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
合集下载
第五章冰川地貌(2
由于冰斗发育在雪线附近,可根据古 冰斗底部的退,冰 斗的位置也不断向上坡移动至雪线以 上。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称为刃脊(Arête)(图5-9(b))。几个冰 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 角峰(Horns)(图5-9(c))。
第五章 冰川地貌(2)
第二节 冰川地貌(Glacial landforms) 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 堆积地貌三部分。
一、冰蚀地貌(Erosional landforms) 各种冰蚀地貌分布在不同部位。雪线附近及
其以上有冰斗、刃脊和角峰;雪线以下 形成冰川谷,在冰川谷内或大陆冰川的 底部发育羊背石。 1 冰斗(Cirques)、刃脊(Arête)和角峰(Horns) 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 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 状洼地(图a),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 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 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
3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 和冰川擦痕
羊背石(Roches moutonnes) 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 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 丘,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 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羊 背石的平面为椭圆形,长轴 方向和冰流方向一致,向冰 川上游的一坡由于受冰川的 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 较缓,并有许多擦痕;向冰 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侵 蚀作用,被冰川挖掘得坎坷 不平,坡度也较陡。
羊背石
在羊背石上或冰川槽谷谷壁上以 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作用形成 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 砂时,在比较致密的岩石上,磨 光面更为发育。如果冰川搬运物 多是碎石,则在谷壁基岩上常刻 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为冰川擦痕 (striations)。冰川擦痕一般长数 厘米至1m,深为数毫米,成钉 形,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 细的一端指向冰川下游。漂砾上 的冰川擦痕形成时虽和冰川流向 有关,但漂砾随冰川一起运动, 随时都在改变自己的位置,可再 次受到刻蚀,故漂砾上的冰川擦 痕呈不同方向。
第五章 冰川地貌(2)
第二节 冰川地貌(Glacial landforms) 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 堆积地貌三部分。
一、冰蚀地貌(Erosional landforms) 各种冰蚀地貌分布在不同部位。雪线附近及
其以上有冰斗、刃脊和角峰;雪线以下 形成冰川谷,在冰川谷内或大陆冰川的 底部发育羊背石。 1 冰斗(Cirques)、刃脊(Arête)和角峰(Horns) 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 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 状洼地(图a),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 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 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
3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 和冰川擦痕
羊背石(Roches moutonnes) 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 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 丘,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 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羊 背石的平面为椭圆形,长轴 方向和冰流方向一致,向冰 川上游的一坡由于受冰川的 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 较缓,并有许多擦痕;向冰 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侵 蚀作用,被冰川挖掘得坎坷 不平,坡度也较陡。
羊背石
在羊背石上或冰川槽谷谷壁上以 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作用形成 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 砂时,在比较致密的岩石上,磨 光面更为发育。如果冰川搬运物 多是碎石,则在谷壁基岩上常刻 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为冰川擦痕 (striations)。冰川擦痕一般长数 厘米至1m,深为数毫米,成钉 形,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 细的一端指向冰川下游。漂砾上 的冰川擦痕形成时虽和冰川流向 有关,但漂砾随冰川一起运动, 随时都在改变自己的位置,可再 次受到刻蚀,故漂砾上的冰川擦 痕呈不同方向。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地质作用与其实际地貌特征
小于1km2,依附在山坡上。由于所在的山头高出 雪线不多,随气候变化易生易灭。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2)冰斗冰川 • 冰斗冰川以其所在的地形为冰斗而得名。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二、冰川的类型特征
• (一)山岳冰川的类型及特点 •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雪线高出海平
面较多,冰川积累区不大,因而冰川形态受地形限 制较严格,故又分为: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1)悬冰川 • 这是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冰川,一般面积
雪原。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终年积雪区的下线叫雪线。在雪线附近,年阵雪 量大约等于年消融量;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 融量,形成冰雪的积聚;雷线以下,降雪量小于 消融量,所以没有雪的覆盖。雪线高度与气温、 阵雪量、地形等因素有关,所以各地雪线高度不 同,总的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迅速降低。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2、冰川的形成 • 当地面高度超出当地雪线时,那里就出现雪原。降
落下来的雪,被风吹扬到背风的地形低洼之外,逐 渐形成巨厚的雪层。由雪变成冰川冰须经历两个过 程:新雪变成雪粒,雪粒再变成冰川冰。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二)大陆冰川的特点 • 发育在两极地区,由于面积广大和冰层巨厚(常超
过千米),冰流不受下伏地形限制,由中央最高处 向四周作放射状流动。冰流下常掩埋规模宏大的山 脉和低于海面的盆地。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2)冰斗冰川 • 冰斗冰川以其所在的地形为冰斗而得名。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二、冰川的类型特征
• (一)山岳冰川的类型及特点 •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雪线高出海平
面较多,冰川积累区不大,因而冰川形态受地形限 制较严格,故又分为: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1)悬冰川 • 这是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冰川,一般面积
雪原。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终年积雪区的下线叫雪线。在雪线附近,年阵雪 量大约等于年消融量;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 融量,形成冰雪的积聚;雷线以下,降雪量小于 消融量,所以没有雪的覆盖。雪线高度与气温、 阵雪量、地形等因素有关,所以各地雪线高度不 同,总的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迅速降低。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2、冰川的形成 • 当地面高度超出当地雪线时,那里就出现雪原。降
落下来的雪,被风吹扬到背风的地形低洼之外,逐 渐形成巨厚的雪层。由雪变成冰川冰须经历两个过 程:新雪变成雪粒,雪粒再变成冰川冰。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学》第九章冰川的地质 作用和其实际的地貌特征
• (二)大陆冰川的特点 • 发育在两极地区,由于面积广大和冰层巨厚(常超
过千米),冰流不受下伏地形限制,由中央最高处 向四周作放射状流动。冰流下常掩埋规模宏大的山 脉和低于海面的盆地。
第7章-冰川地貌
称为峡湾。
(三)羊背石 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
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
盆相伴分布,犹如羊群伏于地面,故称羊背石。 羊背石平面呈椭圆形,两坡不对称,迎冰面以 磨蚀为主,坡度平缓,常倾向上游,表面许多擦 痕;背冰面以冻融风化、挖蚀作用为主,形成表 面参差不齐的陡坡。羊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川运 动方向一致。
冰川运动方向
砾石
羊背石
羊背石的发育
羊 背 石
第三节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 冰川堆积地貌
一、冰川的搬运与堆积
冰川不仅具有很大的侵蚀力,还具有强 大的搬运能力。被冰川搬运的、不加分选 的碎屑物质,统称为冰碛物。冰碛物中的 巨大石块叫漂砾。
运动中的冰碛物,根据它们在冰川中分布的位置不同, 可有不同名称。
雪线分布的高度各地不同,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
貌的综合作用。
气候的影响表现在:a.温度越高,雪线越高;温
度降低,雪线也降低(夏季高于冬季,低纬区高于高
纬区)。b.雪线位置还与降水量有关,一般固体降
水量越多,雪线越低;固体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因此,全球最高的雪线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
压带)。
最有利于冰雪积累的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 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夏季凉爽,不 利于冰雪融化。反之,干燥大陆性气候就不利于冰 雪的堆积。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程度较北半球 为强,所以雪线高度比相应纬度的北半球要低。
(二)成冰作用
固态降水落到雪线以上的地区,在一定的条件 下得到保存,形成雪盖。与此同时,在结构上会 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过程,才能产生冰川冰。
(1)新雪降落地表后,在升华再结晶作用下,
雪花棱角很快消失、变圆,成为雪粒,并使粒雪
第六章冰川地貌
对
地表形态进行塑造,形成的三面陡峭、一端开口的围椅状洼地。
形成过程:积雪浅洼地 寒冻风化 积雪洼地 气候变冷 粒雪盆地 重 力+压力
重力+流水
作用加强
粒雪→冰川冰
冰斗冰川 冰川冰运动 冰斗 冰蚀作用
冰斗的位置:冰斗盆地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当与雪线的高度,同一时期形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石 河:寒冻风化崩解的砾石,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不 断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
石 冰 川:是由尖角岩屑组成,当冰川退缩后在冰斗和U形谷 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下移的现象。
冰期分级 冰 期 与 间 冰 期:105年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104年
寒 冷期与温 暖 期:102-3年
2.第四纪冰期划分
阿尔卑斯山区
Q4 Würm 玉木
Q3 Riss
里斯
Q2 Mindel 民德
Q1 Günz 贡兹
Donau 多瑙
Biber 拜伯
中国
大理 庐山 大姑 鄱阳
3.冰期划分的依据
冻融扰动: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 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具有一 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缓慢移动的现象。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地表形态进行塑造,形成的三面陡峭、一端开口的围椅状洼地。
形成过程:积雪浅洼地 寒冻风化 积雪洼地 气候变冷 粒雪盆地 重 力+压力
重力+流水
作用加强
粒雪→冰川冰
冰斗冰川 冰川冰运动 冰斗 冰蚀作用
冰斗的位置:冰斗盆地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当与雪线的高度,同一时期形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石 河:寒冻风化崩解的砾石,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不 断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
石 冰 川:是由尖角岩屑组成,当冰川退缩后在冰斗和U形谷 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下移的现象。
冰期分级 冰 期 与 间 冰 期:105年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104年
寒 冷期与温 暖 期:102-3年
2.第四纪冰期划分
阿尔卑斯山区
Q4 Würm 玉木
Q3 Riss
里斯
Q2 Mindel 民德
Q1 Günz 贡兹
Donau 多瑙
Biber 拜伯
中国
大理 庐山 大姑 鄱阳
3.冰期划分的依据
冻融扰动: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 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具有一 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缓慢移动的现象。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PPT讲稿
峰。
2.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既有侵蚀地貌,又有
堆积地貌,如冰川槽谷、羊背岩、蛇行丘等。
3.终碛堤及其以下以堆积地貌为主,如终碛堤外
缘的冰水扇、冰水外冲平原等。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四页PPTT,共五十八页。
大陆冰川地貌组合
• 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1.终碛堤以内:以冰碛地貌为主,有鼓丘、蛇行
刨蚀(磨蚀)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 基岩的一种作用。冰川的重量很大,冰川滑动时,不仅把岩 石压碎,而且还挟带着这些岩块进一步挫磨冰床,结果使冰 床加深,岩石表面也常常被磨光和刻划,出现磨光面、刻槽 和擦痕,槽深数厘米,长数十厘米,具有钉头鼠尾的特点, 头部粗而深,表示冰流的来向
“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等;但在终碛
或是侧碛可能有例外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五十八页。
• 主要的冰碛地貌类型: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 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中碛和里碛等都降落
在底碛之上,合称为基碛,并由它组成了波状起伏的冰碛丘 陵。它的起伏程度一方面受基底地形的影响,另方面与冰碛 物的厚薄有关。大陆冰川的冰碛丘陵分布很广,高度也较大, 一般高数十米至百余米;山岳冰川冰碛丘陵分布较少,高度 也小,仅数米至数十米。
冰川地貌组合
• 不同类型的冰川,分布在不同的地带,冰川
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有差异,因而地貌组合
也有区别。所谓冰川地貌组合就是冰川的侵 蚀地貌、堆积地貌和冰水地貌有规律的分 布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山地冰川地貌组合
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1.雪线以上主要为侵蚀地貌,如冰斗、刃脊和角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2.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既有侵蚀地貌,又有
堆积地貌,如冰川槽谷、羊背岩、蛇行丘等。
3.终碛堤及其以下以堆积地貌为主,如终碛堤外
缘的冰水扇、冰水外冲平原等。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四页PPTT,共五十八页。
大陆冰川地貌组合
• 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1.终碛堤以内:以冰碛地貌为主,有鼓丘、蛇行
刨蚀(磨蚀)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 基岩的一种作用。冰川的重量很大,冰川滑动时,不仅把岩 石压碎,而且还挟带着这些岩块进一步挫磨冰床,结果使冰 床加深,岩石表面也常常被磨光和刻划,出现磨光面、刻槽 和擦痕,槽深数厘米,长数十厘米,具有钉头鼠尾的特点, 头部粗而深,表示冰流的来向
“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等;但在终碛
或是侧碛可能有例外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五十八页。
• 主要的冰碛地貌类型: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 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中碛和里碛等都降落
在底碛之上,合称为基碛,并由它组成了波状起伏的冰碛丘 陵。它的起伏程度一方面受基底地形的影响,另方面与冰碛 物的厚薄有关。大陆冰川的冰碛丘陵分布很广,高度也较大, 一般高数十米至百余米;山岳冰川冰碛丘陵分布较少,高度 也小,仅数米至数十米。
冰川地貌组合
• 不同类型的冰川,分布在不同的地带,冰川
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有差异,因而地貌组合
也有区别。所谓冰川地貌组合就是冰川的侵 蚀地貌、堆积地貌和冰水地貌有规律的分 布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山地冰川地貌组合
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1.雪线以上主要为侵蚀地貌,如冰斗、刃脊和角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第九章 冰川地貌(1)
冰川运动的速度在垂向上也不一样,大 多数是从表面向底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 (有特例)。
冰川的运动
运动的前提 达临界厚度 冰层的下部分受压,冰的融点降低,形成水、冰、和气三相的混 合态度,产生冰晶之间的变化,出现塑性形变 导底床坡度,大陆冰川取决于冰面坡度 冰川的运动速度
山谷冰川有大量冰雪补给,使冰斗 冰川迅速扩大,大量冰体从冰斗中 溢出进入山谷后形成的。山谷冰川 以雪线为界,有明显的冰雪积累区 和消融区,长可由数公里至数十公 里,厚数百米。如单独存在的一条 冰川,叫单式山谷冰川;由几条冰 川汇合的叫复式冰川
冰川的消融 卓奥友峰冰桌-杨逸畴摄
喀喇昆仑山迦雪布鲁姆冰川冰桥
大陆冰川(Inlandsis(法),Inlandies(德)):在两极地区发育 的冰川,它面积广,厚度较大。
冰川的表面中心形似凸起的盾形-----冰盾(Ice domes)
规模更大,表面起伏的大陆冰体-----冰盖(Ice sheet) 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冰盖(图 5-3,5-4)。 南极洲东部厚度达4267m,冰面平均海拔2610m,下伏陆 地平均高度500m,南极洲西部冰面平均海拔1300m,但下伏 地面大部分在海面以下,平均为-280m。 大陆冰川有很厚的冰体,在强大的压力下,从冰川中心向 四周放射状流动。
以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冰川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图5-5冰川演化示意图(根据R.F.弗林特) 1.山岳冰川阶段;2.山麓冰川阶段;3.大陆冰川阶段
四、冰川的运动
冰川运动通常一年只前进数十米至数百米。
冰川运动可分为冰川内部运动(internal deformation)和冰川底部滑动(basal sliding)。 海洋性冰川 大陆性冰川
《冰川地貌》课件
形成过程
01
02
03冰川形成在气候来自冷的地区,降落 的雪经过压实和融化循环 ,最终形成冰川。
侵蚀作用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 冰川底部和两侧对地表岩 石进行侵蚀,形成各种形 态的冰蚀地貌。
搬运与堆积
冰川携带大量岩石碎屑, 在冰川融化后,这些碎屑 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主要特征
形态多样性
冰川地貌形态多样,包括 冰斗、U型谷、冰碛湖、 漂砾等。
在冰川地貌区域设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防止破坏
冰川地貌。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冰 川地貌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
违法成本。
加强科研监测
加强冰川地貌的科研监测,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冰 川地貌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
利用方式
旅游开发
利用冰川地貌的独特景观,开 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
历史悠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 前。这些冰川在不断地流动和消融中塑造了山脉的地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科学研究价值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对于科学家来说具有很高的研究 价值。通过对这里的冰川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气候 变化历史。
灭绝或迁移。
促进生物适应
一些生物会适应冰川地貌的变化 ,形成独特的生物种群或生态类
型。
04
冰川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地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壮丽壮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之一,拥有广泛的冰川地 貌。这里的冰川在山谷中流淌,形成了壮丽的高山峡谷景 观。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 - 副本
冰斗
U 形谷2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千湖之国——芬兰
芬兰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据统计,芬兰境 内有大小湖泊达6万多个。芬兰靠近北极圈,几十万年 以前,芬缓慢的运动而对地面产生 巨大的力量,因地面的硬度不同,经过冰层运动的作 用,会使地面变得凸凹不平。此外,巨大冰层本身沉 重的压力,还会使地面下陷,冰层越厚,地面下陷就 越深,所以冰川是形成湖泊的主要原因。
冰川地貌
在高纬度及高山地区, 地表一定厚度的积雪, 经过一系列物理变化, 能成为具可塑性的冰 川,冰川可在其本身 的压力作用下沿山谷 及斜坡流动。形成冰 川地貌。冰川地貌包 括冰川侵蚀和冰川堆 积地貌。
1、冰蚀地貌(侵蚀地貌)
角峰、刃脊和冰斗、 冰川谷和峡湾、湖泊等
角峰与刃脊 角峰(喜马拉雅山)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湖泊 众多半岛西侧有许多崖壁 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
第九章冰川冻土地貌ppt课件
第二节 冰川地貌
一、冰蚀地貌
由山谷冰川剥蚀作用所形成平直、宽阔的谷地,叫冰蚀槽谷,因其横截 面是U形,故又称U谷或幽谷。
U形谷
冰槽谷纵剖面形成机制图解
第二节 冰川地貌
一、冰蚀地貌
冰川消融后,岩盆积水,常成为串珠状湖泊。又称冰川梯级湖,是指在 同一个冰川谷中,冰斗上下串连或冰碛叠置地区,不同高度上排列着两 个以上的冰成湖群。
川,其消融区和积累区不
易分开,称为冰斗冰川。
当冰斗内积雪量大于消融
量,冰川将不断被补给冰
从冰斗挤出,呈小型冰舌,
悬
悬挂于冰斗口外的陡坎上,
冰
这时称为悬冰川。
川
第一节 冰川形成和冰川作用冰帽与冰盖随着冰雪的积累,冰原表
冰
面由下凹而转变为穹型上
帽
凸,即称为冰帽。冰帽规
模一般较冰原大,最大可
达5万多平方公里。
第一节 冰川形成和冰川作用
二、冰川运动与冰川作用
由于冰川运动速度在各个部位的不协调,在运动过程中,冰川 表面及冰层常产生一系列的冰川裂隙及冰层褶皱。
冰川作用是冰川地貌的主要塑造动力,包括冰川的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冰层裂隙
冰川褶皱
第一节 冰川形成和冰川作用
三、冰川的类型
杨春景等按照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 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
冰碛丘陵、侧碛堤、中碛堤、终碛堤等几种类型。 冰水堆积地貌是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组成的各种地
貌,分为冰水扇、外冲平原、冰砾阜阶地、冰砾阜、锅穴、 蛇形丘等几种类型。
类 冰蚀地貌
冰碛地貌
冰水堆积 地貌
型
基本特征或成因
冰斗 刃脊 角峰
冰蚀槽谷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挪威松恩峡湾:挪威西海岸向东 延伸204公里,崖壁陡峭、曲折幽 深,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
• 图示-挪威地形 峡湾示意图
(1)为什么挪威西海岸峡湾众多? 提示: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冰川 侵蚀强烈。
(2)简述挪威峡湾的形成过程。
提示:冰川侵蚀形成冰川槽谷,后来地壳 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冰川槽谷而形成。
冰碛 冰川堆积地貌: 地貌 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
• 图示-冰川侵蚀景观图
角峰
刃脊
冰斗
A
①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 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 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 山脊形成刀刃状 ② 角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
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 山峰 ③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 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 陡峭,底部较平缓
U型谷
冰川期并非持续稳定的寒 冷,仍有冷热的交替。当温度 升高时,冰川开始部分消融, 结构变得不稳定。
破碎的冰山在重力的作用 下发生移动,磨蚀山体形成谷 地。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宽阔、 平直,横剖面呈“U”字型。
峡湾: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 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 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 形成槽谷,冰退以后, 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 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 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 百千米,海水很深,两 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
冰川地貌
什么是冰川
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 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大陆冰川
,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 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全 球 主 要 的 冰 川 分 布 示 意 图
Global distribution of major glaciers
•
冰川地貌
冰蚀 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槽谷(U型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悬冰川
山谷冰川
祁连山七一冰川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山麓冰川
平顶冰川
大陆冰川
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 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 50000 km2 面积的冰川 才当作冰盖。主要分布于南极和北极附近的格陵兰等地, 规模大,面积广,厚度大。
冰川谷横剖面呈深U形,纵剖面上常呈阶梯状下降;由于 冰川前的山咀大多数被削平,故冰川谷十分顺直;冰川谷在平 面图上是上游宽下游窄;在主、支冰川谷交汇处,支冰川谷常 常高挂在主冰川槽谷的谷坡上,形成悬谷(高出主冰川槽谷数 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悬谷1
悬谷2 新西兰
U 形谷1
U 形谷2
★峡湾1 挪威
磨蚀作用:冰川运动时形成底部滑动,使得冻结在冰 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铁犁、锉刀一 样,不断地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
2、搬运作用
冰川侵蚀产生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 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被搬运的 岩屑叫冰碛物。
冰川搬运能力极强,不仅能将冰碛物搬运到很远的距 离还能搬运到很高的部位。
冰舌
海螺沟冰川冰瀑
冰舌融水
冰舌融水(七一冰川)
高大的冰塔林
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冰川融水
南极
冰川冰与冰塔林
三、冰川的类型
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冰 川和大陆性冰川。
2、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 大类。
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山岳冰 川可再分为:
峡湾2 挪威
峡湾3 新西兰
冰斗与峡湾 澳洲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擦痕
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尤其在大陆冰川 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成群分布,犹如羊群伏在 地面,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冰川磨光面和冰擦痕: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比较 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比较发育; 如果冰川搬运物多是碎石,则在谷 壁上常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为冰 川擦痕。
冰川融水与冰碛物
冰碛物
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二、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冰碛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
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川谷和峡湾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冰擦痕
冰斗的形态
冰斗(天山,8月)
古冰斗(太白山太白池)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第七节 冰川地貌
南极冰盖
冰川是地球寒冷地区多年降雪集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而长期存在并具有运动特性的自然冰体。地表一定厚度 的积雪,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以后,变成具有可 塑性、缓慢流动的冰体,这种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不 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冰。
现存于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可分为古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 川地貌遗迹和现代冰川作用所塑造的地貌。
主要有: 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南极冰盖1
南极冰盖2
南极冰盖3
格陵兰冰盖
南极冰盖边缘
冰山的形成
2002年3月
破冰航行
第二节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川作用 是指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侵蚀作用(冰蚀作用 )
挖蚀作用: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 冻融而松动,松动的基岩与冰川冻结在一 起时,冰川向前运动,就把岩块拔起带走。
被搬运到很高很远地方的巨大冰碛砾石,称为漂砾。
搬运类型(按冰川搬运岩屑的位置分类) 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尾碛)
冰川的搬运 明永冰川
表碛(细)
明永冰川
表碛(粗)
明永冰川
表碛与侧碛
侧碛与终碛
3、堆积作用 冰川消融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相
应的堆积物称冰碛物。
2.降水量 固态降水量愈多,雪线愈低;反之愈高。因而,
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 带。
3.地形 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
(二)、成冰作用
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一系列的“变质作用”才能 形成冰川冰。这一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积雪变成冰川冰,一般要经历二个过程:①由新雪变 成粒雪;②粒雪在压力或热力作用下形成冰川冰。
冰斗、刃脊、角峰
角冰川
★河谷与冰川谷的形态比较
河谷的形态,一般上游为V形峡谷,中游为宽V形谷,下 游为宽浅的U形谷;河床纵剖面大体为一上凹形曲线;因为河 水的侵蚀力远比冰川弱,难以削平伸出的山嘴,故河谷在平面 上多呈蜿蜒状延伸,而且上游窄、下游宽;河流的主、支流谷 底高程相差不大。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演化
一、雪线与成冰作用
(一)、雪线 是指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
1.气温 一般温度愈高,雪线愈高;温度降低,雪线也
就降低。所以,全球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是由 赤道向两极降低。
冰臼1
冰臼2
二、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冰碛物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 杂堆积,结构松散,大小悬殊,缺乏分选 性,无层理,砾石的磨圆度很差,砾石上 常有光滑的磨光面及钉字形擦痕。
三、冰碛地貌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尾碛堤) 鼓丘
规模较大的冰川可分为上部脆性带和下部塑性带。冰川的 运动主要是通过冰川内部的塑位变形和基底滑动来实现的。 对于中低纬的小冰川而言,以基底滑动为主;而高纬大陆 冰川则以塑性变形为主。
冰川运动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的坡度、 冰川的厚度,还受季节和昼夜更替的影响,冰川的不同部 位其运动速度也有差异。
中低纬高山区的冰川主要是通过热力成冰的;而高纬 极地地区的大陆冰川主要是通过压力成冰的。
当冰川冰具有一定厚度,只要地表或冰面具有适当 的坡度,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雪线以 下地区缓慢流动,形成冰川。
雪雪 花花
积雪
冰川冰
二、冰川的运动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 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川厚度)。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悬冰川
山谷冰川
祁连山七一冰川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山麓冰川
平顶冰川
大陆冰川
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 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 50000 km2 面积的冰川 才当作冰盖。主要分布于南极和北极附近的格陵兰等地, 规模大,面积广,厚度大。
冰川谷横剖面呈深U形,纵剖面上常呈阶梯状下降;由于 冰川前的山咀大多数被削平,故冰川谷十分顺直;冰川谷在平 面图上是上游宽下游窄;在主、支冰川谷交汇处,支冰川谷常 常高挂在主冰川槽谷的谷坡上,形成悬谷(高出主冰川槽谷数 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悬谷1
悬谷2 新西兰
U 形谷1
U 形谷2
★峡湾1 挪威
磨蚀作用:冰川运动时形成底部滑动,使得冻结在冰 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铁犁、锉刀一 样,不断地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
2、搬运作用
冰川侵蚀产生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 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被搬运的 岩屑叫冰碛物。
冰川搬运能力极强,不仅能将冰碛物搬运到很远的距 离还能搬运到很高的部位。
冰舌
海螺沟冰川冰瀑
冰舌融水
冰舌融水(七一冰川)
高大的冰塔林
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冰川融水
南极
冰川冰与冰塔林
三、冰川的类型
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冰 川和大陆性冰川。
2、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 大类。
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山岳冰 川可再分为:
峡湾2 挪威
峡湾3 新西兰
冰斗与峡湾 澳洲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擦痕
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尤其在大陆冰川 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成群分布,犹如羊群伏在 地面,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冰川磨光面和冰擦痕: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比较 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比较发育; 如果冰川搬运物多是碎石,则在谷 壁上常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为冰 川擦痕。
冰川融水与冰碛物
冰碛物
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二、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冰碛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
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川谷和峡湾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冰擦痕
冰斗的形态
冰斗(天山,8月)
古冰斗(太白山太白池)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第七节 冰川地貌
南极冰盖
冰川是地球寒冷地区多年降雪集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而长期存在并具有运动特性的自然冰体。地表一定厚度 的积雪,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以后,变成具有可 塑性、缓慢流动的冰体,这种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不 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冰。
现存于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可分为古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 川地貌遗迹和现代冰川作用所塑造的地貌。
主要有: 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南极冰盖1
南极冰盖2
南极冰盖3
格陵兰冰盖
南极冰盖边缘
冰山的形成
2002年3月
破冰航行
第二节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川作用 是指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侵蚀作用(冰蚀作用 )
挖蚀作用: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 冻融而松动,松动的基岩与冰川冻结在一 起时,冰川向前运动,就把岩块拔起带走。
被搬运到很高很远地方的巨大冰碛砾石,称为漂砾。
搬运类型(按冰川搬运岩屑的位置分类) 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尾碛)
冰川的搬运 明永冰川
表碛(细)
明永冰川
表碛(粗)
明永冰川
表碛与侧碛
侧碛与终碛
3、堆积作用 冰川消融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相
应的堆积物称冰碛物。
2.降水量 固态降水量愈多,雪线愈低;反之愈高。因而,
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 带。
3.地形 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
(二)、成冰作用
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一系列的“变质作用”才能 形成冰川冰。这一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积雪变成冰川冰,一般要经历二个过程:①由新雪变 成粒雪;②粒雪在压力或热力作用下形成冰川冰。
冰斗、刃脊、角峰
角冰川
★河谷与冰川谷的形态比较
河谷的形态,一般上游为V形峡谷,中游为宽V形谷,下 游为宽浅的U形谷;河床纵剖面大体为一上凹形曲线;因为河 水的侵蚀力远比冰川弱,难以削平伸出的山嘴,故河谷在平面 上多呈蜿蜒状延伸,而且上游窄、下游宽;河流的主、支流谷 底高程相差不大。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演化
一、雪线与成冰作用
(一)、雪线 是指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
1.气温 一般温度愈高,雪线愈高;温度降低,雪线也
就降低。所以,全球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是由 赤道向两极降低。
冰臼1
冰臼2
二、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冰碛物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 杂堆积,结构松散,大小悬殊,缺乏分选 性,无层理,砾石的磨圆度很差,砾石上 常有光滑的磨光面及钉字形擦痕。
三、冰碛地貌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尾碛堤) 鼓丘
规模较大的冰川可分为上部脆性带和下部塑性带。冰川的 运动主要是通过冰川内部的塑位变形和基底滑动来实现的。 对于中低纬的小冰川而言,以基底滑动为主;而高纬大陆 冰川则以塑性变形为主。
冰川运动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的坡度、 冰川的厚度,还受季节和昼夜更替的影响,冰川的不同部 位其运动速度也有差异。
中低纬高山区的冰川主要是通过热力成冰的;而高纬 极地地区的大陆冰川主要是通过压力成冰的。
当冰川冰具有一定厚度,只要地表或冰面具有适当 的坡度,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雪线以 下地区缓慢流动,形成冰川。
雪雪 花花
积雪
冰川冰
二、冰川的运动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 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川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