化动力学研究,得到玻璃转变温度、各晶化峰温度等各种特征温度的激活能。
然后利用原位X射线技术,对非晶合金进行了晶化过程研究。
并利用单轴室温压缩法对非晶合金进行了力学性能研究。
研究了Y元素的加入对该非晶合金性能的影响。
Y元素含量为1%时,直径为3mm的棒状合金经XRD检测为非晶合金,当Y的加入量为2%时,合金样品稍有晶化,随Y含量的增多,合金晶化越来越明显,说明Y 元素的加入不能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利用单轴室温压缩对Y元素含量为1%、2%、5%的合金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通过SEM对三种合金断裂样品及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Y元素含量为1%时,呈非晶态,塑性应变为1%,类似于韧性断裂;Y元素含量为2%时,稍有晶化,无塑性应变,类似于准解理断裂;Y元素含量为5%时,晶化态,无塑性应变,类似于解理断裂。
大块非晶合金的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大块非晶合金的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由于受非晶形成能力的限制,长期以来非晶合金主要以粉末,细丝,薄带等低维材料的形式使用。
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出现是非晶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块非晶合金材料常用的具体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氩弧炉熔炼法将各组分混合后利用氩弧炉直接炼制非晶制品。
此法只能炼制尺寸较小的非晶样品,且非晶样品的形状一般为纽扣状,不易加工成型。
另外此法对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要求高,否则样品或样品的心部不能形成非晶,样品和坩埚直接接触的底部有时未完全熔化,可成为结晶相与成的核心,也易出现结晶相。
氩弧炉的熔炼温度很高,经常用于炼制前的混料过程,即首先用氩弧炉炼制出易形成非晶的合金,然后用其他快冷方法得到大块非晶合金。
2.石英管水淬法将大块非晶合金的配料密封在抽成真空的石英管中,加热后水淬冷却,获得大块非晶合金。
如果合金中有高熔点组成,可先在氩弧炉中混料制成合金后再封装到石英管中。
此法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小,封装石英管的部门很容易找到,且易得到尺寸较大的圆柱形大块非晶棒。
缺点是每制备一次非晶样品均须封一次石英管,且淬火时石英管要被破坏。
石英管水淬法在非晶合金的科学研究中常用。
为提高淬火时的冷却能力,也可将试样封在不锈钢管中水淬,用这种方法也可制备出异型样品。
3.铜模铸造法此法是在加热装置的下方设置一水冷铜模,非晶合金组分熔化后靠吸铸或其他方法进入水冷铜模冷却形成非晶。
此法虽然要求有专门的设备,但由于冷速较高能制备较大尺寸的非晶样品,而且可用不同的模具制备出不同形状的非晶样品,也可制备形状复杂的非晶样品。
铜模铸造法,尤其是带有吸铸装置的,由于有这些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4.定向区域熔炼法定向区域熔炼法的冷却速度可由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和炉内的温度梯度的乘积来确定,这种方法要求用于制备非晶合金的原始材料在成分上是均匀的,且非晶形成能力较强。
能够用这种方法制备大块非晶合金意味着可以用连续的方法制备出大尺寸异形的非晶样品。
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_制备及应用_高玉来
Zr 57 Cu 20 A l 10 Ni 8 T i 5 , Zr 52 5 T i 5 Cu 17 9 Ni 14 6 A l 10 的 大 块 非 晶 合 金 的 DSC 曲 线, 这 3 种 合金 的 T 、 g T , x 352 5、415 2、 62 7 400 6、464 5、 63 9 度区间. 过 别为 ; ; 389 7、 451 3、61 6
Relatio nship betw een tensile streng th and Y oung s modulus for various mater ials
1 1 2 高硬度 图 2 是不 同材料显微硬度 和杨氏模 量关系 图, 可以看出, Fe- B 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维氏硬度 达到 1 200 以上 , 其余的大块非晶合金的硬度较 之相应的晶体材料也大幅度地提高[ 2] . 与图 1 比 较可以发现 , 大块非晶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与杨氏 模量的关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所以大块非晶合 金真正体现了材料硬而强的特性.
图1 F ig. 1 不同材料拉 伸强度与杨氏模量关系
强, 那么无论它是大块的 , 还是低维的非晶薄带、 粉、 丝等, 都会具有这样的一个区域. 图 3 是采用 吸铸法制备的 数 ) 为 6 mm 60 m m , 成分 ( 原子分 Zr 41 2 T i 13 8 Cu 12 5 Ni 10 Be 22 5 ,
Properties,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ulk amorphous alloys
GAO Yu - lai, SH EN Jun, SUN Jian - fei, WANG Gang, XING Da - w ei, ZHOU Bi de, L I Qing - chun
非晶合金的制备技术
非晶合金(自学)非晶合金的制备技术和原理指导老师:马麟姓名:李玉卿学号:070902272010/11非晶合金的制备技术和原理摘要:综述了非晶合金尤其是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各种用于制备非晶合金的方法(包括快速凝固、铜模铸造法、熔体水淬法、抑制形核法、粉末冶金技术、自蔓延反应合成法和定向凝固铸造法)和原理。
1.前言非晶合金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与晶态合金相比,具备许多特有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高电阻、耐蚀及耐磨等,为材料科研工作者开发高性能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自1960年Duwez用快速凝固技术制备出了Au2Si非晶合金以来,非晶合金的制备与大块非晶材料的研制吸引了材料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40 多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非晶系列被开发,有的已进入或接近实用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1)快速凝固熔体急冷和深过冷是实现快速凝固的两条途径,前者以快速冷却为特征,而后者则可以是慢速冷却过程。
○1熔体急冷法急冷法是最早的制备非晶合晶的方法,其原理是力求增大合金样品比表面积,并设法减小熔体与冷却介质的界面热阻以期达到高的冷却速率。
雾化法和单辊法是最为常用的两种制备方法。
雾化法主要用来制取非晶态和晶态粉材。
其原理是通过高速气体流冲击金属液流使其分散为微小液滴,从而实现快速凝固。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大批量的生产。
单辊法是利用快速旋转的铜辊,将喷敷其上的液态金属经快速凝固后甩离辊面,形成厚度约几到几十微米的非晶及微晶带材。
该法可以获得1000000K/s的冷却速率,是常用方法之一。
○2深过冷深过冷是指通过避免或消除异质晶核并抑制均质形核,使液态金属获得在常规凝固条件下难以达到的过冷度。
(2)铜模铸造法该法是目前制备大块非晶合金最常用的方法。
传统的铜模铸造是将金属液直接浇注到金属型(铜模)中使其快速冷却获得BMG,金属型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和无水冷两种。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非晶合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的特点是有着非常高的硬度、韧性和强度。
它们的制备方法也与其他材料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非晶合金材料是以金属元素为主要组分,经过快速冷却的直径为0.1毫米以下的无定形金属合金材料。
这些材料有着高硬度、良好的抗腐蚀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领域。
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一般有几种:1、快速凝固法快速凝固法是制备非晶合金材料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熔融的合金液体快速冷却,从而使其形成无定形状态。
这是通过在高温下熔化金属,然后迅速将其冷却而实现的。
因此,这种加工方法通过控制金属的冷却速率来控制其晶体结构。
冷却速度越快,形成的非晶合金就越多。
2、电加热法电加热法是一种用电阻加热制备非晶合金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熔化金属时可以采用相对较低的温度,从而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这种方法还具有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较小的加工能力。
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将电流通过狭缝样品中流动来实现的。
这导致样品受到电阻加热和冷却,并且经过一定的处理后使其形成无定形状态。
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将样品直接加热至无定形温度,使其形成无定形态。
3、气体冷却法气体冷却法是将气体喷射到高温合金化学反应体表面冷却的方法。
利用高速喷气的方式将热量从合金表面带走,从而通过快速冷却使得非晶化转变发生。
由于加工过程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温度控制,因此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精度设备来实现。
二、非晶合金材料的应用非晶合金材料有许多应用领域。
1、模具制造非晶合金是制造模具的理想材料之一。
由于其高硬度和韧性,它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其几何形状。
同样,因为非晶合金比其他材料更难磨损,它可以减少模具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2、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非晶合金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
由于其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它可以用来制造高速运动中的机械部件。
此外,由于非晶合金能够抵御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的侵蚀,因此在火箭制造中非常有用。
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制备及应用
Il:晶台金·}-不存在晶界、沉淀相相界、位错等 容易引起局部腐蚀的部位,也不存在晶态合金容 易出现的成分偏析,所以非晶合金在结构和成分 上都比晶态合金更均匀,因而具有更高的抗腐蚀
圈4大块非晶台金在过冷温度区l可发4塑性变肜时J;j 力一麻变速率关系
Fig 4
Relation between true stress and slrain rales^)r bulk amorphous alloys during 3uperplastic defomlation…
直接凝固法是先将母合金熔配均匀,然后采 用提纯和快冷的方式使合金液在短时间内急冷成 形,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制备简便、制备周期短,似 是所制备的台金的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受合金J}品 形成能力的限制.直接凝固法主要有:水淬法、钢 模铸造法、高压模铸法、吸铸法、挤压铸造法、磁悬 浮熔炼、静电悬浮熔炼等等. 2.2粉末固结成形法
i.1大块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 1 1.1高拉伸强度
周I为小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及拉伸强度关系 罔,镁台金、硬铝、钛合金、4i锈钢、超强钢等常见的 结构材料与新型的夫块非晶材料的强度相比差别 【匕较明显”o比重较轻的AI基和Mg基大块非晶 合金由】:其强度是对应的晶体材料所能获得的最 高强度的2~3倍,最近也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强度 不离的№合金获得非晶结构后其强度可达 l 000 MPa以上.A1基非晶合金的最高强度可达 l 200 MPa,如果可以获得在非品基体上弥散着纳 米尺度的fl-.c—AI粒f的结构.则强度可以达到约 1 550 MPa”.这种高强度Al基合金的获得使得获 得具有高比强度的新型先进材料成为可能
Zr,,Cu㈣AI 摘要:综述了大块非晶台金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对比了吸铸法制备的棒状z~∽Tit,8cu。2 5NimBe::s, Ni/ri,,z如¨Ti,Cu㈣Ni㈨A1.0(原子分数)大块非晶样品的过净温度压间宽度(AT。),给出了3
非晶合金形成规律及大块非晶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非晶合金形成规律及大块非晶合金制备工艺研究1.引言非晶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的非晶结构合金,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因此在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目前材料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非晶合金的形成原理及其制备工艺。
2.非晶合金的形成原理非晶合金的形成方式主要分为几种,包括快速凝固法、非平衡固溶法、快速竞争合成法等。
这些方法的共性在于快速冷却、形成高度不规则的结构,在获得非晶结构的同时也限制了其最大尺寸,使其只能形成薄膜或细粉末等形态。
3.大块非晶合金制备工艺与此相对,要得到大块的非晶合金,需要采用更为特殊的方法,包括快速固化铸造、轧制、挤压等方法。
下面以快速固化铸造法为例介绍其制备工艺。
3.1快速固化铸造法快速固化铸造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合金液体熔融后,在短时间内将其迅速冷却成非晶态。
快速固化的方式主要有单个表面冷却法、内部冷却法、紫外激光辅助冷却法、水冷却法等。
3.2铸模设计在快速固化铸造法中,铸模的设计和制备是制备高质量非晶合金的关键。
通常使用石膏模进行制备,但石膏模的质量较差,易导致制品表面粗糙,影响质量。
因此,需要通过优化设计和加工工艺来提高铸模的质量。
3.3工艺参数的优化快速固化铸造法的成功实现不仅依赖于合金本身的成分和熔化条件,还与冷却速率、表面温度控制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密不可分。
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保证合金快速冷却、形成非晶态,并在保证金属液相不发生结晶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大的块状非晶化成分。
4.结论因其高强度和耐磨性,非晶合金成为了当前工业应用中的一种主要材料。
快速固化铸造法是目前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主流方法之一,而该方法的成功应用依赖于合金成分的得当选取、铸模的优化设计和制作以及良好的工艺参数控制。
未来更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探索新的合金组成、设计更为合理的快速固化装置以及提升合金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
大块非晶合金制备原理与技术
值,因此它一直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人们不懈追求 的目标。为了获得大块非晶,国内外研究者先后尝试了 非晶粉末压块烧结和非晶薄带叠层复合等方澍他一51,但 受加工温度和成型技术的限制,整体性能远低于二次加 工前的非晶粉末或薄带的性能。于是研究的热点再次转 向从液相直接获得大块非晶。为了确保:实际冷速R> 临界冷速尺。,实现的途径只能有两个:一是提高尺;一 是降低R。。受现有冷却技术的限制,只能降低尺。,开发 玻璃形成能力强的合金,使其临界冷却速度可降至 102刚s以下,甚至更低。
其次,增大,,,减小三。可增大形核功和临界晶核 半径,抑制形核。研究认为[8,18J:多组元、大原子半 径差和元素间大的负混合热将使过冷液体具有更紧密 的无序堆积结构,从而有效地增加液固界面能),;同 时大的负混合热又使得过冷液体在凝固前的微区中原 子间就已经形成了较强的键合,从而减小了结晶潜热 三。。2方面的综合作用将大大提高形核功和临界晶核 半径,有效地抑制结晶形核。
本研究拟用形核理论就获得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 条件与控制因素、形成能力、合金设计思路、制备原 理与技术等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大块非晶合金的研 究开发和制备提供依据。
1 大块非晶合金制备原理
对于给定的合金液,当温度降至熔点%以下时, 它可以采取2个途径到达固态(如图1所示):①R<心, 发生晶化转变,需要形核与长大过程,即需要时问, 是1个扩散控制的动力学过程;②尺>尺。,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晶化 转变,如果在发生晶化所需的孕育期之前,温度能够 降到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瓦,则过冷液体将发生非晶 化转变。 1。1 过冷液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摘要:利用形核理论,对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合金成分设计思路、制备原理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非晶合金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其结构并不像晶体那样有序排列。
相反,非晶合金材料的原子结构是无序、均匀分布的。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非晶合金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调控来改变其性质。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快速冷却。
通常来说,当液体合金急剧冷却时,原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因此形成了非晶合金。
快速冷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淬火、快速凝固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先制备晶体合金,然后利用机械或热处理将其转变为非晶合金。
制备非晶合金材料后,我们可以通过结构调控来改变其性质。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控制合金的成分。
合金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对非晶合金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元素种类和含量,我们可以改变非晶合金的硬度、强度、延展性等。
例如,添加一些混合元素可以增加非晶合金的硬度,使其成为一种耐磨材料。
而添加一些柔韧元素则可以增加非晶合金的延展性,使其成为一种用于弹簧等弹性元件的材料。
此外,结构调控还可以通过控制非晶合金的制备条件来实现。
例如,调整冷却速率可以改变非晶合金的结构。
较快的冷却速率会导致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而较慢的冷却速率则会使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韧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晶核剂、添加合金元素等方法来进一步调控非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非晶合金材料的结构调控不仅可以改变其基本性质,还可以用于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
例如,一些具有记忆效应的非晶合金材料可以根据外界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而改变其形状。
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弹簧、阀门等器件。
此外,非晶合金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磁性材料、电子器件等。
通过调控非晶合金的结构,可以实现这些材料的独特性能。
综上所述,非晶合金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控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和结构,我们可以改变其基本性质,甚至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
非晶合金发展及制备技术
状的非晶合金块, 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合金都可以制成非晶体合金块,
且生产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二元或三元合金中原子的扩散, 非
晶体的形核和生长的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速 率 受 合 金 熔 化 焓 和 温 度 等 因 素 综 合 影 响 , αβ1 /3 的 值 对 形 核 过 程 中 固液界面能有很大影响, 当 αβ1 /3>0.9 时形核率很低, 比 较 容 易 形 成 非 晶态; 当 αβ1 /3<0.25 时, 无法抑制结晶的形成。
1.3 非晶形成的结构学因素 基于 1988 年以来所发现的具有大 GFA 的多组元合金体系, Inoue 等人[14]提出了合金获得大的 GFA 的三条经验原则:(1)多于三种组元的 多 组 元 体 系;(2)基 本 组 元 之 间 有 大 于 12%的 原 子 尺 寸 差;(3)基 本 组 元 之 间 有 较 大 的 负 混 合 热 。在 三 元 合 金 中 组 成 元 素 的 原 子 尺 寸 可 以 分 为 三组:大, 中, 小。大的原子尺寸差及负的混合热可以增加深过冷熔体 的随机堆跺密度, 从而得到高的液固界面能, 并增加原子重新排列的 困难程度。在块状非晶合金中形成高度随机密堆结构己经得到了证 实。 2.大块非晶合金制备技术[15- 21] 大 块 非 晶 合 金 研 究 热 潮 的 兴 起 正 是 基 于 制 备 技 术 的 突 破 。大 块 非 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在以下情况会受到削弱:①多组元合 金 成 分 偏 离 了 共 晶 或 近 共 晶 成 分 点;②原 材 料 的 纯 度 不 够 高 ;③ 在 母 合 金 熔 配 或 者是成形过程中引入了杂质; ④成形前母合金的过热度选择不合适。 为了提高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所有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方法都是根 据上述四条优化制备工艺。 (1)铜 模 吸 铸 法 该方法是制备非晶合金块材料通常采用的方法, 待母合金熔化 后, 将熔体从坩埚中吸铸到水冷铜模中, 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 大 块 材 料 。母 合 金 熔 化 可 以 采 用 感 应 加 热 法 或 电 弧 熔 炼 方 法 。为 了 减 少铜模内空腔异质形核, 可对模具内腔表面做特殊处理, 应用此方法 的难题是合金熔体在铜模中快速凝固而出现的样品表面收缩现象, 造 成与模具内腔形成间隙, 从而导致样品冷却速率下降或者样品表面不 够光滑。 (2)粉 末 冶 金 技 术 粉末冶金技术就是把非晶态粉末装入模具进行一定的工艺成型, 如温挤压, 动力压实, 粉末轧制, 压制烧结等技术。用粉末冶金制备出 的大块非晶合金, 不仅要满足密实, 而且要避免晶化。其基本原理是利 用 非 晶 态 固 体 在 过 冷 液 相 区△Tx 内 有 效 粘 度 大 幅 度 下 降 的 特 性 , 施 加 一 定 的 压 力 使 材 料 发 生 均 匀 流 变 从 而 复 合 为 块 体 。但 所 制 设 备 的 块 体 材 料 在 纯 度 、致 密 度 、尺 寸 和 成 形 等 方 面 受 到 很 大 限 制 。 (3)熔 体 水 淬 法 选择合适成分的合金放石英管中, 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中使母合 金加热熔化, 然后进行水淬, 所得的非晶合余棒材表面光亮, 有金属光 泽。此方法操作简单,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那些与石英管壁有强烈 反应的合金熔体不宜采用此方法, 如 Mg- Cu- Y 非晶合金就不能用水 淬法制备。另外, 熔体冷却效率不如铜模高。 (4)压 铸 法 制备样品的母合金熔化后, 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将合金熔体压 入金属模型内腔, 该方法的特点是液态金属填充好, 可以直接做较复 杂 形 状 的 大 尺 寸 非 晶 合 金 器 件 。但 这 种 工 艺 技 术 较 前 几 种 方 法 难 度 大 些, 技术较为复杂。目前用该方法制备的镁基非晶合金试棒为 9mm。 (5)非 晶 条 带 直 接 复 合 爆 炸 焊 接 爆炸焊接是一种崭新的工艺技术, 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 本 原 理 如 下:多 层 金 属 板 以 一 定 的 间 隙 支 持 起 来 做 为 基 板 ;当 均 匀 放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块非晶合金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制备技术Con tro l Facto rs and M anufactu ring T echno logyof B u lk Am o rp hou s A lloys D evelopm en t司鹏程 饶雄 李细江 王健 张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教委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Si Pengcheng R ao X i ong L i X ijiang W ang J ian Zhang D i(Open L abo rato ry of State Educati on Comm issi onof Ch ina of H igh T em peratu re M aterials and T ests)[摘要] 综合评述了大块非晶合金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提高玻璃形成能力的机制。
简介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技术及其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
提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辅助合金设计,以寻求具有极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系统,采用铸造成型以促进实用化进程。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控制因素 合金设计[Abstract] Som e con tro l facto rs and m echan is m s of glass2fo r m ing ab ility of bu lk am o r2 phou s alloys have been critically review ed1V ari ou s m anufactu ring techno logy and m icro structu re and m echan ical p roperties of bu lk am o rphou s w ere in troduced in b rief1R esearch ing fo r com pu ter aided alloy design of bu lk am o rp hou s alloy system s w ith ex trem ely h igh glass2fo r m ing ab ility and adop ting cast p rocess to facilitate p ractical app licati on s w ere p ropo sed1 Keywords bu lk am o rp hou s alloys glass2fo r m ing ab ility con tro l facto rs alloy design1 前言 自1960年首次采用喷枪法获得非晶态A u70Si30合金以来,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已积累了大量资料[1~3]。
非晶材料包括非晶聚合物、无机非晶材料与非晶合金的广阔领域,其通性是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的各向同性和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在热力学上处于介稳状态,在晶化温度以上即可克服一定大小的能垒而转变成晶态。
组成非晶物质的分子、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呈现周期性和平移对称性,即不存在长程有序,结构上无晶界与堆垛层错等缺陷,但它与理想气体的完全无序不同,呈短程有序,其尺寸应小于115±nm以区别于微晶。
由合金熔体连续冷却而获得的非晶固体也称为金属玻璃。
绝大多数的合金的玻璃形成临界冷速(R c)均在104~106K s范围内,因而三十多年来都是利用急冷技术获得低维的(厚度或直径≤100Λm左右)非晶材料,即形状和尺寸限于粉末状、细丝状、薄带状或表面薄膜。
为了克服非晶合金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的限制,人们在近十余年来为制备大块非晶合金作了不懈的努力。
由于大块非晶合金的研制具有重大的技术与经济价值,作为特殊结构材料使用时具有优异的力学、物理与化学性能,例如大块非晶Zr2T i2Cu2Be合金系[4]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大的弹性应变极限(约2%),屈服前基本上完全弹性,屈服时完全塑性,无加工硬化现象,高的疲劳抗力,耐磨性及耐蚀性等,是十分诱人的研究领域,然而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又是相当困难的问题。
本文拟就获得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制备技术与组织、性能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2 制备大块非晶合金的主要控制因素 探求象氧化物玻璃那样具有很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大块非晶合金是材料研究者长期企盼的愿望,然而迄今关于大块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尚未成熟,因而进展缓慢。
由于制备非晶合金粉末的技术早已发展,故许多研・3・究者多年来尝试采用非晶粉末在低于其晶化温度下进行温挤压[5,6]、温轧[7,8]、冲击(爆炸)固化[9]和高等静压烧结[10,11]等方法制备大块非晶合金,但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如非晶粉末的硬度总是高于晶态,因而压制性能欠佳,同时因添加粘结剂的影响而使压块密度偏低,获得的块状材料强度不高,几乎与旋淬法制备的非晶薄带相近,难以作为高强度结构材料使用。
有人[8]采用2100h 机械合金化(M A)制得的A l215at%C r合金粉末由非晶和残余晶体A l和C r组成,其平均硬度低于单相非晶态,随着压制压力的升高可达到相对密度94%,经加热到773K后转变为非晶态时密度也不降低。
但若先将M A法制得的粉末进行非晶处理而转变为非晶态再进行压制,则其压制性较差,使坯块强度下降。
非晶粉末的压制控制在玻璃转变温度T g和晶化温度T X之间使过冷合金熔体处在低粘度状态下进行时效果最佳。
由上述可见,通过粉末冶金(包括机械合金化)技术试图从非晶合金粉末制备大块非晶材料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仍将受到较多的限制。
为寻求从合金熔体以很低的冷却速率(如1~150K s)即可避过熔体的结晶而直接进入玻璃化转变,许多人试图找出具有很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系统而作了大量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未臻完善。
首先是根据经典形核理论,要降低结晶形核速率必须抑制非均质形核,即控制容器壁和 或其它外来相的非均质形核作用,降低均质形核的速率,达到最大的过冷度,从而提高玻璃形成能力。
具体技术措施可通过熔炼时提高过热温度(如达到熔点以上250K)、采用电磁悬浮熔化、无容器壁冷凝的落管技术、以B2O3溶剂包裹吸收熔体表面乃至内部的杂质使合金纯化以控制非自发形核的发生。
多年来研究较充分的是Pd40N i40 P20的合金[12~14],利用上述技术已获得直径为10mm的非晶锭子。
运用抑制非均质形核方法制取大块非晶合金时首先要求合金具有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同时要求原材料纯度较高,因为杂质元素O,C,N的含量将大大影响熔体的结晶,R c随它的含量增加而增大[15],同时要求结净的设备环境,合理的加热保温与冷却规范及纯化技术。
将Pd40Cu30N i10P20合金经过B2O3溶剂纯化处理,可使其R c由1157K s降为01100K s,可通过石英管水淬获得直径达50~70mm的大块非晶材料[16]。
由此看来,寻求具有极高玻璃形成能力的大块非晶合金系统包括合理的组元和原子百分比是十分紧要的。
同时对非晶合金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一般从热力学、动力学和合金系统的原子组成与结构因素来分析它们对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16]。
合金熔体冷却凝固时发生玻璃转变所要求的最小冷速称为玻璃转变临界冷却速度R c。
现有实验表明各合金系统晶化温度(T x)与玻璃转变温度(T g)间隔∃T x =T x-T g越大,则R c越小,见图1。
T g T M(T M为合金熔点)称为约化玻璃转变温度(也称比玻璃化温度),以T rg表示。
该值为一分数,随着T rg的增大R c减小,金属模铸时最大非晶相厚度则增大,见图2。
由以上可见∃T x 和T rg两项均是决定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重要参数,可以定性地认为只有∃T X和T rg同时达到较大值时才具有大的玻璃形成能力。
例如非晶合金L a55A l25N i20,M g65 Cu25Y10,Zr55A l20N25的∃3X最大值分别为69K,61K和77K,T rg的最大值分别为0168,0160和0162,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
若偏离这些成分,将导致合金系统∃T X和T rg值下降,即降低玻璃形成能力。
显而易见,这些合金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肯定还存在更多具有更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系统有待开发。
图1 各种合金系统R C随∃T X增大而减小F ig11 R elati on betw een R C and∃T X fo r vari ous ternary alloys 3 提高玻璃形成能力的机理 为了制备大块非晶合金,其组成元素及原子百分比必须保证合金具有极低的玻璃形成临界冷速而获得极高的玻璃形成能力。
从热力学观点分析,它对应于液相转变为晶相时具有极低的Gibbs自由能差: ∃G L-X(T)=∃H F-T∃S F式中∃H F为熔化焓,∃S F为熔化熵。
T0为∃G L-X=0的温度,此时∃H F=∃S F T0。
∃H F和过冷液相与晶相的比热容与过冷度的关系∃C P L-X均可用微差扫描量热仪(D SC)进行测定[21],将过冷液相与晶相间的比热容差进行积分可计算出液 固相间的Gibbs自由能差∃G L-X(T)。
因・4・∃S F 与微观状态数成正比,可见多组元合金系可望获得大的熵变。
低的∃H F ,高的∃T X 和T rg 及高的液 固相界面能将导致低的化学位而使∃G L -X(T )降低。
合金组元数的增多无疑使∃S F 增值,原子稠密无序排列程度增大,有利于∃∋F 值的减小和液 固界面能的增大,因而具有大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都是三个以上组元的合金系。
图3示出几个玻璃形成共晶合金的过冷液固相图2 各种合金系统R C 和金属模铸时非晶相最大厚度与T rg 的关系[4]F ig 12 C ritical co lling rate and m axi m um glass th ickness (m etal mo ld casting )fo r vari ous alloys vs 1T rg .1)N i ,2)Fe 91B 9,3)Fe 89B 11,4)T e ,5)A u 78Ge 14Si 8,6)Fe 83B 17,7)Fe 4115N i 4115B 17,8)Co 75Si 15B 10,9)Ge ,10)Fe 79Si 10B 11,11)N i 75B 8Si 17,12)Fe 80P 13C 7,13)P t 60N i 15P 25,14)Pd 82Si 18,15)N i 62N b 38,16)P 7715Cu 6Si 1615,17)Pd 40N 140P 20,18)A u 55Pb 2215Sb 2215,19)L a 55A l 25N i 10Cu 10,20)M g 65Cu 25Y 10,21)Zr 65Cu 1715N i 10A l 715,22)Zr 41T i 14Cu 1215N i 10Be 2215,23)T i 34Zr 11Cu 47N i 8Gibbs 自由能差与T g T M 的关系,可看出R C 小的合金的自由能差值小于R C 值大者,可定性认为晶化驱动力随大块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的提高而降低,主要来自合金系较小的熔化熵,因熔化熵决定着熔点处自由能曲线的斜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