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

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饮食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

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芦根、西瓜等,用于实热证。

清热燥湿类:茄子、荞麦、马齿苋等,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解毒类:绿豆、赤小豆、马齿苋、苦瓜、蓟菜、豆腐、豌豆等,用于热毒证。

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豆、绿茶,用于暑热证。

清热利咽类:荸荠、罗汉果、青果、无花果等,用于内热咽喉肿痛。

清热凉血类:茄子、藕节、丝瓜、黑木耳等,用于血

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桃仁、黑芝麻等,用于便秘证。

祛风湿类:薏仁、木瓜、樱桃、鳝鱼等,用于风湿证。

芳香化湿类:扁豆、蚕豆等,用于湿温、暑湿、脾虚湿盛证。

利水类:玉米、玉米须、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鲤鱼等,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等。

温里类:干姜、肉桂、花椒、茴香、胡椒、辣椒、羊肉等,用于寒证。

行气类:香橼、佛手、刀豆、玫瑰花等,用于气滞证。

活血类:山楂、茄子、酒、醋等,用于血瘀证。

止血类:藕节、黑木耳等,用于出血等证。

化痰类:海藻、昆布、海带、紫菜、萝卜、橘络、杏仁、生姜等,由于痰证。

止咳平喘类:杏仁、梨、枇杷、百合等,用于咳喘证。

安神类:莲子、小麦、百合、龙眼肉、酸枣仁、猪心等,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收涩类:乌梅、莲子等,用于泄泻、尿频等滑脱不禁。

辨证施膳

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

用药指导

给药时间

1、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

2、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

3、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

4、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5、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

6、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

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

8、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9、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遵医嘱。

给药方法

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或遵医嘱服用;

2、急症、高热、危重病人遵医嘱服用;

3、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4、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

5、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

6、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

7、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8、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

9、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