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理论
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分析司法社工拥有丰富社会经验,预见刑释解教人员行动的结果,做好社会系统定位,指引刑释解教人员安全回归社会,增强各项应有的社会能力。
那么,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理论视角案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个案背景欧某,男,将近60,单身,23年前因贩毒吸毒入狱,于2014 年5 月回归社会,无任何经济基础情况下,想要五万元创业资金,通过创业来独立解决生计。
二、问题评估家庭情况。
父母已故,有两位兄长和一位姐姐,均已自立门户,虽不富裕,可日子还是过得去。
曾有女朋友,因个人犯罪刑期长的缘故,不愿痴情的女方受苦,单方面忍痛割舍断绝往来,最后无法走到一起。
目前刑释出来之后,亲人持观望态度,不予以帮助,担心其借机从事犯法行为;欧某面临吃住来源问题。
成长经历。
欧某个性独立,勤劳肯干,诚信直爽,不畏惧艰险。
是广州地区装修饰品销售的开荒牛,经营规模也是当地佼佼者,遗憾的是有创意和设计本领,却不懂管理技术,最终公司倒闭;接着合伙帮助朋友搞服装批发,生意兴旺后却潇洒退出;再接着两次是开大排档,生意均很红火,遗憾朋友众多,宴请过度导致倒闭。
之后,筹谋违法赚钱方法,原则是可违法,但不能杀人放火,于是涉毒,成为片区贩毒阿头。
刑拘入狱,刚烈兼乐于助人的个性,使其在监狱生活平安度过,还经常与狱友交流生意经。
目前刑释后,完全不适应社会,无论是人际,还是地理环境。
社交网络。
欧某口风严实,身边亲人没有人知道其从事犯罪行为,直到被刑拘入狱。
事后,与亲人关系冷淡,怀疑欧某会再走回旧路,不予施救,持观望态度;欧某则个性缘故,不愿意主动讨好,想通过行动证明一切,整策划一创业方案。
目前受朋友接济,暂时无吃住问题,但并非长久之计,而且穿着和外出方面没有任何经济支撑。
三、制订服务和服务策略总目标。
协助欧某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适应并回归社会,增强社会功能独立生活。
短期目标。
对欧某急于求成的创业行动做心理辅导,理性创业,降低创业风险;通过稳定欧某的生活状况,规范欧某的行为规范,以行动重新与家人搭建信任关系;善用欧某丰富的非正式资源系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轻适应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和痛苦。
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
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群落构建的两大基础理论: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
这两种理论在生态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我们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框架。
中性理论强调随机性和等可能性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而生态位理论则侧重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适应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比较和讨论,揭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深入理解这两种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构建的复杂性,为生态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中性理论中性理论,也被称为中性演替理论或中性模型,是群落生态学中的一种观点,与生态位理论形成鲜明对比。
中性理论主张群落的构建是由随机过程而非物种间的竞争或环境过滤所主导。
在这一框架下,物种的丰富度和分布是由物种的产生和灭绝的随机平衡,以及个体在群落中的随机扩散和死亡所决定的。
中性理论的核心假设是物种在生态上是等价的,即没有哪个物种在竞争中具有固有的优势或劣势。
群落中物种的相对丰度是由其随机出生和死亡事件所决定的,而这些事件不受物种本身特性的影响。
中性理论还假设物种的扩散是随机的,不受环境或物种间相互作用的限制。
虽然中性理论在某些方面与生态位理论存在分歧,但它也为我们理解群落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
例如,中性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某些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即使环境条件和资源供应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中性理论强调了物种多样性是由物种产生和灭绝的随机平衡所决定的,而这种平衡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物种迁移等。
中性理论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尽管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但它为我们理解群落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将中性理论与生态位理论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群落构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和共存是基于它们各自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独特位置和所利用的资源。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逐渐受到关注,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校园欺凌不仅给受害者造成身心的伤害,也给整个学校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途径。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一个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中小学校园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管理层等各种因素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影响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因素包括受害者自身的特点和欺凌者的特点。
受害者可能是内向、害羞或者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成为欺凌行为的对象。
而欺凌者可能是性格暴躁、自尊心脆弱或者缺乏同情心的学生,他们更倾向于对他人进行欺凌。
个体因素也包括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等。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成员关系的融洽程度也会影响孩子在校园中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家暴或者关系不和睦,他们就更容易在学校中展现出欺凌行为或者成为欺凌的对象。
学校因素也是影响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等。
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育资源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果学校管理不善、资源不足,就容易出现欺凌现象。
教师的培训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如果学校的教师缺乏对欺凌行为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也容易造成欺凌现象的滋生。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念、大众传播媒体和社会服务机构等。
(仅供参考)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社区服务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社区服务◎关盛梅摘要:家庭、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社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变迁之际,青少年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表现出弱化的趋势。
而社区是通往学校与家庭、邻里等初级群体的一座桥梁,因此,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社区服务,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这一生态系统平衡的恢复,这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青少年社会化社区服务中图分类号:D431文献标识码:A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正面临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传统的社会结构随之被打破,一些初级群体,如家庭、邻里等的感性关系逐渐淡化,而正式组织中理性的次级关系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看,青少年社会化的社会主体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这对青少年的如期社会化,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带来了众多不利影响。
而社区是通往学校与家庭、邻里等初级群体的一座桥梁,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社区服务,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这一生态系统平衡的恢复,这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社会化(一)生态系统理论人类的社会环境错综复杂,每一种环境因素都在人的生活中发挥或大或小的作用。
生态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面对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视角。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调和度;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①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个体放在一个系统之中,将个体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
但是,个体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环境系统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则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一个人如果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之间没能建立良好的联系,不能有效地利用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资源,或者其环境中不存在其所需要的资源,都将影响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试讲课件
社会工作中的系统生态理论:
案主
非正式系统
正式系统
社会系统
一般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中的系统理论可溯 源于生物学家Von Bertalanffyde 贝塔郎菲(1971)的一般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所有的组织都是系统, 由附属于超系统的次系统组成。 象构成人体各系统的细胞一样, 人也是构成社会超系统的次系统 的组成部分。该理论可应用于组 织、家庭、社会等类似生物系统 的社会系统研究。
生态系统理论四系统
微系统
中系统
外系统
宏系统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
2. 人际关系 1. 生命周期
3. 胜任能力
6. 适应力
5. 地位和栖 息地
4. 角色
生态系统理论介入模式的三个目标
2. 通过对环境的积极评估、 投入 ( Engagement) 及介入来达到此 项目标, 特别强调通过多维的思考 来调动个人的社会网络系统。 1.增强案主在处理 生活中的压力情境、 应对环境挑战及充 分利用环境资源时 的自主意识
生态理论(视角)的基本假设的内容:
⒈个人有能力与其环境互动,与其他人发生关联是其与生俱来 的能力; ⒉基因和其他生物常常被视为个人与环境交流的结果; ⒊个人——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个人与环境 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惠性关系; ⒋调试度是一种个人与环境之间互惠性过程的结果,即一个适 应性良好的人与其具有滋养型的环境之间的交流; ⒌个人的行动是目标取向的,是有目的的,人类为了更好的生 存而抗争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意义对于发展是重要的。 ⒍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及其所在的 情境中; ⒎人格是人在与环境长期交流的发展结果; ⒏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可以产生积极改变的; ⒐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在生活空间的整体之中进行理解; ⒑为了帮助案主,社工应该随时准备干预案主所在生活空间的 各个层面。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我国青年数字素养发展路径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我国青年数字素养发展路径数字素养作为21世纪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于现代社会的青年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青年数字素养的发展路径愈发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位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青年数字素养发展的路径、影响因素和策略措施。
一、生态位理论的解释与应用生态位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家Robert MacArthur提出的一个理论,用来描述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适应和协同关系。
它主要包括物种的角色、资源利用和相互关系等重要组成部分。
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我国青年数字素养发展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青年个体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处的角色定位、资源利用和社交互动。
二、我国青年数字素养的现状目前,我国青年群体的数字素养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理解相对薄弱,缺乏深入理解和创新能力。
其次,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有待提升,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网络诈骗的误导。
此外,对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不强,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侵犯。
三、影响我国青年数字素养发展的因素在生态位理论的视角下,我国青年数字素养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教育环境的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对数字素养的关注程度、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等。
其次是社会文化的因素,包括数字化时代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社交媒体对青年的影响等。
最后还有个体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我认知和学习策略等。
四、我国青年数字素养发展的路径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视角,我国青年数字素养的发展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教育体系改革:加强对数字素养的认识和重视,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指导意见。
同时,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适应性的教学策略。
2. 促进跨学科融合: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跨学科课程,培养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社会参与: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社会服务项目,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化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并通过实践经验提升数字素养。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理论架构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 1) 优势: 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 优势 : 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 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赋权: (2)赋权:优势视角认为探求人们和社区内部的力量就 “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机构和社区 资源的连接提供机会,让受害者远离自己的思维定式 ;确信人们的梦想”。 成员资格: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公民 (3)成员资格 ,为他们的社区负责,成为有价值的成员。社工所服 务的所有成员都享有伴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尊重 和责任。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 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这样才能实现他们 的梦想。
理论架构
1.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认为生活中的问题就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主要包括三个 类型: 类型: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研究》课程作业“社会系统和生态视角”学习报告班级:社工1303班姓名:吉星学号: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通常提倡将个人放在环境中看待,即社工对个体的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且结合环境考虑不同的目标作为干预重点。
社会系统理论源自于一般系统理论(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则),其发展是为了解释系统(分为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两种)中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系统,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的。
和社会系统理论一样,生态视角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更多的源自于生态学,生态学中的语言和方法对于评估环境中的人更合适,并且能够为社会工作实务打下基础。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的发展和转型,还有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其常用概念和定义为: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且系统以目标为导向,这样能够达到稳定的状态,以便发展。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本身,包括人们的行为、人们与其他系统的互动以及人们实现积极成长和发展这一稳定状态的能力。
社会工作中使用该理论的目标是评估和决定哪一个目标系统或子系统可以介入并带来积极改变。
社工可以通过评估有效的决定哪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需要介入,并能产生必要的改变。
详细的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决定哪一个系统适合介入。
社工制定干预策略通常考虑的四个系统:改变主体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社会系统理论基本假设:1、所以系统都具有边界2、整体大于个部分的总和3、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4、一个系统会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5、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基于这些假设,社会系统理论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动,鼓励全方位的评估个人系统,并将人置于环境中,评估个人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关系。
系统运作的假设:反统1、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过程;结构(“人在情境中”微观、中观、宏观);行动(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机能(系统运作要保持某种范畴,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要有互馈性)2、处遇原则:对于案主的问题的观点:一定要考虑到外在环境里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源、社会制度对案主问题形成有重要影响3、处遇目标:A、确保系统可以生存,要协助案主从外在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B、确保系统维持稳定平衡C、各个子系统之间可能建立互惠互利的机能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理论,主要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
生态视角的社会工作理论
❖ ⒉人际关联与角色
❖ 人际关联就是个人拥有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 系的能力,此种人际关系的发展开始于亲子 间的依附关系,并因此建构了个人在未来生 命周期内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照顾关系。 角色是在人际关联中形成和发展的,他表现 的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
❖ ⒊胜任能力与调试❖ 生来自观点认为适应良好并非病态、偏差的成 果,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交流,而 适应不良是由于个人的需要和环境所提供的 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和调试。胜任能力 包括自我效能感,能与他人建立有效而关怀 的人际关系,由作出决定的信心以获得想要 的结果,有能力动员环境资源和社会支持。
❖ ⒉理解案主的压力水平和案主回应需要的应对和利
用资源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
❖ ⒊理解作用于案主效能的情境和因素,包括案主对
环境的行动能力;
❖ ⒋检视案主关系或依恋的范围和品质,回应不同的
情感关系、人们和其微观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情感和 社交联系;
❖ ⒌洞察案主—社工之间的关系以及服务的氛 围,包括组织架构和项目结构;
二、概念框架
❖ ㈠生态视角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 ⒈个人有能力与其环境互动,与其他人发生关联是
其与生俱来的能力;
❖ ⒉基因和其他生物常常被视为个人与环境交流的结
果;
❖ ⒊个人——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该系统中
个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惠性关系;
❖ ⒋调试度是一种个人与环境之间互惠性过程的结果,
❖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 谢谢!
即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人与其具有滋养型的环境之间 的交流;
❖ ⒌个人的行动是目标取向的,是有目的的, 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而抗争个人对环境的主 观意义对于发展是重要的。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的顾客价值创新
生态位重叠是指 两个物种在其生态 因
子联 系上 的相似 。生物群落 中,多个物 I l E 种取食相 同食物 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
一
的价值曲线进行修 正 ,建立起 自己独特 的
价值 曲线 。 图 1 a 如 中 和b两公司的价值 曲 线基本趋 同 ,产品或服 务的同质化不 可回 避 ,随之而来的是价格战和服务战 ,企业
重 叠 生 态位 分 离 顾 客 价值 创 新
即生态位宽度增加 ,这样就促使物种 的生
态位泛化;另一种情况是 , 物种只对一种 x 资源 或极 少的几种 资源取食 ,但每种 资源 取食 量极 大 ,是该 资源 的主要取食者 ,P. . 最大化 , B 则最 小化 了 ,即生态位宽度 而 减少 ,这样导致物 种的生态位特化 。该物 种在所测范围内 占有最 窄的生态位 ,但可 因特 化取食者分 别采取 不同食物 ,其综合 效果 良好 。
业 竞 争优 势 的 有 效 手 段 , 从 生 态位 视 角 来 看 ,企 业 竞 争 源 于 企 业 生 态位 的
重 叠 。本 文从 生 态位 宽度入 手 ,从 生 态
位 重 叠 和 分 离 的 视 角 来 解 析 顾 客 价 值 创 新 , 以期 为 企 业 竞 争优 势 的 获取 提
因 0≤ 0 ≤ 1 [ ,当 P, P 时 , O ≠ C
一0 ;当 P P 时 , 0 1 c , 。
生 位 论 角 的 态 理 视 下 顾 价 创 客 值 新
■ 李
▲
a 接近于 0时 , P 这两个数值 P和 差异愈大 , 即在生态群中 , 两个物种对 i 资
( )生 态 位 重 叠 二
生 态 位 理 论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形成一个有机的育人网络。
家园共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践中,家园共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找到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不一致。
家庭和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必要的困扰。
2. 家校沟通不畅: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隔阂,很少有机会彼此交流,缺乏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充分了解和掌握。
3.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而家庭和学校往往无法全面了解孩子在社会环境中的所见所闻和所学所思,导致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机制: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制定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做到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2. 加强家校沟通和交流: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也应该积极关注学校的教育动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
3. 学校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学校应该拓宽教育视野,选择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加强学校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5.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社区戒毒服务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社区戒毒服务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对探索不可知的世界有着无尽的好奇。
然而,他们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成年人相比较,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
截止2003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5.3万人,72.2%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还不包括4~7倍于此、数量庞大的隐性吸毒人口。
1正所谓吸毒容易戒毒难,社区戒毒主要针对新型毒品吸食人员或强制脱离毒瘾后回到社区进行康复的人员,将符合戒毒条件的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协助下,戒断毒瘾,实现吸毒人员社会功能的恢复,进而回归社会。
针对戒毒人员对其所处生态系统的不能良好适应问题,社区戒毒应运而生,通过发挥案主的自觉能动性,借助周边各种资源,使戒毒人员在社区工作者的协助下获得成长,融入社会。
一、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生态系统理论涵盖了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是将系统论、社会学和生态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基础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强调“人在情境中”,重视案主有多元的需求或多元的服务目标,因此,必须从不同的理论模式和行动策略下手,依问题的轻重缓急决定其处理的优先顺序,以恢复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为首要考量,其次进而扶持其改变和成长发展。
这种社会生态系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微观层次环境、中观层次环境和宏观层次环境。
微观层次环境即非正式或自然系统,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有相当一段时期的实际接触,或可以直接接触和彼此互动的社会或物质环境,对个人在情境状况中的因应行为模式有相当重要的影响,针对戒毒人员来分析,微观层次环境是指处在戒毒人员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个人,如对其影响很大的父母或子女、居委工作人员等重要他人。
中观层次环境即正式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同伴、单位和其他社会群体。
它可以影响到个人可以接触得到的主要团体、组织、机构,或社区等层次环境之转运站或枢纽,是决定或影响微观层次环境之特质与功能的中介者,针对戒毒人员来分析,中观层次环境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如戒毒人员的家庭、工作群体等。
_生态视角
查尔斯.扎斯特罗( 查尔斯.扎斯特罗( Charles H. Zastrow) 人的社会生态系统三种基本类型
微观系统
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 单个的个人, 单个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 物的社会系统类型, 物的社会系统类型, 更是一种社 会的、 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
中观系统
微观系统
指小规模的群体, 包括家 指小规模的群体, 包括家 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 群体
Thank you!
概述
实务 与评论
核心概念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Ecosystems Theory) 视角理论
交互关系的理论 的理论. 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交互关系 的理论 . 该 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 如家 社区等) 庭 、 机构 、 团体 、 社区等 ) 看作是一种社会性 的生态系统, 强调生态环境 人的生存系统) 的生态系统 , 强调 生态环境 ( 人的生存系统 ) 对 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注重人与环 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 注重 人与环 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 影响 , 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
指通过个人与环境 成功交流的经验, 成功交流的经验, 建立个人有效掌控 环境的能力, 环境的能力,这样 的胜任能力包括自 的胜任能力包括自 我效能感, 我效能感,能与他 人建立有效而关怀 的人际关系, 的人际关系,有能 力动员环境资源和 社会支持
指将案主的问题 、人格发展和环 境需要的需求定 义为“生活中的 义为“ 问题” 问题”,而非病 态的或道德瑕疵 的问题, 的问题,这样的 理解在一定程度 上摆脱了对案主 的污名化
1.实务原则 1.实务原则
生态位理论及其对档案馆科学发展的启示-最新文档资料
生态位理论及其对档案馆科学发展的启示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研究物种竞争、种群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重要基础理论,不仅适用于自然生物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本文拟借鉴生态位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档案馆生态位的概念入手,结合档案馆发展的实质及其趋势,分析生态位理论对档案馆竞争的启示,以为档案馆的科学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1生态位理论及档案馆生态位的界定生态位理论的基本涵义。
“生态位”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逊于1910年提出,其后,经由J.格林内尔、c埃尔顿及.哈钦森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与完善。
其中,尤以.哈钦森(1957)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因更能反映生态位本质含义而被学界广为接受,为现代生态位理论奠定了基础。
哈钦森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对资源和环境等条件选择范围所构成的集合,包括空间位置、功能位置以及与各物种、环境资源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等,亦即特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单元(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迄今,虽然生态位理论体系日趋繁复,其主体思想却一以贯之: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只能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只有当生物单元拥有一个在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中最适合自身生存的空间位置(最适生态位)时,才能在长期的生态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基于生物单元与环境互动的存在,生态位对于考察生物进化的“态”与“势”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般说来,生态位基本理论由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理论、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理论以及生态位态势理论三部分构成。
档案馆生态位及其理论意义。
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档案馆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执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职能。
在各种资源的交流与转换过程中,档案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客户群体、馆藏特色、管理制度和服务文化等,并对所在地区(或国家)的各项事务产生相应作用,由此,便催生出档案馆特有的生态位。
作为档案馆与环境长期作用的产物,档案馆生态位集中反映了档案馆现实存在的状况和变化的趋势,体现出特定时期内档案馆所扮演的角色、占有的社会资源、档案馆的内外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其所具备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园共育,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共同育人。
家园共育模式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共育,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实践中,家园共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讨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家庭、学校、社区在共育中的协同合作存在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协作并不够紧密,互动不够频繁,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周全的关怀和辅导。
特别是在孩子需要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三者之间的协作更是不足,家长、老师和社区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无法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均衡。
在现代社会,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家园共育的一大问题,父母、老师和社区的信息来源和获取途径有限,导致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缺乏理性的指导。
资源不均衡也是制约家园共育发展的因素,一些社区缺乏教育资源和专业人才,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教育质量的限制。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价值观也是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区往往分离开来,三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也使得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家庭、学校、社区需要加强协同合作,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机制。
家长、老师和社区的互动应更加频繁,建立家园共育的信息沟通平台,及时交流孩子的成长情况和发展需求,共同制定支持和指导孩子的方案,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
应加强资源整合和公平分配。
各方应共同努力,消除资源不均衡现象,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人才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实现家园共育的均衡发展。
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价值观,推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全面合作。
社会工作理论生态视角
第一部分选择题
1、生态视角兴起的时间为 (A)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Meyer从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 知道社会工作,其中不包括( D ) A.生活变迁 B.环境品质 C.适合程度 D.家庭框架
1、请简述生态视角的理论起源
答:生态视角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达尔文1895年 提出的进化论,尤其是”适者生存”这一重要概念。 在社会工作这一领域可以回溯到Richmond里奇满 “人在情景中理解行为”这一论述。无疑生态视角 对案主的适应性潜能和他们的环境的滋养性品质需 要给予双重和即时的关注。
5.个人的行动是目标取向的,是有目的的,人类为 了更好的生存而抗争,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意义对于 发展是重要的。
6.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 及其所在的情境中;
7.人格是人在与环境长期交流的发展结果; 8.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可以产生积极改变的; 9.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在生活空间的整体之中进行理 解;
☻达尔文认为,远古 时代的“长颈鹿”中,短 脖子的“长颈鹿”不利于 生存,逐渐被淘汰, 脖子比较长的能够获 取更多的食物,能够 很好的生存下来,颈 短的却因为吃不到树 叶儿最终饿死了(适者 生存)。
☻2.在社会工作这一领域可以回溯到(里奇满) Richmond”人在情境中理解行为”这一论述。无 疑,生态视角对案主的适应性潜能和他们的环 境的滋养性品质需要给予双重和及时地关注。
☻(二)理论发展: ☻1,Germain日耳曼和Gitterman吉德曼 (1980,1996)提出的生命模式是应用生态 视角的一个重要干预模式。生命模式认为人持 续的与其环境的不同层面进行交换并适应之。 他们改变环境亦为环境所改变,这是一种交互 性适应。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研究》课程作业“社会系统和生态视角”学习报告班级:社工1303班姓名:**学号:**********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通常提倡将个人放在环境中看待,即社工对个体的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且结合环境考虑不同的目标作为干预重点。
社会系统理论源自于一般系统理论(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则),其发展是为了解释系统(分为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两种)中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系统,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的。
和社会系统理论一样,生态视角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更多的源自于生态学,生态学中的语言和方法对于评估环境中的人更合适,并且能够为社会工作实务打下基础。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的发展和转型,还有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其常用概念和定义为: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且系统以目标为导向,这样能够达到稳定的状态,以便发展。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本身,包括人们的行为、人们与其他系统的互动以及人们实现积极成长和发展这一稳定状态的能力。
社会工作中使用该理论的目标是评估和决定哪一个目标系统或子系统可以介入并带来积极改变。
社工可以通过评估有效的决定哪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需要介入,并能产生必要的改变。
详细的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决定哪一个系统适合介入。
社工制定干预策略通常考虑的四个系统:改变主体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社会系统理论基本假设:1、所以系统都具有边界2、整体大于个部分的总和3、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4、一个系统会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5、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基于这些假设,社会系统理论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动,鼓励全方位的评估个人系统,并将人置于环境中,评估个人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关系。
系统运作的假设:反馈是贯穿于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的。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困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困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困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资源匮乏困境社区常常存在着资源匮乏的现象,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资金资源。
这些资源不足会严重影响社区社会组织的运作和发展,限制了组织能够开展的活动和服务范围。
2.社会支持不足困境社区的社会支持体系相对薄弱,社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缺乏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和交流,这导致了困境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3.管理能力不足困境社区社会组织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包括组织结构不清晰、管理人才不足、运作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社会组织内部的混乱和不稳定,影响了组织的发展和运作。
4.社区关系紧张困境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或其他组织之间关系紧张,缺乏合作和共识。
这些紧张关系会给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阻碍了组织在社区中的工作开展。
二、困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1.资源整合与共享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方式解决资源匮乏问题。
可以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以达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效果。
2.建立社会网络困境社区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社会网络,拓展社会支持渠道。
可以通过与政府机构、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提升组织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管理能力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困境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
可以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4.促进沟通与合作通过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促进社区关系的缓和和融洽。
可以通过举办社区活动、开展公益项目,增加社区居民参与的机会,增进社区内部的关系。
三、结语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困境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需要我们以全局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
生态位理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分配
生态位理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分配生态位理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分配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种角色的分配并非是随机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其中生态位理论为我们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生态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
它不仅仅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还涵盖了其获取食物、水源、阳光等资源的方式,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就好像在一个大舞台上,每个生物都是演员,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角色和表演方式。
不同的生物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以食性为例,狮子是顶级掠食者,它们主要捕食大型食草动物;而兔子则是草食性动物,以吃草为生。
狮子和兔子的生态位差异巨大,它们获取食物的来源和方式完全不同。
这种差异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共存,避免了直接的竞争。
生态位的形成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资源是有限的。
为了生存和繁衍,生物们必须发展出独特的生存策略,以获取足够的资源。
比如,在一片森林中,树木为了争夺阳光,会努力向上生长,以获取更多的光照;而一些低矮的植物则会选择在树荫下生长,适应较弱的光照条件。
这种适应过程逐渐导致了不同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生态位的宽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有些生物的生态位比较宽,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和利用多种资源。
例如老鼠,它们既能吃植物的种子,也能吃昆虫,甚至在人类的居住环境中也能生存。
而有些生物的生态位则比较窄,对环境条件和资源的要求非常苛刻。
比如大熊猫,它们主要以竹子为食,并且对栖息地的要求很高。
生态位的重叠则会引发生物之间的竞争。
当两种或多种生物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时,它们就会为了共同的资源而竞争。
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一方占据优势,另一方被淘汰;也可能是双方通过调整自身的生态位,减少重叠,从而实现共存。
例如,在同一片草原上,羚羊和斑马都吃草,但它们在食物的选择和觅食时间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以减少竞争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视角理论作者:蒋婧博来源:《财讯》2018年第19期生态视角理论成为社会工作实务主要理论模型,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具有整合意义与折中的社会工作实践视角,它融合了不同的人类行为理论和社会工工作实践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折中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并成为社会工作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视角反应社会工作介入长期追求个人内在动力和外在环境的改善,是社会工作理论模型中少数具有的实务特色。
生态视角理论是依据人与环境界面问互动关系特质为概念架构,理解个人所在的复杂网络力量如何正向的影响个人与其行动的场域,也关心阻碍个人成长、健康与社会功能的负向生活情境,例如压迫、贫穷、失业s污染等情境。
生态视角理论认为案主历经历的困境为生活中的问题,并非个人的病态或性格的缺陷所致,社会工作分入的目标对象是个人、家庭、次文化、社区等各个层次系统,其助人的模型则是综合各种社会工作取向的方法,主张运用多元方而向和多元系统的介入策略。
生态视角理论的起源及发展背景生态视角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融合了不同的理论和概念。
它的早期传统可以追溯到达尔文1859年提出的进化论,尤其是“适者生存”这一重要概念。
在社会工作领域,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Richmond“在情境中理解行为”这一论述。
可见,社会工作实践脉络化一开始就受到了重视。
社会工作的另一传统是倡导要将实务性服务和临床服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应案主的需要。
第三个传统来自米尔斯关于“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之间的区分,这一观点洞察到个人困闲扰背后的社会结构因素,因此对环境的改变是十分重要的。
生态学无疑作为一个隐喻进入到社会工作领域,这一概念被赋予这样的含义:“对案主的适应性潜能和他们的环境的滋养性品质需要给予双重和即时的关注。
”( Cermanin.1979: 8)随后,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的出现也为社会工作进一步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认识架构。
Gordon认为社会工作应双重聚焦,即关注个人和环境。
20世纪60年代,Bertalanffy提出了一般系统论,这样个人所在的系统就得到重视,并发展出了社会工作领域的一般系统理论。
一般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的共同点在于:关注不同层次的系统,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和平衡。
著名心理学家Bronfenhrener( 1979)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比较系统地将生态学的隐喻引入到人类行为的研究。
Bronfenhrener对发展进行了生态学式的理解。
在他看来,发展过程可以这样理解:首先,一个发展着的个人不能仅仅被视为被环境所影响的傀儡,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动态的重构环境的实体;其次,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这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最后环境不能仅仅理解为家庭、朋辈群体这样比较贴近的情景因素,而且要包括更大的社区和社会。
在Bronfenhrener看来,环境应该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微观系统,包括面对面的群体;二是,中观系统;三是,外围系统;四是,宏观系统,包括更大的文化与社会体系,如意识形态、信仰系统、风俗和法律。
Bronfenhrener对个人一环境实践的启示是,个人一环境的配合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个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换关系。
Mever综合上述不同传统提供了一个综融性的生态系统框架,强调应该将聚焦调整至个人所处的生活空间,关注个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和资源分布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活动,并从生活变遷、环境品质和适合程度等三个层面的活动关系指导社会工作的实施。
Cermain和Citterman( 1980, 1996)提出的生命模式是应用生态视角的一个重要干预方式。
生命模式把人看成持续地与其他环境不同层面进行交换并适应。
他们改变环境亦为环境所改变,这是一种交互性适应。
社会问题污染社会环境,降低交互适应性的可能性。
生活环境必须与其环境保持良好关系,这样我们经由适当的输入就可以维持自己并发展,即调适度良好。
Kemp、Whitaker和Tracy( 1997)的个人环境实践是一个助人过程的社会生态学视角,这一视角是在整合已有的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理论的最新进展而提出的。
这一视角的提出是为了纠正社会工作实践过分沉迷于个人中心,忽视了脉络,没有考虑到环境这个复杂的网。
这一视角已经在直接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网络的评估对社会工作的启示意义。
个人环境实践是这样一种直接实践模式,它策略性地应用时间已完成三个目标:一是,改善面对压力性生活情境、环境挑战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控制感;二是,经由积极的评估、涉人和干预而实现这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尤其重视个人社会网络的动员;三是,经由集体行动促进社会层面的赋权的方式连结个人的关注。
这个定义清晰地强调了对环境的挑战和对资源的把握是重要的,这一观点适用于任意层次的干预;环境评估和干预时多层次的,既包括主观的,也包括客观的,既包括远距离的,也包括近距离的。
个人环境实践既强调社会层面的赋权,也强调个人层面的赋权。
生态视角在最近10年有了新的进展,也包括提出了生态一视角、深生态视角乃至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生态一社会视角在生态视角里加入了社会排斥的概念,受到英国的分配正义概念和法国社会资本概念的影响。
它的主要观点包括整体性分析、促进原生资源和自我意识的正面利用,关注社会环境和合作性网络以及冒险教育。
Ungar( 2002)在深生态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度的社会生态视角,它的实践原则包括:每个人都有内在的价值,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多样性为寻找解决方法提供了潜力,社区和服务的结构化联盟能够促进资源的多样性,服务输送系统应该由社区利益相关人管理,小且分权的服务输送系统是最有效的,公共政策应该旨在拓展社区的能力和培养社区成员的能力,符合个人和社区利益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标准,社工应该有伦理责任去促进改变。
生态视角理论的实践原则和介入策略(l)实践原则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多元层面、多元系统的全人观来理解个人的社会生活技能。
个人生活的健康与否并非单纯的个人原因,而是在其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与其所处环境间相互作用交流的结果。
因此,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其原则有:1.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境是环境资源的不足或障碍,个人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2.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境是多项要素互动的结果,并非单一因素所致;3.干预时要善用个人的生活体验及其非正式的支持网络作为切人点;4.干预时要关注生态系统中关键部分,系统改变就能影响或连带改变其他系统的原则;第五,干预时要注意问题产生的原因既然非单一因素,那么干预的解决之道也应该是多元的。
(2)介入策略生态系统理论的干预介入策略强调整合式的实务观点,注重干预阶段的发展,认为不同阶段的发展决定了社工干预的结构及方法。
Pardeck将生态系统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细分为以下七个步骤:1.进入系统。
社工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的会谈及其他系统的资料提供,并借助服务对象所有的重要关系,找出其与环境不适应的来源及两者各自拥有的优势之处,例如,某个对服务对象重要的人、某个服务对象有兴趣谈论的事件等,找出进入其世界的突破口。
2.绘制生态图。
一旦社工人员进入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就要开始分析服务对象所在的各种系统并绘制成图,从而掌握服务对象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向和关系强弱。
绘制的生态图主要是服务对象系统中的人物和事件为重心,正面的和负面的行为或情感皆应包括在内,所谓事件指的是服务对象与其系统互动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及内容,而人物则指的是对服务对象或事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个人或人际关系阶段的资料收集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结构式访谈、运用评估的工具及家庭重塑技术来进行。
3.生态评估。
在生态评估阶段,社工要寻求服务对象在生态系统中所经历的基本问题及主要优势,主要内容包括:描述核心系统,辨识需要初步关注的系统;理解服务对象的压力水平和服务对象回应需要应对的问题与利用资源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理解作用于服务对象效能的情景和因素,包括服务对象对环境的行动能力;检视服务对象关系或依恋的范围和品质,他如何回应不同的感情关系,以及其在微观与宏观环境,包括组织架构和项目结构;探索更大的或宏观的、系统的社会脉络,涉及制度资源、法律、卫生、教育、学校、社会、媒体和技术服务。
4.创造改变的观点。
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享所做的评量后,开始向服務对象共同分享所做的评量后,开始向服务对象提议几个需要改变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矫正服务对象生态系统中最易产生的生态系统层次。
当然,所有这些干预的选择及确定要经服务对象同意,否则只停留在专业的建议上,不一定促成服务对象改变行动。
5.协调与沟通。
在介入过程中,社工的重要角色在于沟通及协调服务对象的各个生态系统。
改变的力量常常掌握在矫正对象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他人之手,例如社工本身就是服务对象生态系统中的一位重要他人,其主要的功能是支持与启动矫正服务对象改变意愿与行动。
社工人员通过电话、家访、面谈及其他支持性行动来完成改变的任务。
由于生态系统是变动的,社工也应及时调整自己行动,以利于目标的达成。
6.再评量。
如果服务对象及重要他人所参与的干预过程进行得并不顺利,社工应进行再评量,再次寻找契机进入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之中,再度与服务对象和其他相关的他人会淡以取得更多的资料,进行再评量的工作。
7.评估。
评估是运用一些结构式工具,由服务对象的评估来研判行动的成效,可以确定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及评量干预的连续性。
干预过程应及时评估,评估应关注未来干预方法的改进,以及考虑如何让其他类似的服务对象也能在干预行动中得益。
理论应用该理论对社区矫正工作实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如下:(l)承认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动性,注重服务对象自身优势的挖掘。
(2)强调服务对象的“全人观”,认为服务对象自身是一个系统,由三个系统构成,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促动。
(3)认为服务对象生活在社会系统中,这个社会系统包括家庭、社区、监狱、社会工作事务所、单位等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同时相互影响。
(4)主张服务对象系统和社会系统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另一个更大的系统。
(5)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所以,对服务对象的介入也不能是单方面的,而是应该系统地介入。
(6)社会工作者在系统系统介入的过程中扮演着教育者、矫正者、倡导者、组织者、资源链接者等多重角色。
(7)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介入方法同样也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综合的、系统的、有机统一的。
专业反思总结整个在生态视角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在社区矫正工作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有许多感悟。
(1)优势视角的重要性生态视角理论比较强调服务对象自身的积极能动性,而不仅仅是主张服务对象消极地适应环境。