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_赵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Pit、LDit、INDSit、INVit分别表示第 i 个省份第 t 年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人口数量、人均绿地面积、
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DV
表示虚拟变量;其它纳入残差εit。
2.2 变量选择
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的质量,模型选择了以下 7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1 年 5 月
2011,33(5):935-941
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5 May,2011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5-0935-07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赵 可,张安录,徐卫涛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因为我 国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该地区城市 建设用地的扩张受到一定的影响,且相对东部,该 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之前 缺乏政策支持,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低于 东部和西部地区,1999 年-2008 年,中部地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从 5570.52km2 增加到 8416.54km2,年均 增长率在三大地区中处于最低水平,为 4.69%。但 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之后,该地区建设用地 扩张的速度呈现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 4.77%, 也是唯一研究后半期增长速度高于前半期的地区。
红[12]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最能够直接反映城市
经济发达程度的指标。因此研究选择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元)。
(3)城市人口数量(POP),单位为人。选择非
农业人口作为测度指标,主要是因为其统计数据丰
富,而且具有连续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人均绿地面积(LD),单位为 m2。人均绿地
面积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其变化
映区域差异和政策变迁的虚拟变量等引入模型,综
合考察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它们之间
关系的计量模型可以表示为:
UJMit=C+β1GDPit+β2POPit+β3LDit+β4INDSit
+β5INVit+β6DV+εit
(1)
式中 C 为常数项;β1~β6为各变量回归系数;UJMit代
表着第 i 个省份第 t 年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GDP 、 it
西部地区在我国经济体中最为落后,尚处于工 业化初期阶段,但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而且一些地区的土地粮食生产率非常高,如成都平 原、河套平原等。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家实施“西部 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该区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一些
表 1 1999 年-2008 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状况
Table 1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用地扩张驱动力的区域差异,以及近期的变化特
征,影响因子在时间尺度上解释力的差异。本文利
用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 1999 年-2008 年的数据,
基于空间和时间二个尺度来考察城市建设用地扩
张的驱动力。
2 理论框架、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2.1 理论框架
研究考虑将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人均绿
地面积、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一些反
http://www.resci.cn
936
资源科学
第 33 卷 第 5 期
地的扩张。谈明洪等[11]认为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总
额增长对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区域差异的解释
力最强。
上述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因对建设用地界
定不同,选取的变量和使用方法不一致,使得研究
结论存在着差异,且上述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到建设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研究的面板数据范围包括我国大陆 31 个省、
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各省、
市、自治区建成区面积、人均 GDP(当年价)、第二及
第三产业增加值(当年价)、人均绿地面积和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价)均来源于国研网统计数
据库,各省、市、自治区非农业人口数据来源于《中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建设用地(km2)
1999 年
2 1524.54 1 1854.03 5570.52 4099.99
2008 年
3 7180.97 2 2300.11 8416.54 6464.32
年均增长率(%)
1999 年-2008 年
6.26
7.27 4.69 5.19
1999 年-2004 年
(7)虚拟变量(DV)。除上述变量外,研究还选
择了如下二类虚拟变量:一类是地区变量,在基于空
间尺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时,定义
P1 和 P2 分别代表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反映与西部
地区的差异;另一类是反映政策变迁的时间虚拟变
量,如引入 T1 反映中部地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
摘 要: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 1999 年-2008 年全国 31 个省市数据(香港、 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 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 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 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度则逐年增大。因此,各省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 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节约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差,除产业结构升级和虚拟变量外对其余变量采用
了 对 数 化 处 理 ,处 理 后 的 变 量 为 lnUJM、lnGDP、
lnPOP、lnLD、INDS、lnINV。 分 析 软 件 采 用 的 是
EViews6.0。
http://www.resci.net
赵 可等: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收稿日期:2010-08-10;修订日期:2011-03-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利益集团福利变化测度与福利均衡研究”(编号:70773047);国土资源部项目: “武汉、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赵可,男,安徽灵璧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房地产经济。E-mail:ccnuzhaoke@sina.com 通讯作者:张安录,E-mail:zhanganlu@sina.com
究选择第三产业产值(当年价)/第二产业产值(当年
价)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指标。
(6)固定资产投资(INV),单位为亿元。目前我
国经济增长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支撑[13],
这些要素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是
形成资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选择当年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该变量的测度。
个变量:
(1)城市建设用地面积(UJM),单位为 km2。该
变量为被解释变量,选择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建成
区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内
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
本具备的区域。
(2)经济发展(GDP),单位为元。经济发展的
衡量指标有很多,可以选择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收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来测度。张
也可能会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产生影响,一般情况
下,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也会增加。
(5)产业结构升级(INDS),无量纲。我国经济
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也正处于快速调整阶
段,即在该阶段,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下
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增加。研
7.15
8.72 4.63 5.71
2004 年-2008 年
5.16
5.49 4.77 4.54
注:①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
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年鉴》。统计数据中
缺少 2008 年上海市建成区面积,用 2007 年数据替
代。研究对所有名义变量均按照如下方法调整为
实际变量:
实际变量=名义变量×100/当年 CPI 价格指数
(1998=100)[14]
(2)
为 使 得 分 析 更 有 意 义 ,以 及 尽 可 能 消 除 异 方
目前理论界关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机制的研
究主要基于二个尺度:一是将某个特定截面作为研 究对象,运用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城市用地的扩张。 截面可以是某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也可以是特 定城市,还可以是某个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 该类研究在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中所占比例非常 大。如段祖亮等[7]对新疆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进 行的研究,发现人口因素对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最 为显著;刘瑞[8]基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考察德州市建 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反映政府制度政策 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最主要的驱动因 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最后是人口的变动。鲍丽萍[9] 基于我国大陆地区 1986 年-2004 年的宏观数据,利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出社会发展是城市建设用 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其中非农业人口增长的关联 度最强。二是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即利用我国 31 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或其中部分省市 数据,也可以利用某个省市内部各城市的数据来进 行研究。黄季焜[10]对我国 1996 年-2000 年全国总体 建设用地扩张的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 究,发现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东部地区人均建设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尺度;时间尺度;计量分析
1 引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及其驱动力机 制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 [1] 关于农地城市流转、农地非农化、耕地非农化、建设 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等方面的文献较多,其研 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2-4]、土地 利用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6]等方面。城市建设 用地作为土地利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态,其向外 扩张自从城市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受 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主要还是起因于我国经济快 速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引起的大量农 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和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问 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失地农民和 生态等方面。从未来一段时期看,我国经济快速发 展趋势应该不会改变,工业化进程还将继续推进,国 家采取的更加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这些都将促进 城市建设用地的进一步扩张。因此分析和考察我国 及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的规律对于促进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活动最为 活跃,也是经济最为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 张 速 度 也 高 于 全 国 同 期 水 平 ,年 均 增 长 率 达 到 7.27%,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约 1 个百分点,而在世 界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扩张率仅为 1.2% 左右[15],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同处发达阶段的东部 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要快很多,这与其经 济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东部地区虽然经济较发达, 但依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而发达国家 经济则处于后工业化和后城市化阶段,有的国家城 市化则进入反城市化或逆城市化时期。该地区 2004 年-2008 年城市用地增长率呈现了减缓趋势, 但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从区域城市用地在 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所占的比重看,东部地区 城市用地比重在过去的 10 年里保持上升态势,从 55%增加到 59%。
937
2011 年 5 月
3 研究结果
3.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状况分析 从全国范围看,1999 年-2008 年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的速度非常快,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 不同的扩张特征。1999 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为 2 1524.54km2,2008 年增加到 3 7180.97km2,年均 增加 1739.6km2,年均增长率为 6.26%,增长率非常 高;但近几年增长率略有下降,2004 年-2008 年均增 长率为 5.16%,比 1999 年-2004 年间低 2%,表 1 反映 了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