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条验收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6年9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2)1.1适用范围 (2)1.2术语和定义 (2)1.2.1电镀 (2)1.2.2化学镀 (2)1.2.3阳极氧化 (2)1.2.4电镀废水 (2)1.2.5重金属废水 (2)1.2.6含氰废水 (2)1.2.7电镀混合废水 (3)1.2.8电镀废液 (3)1.2.9镀液 (3)1.2.10电镀污泥 (3)1.2.11电镀园区 (3)1.3行业相关政策 (3)1.3.1相关规范、文件、政策 (3)1.3.2产业布局 (3)1.3.3产业政策 (4)1.3.4清洁生产政策 (5)1.3.5电镀园区规范条件 (5)1.4行业相关标准 (6)1.4.1清洁生产标准 (6)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6)2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 (7)2.1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7)2.1.1前处理及产污分析 (7)2.1.2 镀锌及产污分析 (8)2.1.3 镀铜及产污分析 (9)2.1.4 镀镍及产污分析 (10)2.1.5 镀铬及产污分析 (10)2.1.6 镀银及产污分析 (11)2.1.7 镀金及产污分析 (12)2.1.8 镀合金及产污分析 (12)2.1.9其他产污环节 (13)2.2污染物排放 (13)2.2.1水污染 (13)2.2.2大气污染 (15)2.2.3固废污染 (16)3清洁生产技术 (17)3.1绿色设计 (17)3.1.1电镀厂房的总体布局 (17)3.1.2电镀厂房建筑的防腐蚀要求 (17)3.1.3电镀槽的布置要求 (18)3.2清洁生产工艺 (19)3.2.1前处理清洁生产工艺 (19)3.2.2电镀替代工艺 (19)3.2.3电镀过程清洁生产工艺 (20)3.2.4清洗水减量化技术 (21)3.2.5废水槽边回收技术 (23)3.3资源综合利用 (24)3.3.1含锌废渣的综合利用 (24)3.3.2含铬废渣的综合利用 (24)3.3.3含镍废渣的综合利用 (25)3.3.4含铜废渣的综合利用 (26)4污染防治技术 (27)4.1水污染防治技术 (27)4.1.1废水的收集和分质分流 (27)4.1.2前处理废水预处理技术 (27)4.1.3含铬废水预处理技术 (28)4.1.4含镍废水预处理技术 (30)4.1.5含氰废水预处理技术 (32)4.1.6含铜废水预处理技术 (33)4.1.7综合废水处理技术 (35)4.1.8回用水处理技术 (37)4.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39)4.2.1 废气抑制 (39)4.2.2 废气收集 (39)4.2.3 废气处理技术 (40)4.3固废污染防治技术 (41)4.3.1危险废物的暂存及处置要求 (41)4.3.2废水处理污泥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 (42)4.4污染防治新技术 (43)4.4.1生物降解脱脂技术 (43)4.4.2无氰碱性镀技术 (43)4.4.3吸附交换法回收废酸液技术 (44)4.4.4 电化学废水处理技术 (44)4.5全过程最佳可行技术组合方案 (45)5内部环保管理 (46)5.1 生产现场管理 (46)5.2环保管理组织体系 (46)5.3内部环境监测 (46)5.4环保台账 (47)5.5环境应急管理 (47)6环境监管 (48)7指南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9)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防治环境污染,完善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污染防治技术工作体系,特制定本指南。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56条”验收标准解读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56条”验收标准解读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56条”验收标准解读报告目录一、相关政策二、工艺装备水平及生产现场三、污染治理设施四、清洁生产五、环境应急建设六、综合性管理制度0背景⏹《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浙江省环保厅、浙江省经信委,浙环发【2011】67号⏹《关于明确电镀行业整治提升管理要求的通知》——浙江省环保厅、浙江省经信委,浙环发【2012】61号⏹整治范围:电镀企业及企业配套电镀车间⏹整治思路:“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有保有压、上大压小“整合入园、发展一批标杆式企业⏹整治目标:(1)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9年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调查数据基础上削减30%以上(3)除少数标杆式企业、原则上所有企业完成搬迁入园生产一、相关政策1.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园区外企业镀槽总容积不小于4万升且连续两年产值不小于500万元(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其他企业配套电镀车间除外)——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2010年)《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2010年)《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2010年)《浙江省浙江省电镀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4万升与连续两年产值不小于500万需同时达到——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其他企业配套电镀车间产值及镀槽容积不做要求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验收制度——环评批复,并通过了“三同时”验收;生产规模不能超过环评批复中的规模非法企业、加工点等全面取缔3.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依法进行排污许可证登记,足额缴纳排污费——实际排放量不能超过许可证的排放量4.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到位,职业病防治达到要求——按《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及验收职工定期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体检5.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到位,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许可——硫酸、盐酸、氰化物等在危化品名录中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等,应符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危险化学品应实行专库储存,库房、生产作业场所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并具有防台风、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功能。

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

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

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
电镀行业是一项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电子
设备等领域。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暂时的经济利益,存在着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规范电镀行业的发展,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制定了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电镀行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将加强环保监管,对电镀企业
的排放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排放达标。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电镀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其次,针对电镀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将加强安全监管,对电镀企业
的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全面排查,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控。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为了促进电镀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将加强对电镀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电镀行业的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电镀行业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电镀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加强对电镀行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电镀行业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电镀行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行业共同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整治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方案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方案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为推动全市电镀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聚焦电镀行业污染“反复治、治反复”难题,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持整体智治,按照“优化布局、整合提升、规范发展”思路,对全市电镀园区及企业进行全方位排查和深化整治,进一步提升电镀行业工艺装备水平和治污能力,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推行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二)整治目标。

到2026年全市电镀行业工艺装备、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和环境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电镀行业结构布局、整体形象得到优化美化,全市电镀企业实现集聚化、规范化生产和全过程数字化监管。

全面规范电镀企业车间布局。

采取统一划分车间分区、统一设置车间标识、统一完善“三废”标牌、统一生产辅料放置、统一使用标准化周转箱、统一车间用具摆放、统一配备车间杂物收纳柜、统一车间卫生标准等管理举措,彻底改善电镀企业脏乱差形象,总体面貌实现质的飞跃。

全面落实治污设施规范化改造。

所有企业完成废水输送管线、污水收集池、处理设施的规范化改造,废气治理设施统一委托第三方运维,工业固体废物实现统一收运,电镀园区及行业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电镀企业车间布局不合理。

生产线建设密度过高,干、湿区不分离,导致车间跑冒滴漏、雨水沟颜色异常及重金属废水“混排”现象时有发生。

(二)废水处理设施“散乱污”。

收集管线脱落、池体防腐层破损、设施老化、布局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废气收集不到位。

部分生产线仅采用侧吸方式收集废气,酸雾逸散严重;部分采用半包围、单侧面集气,现场有排风扇干扰部分企业废气收集管道断接,处理设施“空转”。

(四)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

危废未及时入库、暂存库防腐防渗不到位、台账建设不齐全、污水跑冒滴漏等问题十分普遍。

(五)厂容厂貌普遍较差。

生产操作不规范、杂物乱堆乱放,镀槽、管道、墙面、过道、地沟等随处可见明显污渍,行业脏乱差的情况仍未彻底扭转。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

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电镀行业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上,以提升其耐腐蚀性、美观度、硬度等性能。

然而,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排放物质,却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减少电镀行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必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污染整治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电镀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a) 治理污染要贯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实现污染的最小化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b) 采取科学、合理、经济的技术手段,提高电镀行业的环保水平,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

c)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电镀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三、整治措施1. 技术改造:a) 引进先进的电镀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电镀质量,降低废弃率,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b) 推广采用水循环系统、气体处理设备和固废处理设施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排放物的净化处理。

2. 废水治理:a) 采用预处理、中水回用和尾水处理等措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预处理包括溶解气浮、沉淀、过滤等工艺,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b) 中水回用可通过采用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手段,将经过处理的水再次用于电镀生产过程,减少对新鲜水源的需求;c) 尾水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技术,将电镀过程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尾水进行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再排放或回用。

3. 废气治理:a) 建设和使用通风装置,保证车间内气体流通和废气的排放;b) 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如吸附装置、净化器等,对含有有机物、氰化物、酸性物质等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4. 固体废物处理:a) 开展废镀层和废渣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填埋量;b) 配备合适的储存和运输设施,将无法回收的废弃物按照环保要求进行集中处理,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风险。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6年9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2)1.1适用范围 (2)1.2术语和定义 (2)1.2.1电镀 (2)1.2.2化学镀 (2)1.2.3阳极氧化 (2)1.2.4电镀废水 (2)1.2.5重金属废水 (2)1.2.6含氰废水 (2)1.2.7电镀混合废水 (3)1.2.8电镀废液 (3)1.2.9镀液 (3)1.2.10电镀污泥 (3)1.2.11电镀园区 (3)1.3行业相关政策 (3)1.3.1相关规范、文件、政策 (3)1.3.2产业布局 (3)1.3.3产业政策 (4)1.3.4清洁生产政策 (5)1.3.5电镀园区规范条件 (5)1.4行业相关标准 (6)1.4.1清洁生产标准 (6)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6)2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 (7)2.1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7)2.1.1前处理及产污分析 (7)2.1.2 镀锌及产污分析 (8)2.1.3 镀铜及产污分析 (9)2.1.4 镀镍及产污分析 (10)2.1.5 镀铬及产污分析 (10)2.1.6 镀银及产污分析 (11)2.1.7 镀金及产污分析 (12)2.1.8 镀合金及产污分析 (12)2.1.9其他产污环节 (13)2.2污染物排放 (13)2.2.1水污染 (13)2.2.2大气污染 (15)2.2.3固废污染 (16)3清洁生产技术 (17)3.1绿色设计 (17)3.1.1电镀厂房的总体布局 (17)3.1.2电镀厂房建筑的防腐蚀要求 (17)3.1.3电镀槽的布置要求 (18)3.2清洁生产工艺 (19)3.2.1前处理清洁生产工艺 (19)3.2.2电镀替代工艺 (19)3.2.3电镀过程清洁生产工艺 (20)3.2.4清洗水减量化技术 (21)3.2.5废水槽边回收技术 (23)3.3资源综合利用 (24)3.3.1含锌废渣的综合利用 (24)3.3.2含铬废渣的综合利用 (24)3.3.3含镍废渣的综合利用 (25)3.3.4含铜废渣的综合利用 (26)4污染防治技术 (27)4.1水污染防治技术 (27)4.1.1废水的收集和分质分流 (27)4.1.2前处理废水预处理技术 (27)4.1.3含铬废水预处理技术 (28)4.1.4含镍废水预处理技术 (30)4.1.5含氰废水预处理技术 (32)4.1.6含铜废水预处理技术 (33)4.1.7综合废水处理技术 (35)4.1.8回用水处理技术 (37)4.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39)4.2.1 废气抑制 (39)4.2.2 废气收集 (39)4.2.3 废气处理技术 (40)4.3固废污染防治技术 (41)4.3.1危险废物的暂存及处置要求 (41)4.3.2废水处理污泥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 (42)4.4污染防治新技术 (43)4.4.1生物降解脱脂技术 (43)4.4.2无氰碱性镀技术 (43)4.4.3吸附交换法回收废酸液技术 (44)4.4.4 电化学废水处理技术 (44)4.5全过程最佳可行技术组合方案 (45)5内部环保管理 (46)5.1 生产现场管理 (46)5.2环保管理组织体系 (46)5.3内部环境监测 (46)5.4环保台账 (47)5.5环境应急管理 (47)6环境监管 (48)7指南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9)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防治环境污染,完善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污染防治技术工作体系,特制定本指南。

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完整版

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完整版

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 B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镀企业和拥有电镀设施企业的电镀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电镀企业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对电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也适用于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工艺设施。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企业向环境水体的排放行为。

企业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时,有毒污染物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镉、总银、总铅、总汞在本标准规定的监控位置执行相应的排放限值;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由企业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其污水处理能力商定或执行相关标准,并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城镇污水处理厂应保证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要求。

建设项目拟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放水系统排放废水时,由建设单位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按前款的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GB/T6920-1986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7466-1987水质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198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8-1987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69-1987水质汞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7470-1987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7471-1987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7472-1987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7473-1987水质铜的测定2,9-二甲基-1,10菲罗啉分光光度法GB/T7474-1987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7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8-1987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GB/T7479-1987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7481-1987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7483-19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GB/T7484-19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6-1987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7487-1987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GB/T11893-19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4-19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GB/T11901-19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7-1989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08-1989水质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GB/T11910-1989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水质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2-1989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4-19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HJ/T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29-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4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67-2001固定污染源排气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84-2001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195-2005水质氮氨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9-2005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345-2007水质总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8.22•【字号】浙政办发〔2023〕48号•【施行日期】2023.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23〕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系统治理全省重点行业突出性、普遍性和反复性环境污染问题,扎实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聚焦污染“反复治、治反复”难题,以省委“七张问题清单”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抓手,依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优化提升一批企业工艺装备和治污能力、培育选树一批环保“领跑”企业,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3年努力,基本实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榨菜腌制、修造船、复合布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废橡胶利用、废塑料加工、木质家具、建材石料加工、烧结砖、玻璃制造、化工和电镀等13个重点行业的工艺装备优化升级、污染防治科学精准、节能降耗协同增效、环境管理体系健全、环境风险安全可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环境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2023年底前,全面启动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完成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榨菜腌制等2个行业整治提升。

——2024年6月底前,完成修造船行业整治提升;12月底前,完成复合布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废橡胶利用、废塑料加工、木质家具、建材石料加工和烧结砖等7个行业整治提升。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验收标准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验收标准
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验收标准
序号 环境污染类别
环境污染整治验收标准
1.车间内功能分区合理,设置 1 条独立通道并保持畅通,生产线投影面积占车间面积比例小于 30%。
1
工艺装备 2.干湿区合理设置,湿区设置托盘并敷设网格板,无废水落地情形。
3.严格实施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收集管线统一采取明管架空(或明沟内套明管)形式。
8.园区统一设置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中心,园区转运中心及园区外企业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严格落实危废收集、暂存、运输等环节的规范管理。
3
节能降耗
9.企业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要求。 10.采用多级回收、逆流漂洗等节水型清洁生产工艺,禁止采用单级漂洗或直接冲洗等落后工艺。
4.完善废水处理工艺,应设置一类污染物车间排放口,确保一类污染物车间排放口达标。
5.电镀生产线应统一落实大包围、全封闭集气,确因生产工艺需要无法全封闭的、铬酸雾、硝酸雾产生工段单独收集、单独处理。
7.废气化学吸收装置全面配套自动加药装置和自控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
11.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实施定期巡查,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
4
环境管理 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12.生产车间整洁有序,厂区无露天堆放固体废物现象。
13.电镀企业(园区)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应急事故水池的容积应能容纳 12h-24h 的废水量,并做好防渗漏处理,
5
环境风险 确保环境安全。
14.电镀区域不得使用热得快或加热棒等独立加热设备。
注:1.存在以上任何一条未整治情形的,该企业、该地区不得通过整治验收;

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治理及执法情况介绍

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治理及执法情况介绍

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治理及执法情况介绍一、电镀行业概况1.1生产工艺电镀是以直流电通入一定组织的电解质溶液,通过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变,把金属镀到零件表面上的过程,即镀件置于含有被沉积金属离子的电解液中,通过外来的直流电,使镀件表面覆盖上一层薄的金属镀层。

主要有吊镀和滚镀两种生产方法:吊镀。

镀件通过挂具进行电镀,一般镀件体积比较大,表面比较平整,如锁具、汽车配件等,相应镀槽体积比较大。

滚镀。

没有挂具,采用滚筒电镀,镀件直接放入滚筒中,并通过滚筒导电。

镀件体积比较小,不易破损,如小五金制品、装饰精品小件、仪表和电器装配上的小零件等,一般镀槽体积比较小。

电镀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镀前处理、电镀阶段、镀后处理,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

图1 典型塑料电镀(含化学镀)生产工艺流程图毛坯→表面平整→除油脱脂→清洗→酸洗→清洗→上挂具(吊镀)→一层电镀→清洗→二层电镀→清洗→钝化→清洗→干燥→上漆→干燥→下挂具→包装→成品。

1.2 生产原料酸类: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铬酸、硼酸、氢氟酸、醋酸、柠檬酸等。

碱类:氢氧化钠、氨水等。

盐类:硫酸盐、氯化物、磷酸盐、重铬酸盐等无机酸盐(铜、镍、钠、锌、锰)、氰化物或硫氰酸盐(钠、钾、亚铜)、有机酸盐(酒石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间硝基苯璜酸钠、柠檬酸盐)等。

有机物类:添加剂、乳化剂、光亮剂、皂化剂等。

1.3 主要生产设备与污染物排放1、除油(脱脂)槽(前处理槽)。

镀液主要成分:碳酸钠、磷酸三钠、硅酸钠、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

废水主要污染因子:油、脂类有机物(体现为COD)。

2、氰化镀铜(预镀)槽。

镀液主要成分:氰化亚铜、氰化钠、硫氰酸钾、氢氧化钠等,镀液pH值为11.5 左右,镀液颜色为淡黄色,表面有泡沫。

废水主要污染因子:CN-、Cu2+、〔Cu(CN)3〕2-、〔Cu(CN)2〕-(铜氰络离子)、OH-等;废气主要污染因子:含氰废气。

3、焦磷酸盐镀铜槽。

镀液主要成分:焦磷酸铜、焦磷酸钾、硫酸铜、柠檬酸钾等。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56条”验收标准解读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56条”验收标准解读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56条”验收标准解读报告目录一、相关政策二、工艺装备水平及生产现场三、污染治理设施四、清洁生产五、环境应急建设六、综合性管理制度0背景⏹《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浙江省环保厅、浙江省经信委,浙环发【2011】67号⏹《关于明确电镀行业整治提升管理要求的通知》——浙江省环保厅、浙江省经信委,浙环发【2012】61号⏹整治范围:电镀企业及企业配套电镀车间⏹整治思路:“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有保有压、上大压小“整合入园、发展一批标杆式企业⏹整治目标:(1)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9年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调查数据基础上削减30%以上(3)除少数标杆式企业、原则上所有企业完成搬迁入园生产一、相关政策1.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园区外企业镀槽总容积不小于4万升且连续两年产值不小于500万元(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其他企业配套电镀车间除外)——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2010年)《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2010年)《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2010年)《浙江省浙江省电镀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4万升与连续两年产值不小于500万需同时达到——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其他企业配套电镀车间产值及镀槽容积不做要求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验收制度——环评批复,并通过了“三同时”验收;生产规模不能超过环评批复中的规模非法企业、加工点等全面取缔3.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依法进行排污许可证登记,足额缴纳排污费——实际排放量不能超过许可证的排放量4.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到位,职业病防治达到要求——按《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及验收职工定期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体检5.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到位,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许可——硫酸、盐酸、氰化物等在危化品名录中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等,应符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危险化学品应实行专库储存,库房、生产作业场所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并具有防台风、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功能。

DB33 2260-2020《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 2260-2020《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13 040 40Z 6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 2260—2020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 for electroplating2020-06-10发布2020 - 07 - 01实施目次前言.................................................................................................................................................................... I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区域划分 (4)5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6污染物监测要求 (6)7达标判定 (8)8实施与监督 (9)附录A(资料性附录)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10)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物防治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浙江省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水环境风险管控,减少重金属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电镀工艺、污染治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进步,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排污单位和专门处理电镀废水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太湖流域地区现有和新建电镀排污单位和专门处理电镀废水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其他地区现有电镀排污单位和专门处理电镀废水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自2021年7月1日起(其中工业集聚区外列入入园清单的现有电镀排污单位自2022年1月1日起),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不再执行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各地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需要和经济与技术条件,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第一篇: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日期:2011年11月15日 11:18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文件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环发〔2011〕67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有关单位:目前,我省电镀行业普遍存在行业污染重、区域布局乱、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污染隐患多等问题。

为优化电镀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有效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电镀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决定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行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主题词:环保电镀整治方案抄送:环境保护部。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2011年9月30日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为解决我省电镀行业无序发展、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提升企业装备技术、污染治理和内部环保管理水平,促进行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根据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特制定本方案。

整治范围为全省范围内所有专业电镀企业和企业配套电镀车间。

一、总体思路坚持将污染整治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按照“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和“有保有压、上大压小”的思路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

组织开展电镀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排查,科学制定分类整治方案,对一批环保手续齐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按一定整治标准进行整治规范提升,使其成为所在行业的标杆式企业;对一批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但环境敏感的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促使其进入工业功能区或电镀园区规范发展;对环保手续不全、技术装备落后、整合无望的低小散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淘汰。

电镀行业整治方案

电镀行业整治方案

电镀行业整治方案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电镀行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电镀行业也面临着诸多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

为了提高电镀行业的环境保护水平和生产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和原则目标本整治方案的目标是:1.降低电镀行业对环境的污染;2.提高生产线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概率;3.促进电镀行业的绿色发展。

原则在制定整治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制定方案应基于科学技术和行业经验,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综合施策:从源头控制、过程优化、设备改进、工艺升级等多个方面进行整治;3.公平公正:确保整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依法行政,保障各方利益。

整治方案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电镀行业整治的基础和关键,合理控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产生,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1.废水处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强化废水监测和管理,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推广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并鼓励行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

2.废气治理:–采用高效的废气收集和净化设备,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进一步降低排放标准,对重点污染物进行限制;–推动行业企业对有害气体的处理进行技术改进和工艺升级。

3.固体废物处理:–建立规范的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加强对有害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监管;–鼓励行业企业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过程优化过程优化是电镀行业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工艺流程、调整生产条件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1.材料选择:–优先选择环保型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用可循环利用和节约型材料,降低资源消耗。

2.工艺改进:–推广先进的电镀工艺,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加强工艺监控和管理,确保工艺操作规范;–增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工艺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

3.节能减排:–优化生产线布局和排风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设备维护和能耗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能耗问题;–鼓励行业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电镀行业污染防治规范电镀行业有序发展——2012年部分电镀园区整治提升工作扫描

加强电镀行业污染防治规范电镀行业有序发展——2012年部分电镀园区整治提升工作扫描

项 目实施后 ,具有 明显 的环境效 益 和社 会效 益。 赣 州福 龙源环保 电镀产业 园是

1 8 ,是 为 了提升产 业层次 ,解 6亩 决全县 电镀行业低、小、散现状而 兴建 的。采用先进 的电镀生产设备 和生产工艺技术组织生产 ,实行小 区化建设 ,封 闭式管理 ,厂房二楼 以上 作 为生 产 车 间安 装 自动 生 产 线 ,地上管道水污分流 ,企业 的电 镀废水单独 处理 ,达到排放标准后
7 % 以上 回用 于 生 产 。 0
经过科 学规划 ,将 电镀废 水、综合
废水全部通过 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 理 中心进行分质 处理 ,治污效果非
个享受国家环境 保护与节能减排
优 惠政 策 待遇 的 “ 电镀 废 水 零排 放”示范园区 ,是江西省 及赣州市 重点项 目。该 电镀 产业园通过运用 “ 水 分流 ,分类 处理 :净 水 回 废
5 万 美 元 ,以确保 园 内企 业质 量 0
和层次。
的生产工艺 ,解决 电镀行业发展的 瓶颈与环境污染的突 出问题 ,为促
进 当地工业发展和节能减 排工作起 到 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据悉 ,该基 地 投 资 65 元 的 一 期 工 程 已完 .亿
吉水县在工业 园区专 门建成 了 电镀集控 区 ,用于承接五金 、电子 等 电镀相 关企业 。为做好工业废水 治理工作 ,集控 区正抓 紧建设 电镀 污水处理 厂。 目前 ,日处理 电镀污 水能 力4O 0 ̄的一 期工程 已投入 0 O
条件 有多少 ,入驻 门槛有 多高。
● I
f o 期 跺
特别报 道 》 警
决企业 实际困难 。浙江 省温州市环 保 、经信部 门两 个文件 对此都 有 明
无照企业被取缔 ,新建成 电镀 园区

电镀专项整治方案

电镀专项整治方案

电镀专项整治方案本文基于电镀行业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一套电镀专项整治方案,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总体规划、工作目标、措施和保障措施等。

希望能够对电镀行业的整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总体规划电镀行业专项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理工作,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为电镀行业的整治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1. 目标(1) 建立健全电镀行业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2) 提升电镀行业的环保技术水平,推广高效低排放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3) 降低电镀行业对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加强对电镀企业的监管,规范行业秩序,杜绝违规排放和违法生产行为。

2. 任务(1) 完善电镀行业的环保标准和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环保考核机制,实施严格的环保执法。

(2) 鼓励和支持电镀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环保设施的配套程度。

(3) 加大对电镀企业的环保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主动性。

(4) 加强对电镀企业的监督检查,强化环保监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3. 措施(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电镀行业的环保标准和排放标准,强化环保执法力度。

(2) 鼓励电镀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低污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3)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文化。

(4) 强化监管力度,严格对电镀企业进行排污情况的监控和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二、工作目标为了实现电镀行业的专项整治,明确了以下工作目标:1. 确保电镀行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排放达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高效低排放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电镀行业的环保技术水平。

3. 减少电镀行业对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4. 规范电镀行业生产行为,杜绝违规排放和违法生产行为。

三、措施为了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环保标准和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环保考核机制,加强环保执法力度。

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模板

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模板

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分析。

电镀行业作为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建材等领域。

然而,由于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推动电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制定整治实施方案,加强对电镀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二、整治目标。

1. 减少电镀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工艺的环保水平;2. 规范电镀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3. 促进电镀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整治措施。

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电镀行业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环保政策的遵守意识。

2. 推动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

鼓励电镀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工艺的环保水平,减少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

3. 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电镀企业的环保执法力度,严格监管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行为,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4. 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责任。

鼓励电镀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建立联合体,共同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四、整治效果评估。

1. 废水、废气和废渣排放量明显减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 电镀行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得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3. 电镀行业的发展方式和经营理念得到转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五、结语。

电镀行业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电镀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电镀企业能够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整治工作的落实,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省电镀行业问题分析与污染整治对策

浙江省电镀行业问题分析与污染整治对策
Ab s t r a c t : As ma i n h e a v y me t a l d i s c h a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y ,t h e e l e c t r o p l a t i n g c o mp a n y i s t o o ma n y, Wi d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s e n s i t i v e
要 电镀企业及 电镀产业集聚 区的 实地调研情况 以及污 染普 查动态数据 的分析 , 详细分析 了浙 江省 电镀行 业现
状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 , 并从 产业布局 与规模 、 生产工 艺与装备 、 清洁生产、 污染防治措施 、 环保监 管、 有 效 削减 重 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方面提 出了相应的整治提 升对策 , 为电镀 企业 即将 开展 “ 十二 五” 污染整 治提供 重要 的
技术储备 , 对电镀行 业的减排及 转型升级 ; 问题 分析 ; 污 染整 治 中 图分 类 号 : X 7 8 1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P r o b l e m An a l y s i s o f El e c t r o p l a t i n g I n d u s t r y a n d Po l l u t i o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i mp a c t s . On t h e b a s e o f s u r v e y o n ma i n e l e c t r o p l a t i n g i n d u s t r y c e n t r a l i z e d a r e a a n d p o l l u t i o n g e n e r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条验收标准解读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56条”验收标准解读报告目录一、相关政策二、工艺装备水平及生产现场三、污染治理设施四、清洁生产五、环境应急建设六、综合性管理制度0背景⏹《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浙江省环保厅、浙江省经信委,浙环发【2011】67号⏹《关于明确电镀行业整治提升管理要求的通知》——浙江省环保厅、浙江省经信委,浙环发【2012】61号⏹整治范围:电镀企业及企业配套电镀车间⏹整治思路:“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有保有压、上大压小“整合入园、发展一批标杆式企业⏹整治目标:(1)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9年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调查数据基础上削减30%以上(3)除少数标杆式企业、原则上所有企业完成搬迁入园生产一、相关政策1.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园区外企业镀槽总容积不小于4万升且连续两年产值不小于500万元(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其他企业配套电镀车间除外)——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2010年)《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2010年)《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2010年)《浙江省浙江省电镀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4万升与连续两年产值不小于500万需同时达到——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其他企业配套电镀车间产值及镀槽容积不做要求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验收制度——环评批复,并通过了“三同时”验收;生产规模不能超过环评批复中的规模非法企业、加工点等全面取缔3.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依法进行排污许可证登记,足额缴纳排污费——实际排放量不能超过许可证的排放量4.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到位,职业病防治达到要求——按《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及验收职工定期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体检5.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到位,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许可——硫酸、盐酸、氰化物等在危化品名录中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等,应符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危险化学品应实行专库储存,库房、生产作业场所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并具有防台风、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功能。

6.企业选址符合相关规划——规划选址意见书或者规划部门其他证明文件二、工艺装备/生产现场7.无氰化物镀锌、镀锌层六价铬钝化、电镀锡铅合金等工艺——全面淘汰上述工艺,相关化学品禁止使用;若以前有上述工艺,需提供已淘汰的证明文件及相关替代工艺(如碱性无氰镀锌、酸性镀锌、镀锌层三价铬钝化、无铬钝化、纯锡、锡-铜合金、锡-银合金等)的说明8.无铅、镉、汞等重污染化学品9.自动化生产线镀槽容积不小于总容积的80%,因特殊工艺要求无法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须经当地经信、环保部门同意——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可大幅度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确因工艺要求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部分需由企业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获得经信、环保部门同意10.无法实现自动化的手工电镀线(包括前处理和铬钝化等工段)做到废水不落地——此条可作为环保部门确认保留非自动线的前提手工电镀线滴落的废液可在滴落区域车间地面上通过设置防腐收集槽收集后定期分类排至污水处理设施11.采用了多级回收、逆流漂洗等节水型生产工艺——是《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的基本要求:根据工艺选择淋洗、喷洗、多级逆流漂洗、回收或槽边处理的方式12、生产线或车间安装用水计量装置——每条生产线及每个车间均安装用水计量装置,严格限制用水量13、污水处理及废气处理设施安装独立电表——通过耗电量估算处理设施运行状况;每股废气均单独安装电表14.生产现场环境清洁、整洁、管理有序,危险品有明显标识——需企业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15.生产过程中无跑冒漏现象——特别注意管道伸缩、接口的处理、阀门、法兰等对生产中的跑冒漏及管路等建立巡查制度,每天专人巡查两次16.车间内实施干湿区分离,湿区地面敷设网格板,湿镀件作业在湿区进行,湿区废水/液单独收集——干区严格无液体洒落,湿区地面敷设网格板,按滴液的性质在网格板下分设收集槽,防止不同滴液混合17.排水管系统及建、构筑物进出水管有防腐蚀、防沉降、防折断措施——本条主要考虑防止废液渗漏的事故防腐蚀、防沉降、防折断措施可选择设优质防腐管材、软接头、设双阀门等,易人为误折断处设防护栏杆等18.车间内废水分质分流,废水管线采用明管套明沟或架空敷设——分质分流有利于后续分质处理禁止采用直接明沟、暗沟、暗管排水明管套明沟或架空敷设可及时发现管道破损明沟内壁需做防腐处理,可采用一次成型PP槽或环氧树脂;为避免雨水的进入,有雨水的管沟上应设挡雨棚。

19.生产车间地面采取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厂区道路经过硬化处理——按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要求施工,采用垫层、隔离层和面层三层处理,面层采用花岗岩板材,或采用“三涂两布”环氧树脂防腐层20.雨污分流,有雨水管网及污水管网图纸,并报环保部门备案21.初期雨水收集池规范,容积满足初期雨量要求——在厂区雨水管网末端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的初期雨水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管网末端设两路出口,一路至初期雨水池;另一路外排;通过闸门(阀门)控制雨水流向。

初期池收集降雨前10min或者前5-10mm的雨量。

初雨池的容积应符合厂区内5-10mm雨量的要求,且有效容积应从雨水管管底水位线算起。

22.厂区污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等各类污水管线设置清晰——提供的管网图纸应由专业单位绘制,并与实际一致;严格杜绝污水暗管排放三、污染治理设施23.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处理,建有与生产能力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有生化处理系统,可将生活污水排入生化池24.车间废水按照废水处理设计单位的要求经过合理的分流,每股废水单独接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可按以下六股废水分流:含铬废水、含氰废水、含铜废水、含镍废水、含锌废水、前处理废水。

25.废水处理设计单位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

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设计资质应为环保专项设计资质乙级以上;或者环保部门认定的其他资质;以设计图纸及设计方案上图签的为准。

稳定达标26.车间接至废水处理站的管道采用防腐管道,并具有废水收集管道布置图27.废水处理站处理水量采用流量计,可显示即时流量和累积流量——采用电磁流量计或者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可设于调节池出口的管路上(按不同类型废水分别设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设于标准排放口28. pH值调节采用pH计连锁自动投加——在需pH调整的构筑物设置在线pH计,与加酸、加碱泵连锁,按照设定的pH范围自动投加酸碱29.雨水排放口设pH在线监控设备——在雨水排放口设在线pH计,pH异常时关闭外排阀门,进入初雨池30.排放口标准规范,有在线监控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在线pH计,在线流量计;重金属在线仪选装。

31.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生产废水处理后达到中相应的排放限值要求,生活污水达到进管网标准或一级标准——运行正常判断依据:加药量、污泥量、耗电量与处理量的关系、日常操作台账等太湖流域执行特别限值要求生活污水可纳管排放,也可接入生化处理池。

32.氢氰酸、铬酸雾工段有专门的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主要要求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不能混合处理;处理后的废气吸收液按废水分质分流的要求排放至污水站33.各废气排放点按要求接入废气收集处理系统,镀槽采用上吸式集气罩或侧吸式集气罩——优先采用上吸式集气罩,在因生产工艺原因无法安装上吸式的情况下,可采用侧吸式,侧吸式建议加大风机风压、并设在镀槽两侧设集气罩,确保吸风效果34.在保证酸雾吸气效率的前提下,加强车间通风,车间换风次数符合国家规范要求——车间采用通风机通风,通风次数不少于25次/小时35.在集气罩开口方向不得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6.废气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定期清理——定期投加吸收药剂、定期排出吸收液,台账齐全可对碱喷淋水的PH与自动加药连锁控制,提高废气处理装置的可靠性37.排放尾气符合中相应的排放限值要求38.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贮存——危废主要分为: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废液(电镀液、退镀液)、废渣(阳极泥、过滤残渣、滤芯等)、废水处理污泥关闭取缔的电镀企业所遗留的电镀废液、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负责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置。

39.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地面须作硬化处理,设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能够将废水、废液纳入污水处理设施40.贮存场所外设置设施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上设置危险废物标签41.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相关情况;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备案;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如实申报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42.危险废物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置,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审批和转移联单制度四、清洁生产43.园区外的电镀企业中水回用率不小于 50%—未入专业电镀园区的企业均需执行此要求。

中水回用途径:优先回用至生产,如前处理、漂洗等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工序,少量回用至绿化、冲洗等。

回用后的水平衡中水回用工艺的选择:(1)宜采用砂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处理等技术(2)目前应用较多的为过滤-UF-RO组合工艺UF-RO组合工艺需注意的主要问题:(1)预处理是影响工艺运行是否稳定的关键膜系统对有机物、SS、浊度、SDI等均有相应要求,采取合适的预处理可延长膜清洗周期,延长膜使用寿命,维持较好的膜通量水平。

生化处理(水解-接触氧化、MBR等)降低进水COD混凝沉淀(投加重金属捕捉剂)进一步降低重金属过滤去除SS、降低浊度等(2)浓缩液的出路——进一步强化处理或直接排至下游污水厂不能直接返回调节池(3)膜材料及组件的选择——通量耐污染程度厂家的运行经验等(4)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反洗、加药、维护44.完成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后续每两年完成一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五环境应急建设45.氰化物的使用经当地管理部门的同意并备案,并有氰化物采购及使用等相关详细手续和记录—备案文件、采购的详细手续及详细使用记录46.有事故应急池,其容积应能容纳12h~24h的废水量—事故应急池内壁应防腐,并保持常空状态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池、废水处理调节池不能共用47.硫酸、液碱等贮罐周围建有围堰,围堰高度满足应急要求48.配酸碱、存酸碱所在地进行防渗、防腐工作—围堰内需做防腐(花岗岩),围堰高度应使储罐泄漏时液体不外漏49.制定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50.预案具备可操作性,并及时更新完善51.按照预案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与设备52.定期进行环境事故应急演练—应急预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包含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危险化学品等对当地水环境、大气、土壤,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的储存、使用、运输、日常监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及所采取的环境污染事故预防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案、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处理措施等应针对每一种化危品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重点明确事故应急池、灌区围堰、报警系统和采取何种化学、物理等方法消除、降解污染物,将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环境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