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派作品风格赏析
音乐赏析——走近音乐经典8——古典主义时期
![音乐赏析——走近音乐经典8——古典主义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a663e6798e9951e79b892725.png)
古典主义时期在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中, 似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较著名。其 中存在海顿的影响,也显示了莫扎特独特 的风格。莫扎特还有大量的钢琴协奏曲、 奏鸣曲及其他作品,为当时器乐界对钢琴 的不断更新、改进贡献了力量。他以细腻 多变的即兴变奏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征服了 当时的听众,并且将协奏曲的双呈示部及 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他还为黑管、 圆号、长笛等各种乐器写协奏曲,使这种 大型器乐形式得到充实和发展。
格鲁克认为:歌剧声乐的旋律要去除 不必要的装饰,音乐必须在戏剧的支 配下简洁地陈述出来;千篇一律的返 始咏叹调的形式,如果破坏了剧词的 连贯性,就不应该采用;序曲的基调 应与整个戏剧的基调相吻合;简洁和 清晰应是歌剧音乐永远追求的原则。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 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 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
海顿的创作生涯很长,一生写下了一百多 首交响曲、八十多首弦乐四重奏及为数众 多的其他作品。其间展现出他对古典交响 曲和四重奏形式的探索过程。 早期的交响曲比较简单,乐章的数目不 定。海顿在宫廷工作几十年,写了大量各 种形式的室内乐和乐队合奏曲,多是应主 人的需要,作为贵族钓猎嬉的附丽,不免 有追求浮华和装饰性风格倾向;但也正是 经过大量这种创作实验,他摸索并娴熟驾 驭了交响曲形式的结构手法。
格鲁克
奏鸣曲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典主义时期是器乐音乐繁荣 的时代。 D· 斯卡拉蒂为著名歌剧作曲家A· 斯卡拉蒂的儿子, 他受意大利歌剧抒情旋律的熏陶,然而他成就于 古钢琴音乐,创作了近六百首单乐章钢琴曲,后 人称作《奏鸣曲》。 C· P· E· 巴赫是J· S· 巴赫的次子。长期在柏林和波 茨坦任弗里德里· 希大帝的古钢琴师,是柏林乐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键盘音乐作品在古典主义 早期具有重要意义。他最后五集奏鸣曲是为表现 幅度更大的钢琴 而创作的。C· P· E· 巴赫的器乐音 乐表现风格直接影响了古典维也纳乐派。
古典音乐的赏析方法
![古典音乐的赏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6c89a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3.png)
古典音乐的赏析方法古典音乐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而赏析古典音乐是有方法的,大家想知道吗?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赏析古典音乐方法的相关知识吧!赏析古典音乐的方法所谓古典,其实就是指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至我们所在年代前五十年作品的总和。
古典音乐里的这个古典和“古典时期”的古典二字完全不一样。
古典音乐,已经是一个文化范畴的概念。
是西方并逐步意味着全球的主流音乐的一部分。
确实如此,时至今日,西方古典音乐如同摩天大厦,而它周边的是大片没有影响力的小房子。
前后的差距使西方古典音乐已经可以用全球主流音乐,乃至为主流文化的代名词了。
古典两字已经不代表时间或者历史性,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但无论它如何强大,作为并非古典音乐原发地文化的我们,对古典音乐也不能盲目接纳。
我个人认为,称之为音乐的东西,应该有这些特征:具有优美或者奇特的旋律,具有崇高的情感力量或者神秘情感的隐藏能力,带来愉悦或者引发思考。
能符合这些特征的,我才称它为音乐或者古典音乐(有别于流行或者现代音乐)。
所以,我喜欢上古典音乐,就是因为那些旋律和情感,最早给它打动的,是十几年前开始留意听古典时,被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吸引,开始喜欢上古典。
之后,阶段性断断续续地有去听,但都不系统,一直到现在。
不过,作为古典音乐,如果要了解其大致全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都是业余人士,非专业者那样用时间去欣赏。
古典音乐是需要一定“训练”才能欣赏的音乐。
这种训练包括对音乐原理,乐器,音乐发展的历史,对作家本人,甚至对演绎的艺术家指挥家都要了解一些。
古典音乐来源于早期宗教的需要,文艺复兴之前,音乐主要是教堂祢撒,比如圣格列高利咏叹。
换言之,音乐最早的形式是“声乐”,为何是声乐?因为来自人的声音,才是这世界上最原始,也最能打动人的声音,所以也是最好的“音乐”。
当然,那年代器乐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
事实上,现在重新听文艺复兴时期的帕克斯特里纳的圣颂合唱,依然具有恒久的魅力,如果你听古典或者浪漫久了,不妨试试去听他的作品。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3b871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1.png)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独特而丰富的一支。
它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风格、结构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行对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进行分析与鉴赏。
一、巴洛克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风格起源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开篇之作。
巴洛克音乐注重构建对比性强烈的音乐形态,通过复杂的旋律和和声来表达情感。
其代表作品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亨德尔的《弥赛亚》等。
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它强调音乐的平衡、清晰和对称感。
古典主义音乐以奏鸣曲、交响曲和室内乐等形式为主,具有明快、优美的旋律,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三、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兴起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欧洲,它强调表达个人情感、强烈的个体主义倾向和音乐形式上的自由。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对情感的表达,通过丰富的和声和复杂的旋律来传达作曲家独特的情感体验。
肖邦和柴可夫斯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四、印象派音乐风格印象派音乐风格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其特点是追求音乐形象的明暗对比和画面感的表现。
印象派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和阴暗的氛围创造,以模糊的旋律和和声传达出抽象的感觉。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五、现代主义音乐风格现代主义音乐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主张摒弃传统的音乐形式和和声体系,注重对音乐材料的再创造和对听觉冲击的追求。
现代主义音乐涌现了许多前卫的作曲家,如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
通过对以上几个主要的西方古典音乐风格进行分析与鉴赏,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独特性。
每个音乐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情感体验,而无论是巴洛克音乐的华丽与庄重,还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平衡与清晰,亦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激情与浪漫,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74586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f.png)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繁荣发展的一种音乐风格和潮流。
这一时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他们的音乐风格鲜明而独特,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发展。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严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注重音乐的结构和组织。
他们通常采用一种对称的形式,如奏鸣曲形式、交响曲形式等,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使他们的音乐具有一种内聚力和统一感。
2. 旋律优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富有动听的旋律。
这些旋律通常简洁而明快,容易记住,使人们乐于聆听和演奏。
同时,作曲家们还注重表达情感,他们通过音乐旋律表达了各种情绪和思想,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体验。
3. 对位技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崇尚对位技巧。
他们善于在音乐中使用对位和赋格形式,通过对称和交错的声音组合来展示音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这种对位技巧不仅增加了音乐的技巧性,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效果。
4. 严肃而感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既有严肃的思考和处理,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作曲家们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震撼和共鸣。
5. 完善的乐队编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对乐队的编制做出了创新和改进。
他们扩大了乐队规模,增加了音色层次的丰富性,使乐队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和适应性。
他们还注重乐器的精细协调和平衡,创造出一种完美的音响效果。
总结起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是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旋律、对位技巧、严肃而感性的表达以及完善的乐队编制。
这一风格对于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石。
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创作风格
![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创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e30b0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e.png)
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创作风格说到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家可能都不陌生。
嗯,举个例子,谁不听过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的名字呢?他们的音乐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绝对经典”,让人一听就知道——哦,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味道!你看,维也纳古典乐派可不是一般的“古典”啊,它简直就是音乐世界的黄金时代。
你如果觉得古典音乐很“高大上”,不接地气,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这些大佬们创作的东西,既有那么点深沉,又有一种轻松自在的味道,好像是你坐在咖啡馆里,喝着一杯香浓的咖啡,感受着窗外飘过的风——既有层次,又不让你觉得太压抑。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咱可以从几个方面聊聊。
首先嘛,你不得不提的是“简洁”。
嘿,这可不是说他们音乐简单哦!相反,他们的作品里充满了复杂的构思、丰富的情感。
你听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或者莫扎特的《小夜曲》,你会发现,咦,怎么每一段旋律听起来都那么自然?对,这就是简洁的魅力。
你看,古典乐派的创作很讲究结构,每个乐章都有固定的套路,可又不会让你觉得是模板式的机械重复。
反而是有点“套路中有惊喜”,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就被打动。
所以,当时的听众听了这些音乐,肯定是觉得既清新又不枯燥,连带着心情都愉快了不少。
咱再说说“对比”的使用。
听古典乐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觉得,一会儿欢快,一会儿又带点忧伤?有时候是明快的节奏,让你感觉像在跳舞;有时候又是沉静的低音,突然间让你心头一紧,仿佛要去思考人生了。
这种情感上的“反差”,其实就是古典乐派的一大特点。
莫扎特的《魔笛》里,歌唱的那种悲欢离合,真的是让你忍不住一边听一边琢磨:这背后藏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故事?他们用音乐的节奏、音调来调动你的情绪,反差有时也成了让人更想继续听下去的原因。
你看,这就是艺术的妙处——它让你在“感受”中走入其中,而不单纯是“理解”某个概念。
再说到“清晰的旋律”和“和声”的配合。
你听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哇,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层次,简直就像一个人用心在讲故事。
音乐的每个部分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仿佛是在和你对话。
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浅析 - 北京大学
![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浅析 - 北京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0fdc882fba1aa8114431d928.png)
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浅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伟00201066 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继爆发,继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又迎来了一场革命性的扩及全欧的运动——启蒙运动。
它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潮。
进一步宣扬“自由、平等、人权”等口号。
经济上的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瓦特的蒸气机,电的发现,等等进一步深刻了人们对自然的理解。
而一批哲学家,思想家的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的发表,对人们的思想起了重大的影响。
他们在唤醒民众的意识,追求理性,自由,而下是这种社会上被崇尚的思潮,指导着各种形式的艺术的发展方向。
并推动加速其发展。
但总的来说,各种艺术也就迎合这一思潮,作者多借作品来表现对自由,理性的追求。
在音乐领域,西方这一时期的音乐主要是集中在维也纳的古典主义乐派,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则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总的来说,古典主义便是对他们风格的一个概括,他们的作品都很好的体现了自由,理性,然而,每一位又以其独特之处立于伟大音乐家之林。
从性格上来说,海顿是很能迎合,适应贵族的人,在他那个时代,也许正是这一点,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创作环境。
一方面他能与贵族阶层相处的较融洽,而另一方面又使他避免了很多麻烦,在一个较为平静的环境中去创作。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104首交响曲。
交响曲这一音乐体裁也正以他的作品为代表而固定下来,形成了固定的4个乐章的形式。
成为后人创作所依据的模式。
并在乐器的编制使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
为整个交响乐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让我们听听海顿的话:“艺术是自由的,不应受到各处机械规则的约束,只有受过训练的耳朵才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权威,我认为我和任何人一梓都有制定规则的权力”也许正是有着这样的思想,才使得海顿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吧!海顿比较喜欢民间音乐,他的音乐中总是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表达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听上去也十分悦耳,大概正是这一点使得贵族们比较欣赏他的音乐,然而若是同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比较起来,他的音乐则更以悦耳取胜,而其中思想性不够,这与他安平静的生活,适应贵族的性格是相关的。
【最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风格特征
![【最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风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6e5ea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0.png)
【最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风格特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风格特征是多元化的,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强调清晰的结构和逻辑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非常注重音乐作品的清晰结构和逻辑。
他们认为,音乐作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并且每个部分都应该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这种强调结构清晰的作曲风格被称为“早期古典主义”或“清晰乐派”。
二、重视旋律和和声的运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非常重视旋律和和声的运用。
他们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和声则可以增强音乐的张力和表现力。
因此,他们在作曲时通常会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和声的和谐性。
三、追求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认为,音乐应该表达人类情感和内心世界。
因此,他们在作曲时通常会追求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和思想,使听众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四、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都是具有较高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音乐家。
他们不仅注重音乐的技巧和表现力,还注重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因此,他们的作品通常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对后世音乐的影响深远维也纳古典乐派对后世音乐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地演奏和传承,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他们的作曲风格和技巧也对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风格特征是多元化且具有独特性的。
他们强调结构清晰、重视旋律和和声的运用、追求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并对后世音乐的影响深远。
这些特征使得维也纳古典乐派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并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7年欧洲古典音乐赏析
![2017年欧洲古典音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53dae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d.png)
2017年欧洲古典音乐赏析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所以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欧洲古典音乐赏析,赶紧快和小编来赏析吧。
欧洲古典音乐赏析舒曼《梦幻》浪漫主义最终成为十九世纪的主导文化观念。
正是在这片土壤上,欧洲的音乐艺术在十九世纪达到了黄金时代。
出现了舒曼式的大卫同盟,与社会的庸俗对抗日益加剧。
因此,浪漫主义不仅是作品风格的问题,而是一个内容复杂的思想问题。
既然不能从现实中找到理想,艺术家们只有终日沉醉在自已创造的幻想的梦境中。
圣桑《天鹅》荡漾、荡漾……夜色在我羽间荡漾。
清波咽咽,是我冰冷的床。
造物赐我以寒被,一袭月光。
月光下梦里最轻的颤动,也衍出无边的忧伤。
一圈圈忧伤,扩张又收拢。
夜夜围我以重重无隙的篱。
在篱的中心,我弯下修然的洁颈,遂勾起一串旋律,凝固在永恒的月光里。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巴赫《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回顾巴赫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海一般的博大。
巴赫全面的继承了欧洲几百年的音乐传统,把巴罗克复调音乐艺术推向了高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巴赫在音乐史上,将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今天,走遍世界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巴赫的音乐。
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甚至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
莫扎特《小夜曲》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细细品味莫扎特的音乐,似乎能感受到更多的东西,在欢笑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更巨大的力量,完全超越了冲突,力量寓于优雅之中。
萧邦《降大调夜曲》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际,正是聆听肖邦的最佳时刻。
作为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感情细腻,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他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像世界,而肖邦的世界是如此的绮丽精工,美不胜收而又深不可测。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名曲赏析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名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b6e7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8.png)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名曲赏析引言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代人们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被认为是音乐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学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几首古典音乐名曲,分析其音乐结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带领读者一起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被广泛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的表达。
1.1 第一乐章:激情四溢,壮丽大气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紧凑而壮丽,通过迅猛的节奏和明亮的主旋律打动听众。
它以激情四溢的方式展现了贝多芬作品中的经典风格。
这种音乐风格给人一种开阔、慷慨和无尽力量的感觉。
1.2 第二乐章:宁静与悲伤交织第二乐章以一种宁静而悲伤的氛围开始。
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通过缓慢的旋律和平静的和声营造出了一种令人感到寂寞和思考的情感。
这部分音乐带给人一种深深的反思和内省的情感体验。
第三乐章是一个欢快而活力四溢的舞曲。
它的快节奏和轻松的旋律给人一种快乐和活力的感觉。
这个乐章展示了贝多芬独特的创作风格,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庆祝。
1.4 第四乐章:人间至善的赞歌第四乐章是《第九交响曲》中最具有标志性的部分,也是贝多芬的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部分之一。
这个乐章以合唱团的歌唱开场,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和爱的赞美。
它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技巧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给予人们内心的震撼和启迪。
2.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也是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交响曲中,莫扎特展现了他独特的音乐才华和表达能力。
2.1 第一乐章:深情而富有动感第一乐章以深情而富有动感的方式展示了莫扎特的创作风格。
这个乐章中的旋律华丽而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它通过巧妙的音乐变奏和构图展示了莫扎特的独特才华。
2.2 第二乐章:宁静与优美第二乐章以宁静而优美的旋律出现。
这个乐章给人一种悠闲和宁静的感觉,使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享受美好的时刻。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777e80bcd126fff6050b9f.png)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
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
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
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第94(惊愕)交响曲》: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
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
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
奏鸣曲式。
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
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主要形式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ee81d633d4b14e8524686f.png)
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内容摘要:古典主义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在音乐界,古典主义并非是一个界限分明的概念,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概念。
当代音乐研究人常常认为在音乐创作上不存在所谓“古典时期”,仅仅有“古典风格”,但是这也不尽然。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追崇古典时期的音乐家最为推崇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作风格基本成为了这个时期的典范,也为推崇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音乐家们增加了不少底气。
本文就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风格和特点入手进行分析,试图在这一课题上作出一系列探究。
关键词:古典主义音乐创作形式特点在音乐界,古典主义并非是一个界限分明的概念,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概念。
其中一种不很恰当的说法是将它指为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并且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
也有人认为,古典主义音乐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解释或说明都明确的表示了这样一种结果: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在考虑音乐结构时都遵循一种基本概念,即一种调性间平衡的概念,无论是音乐的发展进行,还是音乐段落之间的平衡,都让听众在聆听一首乐曲时可以准确地知道紧接着出现的内容。
当代音乐研究人常常认为在音乐创作上不存在所谓“古典时期”,仅仅有“古典风格”,但是这也不尽然。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追崇古典时期的音乐家最为推崇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作风格基本成为了这个时期的典范,也为推崇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音乐家们增加了不少底气。
一、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特点。
古典主义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它的代表人物是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和贝多芬(1770-1827)。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都有着基本相同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它们都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作品优美多情的旋律中大部分都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命运、对灵魂的深刻思考,而这种深刻的思想内容又并非是通过强烈的节奏与音符来发泄的。
这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特点
![这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06fb293169a4517723a359.png)
这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特点~~~~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
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歌剧虽然是古典派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
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它的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是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
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
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
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
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创作体裁、思想及作品
![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创作体裁、思想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8d72760c172ded630a1cb698.png)
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创作体裁、思想及作品一、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起源与风格古典主义乐派产生于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初期。
音乐作品讲究严紧的结构、完美的形式、和谐的音响与严密的逻辑,在乐曲多以严肃、稳重为主,崇尚理性,而对感情的表现为含蓄内在。
古典主义乐派还被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古典主义乐派及维也纳古典乐派。
初期古典主义乐派也被称之为巴罗克时期,其代表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等;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乐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期,代表作曲家有韦伯、舒伯特、李斯特、勃拉姆斯等。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艺术形式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曲、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
二、古典音乐家创作的体裁、思想及作品从西方音乐史发展的进程上来看,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作品,在创作素材、表达思想都有自身的准则。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继初期古典主义乐派的乂一个风潮,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的题材和表达的思想与前者有着较大的变化。
例如,海顿的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的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的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 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莫扎特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谱写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此外其作曲风格兼具旋律和艺术性,悦耳开朗,却乂不失幽雅,能让人感受到音乐风格由巴罗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
也因为狂飙运动显露出早期浪漫主义曲风,直接预示了贝多芬式的英雄性音乐的出现。
贝多芬是古典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同时他也是欧洲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继贝多芬后,欧洲音乐的发展迎来了浪漫主义时代。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563186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8.png)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音乐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是追求简洁、优雅和对称的音乐结构,注重音乐的平衡和清晰度。
本文将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起源、发展、代表作品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与背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起源于18世纪中期的欧洲,是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回应和反思。
在这一时期,新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开始兴起,人们对于自然、理性和社会秩序的追求成为主导思想。
这种思潮也影响到了音乐领域,使得音乐开始追求简约、对称和秩序感。
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1:作曲家与作品- 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交响曲第94号》(《惊愕交响曲》)- 早期维也纳乐派:朱塞佩·托马蒂(Giuseppe Tartini)、卡尔·菲利普·埃玛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全盛期维也纳乐派: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后期维也纳乐派: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2:乐团与音乐形式- 小型乐团: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团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组成,成员相对较少,约30人左右。
- 交响曲: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通常包括四个乐章:快板-慢板-舞曲-快板。
- 室内乐:小型乐团演奏的音乐,包括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等形式。
三、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1:音乐结构的清晰和平衡: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追求对称、简洁和有序的音乐结构,使用对位法和层次感来体现音乐的平衡。
2:旋律的简明和优雅: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追求简明流畅的旋律,注重旋律的优雅和抒情性。
3:节奏的规范和精确: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注重节奏的准确性,音乐节奏明确且有规律性。
《古典乐派》研析——海顿,莫札特,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古典乐派》研析——海顿,莫札特,贝多芬的音乐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17a5fd9d15abe23482f4dfe.png)
篇名《古典樂派》研析──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的音樂風格作者賴姮利。
私立明道中學。
二年七班。
壹●前言:古典音樂涵蓋的範圍是從16世紀的蒙台威爾第(1567~1643)到20世紀的現今,時間的衡跨約為400年,其中又可劃分為巴洛克時(1600~1750)、古典樂派(維也納古典時期)(1750~1825)、浪漫樂派(1825~1900)、現代音樂(1900~現今),以古典樂派為這次深入探討的主題。
貳●正文:一、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01.海頓海頓(Haydn,J.西元1732年~ 1809年)出生於維也納近郊,是奧地利有名的作曲家,家境清寒,一家人都很喜歡音樂,八歲時加入教堂的兒童合唱團,也在那裡學會了演奏小提琴,他節省零用錢來買音樂書籍,自修作曲法,奠定了日後成為大音樂家的基礎。
海頓的作品非常多,主要的作品有一○四首交響曲、八十三首弦樂四從奏、五十二首鋼琴曲、神劇「創世紀」、「四季」等。
他建立了古典交響曲的形式和配器,他的許多作品後來成為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作曲靈感的來源,因此大家尊稱他為「交響曲之父」也有「弦樂四從奏」之美名。
海頓個性隨和,言談幽默,他擔任宮廷樂長時,時常看到貴族們在音樂會中低語或打瞌睡,卻不便提出指責。
聰明的他,就想出一個計策,作出驚愕交響曲。
首演時,活潑的第一樂章奏完,柔美的第二樂章才開始,就有人閉上眼睛,準備打盹。
突然,全體樂器發出很強的音量,大家都嚇了一跳,貴族們才猛然體會到,海頓正在做「無言的諷刺」呢!值得一提的事,奧國國歌-「皇帝」的作曲者即是海頓。
02.莫札特莫札特(Mozart,W.A.西元1756年~1791年)奧國人,四歲會彈琴,五歲能作曲,六歲就開始到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大都市,開始行演奏會,非常成功,被大家譽為「音樂神童」。
莫札特再三十五年短暫的聲涯中,藉著燃燒般的天才,譜出數也數不清的作品,和海頓一樣,是古典樂派的代表性作家。
他的作品包含聲樂和器樂的各種類別。
音乐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名曲赏析
![音乐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名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3c06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f.png)
音乐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名曲赏析导言欢迎来到本次的音乐欣赏之旅!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一同探索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并深入了解它们的背景、风格和音乐元素。
无论你是已经熟悉西方古典音乐或者对其感兴趣,这篇文章将为你带来全新的观点和领略。
1. 巴赫:《G小调钢琴协奏曲》巴赫被誉为西洋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展示了完美的音乐结构和技巧。
《G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创作的一部杰作,贯穿着忧郁与热情的情感。
2. 莫扎特:《第四号交响曲》莫扎特是古典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以其天赋般的作曲技巧而闻名于世。
《第四号交响曲》展示了莫扎特优雅而轻盈的风格,使人无法抗拒其魅力。
3.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常常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第九交响曲》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对于人类命运和团结的无比热爱的表达。
4.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柴可夫斯基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创造了很多具有浓厚俄罗斯风格和感情的经典作品。
《天鹅湖》是他最著名的芭蕾舞剧,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让人们迷恋于其中。
5. 德彪西:《月光下河畔》我们来到印象派音乐时期,德彪西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创作了很多富有想象力和意境深厚的钢琴小品,《月光下河畔》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音乐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夜晚。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中的古典音乐名曲赏析,我们希望以全新的视角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美妙之处。
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间和风格的艺术成就,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聆听和体验。
让我们一起潜入音乐的海洋,尽情享受其中的魅力吧!。
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分析.
![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2a700371fe910ef12df8c1.png)
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分析化学系00级白硕00010021古典乐派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
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
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
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
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
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
而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人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
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
虽然三人都写过歌剧,但是真正在歌剧中留下了璀璨名篇的只有莫扎特。
主要是这些大作曲家的器乐曲给了当时以及整个十九世纪以巨大影响。
除了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艰深外,这三人的作品都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交响乐之父”海顿。
海顿在交响乐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海顿的贡献在于他确立了交响乐以及四重奏的作品结构形式,仅此一点便可以说他对音乐艺术尤其是器乐类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海顿使交响乐从短小的主题动机发展成为乐段和具有一定戏剧性的乐章,各乐章的调性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最终成为一部宏大的音乐诗篇,把观众带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境界。
海顿这种发展动机和手法成为创建古典交响曲曲式结构的基础,这种四个乐章的组成原则对当时交响曲的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后代作曲家的创作确立了曲式结构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乐派作品风格赏析在所有古典音乐的范畴中,境界最高、音乐也最深奥的要属古典时期的作品。
这一时期音乐声响的组织非常严谨,是种纯粹用声音来描写音乐的作品、能够一亲芳泽、更能懂得细细品味她的,是少数族群的专利。
她能升华我们的性灵,提升美感经验,更能触及心灵深处,与时下的流行歌曲、民谣、戏曲、电影配乐、甚至是当红的百老汇歌舞剧只是碰触耳朵,刺激耳膜的音乐截然不同。
台湾名作家张继高先生在他的〝乐府春秋〞中点出了古典音乐的精神:『「古典音乐」(应该说是serious music)是一种极度精致,而且十分昂贵的东西。
有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它的享用者都是少数。
既不可能变成多数,也没有必要变成多数。
因为这一小撮人往往就能代表一个社会中的思想菁英,和成就力量。
』这是广义的对古典音乐的看法。
而在古典音乐中的狭义的古典风格。
特别指的是1750-1830所产生的古典乐派,可说是音乐史最珍贵的部份。
德国的哲学家Winckelman,他是如此美妙的诠释古典:「古典是高贵的执朴,是宁静的巨大」。
古典讲求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均衡,在平衡、端庄、宽大的基础上往上堆,是一种高贵,境界高的音乐形式。
古典时期所占的年代只有短短的100年(1750-1830),却产生了三位音乐巨匠~海顿、莫札特、贝多芬,这三个名字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就像绘画中的三位一体,是那么的自然且不可分割,他们代表古典乐派,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他们透过一种特定结构—奏鸣曲(Sonata)表现出古典的内涵,这种不同性质的涵盖,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古典时期。
三人之中,海顿最年长,莫札特最早逝,贝多芬最年青叛逆。
海顿(1732-1809):一辈子都在宫廷中担任乐长,非常小心翼翼的服侍他的贵族主人。
全身从头到脚都具备了封建色彩。
音乐是在对主人察言观色中产生。
即使在1790年之后,他离开宫廷,但是骨子里对主子誓死效忠的封建思想已根生地固。
海顿的一生都在为贵族工作,是那种对主子小心翼翼的服侍,知进退的那个时代,他的音乐听起来很乖巧,是有智慧的那种乖,乐句很工整,很有条理,音乐是在对主人察言观色中产生。
举个例子来说,海顿的小夜曲的数量相较同时代的莫札特、贝多芬就多的多;这种乐器编制少,轻轻的不会干扰贵族衬着月光在后花园喝酒、聊天谈情说爱的音乐,因工作需要而应运而生,且深受主人欢迎。
贵族夜夜狂欢,海顿的工作产量相对就提高,于是海顿的小编制曲子,诸如夜曲、室内乐数量很可观,当然也作的最好。
海顿不只室内乐作得好(共84首),他的交响曲也以量取人,他总共作了104首有编号的交响曲,人称交响曲之父。
虽然海顿的交响曲以量取人,但说实在的,现在还经常被演出的只有十多首,倒是室内乐被演出的机会较多,其他如钢琴奏鸣曲,三大册52首,至今也只演出个5、6首左右。
而其他如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其他乐器协奏曲就机乎很少被演奏。
生前最大巨作〝创世纪〞、〝四季〞在岁末年终会出现在音乐厅应应景、亮亮相,19齣歌剧、14首弥撒偶而出现在演奏上零星点缀,至于歌曲好像就乏人问津。
事实上大部份海顿的作品还是不错,只不过以产量与演出率的比例看来,海顿的作品算是较冷门的。
或许被忽略的原因是他的音乐太过简单,有些音乐家甚至认为海顿的作品太小孩子气了。
其实海顿的作品看似简单,可是其中却暗藏玄机,他能利用简单工整的乐句创作出充满智慧的作品。
大家不是常说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吗?这正是海顿的极简风格。
海顿在音乐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他奠定了这两种音乐的音乐形式。
海顿的音乐风格很平易近人,很健康朴实、很直接,带点土气,两只脚直挺挺地踩在地面上向上看,不经矫饰。
不像莫札特天才般的音乐象是在上方往下府视一样,一般大众总是用崇拜的心情看天才创造天籁。
但是听海顿就没有矮半截的感觉反倒象是有同一鼻子出气般的豪气,很乡土。
说到天才,在浩瀚的古典音乐领域中,我们要寻找符合天才资格的人俯拾即是。
象是贝多芬、莫札特、孟德尔颂…都是从小即展露头角,以天才儿童自居,他们能创造出如此曼妙的音符,没有一点儿天份是作不来的。
况且他们的作品能千垂百鍊,仍受到大家的喜爱,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但是如果我们再追根究底,让答案再浓缩,只能选出一位天才,那么在这天才的国度里,我们寻寻觅觅,这位得到上天恩宠的人,不作二人之想的必是阿玛迪斯·莫札特。
一般大众对莫札特的天才认知多半留在他三岁会弹琴,五岁能作曲,十岁完成第一出歌剧,十二岁担任乐队长的表象中,跟一般人比,这种对音乐早熟的成就确实是高人一等,想想自己三、五岁在作什么?可能还含着奶嘴,一句话都说不完全,更别谈写首曲子。
但是说实在的,你再多读些音乐家的人物生平,你会发现,这种人真的还蛮多的,越接触,越显自己平凡。
但是在我的认知中,莫札特的天份能打败群雄的最佳理由是,他像是音乐界的十项全能。
他写作任何种类、任何形式的音乐,而且在每一领域的成就总是排名第一的。
这种全方位的音乐家,真的难得。
大部份音乐家都有其擅长之处,甚至一曲成名的也大有人在。
反向思考一下,人称歌曲之王的舒伯特,最拿手的就是声乐的作品;即使有乐圣之称的贝多芬,作品种类也很繁多,但是我们多半想到贝多芬就想到他的9大交响曲,更专业的想到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他的歌剧好像就较乏人问津。
再下去的柴可夫斯基,大概就只有那三大芭蕾舞剧,能在你脑海荡漾。
作家是有极限的,能在某一领域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已是非常难能可贵,而天才的莫札特,他就是那种例外,他的才能无可限量,任何领域的作品都难不倒他。
他象是来自天堂的音乐使者,特别得到上天的恩宠,振笔一挥,闪耀着天才的光芒,凡人无法比拟。
当然坊间对他的天才行径也喜欢津津乐道;据说,莫札特在意大利罗马,听过一次阿赖格亚演唱〝求主垂怜〞就能将其背诵下来,后并誊写成乐谱。
这首〝求主垂怜〞曲在当时是只有教会的人才可演唱,谱是不可外流,而莫札特能凭记忆将它谱成乐谱,轰动了罗马,还荣获教皇的授章,天才之誉,不径而走。
如果说:〝英年早逝〞也是天才的必须具备的美丽条件之一,那又有谁的天才形象比莫札特更凸显。
莫札特的童年,可说是在马车上渡过的,今天到慕尼黑,下个月到米兰、之后又趋车前往巴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维也纳…,这种紧凑的舟车劳顿,虽然使莫札特声名远播,但也赔上了健康。
莫札特之所以在35岁就离开人间,过度的工作压力必是最大的原因。
除了生理方面的沈重负担外,心理上自小背负着众人的期望,想必在他幼小的心灵深深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幼年的回忆,只是一场接一场的演奏会,一次接一次的拜会,以及长途跋涉的马车奔驰声的。
早熟的他,一直善于掩藏自己,就像我们在莫札特传记电影「阿玛迪斯」中看到的莫札特,都是揶揄的、自嘲的,甚至以骄傲来伪装的那一面;如同我们一般所听到的莫札特的音乐,往往会被他的典雅、高贵、纯洁、温馨等外表所吸引而忽略了在这些细致华美的背后,藏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时而恐惧,时而惊慌。
这也难怪,莫札特常有神来之笔,他的音乐优美得却带点儿哀伤,有种高处不胜寒的味道,这种神来之笔乍听之下,美不胜收,那剎那间的美感令人迷醉,像来自天堂的讯息,透过莫札特的手展现出来美伦美焕。
但是再听仔细那种美,美得不真实,扑朔迷离,且带有神秘的细致,瞬间又蕴藏哀伤,甚至是害怕恐惧的阴影,而这种神来之笔是大家最不容易模仿的。
莫札特(1756-1791):上半辈子也是依附贵族生活,但1781年他与他的主人翻脸,挂冠而去,前往维也纳,往后10年是他的音乐最自由最蓬勃发展的时刻。
他在维也纳开始写作德语歌剧,这在当时是一大挑战;因为那时是意大利歌剧的天下,大家都唱意大利文,而莫札特尝试用德奥人都希望能有的属于自己的语言,创作了“后宫诱逃”。
在当时真是一大创举,充份表现莫札特想要摆托过去,积极表现自我的特色(另外,在1791年,莫札特最后一部歌剧—魔笛也是出德语歌剧)。
在他的作品中可很清楚的比较出,1781年前后作品的差异。
这是莫札特人生的重要转泪点,一半封建一半自由的莫札特。
至于贝多芬(1770-1827)完全摆脱对贵族的依赖,全身自由因子飘荡。
贝多芬象是音乐史上的拿破仑,他历经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1780年的法国革命,在这种历史背景成长,贝多芬的自由因子被催化到最高点,他反叛贵族,热烈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他的音乐充满冒险精神。
贝多芬音乐的风格自主性很高,个人色彩浓厚,这在海顿与莫札特身上是看不到的。
所谓人在屋檐下嘛!海顿、莫札特他们必须顺从主意,写一些主人喜欢的音乐,或是美丽的旋律讨好听众,但贝多芬不会,这在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可看得非常清楚。
他虽然只作32首钢琴奏鸣曲,但就有32种风貌,每一个都有独特的想法,从不重复,个性极强,不像海顿,在钢琴奏鸣曲的份量上远远超越贝多芬,共有六十首,但归纳起来只有2、3种样子,这就是为什么在钢琴的领域中,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如此重要的原因,尊称音乐史上的新约圣经当之无愧。
贝多芬的角色很不寻常,他在古典音乐上的定位很多元,既是古典乐派的最后传人,又是浪漫乐派的开路先锋。
这样一个跨越古典时期开创浪漫时期的奇人,他的作品在规律的语法中,藏有难以驯服的浪漫表现,让人充满了期待。
尤其是1800年,这个关键的年代,贝多芬变得完全自我,海顿、莫札特的影响没有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耳疾的摧残;1798-1800之间、贝多芬耳朵变得很不好,且每况愈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看到上天对贝多芬作出最残酷的历练,贝多芬的音乐从此变深刻了。
他感悟到任凭命运的百般折磨,人的意志力还是可以直挺挺的承受着一斧一凿之间的剧创,人类的道德意念,无私的伦理情操正逐渐的萌芽,茁壮。
我不禁要问,没有贝多芬,命运的意义何在?他的音乐一直给人穿越黑暗、迎向光明的最正面思考。
贝多芬的音乐严格说起来不动听,但很动心,需要很严肃去面对。
贝多芬以一颗颗千锤百鍊的音符,叩问着生命的真义,他的创作过程是痛苦的,艰辛的,他将创作精神神化地淬砺为音乐、琢磨又琢磨,浓缩再浓缩、闪烁着真善美的日月光辉。
相较海顿、莫札特,都属同一时期的贝多芬却显得如此不同。
一来是他的个性不屈不挠,在贫困与苦难中力争上游;二来是时代背景使然,当时正值法国革命,风起云涌之际,自由民主口号甚嚣云上,他期望打破贵族保护音乐家的习惯,成为一位独立自主的音乐家。
他虽然接受过贵族的援助,却不曾隶属于他们,他要当自己的主人。
他的作品风格非常具有个人色彩,是对命运的反抗,是胜利的凯歌,在音乐史上他具有空前绝后的影响力,套句现代的话,他可说是音乐史上的个体户------第一位职业音乐家,贯彻自己的意念创作发自内心的声音。
有很多爱乐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努力的读很多音乐家生平轶事,乐曲介绍,但还是听不懂!!其实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过程背景,或是创作灵感资料或许可供参考,但真正对听音乐有效的方法,就是抽丝剥茧,一窥堂奥,看看作曲家作此曲的结构,有意无意跟着结构走,不但能专注,更能体会作曲家意思,并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