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防洪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概要

前言

滁河位于江淮之间,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干流全长约269km。滁河流域地跨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所辖的9个县(区、市),流域面积约8000km 2,其中安徽省6250km 2,江苏省1750km 2。流域内耕地面积458万亩,人口290万人。

为治理滁河,水利部原淮委和皖苏两省滁河规划小组于1958年和1969年先后编制了《巢滁皖流域规划》和《滁河流域规划》。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根据水电部(74)水电计字第41号文的要求,会同皖苏两省于1978年12月编制了《滁河防洪规划报告》,并于1979年3月报送水利部。两省以历次规划为指导,按规划部署兴建了大量防洪工程,为战胜之后发生的历次大洪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6、7月滁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经两省军民奋力抗洪抢险和采取民垸分洪措施,保障了津浦铁路安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灾情仍较严重。1991年大水后,国务院在上海会议上提出“群体防洪”,津浦铁路穿越滁河圩区路段实施防洪自保的要求。在确定铁路自保后(铁路自保工程已于1993年5月1日完工),加之水情、工情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原滁河防洪规划应作相应调整,因此,需对1979年上报的《滁河防洪规划报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长江委遵照水利部的指示,在皖苏两省的配合下,进行了大量方案的研究,编制提出了《滁河防洪规划报告(1994年修订)》。

1998年10月长江委以计综[1998]358号文征求了两省意见,两省均表示同意规划报告拟定的规划原则和规划标准。同年,长江委以计综[1998]452号文上报水利部,请求尽快组织审查。

2002年4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滁河防洪规划预审会,会议听取了长江委关于《滁河防洪规划报告(1994年修订)》主要内容的汇报和安徽、江苏两省的意见,并进行了讨论。根据预审会的讨论意见,长江委对有关问题进一步作了补充研究。

2003年7月滁河流域发生了大洪水,滁州、全椒县城被淹,津浦铁路一度中断运行,滁河防洪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在安徽、江苏两省的配合下,长江委进一步收集了滁河流域的最新水情、工情和社会经济等基本资料,在《滁河防洪规划报告(1994年修订)》的基础上,按照人水协调的新思路,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复核和补充,完善防洪总体布局,按规划编制规范要求,于2004年10月编制提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同年11月以长规计函[2004]93号文“关于征求《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意见的

函”向皖苏两省征求意见,江苏省于2004年12月以苏水便函[2004]140号“关于《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的修改意见”回函长江委,安徽省于2005年1月以皖水规计函[2005]17号文“关于报送《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

意见的函”回函长江委。

对两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长江委安排长江设计院进行了认真的补充研究工作,并专程到两省对有关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协商。2005年8月安徽省以皖水规计[2005]213号文“关于报送《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补充材料意见的函”回函长江委,希望尽快完成、上报《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以利推进滁河治理工程的实施。

在此基础上,编制提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送审稿)》。

2006年1月16~18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对长江委以长规计[2005]618号文报送的《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会议认为《规划报告》指导思想明确、内容较全面、规划方案基本可行,基本同意该《规划报告》。会后,长江委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有关章节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高程均为冻结吴淞高程系统,以米计。

1 综述

1.1 流域概况

滁河流域位于江淮之间,系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丘陵山区,干流基本平行于长江东流,沿途流经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和江苏省的南京市,于江苏省大河口汇入长江。干流全长269km,其中安徽省境内长197km,江苏省境内长116km(部分河段为两省界河),见图滁-1。滁河流域面积约8000km 2,在安徽境内为6250km 2,占78.1%;

江苏境内1750km 2,占21.9%。

滁河主要支流有8条,全部位于左岸,自上而下分别是安徽境内的小马厂河、大马厂河、襄河、清流河、来安河、沛河,江苏境内的皂河、八百河。滁河右岸主要为天然分流河道或人工分洪道,自上而下有驷马山分洪道、朱家山河、马汊河分洪道、岳子河、划子口河等,可分泄干流洪水入长江。

流域内现有塘坝约11.5万座,有效库容 4.29亿m3;小型水库585座,有效库容2.95亿m 3;大中型水库23座,总库容10.12亿m 3。水库总控制面积1868.1km 2,占全流域的23.3%,其中黄栗树、沙河集、城西、屯仓、金牛山等五大水库集水面积共1045km 2,总库容 6.75亿m 3。水库大多以灌溉为主要任

务,具有一定的滞洪削峰作用。

流域内无湖泊滞洪,只在干支流交汇处有小块滞洪洼地(如荒草圩、蒿子圩、汪波荡),其中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蒿子圩(皖苏两省各一个)、汪波东荡为四个分蓄洪区。

滁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据1963~2002年降水资料统计,流域内各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040mm,面平均雨深为997mm,其在地区上分布比较均匀,分布趋势是中下游地区略大于上游地区。降水在年内的分配与季风活动相应,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各站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占年降水量的55~60%。

流域内总耕地面积458万亩,人口约290万人。2000年统计圩区总面积888.83km 2,耕地78.43万亩,人口52.15万人,其中安徽省圩区478.23km 2,耕地48.01万亩,人口23.83万人;江苏省圩区410.61km 2,耕地30.43万亩,人口28.32万人。圩区内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1.97亿元。

流域内有扬子乙烯、全椒柴油机厂等国家大型骨干企业;有津浦铁路,扬子乙烯、南化、南钢三条铁路专用线,104、312、205国道;有滁州、全椒、来安、六合等城市和南京化学工业园等。

1.2 防洪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洪水与洪灾

滁河洪水汇集快而河道泄流不畅,当全流域普降暴雨时,几乎90%面积产生的洪水会迅速汇集于只有约10%左右面积的圩区,致使滁河圩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仅1949年以来,就已发生过13次较大的洪水灾害,平均约4年出现一次。1991年的洪水破圩主要分布在干流古河以下至六合以上,6月份洪水破圩10个,7月份洪水破圩25个,其中重复破圩7个。2003年洪水破圩主要分布在干流古河以下至六合以上,集中在干流襄河口至汊河集河段及支流清流河、来安河下游河段,破圩39个。

1.2.2 防洪工程现状与现有防洪能力

滁河流域经过不断治理,目前已初步形成堤防、分洪道、分蓄洪区、水库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工程体系。

(1)堤防

滁河干流堤防总长338.39km,其中安徽省堤防长152.47km,江苏省堤防长185.92km。

(2)分洪道

滁河流域现有分洪道5条,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驷马山分洪道、朱家山河、马汊河分洪道、岳子河、划子口河。其中:驷马山分洪道现状断面按过流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