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与地理课程建设

合集下载

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附87条高考地理成因类问题分析思路整理

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附87条高考地理成因类问题分析思路整理

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附87条高考地理成因类问题分析思路整理2022版《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附87条高考地理成因类问题分析思路整理_课程_素养_教学2022版《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一、整体变化二、变化要点概括1.新增了核心素养;2.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全球观,宇宙观凸显;3.新增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一方面给教师教学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4.新增了附录一地理活动参考示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5.新增了附录二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示例。

三、具体变化1.课程性质两版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有所不同:2022年版课标首先从地理学的特征与性质切入,突出地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论述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地理课程与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衔接及其与初中其他课程的相关性,渗透跨学科教学的思想,同时关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层级关系,全面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思路。

2.课程理念修订后的课程理念共包括五个方面:①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②优化课程结构,搭建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框架;③活化课程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④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⑤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这五条课程理念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宗旨,覆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

3.学业质量2022年版课标将学业质量纳入其中,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将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统一,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相应的价值观等。

2022年版课标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式,将课程内容的五个主题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①“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运动”;②“地球的表层”;③“认识世界”与“认识中国”。

2024年地理课程教学计划(6篇)

2024年地理课程教学计划(6篇)

2024年地理课程教学计划为指导本年级地理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计划遵循课程标准,结合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以及我校本年级地理教学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如下:本学期理科班将面临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班则需完成选修5、选修6以及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任务。

鉴于教学任务繁重,故特此制定本教学计划,以指导本年级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

二、学生情况分析目前,我校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尤其是理科班学生,其基础相对较差,且班级人数较多。

理科班学生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地理复习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三、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缺失,需补充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四、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 理科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强调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意识。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培优补差措施,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能力差异带来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五、教学主要措施1. 教学方式上,虽然已关注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课堂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性表现不明显。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既要发挥优秀学生的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后进生的参与与提高,确保各层次学生均能自主参与学习,并取得实质性进步。

3. 加强理科地理教学的训练,提高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有效性。

4. 充分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媒体,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全面提高本年级地理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体验。

2024年地理课程教学计划(二)在深化地理学科教育过程中,以下目标及措施应予以明确:一、德育目标本期地理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与人地协调观,增进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理解。

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关心国家经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理论修养。

二、智育目标本期教学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体现在提高及格率与优秀率,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1篇)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1篇)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1篇)高三地理教学计划(通用11篇)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学计划,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1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一)、知识要求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

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

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

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吴江林——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学校管理的探索

吴江林——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学校管理的探索
C、人生规划不兴趣爱好 如何帮助学生定位学业水平在全省中的位置?
三、基于学业水平的选课的基本做法
1.建立联盟,提供大数据样本,提高准确率
统一教学进度、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
2.收集统计历年高考数据,建立分析常模
联盟往届高考各学科数据统计
3.高一上学期组织三次联考,为学生提供选课建议
基于学生成绩的选课建议
(22001158级届)物生历技理物史术412684850;9;;化政地学治理32208578;2;;固化走定生班班政::16个政,共历5地种2组;合化生史1;化政史1;政地化技治理学术67773513...;778;;物历生理史物7167.092.;.16;;
2016级 物理16;化学151; 固定班:化地技1;政地技1;化生地1; (2019届)生物152;政治278;史地技1;政史地2;政生史1;政史技1
传承不创新是应对变革的永恒主题。过渡之际, 实现管理、教学、考评等方面的平稳过渡不适度变革 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目录
1 关键问题一:选课时间 2 关键问题二:选课组合 3 关键问题三:教学管理 4 关键问题四:德育管理
关键问题一:选课时间
一、选课时间不教学安排的关系
老高考下的分科与教学安排:文理分科、新课结束、一轮复习时间?
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不学校管理的探索
吴江林 浙江省塘栖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教育部基教二司高中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
新老高考制度的更迭,将丌可避免对教学管理、 学生管理、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绩 效考评等方面产生冲击,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合理 利用规则,找到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不管理方法 ,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历史285;地理332;走班:地技(物/史)1;化生(政/史)

2024高考地理试卷的反思

2024高考地理试卷的反思

2024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国甲卷、新课标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2023年保持基本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

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全国甲卷第44题,以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合理的人工防风阻沙方式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区域背景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安全观。

新课标卷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促使考生思索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水循环与水安全。

全国甲卷4~5题,以我国三江平原农垦系统某农场为案例,在国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具体区域特点,引导学生以动态的视角,辩证地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2. 展现时代新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全国甲卷第43题,以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所给信息,选择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试题聚焦新发展理念,体现在核心价值引领下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

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

新课标卷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新高考制度的全面实施,学校的课程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应该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呢?一、新高考的背景和意义新高考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促进高中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与以往的高考制度相比,新高考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将笔试和面试结合起来,考试形式更加多元化,更为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水平。

新高考的实施,对学生和教育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们不再把重心放在应试上,而是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行业也更加注重学科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考虑单一的成绩评价。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新高考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明确的要求。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注重以下几点:1、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增加选修课程或兴趣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关课程,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作好准备。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高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在课程建设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推出一些综合能力的课程,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造力及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3、建立创新型学习体系为了适应新高考的需求,学校要建立创新型学习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研究、创新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体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加强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考地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高考地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史辰羲(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100084)摘要: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

参考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全面推进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探索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科的改革实施路径,科学构建地理科考试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等内容,促进地理科考试评价方式的转变,提升地理科考试质量,促进高中地理育人方式改革。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地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即高校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学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l]。

为保证地理科考试顺利实施,需要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1 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考试内容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地理课程标准》)为深化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形式指明了方向。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叩;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科学测评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2023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5篇)

2023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5篇)

2023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____年____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____月上旬到____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____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①学"两纲""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②研"两题""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关于高三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关于高三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关于高三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为了保障活动或事情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开展后续的工作能更清晰的进行。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高三地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关于高三地理的教学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全国基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增强自信和能力。

并从教师的知识更新、方法转变等方面展开了多次培训、学习、展示、推广形式的活动。

使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目标、态度方法都有了根本改变。

地理学科在整个中学教育教学中起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教学现状。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的解读工作。

塌实做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培训,帮助每一位教师进行新教材的备课,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规律,上好每一堂课。

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

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博大精深”,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提高吴江的地理教师整体素质。

深入课堂认真听课,为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使他们能不断地明确方向和具体目标;能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

建立教育教学研究网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普及化,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的有效手段。

二、主要目标:1、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地理课堂教改革。

实现从“讲——学”“灌——学”到“导——学”的转变。

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更广泛、更有效地使用电教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感知地理事物;更密集地输出地理信息;更有效的进行反馈都需要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

“新高考”校本课程建设建设方案

“新高考”校本课程建设建设方案

“新高考”校本课程建设建设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

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

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变革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未来发展,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新高考改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

过去,学生在高中阶段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选择相对有限。

而新高考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众多学科组合中进行选择。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和历史的组合,或者生物、政治和地理的组合等等。

这种选科模式的改变,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发挥优势。

然而,这种自主选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众多学科组合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成为了一个难题。

由于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对自身的清晰认知,一些学生可能会盲目跟风或者随意选择,导致后续学习中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新高考改革还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传统高考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而新高考则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

这意味着学生不能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但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素质评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在评价标准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此外,对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也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以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新高考改革还对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适应学生的选科需求,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组合,并采用走班制等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

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

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一直在不断加快,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挑战,我国决定实施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

这一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就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的背景、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1. 背景我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存在着知识面狭窄、强化应试教育和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传统的高考制度过于注重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急需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因此,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应运而生。

2. 目标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竞争优势。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独立学习和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 实施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新高考课程建设方案采用了多种实施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多元化课程设置。

新高考课程将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取消传统的单一学科考试。

在课程设置中,将增加非学科类课程,如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选修课程设置。

新高考将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选修课程将覆盖科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实践等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 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

新高考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增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比重。

学生将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 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将以综合素质评价为考核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评价标准将更加科学公正,包括日常表现、学科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工作坊研修

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工作坊研修

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和《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湘政发〔2019〕8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决定组织我省高中教师开展新课程新高考工作坊研修,特制定本方案。

一、研修目标【总目标】立足参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重点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学科知识逻辑框架,全面落实新进教材的理念和要求,促使我省高中教师在新高考变革应对、新时代学生指导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为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转型积累经验,为我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团队,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提升教师理解新课程、运用新教材的能力。

【分目标】1.深入研究国家高考政策,尤其是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熟悉湖南新高考的模式、考试科目与方式和赋分办法,从容应对新高考。

2.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结构,系统把握学科的逻辑体系和本质,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新课标的关系,从容应对新教材。

3.依照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重点突破新教材中新增加的或差异性显著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的难度和深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真实情境,强化探究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4.掌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熟悉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及要求,结合新高考命题动向及试题特点与趋势,能够开展基于高考真题分析的研究工作,同时能够制定基于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价和高考复习的新措施、新办法。

6.深入学习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推动高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涯规划教育,增强生涯规划教育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与能力。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目标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三、工作计划1、第一轮复习(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中旬)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复习;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2、第二轮复习(____年____月中旬-____月中旬)专题复习3、第三轮复习(____月中旬-____月底)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四、具体内容(一)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1、要求:(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复习建议:(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应在“懂”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厘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可在“精”字上下功夫,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2023年高中学校地理教学计划(通用3篇)

2023年高中学校地理教学计划(通用3篇)

2023年高中学校地理教学计划(通用3篇)中学学校地理教学安排1中学地理学习共三年时间,高一阶段主要目标是面对会考,主要教学内容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高二、高三阶段主要目标是面对高考,主要教学内容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及选修地理和区域地理,所以中学地理的教学安排如下:一、在备课方面仔细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刚好间支配都作了具体的记录,仔细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打算,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好玩教具,课后刚好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仔细按搜集每课书的学问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打算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例如在讲授《时间计算》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针对高一学生他们不简单明白。

为了上好这堂课,咱们要仔细探讨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打算有针对性地讲。

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最好为此打算了一些教具,能用多媒体讲授就更好了。

授课时就心中有数就会让学生能够更简单理解和接受。

二、在教学方面课堂教学是核心。

课前,仔细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着重进行单元备课,驾驭每一部分学问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要留意刚好驾驭学生的反馈信息,不光传授他们学问,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增加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楚化,条理化,精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化浅出。

在课堂上特殊要留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轻松,学得开心;留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实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新高考地理学科定位

新高考地理学科定位

新高考地理学科定位:新高考地理学科的定位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在过去,地理学科被视为文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关注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

然而,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地理学科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

在新高考中,地理学科被归为选择性考试科目之一,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学科一起供学生选择。

这意味着地理学科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相当,不再是必修科目。

此外,新高考还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考生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科目作为再选科目。

这种模式下,地理学科成为了可选科目之一,与其他科目一起构成了学生的高中学习体系。

从新高考地理学科的定位来看,它仍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实际价值。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文理兼备的学科,既有理科的思维和方法,也有文科的知识和素养。

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地理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人口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地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样本(三篇)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样本(三篇)

2024年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样本指导思想以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围绕“全面____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完满完成教学任务。

工作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文科综合考试中严保地理这一关,高考成绩力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满意。

工作措施1、坚持集体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学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地理教学新模式,做教研的带头人。

2、复习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一课一练一结”。

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在省级教育刊物上争取发表论文1-____篇。

3、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做教育改革的先锋。

4、努力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和教学档案建设,精选、精编教学资料,建立高三学习、高考课题研究的教学档案,使教学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5、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定期自查。

6、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拔升能力,如区域地理讲授顺序:①弄清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区位关系;②本区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特点、交通等;③相似区域的比较。

7、练: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8、评:针对性的评讲,“打蛇要在七寸,用钢要在刀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成因特点比较分析,进行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区域差异比较训练。

9、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多年来的备考经验,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合理安排训练量,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

10、结:没有总结,就不会有能力的提升,仅仅只是知识的再现,遇到新材料,新情景的题就会不知所措,因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很重要。

新高考模式下的课程建设与走班教学管理

新高考模式下的课程建设与走班教学管理

新教育·上旬刊西南大学三亚中学进入新高考模式一年来,积极研究新高考模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实际对教学管理、课程建设、走班教学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短期内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合新高考模式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之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深刻认识和理解新高考的内容体系,把握好新高考的核心内涵实施新的高考制度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次创新和变革,相对于过去的高考制度来说,其思想内涵及内容体系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要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做好新高考模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国家实行新高考的初衷与目的,以及新高考的内容体系,要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把握好新高考的核心内涵。

1.国家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实行新的高考模式。

一是适应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人的潜质和特长,培养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才。

二是希望改变完全以分数录取的方式,增加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结果最终成为高校录取的依据,引导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三是希望增加学生的选择性。

新高考模式下,学生考试可以从理、化、生、政、史、地六门课程中选考三门,二十种考试课程组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四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在做试点,考试和招生分离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五是希望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难度下降,高考统一考试科目减少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

2.全面掌握新高考模式所包含的内容体系。

新高考模式的内容可概括为:文理不分,全科覆盖,分类考试,多元录取,严格公示。

新高考模式是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过去高考是要分文理科,只有文科理科两份固定套餐供学生选择。

新高考实行文理不分,有二十种自主套餐供学生选择。

同时,要求学生在高中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任务(一般为十三门课程)并通过合格性考试方可毕业,学习内容覆盖所有学科。

分类考试包括:合格性考试(即毕业考试);等级性考试,即:从政、史、地、理、化、生六门课程任选三门课程,参加省级等级性考试,考分进行等级转换,最后所得的等级成绩计入高考成绩;国家统一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并以实际分计入高考成绩;多元录取则体现在高考录取不仅要看学生高考成绩,而且还要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断扩大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权限;严格公示是指综合素质评价及录取结果要严格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兴趣的实践方向: ①教学设计及其优化 ②中学地理数字化学习及其评价 ③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与路径。
Q Q:762841053 微信:13815010528.
新高考与地理课程建设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各省区地理高考考纲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
1.国家的课程 2.专家的课程 3.教师的课程 4.学生的课程
B. 概念性 ①类别②原 理③结构 C. 程序性 ①技能②方 法③程序 D. 元认知 ①策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①识别 ①解释 ①执行 ①区别 ①检查 ①假设
知识
再认 ②举例 ②实施 ②组织 ②评论 ②设计
②回忆 ③分类
③归因
③生成
理性思维的构成要素:
• 1.独立思考(中、西之读书)
• 2.重视证据(东京审判之辩论,证据链条)
• 3.逻辑推理(寻找多角度因果联系)
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 1.阅读、表达、交流
• 2.教、研合一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通过实践和思考感悟
通过做中学提高地理实践力
知 行 合 一
在问题解决中培育学生的
• 教学行为即探究行为。教学即探究,教师即研究者。
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
教学与非教学的判断依据在于,教学一定要—— 1. 激发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2. 明确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 3. 采用易于学生感知的方式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起点。减少教师教学时的不确定性,找到一种方向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和考纲中,明确要求对以下地理过程进行
考查: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下垫面因素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 响;
2.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5.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活动2
活动3 测评4
关注:1.教学目标 2.教学时间与教学计划 3.教学活动(学习任 务) 4.测评(纸笔或digital bloom,口头或书面,自我或小组)
5.“目标-教学-测评”一致性问题。
教学目标的叙写
• Audience(主体)——学生 • Behavior (行为)——可观察、测量的具体行为 • Condition(条件)——手段、信息、提示、时间限制、情境 • Degree (程度)——一般描述出学生习得的最低表现水平
目标分类与微课程
• 目标分类是微课程研发的基础 • 目标分类是微课程研发的坐标系之一 • 目标分类为微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依据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空演化的特征。地理过程 大致包括:①时间变化过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 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 律,以便作为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如某地的 天气变化与预报。②空间变化过程。即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 间上的演变。如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城市化过程中用地规 模的扩大。③地理机理过程。从原理规律上认识地理要素间 相互作用的机理与关系。如热力环流、世界洋流规律等。④ 综合过程。即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 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中。如 自然带演变。
目的(goal)与目标(objective)
goal≈aim,intention主观愿望;o≈结果支配行为
教育或教学目的
应然
培养目标
具体的意图或要求 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实然
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2017版) 2.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或者教学手册(制定中) 3.高中地理各类考纲 4.教师的特长与风格 5.学生特点 6.校本课程总体规划
讲史”就是说 书 的
艺人们讲述历 代 的 兴 亡 和战 争 的 故 事 。讲 史 一 般 都 很长 ,
艺人在表演时 必 须分 为 若 干 次 才能 讲 完 。

5.每讲一次, 就 等 于 后 来章 回 体 小 说 中的 一 回 。 在 每次 讲 说 以 前 ,
艺人要用题目 向 听 众揭 示 主 要 内 容, 这 就 是 章 回 体小 说 回 目 的 起源 。 章 回 体 小说 中 经 常 出 现的 “ 话 说 ” 和“ 看 官 ” 等 字样 , 正 可 以 明确 看 出 它 与
话本之间的继 承 关 系 。

6.昌耀是 一 个 孤 独 的 诗 人 , 他 自 始 自 终 有 着 一 种 震 动 人 心 的 忧 郁 和 伤 感 , 而 隐 藏 在 这 背 后 的 是 诗 人 对 生 命 本 真 与 尊 严 的 追 寻 和 捍 卫 。

7.在这首 诗 中 , 诗 人 似 乎 是 一 个 冷 静 的 旁 观 者 , 又 似 乎 是 一 个 积 极 的 生 命 体 验 者 , 他 在 这 首 诗 中 开 始 他 的 征 服 之 旅 , 继 而 完 成 旅 途 。 继 而 完 成 了 自 我 超 越 。
再现 ④总结
(创建)
⑤推断
⑥比较
⑦说明
(建模)
A. 事实性 B. 概念性 C. 程序性 D. 元认知
布卢姆教育学分类(认知领域)
认知 1.识记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知识
A. 事实性
目标3 活动6
测评2
B. 概念性
目标2 活动4
测评3
活动5
C. 程序性 D. 元认知
目标1 活动1 测评1
过程; 12.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3.运用资料,从地理角度说明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形成原因; 14.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常考的地理过程有: 太阳直射点的时空变化; 天气变化及气候成因的解析(尤其是特异性 气候);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在时空上的演变序列; 地表形态、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补给、水资源的综合运用及跨流域调水; 植被和自然带的小区域分析; 人口增长及变化; 产业区位、产业转移与升级。
主要问题: 1.新课标新高考 2.三级研究目标 3.校本课程研发 4.地方课程研发 5.国家课程实施 “范导式教学法”(朱志平) (1)单元设计 (2)课时设计 (3)数字化学习
中学地理教育的实践中, 学、教、研三位一体
1.专业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2.专业教师有必要学习英语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 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 种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不经 训练无以产生理性思维。

1.压缩语段, 是 近 年 来 高考 语 文 卷 “ 语言 表 达 题 ” 的重 点 和 热 点 ,它 要 求 对 文 段中 的 信 息 进 行筛 选 , 选 出 主要 信 息 , 剔 除次 要 信 息 , 然后 根 据 题 目 要求 用 简 要 的 语言 表 述 出 来 。

2. 有 时 , 定义 题 所 给 材 料在 交 待 事 物 或概 念 时 , 为 了避 免 抽 象 , 而让 读 者 有 具 体可 感 的 印 象 ,往 往 会 对 事 物或 者 概念 进 行 举 例 介绍 。
过程;
6.观察海底地形图,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 7.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8.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9.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
因; 10.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 1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化
布卢姆教育学分类(认知领域)
认知 1.识记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知识
A. 事实性
B. 概念性
C. 程序性 D. 元认知
认知领域
布卢姆教育分类学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教育学分类(认知领域)
认知 1.识记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知识
A. 事实性 ①术语 ②细节

3. 这 些 例 子, 仅 仅 是 某 一事 物 或 概 念 逻辑 范 畴 中 的 一个 或 几 个 现 象, 不 属 于 事 物或 概 念 的 本 质属 性 , 应 汰 除。

4.章回体小说 是
中国古典
长篇小说的主 要形 式 , 它 是 由宋 元 时 期 的 “讲 史 话 本 ” 发展 而 来 的 。 “
时空视角和区域认知方法
在探究学习与创新实践中培养学生
多尺度、跨时空、多要素思考的习惯
普通高中新课标地理学与教指南
通过学习单元的设计,我们力图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孤立化,试图通过知识与 情境的整合,以及对知识的结构化呈现,凸显学科观念对地理知识的统摄作用, 避免“碎片化”被动式学习。
目标与内容 情境与任务
教学活动示例 练习与测评
教学建议和资源支持
教学是什么?
• 教与教学经常是通用的。狭义的讲,教学通常指的是“课 堂的教(学)”。“教学生学会学习”
• 教与学仅仅在理性思维中是可分的。教学实践中必须两者 紧密结合,通盘考虑。
• 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 为。学习进步从三方面得以体现:①注重结果的可量化的、 可操作的预期目标②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③注重创造的 表现性目标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